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害后 形成 缺形 , 有细 虫 粪 , 有 许 多 小 孔 。蕾 被 害 后 蛀 孔 处 有 并 虫 粪 , 叶 张 开 , 快 脱 落 。 花被 害 后 , 蕊 和 花 柱 被 吃 掉 , 苞 很 雄 花 开 后 呈 “ 车 ” , 能结 铃 棉 铃 虫第 3 4代 主 要 以 危 害 幼铃 风 状 不 , .
褐色宽带, 宽带 中有两个 灰 白色斑纹, 后翅前 缘 中部有 一褐 色
月牙形斑纹。
2卵 .
半 球 形 , 05 高 .2毫 米 , 04 宽 . 4毫 米 , 产 时 乳 白色 , 慢 变 初 慢 为 土黄 色 。
3 幼 虫 .
初 龄 幼 虫 为 青 灰 色 , 黑 色, 胸 背 板 为 红 褐 色 , 头为 前 老熟 幼 虫 体 长 4 6毫 米 , 般 各 体 节 有 毛 片 1 , 色变 化 大 , 2 一 2个 体 前 胸 气 门 前 两 根 刚 毛 的连 线 通 过 气 门或 与 气 门下 缘 相 切 ,气 门
为主 , 棉铃基部有蛀孔 , 附近有虫粪 , 孔 蛀食 的幼虫虫体 大半
露 在 铃 外 ; 蛀 棉 铃 遇雨 很 容 易霉 烂 脱 落 , 脱 落 的 被 害 棉 铃 被 不 棉铃虫为杂食性害虫 , 危害棉花外 , 危害小麦 、 米、 除 还 玉 高 粱 、 豆 、 豆 、 蓿 、 麻 、 茄 、 日葵 等 作 物 。 大 豌 苜 芝 番 向
维普资讯

一 — 曼~ 一 !
虫 的 综 合 防 治
豆 等 作物 间作 则 有 利 于棉 铃 虫 发 生 。 棉铃 虫 第 2代 以危 害 生 长 点 及 附 近 的 顶 尖 和 嫩 叶 为 主 ,
使棉花顶尖不生长 。 侧枝生长较快 , 造成“ 破头病” ; 叶危 棉 嫩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和煦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棉田里,看上去静悄悄的。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面,一只只狡猾的虫子,在繁茂的花蕾和花铃中,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寻找着稚嫩的棉铃作为它们的美食。

这就是棉农们最憎恨的害虫——棉铃虫。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它危害棉花、玉米、麦类、辣椒、番茄等多种作物,但以危害棉花为主。

棉铃虫从形态发育上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棉铃虫以蛹的形式在棉田里过冬,大致分布在地表2.5厘米至6 厘米的土壤中。

第二年三月份以后,日平均气温上升到6摄氏度以上时,蛹羽化成成虫,也就是我们说的“棉蛾子”。

当温度上升到23摄氏度以上时,狡猾的棉蛾子在晚上出来觅偶交配,一头雌蛾可产500到1000粒卵,而且,它们会把卵产在幼嫩的叶子上和花蕾上,以便幼虫一经孵化便有食物可以享用。

对棉花产生危害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棉铃虫幼虫。

幼虫有多种体色,有绿色、黄色、淡红色等等,体表有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的小刺。

棉铃虫幼虫有取食棉花顶尖、花蕾、花铃的习性,棉花的顶尖往往是棉花的生长点,生长点被棉铃虫幼虫吃掉,就变成了无头棉,不会再长出新芽,棉农称为“公棉花”或“无头棉”。

随着棉铃虫幼虫的长大,又开始啃噬花蕾和花铃,一只幼虫,可以钻蛀10到20个花蕾或花铃,受害的花蕾不能正常开放成花铃,严重时枯黄脱落;受害的花铃,为黑褐色水浸状斑,严重时布满黑点,僵化脱落。

由于棉铃虫幼虫的危害,棉花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给棉农们带来了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害曾经造成长江流域棉区20%~30%减产,黄河流域曾经造成过绝收的损害。

棉铃虫对于棉花的危害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棉铃虫不像其他的害虫一样,一年只发生一代,在适合的温度下,棉铃虫可以发生三代到七代。

