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案例
校园文化案例
校园文化案例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特征和内涵的文化。
它是学校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软实力,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学校中,校园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校园文化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所中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学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比如文学社、科技创新社、艺术团等,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得到发展。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班会上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校园文化更加浓厚。
其次,我们来看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大学非常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交流,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平台,使校园文化更加活跃。
最后,我们来看一所小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每周都会组织体育活动,比如田径比赛、篮球赛等,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快乐。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班级活动,让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合作,使校园文化更加和谐。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无论是中学、大学还是小学,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身心的滋养和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软实力,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各个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不断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免费下载】 学校特色文化案例
三井小学求原文化解读核心理念(校训):求原是我校挖掘“井文化”的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价值观。
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原,高远的理想,美好的境界。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个人” ,根本任务是追求人的发展。
成就每个人,就要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探寻和遵循育人规律,培养 “学真、向善、益美”的井小学生。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和学校。
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求原,即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
教风:至情、至深“情”“深”,体现了对教育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爱生,对职业的爱——敬业。
启示着井小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追求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风:至清、至远清,从道德层面来说,体现了求真、向善、行美;从求学角度来说,体现了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远,体现不断探寻,持续发展。
启示着井小学生保持童真,学会探寻,志存高远。
师生成长目标(发展目标):水滴石穿之毅——坚韧不拔、勇于挑战。
文江学海之识——见多识广,个性鲜明。
海纳百川之心——悦纳之胸,仁爱之心。
学校发展愿景:让校园成为回归本原,绽放生命的舞台。
学校一切为了儿童,让儿童象儿童,让每个儿童都精彩。
《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014.12一、缘起1、以课题研究成果建设课程体系。
2000年起,学校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从尝试研究到成型推广,再到2012年《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十五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诗的润泽是美丽的,绘诗演诗、诗文讲座、主题征文,诗,让龙小的学生底蕴十足、自信非凡、体验成功。
诗的熏染是珍贵的,以诗铭志、古诗擂台、吟咏诗会、背诵诗文,滔滔不绝;“一二分钟,赋诗一首。
”诗,是龙小学生抒情的一枝好花,诗,让学生的品德在无形中得到浸润。
诗的事业是美丽的,十多年来,龙小师生踊跃参与到《少儿国学》课程中来,通过“童眼荐古诗”、“童手写古诗”、“童心绘古诗”、“爸妈讲古诗”、“背诗擂台赛”、“儿童创作诗”、“畅游诗词园”、“携手经典、传承国学、叩响新年钟声”等系列课程,给学校发展注入动力,给学生成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学风的重要环节。
下面列举了10个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1.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学校鼓励学生成立各类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社团活动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自治管理:学校建立学生自治管理机制,成立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意识。
3. 校园文化节: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如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文化讲座和讲坛:学校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和文化名人举办讲座和讲坛,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6. 校园艺术团:学校设立校园艺术团,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歌舞、戏剧等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7. 校史馆和文化长廊:学校建立校史馆和文化长廊,展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成就,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传统和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归属感。
8. 学生艺术作品展:学校定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展示学生的绘画、摄影、手工艺等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9. 校园读书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读书活动,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图书,开展读书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10. 校园文化墙:学校设置校园文化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创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能。
