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研究报告
雷雨读书报告10篇
雷雨读书报告10篇雷雨读书报告2000字10篇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
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
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
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
《雷雨》也不例外。
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
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
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
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
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
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
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
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
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
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
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
”“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
”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雷雨》听课报告
《雷雨》听课报告一、剧情简介《雷雨》是中国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上海滩为背景的时代悲剧。
故事主要讲述了老宅的继承权争夺、姐妹的感情大战、以及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等。
作品揭示了传统封建社会里男女的不平等,以及令人悲愤的父权制下的家族伦理观念。
二、听课感想听完这节《雷雨》的课,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思想与人性的剖析。
曹禺在该剧中运用细节和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深刻表达了价值观的互相碰撞、社会制度的弊端、意识形态的改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在该剧中,我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对家族伦理观念的剖析。
剧中的宝玉家和陆小曼家,都沉溺在传统伦理道德中。
宝玉家的父亲宝彦昌以封建家长之名,无法接受女性在家族中独立、地位不受限制的概念。
而陆小曼从小就被灌输着女子不如男子的思想,她的父亲更是为了保住家族荣誉而对于她的姐姐发生的事一直视而不见。
两个家庭奉行的是相同的传统价值观,因而才会在近亲繁殖、扩大家族,强迫子女离婚等问题上发生冲突。
而这些问题正是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最大弊端。
此外,该剧还从男女角度切入,深刻地剖析了男女在家族观念、社会观念和生理上的差异,展示了当时中国女性所处的地位和境遇。
在宝彦昌的婚姻观念中,女人只要忠诚于丈夫、无怨无悔地当个乖巧的陪衬便已足够。
而陆小曼则是被包裹在家庭责任和家族荣誉的蒙蔽下,一直追求自由和幸福。
但这种追求最终却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宏大而深刻的作品,它既有对人性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温情呼唤。
剧中人物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崇高的人性理想,让观众思考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伤害,同时也对人性的美好给予了认知。
三、思考与反思通过听课,我思考到了很多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封建家长制度的封闭、家族观念对个体自由的限制、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等问题,都在《雷雨》中得到了体现。
不仅是那个年代,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这些问题。
面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压迫,年轻人应该如何处理?怎样在多样化的社会中求生存、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开题报告《雷雨》
第15周(2012年12月21日-12月25日):提交毕业论文初稿。
(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寒假期间:收集资料,修改论文。
第1周(2013年3月5日):毕业论文定稿。
第2-3周(2013年3月8日-3月19日):完成毕业论文手册,论文传阅。
第4-5周(2013年3月22日-3月31日):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
第6-8周(2013年4月6日-4月25日):二辩论文修改。
第9周(2013年4月26日-4月30日):第二轮答辩,院答辩委员会评定论文成绩。
五、主要参考文献:(注意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格式保持一致)
[1]朱云.《雷雨》主题解读的两种经典范式[J].四川戏剧, Sichuan Theatre.2011年03期
[12]万国庆.《雷雨》主题辨析[J].咸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ning Teachers College.2003年01期
[13]曹禺匡吉.关于《雷雨》的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2002年18期
[14]冯乃康.《雷雨》主题的整体性及其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BEIJING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1999年06期
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班级
09中教
学生姓名
叶轩辰
学号
096020164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宋体,五号,行距1.5倍,下同)
《雷雨》剧作成于1928年பைடு நூலகம்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有关雷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关雷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讨论雷雨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雷雨的形成原因、发生环境和频率、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雷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自然现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给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雷雨的形成原因雷雨是由大气层内部的带电粒子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释放和电荷转移所致。
当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荷会在云层内部产生,形成雷电。
雷电释放出的光亮和声响就是我们所谓的雷鸣和闪电。
二、雷雨的发生环境和频率雷雨通常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夏季和春季。
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空气比较不稳定,更容易形成雷电。
此外,地形、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也会影响雷雨的形成和频率。
在一定的条件下,雷雨会发生得比较频繁。