棉铃虫卵的孵化期3到7天左右,幼虫期15-20天,蛹期18天左右,成虫期一般为7-10天,这样一个周期算下来,大约45天到55天左右,这一个周期,我们也称作一个世代,一年中,棉铃虫可以经过几个世代。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给棉农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下面是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1. 生态防治:通过人工和天敌等手段,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防止棉铃虫的繁殖和危害。

比如在种植棉花的土地上保护并发展一些天敌昆虫,譬如蜘蛛、天蚕等。

2. 农业措施:通过改变种植模式、调整时期等方式控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减轻其危害。

比如早栽、早收等增加地力措施。

3. 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熏蒸等化学手段控制棉铃虫,减少其危害。

但需要加强调查、测定药剂量和频次,并注意安全用药和合理施药的方式。

4. 生物技术防治:目前,生物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了诸多农害防治手段中一种新的手段,其利用基因技术、天敌等增强棉铃虫的防御作用,降低其危害。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

总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结合防治,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棉铃虫(名称: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以棉花、玉米、大豆和蔬菜等作物为食,给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繁殖和损害,我们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综合防治方法。

一、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棉铃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老熟的幼虫体长可达35毫米左右。

它的卵形状像圆顶,偏黄白色,通常在农作物的叶片上产卵。

幼虫则是最主要的危害阶段,它们以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导致株高度减少。

棉铃虫的寿命一般为30至50天,成虫体型较大,翅膀为褐色,前翅有深色圆斑和菱形深色斑点,翅膀展开约为40至50毫米。

成虫主要活动于傍晚至清晨,在这个时间段对其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二、综合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棉铃虫的天敌和天才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昆虫蚂蚁,蚂蚁会寻找并捕食棉铃虫的卵和幼虫。

此外,一些寄生昆虫如小蜂也可以寄生在棉铃虫体内,从而控制其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方法。

在选择农药时,应综合考虑对害虫的毒杀效果、环境友好性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等因素。

使用农药前需详细阅读产品说明,并按照建议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

3. 栽培管理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棉铃虫的危害。

例如,选择抗虫品种,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和病虫基源,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诱捕监测诱捕监测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用来了解棉铃虫的发生和活动情况。

通过设置黄板、粘虫球等诱捕装置,可以吸引并捕获成虫,从而判断其数量以及危害程度。

定期检查和监测诱捕装置,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文化措施文化措施包括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及时清除残茬等。

通过合理的文化措施,可以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其危害程度。

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

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

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给棉花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采取一系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针对棉铃虫防治的有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物理防治措施1. 采用机械虫害防治:可以使用吸虫机、摇虫机等工具,将棉铃虫从棉花上清除,达到防治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毒害、环境友好,缺点是劳动强度较大。

2. 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减少害虫危害。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基溴、熏蒸剂等。

3. 进行清园除草:及时清除棉田中的杂草,减少棉田内的虫害发生。

通过保持田间整洁,剪除杂草,减少棉铃虫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二、生物防治措施1. 利用天敌控制棉铃虫:引进和培育一些与棉铃虫天敌有关系的昆虫,如瓢虫、蜘蛛、蝽蛛等,建立天敌库,提高天敌的数量,用天敌捕食棉铃虫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2. 利用生物农药:利用一些具有保护作物、无毒性等特点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如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杆菌等农药,利用其对棉铃虫的致病和致死作用,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3. 优化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生态系统,提供天敌栖息的环境,加强生态调控,培育多样化和稳定的生物群落,实现自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从而形成棉花生产中的害虫防治生态。

三、化学防治措施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绿色环保、低毒性的农药进行防治,合理掌握施药的时间、剂量和方法,避免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2. 轮作与间套种植:在作物轮种系统中,合理选择与棉花稳定轮作的作物,如豆科植物、葵花、金花菜等,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干扰棉铃虫的生物学节律和生物学特性,减少害虫发生。

3. 药剂合理搭配:不同化学农药有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用机制,可以进行配合使用,通过药剂的相互作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

综上所述,棉铃虫防治措施可以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

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

浅析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农田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的棉花,其主要病虫害对于农田生态环境和棉花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棉花主要病虫害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浅析,对促进棉花生产和维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棉花主要病虫害1.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能迅速繁殖并对棉花造成严重危害。

其主要危害方式是通过吸食棉花嫩叶、嫩枝和花铃汁液,导致棉花叶片变黄枯落、棉铃弯曲变形、产量减少等现象。

2.棉红蜘蛛棉红蜘蛛是棉花上的另一种常见害虫,其以吸食棉花的汁液为生,并通过蜘蛛丝结网对棉花叶片进行覆盖,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叶绒脱落等现象。

