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背景

合集下载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案例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案例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案例早上九点,我坐在办公室里,一杯咖啡刚刚冲泡好,香气扑鼻。

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张空白的文档,等待着填充。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构思这个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背景我们的学校,一直注重英语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掌握英语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决定开发一套校本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

3.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语音与词汇:从基础的发音规则到常用词汇的积累,让学生掌握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词汇。

2.语法与句型: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句型,提高写作能力。

3.听力与口语:通过播放英语原声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听力水平,同时开展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阅读与写作:精选英语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5.跨文化交际:通过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将学生分组,完成各种实际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情景教学: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五、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3.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鄂旗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地区和家长社会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

一、开发背景㈠学校基本情况介绍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一流,特点鲜明的学校,是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是市级绿色学校,是市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实验优秀学校。

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有特长,是自治区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所在地,市级田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篮球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是全旗文化、艺术、体育的重点基地。

学校名师荟萃,校质优良、管理严格,学生来自全旗的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

文化基础合格,实践能力强,我校在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㈡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以“师魂塑校,管理强校,特色促校,质量兴校”为办学思路;以“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面向全体,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夯实基础”为培养目标;以“培养习惯,规范行为,内化性格;文理兼修,掌握技能,培养能力;课程校本,积极实践,体验成功;落实课标,自主学习,提高质量;自主和谐,内涵发展、幸福校园”为办学理念,我们的共同愿景是“老师们敬业、乐业;同学们提高能力,体验成功;家长和社会满意放心”。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在校园文化、自主教育、学生素质、特长与能力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㈢开发资源状况分析⑴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鄂尔多斯西部,交通便利,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北临河套平原,与乌海市接壤,西与宁夏首府银川市接壤,南与陕西榆林相望,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城镇。

2024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一、引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计划范本将详细阐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及评价,以期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学校需要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以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原则:校本课程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情况;科学性原则:校本课程应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性原则:校本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拓展课程:针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身心健康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校本”研究的文献综述前言“校本”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教育内容和方法从“中央集权”转移到“学校本位”,通过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适合学生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回顾“校本”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实践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校本”教育探索提供参考。

一、国内相关文献1. 《论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该文献由曹转慧、贾君厚等人撰写,于1996年发表。

文中作者阐述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学生特征、教师发展、课程标准等。

此文献为国内“校本”教育研究的开端,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学习型组织与校本管理》该文献由章敬天于2002年发表,着重探讨了学校如何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有效应对变化和挑战。

文中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校本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操作手段,并呼吁学校应该建立“校本”例会、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促进教师和校园组织的协作。

3. 《基于校本的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该文献由著名教育学家罗跃嘉于2010年发表,主要介绍了中国在校本化教育改革方面的进展和成果,重点分析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校本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此文献代表了国内校本化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对今后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相关文献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该文献由David W. Murata于1992年发表,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文中作者分析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重点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经验,为对校本课程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指导。

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该文献由美国教育专家Gregory Kissel于2001年出版,是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著名著作之一。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简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设计的一种独特的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定义、发展背景、开发与研究的过程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社会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自主设计和改进的一种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课程。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二、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教育改革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需要更多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2. 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在迅速发展,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传统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包括以下过程:1. 需求分析:学校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为开发定位提供依据。

2. 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并确定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3. 实施与评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实施和开展校本课程,通过评估和反思来改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研究与分享: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四、开发与研究中的挑战与机遇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培养、课程资源、评估方法等。

但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如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等。

教育部等相关机构也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指导,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1. 适应学生需求:校本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促进创新能力: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_背景、进展及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_背景、进展及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_背景、进展及现状引言: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已经成为许多学校重要的教研课题。

本文将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进展及现状,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一、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多次对教育进行了深刻改革。

然而,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

二、进展1. 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主动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

他们通过研究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策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提出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

这些活动使得校本课程开发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2. 政策支持的加强教育部等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改革的动力。

例如,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实施细则》,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鼓励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探索。

三、现状1. 成果的显著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提供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教学组织和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2. 存在的挑战然而,校本课程开发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其次,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校本课程开发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化的问题。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持续投入,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视和支持。

结论: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校本课程开发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学生爱国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生爱国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生爱国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显得尤为重要。

爱国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能够更好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的爱国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小学生爱国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观,显得尤为迫切。

(二)意义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成就,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爱国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

4、增强学校的特色和竞争力开发具有特色的爱国学习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小学生爱国学习校本课程的目标(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知道祖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崇敬和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行为,如爱护国旗、国徽,尊重国歌,关心国家大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小学生爱国学习校本课程的内容(一)祖国的历史文化1、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如四大发明、长城、故宫等。

2、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8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8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8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8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第一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课程开发背景XXX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

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务必进行创新,务必努力探索贴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取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料,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个性喜欢动手。

学生喜欢用自我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我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我的作品表达自我的情感。

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构成。

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

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平日渐提高。

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XXX、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必须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

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

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期性、趣味性、发明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胜利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资料的自由性和评判标准的多样性,能带给学生发明举动最适宜的情况,有利于造就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潜力。

