语文文言文翻译-太湖石记
太湖石译文
太湖石译文以下是对太湖石的中文译文和诗意赏析:译文: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诗意赏析:首句“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这里不仅是对太湖石外貌的描绘,更是对其气质的形容。
这种石头在远处看去,似乎很古老,又高又大;而近看时,却觉得它怪异非凡。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进一步描绘了太湖石的高大威严。
“才高”形容其身高,“势若千万寻”形容其气势之大。
这两句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使读者感受到太湖石的雄伟壮观。
接下来的四句“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则是对太湖石外观和结构的描绘。
“嵌空华阳洞”形容太湖石表面有许多洞穴,“重叠匡山岑”则形容太湖石上山峰重叠的景象。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则形容了太湖石的形状,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再接下来的四句“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则是对太湖石气质的描绘。
“形质冠今古”形容太湖石的外形和气质都非常出众。
“气色通晴阴”则形容太湖石的气息与自然天象相通。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则描绘了太湖石在天气变化前的敏锐反应。
最后四句“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太湖石的赞美和敬意。
“天姿信为异”形容太湖石的天赋之姿确实与众不同,“时用非所任”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太湖石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这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太湖石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和“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太湖石的深深喜爱和对其独特之处的深刻理解。
赏石千古第一文《太湖石记》
赏石千古第一文《太湖石记》赏石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因为历朝历代文化名人的赏玩和传播,使得中华赏石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若论文人雅士的赏石之风,晋代陶渊明醉卧“醒石”之上可谓是开创了先河。
但赏石之风盛行乃始于唐朝,就赏石文化名人而言,诗人白居易和他的《太湖石记》可以说是最杰出的代表。
《太湖石记》作为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的收藏、鉴赏方法以及理论的散文,在我国赏石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全文第一段: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而我们为何偏爱它呢?白居易回答: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适意,即是称心合意。
因为,赏石能够合适我们的志趣,所以喜欢石头。
这句话,可谓是道出了历代文人雅士嗜石的原因。
那么,赏石如何适意?白居易的回答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这句话更是精辟的概括了赏石的真正意义:奇石是缩景的艺术,把大自然的山岳、洞壑缩成一拳,这是空间上的思考,而在时间的维度上,千里一瞬、坐而得知,说明奇石能使我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精神享受。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后世评论《太湖石记》堪称《石经》,其不仅对太湖石的形态作了细致的描述,还对奇石的功能做了高度概括,特别是对牛曾儒的赏石甲乙丙丁的分级评论进行了描述,可以说是在科学和文化的角度上对奇石进行了剖析。
今天我们再看这篇文章,会发现《太湖石记》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篇代表了唐宋赏石文化最高水平的论文,当真是我国赏石文化的奠基之作!~完~。
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钟山记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钟山记宋代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
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浮生六记中第四卷《浪游记快》的全部译文
《浪游记快》原文及译文原文: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
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面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
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余里。
不通陆路。
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
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
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宇,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
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此幼时快游之始。
惜乎兰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为憾。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
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
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
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墓在西泠桥侧。
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
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
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译文: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
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吴山图记》原文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太湖石文言文
以下是关于太湖石的文言文:
《太湖石记》唐·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楚令尹子囊,以玉为石,献之楚文王,王置于坐上,以石为宝。
赵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欲以十五城易之,赵王不敢易。
此二宝者,皆天下之奇珍也,皆以献之朝庭,为上世之宝。
今公之所藏,皆时之珍,石虽无宝,然有足爱者。
奇章公之居也,有石焉。
其状若狻猊者,若蛟龙者,若狮者,若象者,若麒麟者,若鸾凤者。
若人者,若马若牛若羊者,若犬若豕若禽者,若兽若禽者,若鬼怪者。
或立于林,或卧于濑。
或倚于崖,或跃于渊。
或饮于泉,或戏于溪。
或见于山,或出于地。
奇奇怪怪,不可名状。
自公之来,而珍之也。
以公之嗜石,故得与公为友。
夫石者,多有之。
其在人也,爱之者鲜。
而奇章公独爱之,而又得之,以献于上,上为宝之。
今公虽去,而石犹在。
公之爱之,亦如石之在也。
故为之记,以遗后人。
需要注意的是,太湖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
太湖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备受推崇。