通过以上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高职院校 非遗文化育人典型案例
高职院校非遗文化育人典型案例
高职院校非遗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可以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
某高职院校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该校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首先,该校成立了非遗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和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展研究,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学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其次,该校将非遗文化融入课程设置中,开设了非遗技艺课程,如剪纸、刺绣、泥塑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非遗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非遗文化节、非遗技艺比赛、非遗文化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
最后,该校注重产教融合,与当地非遗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该校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得到了彰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职院校 非遗文化育人典型案例
高职院校非遗文化育人典型案例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非遗文化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提高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下面将以某高职院校的非遗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为例,详细介绍该校在非遗文化育人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某高职院校位于中国非遗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号召,将非遗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创新能力。
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开展非遗文化教育。
首先,学校开设了非遗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传统技艺与创新设计等,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非遗文化知识。
课程设置突出了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学校还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非遗文化学习机会。
其次,学校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中,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技艺的实践操作、参与非遗项目的调研与实地考察等。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学习传统技艺,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体验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类比赛和展览来展示学生的非遗创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开展非遗文化创作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地区性的非遗文化创作大赛,并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并通过比赛和评奖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非遗创作中去。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该校在非遗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该校培养了一批具备非遗文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其次,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更加意识到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经典案例
校园文化经典案例一、校训与办学理念在众多优秀的校园文化案例中,某高校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最为经典。
该校训源于《易经》,取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义,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立自强精神,同时强调德行的培养,将育人与育德紧密结合。
这种办学理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一种独特且深刻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某高校的校园环境设计堪称经典。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小桥流水,景色宜人。
建筑设计也独具特色,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
学校充分利用这些环境资源,开展各种户外文化活动,使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同学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学术氛围与科技创新某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各种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学校也因此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和奖项。
四、社团活动与学生组织某高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组织完善。
学校有各类社团近百个,涵盖了文艺、体育、科技、公益等多个领域。
这些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自主创建社团,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生组织的建立和运作也得到了学校的有力支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五、校庆与毕业典礼仪式某高校的校庆和毕业典礼仪式隆重而具有特色。
在校庆日,学校会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学术交流、展览等。
这些活动旨在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文化底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毕业典礼仪式则是对毕业生们的重要时刻,学校会为他们精心准备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典礼,让毕业生们在庄重而温馨的氛围中告别母校。
六、体育与文艺表演活动某高校的体育和文艺表演活动极为精彩。