据统计,每年全球地区都会有几十万次雷雨,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雷雨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区。
三、雷雨的影响雷雨对农业、交通和居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雷雨可能导致洪涝、冰雹等灾害,损坏农作物和土地,影响农业生产。
在交通方面,雷雨可能造成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居民生活方面,雷雨可能导致停电、中断交通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不便。
四、雷雨的应对措施为了减少雷雨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通知公众和农民,做好应对措施。
其次,农民可以采取措施,如垦土保水、植树遮阳、建设灌溉设施等,减少农作物的受灾范围。
最后,居民在雷雨天气时应注意避免户外活动,注意保暖、防雷等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结语雷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通过对雷雨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自然现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应对工作有所帮助。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中学语文论文《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周文娟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塑造了周朴园、蘩漪、周萍、鲁侍萍、周冲、鲁大海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制造了多个矛盾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这些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周朴园串联起了剧中所有的人物,一直都是人们争议和评论的对象。
笔者将依据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在本文中谈谈对周朴园这一人物的认识。
一、残忍贪婪的资本家周朴园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具有浓厚的封建思想,年轻时又留学德国,接受了资本主义教育,可以说他是一个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集合体,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剥削阶级。
周朴园与所有资本家一样,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做尽所有坏事,用无数人的血泪积累自己的财富。
比如,为了敛财,周朴园承包了哈尔滨江桥,而且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两百多个小工,并且在每个工人身上赚取了三百元的保险金,仅仅这一次就赚了好几十万。
所以鲁大海骂他时说道:“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再如,周朴园自从当上了北方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就对工人阶级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他的种种恶行引起了工人的反抗、罢工,在一次镇压工人罢工时,他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上三十多个工人。
之后,为了破坏工人的罢工行动,他用金钱收买了工人代表,分化工人团结。
即便他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还是开除了它,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为富不仁。
另外,从鲁大海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看到他敛财手段的毒辣,以及残忍贪婪的丑恶嘴脸。
二、封建专制的独裁者周朴园是周家的大家长,是一家之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独裁者、专制者,在他的思想中,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受他的控制,作为周公馆的主人,他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质疑和违背,因此,他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严厉霸道,不仅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于妻子,他也没有半分尊重,而是任意对其进行身体、精神上的折磨。
雷雨观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雷雨观察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 案例背景本次案例观察的是一场雷雨天气。
雷雨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它往往伴随着大风、降雨和雷电。
对于气象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雷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大气运动和变化密切相关。
本次案例观察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雷雨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 案例观察方法本次案例观察采用了以下方法:1. 雷雨观察记录:首先,观察者在一个位于高处的观察点设立了观察台,可以全方位观察到周围的天空和地面情况。
然后,观察者使用望远镜和相机记录下雷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现象,包括云层形态、降雨情况、闪电频率等。
2. 气象数据采集:观察者利用气象仪器,如气温计、湿度计和风速计等,测量了雷雨期间的气象参数,以获取更为详细的数据信息。
3. 案例观察结果3.1 云层形态雷雨形成之前,天空中的云层开始紧密堆积,云层高度逐渐增加。
随后,云层密度逐渐加大,形成了雷暴云。
观察者还注意到,雷暴云底部通常呈现暗灰色或墨绿色,而云顶则呈现灰白色或乳白色。
3.2 降雨情况雷雨过程中,观察者记录到降雨强度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降雨高峰期,能够看到明显的降雨带,局部地面可能出现积水现象。
3.3 闪电频率观察者利用相机记录下了每分钟内的闪电次数。
观察结果显示,在雷雨的高峰期,闪电频率较高,每分钟闪电次数可以达到几十次。
同时,观察者还观察到了云地闪电和云间闪电,它们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强度。
4. 案例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 云层形态和颜色的变化可以提供雷雨发展的重要线索。
云层堆积和增高是雷雨形成的前兆,同时云层底部的暗灰色或墨绿色与雷暴云形成有关。
2. 雷雨的降雨情况和强度与雷雨云的发展密切相关,降雨强度会随着雷雨云的增长而增大。
降雨过程中,地面可能出现积水现象,对交通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3. 闪电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雷雨的活跃程度。
高闪电频率通常伴随着雷雨的高峰期,研究闪电的形态和强度对于深入理解雷雨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
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
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
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
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
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
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
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
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
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