3.棉铃菌病棉铃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棉花的嫩叶、嫩枝和棉铃,导致受害植株叶片变黄枯落、棉铃腐烂变黑等现象。

二、农田生态调控综合治理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手段。

利用天敌蚜茧蜂、捕食性昆虫蚜虫天敌等,对棉铃虫、棉红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害虫数量,减轻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

2.农业生态调控技术农业生态调控技术是指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生态空间、建立生态廊道、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手段,调节农田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

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减少病虫害对棉花的直接危害。

4.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早期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产品,结合农业生态调控技术,建立农田生态系统,实现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1.促进棉花生产通过综合治理技术,能够降低棉铃虫、棉红蜘蛛、棉铃菌病、轮斑病等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减少棉花产量损失,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维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农业生态调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手段,能够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质量。

棉铃虫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棉铃虫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前 言
虫对 半枯 萎 杨树 枝有 一定 趋 性 ,可. 以 利 用棉 铃虫 的这个 特 征 ,在 每年 6月 中下旬开始进行诱杀 。将 l 0枝高 7 0 e m 左 右 的两年 生杨 树枝 把 ,晾晒 到萎 蔫 之后扎成一束 , 保持上 紧下松 的状态 , 然后 倒插 在 棉 田中 ,插 人之 后杨 树枝 把 的高 度 比棉花 略高 即 可 ,每 亩插 入 1 0束 ,每 7— 1 0天更换一 次 ,每天 日 出前使用化纤袋套住枝 把拍 打灭虫。 第 四,对 于 一些 经 过药 剂处 理 之 后残 留下来 的棉 铃 虫 ,抗 药 性很 强 , 而且 有 的棉 铃虫 已经进 入 到花 和棉 铃 中,再 使用 药 剂很 难达 到 良好 的防 治 效果 ,因此在 使用 化学 药剂 防治之 后 还可 以结 合整 枝 打权对 大龄 幼虫 进行 人工 捕 捉 ,根 据棉 花 的长 势 ,合 理 打 枝 ,彻底摘除无效花蕾 , 清 除无果枝 , 并且 将这 些花 蕾 和枝 叶带 出棉 田进行 集 中处理 防止虫卵在棉 田扩散 。 Z3 化学药物防治 化学 药 物防 治是 比较 传 统 的防治 方法 ,起效 快 ,在棉 花栽 培 过程 中依 旧可 以使 用 ,化 学 防治 一般 在棉 铃虫 卵盛 期使 用 ,产生 的效 果 比较 显著 。 采用 2 5 %圣 方 乳 油 1 5 0 0倍 液 、2 0 % 万 灵可 湿性粉剂 1 0 0 0倍液 、3 5 % 赛丹 乳油 5 0 0倍液 、5 % 高氯氰 菊酯乳油 8 0 0倍液进行喷施 ,喷药的时间一般选 择 在 下午 7时 以后 ,每周 喷 施一 次 , 连 续 使用 2~3周 可 以对棉 铃 虫进 行 预防 。另外 ,根据 棉 铃虫不 同代数 的 生 活 习性不 同,在使 用药 剂 的时候 方 法 也不 相 同 ,对 于第 二代棉 铃 虫 的化 学 防治采用 “ 雪花盖顶”的方式 ,第 3 代和第 4 代棉铃 虫则采用 “ 两翻一扣 , 四面打 透” 的方 式。是 对棉 铃虫 严 重 且 防治效 果 又较 差 的棉 田 ,可采 用 人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

棉铃虫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害虫,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棉铃虫取食棉花的铃、子、籽等部位,导致棉铃变小、掉落、受伤等,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的危害,下面将介绍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1.棉铃虫发生规律:棉铃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环境是其繁殖和发生的有利条件。

在南方地区,一般在7月份开始出现棉铃虫的危害,8月份达到高峰期,然后逐渐减少,11月份基本结束。

2.棉铃虫防治技术措施:(1)合理耕作措施:及时翻耕,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

(2)选择抗虫棉种: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如免疫系列的棉花品种。

这些品种对棉铃虫的抵抗力更强,抗虫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细菌等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常用的天敌包括益虫昆虫、蜘蛛等。

