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英语的资料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命制规律
考研政 治重要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
考研政治重要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考研政治,本文将对重要考点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应的复习策略。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部分是考研政治的基础,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哲学部分唯物论:重点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是常考内容。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真理与价值等考点需要重点理解。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是关键。
2、政治经济学部分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等。
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计算。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的本质、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等。
3、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是考研政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1、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含义、特征、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理论:改革的性质、目的、方向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及复习建议
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及复习建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规定,“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年度间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所占的分值为l0分左右。
本部分的命题形式以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为主。
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真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命题呈以下规律:1.国际部分主要考查大国关系、年度间的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国的外交主张及贡献等。
(1)大国关系,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欧盟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
如2004年第l4题考查中国与印度签署的文件,第15题考查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的表现。
2007年第33题考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
(2)年度间的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问题。
如2004年第l3题考查瑞典举行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区议案;2005年第l5题考查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2006年第l6题考查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原因,第33题考查全球禽流感问题。
(3)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年度间召开的重要会议。
如2004年第29题考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收获;2003年第30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的主要文件。
(4)中国的外交主张及贡献。
如2005年第29题考查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2006年第l6题考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讲话的内容。
2.国内部分主要考查党和政府年度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讲话内容。
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欢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历届全会更是重中之重。
如:2004年第30题考查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第36题也是直接考查“十六大”报告的内容;2005年第l4题考查的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第27题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内容;2006年第l4题考查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第l5题考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内容。
考研政治的试卷内容及结构
考研政治的试卷内容及结构考研政治的备考要先知道考试的内容和一些试卷的结构,才能更好的备考政治。
下面由我们为大家供应关于考研政治的试卷内容及结构,期望对大家有协助!考研政治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考研政治考试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约2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槪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考研政治考点分布学科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3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总计514考研政治试卷题型结构题型分值单选题(16道题)16分多选题(17道题)34分剖析题(5道题)50分总计100分考研政治各阶段复习目的复习阶段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基础阶段(3-6月)对马哲部分和毛中特部分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高分考点有初步的知道和把握。
马哲部分和毛中特部分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高分考点在这一阶段安排的常识点,主要是一些高频考点和高分考点,这些高频考点和高分考点相对来说也可以说是高困难程度考点。
也正因此,本阶段的学习很呈现出一个虽然内容不多,但强度不小的特点。
强化阶段(7-8月)全面夏习考点对所有常识点有侧重,分程度的把握,能应付中等困难程度的考查。
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的全部内容. 本阶段的学习对于考研政治来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段。
不仅有基础阶段所学核心考点高频考点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有其它相对次要常识点的学习。
提升阶段(9-10月)真题精炼各学科的考研真题的精练,使考生对于考研的真题有深入的知道:重点是什么,次重点是什么,以及这些考点的考查形式是什么,以及各题型的解题技巧。
历年考研政治真题精练和解题窍门。
本阶段的重心在于对强化阶段所学常识的应用,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应用,通过真题的精练,使考生对于之前所学常识点有更深入的把握。
同时,也使考生对于考研政治的真实面貌有所知道,对于今后常识点的复习有了更准确的教导。
