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气体中微粒的分离技术
化学技术中气体分离的方法及优化
化学技术中气体分离的方法及优化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分离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用于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气体组分分离出来,以满足不同需要。
气体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吸附分离、膜分离、化学吸收、化学反应、凝析分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吸附分离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
它基于气体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性能不同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吸附分离通常分为等温吸附和变温吸附两种方法。
等温吸附是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根据气体分子在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差异来实现分离。
变温吸附则是在温度变化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控制温度来改变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进而实现分离。
吸附分离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但是耗能较大且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
膜分离是一种基于膜的物质传递原理进行的气体分离方法。
膜分离的核心是利用膜选择性地传递不同组分的物质。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包括渗透分离和扩散分离。
渗透分离是指根据不同气体通过膜的速率差异来实现分离,扩散分离则是根据气体在膜中扩散速率的差异进行分离。
膜分离具有操作简单、节能、无需吸附剂等优点,但是传质速率较慢且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膜。
化学吸收是一种利用溶剂对气体的选择性溶解能力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溶剂吸收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化学反应则是指气体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在溶剂中形成化合物。
溶剂吸收具有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是溶剂的再生和净化问题是一个难点。
化学反应分离是一种将混合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组分转化为有害或无害物质以实现分离的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以实现对特定组分的选择性转化。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对反应条件、催化剂和产物处理等方面进行精细设计和控制,操作难度较大。
凝析分离是一种利用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凝结点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气体的饱和蒸汽压差异较大,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分离。
气体分离原理
气体分离原理气体分离是指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其原理主要基于气体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环保治理以及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吸附分离、凝聚分离和化学反应分离等。
其中,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极性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通过膜的孔径和表面性质的调控,可以实现对气体分子的精确分离。
吸附分离则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分子的亲和力进行分离,通过调节吸附剂的种类和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成分的有效分离。
凝聚分离是利用气体的凝聚点差异进行分离,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别凝聚出来。
化学反应分离则是利用气体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特性进行选择性分离,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实现对目标气体的高效分离。
其次,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气体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净化、烃类分离、气体液化等工艺中。
在环保治理领域,气体分离技术可用于废气处理、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等方面。
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气体分离技术可以提高天然气、合成气、氢气等能源的纯度和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气体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膜材料的研发、吸附剂的改良、凝聚分离工艺的优化以及新型催化剂的设计,都为气体分离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气体分离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气体分离原理是基于气体分子的差异特性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其在工业生产、环保治理和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气体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第七章气体分离膜技术
7.6 气体膜分离技术应用