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积极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文艺表演活动。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典型案例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典型案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术上的进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成熟自信的个性。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中学位于一个发达城市,在校园文化建设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校一直秉承“自由、团结、敬业、责任”的校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首先,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氛围。
学校设有多个学术社团,如数学社、科学社等,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校每年还举办学术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学校还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做报告,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好奇心。
其次,学校注重塑造学生的德育风尚。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培养公益精神。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社交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如篮球比赛、文艺汇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另外,学校重视家校合作,形成了浓厚的亲子教育氛围。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社交问题。
学校还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和志愿活动,提倡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家长举办各类教育讲座和培训班,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最后,学校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学校还设立了学生会、团委等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德育风尚、家校合作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
峨, 著名 外交家何凤 山 , 著名教育 家周扬 、 何伟 , 著名 热情 , 让学生 的心灵得 到净 化 , 情操得 到陶冶 。 文学家莫应 丰 、 谢冰莹 , 著名科学家 、 院士 张孝骞 、 潘 学校还积极拓展文化建设 的渠道 。
是开展主题教育 。每期确定一个 主题 , 围绕这 林凡 , 等 等 。一代又一代 的一 中人 , 或 以崇高人 道主 个 主题 , 一周一 次 国旗下讲 话 , 一 月一 宣传 , 一 期一 义救助芸 芸众生 , 或 以渊博知识攀登科 学高峰 , 或 以 次集 中活动 。
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奠基 ” 的办学 理念 , 力求 把学校建 救 灾 , 或义务 劳动 , 人潮 涌动 的城市 , 身 着校 服 的一
设 成让学 生成 才 、 让 教师成 功 、 让 家长 放心 、 让 社会 中学 生是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 满意 的充满活力 的现代化名校 。 推陈 出新 的德育文化
文 化广 场 、 校史 文化 墙 、 诗墙 , 让一 馆一场 二 墙成 为 百年来 , 学校 人文蔚 起 , 英才 辈 出 , 为 国家 培养 学 生文 化德育 的基地 ; 名 校 品牌 、 名人 文 化 , 让学生 了数 以万千计 的优秀人才 。如革命 烈士李唐 、曾士 不 出校 门就可以领 略名人风采 , 增 强学生爱校护校 的
观
点
打造 富有校 本特色 的学校 文化
王楚奇
我校 始建 于 1 9 0 6年 , 得 武夷青 山绿水 的孕 育 , 子留下发奋求 学、 自强 自立 的足迹 。 受 湖湘传 统文化 的熏陶 , 自然环 境幽雅 , 文 化资源 丰 学 校借助 丰厚的德育资 源 , 建好 了校史陈列馆 、 富, 文化底蕴深厚 , 教学质量优 良。
高中学校教育特色案例
高中学校教育特色案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学校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高中学校的教育特色案例。
1. 钟楼中学的素质教育钟楼中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中等教育学校。
该校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设了许多兴趣课程,如书法、绘画、合唱、茶道等。
此外,学校也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老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2. 南开中学的国际化教育南开中学是中国的一所著名高中学校,也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学校。
该校注重国际化教育,引进各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文化体验。
此外,学校也借助中外合作的方式,开设了国际课程和双语课程,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北京四中的重点学科北京四中是中国最著名的高中学校之一,也是北京市的示范学校。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学生在这里可以接受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
4. 北师大附属中学的文化育人北师大附属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中学校,也是国内最著名的中学之一。
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倡导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养。
学校通过开设各种人文课程、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体验,培养出很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优秀人才。
结论高中学校教育特色的打造,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打造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特色。
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影响力,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
学校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
接下来的问题是,把这些人才召集起来 后,如何管理他们。
为此,蔡元培制定了治校方针: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为教师自由求知,在北大 这个家园里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各种制度 保障。蔡元培是这类教师的保护人与支持 者。
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 是怎样让校长、教师与学生拥有相同的文 化、教育理念,这个问题解决了,再来思 考通过什么样的学校建筑、组织、制度和
各种活动来“呈现”本校推崇的文化、教
育理念(本与末、内涵与形式)。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书院做得很好。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 书院会有它独有的选址思 路与建筑布局?因为它要 展现一种文化教育理念。
① 排斥有学问、教学严格的老师,追随官位 大的老师。
② “结十兄弟”:十个人结成兄弟,毕业后 大家联合起来钻营做官。
(二)蔡元培执掌北大
1. 背景形势:袁世凯去世,黎元洪接任总统,蔡元培重获 “出山”机会。
① 浙江官绅想让蔡元培回国担任省参议会议长,蔡没有答 应。他打听到北大校长想辞职,同时一群浙籍学界名流 也想让蔡元培来当北大校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说明他有很充足的 “社 会关系资本”。