2023年考研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
23年考研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命题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如果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内政策出现重大调整,那么形势与政策的命题方向和重点也可能会随之变化。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重要依据。
如果考试大纲中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要求有所调整,那么命题也可能会相应地做出调整。
社会热点:社会热点事件往往会对人们的观念和态度产生影响,因此也可能会成为命题的重要内容。
例如,如果某个国际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相关的形势与政策问题也可能会被纳入命题范围。
学科交叉:形势与政策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是命题的重要方向。
例如,与国际关系、外交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可能会产生新的命题角度和内容。
综上所述,23年考研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可能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关注政治环境的变化、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提高备考效率。
教你如何把握考研政治复习出题规律
教你如何把握考研政治复习出题规律考研政治复习把握出题规律在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如果考生可以掌握出题规律,不仅复习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政治拿高分也不在话下。
但是考研政治出题规律是什么呢?考生又如何把握这些出题规律呢?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发布以下考研政治出题规律:一,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为考研命题缘由。
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在考研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也可能成为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命题内容。
这一类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这一理论或史实的理解,同时要求考生用发展的观点,结合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综合分析实际问题以及其对目前乃至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
二,形势与政策紧扣两会,中央新决议是必考点。
实事政治课于2001年考试大纲中更名为形势与政策,但仍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上半年的人大代表会和下半年的中央全会所发表的报告文件中,其中就一些热点问题的重要决定将成为必考内容。
研究往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当年的中央全会主要精神近5年都有试题。
每年均有4~5分。
文件决议中的"目标、指导方针"之类的内容是每年的命题热点。
三,新增考点为命题重点。
如1999年考试中,新增考点的试题比例已接近考题一半的份量。
但2001年考试大纲调整幅度较大,是考试课程改革的过渡期,很多考点增入考试大纲,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非是因为其本身的重要性才列入考试大纲,所以考研要求考生注意加以辨别,其中一些新增知识点的表述,附加了考查其意义性内容的要求,如"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等,这类考点,不仅易于命题,而且还有较大可能出大题,使考生便于联系现实,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类似的这类新增知识点考生须予以关注。
四,主观题命题知识点三年内不会重复。
综合历年考试的主观试题,即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三年内很少出现相同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应试策略:三年内已经以大题(主观题)方式出现的考点考生不必再以准备大题的方法去复习它们,以客观题的命题形式去准备即可。
考研政治需熟记的几大定律
考研政治需熟记的几大定律大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套路,答法很活,但也是一理通百理明。
所以大家首先要掌握答题格式的问题,最好是分点答,把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详细地罗列清楚,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清楚,作为区分,这样老师很容易看清,也可以作为拿分的依据,另外,可进行总分总的答,从正反两方面来答,增加答案的逻辑性。
经济方面的,比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提到经济方面的往往也可以和科技扯上关系,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写到这也可以联系上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使用排比句,很有气势。
政治方面的,比如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去阐述。
这样的话建议同学们考前多多准备,有很多话其实都可以互相适用的,比如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结构战略性调整,类似的东西很多很多,凯程考研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某一个论点,很多东西都是通用的,语句的写法最好是比较专业的书面语,老师看了也会感觉是亮点给你加分。
考研政治的答题很活,答案不是死的,关键是知识点要答中,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政治答题特点,首先就要注意题目的完整性和详细性,题目考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回答与之相近的知识点,毕竟主观题多答了不扣分。
另外,考研政治哲学方面几个大的定律要记住,矛盾分析法,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两分法两点论等等。
答题时大家可以首先写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容,然后具体的用哪一个规律去分析,自己根据实际的题目去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答的时候尽量全面一点,可以从正反两个反面来答。
举个例子,怎样具体的去答,分步骤去答。
有的材料题可能会牵扯到民生问题,让你答如何处理及为什么要处理好民生问题,提醒大家,其实你的答案都可以分化成很多小知识点来答,这样有助于老师分点给分,同时格式也很清晰。
考研政治单选题规律
考研政治单选题规律考研政治单选题作为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有其独特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考研政治真题,总结出单选题的出题规律,并给出相应的备考策略,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考研政治单选题的出题特点。
考研政治单选题通常包含两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选项,另一个是干扰项。
干扰项通常会采用偷换概念、歪曲事实等方式设置,以增加题目的难度。
同时,单选题往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分析完出题特点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考研政治单选题的出题规律。
首先,单选题通常会围绕当年的时事热点展开,如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问题等。
其次,单选题往往涉及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
最后,单选题还会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考察,如分析、推理等能力。
