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七年级上册语文)

合集下载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一)蝉与桃树
一只蝉在一棵桃树上找到了一个舒适的窝,在每天受宠的状态下,它
对桃树以及周围的环境非常满意,于是决定一辈子都待在这里。

半个月后,可怜的蝉开始感到有点窝火,曾经的美好梦想已经开始变
得虚幻,它知道只有自己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空间,探索另一方天地。

于是它振翅而飞,不再回头。

(二)智慧老人与狐狸
曾经有位智慧老人,拥有一座山庄,夜间他会站在山头欣赏繁星点点,尤其是最闪亮的繁星,老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沾沾自喜的歌声,他也开
心得像孩子一般。

这时,一只狐狸蹦了出来,问老人,“你为什么会如此开心?”老人抬
头看了狐狸一眼,微笑着对它说:“繁星之所以闪亮,全在于它们并不
在乎别人尊重它们多少,只要无论任何情况下,它们都能照耀另一边
的天空。


(三)老虎与狗
有一只老虎被困在一座深渊中,它无力地嚎叫天下,只希望有一个能
够解救它的人。

这时,一只小狗突然出现在渊边,它站在老虎面前,对它说:“别担心,你一定会有人来救你的,也许不是马上,但是别忘了,只要相信,你
最终会获得释放。

”老虎听了狗的话,眼中的绝望瞬间消失,它抬起头,
深吸一口气,决定坚持到有人来救它为止,最终被救了出去。

(四)蚂蚁与长颈鹿
有一群蚂蚁,他们正在寻找一种可以让他们看到远方景色的办法,他
们把长颈鹿当成他们的朋友,希望它可以把它们捆在自己的脖子上,
以便看清远处风景。

长颈鹿不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还很乐意帮助,它把蚂蚁们捆着脖子,慢慢地在旷野上行走,每次都可以让蚂蚁们看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象,
蚂蚁们开心得就像站在山顶上一样,尽情欣赏风景。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寓言二则》译文
《郑人买履》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这不是很糊涂吗?。

《寓言二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二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
目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乌鸦与狐狸》
有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路过此 地的狐狸见到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 他便站在树下,大肆夸奖乌鸦的身体魁梧、羽毛 美丽,还说他应该成为鸟类之王,若能发出声音, 那就更当之无愧了。乌鸦为了要显示他能发出声 音,便张嘴放声大叫,而那块肉掉到了树下。狐 狸跑上去,抢到了那块肉,并嘲笑说:“喂,乌 鸦,你若有头脑,真的可以当鸟类之王。”
(二)品析赫尔墨斯的“问”、“笑”:
A、对比助读: 第1问:原文: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改文: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爱神丘比特 的雕像,问道…… 第2问:原文: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 多少钱?” 改文:赫尔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第3问:原文: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值多少钱?
这个故事有何特点?说说看。
寓言即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 理。篇幅简短,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哲 理性和劝喻性。简言之,寓言即寓“意” 于“言”。“意”就是那个意味深长的 道理,而“言”则是那个假托的故事。
二、还原故事,感知寓言: 1.请朗读寓言。 2.找出这则故事(即“言”)的核心主 干。 谁?——做什么? 3.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核心主干丰富了哪些内容? (1)赫尔墨斯为什么要问自己雕像价格? (2)他如何问价? (3)他问价的结果如何?
作业 1.课本127页 积累拓展 第五题 2.生字词一个三遍
(三)品味雕像者的回答 原文: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改文:这个要便宜些,只要半个银元。
2.小结:综上所述,这一则寓言看似短小,然而从 细节处玩味,韵味颇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刺痛我们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警 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郑人买履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suì
nì ng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楚人,楚国人。其,他的。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其,那,那个,指示代词。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是,代词,这,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 坠,剑坠落之处。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其,那个。所契者, 只船上刻记号之处。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2、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3、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并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 好。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惑:不亦惑乎
至之市 试之以足 自度其足
度:吾忘其度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反,同“返”,返回。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
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返回” 这个意思的“返”字,就借用同音字 “反”来代替,直至后来有了“返” 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 中,“反”就叫做“返”的通假字, “返”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
特殊句式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调换位置 何不以足试之?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七年级上古文翻译——寓言二则