也可以引入天敌细菌来消灭棉铃虫。

(4)化学防治:根据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如吡虫啉、恶虫净等。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药害。

3.具体防治措施:(1)定期巡田观察:及时发现棉铃虫危害的迹象,比如叶片被咬食、叶片上的粪便等。

巡田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2)黄板监测:在棉田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引和捕杀害虫。

黄板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虫口的密度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也可以使用天敌细菌来杀灭棉铃虫,如苦杏树细菌等。

(4)适时化学防治:在棉铃虫的危害高峰期,根据虫口密度和经济损失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施药时,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5)清除秧苗、采棉垃圾:清理棉田中的秧苗和采棉垃圾,减少棉铃虫的滋生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综上所述,防治棉铃虫的措施包括合理耕作、选择抗虫棉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与 综

,

4

言 手 台 甲若 召益甲 奋侣 益侣 盖
毛手毛 幸会侣 会 半毛 沼 会 书奋手毛 岁会 沼 奋 甲 盛沼 奋 招 专诏 会甲 会 召略手 毛沼 毛沼毛 沼 盖 召 奋 手 毛昭爷
棉 铃虫 是 棉花 蕾 铃 期 的 主 要 害

常年 偏高 第


8
月下 旬 至
3
9

3

对 小麦 豌 豆 玉 米 高 粱 花 生





上 旬 达 到 卵 盛期 天 其 余 各代 为
6 3
,
卵期第 一 天
5

代为

,
等 危害也 相 当严 重
, 、
山东 金 乡县 胡
4
幼虫 一 般
,
2 个 行政 村 9 3 年对 棉 铃早 集镇 1 的防 治 取 得 了 明显 的 成效
14
,
龄 个别
,
5


幼虫期 1 5 一2 0
使
一 4 龄 幼 虫 主 要 危 害蕾 和 花
,
代 卵 多产 在 棉 株 果 枝 嫩 头 和 嫩 蕾
,

苞 上 棉 株上 部 三 层 果 枝 及 靠近 主 干 第 一 果节落卵 量较 大 虫 羽 化 期一 般 为
, ,
伏蚜
此外 要 加 强 田间 管理 结 合

,
,

,
3
代成
9
整枝打 权 进行 人工 灭 卵 灭 虫
贺敬 文 编
: :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农业措施1.秋耕冬灌、中耕灭蛹改变现有的耕作制度,棉田秋后及时拔除棉柴,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

麦收后棉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蛹。

2.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特点,种植春玉米,即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

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

玉米株诱集棉铃虫成虫及卵,便于及时捕蛾灭卵。

3.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插把诱蛾人工捕杀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综防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二、物理措施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

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

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比一台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高24倍,控制效果达50%-60%。

据我们试验,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

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三、生物防治生物制剂防冶棉铃虫对人类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但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可根据气候、虫情与其它措施配合运用。

在2代棉铃虫中等发生年或春套棉田的棉铃虫卵盛期,用Bt一781乳剂200倍液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3天喷一次。

也可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四、化学防治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化防工作中存在的用药单一、盲目、乱用、滥用现象,应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标准、统一配方、统一防冶,提高防治效果。

并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掌握防治指标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

具体防治指标为:对于麦田1代棉铃虫,当每平方米麦田有虫0.5头时进行防治,以降低2代基数;对于2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防治;对于3代棉铃虫,当百株累汁卵量40粒或初孵幼虫5头时防治;对于4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150粒或初孵幼虫10头时施药除治。

综合治理棉铃虫的对策

综合治理棉铃虫的对策

综合治理棉铃虫的对策近几年来在梁山县棉铃虫发生猖獗,种群数量大,为害范围广,加之抗药性不断上升,给药剂防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药剂防治不可仅着眼于棉田内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而要全面认真的分析制约棉铃虫药剂防治效果的各个因子,发挥各项相应配套措施的整体效应,才能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1遵循正确的防治策略防治棉铃虫,要重视一代防治,狠治二代,压低三代,扩大四代的防治范围,要对棉花以外的玉米、甘薯、大豆及特殊环境,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防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控制其为害。

2综合治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药性2.1合理用药根据抗性棉铃虫的变化,合理选择农药防治,运用综合性的措施,推迟抗性的发生和发展。

长期实践证明,抗性产生发展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一使用1种类型的农药,不合理不科学用药的结果。

