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网络技术》第二章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 实现大、中、小型机的互联,即广域网。 基本功能:数据处理、数据通信。 结构上分: 负责数据处理的主机和终端 负责数据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机与 通信线路。 逻辑功能上划分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现代网络结构的变化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 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 网与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在Internet中,用户计算机需要通过校园网、企业 网或ISP联入地区主干网,地区主干网通过国家主 干网联入国家间的高速主干网
网状拓扑结构
节点之间的连接任意、无规律 可靠性高、结构复杂 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流量控制方法 实际存在和使用的广域网都是网状拓扑 结构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4 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 2.4.2 网络拓扑分类方法
网状拓扑结构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2.5 数据传输速率与误码率
2.5.1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2.5.2
误码率
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 的概率 传错的位数 误码率= ------------------ Pe= Ne / N 传送的总位数 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 的码元数目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虽然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模拟信号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变成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也可以通
过解码、平滑等步骤变换为模拟信号。
信息、数据和信号三者的关系是:信息一般用数据来表示,而数据通常需要转变为
信号进行传输。
-
9
2.1 数据通信系统
10
2.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
提示
7
2.1 数据通信系统
8
3 信号
信号是携带信息的介质,是数据的一种电磁编码。信号一般以时间为自变量, 以表示信息(或数据)的某个参量(振幅、频率或相位)为因变量。信号按其因变 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因变量完全随连 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其因变量一 定是连续的,如图2-1(a)所示。例如, 电视图像信号、语音信号、温度压力传感 器的输出信号以及许多遥感遥测信号等都 是模拟信号。
-
(a)模拟信号 图2-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8
2.1 数据通信系统
9
数字信号是指表示消息的因变量是离 散的,其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信 号,如图2-1(b)所示。数字信号的因变 量的状态是有限的,例如计算机数据信号、 数字电话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等都是数字 信号。
(b)数字信号 图2-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是传送信号的一条通路,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 同一个传输介质上可以同时存在多条信号通路,即一条传输线路上可 以有多个通信信道。信道类型是由所传输的信号决定的,用来传输模 拟信号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用来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称为数字信道。
-
11
2.1 数据通信系统
网络技术基础(超详细)
网络技术基础(超详细)网络技术基础(超详细)一、网络技术的定义与概念网络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相关软件构建起来的连接多个计算机和设备的通信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共享和交换,使得多个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
二、网络技术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例如办公室、学校或者住宅区域内,通过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的通信系统。
局域网主要用于内部资源共享、打印机共享、文件传输等。
2.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通过公共或专用的传输线路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系统。
广域网可以覆盖较大的地理范围,使得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和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
广域网常用于跨地域的企业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3.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局域网功能的网络系统。
通过无线接入点设备,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局域网中,避免了传统有线连接的限制,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连接方式。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计算机网络,它是各种不同类型网络的集合。
互联网通过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IP)实现全球范围内计算机和设备的互连,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全球的信息资源和进行在线交流。
5.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将计算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计算模式。
云计算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云存储、云应用服务、云平台服务等,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和可靠的计算资源。
三、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协议1. IP协议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基本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和定位每一台计算机和设备。
IP协议定义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配规则,以及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一组基于IP协议的通信协议,它规定了如何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TCP/IP协议包括TCP协议和IP 协议两部分,其中TCP协议负责数据分段、传输控制和流量控制,而IP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第二章:网络通信基础2.1 信号与信道2.2 数据传输方式2.3 编码与调制2.4 数字化通信系统2.5 模拟化与数字化通信系统的对比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1 OSI参考模型3.1.1 物理层3.1.2 数据链路层3.1.3 网络层3.1.4 传输层3.1.5 会话层3.1.6 表示层3.1.7 应用层3.2 TCP/IP参考模型3.2.1 网络接口层 3.2.2 网际层3.2.3 传输层3.2.4 应用层第四章:物理层4.1 数据通信4.2 传输介质4.3 基带与宽带传输4.4 信道复用技术4.5 传输介质的调制解调第五章:数据链路层5.1 帧与帧同步5.2 解决信道错误与丢失5.3 链路管理与控制5.4 介质访问控制5.5 局域网与广域网第六章:网络层6.1 数据包的传输与交换6.2 路由选择与转发6.3 网络互联与互联网6.4 IPv4与IPv66.5 网络地质转换(NAT)与端口地质转换(PAT)第七章:传输层7.1 传输层的任务与功能7.2 TCP协议7.3 UDP协议7.4 可靠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7.5 拥塞控制8.1 常见应用协议8.1.1 HTTP协议8.1.2 FTP协议8.1.3 SMTP协议8.1.4 DNS协议8.2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协议 8.2.1 SSL/TLS协议8.2.2 SSH协议8.2.3 IPsec协议第九章:网络管理与安全9.1 网络管理概述9.2 管理协议9.3 网络故障诊断与管理 9.4 网络性能优化9.5 网络安全基础9.6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10.1 附录A: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10.2 附录B:常用网络工具介绍10.3 附录C: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A: 网络设备常用命令及示例附件B: 常用网络工具介绍附件C: 常用网络术语解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 -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网络架构,用于指导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重点笔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重点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二、计算机硬件系统层次:芯片、板卡、整机、网络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服务器分类:1)处理器体系结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服务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服务器、超长指令字(VLIW)服务器2)用途: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3)机箱结构: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 工作站根据软、硬件平台的不同,分为两类: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字长、速度、容量、数据传输速率、可靠性、产品名称与版本✧∙∙∙∙∙ 速度可以用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表示,经典奔腾的处理速度可达到300MPIS。