教育学界的观点:如果教育学者来当校长,他 们可能会从什么角度来思考、安排学校文化建设?
丁钢教授:中国文化、书院精神与学校文化建 设。
让学校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同时培育 “书院式的教学文化”:师生 “教学相长”,一 起通过求知来实现“道德完善”。
钟启泉教授:课程文化的革命。从“应试性学 习”到“研究性学习”。从革新课程教学入手启 动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一、校风校训建设案例一:某中学的校风校训是“求真、崇善、唯美”,旨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善良、追求完美的价值观。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校风校训,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案例二:某小学的校风校训是“自立、自强、创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勤奋自强、乐于探索的精神。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科技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校园环境美化案例一:某中学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提升,对校园进行绿化、清洁、整治,营造出优美、整洁、宜人的校园环境。
学校还在校园内增加了文化景观,如雕塑、喷泉等,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案例二:某小学在校园环境美化方面,开展了“美丽校园,我们共同打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整治。
学校增加了绿色植物、花卉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
三、学生活动丰富案例一:某中学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作品。
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案例二:某小学每周都会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活动,如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科技创新等。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力量提升案例一:某中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每年都会派遣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设立了教师发展基金,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和激励。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经验。
学校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引进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提高师资力量。
五、课程文化建设案例一:某中学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传统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国际教育课程等。
学校还开设了多个实验室和探究性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案例二:某小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设了多种拓展性课程,如人文素养、艺术修养、体育技能等。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创建学校办学特色——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县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案例——民族小学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引言:(引用陶行知的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融水县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现有师生1677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学校,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优秀学校”、“优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
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办特色学校,育全面人才”的原则,努力探索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以艺促教、以美育人、以体健身的艺体教育特色,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学校形成“春绿满眼,夏荫成凉,桂花飘香”的靓丽风景,绿化覆盖率为82%,是融水县名符其实的美丽校园。
背景分析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艺体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学生”。
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艺体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
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把艺体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并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主形式,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思路。
学校立足科学发展,以学生为本,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弘扬国学经典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文化、开发校本研究课程、打造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及阳光体育运动等多元化发展的艺体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双高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典型案例
双高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典型案例一、校园文化理念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校园文化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尊重师生个性,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我校注重绿化、美化和人文化。
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景观、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荣誉墙等,展示学校的历史与成就,激发师生的荣誉感。
三、师生文化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各类师生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术讲座等。
这些活动旨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参与活动,师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四、文化品牌建设在双高建设中,我校着力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我校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