在了解了考研政治单选题的出题规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备考策略。
首先,考生需要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问题。
可以通过阅读权威媒体、参加时事讲座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其次,考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那些重要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背诵、做题等方式巩固知识。
最后,考生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分析、推理等能力。
可以通过做模拟题、分析真题等方式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在做单选题时,要认真审题,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选错选项。
同时,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匆忙做出选择。
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排除干扰项的方法,如通过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联系题目中的实际情况等方式排除干扰项。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单选题具有一定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考生需要关注时事热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注意审题、时间分配和排除干扰项等细节问题。
通过科学的备考策略和不断的练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够攻克单选题这一难关,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的命制规律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的命制规律
研究近几“形势与政策〞测验试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总的命题思想是在稳中求变,此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每又有新的命题思路。
总的看
来,以下几点值得考生注意:
(一)以国内为主,紧密贴合当的国表里热点,注重反映重大冲破性事件
1.就国内而言,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当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
布的重要文件,以国家主要带领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为重点而展开命
题。
具体来讲,每的“两会〞,出格是当局工作陈述;中共中央全会出格是通过
的有关文件;党的主要带领人的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当的重大事件,重
大社会、现实、理论热点,这些往往是命题的重要信息源和出题点。
从近几的考研试题阐发,中央全会文件陈述和带领人讲话在国内局部中占
比重最大。
例如,以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和陈述为考查点的命题,2001 文、理科第14、27 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有关内容,十五届六中全会那么
在2002 文、理科第15 题中考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4 多项选择30 题中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2005 多项选择27、28 题中予以考查。
2002 的十六大陈述更成为命题考查重点,接连在2003 试题的14、15、27、28 题,2004 阐发题36 题和2005 多项选择题17 题中呈现。
以主要带领人讲话为出题点的。
2012考研政治英语资料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命制规律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命制规律2007-09-25文都教育研究近几年“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总的命题思想是在稳中求变,其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每年又有新的命题思路。
总的看来,以下几点值得考生注意(一)以国内为主,紧密贴合当年的国内外热点,注重反映重大突破性事件1.就国内而言,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以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为重点而展开命题。
具体来讲,每年的“两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全会特别是通过的有关文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当年的重大事件,重大社会、现实、理论热点,这些往往是命题的重要信息源和出题点从近几年的考研试题分析,中央全会文件报告和领导人讲话在国内部分中占比重最大。
例如,以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和报告为考查点的命题,2001年文、理科第14、27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有关内容,十五届六中全会则在2002年文、理科第15题中考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4年多项选择30题中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2005年多项选择27、28题中予以考查。
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更成为命题考查重点,接连在2003年试题的14、15、27、28题,2004年分析题36题和2005年多项选择题17题中出现。
以主要领导人讲话为出题点的命题有2001年文、理科第28题,考查江泽民同志视察广东时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文、理科第29题考察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2006年第32题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第15题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等2.就国际而言,以中国国家民族利益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围绕中国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和主张,内容涉及大国外交,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等如果将近年国际部分试题归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局势的把握,特别是中国对发展对外关系、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回答国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看法。
考研政治命题规律分析
考研政治命题规律分析考研政治是备考考生最为头疼的一门科目之一。
每年政治的命题都意味着一场挑战,准备充分才能够在考场上取得好的成绩。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研政治的命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
一、基础知识为主导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之一就是基础知识为主导。
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考察内容主要是一些理论概念和理论原理。