✧∙∙∙∙∙ MPIS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即每秒钟执行一百万条指令✧∙∙∙∙∙ MFLOPS表示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表示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超标量技术超流水线技术分支预测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固化常用指令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错误检测及功能冗余校验技术内置能源效率技术支持多重处理✧∙∙∙∙∙ 超标量技术: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 超流水线技术:细化流水、提高主频✧∙∙∙∙∙ 奔腾的内部总线是32位的,但它与存储器之间的外表总线增为64位✧∙∙∙∙∙ 局部总线是解决I/0瓶颈的一项技术——PCI标准✧∙∙∙∙∙ 功能冗余校验技术:通过双工系统的运算结果比较,判断系统是否出现异常操作✧∙∙∙∙∙ 错误检测:在内部多处设置校验偶,以保证数据传送的正确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技术(EPIC)主板的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主板的种类:① CPU插座:Socket7、Slot1②主板规格:AT Baby-AT ATX③芯片集:TX LX BX④数据端口:SCSI EDO AGP三、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总和软件的分类:①用途: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最贴近硬件的低层软件,其最核心的部分是操作系统②授权:商业软件、共享软件、自由软件软件开发三大阶段:计划、开发、运行✧∙∙∙∙∙ 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两个字阶段✧∙∙∙∙∙ 开发阶段分为:前期和后期。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件第二章
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隐蔽性更强,网络钓鱼、勒索软件等新型攻击手段不断涌现,给 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
协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协议封装
在发送数据时,数据首先被封装在协 议数据单元(PDU)中,然后逐层向 下传递。每经过一个层次,就会加上 该层的协议头部或尾部信息。
协议解封装
在接收数据时,数据从下层向上层逐 层传递,每经过一个层次,就会去掉 该层的协议头部或尾部信息,还原出 原始数据。
技术
防火墙定义
是一种隔离技术,一种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实施安全防范 的系统。
防火墙功能
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
防火墙分类
根据实现技术不同,防火墙可以分为包过滤型、代理型和有状态检 测型等。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定义
是一种限制对网络上传输数据的访问权的技术 。
第三阶段
国际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 络互联互通,形成国际互 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分类
根据规模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根据拓扑结构
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根据传输介质
有线网和无线网。
0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OSI参考模型
01
概述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开放的分层 体系结构,用于描述网络协议的 层次结构。
数据加密方法
主要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法。
数据加密标准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笔记(最新版本)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Internet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事务处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CAE,CAI,CAT)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7.多媒体应用1.2计算机硬件系统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2.硬件具有原子的特性,成本低速度快;软件具有比特的特性,成本高速度慢。
二者在功能上具有等价性、且具有同步性。
3.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②板卡③整机④网络一、计算机硬件的种类:计算机传统分类: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按处理器体系结构分CISC\RISC\VLIW三种,按结构分刀片式),工作站(基于RISC 和UNIX操作系统的份额专业工作站和基于Interl和Windows的PC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二、计算机指标:1.字长(位数)。
8位是一个字节,16位是一个字,32位是一个双字长,64位是两个双字长。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3.计算机硬件系统:芯片、板卡、整机、网络。
4.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5.按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6.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VLIW服务器。
CISC 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是“超长指令字”。
7.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
8.工作站分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9.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10.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11.主板: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
12.主板种类: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7主板、Slot1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O 主板、AGP主板等;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的编写旨在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教学大纲将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设备与协议、网络通信和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介绍2.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三章:网络设备与协议3.1 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3.2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3 TCP/IP协议族及其应用第四章:网络通信与传输4.1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4.2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与技术4.3 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与技术第五章:局域网与广域网5.1 局域网的概念与组网技术5.2 广域网的概念与组建第六章:网络安全与管理6.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原则6.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6.3 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第七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7.1 互联网与Web技术7.2 网络应用与服务7.3 移动互联网与无线网络技术第八章:实验与实践8.1 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设计与实施8.2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8.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测试与优化总结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用户将能够了解网络组成和功能,并具备网络设备与协议的评估和选择能力。
