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原理及配方

合集下载

最新洗洁精实验配方完美版

最新洗洁精实验配方完美版

实验二餐具洗涤用品——洗洁精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洗洁精的配制原理及各组分的作用及添加量;2. 掌握洗洁精的配制方法。

(二) 主要性质和用途洗洁精又称为餐具洗涤剂或水果洗涤剂,是无色或者浅黄色的透明粘稠状的液体。

由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

主要用于洗涤各种水果、蔬菜及器具上的污垢。

特点是去油腻性好、简易卫生、使用方便。

(三)实验原理1.洗洁精的基本要求:①对人体安全无害;②高能效的除去动物和植物油污垢;③用于洗涤蔬菜水果时不残留、不改变风味;④产品长期放置不分层变质。

⑤要有适当的浓度和黏度。

2.洗洁精的原料溶剂(水或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质量分数的10-15%),助剂(金属离螯合剂如EDTA,防腐剂、增稠剂、香精等)。

3. 设计配方时要充分考虑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效应,以及各种助剂的协同作用。

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聚氧乙烯醚复配后,产品的去污力和泡沫性均好。

洗洁精一般都是高碱性的,主要是为了高去污力,并降低成本。

但PH值不能大于10.5。

高档的洗洁精还加入釉面保护剂,如醋酸铝、甲酸铝磷酸铝酸盐、硼酸酐及其混合物。

(四)主要试剂及仪器仪器:烧杯、搅拌器、温度计、乳化器等。

试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N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香料、氯化钠、卡松、去离子水。

(五)洗洁精的配制1. 参考配方2. 操作步骤:(工艺要点:黏度小的先溶)①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用水浴加热到80℃,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搅至溶解。

②加入烷基苯磺酸钠(ABS-Na),搅拌至溶解。

③然后依次加入脂肪(椰油)酸二乙醇胺(650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AES)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④加入防腐剂卡松。

降温至50℃后加入1-2滴香料,搅拌均匀。

洗洁精配方原理及在线工艺控制和黏度测量

洗洁精配方原理及在线工艺控制和黏度测量
洗涤剂配方原理及工艺控制
洗涤剂配方构成:
1、表面活性剂(≥15%) 2、粘度调节剂 3、螯合剂 4、增溶剂 5、防腐剂 6line viscometer
反应釜或管道侧面安装
管道弯头安装
流向
C
最小间距
8 mm
如果探头全部缩进T型头里面 探头与管壁最小间距 C = 12mm 注意: 1,选择合适的管径,确保安装空间足够并满足最大压力要求。 2,尽量减小L长度,让探头最大限度接触被测物料。 3,如需保温,请按下图对粘度计保温,以确保粘度计周边物料温度与过程温度一致。 4 , 安装位置应该可靠固定,不要产生晃动。远离振动源,如电机等,可考虑用金属软管隔离。

洗涤剂配方 (3)

洗涤剂配方 (3)

洗涤剂配方引言洗涤剂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产品,用于清洁衣物、餐具、家居用品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洗涤剂配方,以帮助读者了解其组成和制作过程。

确定配方成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溶剂。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核心成分,具有去污和分散的作用。

助剂用于增加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和稳定性。

溶剂则用于溶解和稀释其他成分。

配方组成和用量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洗涤剂配方及其组成成分和用量表:•表面活性剂:–单乙酸盐:8%;–焦磷酸二氢钾:2%;–蓖麻油脂肪酸酰胺MEA:3%。

•助剂:–二聚磷酸钠:1%;–偏硅酸钠:1%;–苯乙二酸:0.5%;–螯合剂:1%。

•溶剂:–水:84.5%;–乙二醇:5%。

注:以上成分和用量仅作参考,实际配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制作步骤制作洗涤剂的步骤如下:1.将单乙酸盐、焦磷酸二氢钾、蓖麻油脂肪酸酰胺MEA、二聚磷酸钠、偏硅酸钠、苯乙二酸和螯合剂依次加入一个容器中。

2.搅拌混合,直到所有成分充分溶解。

3.将水慢慢添加到容器中,并继续搅拌混合。

4.最后,添加乙二醇作为溶剂,并充分搅拌。

5.将混合物过滤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6.将洗涤剂倒入适当的容器中。

使用说明使用这种洗涤剂时,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在洗涤机或水池中放入适量洗涤剂,根据清洗物体的多少确定用量。

2.加入适量水,搅拌至洗涤剂完全溶解。

3.将需要清洗的物品放入洗涤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4.使用刷子或布料清洁物品的表面。

5.冲洗物品,确保洗涤液彻底清除。

6.晾干或使用干燥机干燥物品。

注意事项•请遵循制作洗涤剂时所使用的成分和用量,不要随意更改。

•将洗涤剂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

•使用洗涤剂时请佩戴手套和眼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不小心误入眼睛,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常见的洗涤剂配方,以及制作步骤和使用说明。