七年级上古文翻译——寓言二则

《杞人忧天》默写纸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因:晓:积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若:行止:奈何: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只使: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奈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积块:四虚: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躇步跳蹈:终日: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然:《穿井得一人》默写纸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溉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穿井: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人:道:闻: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令: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对:使: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默写纸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陷落亡:通无,没有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因:于是晓:告知,开导积气:聚积的气体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什么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地会陷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奈何:拿。

怎么办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寓言二则《吕氏春秋》/《列子》文本回顾原文参考译文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层解】事情起因,家里没井,要派一人外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出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层解】丁氏家中有井后,不必专门派人取水,解放了一个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层解】国人误会丁氏的意思。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层解】丁氏解释其中原因。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层解】揭示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如什么都没听到。

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寝不安席,食【层解】起因。

写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地崩不下咽。

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方没有空气的。

你弯曲伸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的气体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来,也不会造成伤害。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寓言四则笔记

一、前言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既引人深思,又具有丰富的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四则寓言故事,并共享我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寓言一:《老马识途》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匹老马在颠簸的山岭中轻松自如地行走,而年轻的骡子却迷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和智慧比年轻和力量更为重要。

老马之所以能够轻松行走,是因为它对山岭的地形和道路早已了如指掌,而年轻的骡子缺乏这样的经验和智慧,所以就迷失了方向。

三、寓言二:《狐假虎威》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一只狐狸利用一只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然后得意洋洋地享受自己所谓的权势。

然而,当老虎不在的时候,狐狸却束手无策,最终被其他动物揭穿了其虚伪和无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和冒充终究是会被揭穿的,真正的能力和威望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来获得的。

四、寓言三:《死马当活马医》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把一匹死马驮在肩上装作是一匹活马,结果被人察觉了其欺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并且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装死马当活马医只是一时的欺骗,最终还是会暴露无疑的。

五、寓言四:《镜子和水》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一面镜子和一滩水争吵起来,它们各自认为自己更加美丽。

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镜子虽然能够清晰地映出自己的容貌,但是没有了水,它也会失去光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真实,不要自负和炫耀,因为在我们自己眼中的美丽未必是真实的,而在他人眼中的我们才是真正的自己。

六、我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寓言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老马一样,积累经验、提升智慧,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我们也应该像庄稼地里的那位农夫一样,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我们也要像镜子和水一样,保持谦虚和真实,不要自以为是,以免迷失了自己。

七、结语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寓言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

新七年级语文PPT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新七年级语文PPT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1、语言简洁平实、蕴含丰富。“坠”写 出了楚人的慌乱,“遽”写出了楚人反 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 为的愚蠢。 2、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 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 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 应静止地看问题。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秦相李斯都是著 名学者赵国人荀卿(《荀子》的作者)的学生。韩非见韩国国势日益 削弱,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 但未被采用。他著有《孤愤》《五 》《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等。其书传至秦国,秦王十分欣赏,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 之游,死不恨矣!”秦因此急忙发兵攻韩,韩王即遣韩非使秦,韩非 尚未得到信任重用,即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被李斯 派人毒死在狱中。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全书约有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自著,但有极少篇数出于后人增附 或由他书窜入。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语言 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 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买椟 还珠》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经成为成语。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标 题是后人加的。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 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 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 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 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 中国春秋 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 著作中,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 《亡鈇》、《攘鸡》、《宋人揠苗》、 《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表达技巧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表达技巧

《古代寓言二则》表达技巧
1.结构完整,描写生动。

这两则寓言故事都以此喻彼,故事虽然短小,但结构完整,并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其人、其声。