自1980年来,利用聚合物致密膜分离工业气体的方法 急剧增长,广泛用于膜法提氢; 膜法富氧、富氮;有机蒸气 回收;天然气脱湿、提氢、脱二氧化碳和脱硫化氢等。 (1)、氢气的回收 、 膜法进行气体的分离最早用于氢气的回收。典型的 例子是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在合成氨生产过程 中每天将有大量氢气的高压段被混在弛放气中白白地烧 掉,如果不加以回收,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④ 温度 温度对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系 数均有影响,一般说来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而扩散 系数增大。但比较而言,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更 大,所以,渗透 通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5 气体膜分离流程及设备
气体膜分离流程可分为单级的、多级的。当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分 离系数不高,原料气的浓度低或要求产品较纯时,单级膜分 离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因此,采用多级膜分离,即将若干膜器串 联使用,组成级联。常用的气体膜分离级联有以下三种类型。 (1)、简单级联 简单级联流程见下图,每一级的渗透气作 、 为下一级的进料气,每级分别排出渗余气,物料在级间无循 环,进料气量逐级下降,末级的渗透气是级联的产品。
如图所示为美国Monsanto公 司建成的合成氨弛放气回收氢 气的典型流程。合成氨弛放气 首先进入水清洗塔除去或回收 其中夹带的氨气,从而避免氨对 膜性能的影响。经过预处理的 气体进入第一组渗透器,透过膜 的气体作为高压氢气回收,渗余 气流经第二组渗透器中,渗透气 体作为低压氢气回收。渗余气 体中氢气含量较少,作为废气燃 烧,两段回收的氢气循环使用。
图为膜法制备城市煤气的工艺流程图。液化石油气或石脑油在热交换器 中加热到300~400℃,通人脱硫塔,在镍-钼催化剂的作用下,含硫化合物反应生 成H2S,用ZnO吸附 H2O。脱硫后的气体在管道内与水蒸气混合,在加热炉中加 热到550℃,进入甲烷转化器合成甲烷。合成天然气经热交换器降温到40~50℃ 进入一级膜分离器,渗余气富含甲烷,输入城市煤气管道,透过气中含有少量甲 烷,经压缩机加压进入二级膜分离器,透过气可作为加热炉或蒸汽锅炉的燃料, 剩余气体回流,重新输入一级膜分离器。
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方法
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方法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并在提高工业产品的纯度、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1. 吸附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基于不同气体在固体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进行分离。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吸附分离技术适用于气体混合物中组分之间吸附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如氧气与氮气的分离。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薄膜的选择性传质原理,将气体混合物通过具有特定孔径和渗透性的膜进行分离。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有渗透膜法、气体扩散法和化学反应膜法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精馏分离技术精馏分离技术是通过气体混合物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当两种或多种气体的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通过不同的沸点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气体。
精馏分离技术在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和高纯度气体的制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气体纯化的方法1. 吸附纯化技术吸附纯化技术通过吸附剂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实现气体的纯化。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等。
吸附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煤气净化、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
2. 冷凝纯化技术冷凝纯化技术是利用气体中杂质的不同沸点进行分离。
通过低温冷凝,将气体中的杂质液化并分离出来。
冷凝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取高纯度气体,如液氧、液氮的制备过程中。
3. 催化纯化技术催化纯化技术是通过催化剂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反应转化,实现气体的纯化。
常见的催化剂有铜、铁、铂等。
催化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氢气纯化、氨气纯化等领域。
三、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气体分离与纯化技术。
1. 新型膜材料的研发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新型膜材料,如金属有机膜、多孔有机聚合物膜等。
气体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气体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气体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混合气体中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方法,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石油化工、能源、化学、医疗和食品等行业都使用气体分离技术。
气体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成分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一系列的分离方法将混合气体分离成不同成分。
这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分子量、极性、活性、热力学性质、化学反应性等。
一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是吸附分离技术,它是利用吸附剂对混合气体中不同成分的分子吸附作用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吸附剂可以是粉末、颗粒、纤维、膜等,例如,活性炭、分子筛、聚合物膜等都可以作为吸附剂使用。
