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 想诱yòu 惑喧xuān 腾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 泣纳罕hǎn 峭qìao 壁目眩xuàn颤chàn 抖闷mēn 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嶙峋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 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 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跑一步,再跑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Lizier《铁箫人语》,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原谅(shù)低贱(bēi)零落(líng)喷溅(bèng)繁茂(mì)矗立(zhù)大鹏湾(dīng)瘦骨嶙峋(línxún)心惊肉跳头晕(yūn)目眩小心翼(yì)翼一丝不苟(括u)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qión)浆蜂围蝶阵(zhèn)盘虬(qiú)卧龙鹤唳(lì)云端怡(yí)然自得三、课文内容把握住1.《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的含义:童年时“山”和“海”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山和海。
在长大后,“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信念、理想。
说我们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不能就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艰难险阻。
只要百折不挠地秉持努力奋斗,理想的境界终将同时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蕴含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3.《短文两篇》《蝉》的中心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词语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词语汇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词语汇总(人教版)第1课散步莫怀戚(9个)1、信服(xìn fú):相信而听从。
2、嫩芽(nèn yá):刚萌发出的芽,非常嫩。
形容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或树叶。
3、分歧(fēn qí):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4、取决(qǔ é):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5、拆散(āi sà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
6、委屈(wěi qū):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这里是是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7、粼粼(lín lín):这里形容谁的明净。
8、一霎时(yī à í):顷刻间;很短的时间。
9、各得其所(gè dé qí ǒ):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14个)1、瘫痪(tān 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暴怒(bào nù):大怒。
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3、沉寂(én jì):非常寂静。
4、捶打(í dǎ):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5、憔悴(áo ì):形容人脸色不好。
6、央求(yā ú):恳切的请求。
7、神色(én sè):神情面色。
8、敏感(mǐn gǎn):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9、诀别(é é):不再相见的离别。
10、淡雅(dàn 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11、深沉(ēn én):①形容程度深。
②声音低沉。
③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12、烂漫(làn màn):①颜色鲜艳而美丽。
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13、喜出望外(xǐ ū wà wài):遇上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全知识点整理复习完美版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伶仃(dīng)繁密(mì)伫立(zhù)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鹤唳云端怡然自得三、《童趣》知识点归类: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见藐小微物“藐小”古义:细小;今义:微小。
3、一词多义:为:①项为之强(介词:因为)②以丛林为林(动词:作为,当作)③二虫尽为所吞(介词:被)4、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篇章阅读1. 篇章结构:引出、展开、归纳2. 文章标题:简洁准确,概括主题3. 文章开头:引出主题,激发读者兴趣4. 文章结尾:总结归纳,留下深刻印象二、词语运用1. 词义辨析: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2. 词语搭配:准确运用固定搭配3. 词语拓展:丰富词汇表达能力三、句子理解1. 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形式一致2. 定语从句:修饰名词的从句3. 状语从句:修饰谓语的从句4. 引导词辨析:选择合适的引导词四、作文写作1. 规范用词:准确、美观、通顺2. 考虑观点:明确立意,展开论述3. 逻辑关联:使用连接词使文章层次清晰4. 表达技巧:比喻、对照、夸张等修辞手法五、阅读理解1. 题目分析:仔细阅读题干与选项2. 标题归纳:提炼文章核心信息3. 细节理解:寻找文章关键信息4. 推理判断:运用推理能力回答问题六、语法知识1. 语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2. 词性辨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3. 时态语态:正确使用动词时态和语态4. 语法短语:介词短语、副词短语等七、默写训练1. 词语拼写:准确拼写生词与短语2. 句型转换:运用不同句型转换表达方式3. 短文默写:准确还原短文内容八、思维拓展1. 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2. 阅读感悟:理解作者意图与情感表达3. 反思思考:思考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方法4. 接受挑战:尝试阅读难度较高的文章九、学习方法1. 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独立学习2. 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与任务3. 多样学习:善于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4. 反复复习:巩固知识点,提高记忆效果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1/ 12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语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点1、生字词的音形义。
2、作家及其作品:朱自清、老舍、刘湛秋、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3、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4、背诵默写并理解《春》《观沧海》《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下》《天净沙。
秋思》的思想感情。
、能准确判断运用比喻、比拟和名词的语句,能理解其表达作用,能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
6、当代散阅读A不是每次爬都必须登顶栖云森林中举办比“大”比赛。
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
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
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
传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
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
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登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6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
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我们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联想起人生,一个人不怕拔高,就怕找不到生命的至高点。
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
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会给予他惩罚。
那样,揣一根坐标尺上路该是何等重要!它能督促我们不懈努力地攀登,又能提醒我们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
仰之弥高,那是笨蛋的愚蠢和贪婪。
一个智者,此时此刻,也许悠然而从容地下去了。
B蝴蝶思语黄小平一地上,有一片落叶,落叶旁,栖落着一只蝴蝶。
一阵风起,风吹走了落叶,而蝴蝶仍栖落在原地。
一个孩子看到这一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便问身旁的我:“落叶比蝴蝶大,为什么风吹走了落叶,而没有吹走蝴蝶呢?”“落叶比蝴蝶大,这是落叶与蝴蝶的不同,除了这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呢?”我问。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初一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课文内容概括。
