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1、私人生活(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下列两段话:①以追求个人自由为目标的私人意识常常会把个人生活看成是公共生活完全相隔绝的领域,对社会公德及法律规范的介入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提防心理,排斥站在社会普遍价值的立场上对个人生活进行“品头论足”,把“私人生活”完全变成个人自由的标签。
②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论:第一段中,私人意识同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的确立和发展相背离。
第二段是理性地对待两者的矛盾,这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自由不能没有纪律、个性并不排斥共性是同样的道理。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社会公德的内容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请思考:
为什么外国人如此“礼待 ”我们中国人呢?
分析原因? 1、外国人歧视我们中国人? 2、我们有些人缺乏公德意识? 3、我们有些人缺少环保意识? 4、我们有些人有不文明行为?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爱护公物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即行为文明、礼貌待人
情景模拟-----“问路”
(二)助人为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校长撑腰体”
(三)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作业:
请同学们:
课后体验“助人为乐”,并把自 己的体会和同学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阐明三大领域中道德与法律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积极性;强化公德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影音播放、学生讨论⇔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来说,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而所谓“公共生活”,实际就是不同背景、利益、兴趣的人们彼此在一起的生活。
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强调对话、交流、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扩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传统的医院、体育场、商店、公路、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学校、影剧院、图书馆、码头、公园等扩展到人才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等,及至现在的网络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局限于“熟人社会”,而现代公共生活则更像是“陌生人世界。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如购物、歌厅娱乐、上网、健身等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失的 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 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 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 的惯性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 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 秩序的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 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 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
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宣传 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 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 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2)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 古人云罚款的项目不胜枚举:
1、没带身份证看足球比赛要罚款80欧元;
2、如果出售身长不足25厘米的荷兰人最喜
欢的鳗鱼,要缴纳罚款130欧元。 3、要在荷兰消磨时间,千万别在墙头或窗台 上坐着,因为执法人员会突然到来,要你为这 个“勇敢”的行为付出代价:罚款达45欧元 ,足够两个人美餐一顿了。
4、 用望远镜偷窥要被罚款65欧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秩序的需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是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五章是讲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体现,是第四章的延续,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了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是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把握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就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3、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要让学生接受这一观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更清晰地体 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 一。
(二)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特点
强调人的“自律”。在公共生活中, 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 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 道德意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 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 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 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 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 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 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 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 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文明礼貌是敞开心扉的钥匙,是心灵交流的窗口, 是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在有人遇到困 难的时候给与帮助和关心。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
福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 理性行为,是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 重要标志。
(三)爱护公物
珍惜爱护公物、物用所值是人对物的态度, 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种公德体现一个人对他人的劳动及其劳 动成果的尊重。
对公共场所的设施、花草绿地、车船亭廊、 路灯护栏等保证正常公共生活的设备予以 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私占是每个公 民的职责。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 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 应尽的责任。
看看我国 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交往活 动的必备条件。
社会关系总是表现为各种制 度,如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 人们只有遵守这些制度和 规范,才能使社会生活表现 出一定的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的基础,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道德规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我们与他人相处
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社会运行的
基础,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行为。
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有序、安全。
此外,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爱弱势群体。
在社会中,有一些弱势
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比如老人、残疾人、流浪者等。
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只有关爱弱势群体,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
本原则。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遵守道德规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余秋雨
案例:
• 终极对话——两个青年因上网导致抢 劫犯罪……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 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3、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第三、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 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 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 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第五章第六章道德部分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 展。