气体进入吸附剂后,不同成分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力不同,分离出来的纯气体则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压力、流速等操作变成具有预定值的产品气体。
另一种气体分离方法是膜分离技术,它是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膜对气体进行分离。
不同的气体分子在膜上的传输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膜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等优点,与传统气体分离方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气体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行业。
例如,在石化行业中,气体分离技术被用于对天然气、乙烯、甲醇等气体的分离和纯化。
在食品行业中,气体分离技术被用于气调包装。
通过对食品包装容器内部进行控制,可以使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比例达到最佳,从而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除了以上应用,气体分离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火箭制造、药品制造等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气体分离技术被用于制备氧气和麻醉气体。
在核电站中,气体分离技术被用于对稀有气体的处理和纯化,从而实现核反应堆的运行。
总之,气体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高温气体净化中粉尘颗粒的高效分离技术
高温气体净化中粉尘颗粒的高效分离技术高温气体净化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是在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其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如何在高温条件下高效分离气体中的粉尘颗粒,成为了技术研究的重点。
以下是关于高温气体净化中粉尘颗粒高效分离技术的六个关键点:1. 高温过滤技术的进步高温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分离,首先依赖于高效的过滤技术。
传统的布袋过滤器虽有较好的过滤效率,但在高温环境下易损坏,限制了其应用。
近年来,耐高温纤维材料的开发,如PTFE(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等,大大提高了过滤介质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使得高温过滤器能够在更高温度下稳定运行,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并保持高过滤效率。
2. 旋风分离技术的优化旋风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原理分离气固混合物,是一种无需额外耗材的高效分离方式。
针对高温气体,优化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如增加入口速度、改进内部结构设计(如双旋风、多管旋风),可以显著提高分离效率。
同时,采用耐热材料制作旋风分离器,保证了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运行,适用于预处理大量高温含尘气体。
3. 湿式洗涤技术的创新应用湿式洗涤技术通过液体吸收或化学反应去除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尤其适合于处理含有酸性气体或易溶于水的颗粒。
高温条件下,开发耐高温、抗腐蚀的洗涤塔材质和高效喷淋系统至关重要。
例如,使用耐高温塑料或陶瓷作为塔体材料,结合先进的雾化技术,可以提高液滴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洗涤效率,同时减少能耗。
4. 电除尘技术的智能化升级电除尘是利用高压电场使气体中的颗粒带电并沉积在集尘极上的技术,特别适合处理微细粉尘。
在高温气体净化中,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和优化的电晕放电装置,可确保电除尘器在高温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智能化控制系统,如自动调节电压、电流及清灰频率,能进一步提升效率并降低能耗。
此外,高频电源的应用,提高了电除尘效率,减少了火花放电的可能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初中化学气体分离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分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气体分离技术;3、理解气体分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气体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常见的气体分离技术。
教学难点:1、理解气体分离技术的原理;2、掌握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介绍气体分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视频、图片或实验展示不同气体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效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气体分离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气体分离的原理,包括密度差异、沸点差异、吸附作用等方法。
2、常见的气体分离技术:介绍常见的气体分离技术,如分馏、凝固、吸附等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三、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气体分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结果,体会不同气体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效果,加深对气体分离的理解。
四、讨论总结(10分钟)让学生就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总结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气体分离技术,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气体分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气体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气体分离技术,理解气体分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总结,提高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分离技术