天敌受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防效差。

这一事实近几年来,越来越被棉农所认识,现在群众一般都用2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防治棉铃虫,效果好,省工,省力,棉花丰收,棉农满意。

在一个地方棉铃虫对某1种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之后,将其停用一段时间后再用,抗性就会大大减轻。

80年代初用有机磷农药使棉铃虫产生了抗性,1983年后大力推广使用菊酯类农药,效果好,但1988年左右又对其产生了抗性,因此,采取混合用药,用有机磷农药,复配药剂,效果较好。

由于合理搭配用药,延缓了抗性。

这说明交替科学用药尤为重要。

2.2加强农业措施拔棉花柴、冬耕、冬灌,可大量减少越冬蛹。

据调查,冬耕、冬灌棉田比带茬越冬的棉田,越冬蛹死亡率提高50%~70%,所以冬耕、冬灌是治理越冬虫源至为重要的措施。

在作物布局上,提倡棉、粮间作,棉株10 m之间种2行玉米,可诱集棉铃虫产卵,使棉田落卵量减少40%~50%,还利于天敌的增殖和向棉田迁移,增加对棉铃虫的控制力。

采取促早熟技术,利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化学调控等措施,促进棉花早收获,减少四代棉铃虫的取食,以便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形成一个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环境条件。

棉铃虫防治方法

棉铃虫防治方法

棉铃虫防治方法
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花害虫,其幼虫会损害棉花的铃部,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1. 农艺措施:
-合理种植布局: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和间距,保证棉花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线充足,减少虫害滋生的机会。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深翻土壤:在棉花收获后,进行深翻土壤,破坏虫卵和幼虫的生存环境,减少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可通过引入棉铃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建立生态平衡:通过保护和提高棉田的生态环境,促进益虫的繁殖和增加,以减少害虫的发生。

3. 化学防治:
-农药喷洒:根据虫情和农药的选用建议,在虫害发生高峰期进行针对性的农药喷洒,以控制和杀灭棉铃虫。

-注意施药技术:在施药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方式,确保药剂充分接触到虫体,提高防治效果。

4. 避免抗药性发展:
-轮作:避免连作,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来打破害虫的生长周期,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药剂轮换: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进行轮换使用,减少害虫对特定农药的抗药性。

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综合防治原则进行。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使用规范,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农七师124团通过虫情动态调查和防效对比调查,结合多年的综合防治实践,总结出以下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1棉田生态环境1.1 124团所在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少雨,以引水灌溉为主。

采取“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棉花群体结构紧凑,农田小气侯比较稳定。

据测定,夏季株间温度20~27%,相对湿度60%~80%,为棉花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1.2棉花面积所占比重过大(80%以上),轮作倒茬困难,又为棉花害虫提供了充足营养和稳定的生存空间,虫源基数不断增大。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田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趋向单一化,降低了生态的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的危害,很容易爆发成灾。

1.3原来棉花害虫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效能很强,但由于滥用广谱性高效杀虫剂,大量天敌被杀死,害虫的抑制因子被消除,棉田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这种平衡一经破坏,很难恢复。

2防治对策棉铃虫以滞育蛹在土壤内(5~9em)越冬。

采用秋(春)翻冬(春)灌耕作制度后,棉田内绝大多数越冬蛹死亡。

棉铃虫喜爱在玉米、大葱等植物上产卵、栖息。

调查表明,玉米诱杀带每株玉米穗上有卵4~6粒,高者可达13粒。

种植玉米带诱杀,防效可达80%以上。

棉铃虫钻在棉花蕾、花、铃内,化学防治和天敌作用较小。

因此棉铃虫防治,要以秋(春)耕冬(春)灌、种植玉米诱杀带、草把诱蛾等措施防治为主导。

3防治措施3.1 消灭越冬虫源据调查,采取秋耕冬灌和开春铲埂除蛹两项措施,可使棉田内大多数越冬蛹死亡,死亡率在76%以上。

可消灭绝大部分越冬虫源。

3.2种植诱杀植物分为玉米、番茄诱杀带两种。

播种棉花时,在棉田两边种植2行结穗性强的中晚熟玉米或者番茄作诱集带。

在棉铃虫的羽化期,人工拍杀喇叭口内的成虫或对番茄喷药防治;棉铃虫老熟化蛹前,人工剖穗,彻底消灭诱杀带上的棉铃虫幼虫。

棉铃虫发生较重的地区,也可在棉田内或林带内种植玉米诱杀株(带)。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收成,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以下是棉铃虫的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法生态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环境条件、增加有益生物种群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棉田轮作、生物防治等。