(三)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
现代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的 发展,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交往 的频率。
(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 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 率日益提高,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参加志愿 者服务等公益事业,都是大学生了 解社会,回报社会,拓展能力,实 践锻炼的渠道和方式,必将提升自 身、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加快成 长。
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 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 面广的优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 刃剑,它既可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 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 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 要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 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 中各行其是、随心所 欲,社会就处于混乱 状态。没有秩序和规 则,社会不可能得到 发展。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产秩序、商业 秩序、流通秩序、交通秩序等;
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相互交叉,公共 秩序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
域都需要有相应的秩序。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 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 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指导着我们在公
共场合的行为举止,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在人群中,我
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让行人先行,礼让老人和儿童,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文明礼貌,避免大声喧哗和言行不当。
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人。
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这种善举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公共场合,我们也需要关心环境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最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在公
共场合,我们需要遵守各种规定和禁令,不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只有遵守法律,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有序的社会。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它们指导着我们在公
共场合的行为举止,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折下荷叶当 做“遮阳帽”。夏日的河北白洋淀荷花盛开, 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光。然而,仍 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其不文明行为 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北京部分公园免费后游客不文明现象骤增
游人躺在石凳上睡午觉
紫竹院公园光膀子的游人
麋鹿苑内有人正在追逐小鹿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秩序的意义
及其维护 2、社会公德及其内容 3、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
我们习惯于把道德上的教诲,当成非常迂 腐无聊的东西,认为在这些当中,不可能会有会 友新鲜有趣的食物。但是,在被人们认为与道德 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各种重要活动当中,包括政 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商业的活动等,人类生 活的全部,渐渐地在发扬光大道德的真理,并逐 渐地化道德的真理为简单明确的真理。除此之外, 人类未保有任何目标。 ——托尔斯泰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 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 人忧虑的现象。
观赏美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忘公德
2006年8月20日,一名游客在白洋淀将 不许摘折的荷花摘下带走。夏日的河北白洋 淀荷花盛开,吸引着大批游人前来避暑、观 光。然而,仍有极少数游客随意摘折花叶, 其不文明行为与美丽的景色很不协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四)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 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 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 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 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思修与法律6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继承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2)法律规范(则)的构成。
法律规范(则)分为4个要素、两大部分。
法律规则的第一个要素是规则适用的条件。这个
条件是指我们承担义务或享有权利的时间条件、 地点条件、身份条件或事实条件等。 法律规范(则)的第二个要素是义务、权利规定。 这是法律规范(则)的主要要素。法律规范(则) 的这部分,或者规定不准人们作一些行为(禁止 性义务规定),或者要求人们必须作一些行为 (必为性义务规定),或者确定人们可以作一些 行为(授权性规定)。 法律规范(则)的第三个要素是指明违反义务的 行为。
小资料:1986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七次会议通过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于1987 年1月1日起施行。一直以来,条例在维护社会 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预防和减少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出现了新情况、新 问题,需要尽快对条例进行修订。 五个方面的原因催生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 其一是现行条例调整范围过窄。 其二是处罚种类偏少。 其三是处罚幅度偏小。 其四是处罚程序过于简单。 其五是与其他法律不协调。
2006年8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针对中国公
民外出旅游时在公共场所不遵守公共道德的行为, 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 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 闹”等不文明行为,损坏了中国“礼仪之邦”的 形象,提出:要提升中国公民的旅游道德素质。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基本 手段。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课件
25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 •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6
14
2.维持公共秩序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5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基本手段:道德、法律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 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 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 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12
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不见随地吐痰,没有乱停乱放,德国良好的公共秩序 不靠别人监管,就是靠大众那份公德心。 良好的公共秩序让这里一切井井有条,生活中一个又 一个细节都在表述着公德心的作用。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 最大的机场之一,每年上千万的乘客在这里落脚。在这个 繁忙的机场里有一处僻静的地方,那里提供免费咖啡。既 然是免费,自然一切都是自助。行色匆匆的旅客来这里自 己冲杯咖啡,抖擞精神继续上路。咖啡桌上非常干净,喝 完咖啡的人都会自觉收拾干净,以方便下一个人使用。我 路过的时候正好一位旅客弄撒了糖罐,他甚至借用了清洁 工的拖布把地面擦拭干净。
3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社 会 生 活
4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5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人类生活中互相对应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
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