- 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展开。
- 绘春部分分别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草之嫩、花之艳、风之轻、雨之细以及人们迎春的喜悦。
- 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如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和济南冬天的水(绿、清、亮)等,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四季的雨。
春雨的美丽、娇媚;夏雨的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端庄而沉思;冬雨的自然而平静。
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2. 字形。
3. 词语理解。
- 朗润:明朗润泽。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温晴:温暖晴朗。
- 贮蓄:储存,积聚。
-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 静谧:安静。
-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 粗犷:粗豪,豪放。
三、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2. 文体知识。
- 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即文章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四、修辞手法。
1. 比喻。
2. 拟人。
3. 排比。
五、描写手法。
1. 景物描写的顺序。
2. 多角度描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归类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方抱负,用群山比方重重艰巨,用爬山比方艰辛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抱负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绝不屈服地坚持奋斗,抱负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艰巨分化为小艰巨,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艰巨,终将战胜巨大的艰巨,赢得最后的胜利。
3、《蝉》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浮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伴侣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需好好活着。
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罢了。
结尾作者写本身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席慕容(1943年-),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分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
和《蝉》的写法分歧,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式,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斑纹中间有着色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4 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问点作家作品:1、《在ft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一、在ft的那边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字面意思外的深层含义。
例: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ft”蕴含着什么意思?“海”指志向的境界,“ft”指抵达之路上的重重险阻,“爬ft”隐喻艰苦奋斗,克服一路上的困难。
本诗表达了要经受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方才可实现自我的人生志向。
2、品尝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悟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说明作者对ft外世界的痴迷与憧憬(2)f t那边的ft啊,铁青着脸(这是写ft的颜色吗?)――拟人化,表达心情懊丧时的心理感受(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ft顶(“ft顶”的诱惑力在哪里?)――以为可以望见大海(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形容对志向的渴求。
二、走一走,再走一步1、词语识记训诫屹立迂回注视抽泣纳罕瘦骨嶙峋胆战心惊头晕目眩当心翼翼2、了解课文中的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作(记叙)手法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长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3、分析记叙文中的铺垫与照应(1)铺垫的作用衬托行将来临的事物;渲染气氛。
(2)照应①为了使文章内容连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支配设计叫做“照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朗润.(rùn)卖弄.(nong) 嫩.绿(nèn)窠.巢(kē)应和.(hè)薄.烟(bó) 喉咙.(lóng) 嘹.亮(liáo)黄晕.(yùn)抖擞.(sǒu)响.晴(xiǎng)安适.(shì)着.落(zhuó)贮.蓄(zhù)澄.清(chéng)萌.发(méng)衣裳.(shang)凄.冷(qī)草垛.(duò)浆.汁(jiāng)诱惑.(huò)驱.走(qū)粗犷.(guǎng)娇媚.(mèi)干涩.(sè)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蓑笠..(lìn..(suō lì)吝啬sè)酝酿..(yùn niàng)绿茵.茵(yīn)彩棱.镜(léng)咄.咄逼人(duō)淅.淅沥.沥(xī)(lì)二、重点词语烘托健壮地毯宽敞花苞铃铛屋檐化妆睫毛掩饰风筝胳膊狭窄瓢泼水藻三、重点释义(1)朗润: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4)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是贬义词,文中是贬词褒用。
(5)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6)黄晕:昏黄,不明亮。
明辨易错花枝招展(7)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8)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9)舒活:舒展、活动(手脚等)。
(10)抖擞:振作。
(11)响晴:晴朗无云。
(12)温晴:温暖晴朗。
(13)安适:安静而舒适。
(14)名手:因文笔、技艺等高超而著名的人。
(15)贮蓄:储存,积聚。
(16)澄清:清亮。
(17)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18)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最新)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等。
,装》川先生文集》。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确凿záo 菜畦qí积攒zǎn 攒一起cuán 收敛liǎn 脑髓nǎosuí
鉴赏jiàn蝉蜕tuì骊歌lí
花圃pǔ木屐jī环谒yè淹没mó讪笑shàn嫉妒jì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鸡毛掸子dǎn来势汹汹xiōng恭恭敬敬gōng兴高采烈liè荒草萋萋qī泯然众人mǐn阳光普照pǔ不期而遇qī
3
③
我都能实现这个梦想,成为一只“天鹅”。
实质上是教育人意志要坚强,要有美的追求和向往。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对一位少女真诚的劝慰,表达了诗人相信未来定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这里抒情诗。
⑤《未选择的路》同样是一首这里抒情诗,表明了诗人不畏辛劳的追
求事业的人生态度;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
⑥《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明不足为奇,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勤奋学习,“天资聪明”的人也只能成为众人。
二、
1
3
4
5
6
7
8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承受
14、伤仲永哀伤、叹息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
18
19
20
21
22
1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
7
8
9、
1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
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4
1.
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
;。
他有天资,像这样的才能,不进行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
今天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常人,又不进行后天教育,恐怕边常人也不如吧!)
道理: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1.
2.
3.
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
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
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三、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