棉田轮作可以改变棉花栽培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从而减少棉花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可以将与棉花病虫害关系较密切的植物进行轮作,例如绿草、豆科作物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例如,可以放置一些食草昆虫通过捕食棉铃虫来减少其数量,例如菜青蛙、蜻蜓、寄生蜂等。

此外,也可以用一些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合成物等进行生物防治。

2、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常见的化学农药有病毒杀虫剂、化学农药和杀虫激素等。

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应选择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农药,尽量不使用过期的或过时的农药。

(2)使用适当的剂量应根据棉铃虫的密度、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剂量。

(3)正确施药应通过喷洒、雾化、杆刷喷洒等方式进行施药,尽量避免溅零和漏药。

(4)合理间隔期应合理设置间隔期,尽量减少残留量的累积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通过利用物理因素或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常见的手段有粘虫板、光毒性灯、药块等。

通过粘虫板防治棉铃虫,可以采用黄色或淡蓝色的粘虫板,将其悬挂在棉田中,诱捕棉铃虫。

光毒性灯是一种产生可见紫外线的光源,它可以将害虫诱入其中,从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药块是一种由杀虫剂、糖水等吸附在杂草上的药剂,诱杀棉铃虫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其对棉花造成的危害。

总之,棉铃虫是极具危害性的害虫,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的施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时积极发掘和利用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危害。

棉铃虫综合防治

棉铃虫综合防治

田间利用农业、物理、生物及人工等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来综合控制棉铃虫为害,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污染。

一、农业防治合理间套:在棉田每隔10--15米播1行玉米,用来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梁,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与大蒜间隔种植,利用大蒜挥发出来的辛辣气味,驱逐二代棉铃虫在棉田为害。

整枝灭虫:根据棉铃虫产卵的特性,在棉花蕾铃期,将摘除的顶心、赘芽、群尖以及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灌水灭虫结合棉田耕翻进行冬灌,可以冻死害虫,使越冬棉铃虫蛹减少43.5%~72.3%。

棉花生长期,根据植株生长的需要,在棉铃虫二三代蛹盛期,结合抗旱适时灌水,对控制三代、减轻四代棉铃虫为害具有明显效果。

二、生物防治放虫灭虫:在棉田有卵株率达到5%左右时,每亩释放赤眼蜂成蜂1.5万头,以后每隔4天~5天放一次,连放3次,可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利用自然天敌灭虫:保护和利用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

三、人工防治人工捉虫:在棉铃虫幼虫期,捕捉大龄幼虫。

抹卵灭虫: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产卵盛期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次~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

四、物理防治施肥灭虫: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吨%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

黑灯光诱虫:每20亩~30亩棉田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降低田间落卵量。

杨柳枝诱虫将新鲜的杨柳枝放置一天,使其萎蔫,每8根~10根捆成一把,于傍晚插放在田间,把长50厘米~66厘米,高出棉株15厘米~33厘米,每亩插放6把~8把,第二天早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并将把子收回,洒上水保湿,防止叶片脱落,傍晚再重新插入田间。

杨柳枝一般每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也可采用枫杨、栎等树枝以及玉米叶等作为替代物,也具有一定效果。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

棉铃虫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棉铃虫是棉花的一个主要害虫,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棉铃虫是棉农们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

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了许多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技术,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一、生物防治技术1.天敌释放利用天敌防治棉铃虫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防治方法。

常用的天敌有蚜茧蜂、萤火虫、麻蚊、黑蚜茧蜂等。

释放天敌的时机是在成虫繁殖高峰期,一般为7月-9月。

天敌数量一般为每亩地1000只左右。

2.昆虫芽孢杆菌防治昆虫芽孢杆菌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杀虫剂,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在棉铃虫孵化早期,即在小卵囊期喷洒,一般每亩地用1-2千克。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氯酯、敌敌畏、百菌清等。

在棉铃虫严重危害时,可以采用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掌握药剂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棉铃网棉铃网是一种用于防治棉铃虫的物理防治技术。

通过在棉田边缘设立棉铃网,可以阻拦棉铃虫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在棉田内部设置围栏,将棉铃虫驱走或拦截住。

