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亲子,犹不能以庇其门户,岂可得而仰庇于君乎?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臣子陈寿陈述: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四岁时,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的志愿。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

我小时候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凄凉,一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又没有兄弟,家门衰败,福分浅薄,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应门的仆人。

孤独一人,形影相吊。

而刘氏的亲生孩子,尚且不能庇护自己的门户,我怎能仰仗君主呢?我的辛酸,不仅仅是蜀地的人民和二州的牧伯所知道,皇天后土,也都能亲眼目睹。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诚,听从我的微小愿望,使刘氏能侥幸地保住余生。

我生时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化为草芥。

我怀着犬马般的恐惧之情,恭敬地呈上此表。

陈寿在这篇《陈情表》中,以诚恳真挚的情感,向皇帝表达了自己忠心耿耿、愿意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陈寿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这篇《陈情表》是必考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官员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以及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辛勤努力。

同时,这篇文言文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运用文言文的知识,准确地翻译和理解古代文献。

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理解文章大意:陈寿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以及自己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

2. 理解重点字词:如“夙”、“闵”、“见背”、“夺”、“慈”、“躬”、“零丁”、“茕茕孑立”、“犬马怖惧”等。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古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郡朱元思书来,言欲往游名山,余以老病,不能从也。

因书以寄意,且以告之曰:夫山者,天地之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星辰之灵,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故有崇山峻岭,幽谷深林,飞泉瀑布,奇花异草,怪石嶙峋,异兽珍禽,不可胜数。

登高而望远,极目千里,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夫五岳者,天下之雄伟,山川之秀美,草木之繁茂,鸟兽之众多,实为天下奇观。

然而,黄山之奇,独步天下,非五岳所能比也。

黄山之奇,奇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吾友欲游名山,黄山实为首选。

黄山之美,美在奇松。

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苍龙腾空,或如白鹤翔天,或如凤凰展翅,美不胜收。

黄山之美,美在怪石。

怪石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飞来石等,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之美,美在云海。

云海浩渺,如梦似幻,让人心旷神怡。

黄山之美,美在温泉。

温泉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洗去一身疲惫,令人心旷神怡。

吾友若游黄山,必有所得。

黄山之美,美在自然。

登黄山,观云海,听松涛,沐温泉,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吾虽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昔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夫读书者,知天下之大事,明人生之哲理,悟人生之真谛。

行万里路者,见世间之奇观,闻天下之异闻,增广见闻,陶冶情操。

吾友欲游名山,正是行万里路,增长见闻,陶冶情操。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友朱元思,夙志高远,欲游名山,以抒怀抱。

吾虽老病,不能同行,然心向往之,愿以书相寄,以述吾志。

愿吾友游历名山,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不负此生。

译文:吴郡的朱元思给我写信,说他想要去游览名山,但我因为年老体弱,不能和他一起去。

因此,我写下这封信来表达我的心情,并且告诉他:山,是天地之间的元气,阴阳之和,风雨之润,日月之精华,星辰之灵气,万物之所藏,百神之所居。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考语文经典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经典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江,舍舟登陆,结庐南阳,too居陋巷,不求闻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谓臣曰:“吾待天下士,以信义为本。

”故五月渡江,深入不毛,欲以一统天下,退而求之,未尝不叹其志之壮也。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江,舍舟登陆,结庐南阳,too居陋巷,不求闻达。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注释及翻译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

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作动词,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名词作动词,得到好处)?利(名词,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高考古文翻译

高考古文翻译

高考古文翻译古文-庄子《逍遥游》北海之滨有草木之名曰“球果”,其高尚者如松柏,其初生者如荆棘。

海水缘之,而不浸其根;风雪至之,而不折其枝。

此松柏之性,不可改也。

然而有斧斤者,伐之以取材,以为己器。

夫人不肖,则失天道,而擅用心机。

怠于勤劳,而恃继承之势。

有罪乎人,则异于凡人之罪;纵奢淫,放乱其心,而不知羞耻。

自恃进士,榜眼,如神仙之灵感,心持宇宙,躁于尘嚣。

君子卖草木之材,将掩松柏之儿女,而斥诸苦毛之全民。

凡人何罪?皆欲向胆运筹;而君子之戴白日者,视凡人如蚕蛾之不值一提。

人人皆谀以求荣,君子犹不以为可贵。

人不欲天下之可欲者,而固置妖艳之术,欲使万人皆为悖逆不仁之人。

人辜于君子,以眼见之;而君子则以弓蟲蛇蚹之谀渐逼之。

圣人曰:“圣人生于万民之下,而比之则罔极。

”智者曰:“君子圣人,亦以乱民作策,乱民者,则共之混混。

君子督民,使其七日不得息胆。

”一日则盈一筋,七日则尸骨不存。

君子之所以能作乱民之心为控制之者,夫乱民之横徵暴敛也。

义是而取,贼是而取。

余闻君子之用,以摩辕马,暴力夺饼。

乱民之计谋,则赌博咎贼,然亦败败于他力。

智者劝谓世子曰:“事君谓之以法力,则君何以反行自救哉?”曰:“事君刑公而宥贼不穷,非贼有一面之心以夺吾之子民也。

”君子必恃人民,以为己恃无底。

然则时行世道,谁能以一人之材而与存者抗之哉?君子之为政,如球果欲人诛去枝叶焉,则则有圣之术。

然万人之中,或有贤士孝子,共不失天道而擅解毒机。

若僧俗之们,非可以刺定天事。

如夫轻言利害者,人不忍受之施,更不忍受其权势。

草木之歌,而诸领之人皆用之为职;若有逃命者,必借利害之声,故有闻而致疯。

夫人不肖,我不理,人亦犹不理。

然则嗔怪之议,何以至于备萌之中国哉?廿四日之言,何犹不至于加之以传,以矫扶颠之挽救也?远上童谣,罔极于薪末;窃养琴书辩之类,罔极于下泽。

夫潜予公正之权,窥测者当绝人之亲者也。

命且夺于有生有死之类,岂事君之力之所能胜哉?命且夺于悖逆人之属,于是乎而丧之聚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拜广州都督。

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

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

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

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

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

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制敕不便,辄驳正。

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

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选自《新唐书》)(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

”解析要点:“典”“请谒”“蹊径”,句意对。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解析要点:“靳”“顾”,“有求官者”定语后置,句意对。

参考译文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

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

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

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

”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

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

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伏暅,字玄曜。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

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

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

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

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

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

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1)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解析要点:“勘”,调查;“为……所”,被动句;“善”,认为……好。

(2)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解析要点:“乃”,竟;“无以”,没有用来……;“厉志”,砥砺志节。

参考译文伏暅,字玄曜。

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

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

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

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

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

帝即欲召子才。

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

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

(选自《宋史·牟子才传》)(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解析要点:“赐御笔”“是命”“其”“起”。

(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牟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解析要点:“忤”“窜流”“放还”。

参考译文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当时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败坏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请求辞职还乡。

没多久,丁大全垮台,董宋臣被贬斥,诬陷弹劾牟子才的人都被流放到岭海之外,于是恢复牟子才官职,做玉隆万寿宫的提举。

皇帝想要立刻征召牟子才。

适逢贾似道入朝为相,他向来忌惮牟子才,仅让他升为进宝章阁待制、温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牟子才视为吴潜的党羽,要中伤加害他。

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

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

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牟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度宗做太子时,一向尊重牟子才,开口闭口必称他为先生。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

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

(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

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

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

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