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
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一修。
雷雨 开题报告
雷雨开题报告雷雨开题报告一、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
该剧以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剧本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雷雨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二、剧本结构雷雨的剧本结构紧凑而有趣,分为三幕。
第一幕主要介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展现了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第二幕则以雷雨为背景,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映衬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最后一幕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决裂和崩溃,展现了社会变革对家庭的冲击。
整个剧本通过紧凑的结构和巧妙的安排,使情节的发展更加紧凑有力。
三、人物形象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其中,冯世杰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男性形象,他虽然有着权力和地位,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无奈。
冯世杰的妻子崔丽春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渴望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渴望。
另外,雷雨中还有一些次要角色,如冯世杰的妹妹冯世英和崔丽春的表妹周冬雪,他们的形象也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四、主题雷雨的主题是家庭与社会的冲突。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剧中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冯世杰与崔丽春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角色的不平等和社会阶级的冲突。
此外,雷雨还涉及到了家庭的束缚与个人追求的冲突,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主题。
这些主题的探讨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思想深刻的作品。
五、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首先,它在剧本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手法,为后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其次,雷雨通过对家庭和社会的冲突的探讨,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雷雨还在情感描写和语言表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以《雷雨》为例 开题报告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以《雷雨》为例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以曹禺的戏剧《雷雨》为研究对象,对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分析曹禺的写作风格,以及对女性人物塑造的特点2.《雷雨》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主要分析:繁漪、侍萍、四凤这三个人物3.《雷雨》中女性的悲剧形象分析,以及悲剧性的成因研究意义:曹禺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戏剧创作,他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宽厚的人文关怀在《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中塑造了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生动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
回顾这些女性人物,她们的人生都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理想和现实的撞击必然导致她们充满着血泪的悲惨命运。
她们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触犯了文明规范的畸形的方式,是一个个积极寻求自我救赎之路的原罪类型,但是在那个充满罪恶的男权社会里,这些女性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外部生存条件一旦改变,暂时的平衡被打破,她们的生命曙光也会慢慢消逝在无边的黑暗里。
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但是她们的挣扎和反抗最终却以失败收场,从反抗到对家庭、社会以及现实的绝望,积极寻找精神出路,探寻灵魂的自我救赎。
本文将通过对《雷雨》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展示女性人物在剧作中的艺术表现和性别特点,总结曹禺剧作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启示,由文学及“人学”,由女性到男性乃至人性,也包含了对于女性自身的反观和反思。
预期目标:1.阅读解读《雷雨》及曹禺的相关文献,归纳观点。
2.从作品中体会《雷雨》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并列举三个典型角色在戏剧中的位置。
3.分析这些女性角色的特点,以及悲剧色彩形成的原因。
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步骤技术路线:本文主要以理论分析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由时代背景到角色个体,再到整个社会群体进行分期,以确保结论的合理性。
话剧雷雨音响设计分析报告
话剧雷雨音响设计分析报告介绍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
该剧于1934年首演,揭示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谬。
音响设计在话剧《雷雨》的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话剧《雷雨》中的音响设计进行分析,包括主题音乐、特效音效和场景音效等方面。
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剧中反映主题和情感的重要音响元素。
在《雷雨》中,主题音乐需要准确传达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剧中各个关键场景出现时,音乐的选择和应用对于观众情感的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采用中国传统音乐或者剧中重要情节的背景音乐来营造戏剧氛围。
特效音效特效音效在话剧中的运用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加真实的观剧体验。
剧中的特效音效可以包括雷雨声、风声、城市喧嚣声等。
其中,雷雨声的设计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音效设备模拟出真实的雷电声和雨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人物所经历的恐惧与困惑。
风声和城市喧嚣声的使用可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营造更加逼真的舞台效果。
场景音效场景音效可以增强剧中场景的真实感和氛围。
对于《雷雨》来说,场景的切换是剧情发展的关键,因此,通过巧妙运用场景音效,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
比如,当场景切换到农田时,可以通过播放农田中蝉鸣和鸟叫的声音来塑造农田的宁静和生机;当场景切换到城市时,可以通过播放车辆行驶和市井喧嚣的声音来再现城市的繁忙和拥挤。
音响设备和布置为了保证音响效果的最佳体验,话剧《雷雨》的音响设备必须进行合理的布置。
首先,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音响设备,确保音效的清晰和真实。