通过合理使用配方和注意事项,可以制作出高效的洗涤剂,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清洁。

最新洗洁精配方、增效剂、增稠及原料比列细节分析

最新洗洁精配方、增效剂、增稠及原料比列细节分析

WASHING EXPERTSProfessional washing detergent洗涤剂的清洗原理认识:要想做好洗涤剂,首先要了解洗涤功能在化学和物理作用下如何产生反应而使污渍除去.洗涤剂去污力环绕下列原因相辅相成1.润湿作用:洗涤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从而渗透到污渍和被洗物内。

2.乳化作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能把不溶于水的油污乳化成能溶于水的乳化油,这是洗涤剂质量的关键。

3.溶解作用:把污渍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以除去污渍。

4.皂化作用:是碱的化学反应,是将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的污类皂化以除之,形成的泡沫在洗涤过程中有携油的作用。

5.分解作用:固体粒子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就会被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完成悬浮分散溶液中,成为分解作用。

6.悬浮及沉淀:被分离的微粒状污物必须防止重新沉淀在洗涤物上这作用在洗涤溶液中成为悬浮,而是污垢再洗涤液中悬浮的作用力称为悬浮力。

以上这些功能在洗涤中相辅相成而完成整个洗涤过程。

洗涤剂配方设计原则:1.产品外观好,无异味,无沉淀;粘度适中,便于灌装,又易于倒出2.产品发泡力良好,泡沫丰富,稳定,消泡缓慢。

3.对于油脂乳化性能好,去油污力强;4.手感温和,不刺激皮肤;不损伤所洗器具表面;5.生物降解性好,不污染环境;6.对人体无毒害;洗涤剂原料比列:1.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ABS >96%)4%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70%) 1.33%3. 强力增效剂(96%)2.66%(注:强力增效剂小于2.66%时,对洗涤剂性能有极大的影响)4.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 35%)0.66%5.片碱(NaOH 99%),根据磺酸(>96%)量的14%添加。

6.香精适量列如:要做档次高点的,可以如下比例进行○1.磺酸4.4% ○2.AES 2.66% ○3.增效剂 2.66% ○4.CAB 0.44% ○5.片碱(NaOH 99%)根据磺酸(>96%)量的14%添加.此原料比列是建议比列,用户可根据需求对原料比列做出相应调整。

洗涤剂配方原理

洗涤剂配方原理

洗涤剂配方原理洗涤用品工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的发展、环境的要求、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是制约洗涤用品工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1.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

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人的。

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

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最早的洗涤清洁用品当属肥皂,最早的表面活性剂是以肥皂为主,但肥皂不耐硬水的缺陷一直未得到解决。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脂肪醇硫酸钠,到了50年代,主要以四聚丙烯苯磺酸钠为主要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作为当时洗涤剂配方中唯一的助剂开始使用。

到60年代,由于四聚丙烯苯磺酸钠的不易生物降解,使一些工业化国家,尤其是欧洲开始使用具有优越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的烷基苯磺酸钠来取代四聚丙烯苯磺酸钠。

并且由于水体出现富营氧化,认为是由于洗涤剂中磷酸盐使用带来的后果,因此立法者与环境学家强烈呼吁限磷、禁磷,这就促使了无磷洗涤剂的发展,并努力寻找磷酸盐的代用品。

70年代开发出的4A沸石,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代磷助剂,无磷洗涤剂也从此发展迅速。

由此可见,洗涤业与环境相容性有关,环境的要求促进洗涤剂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原料及相应配方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一大批新产品的问世。

此外,影响洗涤剂配方的因素还很多,如经济、技术、原料、有关的国家法规等等。

2.配方组成各种洗涤剂都是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两部分组成,在这里以液体洗涤剂为主进行介绍。

液洗类洗涤剂是指以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均匀水溶液,如香波、浴液、餐具洗涤剂等。

其生产工艺及设备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因为生产过程中既没有化学反应,也不需要造型,只是几种物料的混配,制成以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均匀溶液(大都为水溶液),由于液体洗涤剂制造工艺简单、能耗低、使用方便,现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合成洗涤剂完整版课件