用户还将掌握网络通信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设计和搭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我们相信,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在未来的计算机网络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及网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部分)通信0911 唐晓东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计算机网络包含的四个方面●连接对象(主要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介质(主要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等通信线和网桥、网关、中继器、路由器等通信设备)●连接的控制机制(主要指网络协议和各种网络软件)●连接方式(指网络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和网状型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在逻辑功能上可分成两个子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两级网络结构,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网络通信设备组成,它主要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发、加工、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全网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它主要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以及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2、计算机网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阶段、计算机互联阶段、网络互联阶段、internet与高速网络阶段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资源共享、均衡负荷与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企事业单位、个人信息服务(远程信息的访问、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通信、家庭娱乐)、商业上的应用5、三金工程指:金桥、金卡、金关6、中国的主要骨干广域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网、中国金桥网、中国科技网7、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数据传输速率较快,通常在10 Mbit/s以上。
但其覆盖范围有限,是一个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办公室、大楼和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局域网的目的是将个别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一个数据共享集体,软件控制着网上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传输。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网络技术基础 教案
网络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分层模型的原理和各层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等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协议: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作用和常见协议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和协议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时的表现第二章:网络设备2.1 教学目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的搭建和优化2.2 教学内容网络接口卡(NIC):网卡的功能和分类交换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路由器: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防火墙:防火墙的功能、分类和配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的类型和配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设备功能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的表现第三章:网络互联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选用和配置方法学会分析网络互联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3.2 教学内容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网络互联层次、互联设备局域网互联: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等广域网互联: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互联方案:星型、环型、网状型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互联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互联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互联场景的表现第四章:网络安全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学会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4.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威胁、安全策略数据加密技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认证技术:用户认证、设备认证、协议认证等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原理、配置方法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IDS、IPS等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安全问题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安全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配置网络安全设备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安全问题的表现第五章:网络管理技术5.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学会分析网络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5.2 教学内容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模型、管理信息库等网络管理第六章:网络管理技术(续)6.2 教学内容(续)网络管理协议:SNMP、CMIP、等网络管理工具:命令行工具、图形界面工具、网络诊断工具等网络管理技术: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等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系统(NMS)的设计与实施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使用网络管理工具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管理场景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管理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使用网络管理工具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网络管理场景的表现第七章:互联网应用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使用和配置学会分析互联网应用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7.2 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互联网应用技术:、SMTP、FTP等协议的使用和配置网络应用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SP的选择和使用采用讲授法,讲解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实验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使用互联网应用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互联网应用场景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应用概念的掌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技术时的操作技能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互联网应用场景的表现第八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兴网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会分析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网络技术:SDN、NFV、区块链等网络技术应用案例: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网络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影响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网络技术应用场景的表现学生论文:评估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对未来的分析深度第九章:网络技术实践项目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项目实践掌握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选题:根据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选择项目主题项目规划:制定项目计划、进度安排、资源分配等项目实施:按照计划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项目评估:对项目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和问题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项目实施和评估的方法9.4 教学评价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小组评价:评估学生在项目实施和评估过程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师评价: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第十章:网络技术实验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10.2 教学内容网络设备操作实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基本操作网络配置实验: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互联和优化网络性能测试实验: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网络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技术应用场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法10.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网络管理技术(续)重点和难点解析:网络管理协议的讲解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是本章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不同网络管理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知识点1.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2.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