其次,需要根据场景的特点合理布置扬声器和音响设备,以确保观众在各个位置都能够获得相同的良好音质。
此外,还应安装音响控制设备,以方便音响师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实时调整。
结论音响设计在话剧《雷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主题音乐、特效音效和场景音效,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雷雨》研究课结题报告
《雷雨》研究课结题报告[ 课题 ]:“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与“封建权威下”的感情纠葛[研究班级]:黑龙江省九三分局第一中学高二•十一十二班[研究时间]:二00五年三月至十月[阶段分配]:3月1日—15日设立课题 3月16日—30日搜集信息4月1日—15日研究探讨 4月16日—30日成果展示评价一研究目标使学生习得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每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组织形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操作的需求,利用小组研究与班级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题确定遵循的原则1 对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体的生长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 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属于文学艺术类中的文学样式(戏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的需求有取有舍,采取“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讨论辩论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法。
六课题内容分配全班共分成三组,第一组由李娟任组长,研究《雷雨》高潮部分第四幕;第二组由栾迪任课题研究组长,研究谁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第三组由王蕾任组长,研究怎样认识周朴园与鲁侍萍、繁漪的感情纠葛。
七课题设立背景1 学习氛围:在菁菁一中校园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滋养着莘莘学子,这里水清木华,人才辈出,身为一中的学生都想用自己的耕耘将这似水流年镌刻。
文学是人人都青睐的,更何况是热血青年,他们激情四溢,他们卓然不凡;他们敏感,他们前卫;文学研究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们,这种萌动、向上,是九三一中文科班里的一个风景!2 激情:2004年5月份,应“省教育学院”的要求,在班级搞了一次《林黛玉进贾府》的录像课,当时,布置学生主动利用刊物、网络、座谈、问卷、社会调查等手段,查找研讨《红楼梦》的资料,也就是那一次,激发了学生主动研究中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雷雨 研究报告
雷雨研究报告标题:雷雨研究报告概述:雷雨是大气中电荷不平衡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伴随着闪电、雷鸣和降雨。
研究雷雨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中的电活动,并提供有关天气预测、防范雷电灾害的重要信息。
本报告旨在总结雷雨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预测方法以及防护措施等相关内容。
一、雷雨的形成原理:雷雨是由于云层中的电荷分离产生的。
主要过程包括云中的水滴冰晶碰撞发生电荷分离,云层内的正电荷聚集在上部云层,而负电荷则在下部云层聚集。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云内部的电阻将不再能够维持电荷的平衡,从而导致闪电产生。
二、雷雨的影响因素:1. 大气条件:大气湿度、气温、气压等对雷雨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 岭谷地形:山地、河谷等地形特征会影响雷雨的形成和发展。
3.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会影响雷雨的频率和强度。
三、雷雨的预测方法:1. 传统预测方法:基于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原理,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等,进行雷雨的预测。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雷达图像识别云层形态、云团分布等信息,进行雷雨的预测。
3. 天气模型: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对大气环流、湿度分布等进行模拟,进而预测雷雨活动。
四、防护措施:1. 室内避雷:在雷电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避免在露天或靠近窗户等易受雷击的位置,转移到室内。
2. 避雷设施:建立合适的避雷设施,如避雷针、接地网等,用于减轻雷击损害。
3. 雷电预警系统:安装雷电预警系统,及时向人们发出雷电即将发生的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结论: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雷雨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预测方法以及防护措施,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变化、减少雷电灾害,并为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相应参考。
继续深入研究雷雨,将为更好地应对雷电灾害、保障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雷雨教学研究报告》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叶圣陶先生说:“作 课例研究综
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要想学生有文中所描绘的那 述
种感知体验,我们必须要创设一定意境和氛围,才能让
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
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
义,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炎热的夏日, 骄阳似炎,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大雷雨,送来了一阵 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 来声声蛙鸣……感觉真实,不虚假,印象十分深刻。此 外,我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 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品读句子和词语的能力,也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生的学习
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
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
爱自然的热情。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
看到了什么景象
力分析 像,逼真的雷雨录音,真实的照片,以及多种形式的朗
读,深入地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景。对学
生来说不算难。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 教学策略选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择与设计
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 Nhomakorabea声。教学过程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
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雷雨总结报告
雷雨总结报告雷雨是一部情感丰富、富含哲理的话剧,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探讨,展现了一个充满纷争和挣扎的现实世界。