如果你对太湖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虎丘记》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虎丘记》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
袁宏道任吴县令时曾六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时,又故地重游写出《虎丘记》。
该文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情景,其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有关唱歌的场面。
从开始“唱者千百”到最后“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若有所失,但更有所得的境界里。
作品原文虎丘记虎丘1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2,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3,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4,无得而状。
布席5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6,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7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8,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9。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10,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11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12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13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面北为平远堂14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15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16谋所以复之,欲祠17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18同登,迟月生公石19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20!”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21余言否耶?词句注释1.虎丘:山名,苏州名胜之一,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
云林石谱太湖石译文
《云林石谱》是一部关于赏石的著作,作者为宋代杜绾。
太湖石是其中一种赏石品种。
以下是太湖石部分的译文:
太湖石,产于太湖地区。
石质坚硬,色彩丰富多样,形态奇特。
有的状如山峰,有的如洞穴,有的似动物,形态各异。
其石质纹理美观,可供人们欣赏和把玩。
在《云林石谱》中,太湖石被赞誉为“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
其形成过程与女娲补天、秦始皇驱石下海等传说有关。
太湖石的美丽和奇特形态吸引了无数赏石爱好者,成为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宋代,人们对太湖石的欣赏和收藏已经非常盛行。
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撰写诗篇,赞美太湖石的美丽和神韵。
太湖石不仅是赏石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审美观念的体现。
《云林石谱》中关于太湖石的描述,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太湖石作为中国赏石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古诗游西陂记翻译赏析
古诗游西陂记翻译赏析文言文《游西陂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西陂。
陂自牧仲尚书之没,至于今逾百年矣。
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
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
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
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
”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
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
是为记。
【注释】(1)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
陈焯(zhuō)度光:名焯,字度光。
宋氏:指宋荦,字牧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
(2)没:通“殁”,死。
(3)黄河之患:指黄河决口造成水患。
(4)芰(ì)梁、松庵诸名胜:指西陂中的景物。
(5)蓊然:茂盛的样子。
(6)赐书堂:安置皇帝赐书的房子。
据宋荦《漫堂年谱》,从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起,皇帝曾多次给宋荦亲笔写字赐书,宋荦在其所建御书楼收藏。
(7)其主人:指宋荦的后代。
(8)王翚(huī)石谷:即王翚,字石谷,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
六境图:宋荦《西陂杂咏》共六首,分咏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松庵、芰梁、放鸭亭六境。
王翚以此为图。
(9)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朱锡鬯(ch àng):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
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
题咏:写在书画上的文字。
(10)一区:一处。
(11)艮(gèn)岳石:太湖石之类的奇石。
关于石头的文言文
关于石头的文言文1. 写石头的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郁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赏析】此诗开篇先声夺人,直接展现一幅江山竞胜、深蕴王气的雄浑壮观景象。
继而承以“我怀郁郁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二句,将金陵形胜与怀古之情有机贯通。
诗人登台远望,思接千秋,上下千年,纵横驰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正是因为对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诗人在结尾四句中,盛赞朱元璋统一中国、四海为家之功。
全诗写景、叙事与抒情三者兼胜,气势充沛,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寄顾非熊贾岛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
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
穴通茆岭下,潮满石头西。
独立生遥思,秋原日渐低。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李白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
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
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
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
一月一见君,三杯便回桡。