合成洗涤剂完整版课件

(9)抗静电剂和织物柔软剂
• 作为改进织物手感和降低织物表面静电干扰的柔软剂和抗静 电剂,通常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二甲基-二氢化牛酯季 铵盐
5.5.3 洗涤剂的生产方法
一、液体洗涤剂的生产方法
液体洗涤剂的生产过程比较简单, 其过程为:按配方要求,将各种 液体原料经配料送入液体洗涤剂 配料罐,然后按配方要求加入小 量固体组分、液体组分,经搅拌 或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pH控制 仪等检验仪器设备测定合格后送 入成品包装工序,进行包装。
• (1)增强表面活性,增加污垢的分散、乳化、 增溶,防止污垢再沉积。
• (2)软化硬水,防止表面活性剂水解,提高 洗涤液碱性,并有碱性缓冲作用。
• (3)改善泡沫性能,增加物料溶解度,提高 产品粘度。
• (4)降低皮肤的刺激性,并对纺织品起பைடு நூலகம்软、 抑菌、杀菌、抗静电、整饰等作用。
• (5)改善产品外观,赋予产品美观的色彩和 优雅的香气,从而使消费者喜爱选用,提高商 品的商业价值。
85
1 2 — 10 — 15 8 适量
洗手液配方


羊毛脂醇萃取物
Span-8
白油
凡士林
去离子水
香料
% 2.0 33.0 40.0 35.0 20.0 适量
餐具洗涤剂配方(洗洁精)
组分
%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9)
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7)
2
烷基苯磺酸钠
5
三乙醇胺
4
苯甲酸钠
0.5
香精
0.5
去离子水
已商品化的洗涤剂用酶有: • 蛋白酶 • 淀粉酶 • 脂肪酶 • 纤维素酶
(4)助溶剂
• 在配制高浓度的液体洗涤剂时,往往有些活性物不能完全溶 解,加入助溶剂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助溶剂有乙 醇、尿素、聚乙二醇、甲苯磺酸盐等。凡能减弱溶质及溶剂 的内聚力,增加溶质与溶剂的吸引力而对洗涤功能无害、价 格低廉的物质都可用作助溶剂

洗涤剂配方复配原理介绍

洗涤剂配方复配原理介绍

洗涤剂配方复配知识讲解洗涤剂属于配方密集型产品,洗涤剂是将不同的洗涤剂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使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复配原理包括:1、互补复配:将具有不同清洁功能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如表面活性剂和酶类洗涤剂的互补复配。

2、协同复配:将具有相同或相似清洁功能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清洁效果,如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协同复配。

3、对抗复配:将具有相反作用的洗涤剂成分混合使用,以达到平衡效果,如表面活性剂和缓蚀剂的对抗复配。

表面活性剂和泡沫抑制剂的复配。

洗涤剂中的各种成分经过精确的复配,相互作用,协同发挥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常见的复配原理包括下面是洗涤剂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1、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污垢分散在水中,并在洗涤水溶液中形成泡沫。

它们能够在水和油之间降低表面张力,使油和污垢从衣物表面剥离并被水冲走。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污垢有不同的清洁能力,因此需要在复配过程中选择最佳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

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加提高清洁效果和去污能力;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提高清洁效果,泡沫稳定性和减少刺激性。

2、生物酶类制剂:洗涤剂中的酶类制剂可以瓦解某些污垢,如蛋白质和淀粉等,提高清洁效果。

同时,酶类制剂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可以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洁能力。

3、抗污垢再沉积剂:和表面活性剂有强的互补作用,指抗污垢再沉积剂可以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从而增强其去污能力和防止再沉积能力。

可互相促进洗涤效力。

一般来说,抗污垢再沉积剂中的聚合物可以与表面活性剂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强其稳定性和去污能力。

4、酸碱度控制剂:洗涤剂中的酸碱度对其清洁效果有很大影响。

酸碱度控制剂可以在洗涤过程中稳定洗涤剂的酸碱度,并与硬度调节剂相互作用,减少水垢的形成,提高洗涤效果。

5、配制中的水硬度调节剂: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离子,容易形成水垢,降低洗涤剂的清洁效果。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去污原理
洗涤剂是一种能够去除污渍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将污渍从衣物、器皿、地面等表面去除。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分散剂的作用以及碱性物质的作用。

首先,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特性,能够使水分子更容易渗透到织物纤维中,将污渍分散开来。

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能够在水和油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有效地将污渍分散在水中。

其次,分散剂也是洗涤剂中的重要成分,它能够将污渍颗粒分散在水中,防止其重新附着到衣物表面。

分散剂通常是一种能够与污渍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其变得亲水,从而被水分子包围,不再与衣物表面发生吸附。

这样一来,污渍颗粒就能够被水分子带走,达到去污的效果。

最后,碱性物质在洗涤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碱性物质能够中
和酸性污渍,使其变成盐类物质,从而更容易被水分子带走。

同时,碱性物质还能够改变水的酸碱性,增强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在洗涤
剂中添加适量的碱性物质,能够使其在洗涤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去除污渍。

综上所述,洗涤剂的去污原理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分散剂
和碱性物质的作用,使污渍分散、溶解、中和,并最终被水分子带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渍和衣物材质选择合适
的洗涤剂,以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同时,正确使用洗涤剂,遵循
正确的洗涤方法,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衣物纤维,延长衣物的使用寿命。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