这些活动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
五、文化传播与交流我校重视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学校动态,展示校园文化成果。
此外,我校还积极与其他高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汲取先进经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六、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注重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这有助于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七、校园文化的实践与创新我校鼓励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实践与创新。
例如,鼓励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支持师生自主开展文化活动。
这些举措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推动了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
八、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我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将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校还注重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鼓励教师将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墨香书韵润校园,书道文化立心篇——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整体化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18Teachers Todav进“向阳”文化扎根课程和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向阳”文化背景下的课程系统,着眼于时代教育所 需,儿童成长所需$力求课程系统与文化建设的有效 融合,使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功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屏a 小学课程突出“新、善、上、真、美”的核心元素$以国家课程的高质量校本化实施为基础$精品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补充, 建起思想向新的德育课 程、 品 向善的 课程、 向上的学 课程、 识向真的实践课程、身心向美的心理课程等五大课程 系统。
该课程系统有以下基本价值考量。
1. 保障国家课程质量。
高质的信念$从日常教学入手$着力 “向阳 质课 ",追求“新、实、、”的课 教学特色, 学的课评价体系$扎实开展学科素养质量 ,促进教师课教学创新及风格品质的成。
2. 突出特色创新实践。
“向阳”文化追求培育“向善践行,阳光乐学”的学,倡导每一个学生拥有阳光 的心态,向善发,善言、善举、塑善、结善果$ 彰 向善元素,在向善的践行与追求中相 ,超越自己,享受学 的快乐。
因而学校开展了各 育、研学实践、 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为学生长远发展着好底色,打好基础。
3.强化品质目标引领。
“向阳”文化的课程突出育人功能,着力追求“思想向新、品格向善、目标向上、 向真、身心向美”的“五向”少年,让 学生如阳光般蓬勃成长,鲜艳夺目。
通过开展特色活动课程,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新、善、上、真、 美”的为和品质。
校园文化只有扎根于课程系统,才能实现生命价值。
课程系统有了文化系统才能提升内涵与品位。
将 课程系统与文化系统进行统一构建$是新办学校选择、培育、播种的首要任务,它必将成为指引全校师生走向诗意远方的重要路径。
“我在屏a 之上$寻向阳之道”这是屏a 小学全体师生的广告语。
作为一所新办校,要切实发挥学校文 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功能,引领全校师生依托学校的特 点和优势,推 教师团队文化建设,开发特色课程$让教师成长与课程生长互为融合$相互作用,促进学校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带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为学校品牌建设、优质发 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横扇学校“养正教育”特色文化掠影
102小学生作文辅导邮发代号:12-65 定价:10.00元刊号:I S S N 1671-1726C N 22-1048/G 4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横扇学校“养正教育”特色文化掠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初名 “养正学堂”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现代化特色凸显。
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遵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的理念,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养正教育”办学特色。
怡情养正,构建育人无痕的环境文化学校建设一批体现本校特色的文化景点,“养正文化墙”“养正长廊”“养正广场”“养正石”“养正亭”等,营造浓厚的“养正教
育”校园氛围。
修行养正,构建公正自觉的管理文化
以“养正、求真”为校训,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浩然求正的师资队伍,引领教师以学习提升个人修养,以主人翁态度宣传提升学校亮点,开展愉悦身心的文体活动,积极造就智慧型阳光教师。
遵规养正,构建正直向上的立德文化
学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恩心、有责任
感、有进取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的人。
抓基础,规范养成
教育;解热点,引导健康心理;求特色,探索校本德育。
益智养正,构建素养指向的课程文化
学校从“养正求真”校训出发,开发了《道德难题》《中小学英
语衔接课程》《农耕乐》等校本课程。
每年开展以“养正”为主题的
阅读节、科技节等,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师生们在这里享受着教与学的快乐和幸福……。
校园文化案例
校园文化案例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现象。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校园文化的案例,了解一下不同学校的文化特色。
首先,我们来看一所小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学校每周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义工活动,让他们去帮助社区里的老人和孤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其次,我们来看一所中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中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氛围,学校里有很多学术社团和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最后,我们来看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
这所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校里有各种社团和志愿者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其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学校还注重国际交流,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文化节,邀请外国学生来校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但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园文化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各个学校都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文化艺术教育案例:用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有民族自信