因此,在备考阶段,考生要将政治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够在复杂的试题中应对自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研政治的命题还经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命题者常常会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考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了解当前的政治热点问题,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思辨能力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还在于注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
命题者常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考察考生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辩论、讨论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和论证能力。
同时,也要多进行思考、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跨学科交叉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还表现为跨学科交叉。
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在备考阶段,考生不仅要将政治学科的知识学好,还要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比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都与政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考研政治的命题还在于考察考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治考试也越来越注重对考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的考察。
因此,在备考阶段,考生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的政治学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筛选与整理能力,避免信息过载的问题。
前命题人揭示09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
前命题人揭示09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规定:“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度间(200711月——2008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三)上述(一)、(二)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形势与政策选择题所占的分值为10分左右。
通过分析近来的真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部分选择题的命题呈以下规律:
1.国际部分主要考查度间中国的外交主张、贡献及与大国的关系、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等。
考研政治命题的基本规律
一、考研政治命题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规律办事。
同学们要想在考研政治这门课上考出高分,就必须按照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来复习。
什么是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就是揭示考研政治的内容在本质上是考什么的规律。
纵观20多年考研政治的全真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理论无非是考四个方面的内容:1、考的是《大纲》规定的考点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研政治的学科范围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约18%;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称形政以及当代)约16%。
从这5门课程考点的特点来看:第一门课是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结构来看,《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1章),主要是从整体上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2—4章)。
其中,第2章介绍的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第4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5、6章)。
其中,第5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第6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7、8章)。
其中,第7章介绍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第8章介绍的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内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
考研政治理论命题七大规律揭密
考研政治理论命题七大规律揭密根据对历年政治考研试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考生遵循。
这可以帮助考生在复习中,弄清主次,把握重点,搞准复习方向,摸准最有可能考查的热点,避免盲目性,减少复习量,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 近三年内的主观性大题所考知识点重复考查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历年政治试题出题时所遵循的一个不成文的原则。
因此,考生可以不用再将三年内已经以大题(即主观性试题)方式出现的考点作为大题去复习准备,最多只以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做准备即可。
这些已考查过的知识点有:2007年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34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第35题)、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第36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第37题)、中东地区持续和动荡不安的原因(第38题Ⅰ)、不同文明在求同存异中发展,以及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第38题Ⅱ)等;2006年的真理的具体性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34题)、政府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第35题)、建国初期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态度(第36题)、社会保障问题、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第37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第38题Ⅰ)、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全球问题的认识(第38题Ⅱ)等;2005年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第31题)、对流动资本的理解(第32题)、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知识点的综合(第33题)、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第34题)、当夜的社会热点就业问题(第35题)、中国革命性质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态度(第36题)、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俄欧、俄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引发的北约东扩(第37题Ⅰ)、以石油供给为代表的能源供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巨大影响(第37题Ⅱ)等;2004年的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31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32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态度问题(第33题)、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第34题)、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及对其的不同看法(第35题)、我国的“三农”问题以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措施和意义(第36题)、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为例分析联合国及美国的对外政策(第37题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第37题Ⅱ)等。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近三命题规律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近三命题规律
