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文意理解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文意理解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文意理解专项练习题一、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4分)丁巳,叔文以母丧去位。

王伾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

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明年,赐叔文死。

己卯,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亦恶之,皆以为远州刺史。

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

”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明日,禹锡改连州刺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伾文用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写出正确的序号()(3分)王伾请起叔文A为相B既不获C则请D以为威远军使E平章事F又不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因概括题)为什么皇上最终决定将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文化常识1.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江)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3.又明年,(梁)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李)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4.弘治元年以王恕荐,(秦纮)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5.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

6.世祖与(张)欣泰早经款①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注】①款:诚挚7.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8.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9.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10.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11.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1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13.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君(指传主典韦)战于门中,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君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太祖退住舞阴,闻君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14.(始安王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不肯答。

15.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16.熊概,字元节,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

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

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

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

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译文:(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

”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

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

”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

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战国策》(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列传》(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资治通鉴》(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晋书·祖逖传》(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2021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021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宋史·苏轼传》(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全国Ⅱ卷《宋史·王安中传》(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带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1:擢凤阁舍人。

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

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

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

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

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

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

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

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

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

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张易之要诬陷魏元忠,就劝说张说支持自己。

但张说在朝廷上称“魏元忠并没有抗旨的言论”,这句话实际上违背了武后的意思,于是武后将张说流放到了钦州。

(2)睿宗称赞他不冤枉好人,又不漏掉坏人,慰问奖赏了他。

玄宗做太子,张说与褚无量侍读,张说特别被信任礼遇。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2:叔父司成公,讳恪,字若木。

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读书为诗赋。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

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

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

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

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
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

③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
刑。

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
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
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