幼儿园文化艺术教育案例:用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有民族自信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在幼儿园文化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却是非常必要且有价值的。
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这些有关于丰富人生经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中不仅可以获得审美体验,还能够增强民族自信,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个性特色。
下面,我来介绍一所幼儿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具有民族自信的案例。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坐落在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
学校非常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将其作为幼儿园的文化特色。
在每个月的“青年文化节”活动中,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传统文化展览、讲座等,试图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场景中。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传统文化活动就是“扇子舞教育”。
学校专门请来了一位资深的扇子舞老师,来为孩子们展示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同时,老师还带来了不同的扇子样式供孩子们选择。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学习了歌词和动作搭配,还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从而培养了对于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校还在教学中,不时以传统节日、“世界文化遗产”等为主题,让孩子们深度地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漫长的历史,慢慢地,孩子们也渐渐地形成了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除此以外,学校还重视绘画、写字、童谣、朗诵等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每周都会为孩子们安排一节艺术课程,让孩子们从中学习一些古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
结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也是非常有益的人类智慧的传承,我们应该重视,发掘并将之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井小学求原文化解读核心理念(校训):求原是我校挖掘“井文化”的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价值观。
求,索也,寻找、追求的意思;原,同“源”,根本、根源的意思;原,高远的理想,美好的境界。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个人”,根本任务是追求人的发展。
成就每个人,就要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儿童本真,探寻和遵循育人规律,培养“学真、向善、益美”的井小学生。
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和学校。
求原,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思维方式,更是行为方式。
求原,即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
教风:至情、至深“情”“深”,体现了对教育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爱生,对职业的爱——敬业。
启示着井小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追求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风:至清、至远清,从道德层面来说,体现了求真、向善、行美;从求学角度来说,体现了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远,体现不断探寻,持续发展。
启示着井小学生保持童真,学会探寻,志存高远。
师生成长目标(发展目标):水滴石穿之毅——坚韧不拔、勇于挑战。
文江学海之识——见多识广,个性鲜明。
海纳百川之心——悦纳之胸,仁爱之心。
学校发展愿景:让校园成为回归本原,绽放生命的舞台。
学校一切为了儿童,让儿童象儿童,让每个儿童都精彩。
《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014.12一、缘起1、以课题研究成果建设课程体系。
2000年起,学校的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从尝试研究到成型推广,再到2012年《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十五年的研究与探索中,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诗的润泽是美丽的,绘诗演诗、诗文讲座、主题征文,诗,让龙小的学生底蕴十足、自信非凡、体验成功。
诗的熏染是珍贵的,以诗铭志、古诗擂台、吟咏诗会、背诵诗文,滔滔不绝;“一二分钟,赋诗一首。
”诗,是龙小学生抒情的一枝好花,诗,让学生的品德在无形中得到浸润。
诗的事业是美丽的,十多年来,龙小师生踊跃参与到《少儿国学》课程中来,通过“童眼荐古诗”、“童手写古诗”、“童心绘古诗”、“爸妈讲古诗”、“背诗擂台赛”、“儿童创作诗”、“畅游诗词园”、“携手经典、传承国学、叩响新年钟声”等系列课程,给学校发展注入动力,给学生成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以课程建设理念营造校园文化。
2010年,适逢搬迁新校。
新学校以“少儿国学文化”为基点,多层次,立体化建构大气诗意的环境文化。
漫步龙小,诗情画意,韵致怡人。
校园广场上,“诗”“书”“礼”“乐”四石,似龙卧,似虎踞,陶冶情操,启迪心智。
诗书礼乐易春秋,琴棋书画赋新篇,让儒雅之风瞬即穿透您的心扉;一楼大厅里,浓缩着学校文化精髓的巨幅砂岩画,在一片“竹韵书风”中引导师生学承天地人事,内育生命自觉,滋养童贞于诗乐中,绽放自我于天地间;主题景观布局精妙,诗词歌赋园处处透射着悠悠中华文化的浩然与厚重,让人在这方寸之地穿梭于先秦两汉,漫步于盛唐繁宋,神游于四大名著,恍如置身于古典文学殿堂。
名家对影院则尽情诠释着苏东坡的洒脱不羁,李白的豪放奇伟,李清照的清丽婉约……二、内容(一)着眼《少儿国学》课程的顶层设计。
1、制订课程目标。
2012年,学校统领性课题《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研究》确立,通过一次次的挖掘、总结、借鉴、提炼、升华这一递进的思考过程,最终确定了目前学校办学理念——为诗意人生奠基。
核心文化、诗意校园、诗意管理、诗意课程、诗意课堂、诗意教师、诗意学生、诗意家庭等都形成了文化特征,提炼了构成要素。
《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团队在专家的引领下首先对“诗意学生”进行了“养成形象描述”,对应这个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目标的综述;然后分解为年段目标;最后形成单元主题式课程框架图。
《少儿国学》课程总体目标: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增强爱国热情,获得中华传统文明的情感体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领略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最终形成开拓的视野和人文情怀。
