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经济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D.基础教育水平参考答案:D【解析】基础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水平越高,人们的身心越健康,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就越高。
答案选D。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史为师参考答案:A【解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道法自然”和“绝圣弃智”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的教育思想。
“以吏为师”源自法家李斯的教育主张。
因此,答案选A。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五四三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学制”参考答案:A【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能实行。
注意两者区别。
因此,答案选A。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A.稳定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参考答案:B【解析】顺序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选B。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罗森塔尔参考答案:C【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套)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新旧知识联系.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促进短时记忆.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教师.学校.国家.企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导向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有的放矢.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建立班集体.评定学生操行.抓好学生学习.组织学生活动.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观察.判断.反思.分析.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工作日记.客观题.等级评价量表.行为检查单.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道德情感异常.道德行为不良.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识缺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理想国》.《学记》.《政治学》.《大学》.“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殷周时代.秦代.唐代.明代.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幼儿期.少年期.童年期.青春期.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形象性与兴趣性.娱乐性与生活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知识性与个性.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引导性.间接性.简洁性.交往性.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统一的过程。
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2.【单选题】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时间给她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3.【单选题】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是A.着色剂B.增味剂C.甜味剂D.防腐剂4.【问答题】我国对中小学生的身份是如何定位的?5.【单选题】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6.【填空题】杜威的学生_______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7.【单选题】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A.后勤职工B.行政干部C.学生D.教师8.【单选题】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边缘课程D.隐性课程9.【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惩罚并重D.开除学籍10.【单选题】《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A.蔡伦B.华佗C.张仲景D.汉武帝11.【单选题】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2.【单选题】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13.【填空题】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____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14.【单选题】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15.【单选题】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参考答案】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2、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参考答案】A【解析】:流生问题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日前妨碍教育目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两种不良倾向。
3、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是()。
A、课堂管理B、良好的班风C、良好的师生关系D、教师【参考答案】C【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
4、“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时期的教育目的。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D、中华民国【参考答案】B【解析】:这是清朝时期提出的教育目的。
5、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A、自然性与社会性B、受动性与能动性C、共性与个体D、方向性与现实性【参考答案】C6、记载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学》C、《爱弥尔》D、《论演说家的教育》【参考答案】A7、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做好班长的工作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参考答案】D8、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B、学生C、少先队组织D、学校管理人员【参考答案】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9、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设置B、学年编制C、课时分配D、学生兴趣【参考答案】A【解析】: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10、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篇一」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B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A.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篇二」1 面对少数学生,他们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就可能发展成严重的障碍,这时就要对学生进行( )。
A.缺陷矫正B.早期干预C.问题预防D.发展指导参考答案:A2 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
A.学校教育的形式B.学校教育的类别C.学校教育的层次D.学校教育的历史参考答案:B3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
A.国家财政拨款B.城乡教育费附加C.社会集资款D.教育专项资金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最全试题及答案汇编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套)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对的答案, 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 共40分)1.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线区别是()。
A.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 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 促进短时记忆2. 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涉及()。
A. 教师B. 学校C. 国家D. 公司3.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 愤: 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 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 愤: 愤怒。
悱: 想说而说不出来C. 愤: 感觉不满足, 努力地去做。
悱: 感觉心情不舒畅D. 愤: 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 感觉心情不舒畅4. 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 导向性B. 因材施教C. 循循善诱D. 有的放矢5.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 建立班集体B. 评估学生操行C. 抓好学生学习D. 组织学生活动6. 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 观测B. 判断C. 反思D. 分析7. 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 工作日记B. 客观题C. 等级评价量表D. 行为检查单8. 学生明知故犯, 言行不一的重要因素是()。
A. 道德情感异常B. 道德行为不良C. 道德意志薄弱D. 道德结识缺少9. ()是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 教学方法B. 教学原则C. 教学任务D. 教学目的10. 提出“化民成俗, 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 《抱负国》B. 《学记》C. 《政治学》D. 《大学》11. “知子莫如父, 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 先导性B. 感染性C. 权威性D. 针对性12. 据记载, 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 殷周时代B. 秦代C. 唐代D. 明代13.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称于人生发展的()。