本节主要讨论是物理吸附分离过程。
(三)吸附剂
1. 吸附剂的特性参数 (1)比表面积a 指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具有的吸附表面 积,单位为m2/g。 (2)吸附量Γ 指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单位为μg/g或者μmol/g等。 (3)覆盖率θ 指吸附量变化,定义为实际吸附量与覆 盖单分子层时的吸附量比值。
移动床主要用于含烃类原料气中提取烯经类组分的,如从 甲烷、氢混合气体中提取乙烯;目前在糖液脱色,油品精制 中也在使用。
(四)模拟移动床 当固体吸附剂在床层内固定不动,而通过旋转阀的控
制将各段相应的溶液进出口连续地向上移动, 这和进出
口位置不动,保持固体吸附剂自上而下地移动的结果是一 样的,这就是多段串联模拟移动床。
吸附操作通常是在低温下进行,然后提高操作温度使
被吸附的组分脱附,这就是变温吸附过程。但由于固体吸 附剂传热性能较差,变温吸附过程的能量利用和操作效率 都较低。
在高压下进行吸附操作,吸附效率可显著提高,在低
压下进行脱附操作,就可将吸附质脱除的更干净,这就是 变压吸附操作。变压吸附操作要比变温吸附操作经济、效 率高。
采用模拟移动床连续操作,吸附剂和解吸剂利用效率 高,吸附剂磨损消耗少,其用量仅为固定床的4%,解吸 剂用量仅为固定床的一半,且产品浓度高,能耗小。模拟 移动床用于分离各种异构体,如分离芳烃中的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以及分离果糖、葡萄糖异构体等过 程。
(五)流化床吸附操作与流化床-移动床联合吸附 流化床吸附操作是使流体自下而上流动,流体的流速
降温和加压对吸附有利;反之,升温和减压有利于 脱附。 (二)吸附速率
气体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
气体分离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气体分离技术是指一种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在化工、制药、食品、冶金等众多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离技术的四种主要方法,以及它们在工业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技术,它通常使用有选择性的膜,由于不同的气体分子大小和形状不一样,能够通过膜的气体分子和不能通过膜的气体分子会被分离。
该技术具有简便、低能耗、易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低压气体混合物的分离。
工业应用案例: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和氮气,制氧厂可以通过膜分离技术分离出氧气供医疗、工业等领域使用。
2. 吸附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吸附特性差异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吸附剂具有高选择性,可以吸附特定成分的气体分子。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可以控制吸附剂吸附和脱附气体的过程,从而实现分离。
工业应用案例:石油化工行业利用吸附分离技术分离出天然气中的重烃、硫化氢等有害成分。
同时,该技术还被用于CO2捕集和H2的纯化等方面。
3. 膜渗透技术膜渗透技术是利用膜的渗透作用,将压力高的气体从膜的高压侧迁移到膜的低压侧,达到分离不同气体的目的。
膜透过率和选择性决定了膜分离效果。
工业应用案例:由于空气中富含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等成分,膜渗透技术被应用于制备超纯氧气,要求制氧纯度高,低氮,低水分和低CO2。
同时,该技术还被用于二氧化碳分离和乙烯气体分离等方面。
4. 压力摩擦热分离技术压力摩擦热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气体流的膨胀和减压过程中释放的压力摩擦热与工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气体在局部膨胀和流动时会出现热效应进行分离。
该技术具有体积小、制备简单等优点。
工业应用案例:工业合成氨中需要分离出氢气和氮气,利用压力摩擦热分离技术可以分离出纯化的氢气。
总结:气体分离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冶金等多个行业。
通过不同的分离技术,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为工业加工和使用提供了便利。
分离气体的方法
分离气体的方法
气体分离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在许多工业过
程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气体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
几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之一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利用半透膜来分离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
通过调节膜的孔径和材质,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不同化学性质的气体分子进行有效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对气体成分要求不高等优点,因
此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是吸附分离技术。
吸附分
离技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成分的选择性吸附来实现气体的分离。
通
过调节吸附剂的种类和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成分的有效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等优点,因此在
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是冷凝分离技术。
冷凝分
离技术利用不同气体成分的沸点差异来实现气体的分离。
通过控制
温度和压力,可以使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冷凝成液
体,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气体分离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气体成分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以实现高效、经济的气体分离过程。