中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

中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

中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摘要:一、引言二、我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背景1.政策出台的背景2.政策目标三、政策的主要内容1.政策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2.政策的具体措施四、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挑战1.效果2.挑战五、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本文将概述中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与挑战。

二、我国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背景1.政策出台的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

为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2.政策目标鼓励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旨在:(1)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的局面;(2)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质量;(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政策的主要内容1.政策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1)提高教育质量: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2)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特色,提高知名度。

(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政策的具体措施(1)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校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政策保障。

(2)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3)提供专业指导: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

(4)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表彰先进学校等方式,激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四、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挑战1.效果(1)校本课程开发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

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工作汇报

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工作汇报

临沂高都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工作汇报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一)外部政策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临沂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依据沂蒙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和特色,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使校本课程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学校品牌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教育。

(二)内在发展需求多年来,我校秉承“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育理念,落实“与智慧相伴、与科学同行”的培养策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力实现“建设高品位的科技文化型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把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活动,目前,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科技教育活动成果颇丰,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保障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能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也为我们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及过程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

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背景介绍

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背景介绍

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背景介绍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

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进行开发。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各地中学物理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开发适应时代发展,同时又适应当地学生情况的开放式物理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范围,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从知识到生活的沟通桥梁,也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物理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现在我校的物理教师,大多数受过正规严格的物理训练,精通物理理论和教育理论,极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的具备一定特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为教师的才智提供用武之地,激发教师的成功感和价值感,进而激发创造动力,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课程理论。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

可以说,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潍坊市重点中学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潍坊市高中段教育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的学生生员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学生人数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文山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总人数不超过1000人,班级数不超过30个。

现在高中学生人数接近5000人,班级数接近100个;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学生还是昌邑市的优秀学生,但是却又分成了几个层次,于是就出现了学生对于学校教学要求的多样化。

其次是近几年来,每年都从外地和本市其他兄弟学校引进了大批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且有的教师在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除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特长,这样就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充分发挥原有的教师和引进的教师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潍坊中学的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摘要】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特点、价值、意义、实施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相符合的课程。

这种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素质不足、资源匮乏等。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支持等。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有望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高等教育、价值、意义、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挑战、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自主设计和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需要全面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由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教学目标的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计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缺乏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考量,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开发目的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

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

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由学校教师、 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改革行为。它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满 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
2、教师培训和支持不足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对 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不足,使得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时感到力不从心。同时, 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制约了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程 度。
3、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不高
3、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不高
1、课程类型多样化
1、课程类型多样化
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当前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学科拓 展类、综合实践类、兴趣特长类和地方特色类等。这些课程类型的多样化,为学 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课程内容丰富化
2、课程内容丰富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拓展和延伸国家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 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课程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体育艺 术等多个领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课程实施规范化
3、课程实施规范化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校遵循教育部门的相关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 规范化措施。例如,建立课程审议机制,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推行学分制管 理,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及时反馈课程实施效果等。
4、课程评价科学化
4、课程评价科学化
为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各学校越来越重视课程评价。通过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 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晃十年,方案写作这档子事儿,早就是家常便饭了。

今天,咱们就聊聊“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这个话题。

说起来,校本课程这东西,就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量身定制,符合学生口味,接地气。

好,咱们直接开聊。

1.课程背景咱们得明确一下课程背景。

现在这个时代,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成了必备技能。

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开发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就成了咱们这档子事儿的核心。

2.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术交流中,能够灵活运用英语。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英语。

3.课程内容(1)基础英语:包括语法、词汇、听说读写四大模块,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基本知识。

(2)实用英语: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生活英语、职场英语等模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文化素养:引入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英语。

(4)实践活动: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剧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

4.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英语。

(2)情境教学: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英语水平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素养。

6.实施步骤(1)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具体的课程方案。

(2)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基于校本特色的课程开发指导方案。

二、明确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建设团队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团队,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调动等。

学校领导要发挥决策和协调的作用,教师则要担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责任。

四、确定主题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主题。

可以从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选择。

主题要具有足够的知识内涵和教学资源。

五、制定教学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达成的、具体明确的、能够衡量的和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

教学目标要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确定内容与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七、深化评价方式校本课程开发要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品德发展。

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八、解决实施难题校本课程开发中可能会遇到的实施难题包括教师能力不足、教材资源不足、教学时间不够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健全教材库和调整教学计划等方式提供支持。

九、开展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不断开展实践探索,通过试点和评估来不断改进和完善。

同时,要与其他学校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十、加强宣传推广校本课程开发的宣传推广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举办研讨会、展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教育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削弱,因此,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成为战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

另外,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知识、新成果的急剧增加,使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迫使课程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这些教育需求的新动向为战后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大模课程改革,其中最早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课程改革。

而且,也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

在课程发展史上,这一波及众多国家的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程运动”。

在新课程运动中,英国和美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两国的课程革新计划实施一反传统,启用了国家课程的开发和推广模式,即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但是,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没有任何课程决策权,他们在新课程中只是担任新的教学材料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是教师指南或教材中明确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实施者。