“形势与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般直接考查10 分左右,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但是,随着近几试题题型和命题思路的变化,“形势与政策”开始加大与材料分析题的结合,在考研政治中的间接分值越来越高。
分析近三“形势与政策”命题的情况,可以看出,此部分考查的主要是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直接分值大约为10 分。
但“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几门学科有关知识结合考查的间接分值就比较高,2004、2005 试题更为明显地体现着这种趋势,分值达三十多分。
(一)“形势与政策”命题规律
研究近五以来的“形势与政策”历真题,可以总结出“形势与政策”命题呈现
以下命题特点和趋势:
1.“形势与政策”考查范围
(1)时间段:度间的上半11 月起至本度10 月末,2006 考查时间范围,即200411 月——200510 月。
考研政治复习--形势与政策
⼀、考试内容及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考研政治的⼀部分,分数⼤约会占整张考卷的10%左右,这部分的考试是考⼀年间国际国内发⽣的重⼤事件,⼀般考察三个⽅⾯的内容,第⼀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针政策,第⼆个是上⼀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时事,第三个是上述两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从历年的情况看,形式与政策的分值2003年占了10分,2004年是9分,2005年是10分,2006年是7分,2007年是9分。
形势与政策的题型本⾝只考选择题,但是因为会考形式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所以在其他学科⾥⾯也可能出现分析题,以形势与政策作为材料。
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可能会将形势与政策的国际重⼤的时事作为材料,这就是考试⼤题的情况。
从2007年的试题情况看,形势与政策考了9分,三个单项选择题,三个不定项选择题,考察中注重考能⼒,9⾥⾯有5分是那种分离型的答案,不是记忆型的,要进⾏判断的,只有4分考死背的,不定项选择题。
这些都为考⽣08年复习提供了指导⽅向,⼀个是要了解⼀年中发⽣的重⼤时事,另⼀个就是要将这些时事与政治理论融会贯通。
⼆、复习指导 根据惯例,2008年的形势与政策会考察2006年11⽉⾄2007年10⽉的重⼤时事。
时事有着强烈的时效性,在短期内会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曝光,考⽣需要利⽤复习的空闲时间来关注,只有⽐较真切的关注,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学习⽅式要⽐等到复习的最后,拿着⼀堆不知所云的资料死记硬背却⽆法理解要好得多。
现在已经是07年的五⽉下旬,考⽣从现在开始关注还来得及。
根据多年的政治考试研究发现,形势与政策的考试内容特点⾮常突出,就是考察“重⼤”的时事。
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现阶段的重⼤⽅针政策,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时事,所以内容考的是最重⼤的⼀些国际国内的时事,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国际国内重⼤新闻⾥头,说明它抓的是最重⼤的国际国内事件。
时事政治的命题规律和复习方法
启航教育集团时事政治的命题规律和复习方法“形势与政策”是每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研究生考试的试卷中形势与政策一般是10分左右,但每年考的分值还不一样,有的是10分,有的是9分,有的7分都考过,如果某一年国内外重大事件比较多,影响比较深远,像今年的时事政治的分值就可能高一些。
研究生政治考试中对“形势与政策”的考查方面,“评价目标”中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要适应上述考查目标的要求,考生首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关注和熟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当前的理论“热点”、某些理论的是非问题;然后尝试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分析、解剖,或采取讨论的方式,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去理解、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理论是非的能力。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方面的试题把政治理论课中的基本原理作为重要的评价目标,但是根本的评价目标是: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将书本上的理论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演化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践能力。
09年考研政治规定,“形势与政策”部分考察的时段是从07年到08年的国内外大事,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点的结合,直接分值大约为10分,但“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几门学科相关知识点结合考查间接分值却比较高,近三年一般高达三四十分左右。
所以,考生一定要注重此部分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有侧重的关注这段命题时间内的时政变化,以国内的“形势与政策”为主,以国外的为辅,将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与学科理论相结合。
启航教育集团复习时注意事项近几年,“形势与政策”命题思路稳中求变,其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2009年广大考生而言,“形势与政策”的准备与复习应侧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的内容和精神,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当年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等,往往是命题的重要来源。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解析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解析
形势与政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归纳历考研试题的特点,结合度内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确立形势与政策的复习重点,是形势与政策复习的关键。
那形势与政策的命题特点到底是什幺呢?
1.国内、国际考查比例大致相当且相对稳定。
考研政治大纲规定,形势与政策的考查内容为“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与“本度内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2001文科试卷和理科试卷,“国内形势与政策”和“国际形势与政策”各考了一道单项选择题、两道多项选择题,各占5分。