希望本文介绍的气体分离方法能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气体分离技术的实现原理
气体分离技术的实现原理气体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混合气体中的单一气体分离出来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
其实现原理包括物理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两种主要方法。
一、物理分离法物理分离法是一种基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压缩与冷却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等几种方式。
1. 压缩与冷却分离压缩与冷却分离技术是气体分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混合气体压缩后温度变化,使得其中某些组分的沸点下降,通过冷却后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高压、低温下的气体分离,如分离空气中的液态氧和液态氮。
2. 吸附分离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对气体吸附特性不同来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
选择不同材料的吸附剂能够选择性地吸附一些组分而不吸附其他组分,进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目前比较常用的吸附剂材料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吸附分离适用于分离低浓度气体,如在空气中分离CO和NOx。
3. 膜分离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在半透膜上的传输性质来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
具体来说,通过改变半透膜层的组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分子的筛选和分离。
在膜分离中,通常使用的半透膜有聚合物膜、无机膜、混凝土膜等。
目前膜分离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环保、医药等领域。
二、化学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化学吸收等手段来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各种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特性不同而实现分离。
具体来说,采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剂、催化剂或溶剂,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收、反应分离等。
1. 化学吸收化学吸收是一种通过吸收剂与气体中组分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其中,吸收剂通常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经过反应后容易降解或回收。
化学吸收技术适用于低浓度气体的分离,如甲醛、苯和硫化氢等。
2. 化学反应分离化学反应分离是一种依靠化学反应对混合气体分离的方法。
化学反应分离的关键在于所选择的反应剂要对目标气体有选择性反应。
常见的化学反应剂有硝酸盐、硫酸盐、氯元素等,它们可以与特定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分离的效果。
中山大学-化工分离新技术-7--非均相体系的分离
30
7.3.9 旋液分离器
离心力分离液固非均相混和物
同旋风分离器不能完全分开 →分级
直径较小 不能完全分开
31
32
33
7.3.9 离心机
离心分离原理
离心机是一种在离心力场内进行固-液、液-液或液-液 -固相分离的机械。离心机的主要部件为安装在竖直或水平轴 上的高速旋转的转鼓,料浆送入转鼓内并随之旋转,在离心惯 性力的作用下实现分离。
此外还有液体洗涤除尘法、电除尘法即湿法净制:“洗涤”气 体
静电除尘:高压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定向运动,聚集分离。
4
7.2 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曳力(drag force)介质阻力——相对运动时,流体对微粒的作用力 对比分析:
沉降
流体流动
定律 介质阻力---牛顿阻力定律 内摩擦力---牛顿粘性定律
23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运动部
件,操作范围广,可用多种材料制造,是化 工、轻工、冶金等部门常用的分离和除尘设 备。
•〖说明〗旋风分离器一般用来除去气流中粒
径5μm以上的尘粒,对颗粒含量高于200g/m3 的气体,由于颗粒的聚集作用,它甚至能除 去3μm以下的颗粒。
•对直径在200 μm以上的颗粒最好先用重力沉
20
7.3.7 离心分离
离心机——离心力--设备本身旋转产生(快速旋转的转 鼓)
旋风分离器——离心力--混合物以一定速度沿切线方向 进入设备而产生。
离心分离因素——离心力/重力 分离能力——转速,转鼓直径
21
7.3.8 旋风分离器
•1、构造:进气管、上筒体、下锥体和中
环境保护中气体分离技术的研究
环境保护中气体分离技术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气体污染是影响环境乃至人类生存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气体污染难题成为了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气体分离技术是处理气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吸附处理,使得单纯的气体被分离出来。
通常,气体分离技术主要有四种方式: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压力摩擦分离技术和凝聚分离技术。
吸附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质间的亲疏性差异,将某种成分吸附于固体上,以实现分离的过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气体进行高效分离,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不过其缺点是吸附剂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
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对气体进行分离,不同气体通过膜时的速度和能量消耗也不同,从而分离出不同气体。
这种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环境领域。
压力摩擦分离技术是将气体分子在较大粗糙面上的反射、散射和排斥作用作为分离依据,实现不同气体组分的分离。
具有分离速度快、维护费用低等优点。
不过其缺点是处理量相对较小,适用范围有限。
