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教育内容1.教育内容的一般知识2.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3.德育4.智育5.体育6.美育第一节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一、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识记)★★★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

它既是教师教的项目和过程,也是学生学的项目和过程。

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

教育内容如从内容的角度看,就是指教育所要进行的价值观、心智、体能等方面的培育等等,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德、智、体、美诸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是活动的主导因素,教育内容、方法等都不过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

一般说来,除了教育目的的纵向和直接的规定之外,教育内容的确定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状况及其发展一定的社会发展是一定教育形态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以,社会状况及社会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极大。

社会生产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之一,就是要求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这一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的劳动者素质培养的需要,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上塑造合格社会成员的需要;二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又必须能够使教育对象具有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2.文化与科技发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教育也传递文化、孕育新的文化,是文化演进的中介。

教育要完成传递和孕育文化的使命,就必须努力在教育内容中不断吸收已有文化的精华。

这样,教育对象个体就可以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把握,继承特定文化中的价值智慧、生存经验等等,实现“文化化人”的目标,在承接文化的同时开创文化的未来。

3.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习效果就是教育效果。

学与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因素相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份通过本章的学习,懂得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精神两个方面,而精神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人的知、情、意三大维度,与此相对应,作为对人的素质的哺育的教育活动就可以大体分析为体育、智育、美育和德育,掌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概念与功能与其在中小学的具体任务。

第一节德育一、德育概述德育,简言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具体而言,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主要的方面:(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德育的政治功能不仅指在阶级社会中为阶级斗争服务,而且也有为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XX 化、完善和改革服务的一面。

学校德育所要造就的德育对象既应具有对现存政治体制的理解、协同的能力,也应具备理性思量与批评的能力,以期具有未来对政治体制进行改进的智慧。

学校德育不仅具有政治功能,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学校德育通过提供一定品德的劳动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能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类人材,这些人材的首要素质正是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所谓德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在一定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用。

学校德育既受特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传播价值、伦理和政治方面等方面的民族文化,使德育对象完成年轻一代的文化化(社会化),同时具有伦理与政治又化的创生能力。

在理解德育社会性功能时,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等决不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要起彻底、直接参预的作用。

社会性功能的实现首要的中介环节在于学校德育通过系统本身影响、塑造好德育对象的品德人格。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6、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P212-214 (1)艺术美育:是一种以现实美为基础,但是又经过艺术 加工,因而高于现实美的美的形态。 (2)自然美育: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
会美育、教育美育。
三、名词解释
1、德育P182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 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 教育活动。
2、智育P192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 为目标的教育。
3、体育P200 体育是指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 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 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 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 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4、美育p206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 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 目标的教育活动。
(2)个体性功能:学校德育对德育对象 的个体发展能产生怎样的实际影响。 ①生存:个体只有接受了基本的社会道 德价值观念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并获取社 会所能给予的力量。 ②发展:促进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 塑造个体的社会人格。 ③享用:使个体实现某种精神需要或愿 望,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精 神上的享受。
3、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p204-206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①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格 ②要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③要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2)提高运动素质,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①教会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②要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掌握支配动作的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赫尔巴特于1860年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

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并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所有这些主张,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界限,忽视教育的社会性。

3、心里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他用心里起源说批判教育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人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的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4、劳动起源说: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着大都持这种观点。

5、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社会形态划分: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已有庠xiang、序、校、学等不同等级和不同性质的名称;礼、乐、射、御、数已成为当时学校的学习内容;西方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㈢封建社会的教育;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㈣古代教育;㈤现代教育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㈠生产性;㈡民主性;㈢科学性;㈣革新性7、*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8、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第二章学校1、学制:学制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

2、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任务名称: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序号引导思考问题(小组内分配给小组成员完成)思考及理解任务(40%)现实例子或佐证材料(30%)理解中应注意的问题(20%)版面设计、完成时间(10%)小组自评40%小组互评50%老师评价10%1 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所指的内容?德育的内涵是指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的外延是指德育还包括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从小就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方面的教育,但到了大学还在花大力气进行一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这成了近年来人们经常批评的对象。

“守一”是内涵,“望多”是外延。

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教育学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德育过程实际是指什么?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日本人等电梯时总是站在右侧,这么做是在给出电梯的人让位置,让焦急搭电梯的人先上。

这种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是全国人民积极践行的。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3 现代德育应注意什么?现代教育必须具备民主精神,避免出现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德育对象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

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现代德育应注意环境与生长的统一,社会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

4 如何定义德育概念?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

教育活动不能只喊口号不行动,这样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雷锋月活动不应只是形式化,而应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熏陶,使其身体力行。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 -课程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 -课程