3.数据通信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
(数据通信的定义)4.数据通信的基本作用是完成两个实体间数据的交换,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间的数据信息的传递。
5.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交换数据。
6.数据是传送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数字化形式,所表示的内容就是信息。
7.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即对数据蕴含内容的说明。
8.数据的结构和格式可以是不同的,但信息不随载荷符号的形式不同而改变。
9.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号的表现形式,或称数据的电编码或电磁编码。
10.通信双方产生的数据可以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11.模拟信号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取值的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波形),它可以以不同频率在介质上传输。
12.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它的取值是有限个数。
13.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而信号是数据的编码。
14.信道是指两地间传输数据信号的通路,即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15.信道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按使用权限分为专用信道和公用信道;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16.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般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收发两端之间的信道三个部分。
17.模拟通信系统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如普通的电话、广播和电视。
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及噪声源组成。
18.数字通信系统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如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通常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
19.为了获得更远距离的传输,模拟通信系统需要使用放大器,数字通信系统需要使用中继器。
20.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称为编码。
CCNA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2章_网络技术基础
ICND—2-3
2.1 网络术语
LAN, 局域网 WAN, 广域网 MAN, 城域网 VPN,虚拟专用网 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 Extranet SAN, 存储区域网 Data center, 数据中心
开发和网络集成。
ICND—2-11
1、OSI 参考模型
应用层(上层)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Physical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数据流层
ICND—2-12
PDU
/
/
/
数据段 segment
数据包 packet
帧 frame
位 bit
举例
Telnet FTP ASCⅡ JPEG,AVI,MPEG
NFS, RPC SQL
TCP UDP SPX
IP IPX
802.3/802.2 HDLC
EIA/TIA-232
V.35
ICND—2-13
2、DoD(TCP/IP)模型
• Security
• Possible point for remote access
ICND—2-27
Core Layer Characteristics
Core Layer
• Fast transport to enterprise services • No packet manipulation
网络技术基础(第二章)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本章主要内容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信号同步与编码2.3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4 传输方式2.5 多路复用技术2.6 传输差错检测与校验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号与信道a、信号(signal)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文字/数值/图像/声音等)均要转换为通信线路上电信号或光信号才能传送。
通信信号一般可分为两类:◆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连续变化值(如数学中之实数)。
自然界产生的物理量一般均为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离散变化值(如数字中之整数)。
计算机内部传输和处理的均为矩形脉冲形式的数字信号(1和0),又称为“基带信号”。
信号的特性有:振幅(变化的大小)、频率(变化的快慢)、相位(变化的时间)。
振幅越大、频率越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如高音喇叭)。
b、信道(channel)所谓“信道”,顾名思义,就是通信信号传输的“通道”。
信道与实际通信线路并不等同。
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括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信道一般也可分为两类:◆模拟信道专用于传送模拟信号◆数字信道专用于传送数字信号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都要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否则就会因传输衰减等原因变得无法使用.信源是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模拟通信信源是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字通信信源是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或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通信c、带宽(bandwidth)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称为信号的带宽。
信道能传送的频率范围称为信道的带宽。
信道带宽必须大于被传送的信号的带宽,否则就会出现失真。
对模拟信号,带宽为通信信道所能提供的频率宽度(范围);对数字信号,带宽为通信信道每秒能传送的二进制位数(bps )。
一般认为具有8~10Mbps 及以上数据传输速率的网络称为“宽带网”。
最新发展还有所谓“广带”(broadband )无线接入技术,其传输速率≥10兆位/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技术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考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资源共享的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
②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互连的计算机之间应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联网或者脱离网络工作。
③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考点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网络分类方法网络分类的方法很多,常用以下两种分类法:①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一点式网络。
选择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一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②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2.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1) 局域网(LAN)局域网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或是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在局域网领域中,采用以太网(Ethemet) 、令牌总线(Token Bus) 和令牌环(Token Ring) 原理的局域网产品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MAN)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其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
(3) 广域网(WLAN)广域网也称远程网,它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早期的网络主要是广域网。
考点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计算机网络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网络拓扑设计。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2.网络拓扑的分类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以下两类:(1) 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 4 种:星型、环型、树型与网状型。