洗涤作用原理:(1)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品表面的湿润性洗涤剂对洗涤物品的湿润是洗涤剂可否发生作用的先决条件,洗涤剂对洗涤物品必须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否则洗涤剂的洗涤作用不易发挥。

对人造纤维 (如聚丙烯、聚酯、聚丙烯腈 )和未经脱脂的天然纤维等,因其具有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水在其上的湿润性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加入洗涤剂后一般都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0mN/m以下。

因此除聚四氟乙烯外,洗涤剂的水溶液在物品的表面都会有很好的湿润性,促使污垢脱离其表面,而产生洗涤效果。

⑵洗涤剂能增强污垢的分散和悬浮能力洗涤剂具有乳化能力,能将物品表面上脱落下来的液体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若是阴离子型洗涤剂还能使油-水界面带电而阻止油滴的并聚,增加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对于已进入水相中的固体污垢也可使固体污垢表面带电,因污垢表面存在同种电荷,当其靠近时产生静电斥力而提高了固体污垢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对于非离子型洗涤剂可以通过较长的水化聚氧乙烯链产生空间位阻使油污和固体污垢分散并稳定于水中。

因此洗涤剂可以起到阻止污垢再沉积于物品表面的作用。

配制高密度洗涤剂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

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

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

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

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

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1)洗净力强。

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⑸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

皂洗剂技术配方

皂洗剂技术配方

皂洗剂技术配⽅⼀、皂洗⼯艺原理增溶:增加残余在织物上的助剂及未结合的燃料的溶解性。

螯合:与⾼价⾦属离⼦起螯合作⽤,软化洗涤⽤⽔。

分散:对固体污垢有抗凝聚作⽤和分散作⽤。

净洗:将残余在织物上的助剂及未结合的燃料洗下来。

乳化及防玷污作⽤:将净洗下来的助剂、燃料均匀地乳化在溶液中,形成胶束,防⽌再玷污到织物上。

起碱性缓冲作⽤:代替⼀般净洗中使⽤纯碱等碱性物质。

⼆、皂洗⼯艺实验实验织物:棉针织染⾊织物(活性翠兰KN—G)实验⼯艺:⼯艺流程:配置皂洗⼯作液→升温皂洗(100℃×20min)→降温、冷⽔洗烘⼲→测皂⽔牢度(60℃×30min)→评价皂洗⼯作液配⽅:皂洗剂 2g/L温度 100℃时间 20min浴⽐ 1:15测皂洗牢度配⽅:标准皂粉 4g/L纯碱 1g/L⼯艺条件 60℃×30min三、皂洗剂产品及理化指标产品离⼦性固含量 PH值(%)外观主要成分溶解性TF130A 阴/⾮ 15.0±1.0 8.0~9.0 浅黄⾊透明液体改性磷酸酯易溶于⽔TF130 阴/⾮ 30.0±1.0 8.0~9.0 琥珀⾊透明液体特殊表⾯活性剂复合物易溶于⽔TF130B ⾮ 40.0±2.0 9.0~10.0 黄⾊透明粘稠体特殊表⾯活性剂复合物易溶于⽔皂洗剂测试⽅法实验设备:分析天平烘箱⾼温⾼压染样机红外线染样机实验织物:棉针织染⾊织物(活性红X-3B或KN-G)实验⼯艺:皂洗⼯作液配⽅:皂洗剂 2g/L温度 100℃时间 20min浴⽐ 1:15⼯艺流程:配置皂洗⼯作液→升温皂洗(100℃×20min)→降温、冷⽔洗烘⼲→测皂⽔牢度(60℃×30min)→⽔洗,将试样与标准⽩布分开,⾃然晾⼲→评价(⽤标准沾⾊样卡进⾏评级)测皂洗牢度配⽅:标准皂粉 4g/L纯碱 1g/L⼯艺条件 60℃×30min测皂洗牢度时,取5×10cm皂洗后织物(或试样布),正⾯贴缝⾯积相同的标准⽩织物,使之完全吻合,并⽤⽩线将四周缝合(针距2-3cm),投⼊100ml标准皂洗液中,按以上皂洗牢度⼯艺处理30分钟,红外线染样机转数为50转/分。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液体洗涤剂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了解洗涤剂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效果。

3.通过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颜色等组成。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脂的界面张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

助洗剂可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可以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表面活性剂(如AES)、助洗剂(如碳酸钠)、香料、颜色、水等。

2.按照一定比例将表面活性剂、助洗剂、香料和颜色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3.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洗涤剂的颜色、气味、粘稠度等。

4.对不同比例的配方进行洗涤效果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最佳配方比例。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现象记录:在配制过程中,不同比例的配方表现出不同的粘稠度、颜色和气味。