凝聚分离技术则是利用不同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温度和压力的调整,将气体逐渐液化,达到分离效果的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对气态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但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且能耗较大。
除了以上四种方式,还有很多其他较为复杂的气体分离技术,如吸附膜、超临界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等方法。
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气体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保护领域,如废气处理、空气净化、饮用水净化等。
在现代化工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石油炼制、精细化学品生产等领域。
另一方面,气体分离技术也面临着很多科技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气体分离的效率和精度、如何减少能耗、如何应对多种不同组分的混合气体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需要科学家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气体分离技术是环境保护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含量高,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技术。
第七章 气体分离膜及液膜
气体分离膜
按气体方程可导出气体透过多孔性分离膜的分
离效率为:
M2
M1
(7-1)
此式说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相差越大,分 离选择性越好。
多孔膜对混合气体的分离主要决定于膜的结 构,而与膜材料性质无关。
6
气体分离膜
2. 制备气体分离膜的材料 (1)影响气体分离膜性能的因素
1)化学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化学结构聚合物所制备的气体分离 膜的气体透过率P、扩散系数D和溶解系数S的考 察,可得出化学结构对透气性影响的定性规律。从 表1可知,大的侧基有利于提高自由体积而使P增加。
24
液膜
2)单滴型液膜 单滴型液膜的形状如图3所示。其结构为单 一的球面薄层,根据成膜材料可分为水膜和油膜两 种。图4-3a为水膜,即 O/W/O 型,内、外相为有 机物;图4-3b为油膜,即 W/O/W 型,内、外相 为水溶液。这种单滴型液膜寿命较短,所以目前主 要用于理论研究,尚无实用价值。
25
液膜
a
b
图3 单滴型液膜示意图
26
液膜
3)乳液型液膜 首先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高剪切下制成乳 液,然后再将该乳液分散在第三相(连续相),即 外相中。乳状液滴内被包裹的相为内相,内、外相 之间的部分是液膜。 一般情况下乳液颗粒直径为0.1~1 mm,液膜 本身厚度为1~10 μm。根据成膜材料也分为水膜 和油膜两种。
30
液膜
如图4所示,当A、B两种物质被包裹在液膜内, 若要实现A、B的分离,就必须要求其中的一 种溶质(例如A)透过膜的速度大于B。由于渗透速 度正比于扩散系数和溶质的分配系数,而在一定的 膜溶剂中,大多数溶质的扩散系数近似相等,所以 分配系数的差别是分离过程的关键。又由于此种机 制中溶质在膜相和料液相之间的分配取决于溶质在 料液相和膜相中的溶解度,所以溶质A、B在膜中的 溶解度差别就成为A与B分离的又一决定性因素。
分离和纯化空气中的微粒物质
分离和纯化空气中的微粒物质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它们包括了尘埃、污染物、灰尘、花粉等,存在于室内和室外空气中。
有效地分离和纯化空气中的微粒物质,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也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主要的分离和纯化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1. 空气过滤空气过滤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分离和纯化空气中微粒物质的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种不同大小的微粒物质。
常见的过滤器包括高效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电子静电过滤器等。
这些过滤器可以将微粒物质拦截在其表面,提高空气质量。
2. 离心分离离心分离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将微粒物质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之一。
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微粒物质可以被迅速分离并收集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颗粒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二、化学方法1.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粒物质进行吸附和吸附的方法之一。
吸附剂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和催化分解空气中的微粒物质。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异味等微粒物质。
2. 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微粒物质转化为固体物质并沉淀下来的方法之一。
通过投加适当的沉淀剂,可以使微粒物质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质。
然后通过与沉淀物质的分离和纯化,可以实现对微粒物质的分离和去除。
三、生物方法1. 生物过滤生物过滤是利用微生物附着在生物过滤介质上,将微粒物质转化为微生物生长的有机肥料或水溶性氮化物的方法之一。
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将有机物质和微粒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并通过生物过滤介质的层层过滤,实现空气中微粒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2. 活性菌膜技术活性菌膜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附着在菌膜上的作用,将空气中的微粒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方法之一。
通过培养和维持一定厚度的菌膜,菌膜中的微生物能够将微粒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实现对空气中微粒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气体分离的原理