2、制订系列教材的开发进度。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确立了《少儿国学》课程的体系,并制订了《少儿国(二)探索《少儿国学》课程基地建设策略。
1、理念渗透:潜移默化、共悟共建。
(1)学习认识——“临千歌然后知雅意”。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国学经典承扬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为诗意人生奠基的设想。
那么,怎样使它成为大家的共识呢?首先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召开“小课堂,大国学”的校本课程建设专题会议,对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予以准确把握。
再次,通过业务学习、“馨竹论坛”、校本课程专题研究活动,将论证所得传递给每位教师,将研究的美好前景广为宣传,使“知其雅意”后的龙小教师有所思,有所盼。
(2)专家指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顺利开展研究活动,没有一支具有国学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
为此,我们系统架构了国学课程实施的专家“智库”,以帮助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扫除课程建设、实施中的阻碍,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2、硬件打造:诗意环境、鲜明特色。
(1)完善已有的“诗书礼乐”广场、“诗词歌赋园”“名家对影园”三大板块的典雅布置,绿色营造,比德喻志,赋予物质建筑以德性的光辉。
(2)巧建“千年国学穿越馆”。
学校图书馆是独立的四层建筑,借助现有与国学相关的书籍、板壁介绍,增添触摸屏,开发相关软件,建成灵动的“国学发展史”板块,让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中走进国学的昨天、今天,了解其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
将四楼的“教师书吧”辟建出一处“国学馨香小屋”,老师、学生均可畅游期间,享受咖啡、茶香,讨论、碰撞,感悟国学厚重的底蕴和品性。
(3)构建“七彩情韵廊”。
各楼梯走廊展板主题化,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以“经典滋养”、“诗意绽放”为系列进行分层建构。
重点打造一楼文化大厅通向报告厅的“国学冲浪互动街”,分年级、分主题,让孩子们自由涂鸦,传递心声;发表新诗,交互点评;提问竞答,主动探究;书画飘香,一展风流。
彰显童真童趣,让学生的国学之旅充满欢乐,富有情趣。
3、课程建构:统整探究、系统设计。
(1)系统梳理国家课程中的国学内容:整体地梳理小学阶段1-12册语文教材,对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内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古今贤文、成语以及课标中小学阶段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等进行归类,并对同作者、同主题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整合重组,并按年段、内容、课型、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尝试设计校本化的课程指导纲要。
(2)拓展丰富校本课程中的国学内容:在学校原有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亲近母语》成熟成型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开发《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伦理、道德、礼仪等丰富内容,着手编写国学课程序列校本教材,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纲要。
(3)打通学科活动壁垒,实现双向滋养:我们还注重国学课程的实施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班队活动、学校课题的联袂合作,在各学科教学和活动中融入国学的要素,并能把少儿国学课程实施中积累的教学策略、活动机制、评价方式等有机迁移至各学科及活动,实现双向滋养。
4、灵动课堂教学,形成多元课型体系我们将“灵动、开放”为核心要素打造少儿国学课堂教学,使师生能在平等地交流、自由地讨论、有效地合作、快乐地创造的基础上走向有向开放、有效互动、主动创造、生态评价。
(1)探究课型范式。
在前期的研究中,针对不同内容的古诗文,我们探索出了六种古诗文教学的范式,在后续的《少儿国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此为切入点,鼓励教师建构其他类型的国学经典教学范式,力求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诵读方法指导和自学方法的指导,重视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应用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探索课型范式,但是又不拘泥于范式,而是鼓励教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能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从而使国学的课堂呈现出“灵动、开放”的勃勃生机。
(2)变革教学方式。
我们将逐步形成具有龙小特征的观课、评课标准,加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有机关联,推进交往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
运用多种教学技术,尤其要运用信息教学技术,尝试“e”学习,“翻转课堂”,建成“国学学习检测一体化的网络平台”。
(三)创建《少儿国学》课程学习体系。
我们打通了课内课外的壁垒,建设了四大“国学风情区”:馨竹电视台、馨竹诗社、电脑室、报告厅。
以此为阵地,精心建构“国学”专题学习与活动,形成创意活动体系,注重精英培养与群体培养双线的并重交叉进行。
(1)吟诵小课(必选)。
利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55—11:15这段时间,专门安排经典文化吟诵小课,各班按照自编的校本教材,利用吟、唱、画等多种手段使之成为全校学生诵读、记忆、欣赏国学经典和尝试创作的主阵地。
(2)馨竹之声(必选)。
以“馨竹电视台”为舞台阵地,在每周五中午的12:30-12:50,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互动式的国学特色课堂展示和学习,以月为时间单位系列策划:第一周和第二周——国学讲座,由语文教师轮流担纲,内容上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专著学习和“国学大家”“诗词流派”“创作指导”等国学常识结合,带着全校学生展开国学文化的探究之旅。
第三周——古韵新唱,由一位语文教师和一位音乐教师带着学生主持、学生演员指导全校师生吟唱国学经典篇章,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的基地学校,主持学生的诵读和吟唱是摇头晃脑,古韵十足,全校同学更是群情响应,一时间校园里,让学生在上下互动,诗声朗朗,乐声飘扬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第四周——创作交流,这是孩子们“厚积薄发”的时刻。
大家围绕一个主题,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低中年级的孩子年纪小,他们就写儿童诗,高年级的同学写格律诗,让孩子们品尝实践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记录下他们一路成长的足迹。
(3)情趣社团(限选)。
亲近母语训练营——在年级校本课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走班学习,深入领略国学文化的魅力;馨竹诗联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继续加强我校“馨竹诗社”这一国学课程实施的一块主阵地建设。
加大以谢孝宠、陆士伟等市楹联专家、诗词名家的日常辅导频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国学知识的深度以及活动的丰富度,激发社员学经典,用经典,创经典的热情,也带动全校同学学习的兴趣。
国学吟诵班——将“常州吟诵”与“古诗新唱”整合,常州吟诵传人秦德祥先生为座上宾,让学生在独特的韵律中感受经典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