一、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筛选法
书面征求有关 人员的意见
依次选出若干 项最重要的课 程目标
预定若干 课程目标
再进行汇总
根据统计的结 果来确定名次 靠前的若干项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参照法
通过参考历史上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 目标,并根据本国国情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
04
三、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类型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三、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 的基础。
学科课程有两大理论基础: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学科课程的优点在于,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 其缺点在于,它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把每一门学科看 成是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经验主义课程论
以杜威为代表人物
主张课程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理 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其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 验和生活的范围,并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 经验和能力。
强调实践活动,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精心设计 和组织课程,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
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编排
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 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二、课程内容
01
教材是学生在 学校获得系统 知识进行学习 的主要材料
03
根据课程计划对 本学科的要求, 分析本学科的教 学目标、内容范 围和教学任务

7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0199-精选文档

7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0199-精选文档

教育学
第一节 德 育
2、学校德育的功能〔183-188〕(简答)* (1)社会性功能: 学校德育能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生何种性 质的影响。(名解2019.4,单选)* • 政治功能:不仅为阶级斗争服务,而且为国家的 政治法律制度的民主化、完善、改革服务。 • 经济功能:通过提供具有一定品德的劳动者对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文化功能:传播和创生价值、伦理和政治等方面 的民族文化,并使年轻一代文化化。
教育学
第一节 德 育
一、什么是德育
1、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p181〕(单选) 2、含义:〔p181〕(名解2019.4、2019.1、 2019.4)* (价值环境、构建和提升而非外在的塑造) 2、学校德育的功能〔183-188〕(简答)* (1)社会性功能 (2)个体性功能 (3)教育性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
1、什么是德育? 2、什么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3、什么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4、学校德育的功能有哪些方面? 5、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6、什么是智育? 7、智育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8、什么是体育? 9、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0、什么是美育? 11、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2、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工作?
教育学
第四节 美 育
一、美育概述 1、含义:〔p206〕(名解2019.10、2019.4、2019.10)* 2、席勒的《美育书简》首先提出美育的概念。〔p207〕 (单选) 3、形式美育是以培养审美对象的审美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单选) 4、现代美育的核心是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 〔p208〕(单选) 二、美育功能〔p208-209〕(多选) 1、直接功能:育美。 2、间接功能:育德、促智、健体功能。蔡元培:“美育者, 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单选) 3、超越功能: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单选)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4.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或者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捉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他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名词解释 ps: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调节性作用。
★(二)内容(……简答题……全重点)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的本质和特点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特点如下: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
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概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3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a.内容符合课标要求;b.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c.分量适宜、难易适度;d.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e.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f.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组成部分

2.德育的个体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 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 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 界。

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 : (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 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 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 (2)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 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 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 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 施和手段。 进行真正的德育,只能采用说服为 主的教育方法,绝不能运用压服的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 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 励和惩罚等。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讲解:是指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 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 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 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 谈话:这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 一种方式。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高年 级。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集体自 己教育自己的方式。
27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及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一、德育与社会、人生 (一)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有关德


2.智力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发展的?

关于智力概念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第一,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 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第二,不能对小学生的智力作 狭隘和武断的结论。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体育是以(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3.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 。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4.德育即是对学生进行( B ) 。

A.政治思想B.品德的教育C.文明行为习惯D.价值观和方法论5.“美育”一词最早是_______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C)。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6.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C )A.艺术美育B.哲学美育C.超美育D.社会美育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D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8.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B )。

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D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0.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D )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11.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C )。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12.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D )。

A.身体协调能力B.智慧能力C.元认知技能D.自主能力13.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C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D.享用性14.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5.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为目标的教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概念: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P426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P104三、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特点如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姿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五、基本任务(主要目的)……简答题1.(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Ps: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试分析两者关系:a.概念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主体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存在于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能 够为两个或多个主体所共同理解、共同建立 的一种性质。有人认为主体间性是客观化的 主体性,是主观化的客观性。
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 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主要 包括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
狭义的主体间性是现实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作 用所表现的属性;广义的主体间性是潜在教 育主体之间都可能具有或部分具有的属性。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等特点进行。 师生反思,多重理解; 彼此点拨,移情理解; “档案”跟踪,长期理解。 不断开发、利用理解策略
不断开发、利用理解策略
组织校内“留学”; 引导适当发泄; 让学生当“专家”; 允许“追认性考试”; 注意罚后激励
3.教育主体性合理发挥的保障
珍视权利,履行义务,在合理范围内发挥主 体性,这是教育主体合理发挥的保障。
第二次作业
题目: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如何理解教育?你认为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2、试论述教育的功能问题。 3、如何有效发挥教育主体性? 要求: 1、2000字以上;2、可以打印,也可以用手写
体;3、11月24日以前提交。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 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为了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多 地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 性发挥、发展又可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 发展。在两个主体性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不 断得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 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协 同的活动统一体中。
选择性是教育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行为 目的和达成目的的手段与途径等,按照自己的价值 观进行比较和择优的属性。表现为主体的主动性、 不断的选择性、价值观的主导性。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pt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ppt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智 育
一、智育概述 1、智育: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2、”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人对知识的掌握,对事务的敏捷而正确的理解、辨析、判断以及具体 的发明创造等。 形式:心智和实际能力 3、智力要素论 1)斯皮尔曼: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2)吉福德:运思、内容、产物 3)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 4、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5、智育的意义: A、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 B、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德 育
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1、德育的任务: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 (品德素养包括道德、思想和政治品质) 德育的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德、文明行 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 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包括集团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纪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最高目标 3、中小学德育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德育工作者探索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2)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
二、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传授知识 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 陈述性知识(记忆性知识):狭义,指个人具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而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 B、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 作业形式间接推论的知识。 2 2、发展技能 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 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协调能力、智慧能力、反省认知能力(元认知技能) 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个体一种能够独立作出判断,批判地反思这些判断,以及 依据自己的判断将信念和行动整合起来的心理倾向。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开放式思维)和辐合思维(求同思 维、封闭思维)