该剧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推进,刻画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选择以及他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追求。
雷雨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封建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在人们的情感纠葛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剧中的冯碧霞和陆小凤是两个背景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执着于婚姻和家庭的传统观念,一个追求自由和真爱的现代观念。
他们的爱情让人们看到了封建观念对人性造成的压迫和剥夺,也让人们思考了爱情是否应该在婚姻之外存在,以及传统婚姻观是否应该被重新审视。
同时,雷雨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毛病。
剧中的程孝先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他作为一个官员,在面临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时,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伦理与社会责任。
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的家庭,也波及到了无辜的他人。
程孝先的形象给了人们深深的警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并认识到个人利益不能以任何代价来追求。
雷雨中还涉及到了社会问题。
剧中所描绘的恶劣环境和不公平现象给人们带来触动。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贪污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阴影下,人们生活得艰辛而无奈。
这让我们思考社会公正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应对方式。
剧中的一众角色对抗不公正、追求正义的形象激发了观众的共鸣,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话剧。
它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困境和挑战。
它所传达的人性的希望和迷茫、自由的渴望和束缚、爱情的执着和破碎,都在观众心中引发了共鸣。
雷雨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责任,并展望了更好的未来。
雷雨开题报告
雷雨开题报告雷雨开题报告一、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
该剧以上海滩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婚姻危机,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沉沦和人性的扭曲。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雷雨进行开题报告,探讨其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二、创作背景雷雨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曹禺在这个背景下创作了雷雨,试图通过家庭婚姻的故事反映社会的困境和人性的扭曲。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使得该剧更具现实主义的特点。
三、主题分析雷雨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婚姻、家庭和社会道德展开。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雷大娘、雷锋、嘉莉和周冬雨等,他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纠葛构成了整个剧情的核心。
雷大娘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妇女,她对儿子雷锋的婚姻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试图通过安排他的婚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雷锋与嘉莉的婚姻并不幸福,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不和谐。
通过描绘这一家庭的婚姻危机,雷雨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沉沦和人性的扭曲,探讨了婚姻制度和社会道德的问题。
四、艺术特点雷雨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情感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曹禺通过对话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
此外,雷雨还采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如夹剧、倒叙和意象等,使得剧作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雷雨的艺术特点使得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婚姻危机,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沉沦和人性的扭曲。
该剧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
《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中期报告
《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中期报告本期报告将介绍《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前一期报告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原文与译文中的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
本期报告将以《雷雨》中几个核心场景的修辞翻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语用学研究方法,探讨在语用层面上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首先,我们选取了《雷雨》中第一幕的开头几页进行分析。
原文中的台词“你们要是不看戏,我就跳了”是青年夏琳对众人说的。
这里用到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幽默,讽刺了大家唯恐天下不乱的想法。
而在英文翻译中,这里的幽默显得有些被冲淡了,可能是因为译者不能完全理解中国式幽默的内涵,或者是因为翻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翻译。
因此英文翻译中的幽默有所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换一种幽默的表现方式,或者尝试直接翻译中文中的幽默表达。
其次,在《雷雨》中的第二幕中,出现了一段非常充满诗意的台词:“又是一年桃花红,胭脂泪,不如带笑弃明月。
”这句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激情。
这样的语言和意境在英文中难以完全表达。
因此,译者需要运用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使英文翻译更具有诗意和情感。
最后,在《雷雨》中第四幕中的一幕非常精彩,是王雷与婉君相爱的场景。
这个场景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和隐喻,需要译者通过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使英文原文更接近汉语原文。
例如,“你的心一定还很聪明,我有好多事情想对它说。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英文原文与汉语原文的意趣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同时也不能丢失原文的暗示和隐喻。
总之,《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需要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的语用差异,应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来创造语言的魅力和美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语用学研究,探索其他核心场景的修辞翻译。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研究的开题报