不过,新课程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改造,为从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机制走向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等多种课程开发机制并行的局面奠定了必要的改革基础。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新课程运动是失败的,它留给人们的最大教训莫过于仅仅运用一种开发模式,尤其是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模式来解决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问题,不仅容易脱离学校教育的具体条件与需要,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和闲置,而且也压抑了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使学校教育缺乏生机和活力,因而难以在学校教育中扎下根来。

为弥补国家课程开发机制先天不足的缺陷,人们纷纷开始寻求其他方面的解决途径,关注的焦点开始从专家转向学校和教师,课程领域逐渐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

在工业化国家,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开发的主导形式,在发达国家纷纷完成了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改造,课程开发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最紧迫的任务却是要尽快恢复和建立国家教育系统,保证教育制度的正常运转,逐步走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但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在充分张扬优越性的过程中,它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开发学校课程的必要,于是,校本课程开发运动逐渐在发展中国家兴起。

它所传达的信息就是:新课程运动的缺点,要通过在学校一级进行有关的课程决策来弥补。

`于是,校本课程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从世界范围看,校本课程开发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鼎盛时期(1970年~1980年),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基层学校也纷纷相仿。

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二是回落时期(1980年末期以后),国家课程开发再次受到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相对走向低谷,进入回落时期。

三是转型时期(1990年以来),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学校课程的应用性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新型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

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再次兴盛,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

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背景: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以往的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的发展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有许多的不适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原有课程中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

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2在日常生活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播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外的负担而遭到排斥,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要的。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基础教育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担负着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卖基础的历史重任。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中心的、多样化的经济形态。

3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人生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只注重统一的单一的国家课程显然是不能实现这方面的需求,必须拆除阻碍学生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

4校本课程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就有其历史必然性。

(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从而严重影响着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应试教育”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素质教育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本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重要。

2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赖于有特色的学校教育。

3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反思本国教育弊端的同时,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并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是如何把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了世界各国课程行政模式的“中间化”趋势。

5(三)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卓越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价值观念转变的校本课程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个性发展,即是提高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领导”人才的需要,必须从培养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处理好整体素质提高和特长发展的关系。

校本课程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6因为,课程是学校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的各种影响的总和,它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7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培养适应领导新世纪发展的卓越人才和培养21世纪合格的公民和社会劳动者等,都需要落实到学校课程与教学上来,学校课程是实现办学特色的基础,学校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学校具有相应的课程权力才可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才能实现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而且办学特色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必然要求现代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的真实生活情景转变,更多地利用儿童所面临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等。

毫无疑问,校本课程的提出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归生活”这一走向。

同时,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达到社会对其最低要求标准后,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差异而开设的课程,真正做到了课程的社会工具性价值与内在性价值的统一。

它强调学校及社区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而学校和社区无疑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世界,在其中进行课程开发,将会真正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在于使基础教育及其课程体系由“失衡”走向一种新的“平衡”。

从表面上看来,它向“生活世界”的一种回归,但实质是对“人”及“人性”的一种终极关怀。

因此,校本课程的提出,不仅是一种课程观念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

校本课程国内研究:校本课程(与教学)开发可说是近年一个新兴的议题,许多学者对这个议题都做出了探究。

吴刚平在《校本课程开发》一书认为①,要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细则,抓好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

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如下:(1)对课程质量的管理。

课程质量的管理包括课程实施前的管理以及实施后的管理,实施前的管理主要涉及课程目标的合理性(是否明确可行、是否符合学生需要以及是否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等)、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以及开展教学的资源条件(现有条件承受能力与课程成本),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决定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能否进入实施。

课程实施后的效果管理,可根据学生的总结与反映、教师自己的总结以及同事的反映和管理部门的抽查结果等信息来决定校本课程的进退。

(2)对上课常规的管理,上课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环节,常规管理的任务是确保课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按时上下课,实时了解和防止各种教学事故。

(3)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主要通过教师根据考勤情况、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总结、报告、小组评议等给出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课程成绩要进入学生学习档案。

除此,他还认为学校针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应该制定配套的细则。

门秀萍主编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提出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使用科学的课程管理模式①。

这种开发模式是说,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从输入管理,过程管理和输出管理三个方面来考虑。

输入管理就是分析学校基本状况的相关数据,考虑可能影响校本课程质量的因素,尽可能提供合格的教育教学条件,为保证校本课程高质量的实施打下可靠基础。

输入管理可以从目标定位、投入、行政指令、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五个方面来进行。

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是对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及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过程中具件表现进行的全程管理,它是整个校本课程质量保障的核心,也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

过程管理可以从步骤与进程的控制、预期收益控制和偏差控制来进行。

输出管理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学生自信心与求知欲的强弱,家长、教师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映等指标进行的综台分析,而其中比较基本的是对学生质量是否提高的分析。

具体的指标包括学生的毕业率、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成绩和学生的满意度。

(另外本书,还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简单的阐述。

)陈寿强在《谈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一文中,认为对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对校本课程开发人员的管理②。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到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

各类人员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拥有的权利和责任不同,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也就不同。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围绕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零散的建议和设想,这些研究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