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学》课件

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学》课件

3
教师角色转变
在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教师应转变为学生的 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04
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
Chapter
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01
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和爱国情怀,增强民 族自豪感。
02
公民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培养良好 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 任感。
03
法治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培养 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 纪守法精神。
04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 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 质。
德育途径和方法创新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 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渗透 实践活动体验 校园文化熏陶 家校合作共育
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实 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01
02
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
03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专业 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0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任务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传授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兴趣、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品德等。
课程设置与改革趋势
课程设置
小学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均 衡性和选择性,包括语文、数学 、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
乐、美术等课程。
改革趋势
当前小学课程改革呈现出注重学 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科整合与跨 学科学习、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德育 一、德育与社会、人生 (一)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有关德育外 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德育主要是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 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 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 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 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 讲究实效。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 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5)坚持启发式教学。

2.其他各科教学 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学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 最基本的途径。 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三、小学生的卫生保健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是:教给 学生初步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和促 进学生的身心的正常发育,保护和增进 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 ‚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 尚。


(一)小学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教学卫生保健 2.个人卫生保健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 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 施和手段。 进行真正的德育,只能采用说服为 主的教育方法,绝不能运用压服的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 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和批评、奖 励和惩罚等。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讲解:是指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 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 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 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 谈话:这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 一种方式。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高年 级。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集体自 己教育自己的方式。

(三)体育的意义

体育的意义在于: 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通过系统 和有效的方式增进社会成员的身体素 质;个体的事业发展和幸福生活所要求 的身体基础最经济、有效的奠定方式 就是接受学校体育。
(三)学校体育的具体功能 1.健体功能 2.教育功能 这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具 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 育的促进上. 3.娱乐功能

3.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 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 种方法。 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 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 (4)教师和家长。

4.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 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 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 交往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学生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的目的。
(二)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 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 。具体说来,主 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 化功能等。 在理解德育社会功能时,要充分注 意德育社会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2.德育的个体功能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 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 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 界。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 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 基础性工作。 我国政府对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 一的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小学德 育纲要》上。

三、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直接的德育课教学)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 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 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以德育内容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品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二)发展技能 所谓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 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 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反省认知能力 (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教育中的智育任务主要是通过 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去实现的。 小学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与课外 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一。


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 : (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 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 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 (2)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 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 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3.德育的教育功能 德育的教育功能是指德育具有‚教育 性‛: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 作用。 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 性。 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 何‘无教育的教学’‛。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 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1)动机作用; (2)方向作用; (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 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 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 的实际作用。

要具体落实德育的教育功能,必须 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 的自觉意识的确立。 其次是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 与‚经师‛的阻隔,使德育与其他各育 的关系复归于统一。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实际锻炼方式的作
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锻炼的目的和要求,要 有严密的组织工作。 (2)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成为各种实际锻 炼的主人。 (3)实际锻炼要反复进行,做到持 之以恒。 (4)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5.奖励与惩罚 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 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2)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二)智育的功能 (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 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 径。 智力发展本身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 容,同时它也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重 要基础。 (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 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智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 智育的根本任务当然是要培育或发 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智育的主 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形成技 能和发展智力。 (一)传授知识 形成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知识结构, 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使之由陈述性知 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应当成为知识传 授和学习最重要的任务。
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 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 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 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 等。 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 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 学后形成的教育。‛

(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对小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 教育是小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 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 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3.环境卫生
4.合理的作息制度

(二)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工



1.进行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
2.建立各种卫生保健制度 3.开展‚少年红十字会‛等项活动
第四节

美育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 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 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 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 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第二节 智育
一、智育及其功能 (一)智力与智育的含义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 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1.智力包括哪些内涵? 智力实际上就是人的智慧能力。它可 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 象能力等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 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 合心理能力。


第三节 体育
一、体育与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 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 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体质及活动技能的 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 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提高的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的基本特性是: 教育性 技能性 娱乐性

2.智力在何种意义上是可以发展的? 关于智力概念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第一,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略 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第二,不能对小学生的智力作狭 隘和武断的结论。


3.智育与教学的区别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 认知因素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 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 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 动。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 、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②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 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 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 的榜样──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 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 化、美化和改进。 在若干种陶冶法尝试中,英国教育家 威尔逊的‚家庭化模式‛是一个可以借鉴 的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