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郡朱元思书来,言欲往游名山,余以老病,不能从也。

因书以寄意,且以告之曰:夫山者,天地之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星辰之灵,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故有崇山峻岭,幽谷深林,飞泉瀑布,奇花异草,怪石嶙峋,异兽珍禽,不可胜数。

登高而望远,极目千里,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夫五岳者,天下之雄伟,山川之秀美,草木之繁茂,鸟兽之众多,实为天下奇观。

然而,黄山之奇,独步天下,非五岳所能比也。

黄山之奇,奇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吾友欲游名山,黄山实为首选。

黄山之美,美在奇松。

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苍龙腾空,或如白鹤翔天,或如凤凰展翅,美不胜收。

黄山之美,美在怪石。

怪石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飞来石等,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

云海浩渺,如梦似幻,让人心旷神怡。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

温泉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洗去一身疲惫,令人心旷神怡。

吾友若游黄山,必有所得。

黄山之美,美在自然。

登黄山,观云海,听松涛,沐温泉,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吾虽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夫读书者,知天下之大事,明人生之哲理,悟人生之真谛。

行万里路者,见世间之奇观,闻天下之异闻,增广见闻,陶冶情操。

吾友欲游名山,正是行万里路,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愿吾友游历名山,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不负此生。

译文:吴郡的朱元思给我写信,说他想要去游览名山,但我因为年老体弱,不能和他一起去。

因此,我写下这封信来表达我的心情,并且告诉他:山,是天地之间的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华,星辰之灵气,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言文高考逐字翻译范文

文言文高考逐字翻译范文

古文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语出自《论语》,乃孔子教诲弟子之语。

今以文言文译之,以飨后世学子。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逐字翻译:学——学习也。

而——连词,表顺承。

时——按时。

习——复习。

之——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不亦——岂不。

说——通“悦”,喜悦。

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有——存在。

朋——朋友。

自——从。

远——远地。

方——地方。

来——到来。

亦——也。

乐——快乐。

人——人。

知——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

不——不。

愠——生气。

亦——也。

君子——有德行的人。

今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岂不感到喜悦?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感到快乐?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岂不是有德行的人吗?古文之美,在于其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然今之学子,多难以文言文为乐,恐其艰涩难懂。

故逐字翻译,以明其义。

夫学,人之根本也。

学而时习之,则能牢记于心,运用自如。

朋友之谊,亦人生一大乐事。

有朋自远方来,非但增广见闻,亦能增进情谊。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更是君子之风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之道,在于宽容大度,不以己度人。

然文言文之翻译,非易事也。

需字字推敲,句句琢磨。

此逐字翻译之范文,虽简短,然亦可见一斑。

望学子们能从中领略文言文之美,感受古人之智慧。

夫学文言文,非为应试之需,实为修养身心之道。

夫文言文,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瑰宝,学子们宜多加研习,以承继先人之智慧,启迪后人之心灵。

愿诸君能以文言文为友,与之共度美好时光。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全文翻译:我有金壶一把,上面画着北斗七星,价值可以用北斗斗量,就是太真王母所拥有。

一次,王母在白天出来散步,见到唐玄宗在月下玩赏,便将金壶赐给他。

唐玄宗接过金壶,放在桌子上,回头对侍从说:“你们都退下。

”侍从都离开了,只有杨国忠在旁陪着。

这时,壶中仙飞出把壶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壶后,觉得壶中仙姿色不错,便对着仙姿夸赞了一番。

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派人到杨国忠家将壶取回。

第二天问及此事,才知道壶中有个高祖庙,杨国忠错把高祖庙中仙飞出来的事当成了王母赐给唐玄宗金壶的宝物了。

翻译:余有金罂一,画北斗七星于上,以之量酒,不失一缕。

或夜半而至晨,或日昃而方昃,熟视罂曰:“噫!不恒见也。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以一手捧金罂与上。

上持之而笑,命侍儿倾玉卮酬之。

回头谓侍儿曰:“汝辈且退。

”侍儿既去。

惟国忠独在。

乃飞仙取高祖之像而拟之。

上怒而逐之。

翌日问其故,乃知所奉者非金罂也,高祖庙耳。

翻译要点:1. “余有金罂一”中的“余”指的是作者本人。

2. “以之量酒”中的“之”指的是金罂。

3.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中的“俄而”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群仙自内飞出”则描述了神仙从内飞出的神奇景象。

4. “以一手捧金罂与上”中的“一手”和“与”体现了文言文的简洁性和韵味。

5. “命侍儿倾玉卮酬之”中的“命”和“倾玉卮酬之”则是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体现。

6. “侍儿既去”中的“既”表示动作完成,“去”则表示离开的意思。

7. “翌日问其故”中的“翌日”表示第二天,“其故”则指前一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以上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要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拜广州都督。

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

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

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

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

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

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制敕不便,辄驳正。

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

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选自《新唐书》)(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

”解析要点:“典”“请谒”“蹊径”,句意对。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解析要点:“靳”“顾”,“有求官者”定语后置,句意对。

参考译文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

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

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

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

”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

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

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伏暅,字玄曜。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

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

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

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

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

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

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1)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解析要点:“勘”,调查;“为……所”,被动句;“善”,认为……好。

(2)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解析要点:“乃”,竟;“无以”,没有用来……;“厉志”,砥砺志节。

参考译文伏暅,字玄曜。

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

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

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

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

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

帝即欲召子才。

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

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

(选自《宋史·牟子才传》)(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解析要点:“赐御笔”“是命”“其”“起”。

(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牟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解析要点:“忤”“窜流”“放还”。

参考译文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当时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败坏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请求辞职还乡。

没多久,丁大全垮台,董宋臣被贬斥,诬陷弹劾牟子才的人都被流放到岭海之外,于是恢复牟子才官职,做玉隆万寿宫的提举。

皇帝想要立刻征召牟子才。

适逢贾似道入朝为相,他向来忌惮牟子才,仅让他升为进宝章阁待制、温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牟子才视为吴潜的党羽,要中伤加害他。

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

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

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牟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度宗做太子时,一向尊重牟子才,开口闭口必称他为先生。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

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

(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

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

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

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