2002文理科试卷,“国际形势与政策”考查了两道多项选择题,占4分,其余为“国内形势与政策”部分。
2003实行文理科统一试卷,“国际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了两道多项选择题,占4分,其余为“国内形势与政策”部分。
根据这种趋势,2004国内、国际考查的比例仍然将为5∶5或者6∶4,即国际部分考查两道多选题、一道单选题,两道单选题、一道多选题或者只考查两道多选题,其余几分则考查“国内形势与政策”。
2.国内部分突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其他时事命题较少。
考研政治理论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推荐】
考研政治理论命题的特点和规律(⼀)试题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 研究⽣⼊学考试是国家为⾼等学校招收研究⽣⽽设置的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等学校优等本科⽣能达到及格和及格以上的⽔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个⾼等院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为此,教育部考试中⼼每年统⼀制订《考试⼤纲》作为考研命题的基本依据。
⾸先,命题专家必须严格按照《政治理论考试⼤纲》对各个学科知识点的考查范围进⾏命题,试题的内容⽐例、题型⽐例应符合考试⼤纲的规定,强调试题的考查内容应“依据⼤纲且不能拘泥于⼤纲”。
对政治科的命题的考查内容来⾃于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作司组编的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由中国⼈民⼤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泽东思想概论》由⾼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邓⼩平理论概论》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其次,试题应科学规范。
所谓科学规范主要是指:试题及答案⽆政治性失误、科学严谨,准确⽆误并尽可能避免有学术上的争议。
第三,试卷有⼀定的覆盖⾯和难度控制。
所考查的知识点应尽量⼴泛,分布具有⼀定的合理性。
同时,保持年度间试卷难度稳定。
第四,有确定的考核知识点,并能体现⼀定的能⼒考查⽬标。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泽东思想概论、邓⼩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之间知识点内在的联系,适当加强对综合的、跨学科的能⼒的考查。
《政治理论考试⼤纲》对考⽣的能⼒考查的⽬标具体规定了以下六个⽅⾯:第⼀,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的知识。
第⼆,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第三,运⽤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分析、论证某⼀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第四,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法,⽐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第五,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引证有关事实,科学地评价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研政治历年考题七大命题规律
出题意图:
利用概念间的差异和联系设题的思路常见于选择题中。政治理论考试主要还是考查各学科的知识原理,大多数考生对单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对于相似概念间的比较就不那么自信了。概念间的相似点,也就是概念间的模糊点,这些模糊点往往成为命题的兴奋点。这些命题从而也就成为考生拉开距离的差别点。
考研政治历年考题七大命题规律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拥有强劲的实力,另一方面在于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目前,大家对于考研的战略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复习取得尽量高的分数。于是乎,提高自身实力固然重要,运用好的战略战术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出的考研政治命题规律,并将出题者的出题意图与解题思路呈现出来。考生只要在平常的备考中稍加注意,就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此文意在抛砖引玉。
解题思路:
考生要想突破概念的模糊点,就必须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概念本义到位。即充分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不管重点还是难点,概念本义是理解概念间模糊点的基础。第二,概念差别到位。概念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棱两可。考生在比较概念间的差别是切忌糊里糊涂,似是而非。
第三,概念联系到位。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要非常清楚,知识点都不是单一呈现的,考试中经常会以多个知识点的联系来考查。
做到三个到位,可以排除先验观念和思维定式的干扰,把知识的模糊点转化为得分点。
六、利用中央最新文件报告原话设题
出题目的: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政治统考,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考查考生的政治素养,其衡量的直接尺度就是对党和政府基本路线、大政方针政策的关注和掌握程度。再者,命题要求科学规范,且试题及答案无政治性失误、科学严谨、准确无误、避免学术上的争议。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最便捷的途径就是直接从党中央报告文件原话中出题,尤其是主观题,每年从党中央新文件中选出来的原话考题不低于四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试题命制规律2007-09-25 文都教育研究近几年“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总的命题思想是在稳中求变,其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每年又有新的命题思路。
总的看来,以下几点值得考生注意:(一)以国内为主,紧密贴合当年的国内外热点,注重反映重大突破性事件1.就国内而言,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以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为重点而展开命题。
具体来讲,每年的“两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全会特别是通过的有关文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当年的重大事件,重大社会、现实、理论热点,这些往往是命题的重要信息源和出题点。
从近几年的考研试题分析,中央全会文件报告和领导人讲话在国内部分中占比重最大。
例如,以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和报告为考查点的命题,2001年文、理科第14、27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有关内容,十五届六中全会则在2002年文、理科第15题中考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4年多项选择30题中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2005年多项选择27、28题中予以考查。
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更成为命题考查重点,接连在2003年试题的14、15、27、28题,2004年分析题36题和2005年多项选择题17题中出现。
以主要领导人讲话为出题点的命题有2001年文、理科第28题,考查江泽民同志视察广东时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文、理科第29题考察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2006年第32题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第15题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等。