气体分离的原理气体分离是指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气体分离技术在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气体分离的原理主要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膜分离、压力摩擦分离等。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物理吸附的原理是利用吸附剂表面的孔隙和表面积,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物理吸附的吸附剂通常是多孔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吸附剂的孔径大小决定了吸附剂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
例如,分子筛的孔径大小可以控制在纳米级别,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气体分子。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的吸附现象。
化学吸附的原理是利用吸附剂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化学吸附的吸附剂通常是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材料,如氧化铝、硅胶等。
化学吸附的选择性取决于吸附剂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和吸附剂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亲和力。
膜分离膜分离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膜分离的原理是利用膜的孔径大小和化学性质,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膜分离的膜材料通常是聚合物、陶瓷、金属等材料。
膜分离的选择性取决于膜材料的孔径大小和化学性质。
压力摩擦分离压力摩擦分离是指利用气体分子在微米级通道中的压力差和摩擦力差,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压力摩擦分离的原理是利用微米级通道的几何形状和表面性质,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
压力摩擦分离的通道材料通常是硅、玻璃等材料。
压力摩擦分离的选择性取决于通道的几何形状和表面性质。
气体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技术,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同的气体分离原理适用于不同的气体分离场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气体分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00
cm/s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二)净化效率
净化效率可用效率、穿透率和净化系数来表征。
1. 效率
效率可表示为计重效率、计数效率、比色效率、浊度效率等,最常用的是 计数效率和计重效率。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2. 穿透率 与效率相反,穿透率越高,净化效率越低。指出口浓度占入口浓度的比例。
三、空气过滤器的选配与应用
过滤器的风量:一般小于额定风量,要平衡阻力和过滤器效率。 过滤器的位置:中效过滤器集中在系统的正压段,高效过滤器是空气洁净 程度的关键设备,一般设在净化空调的末端,尽量靠近洁净室。 高效过滤器一般需要设置一级或多级预过滤器予以保护,寿命5~15年为宜。 其过滤效率的匹配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三、空气过滤器的选配与应用
第三节 静电分离技术
室内空气的静电过滤与工业用的电除尘装置的区别: —净化对象不同:工业是含尘量高的气体,室内过滤器针对含尘量极低的空 气 —电极不同:空调净化用的静电除尘设备是采用正极性的放电电极,工业用 的是负电极放电电极。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按照微粒荷电和捕集是否在同一电场中进行,一般分为单区式和双区式两 种。用于空调净化方面多采用双区式电场。
(二)惯性效应
由于纤维错综排列,气流穿过时其流线要多次拐弯,对于质量或速度相对较大的颗粒会由 于惯性来不及改变方向,从而碰撞纤维而沉积下来。
(三)扩散效应
由于气体分子热运动造成微粒的布朗运动,从而形成微粒(<0.3 μm)的扩散作用,若接触 到纤维被截留下来成为扩散效应。微粒越小,过滤速度越小扩散效应越显著。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微粒荷电的方式
一、空气中微粒的荷电
由静电理论可知,电场荷电主要对于1 μm以上的微粒起作用,此时微粒 获取的最大电量为:
扩散荷电主要对1 μm以下特别是 0.2 μm以下的微粒起主要作用
二、荷电微粒的吸附
捕集段由带正电荷接地的平行铝板交错排列构成,形成一个均匀电场,带 正电的微粒受到正极板的斥力而在接地极板上沉积下来。
与粗效过滤器要求和形式相似,但滤料一般采用中、细孔泡沫塑料/无纺布, 复合无纺布或纤维等滤料,用于净化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的过滤,可作 为高中效或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器,主要针对1~10 μm的悬浮性微粒,其效 率以过滤1 μm为准。
(三)高中效过滤器
一般可用作一般净化程度的系统末端过滤器,也可作为保护高效过滤器而 用作中间过滤器,用于截留1~5 μm的悬浮性微粒,其效率以过滤1 μm为准。
K=(1-η)*100%
3. 净化系数 即穿透率的倒数,代表入口处和出口处微粒浓度的倍数。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4. 过滤器的串联效率 实际的空气净化系统,经常使用多个过滤器串联起来使用,其总净化效率 可表示为:
(三)阻力 空气过滤器的阻力由两部分构成:滤料的阻力和过滤器结构的阻力。 滤料的阻力是由气流通过滤料纤维层时迎面阻力造成,由于在纤维层流速 较低,Re较小纤维层内属于层流,在给定的过滤器下有:
深层过滤器:深层过滤器将颗粒物主要在过滤器表面和内部捕集,具有 较高的负载量,更适用于颗粒物过滤的净化技术。分为高填充率和低填充 率两类。填充率α为:
微孔滤膜
深层过滤器
玻璃纤维滤芯 家用空气过滤器
一、纤维过滤技术
高填充率过滤器的填充层包括活性炭层、各种厚度滤纸层、多孔介质滤材 滤膜等,所形成的内部空隙机构极为复杂,对微粒捕集的机理尚待研究, 且阻力较大,应用受限。
Re<1时,球形微粒的阻力和静电力平衡时考虑滑动修正微粒运动速度Ue为:
三、静电过滤效率
所当带集的尘电极荷板数高越度多一,定效时率,越其高有;效风面量积越越小大,,效效率率越越高高。;微粒运动速度Ue越大,效率越高;
总结