当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粘稠度,当助洗剂含量较高时,洗涤剂呈现出较高的碱性。

2.洗涤效果测试:通过对比不同配方比例的洗涤效果,发现当表面活性剂含量为2%-3%,助洗剂含量为1%-2%,香料和颜色适量时,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最佳配方比例为:表面活性剂2%-3%,助洗剂1%-2%,香料和颜色适量。

在此比例下,洗涤剂具有较好的洗涤效果和感官性能。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配制出了具有良好洗涤效果的液体洗涤剂。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能有效去除污垢。

助洗剂能够增强洗涤效果,去除顽固污垢。

香料和颜色则能够改善洗涤剂的感官性能,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通过调整配方比例,可以进一步优化洗涤剂的性能。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配方比例,开发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液体洗涤剂。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垢和不同的洗涤对象,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配方研究,以充分发挥液体洗涤剂的效果。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实验日期成绩同组人×××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应化××× B1组0 前言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

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

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

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

[1]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

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

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

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

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

[2]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

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洗涤剂的洗涤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油脂和污垢从衣物或物体表面分散、乳化,并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液。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它由亲水性头基和疏水性烃基组成。

亲水性头基与水分子结合,使洗涤剂能够溶于水中,而疏水性烃基则能与油脂结合。

当洗涤剂与水混合时,亲水性头基朝向水分子,而疏水性烃基则朝向油脂。

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一个“桥梁”连接了水分子和油脂分子,使油脂分子被包裹在水分子中形成胶束。

这些胶束能够悬浮在水中并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将油脂和污垢与衣物分离。

此外,洗涤剂中的添加剂和助剂也起到辅助清洁的作用。

例如,螯合剂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防止其对衣物的污渍产生染色或褪色作用;漂白剂能够氧化染料或色渍,使其变得无色或减弱色彩;酸性添加剂能够中和碱性物质,提高洗衣的效果。

总之,洗涤剂的洗涤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将油脂和污垢从衣物表面分散并悬浮于水中,使其易于清洗。

添加剂和助剂则起到其他辅助清洁的作用。

铜酸洗配方

铜酸洗配方

铜酸洗配方铜酸洗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去除铜表面的氧化层、油脂、污垢和其他杂质。

铜酸洗配方的制备涉及到化学物质的选择和配比,以确保洗涤效果达到预期。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铜酸洗配方,并解释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铜酸洗配方:铜酸洗配方通常由三种化学物质组成:硝酸、硫酸和去离子水。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铜酸洗配方的配比:- 硝酸(浓度为70%):150毫升- 硫酸(浓度为98%):75毫升- 去离子水:775毫升2. 工作原理:铜酸洗的工作原理基于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质。

硫酸可以与铜氧化物反应,形成可溶性的硫酸铜盐,而硝酸可以进一步氧化铜,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离子。

铜氧化物的溶解也受到硝酸的辅助,使洗涤效果更加彻底。

3. 使用方法:使用铜酸洗进行表面处理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工作: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2. 配制铜酸洗液:按照上述配方,将硝酸、硫酸和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

3. 清洗铜表面:将待处理的铜制品或铜表面浸泡在铜酸洗液中,确保完全覆盖。

4. 洗涤时间:根据需要,洗涤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可以定期检查铜表面的清洁程度,并根据情况调整洗涤时间。

5. 冲洗和中和:洗涤完成后,用足够的清水彻底冲洗铜表面,以去除残留的铜酸洗液。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中和剂中和残留的酸性液体。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铜酸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安全操作:铜酸洗液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使用时请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

- 配置比例:按照配方比例准确配置铜酸洗液,以确保洗涤效果和安全性。

- 储存条件:将铜酸洗液储存在防火、通风和远离火源的地方,远离儿童和易燃物品。

- 废液处理:铜酸洗液属于危险废物,不可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自然环境中。

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总结:铜酸洗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适用于去除铜表面的氧化层和污垢。

洗涤的名词解释

洗涤的名词解释

洗涤的名词解释1. 引言洗涤是指通过使用水、清洁剂和机械力,将物体表面的污垢、污染物和细菌等清除的过程。

洗涤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持我们的身体、衣物、家具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洗涤的定义、历史、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洗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定义洗涤是指通过使用水、清洁剂和机械力,将物体表面的污垢、污染物和细菌等清除的过程。

洗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理洗涤和化学洗涤。

•物理洗涤:物理洗涤是通过机械力和水的冲刷作用,将污垢从物体表面去除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坚硬的物体表面,如瓷器、金属器具等。

物理洗涤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力和水的冲击来破坏污垢与物体表面的粘附力,使污垢脱落。

•化学洗涤:化学洗涤是通过使用清洁剂来溶解和分解污垢,从而清洁物体表面的过程。

清洁剂通常包含表面活性剂、酶、酸碱等成分,它们可以与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使污垢变得容易被水冲刷掉。