[视频]欣月童话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不文明图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提问]在我们校园里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一)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道德: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 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 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 活动的总和。
法律: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 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从调整对象上看 2.从调整范围上看 3.从调整内容上看 4.从调整手段来看 5.从追求目标来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2015/12/9
31
B. 央视俄人质竞猜事件
• 2004年9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某栏目在播放俄罗 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时,屏幕下滚动播出这样 的信息: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 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人;B××人;C××人 „„参加的方式是:××用户发送答案至 ××××,××用户发送答案至××××。
9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 基本保障。(民生问题)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国 家软实力)
10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 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 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119
11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12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1. 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 糖,污染公共环境; 2. 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 3. 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 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 4. 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 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 5. 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 攀爬摘折花木; 6. 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 7. 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 穿着不合时宜; 8. 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 话,热衷低级趣味; 9. 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 10. 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 贪占小便宜。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道德分领域和层次。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
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
今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德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亲和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基础性要素。
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公德往往是多数人的道德风貌、道德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器。
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振奋,社会安定,生产稳定发展;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生产停滞。
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继承性。
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遵守社会公德。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捷明了。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思考:1、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2、我们周围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3.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4.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了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物尽其用,用有所值。
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都应当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5.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6.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一)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如肆意破坏公共设施,认为公共设施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必用心爱护,甚至将公共设施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
有的人丧失了起码的公共卫生和清洁的习惯与准则,对公共生活环境不予保护,随意损害。
相反,对个人生活的空间却十分重视,为了整洁和舒适,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追求私生活的优越环境。
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证明社会公德观念的淡薄程度。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尽管各级政府、基层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文明公约、乡规民约等,但其约束程度仍然有限,执行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些人视规章、制度、公约为儿戏,我行我素,不以为然,使得对公众有益的规章、公约成了摆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制约作用。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在这样的道德观念支配下,出现了诸多无视社会公共生活道德的现象,如对处于危难之中的、急需帮助的陌生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哪怕是举手之劳也不愿相助;与陌生人接触时尽可能保持相当的距离;甚至不惜对陌生人采取欺骗、欺诈等不正当的手段。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及对方的权利,就可以违反契约、承诺、规则,交往中的结果往往是诚实的人成了被利用的对象,正当利益受到侵害,不诚实的人往往从中渔利,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诚实的道德价值自然得不到普遍的认可。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未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有人甚至以礼仪是一种道德虚伪为由,否定礼仪的道德价值,以粗鲁无礼为荣,表现出道德修养的缺失、对他人的不尊重。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认识层面上看,表现为对道德之于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持冷漠的态度;把公德与自身的生活相割裂,从而产生了在对待公德态度上的矛盾;对处于发育之中的现代公共生活道德缺乏主动自觉的认同感。
从现实社会的影响层面上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人们的价值选择呈多元化趋势;作为精神生活动力和归宿的理想与信仰价值受到冷落;部分成人群体公德素质低下对整个社会的公德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
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进行了“最缺乏公德的行为”的调查活动,共26000人参与投票:十种“最缺乏公德的行为”:第一:向窗外扔污物。
(票数:19112张)网民观点:高空抛物比乱扔垃圾更加恶劣,堪称小区环境和楼下行人生命的“双重杀手”。
第二:上公共汽车不排队,一拥而上。
(票数:18644张)网民观点:不排队上车的危害不仅在于破坏了乘车秩序,更可怕的是它摧毁了人们心中排队上车的想法。
第三: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上乱写乱刻。
(票数:17905张)网民观点:刻字留念逞一时之乐,却给中华文明造成永久的伤害,这是真正的败家。
第四: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
(票数:17624张)网民观点:宠物粪便除了影响市容外,还增加了一些传染疾病的可能,不可小视。
第五:行人翻栏杆、随意穿行马路。
(票数:17596张)网民观点:马路的对面对路人的确是一种诱惑,然而这种诱惑的背后却是一场生命的赌博,切莫把生命当儿戏。
第六:下雨天开车溅湿行人。
(票数:17560张)网民观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开车者在行人面前不能恃强凌弱,雨天行车慢为先。
第七: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 17036票)网民观点:老弱病残孕没有座位,表面上是文明乘车环境欠佳,实际上却证明了某些人同情心的严重缺失。
第八: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
(票数:16828)网民观点:垃圾信息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搔扰,稍不留神还会陷入骗子布下的陷阱。
第九:看电影、演出时,大声说话、喧哗、到处走动。
( 16788票)网民观点:这些行为不仅让真正来看演出的人觉得很扫兴,而且是对别人劳动和创作的莫大不敬。
第十:在街上乱吐口香糖。
(票数:16571张)网民观点:口香糖经过在口腔中反复咀嚼,已经粘上口腔中的多种细菌,乱吐口香糖和随地吐痰一样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