小学教育学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教育现象B. 教学方法C. 学校管理D. 学生心理答案:A2.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社会适应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育的特点?A. 启蒙性B. 基础性C. 专业性D. 普及性答案:C4.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A. 严格管理B. 尊重学生C. 忽视学生D. 放任自流答案:B5. 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因材施教C. 单一教学D. 循序渐进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品德、智力2. 教育学认为,教育过程应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教书、育人3.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实践4.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应该扮演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角色。
答案:引导者、合作者5. 小学教育的评价应该以_________为主,注重学生的_________发展。
答案:过程、全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研究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
2. 描述小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案: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阐述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4. 说明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答案: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日本1.C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孔子很强调( )。
A。
启发式教学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
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3。
D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5。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
个别差异性D。
顺序性5。
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
崇高的职业道德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6.B 【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广东省第一次“代转公”招录考试小学教育教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广东省第一次“代转公”招录考试小学教育教学基础真题本试卷共4页,四大题,44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按要求填写答题卡左上方信息栏。
2、所有题目务必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不给分。
3、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我国现行的。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考试制度C、学校评价制度 D. 教育督导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对学校给子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
A·提出转学 B·提出抗议 C、提出申诉 D·提出控告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A·具备初级中学毕业与其以上学历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与其以上学历C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与其以上学历D ·具备大学本科毕业与其以上学历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A·不高于或者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B·等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C、不低于或者高干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D·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董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是。
A. 5或6周岁B. 6或7周岁 0 7或8周岁 D. 8或9周岁6·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董、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A·福利性事业 B·营利性产业 C·公益性事业 D·先导性产业7·学校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双方地位平等 B·双方互不隶属c·教师服从学校 D·学校尊重教师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在中小学校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家,下列选项中,被誉为“交响曲之父”的作曲家是( )。
A.巴赫B.莫扎特C.海顿D.贝多芬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 年3 月31 日-一1809 年5 月31 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
故本题选 C. 【知识点】文化素养-艺术素养2、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把现实与幻想巧妙结合起来,在科学知识基础上大胆的设想和预言未来,具有典型的“预言性”。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凡尔纳的是()。
A.《基地》B.《神秘岛》C.《地心游记》D.《海底两万里》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 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故本题选 A. 【知识点】文化素养-文学知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事件发生的朝代是( )。
A.秦B.汉C.隋D.唐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代董仲舒提出、汉武帝采纳实施的,故本题选 B. 【知识点】文化素养-历史知识4、人体中含50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被称为常量元素。
含量占体重的0.01%,以下的被称为微量元素。
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钾B.钙C.钠D.碳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在人体内,所含元素的含量按从多到少的顺序可排列为:氧、碳、氢、氯、钙、磷、钾、硫、钠、氯、镁等。
故本题选 D. 【知识点】文化素养-科学知识5、2016 年8 月16 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该卫星以我国古代一位先贤命名,以纪念他对科学的贡献。
他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荀子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 年8 月16 日 1 时40 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解析】陶行知的话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B.递进的C.互补的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
”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
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解析】小学生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经验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老师应该侧重运用直观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着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范例教学法”。
1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个人活动D.小组活动【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17.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8.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
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
A.集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BC两种型【解析】在这种类型中,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9.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A.榜样示范B.品德评价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l分,共10分)2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_____。
21.课程设计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
22.四书五经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3.学生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 。
24.培养创新能力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5.修辞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的发展。
26.心理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
27.班主任工作总结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的关系。
28.促进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_。
29.学校教育制度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 。
30.卢梭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分,共15分)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31.×【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32.×【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3.√【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4.×【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35.√【解析】(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教师无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
( )36.×【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7.√【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 )38.×【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
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