化学洗涤的原理是通过清洁剂中的活性成分与污垢发生作用,改变污垢的物理性质,使其变得容易被水冲刷掉。

3. 历史洗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人们使用水、沙子、石头等天然材料来清洁物体表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肥皂和其他天然清洁剂来进行洗涤。

到了19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使用合成清洁剂,如洗衣粉和洗洁精,来进行更有效的洗涤。

20世纪初,洗涤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进步。

自动洗衣机的发明使得洗涤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此后,洗涤机的功能不断改进,洗涤剂的配方也不断优化,使得洗涤更加高效和环保。

4. 原理洗涤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物理原理:物理洗涤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力和水的冲刷作用,将污垢从物体表面去除。

机械力可以来自于人的手工操作、机械设备的运转或水的流动。

水的冲刷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来实现。

•化学原理:化学洗涤的原理是通过清洁剂中的活性成分与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使污垢变得容易被水冲刷掉。

衣服干洗的原理

衣服干洗的原理

衣服干洗的原理
衣服干洗的原理是利用溶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清洁衣物。

干洗使用的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如氯化烃或烷烃。

首先,将需要清洗的衣物放入干洗机中。

然后,将溶剂注入干洗机的洗涤室中。

溶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挥发性,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渗透到衣物的纤维中。

接下来,干洗机开始旋转,通过机械运动使溶剂与衣物充分混合。

在这个过程中,溶剂会将衣物表面的污渍、油脂和污垢溶解掉。

然后,溶剂与衣物分离,通常是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

这样可以将溶剂中的污渍和污垢去除,并保持溶剂的清洁。

最后,通过加热或通风使溶剂快速蒸发,从而使衣物迅速干燥。

在蒸发过程中,残留在衣物中的溶剂会转化为气体,流失到干洗机的集气罩中。

值得注意的是,干洗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是有机溶剂,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和人体中毒。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的衣物,干洗还可能使用特殊的清洁剂或添加剂,以更好地清洁和保护衣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要在厨房和卫生间里接触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用香皂和牙膏;午饭过后收拾餐具要用洗涤剂;晚上冲凉洗衣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等。

那这和化学有什么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大着呢。

只要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日用品中有好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洗涤原理洗涤机制包括润湿作用和洗涤过程。

1.润湿作用如果没有润湿作用,想把物体洗净是不可能的。

润湿作用涉及有关表面的性质。

通常吸附在衣物和皮肤上的污物如尘埃、煤烟、油渍、汗分泌物等,大都是疏水物质。

丝、毛、棉、麻等动植物及人造纤维,虽然有的本身亲水(含多个羟基),但大都有一层油膜,故表面也多是疏水的。

若要使被吸附的污垢与衣物表面分离,就要求洗涤剂分子一方面能“挤入”织物和污垢之间,在其界面形成一亲水的吸附层,使界面张力降低,因而削弱其粘附力。

另一方面,洗涤剂分子又会渗进原来粘在一起的污垢的间隙和裂缝中把他们分散成更小的颗粒。

这一作用就是润湿。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能力可用接触角θ来表示。

所谓接触角就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度。

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θ=90o为润湿,90~180o 不润湿,180o完全不润湿。

如水对几种面的接触角分别为:石蜡108o,羊毛哗叽141o,雨衣156±9o。

可见水对这些物质都不润湿。

2.洗涤过程(介质)洗涤的基本过程为:被洗物一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剂-污垢此处的介质决定于是水洗还是干洗,水洗介质为水,干洗介质为有机溶剂。

当然,关键是洗涤剂。

除上述润湿作用外,还有:①机械作用。

通常与起泡沫有关,借助揉搓及泡沫的活动,使污垢从纤维上脱落;②乳化作用。

使污垢分散,不再回附于纤维;③增溶作用。

污垢可能进入洗涤分子的胶束,最终脱离被洗物。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上述由降低界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起泡、乳化、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也可以制备标准人工污布,测定其反光率,作为洗涤剂或一定洗涤过程去污能力的标度。

二、洗涤剂的化学结构1.洗涤剂的一般组成洗涤剂是按专门配方配制的具有去污性能的产品。

洗涤剂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其主要成分不外乎由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助剂两部分构成。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用量尽管很少但对体系的表面行为有显著效应的物质。

它们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润湿、增溶、乳化、分散等作用,使污垢从被洗物表面脱离分散到水中,然后再用清水把污物漂洗干净。

洗涤助剂是能使表面活性剂充分发挥活性作用,从而提高洗涤效果的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种类迄今为止,表面活性剂已有2000多种。

但它们的分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中同时带有"双亲"基团,即既带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又带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如碳原子数≥8的烃基)。

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盐、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醇酰胺、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等。