2.就国际而言,以中国国家民族利益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围绕中国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和主张,内容涉及大国外交,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等。
如果将近年国际部分试题归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局势的把握,特别是中国对发展对外关系、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回答国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看法。
如2001年文理科的29题考查中国提出的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遵循的原则。
二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和大突破,特别是中美、中日、中欧。
例如中美关系方面,在2001年文理科第15题考查因《与台湾关系法》而引发的中美关系危机。
2004年第14、15题考查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的新进展。
朝韩关系方面,2001年文理科第30题考查了朝韩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
日朝关系方面,2003年第29题考查了《日朝平壤宣言》。
三是国际社会重大时事、热点和大国动态,如美、英、法、俄、日、印等国发生的重大时事。
例如2002年文理科第28、30题分别考查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和第九次APEC上海会议。
2003年第30题继续考查上海合作组织。
2004年第13题考查欧盟建立欧元区的进展问题,第28题考查中东和平问题,第29题考查朝核问题。
2005年第15题考查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第29题考查朝核六方会谈,2007年的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意义等。
(二)命题方式由原来的单一知识记忆型为主开始向复合材料分析型转换从历年试题分析来看,时事与政策作为考研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是考生花费时间较少而又得分率比较高的科目。
这与命题方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即重大时事重点命题,命题方式单一直接,造成考查点较为集中和记忆性选择题目多的命题特点。
但是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逐年修订和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近年的“形势与政策”命题也相应出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开始注重与多学科交叉出题,复合式分析性命题增加,特别是在大题上利用时政材料结合其它学科进行综合考查成为一大常用模式。
从题目分布来看,直接考查主要放在选择题目上,单项选择往往十分简单,多项选择在选项由5项改为4项后难度自然下降,但同时也开始出现分析性较强的题目;综合考查放在辨析与分析题目上,时事政治被命题者作为材料运用,为考查其它知识点提供相关背景和材料。
取消辨析题后,时事政治在分析题中充当材料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以2004年考研试题为例,该部分单项选择题目三道,分值3分,比2003年增加一道,考查欧盟、中印关系和中欧关系,多项选择题三道,分值6分,绝大部分还是命题方式直接,较易得分,但多项选择第28题则不再是单纯记忆性题目,而是在设计上从题干到选项都有深度和难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道比较有代表性的多项选择题。
28•“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过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A.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B.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C•美国偏袒以色列 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E•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这道题命题方式灵活,不再直接考查中东和平问题中的表层现象,而是深入问题的里层,要求考生分析“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困难的原因,设计的选项迷惑性较大,需要考生在熟练掌握相关国际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
首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是由美国提出的反映美国中东政策的产物,它的实施建立在巴以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但是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反对这一计划,认为损害了本国利益,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亦是同样态度,再加上美国中东政策一直对以色列倾斜,而美国打伊拉克主要是基于萨达姆政权的不合作和对石油战略利益的追求。
所以,选项ABC是正确答案,D 项与该计划没有本质必然联系,构不成主要原因。
E项俄罗斯是“中东和平路线图”提倡者之一。
2004年考研试题中的辨析32题,时事政治被命题者作为材料运用,为考查其它知识点提供相关背景和材料。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道题:32.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
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C•美国偏袒以色列 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该题就属于运用时政作为材料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这种题型的设计中,命题者考查的是考生通过解读材料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生只要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展开分析,牢牢把握政府必要的干预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内在关联,就不难得到高分。
同样2005年的第35题也体现了这个趋向,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大题中时政与多学科知识交叉复合出题已成为某种方向。
(三)以考研大纲为纲,与新增知识点结合出题是今后命题的一个方向考研政治大纲是考生备考政治的基本武器,也是研究命题规律的基本依据。
每年的考研政治大纲根据教育部要求都要修订,调整学科体系,删减一些知识点,新增一些知识点。
因此,对考生而言,把握大纲十分重要。
考生所学的政治知识可能与考纲规定的知识点不完全一致,只有精研大纲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特别是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新增知识点命题率比较高,与之相结合也是命题者考虑的方向之一。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 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并设立评比栏。
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
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
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
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
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
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
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
”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