如《刻舟求剑》,作者先写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这一层,叙述楚国人丢失剑和找剑的方法和过程。

再写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着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一层,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发人深省。

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完成了一则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跃然纸上。

2.篇幅短小,道理深刻。

这两则寓言字数都很少,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郑人买履》叙述了一个郑国人量足买鞋,置自己的脚于不顾,结果无功而返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

我们可以联系故事背景,更深人地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他极力反对盲目迷信“先王”的儒家复古主义,指出儒家迷信“先王”之言而不问当前的现实,就像那个只相信尺寸而不相信自己脚的郑国人一样,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3.结尾点题,发人深省。

这两则寓言都是在结尾处揭示文章的主题。

《郑人买履》通过末尾精彩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刻舟求剑》则以议论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楚国人的愚蠢可笑。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优质共23页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优质共23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寓言二则优质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k you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分。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分。
• 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

思想性格的语句;

• 就寓言的内容来看, 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
刻舟求剑 从
渡水
他的楚人有涉江者,qì雕刻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jù立即 遽契其舟,曰:

助词,不译 “是吾剑之所从
这儿
坠。”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 雕刻
舟已行矣,而剑 记号
不行。求剑若此,
的地 方
不亦惑乎!
糊涂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 分。
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 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 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 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近了, 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 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分。




氏 春

秋 》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分。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 3、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分。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ruò
涉遽契矣若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二点 三十五 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一词多义:
之①至之市②而忘操之③试之以足
至①至之市②至爱的女儿
通假字:
反归取之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 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得出的 体会和结论。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鞋子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这里作动词用,量长短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坐 同“座”,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 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第一次 送客闻琴
第二次 彼此相见
第三次 却坐促弦
琵琶女三次演奏
(暗写)
(侧面烘托琴技) “主人忘归客不发”(明Βιβλιοθήκη ) (详写)运用比喻 侧面衬托
(明写) (略写)
(侧面烘托琴技) “江州司马青衫湿”
配乐诵读
(急切愉悦〕 珠落玉盘
旋律 〔情绪〕
〔激愤难平〕 铁骑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è



ruò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3分钟后期待你带给大家的精彩朗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 所从坠。”
回)
小提示:认识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 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 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 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 象。其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 “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
的意思。
(1) 至之市
指鞋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合 作 探 究
• 找出文中能反映郑人 思想性格的语句; • 就寓言的内容来看, 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 郑人买履的故事蕴含 着一个什么道理?有 什么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两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 导现实生活。
韩非:战国末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 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 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 埋头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 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 的重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本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寓意:
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 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小组讨论
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写法评析: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 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 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 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 议论发人深省。
糊涂

这儿 雕刻 记号 的地 方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合作探究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楚人: 不慌不忙 十分自信
合作探究(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 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

刻舟求剑
jù立即
助词,不译

他的
渡水 qì 雕刻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lǚ,鞋子
郑人有欲买履 同“座”,座 者,先自度其足, 位 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集市 得履,乃曰:“吾 量好的尺码 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终于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宁可 自信也。集
等到

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 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 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 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请指出“之”“而”在下列词语中的 意思
(动词,到)
(2)而忘操之 (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 (4)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示承接) (5)而忘操之 (连词,表示转折)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 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
刻 《 吕舟 氏 春求 秋 》剑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 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的疑惑之情。
合作探究(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弄 清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翻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 等待全班讨论。
说说红字的意思
duó,量长短
郑人买履

suì
duó



先自度其足
nì ng dù
吾忘持度
宁信度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 意人物的语气。
(3分钟后期待你带给大家的精彩朗读。)
小帮助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 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作业
1.熟背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 3、理解寓意,并指导实践。
观看动画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 春秋· 察今》。《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 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 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 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 高妙,不可更改。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 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 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 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 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通“返”,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