✓纤维过滤器的基本过滤过程 ✓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影响过滤器效率的因素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四个指标 ✓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空气过滤器的选配 ✓静电分离技术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六)新型空气过滤 器
粒子类过滤器和分子 级过滤器。
过滤AMC,四类物质 酸性(MA)、碱性 (MB)、可凝结性 (MC)、掺杂性 (MD)四种类型化 学物质。
三、空气过滤器的选配与应用
选配依据:根据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产品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合理 配置和选用。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一)粗效过滤器
主要用于净化空调系统的新风,滤芯多采用板式、折叠式、袋式和自动卷 绕式等多种形式,滤料一般采用易于清洗和更换的金属丝网,粗孔无纺布、 泡沫所料等,一般针对5μm以上的悬浮微粒和10μm以上的沉降性微粒。
折叠式
袋式
不锈钢网过滤器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二)中效过滤器
第七章 气体中微粒的分离 技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纤维过滤分离技术 第二节 空气过滤器及其应用
第三节 静电分离技术
第一节 纤维过滤分离技术
将室内空气中分离的空气洁净技术主要有四种:机械分离、电离分离、 洗涤分离和过滤分离。
由于室内空气中颗粒物含量较低,颗粒尺寸较小,一般采用过滤分离 和电力分离两种。 一、纤维过滤技术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四)容尘量及寿命
过滤器的容尘量和适用期限有直接关系。通常将运行中的过滤器的终阻力 超过其初阻力的1倍(或其他倍数)的数值时,或效率下降到初始效率的 85%以下时(一般对预过滤器)过滤器上的积尘量作为该过滤器的标准容 尘量(简称容尘量)。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当阻力达到终阻力时,积尘量已达到容尘量P0,则过滤器使用寿命为: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按照过滤器的效率通常可分为粗效、中效、高中效、亚高效和高效过滤器 5种类别。在国家标准《空气过滤器》(GB/T 14295-2008)中,分为粗效、 中效、高中效、亚高效四类,国家标准《高效空气过滤器》(GB/T 142952008)中,把高效过滤器分为A、B、C、D四种类型。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低填充率的过滤器,包括纤维填充层,无纺布和滤纸的 过滤器,虽然内部空隙结构也很复杂,但由于空隙较大,允许将纤维孤立 看待,简化研究步骤,且阻力小,效率高,使用价值高。
二、纤维过滤器的基本过滤过程
(一)稳定阶段
过滤器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和阻力不随时间改变,由过滤器的固有结构、微 粒性质和气流特点决定的阶段。稳定阶段构成 的通路时,流速较大,已不是层流 特征:其结构阻力为: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则过滤器的全阻力为: 不同的过滤器有不同的A,B值。若以滤速来统一表示,全阻力可写成:
初阻力:过滤器上没有积尘的阻力称为初阻力; 终阻力:需要更换或清洗的过滤器阻力称为终阻力。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四)亚高效过滤器
即可作为洁净室末端过滤器使用,又可作为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器。我国已生产的有玻璃 纤维滤纸、棉短纤维滤纸、和静电过滤器等形式,主要过滤对象为1 μm以下亚微米级微粒, 过滤效率以过滤0.5 μm微粒为准
静电过滤器
二、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五)高效过滤器
主要用于洁净室的终端过 滤器。国产高效过滤器滤 芯主要有超细玻璃纤维纸、 合成纤维纸和石棉纤维纸 等,主要用于过滤0.5 μm 的微粒,过滤效率习惯以 过滤0.3 μm颗粒为准,或 以0.1μm微粒为准(超高 效过滤器)。需要在粗、 中效过滤器的保护下使用。 效率评价用钠焰法评价。
四、影响纤维过滤器效率的因素
(四)过滤速度的影响 每种过滤器都有最大穿透速度。
四、影响纤维过滤器效率的因素
(五)纤维填充率的影响 增加过滤器的纤维填充率,其纤维层密实度增大,纤维间流速增大,惯性效应和拦截效率 会提高,扩散效率下降,总效率提高。但阻力也会增大得更多。 (六)气流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影响 气流温度升高,粘度增大,重力效应和惯性效应下降,增大阻力 湿度增加,微粒穿透能力提高,降低了过滤效率,同时使静电效应消失。 气压降低,扩散和惯性效应增加,压力增加,粘度增加,惯性效应和重力效应降低。 (七)容尘量的影响 过滤效率随容尘量的增加而增大。
纤维过滤技术是空气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利用纤维充填的过滤介质或者形 成的表面过滤材料时颗粒物被截留在过滤器中的空气洁净技术。按照微 粒被捕集的位置,过滤器可分为表面过滤器和深层过滤器。
一、纤维过滤技术
表面过滤器:如金属网、多孔板、化学微孔滤膜等。其中化学微孔滤膜 由于其孔隙率高、过滤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但表面过滤器负荷量较小, 一般适用于小流量过滤,如空气颗粒物样品采集等。
三、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四)重力效应 由于重力作用使微粒脱离气流而沉降到纤维表面被截留的现象。一般只在微粒较 大(>0.5微米)时存在。 (五)静电效应 由于纤维和微粒带异种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吸引,从而将颗粒截留的现象。由于一 般情况下静电荷不能长时间稳定存在,这种机理影响较小。 一般的过滤过程是上述五种作用机理的共同作用。
第二节 空气过滤器及其应用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空气过滤器的指标包括:面速/滤速、效率、阻力、容尘量、滤料的选择和 过滤器的结构等。本节只介绍前四种。
(一)面速和滤速
面速:过滤器断面上通过的气流速度(m/s),面速越大,安装过滤器所 需面积越小。
一、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滤速:滤料面积上通过气流的速度(L/(cm2∙min)或cm/s)
(二)非稳定阶段
捕集效率和阻力随着微粒的沉积、气体的侵蚀、水蒸气的影响而变化的阶 段。尽管非稳定阶段比稳定阶段要长得多,对工业过滤器有决定意义,但 对于空气洁净技术中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则意义不大。
三、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至少五种作用机理
(一)拦截效应
对于亚微米级颗粒随气流运动,当靠纤维表面时,尘粒与纤维接触而被拦截(阻留)下来, 叫做拦截效应。
三、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