它们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

①离子型。

离子型又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三种。

如作为普通肥皂的脂肪酸盐、大部分民用洗衣粉的烷基苯磺酸钠、用作化妆品原料的脂肪醇硫酸钠都是阴离子型;一些用作杀菌剂的铵盐如季铵盐(新洁尔灭)、叔胺(萨帕明A)为阳离子型;如可用作乳化剂、柔软剂的氨基酸盐(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它们在水中可离解成阴、阳两类离子,故称为两性型;②非离子型。

这一类活性剂在水中并不离解出离子,而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比如一些山梨醇的脂肪衍生物大多制成液态洗净剂或洗涤精(如斯盘、吐温);一些酰胺(主要有烷醇酰胺,又名尼诺尔)制为液体合成洗涤剂,去污力强,多作泡沫稳定剂;还有一些聚醚类如丙二醇与环氧乙烷加成聚合而得的低泡沫洗涤剂(如上海美加净)等。

3.洗涤助剂助剂的选择、配比必须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相适应。

选择适当的助剂可大大影响洗涤剂的效果。

主要助剂及作用如下:①三聚磷酸钠(Na5P3O10)。

俗称五钠,为洗涤剂中最常用的助剂,配合水中的钙、镁离子,造成碱性介质有利油污分解,防止制品结块(形成水合物而防潮),使粉剂成空心状;②硅酸钠。

俗称水玻璃,除有碱性缓冲能力外,还有稳泡、乳化、抗蚀等功能,亦可使粉状成品保持疏松、均匀和增加喷雾颗粒的强度;③硫酸钠。

其无水物俗称元明粉,十水物俗称芒硝;在洗衣粉用量甚大(约40%),是主要填料,有利于配料成型;④羧甲基纤维素钠。

简称CMC,可防止污垢再沉积,由于它带有多量负电荷,吸附在污垢上,静电斥力增加;⑤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有促泡和稳泡沫作用;⑥荧光增白剂。

如二苯乙烯三嗪类化合物,配入量约0.1%;⑦过硼酸钠。

水解后可释出过氧化氢,起漂白和化学去污作用,多用作器皿的洗涤剂;⑧其它。

如磷酸盐的代用品等。

三、牙膏牙膏问世前,人们用牙粉刷牙。

牙粉是碳酸钙和肥皂粉的混合物,其功能只是保持牙齿清洁,除去污渍。

牙粉pH 值高,会引起口腔组织发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治疗作用的牙膏才纷纷上市。

尤以合成去垢剂代替肥皂的牙膏深受大众青睐。

这种清洗剂不仅能明显减少口腔炎症,还使牙膏气味清香,更有抑制引起蛀牙的菌斑酸的作用。

l.防治龋齿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氟化物具有阻止龋齿的作用。

于是,1955 年出现了添加氟化亚锡的牙膏。

后来,一氟磷酸钠代替了氟化亚锡,成为世界上研究最广泛的氟化物。

如今被添入牙膏预防龋齿的氟化物还有氟化钠和氟化胺类。

专家们普遍地认为,当提供的氟离子的浓度相等时,所有这些氟化物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

龋齿是由于发生在牙釉质上.也可能是局部地发生在牙釉下面的牙本质里的去矿化作用引起的。

去矿化作用就是有机酸穿透牙釉质表面使牙齿的矿物质一羟(基)磷灰石溶解。

这些酸是由口腔细菌在糖代谢或可酵解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

由于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粘附着的膜——齿斑(或称菌斑),细菌制造的酸能够长时间地跟牙齿表面密切接触,因此,羟磷灰石被酸溶解,生成磷酸氢根离子和钙离子向齿外扩散,被唾液冲走。

不过,即使去矿化作用的酸存在于牙齿表面的齿斑里,却有证据表明,龋齿是在牙齿的釉表质下面开始的。

饮水、食物和牙膏里的氟离子会跟羟磷灰石反应生成氟磷灰石。

溶解度研究证实,磷灰石比羟磷灰石更能够抵抗酸的侵蚀。

据研究,牙釉质表层60微米厚度里,氟磷灰石的含量是釉内层10倍,细菌分泌的酸通过微小的孔洞进入牙齿的釉质,从而引起含氟磷灰石较少的内层牙质的矿化。

临床观察表明,含氟牙膏能通过沉积氟磷灰石使白斑再矿化。

氟离子也能减少蛀牙,因为它比起较大的氢氧根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里更匹配,还因为它能抑制口腔细菌产酸。