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
兴发歌绿水,秦客为之摇。
鸡鸣复相招,清宴逸云霄。
赠我数百字,字字凌风飙。
系之衣裘上,相忆每长谣。
重有感李商隐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陆游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太湖石_文言文翻译
夫太湖石,盖天地之灵秀,造化之奇珍也。
其生于太湖之滨,藏于深山幽谷,得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光辉。
其形若峰峦,其质如玉,其色如碧,其声如琴。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莫不倾心赞叹,以为天地间之瑰宝。
太湖石者,其形千变万化,或如山岳巍峨,或如楼台耸立,或如云雾缭绕,或如溪水潺潺。
其质坚而润,温而泽,触之有凉意,视之如碧玉。
其色绿如苔,青如竹,紫如葡萄,黄如菊,五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太湖石之声,清脆悦耳,如琴如筑,如泉如涧。
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其声随形而异,或如龙吟凤啸,或如鸟鸣猿啼,或如波涛汹涌,或如细雨蒙蒙。
其声与形相得益彰,妙不可言。
太湖石之美,美在天然,美在朴素。
其美不张扬,不妖艳,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其美如斯,令人心向往之,欲罢不能。
观太湖石,如观山水画卷,如读历史长卷,如听天籁之音,如饮美酒佳酿。
太湖石之韵,韵在含蓄,韵在深邃。
其韵不露锋芒,不显山露水,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
其韵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云如烟,如雾如雨。
其韵与形相生,与色相映,与声相和,与意相融。
夫太湖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其美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其美如斯,非人力所能及,乃天地之造化,造化之杰作也。
昔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此言太湖石之美,真可谓至理名言。
夫太湖石,实乃天地间之瑰宝,造化之奇珍,古今文人墨客所倾心赞叹者也。
吾观太湖石,如观天地之精华,如读历史之长卷,如听天籁之音,如饮美酒佳酿。
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咏。
然太湖石之美,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乃天地之造化,造化之杰作也。
夫太湖石,虽生于太湖之滨,藏于深山幽谷,然其美传遍天下,闻名遐迩。
古今文人墨客,皆以得太湖石为荣,以观太湖石为快。
夫太湖石之美,美在天然,美在和谐,美在含蓄,美在深邃。
此乃天地之造化,造化之杰作,实为吾辈之幸事。
嗟乎!太湖石之美,美在天地,美在造化。
吾辈当珍惜之,传承之,使之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宝界山居记文言文翻译
宝界山居记[明]归有光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
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
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
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
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
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
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
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
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
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
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
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
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译文:太湖是东南方的大湖。
它方圆五百里,挺立于同涛之上的山峰数以百计。
而层层叠叠的山谷,各不相同的谷地,幽深的山谷,曲折的水流,无非是神仙圣灵栖息的地方。
天下的山峰,有水才能有情趣;有时候水被束缚显得狭美紧迫,就不能尽显山的奇美;天下的水,有山才能尽显其美;山有时孤零矮小,就不能尽显水的奇趣。
太湖水势广阔浩荡,连绵不断,淹没了许多山,山虽多但太湖的水却足以容纳得下。
我想这只是海外才有的独一无二的岛,这样绝美的风景在中原是没有的。
因此凡是太湖边的奔流的河水,屏列的山峰,都是凭借太湖才成为了胜景。
从锡山经过五里湖,就到了宝界山,它在洞庭山的北面,椒山、湫山的中间,王仲山先生住在那里。
先生早年曾弃官不做,而他的儿太刚刚考中,也辞官回家了。
他们在家中的庭院里每天吟诗作画自娱自乐。
因而长洲县的陆君让我为山居作一篇传记。
我没有到过宝界山,但曾经在万峰山读书,饱览过湖边各山的奇景。
【高中古诗词阅读】白居易《钱唐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白居易《钱唐湖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钱唐湖石记白居易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一个人从钱塘湖来到湖边,走了30英里。
北方有石刻字母,南方有肥皂。
如果放水灌溉农田,每减少一英寸就可以灌溉15公顷以上;每次可灌溉50多公顷。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两名公共和军事官员,一名站在战场上,另一名站在湖里。
根据英亩数,我们将测量大小,并根据设定日期的时间发布。
如果一年是干旱的,人们要水,他们必须命令国家发表声明,刺客将自由地发布帖子,即日期和水。
如果等情况进入该部门,福夏县、铁县乡和铁县乡都很穷。
经过十天的移动,你可以获得水分,但没有干燥的田间幼苗。
一般来说,该州春季多雨,夏季和秋季干燥。
如果堤防有法可依,蓄水、排水及时,湖边将有1000多公顷农田,不会有坏年景。
从钱唐到盐官界,嘉关河的农田② 应该灌溉。
湖水必须注入河中,农田必须从河中流出。
在旧的准盐和铁的方法中,我们必须首先测量河流的浅层深度,然后在灌溉后返回主要水的大小。
湖水经常很干,也就是说,湖水还没有满。
今年,当湖堤建成时,高度增加了几英尺,水量也增加了,这就足够了。
起飞或不足,也就是说,面对平湖,加上灌河就足够了。
俗话说,放水的决定对钱塘的县官不利。
县政府官员经常伪造他的话来迷惑刺客。
或者云鱼龙没有信任,或者云水竹岭失去了利润。
那么,鱼龙和活着的人的生活有什么紧迫性呢?哪个比大米和谷物更有益?我看得出来。
还有云芳湖,也就是国内的六口井没有水,这也很傲慢。
湖底很高,井管很低,湖中有几十个泉水。
当湖水被吞没时,泉水涌动。
虽然湖水枯竭了,但春天已经足够了。
在这种情况前后都放湖是荒谬的,但云中没有水!《国内》刘京和《李密巷公店君日》所制,对人们非常有益。
与湖水相连的是阴窦,经常被堵塞。
观察和管理它们也是适当的。
尽管有严重的干旱,井水通常是充足的。
湖里有十多公顷免税农田。
如果湖水浅,农田就会出来,如果湖水深,农田就不会出来。
有许多家庭和规划协会为了私人土地的利益从湖中偷取水。
个园记文言文
个园记文言文个园为清代道光进士龚家的住宅。
它位于扬州市北的徐凝门内街,与汪氏小苑相邻,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园林之一。
个园的建筑物大多数是由太湖石堆叠而成的。
它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园林,既有苏州园林的古朴风韵,又有扬州园林的独特神采。
整个个园就是一幅山水画,让人步移景换,引入遐思。
我们先来到半亭,这里是欣赏湖景的好地方。
个园建筑群的布局很有特色。
你看,个园的庭院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荷花池,中间是两座假山,东西各有一个月洞门,这两个月洞门就像是进入个园的大门。
第二部分是枇杷园,可是那里没有假山和月洞门。
在右侧有一个四角亭,它与第三部分的垂花门、兰雪堂遥遥相对。
第三部分是松鹤斋,它背靠着假山。