(2)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主要有 4 种: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3.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管理,但由于其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一旦中心结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全网的瘫痪,可靠性较差。
(2)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的环中任意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造成全网的瘫痪,这是环型网络可靠性的瓶颈。
(3) 树型拓扑树型拓扑可以看做是星型拓扑的一种扩展,主要适用于汇集信息的应用要求。
(4)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又称为无规则型。
网状拓扑的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就必须采用路由协议、流量控制等方法。
广域网中基本都采用网状拓扑结构。
考点4 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1.数据传输速率(1)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it /s) ,记作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S为传榆速率,单位是比特/秒(b / s或bps);T 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秒(S) 。
例如,在通信信道上发送1比特信号所需时间是0• 0001卩s,计算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少Gbps。
计算步骤如下:①T=0. 0001 s,首先要换算成公式里的标准单位一一秒,T=0. 0001 s=10-10S。
②传输速率S=1/T=1/10-10=1010bps。
③将bps 换算成Gbps:1Gbps=169bps, 1010bps=10Gbps。
小知识:①s、ms^ s、ns为时间单位,其换算如下:lms(毫秒)=10-3S ; lus(微秒)=10-6s ; lns(纳秒)=10-9S。
②bps、kbps、Mbps Gbps为传输速率单位,其换算如下:lkbps=103bps ;1Mbps=106bps;1Gbps=109bps。
(2)带宽与数据传输率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从定量的解度描述了“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①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B=f)的关系:Rmax=2*f②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就屮尸圉啤试1忆勺“Q/V朴“号奋療鼻盼*比"見一卜死覺慚例如* SiN^J IOOO H S叮OOOH M.議心啣为芳少Gbf)s・i卜体少M Mk琴4]心期■ gtdf !札II 也囲眷.khg^l I +1.000卜SgjlOOd 邛帼2 ICk24・logjj"・・ 110^ I ■ 10 导(Z「皿“啊I -A VJ-JOOO -10-JO INJQtbp^j.工祥帕播博或却网叶讥吧昭歼叭所以小til 4呛詢訂■・N-e^b足ittfl ■ U41 u称% 底散.b檸为播殓诫対融”卄已划N・a.戒炖割h八正讯就牡对救辺IT鬣示为b2 •误码率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鬥尸冷杯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计算机通信的平均误码率要求低于10-9。
考点5 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在早期广域网的通信子网数据交换方式中,采用的方法基本分为两类: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又可以分为两类:报文存储转发交换( 简称为报文交换) 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简称为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
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方式与电话交换的工作过程类似。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
(1) 电路交换的3 个阶段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分为3 个阶段。
①线路建立阶段;②数据传输阶段;③线路释放阶段。
(2) 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适于交互会话类通信。
电路交换方式的缺点是: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数据量,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无法发现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差错。
2.存储转发交换(1) 存储转发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区别存储转发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区别表现在两个特点:①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 进入通信子网;②通信予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2) 报文和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分为两类:报文存储转发交换(简称报文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简称分组交换)。
利用存储转发交换原理传送数据时,被传送的数据单元相应可以分为两类:报文和报文分组。
①报文:如果在发送数据时可以不管数据长度,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逻辑单元,则可以在数据中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和控制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包成一个报文。
②报文分组:除了将数据处理成报文外,另一种方法是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例如,限定分组的最大长度是15008。
源结点需要将一个长报文分成多个分组,由目的结点将多个分组按照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
报文分组也简称为分组。
报文是不论数据长度,不管数据多长,都处理成一个单元。
而报文分组则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组,传送到目的地后再组合成原数据。
如果传输一个5斤的包裹,报文交换是将整个包裹作为1件,再加上有关寄件人、收件人等的信息,一起发送;而报文分组是以I斤为限,分成5个包裹(即分组),一个一个发送。
正因为报文和报文分组将数据处理成不同的规格,所以用这两种方式传输数据时,其效果也不相同,见下表。
报文和报文分组的对比区别1 区别2 区别3报文不论数据多长,都处理成一个单元数据长,传输时岀现错误难发现一旦错了,需要整个数据重发报文分组按规格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分组数据短,传输时岀现错误容易现一旦错了,只需要发岀错的那个分组考点6数据报与虚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数据报与虚电路。
1 •数据报方式数据报是报文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
在数据报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前建立“线路连接”。
源主机发送的每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
数据报方式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②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现象。
③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④数据报方式的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2.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与电路交换结合起来,发挥这两者方法各自的优点,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
虚电路的工作过程分为3 个阶段:虚电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与虚电路拆除阶段。
虚电路具有以下4 个特点:①在每次分组传输之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②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③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进行差错校验,而不需要进行路由选择(这一点和电路交换的特点类似)。
④通信子网中的每个结点可以与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最大的区别是: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前,发送方和接收方不需要建立一个连接;而虚电路需要建立一个连接。
虚电路顾名思义和电路交换是相似的,两者的区别是:电路交换要在发送方和接送方之间建立一个物理连接,而虚电路需要建立一个逻辑连接,称之为“虚电路”是因为这种电路不是专用的。
每个结点可以同时与多个结点之间具有虚电路。
虚电路具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优点,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考点7 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每个结点必须要奉行一致的规则。
这些规则规定了所有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
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2.网络协议的3 个要素网络协议主要由3 个要素组成。
①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②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③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考点8 IS0 /OSI 参考模型1.OSI 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 IEC 7498,又称为X. 200建议。
OSI 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