含氟牙膏已经使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减少龋齿,使大家的牙齿保持得更长久。

然而不幸的是老年人会发生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从而使牙根表面的蛀洞增多。

这种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后再请医生涂抹一种含氟胶来制止。

2. 预防齿质过敏牙膏化学的第二个进展是预防牙质过敏引起的酸痛。

牙质过敏是因暴露的牙质(羟磷灰石和胶原)表面受到热、渗透、碰击或者吸入的空气的刺激引起的酸痛。

通常牙根被牙龈覆盖。

但当牙龈萎缩,牙根表面覆盖着的牙骨质的外表层就会暴露出来。

食物和口腔细菌的酸可以使牙本质的微孔或小管在牙骨质表面开口,从而导致过敏。

牙骨质小管里面充满着液体,冷热的刺激会使液体热涨冷缩,刺激底下的牙髓神经并引起酸痛。

含钾盐和锶盐的牙膏可以起到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锶盐会封闭开口的孔道从而阻止酸痛。

据研究,硝酸钾等药剂可以变更牙髓神经的受激阈来减弱神经活性。

在一支牙膏里,既含硝酸钾又含一种能够很好地附着牙表性能的含氟共聚物,就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从电子显微镜照片上可以看到,用这种牙膏做的体外试验确实把开口的牙质小管道封闭起来了。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在2~4 星期后才会有显著效果。

因此,仍需要寻找一种速效材料来防治牙质过敏。

3.消除牙垢含氟牙膏防治龋齿的成功,使药物牙膏的研究焦点向其他问题转移,例如开始研究如何防治在牙齿表面形成牙垢的问题。

牙垢又叫牙石,主要成分是二水合磷酸钙。

据美国国立牙病防治研究所统计,34%的学龄儿童和20%—30%的成年人在牙眼线以上有牙垢,而60%—65%的成年人在牙龈线以下有牙垢。

如今除去牙垢的惟一方法仍然是机械刮除,这种方法既费时又难免痛苦。

令人惊奇的是磷酸钙沉积只发生在口腔内,尽管人的许多体液如血液、唾液及其他分泌物都是被钙和磷酸盐饱和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人体的其他体液里含有一种天然的阻抑剂,可以防止磷酸钙沉积,不过这种天然的阻抑剂人们还尚未了解。

近期的研究则指出,除非碱金属磷酸酶被抑制,否则将形成牙垢。

酶的活性越高,形成牙垢的倾向越强。

直到近年,才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碱金属磷酸酶抑制剂——乙烯甲醚和马来酸的共聚物。

这一聚合物还有如下优良性质:安全,因为它曾被用作牙科粘结剂;在口腔里的存留时间与焦磷酸盐相同甚至更长;聚合物能够很好地附着在湿的牙面上。

临床研究表明,焦磷酸盐、聚合物和氟化物的结合是人的牙垢的有效抑制剂,使用3个月后能够减少30%~50 %的牙垢。

这种混合物为什么能够抑制牙垢的生成呢?这是由于唾液是钙和磷酸盐的来源,当这些离子到达牙的菌斑或牙表时就会生成一个牙垢的晶种,牙垢的化学组成和牙齿是相似的,因此,用化学方法是不能把它溶解的。

牙膏里加进焦磷酸盐、共聚物和氟化钠后,它们会攻击牙垢的生成并使它溶解,将磷酸钙回收,现在全世界都在牙膏里加进这种混合物来预防牙垢的生成。

此外,在牙膏里添加锌盐也能防治牙垢,它们可以置换磷酸钙里的钙从而抑制牙垢的晶体的生长。

4.杀菌剂牙膏化学的第四个方面是杀菌剂问题。

口腔细菌形成的齿斑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虽然细菌通常并不危害牙床组织,但其产物会引起组织的病理变化。

添进牙膏的杀菌剂的品种曾有抗菌素、防腐剂和抗炎药等,但是效果不好,且有明显的副作用,概括地说,它们会扰乱口腔微生物的正常生态环境。

事实上,如果每天刷两次牙,99%的细菌就会被杀死,但抑制菌斑生成的作用则仅 6 小时。

菌斑的生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饮食,甚至接吻总会招致重新感染的机会。

因此,杀菌作用不是仅仅为了防止菌斑的生成。

有效的抗菌剂应当具有活性,能够存留在口腔里和牙齿上,味道纯正,低毒并且不扰乱口腔的正常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现已发现一类非离子型化合物,杀灭口腔细菌的效果很好。

它不会污染牙齿,也不会影响味觉。

但该药物在口中的存留时间尚不够长。

为改善存留时间,开发了一种特殊聚合物,它能够在12 小时内渐渐地释放出上面所说的活性非离子型化合物。

含这种聚合物的牙膏已经做过许许多多临床试验,现已进人80多个国家的市场。

四、肥皂1.肥皂的历史衣服穿久了会变脏,带有油污的衣服是滋生细菌的温床,脏东西还会毁坏衣物纤维。

所以衣服要勤洗勤换,正如我们要天天洗脸一样。

古时候,人们在河边青石板上,将衣服折叠好,反复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污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