告
题目:《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雷雨》是中国著名的话剧作品,赵家珍是其主要人物之一。
在剧中,赵家珍有大量的批评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涉及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领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该作品和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
1. 对《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探究批评言语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3. 分析批评言语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三、研究方法
1. 文学批评法: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
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取受访者对主要人物的批评言语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加深对人物言语影响的理解。
3. 访谈法:选取一些有关人士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人物言语行为的看法和影响。
四、预期成果
1. 增进对《雷雨》的理解,探讨文本对社会的启示。
2. 深入解读人物行为和言语的内在逻辑和意义,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及原因。
3. 提供有关《雷雨》中主要人物言语行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研究报告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
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始,周朴园作为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
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但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真的没有一丝真实情感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三十多年前,还是二十出头的青年,较早地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甚至接受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
玩弄女佣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
鲁侍萍当年漂亮,“很贤慧,也很规矩”,在周家当女佣,被周朴园诱骗,生了两个儿子。
三十多年后,周朴园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而鲁侍萍饱经风霜、年老色衰。
挣扎在社会最底层,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为了孩子,嫁过两次人,“但遇人都很不如意”。
尝尽了人间的酸辛,磨炼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充满了仇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首先,封建文化传统要求赋予男人以绝对的权威,而这种权威性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认可。
全剧中周朴园还未出场时,就已经造成了先声夺人的气势。
剧中安排了三次关于周朴园的议论,大致勾勒出他的家庭地位:鲁贵最怕的主子,周冲畏惧的父亲,繁漪觉得压抑,自己的丈夫。
他们三人的叙述分别在主与奴、父与子、夫与妻三个关系层面上对周朴园的绝对权威作出确认,及至剧情的发展再一步确认他至高无上的唯一家长身份。
周朴园家庭统治者的权力延续着其社会地位的权威。
因此,周朴园对于社会与家庭权威地位的追求是封建文化所异化的男人成家立业的责任,他正是在这种对内对外的统治中完成封建文化道德下男人的价值确认。
其次,浓厚的封建性是周朴园形象的突出的本质性的特点。
在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什么资产阶级“文明”气息,甚至连他的生活习惯也都保留着一种遗老的臭味。
他要建立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其实不过是一个专横、冷
酷的封建王国。
在家庭生活中,他就是一个专制暴君,“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违反。
他与蘩漪的冲突反映着资产阶级对婚姻、家庭的民主要求与封建势力禁锢的斗争;他与周冲的矛盾也同样反映着向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与封建专制的冲突;他残酷剥削、镇压工人,毫无资产阶级“文明”可言,他的“兴家立业”史,就带着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
然而,这却不能解释对着照片发呆的那个周朴园。
其实文化总是戴着两张面目的怪物,封建文化一方面宣扬男人的绝对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以诗礼教化人伦情感,使一切异化了的人又能暂时回归到人的本位。
其一,文化主张“守理”,一切都要合乎人伦天理。
这就可以理解当侍萍身份最终被揭穿,周朴园无奈让周萍认母,而周萍惊恐于与四凤的乱伦而坚决否定时,周朴园厉喝:“混帐!萍儿,不许胡说。
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甚而指责周萍忘了“人伦天性”。
对于基本人伦道德的尊崇,周朴园并不是虚伪的,文化的潜移默化召唤着统治者周朴园人性的暂时回归。
其二,文化推崇“守清”,顺乎人情,合乎人的天性。
因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乃至于一切照旧的家居布置、生活习惯也并非矫情。
我们认为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
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
第二次就是繁漪。
两次婚姻都不如意。
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
回忆起来还是和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生涯中多少给他留下些美好的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有些人用他三十年后重见侍萍时的冷漠、惶恐、羞怒态度,否定他过去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这是把人物思想感情简单化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
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
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由此可见,当鲁侍萍站在他面前时的翻脸,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自己的阶级传统斗争的懦弱的表现。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
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
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
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
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总之,周朴园暂时的人性复归并非虚伪矫饰,乃是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
合理的人性人情也能给予他一时的精神寄托。
他与所生长的文化环境一样具有“温柔敦厚”的另一面。
因而,我所理解的周朴园在文化传统塑形下有着双重人格:绝对权威的统治者与守理守情的文化人。
尽管他的罪恶远远超过暂时复归的善性良知,但是起码对鲁侍萍的怀念还是存在着真实情感的。
汉语言文学131班101-103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