第四部分是“秋山”,它被两座假山夹着,就像进了迷宫。
第五部分是黄石山房,是个园的中心,最能代表个园风格。
在第二部分,有一个水池,上面是双桥,那两条石拱桥很像是两条龙守护着莲花。
正中央有一块“风帆石”,上面是“个园”两个红色大字,一座八角形的凉亭矗立在它旁边,造型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个园以建筑为主,配以精美的山石、花木、点缀其间。
花坛里盛开的白玉兰,树上停息的喜鹊,还有茂密的枝叶,让人仿佛觉得置身于画中。
个园是由东向西延伸的,因此它的庭院顺着走廊依次排列。
从大门到“春雨轩”,共有七间房屋,从“春雨轩”到“秋山”,共有十六间房屋。
个园虽然不大,但设计得错落有致。
每一个庭院都有不同的风格。
你看,第二部分的水池,象征着“秋”,那里的假山就象征着“春”;第一部分的双桥,代表着“夏”,第二部分的“四角亭”代表着“冬”,第三部分的松鹤斋代表着“春”;第四部分的石山代表着“东”,第五部分的“黄石山房”代表着“西”,第一部分的“荷花池”代表着“秋”。
你看这一切多么巧妙啊!你仔细一想,其实也很简单。
从第二部分起,房子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春雨轩”和“秋山”,所以说它们构成了一幅长卷。
你再想一想,如果少了其中一间房屋,其余的地方会怎样呢?个园正因为景色美丽,所以不仅风靡一时,更流传至今。
游石湖小记文言文答案
游石湖小记文言文答案1. 小石潭记与三游乌龙潭记对比文言文答案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水流声,(这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生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
(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便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池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阳光向下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那小溪)像北斗星分布和蛇爬行那样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般相互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境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一同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 韬光庵小记文言文答案韬光庵小记 [明]萧士玮初二,雨中上韬光庵。
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
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竞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作文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原文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
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译文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石记
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①嗜书,嵇中散②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③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
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取材于白居易同题散文)
【注释】①玄晏先生:皇甫谧,西晋学者,自号玄晏先生。
晋武帝时上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
②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音乐家,曾官中散大夫。
③丞相奇章公:牛僧孺,唐朝宰相,封奇章郡公。
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
石头没有文字也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跟书、琴、酒三种东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却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过去我的朋友李生约说过:“东西如果能够适合
我的志趣,它的用处就多了。
”这话说得非常正确,就是说,称心合意的就好。
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头,就可以知道了。
牛公在河洛地区做司徒时,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十分清贫,只有在城东购置一所邸宅,城南经营一处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慎地选择宾客,不搞无原则的附和,遵守传统道德,不拉帮结派,游玩休憩的时候,跟石头在一起。
可供玩赏的石头有各种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
现在牛公所喜爱的是甲等的。
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员,很多镇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一样的石头向他缴纳、进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接连不断有人送来。
牛公对于奇石这东西,独独不予谦让,都收下了,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这些石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盘曲转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轻云;有的端正庄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细密润泽,像人工做成的带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锐有刃口,像剑像戟。
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争斗的。
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
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
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
概要地说,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
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
这就是所以使牛公称心合意的地方。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
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是混沌凝结之后偶然而成为这样的?然而自从石头形状形成以来,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仅有数仞,重量近千钧,一旦不用鞭赶自己来了,没有腿也到了,争奇呈怪,成为牛公眼中之物;对它们牛公又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像看待贤哲一样看待,像对宝玉一样重视,像对儿孙一样疼爱,不知道是牛公专心专意召唤来的吗?是让这些稀罕的东西有所归宿吗?谁不为此而来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将它们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
啊呀呀,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写作这篇文章是要让将来跟我一样爱好石头的人,看到这些石
头,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