2.光电捕虫器光电捕虫器就是利用光源和电网联合作用来捕捉棉铃虫的装置。

通过在棉田边缘或者交叉路口设立捕虫器,可以有效地集中捕捉棉铃虫,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培育抗虫品种培育抗棉铃虫品种是长期以来推广的防治棉铃虫的策略之一。

通过育种,培育出抗虫品种,提高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从而减少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总之,防治棉铃虫需要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我们要根据发生的程度和害虫密度,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同时,也要加强棉田管理,减少棉铃虫的滋生和繁殖条件,从而保证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

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浅议棉铃虫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摘要:棉铃虫,又名钻心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我国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虫种,多年来为害十分猖撅。

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使棉铃虫越冬其数逐年积累。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棉铃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场所。

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农田生态失去了平衡。

加之,棉铃虫本身抗药性的增强,诸多因素导致了棉铃虫的发生现上升趋势。

根据调查136团8连6000余亩地,由于棉铃虫造成的损失就达7万余公斤籽棉,平均蛀铃率1.2%。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首先要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变化规律,根据新的发生动态,采取新的测报技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防治技术上要协调运用各项综防措施,构造一个有利于益虫生长而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综合环境体系。

关键词:棉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1棉铃虫的规律1.1棉铃虫介绍棉铃虫俗称桃虫、青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

棉花的重要害虫,常造成幼蕾脱落、烂铃等,严重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雌蛾多赤褐色或灰褐色;雄蛾多绿褐色或青灰色。

复眼球形、绿色。

前翅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呈波纹状,外横线很斜,与亚缘线皆呈波浪状,两线间灰色,外缘有7 个黑点,肾形纹、环形纹暗褐色。

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 个相连的白斑,斑与缘毛间有褐色隔开。

卵高0.55毫米,宽0.48毫米,近半球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

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将孵化时有紫色斑。

幼虫一般有6龄,有时也有5龄。

成长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黄褐色,有褐色网纹,体色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等,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气门上线可分为不连续的3~4条,其上有连续白纹;体表满布褐色和灰色小刺,长而尖;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前胸侧气门前下方的1 对毛的连线穿过气门或气门下缘相遇。

棉铃虫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棉铃虫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棉铃虫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钻蛀性害虫,又名棉铃实夜蛾,可为害樱桃番茄、黄秋葵、结球莴苣、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甜瓜、扁豆、荷兰豆、甜豌豆、甜玉米、菜用大豆等多种蔬菜。

一、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植株的花蕾、花器、幼果、种荚,也钻蛀茎秆、果穗、菜球等。

早期食害嫩茎、嫩芽和嫩叶。

花蕾和花器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

果实(图1)和种荚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

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图2)。

二、形态识别成虫(图3)为灰褐色中型蛾,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

雌蛾赤褐色至灰褐色,雄蛾青灰色,棉铃虫的前后翅,可作为夜蛾科成虫的模式,其前翅外横线外有深灰色宽带,肾纹,环纹暗褐色。

后翅灰白,后翅前缘有1个月牙形褐色斑。

卵(图4)为半球形,约0.5毫米,乳白色,顶部微隆起。

表面布满纵横纹。

幼虫(图5)共有6龄,有时5龄,老熟6龄虫长30~42毫米,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斑纹,幼虫体色多变,由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

气门上方有一褐色纵带,是由尖锐微刺排列而成(烟青虫的微刺钝圆,不排成线)。

幼虫腹部第1、2、5节各有2个毛突特别明显。

蛹长17~20毫米,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

气门较大,围孔片呈筒状突起较高,腹部第5~7节的点刻半圆形,较粗而稀(烟青虫气孔小,刺的基部合拢,围孔片不高,第5~7节点刻细密,有半圆,也有圆形的)。

三、发生规律成虫白天隐伏,觅食、交尾、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具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卵散产,喜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产卵部位选择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

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第2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

老熟幼虫在入土化蛹前数小时停止取食,滚落地面,多在落地处寻找疏松干燥的土壤钻入。

棉铃虫虫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摘要: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使棉铃虫越冬其数逐年积累。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棉铃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场所。

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农田生态失去了平衡。

加之,棉铃虫本身抗药性的增强,诸多因素导致了棉铃虫的发生现上升趋势。

根据调查农场12连6000余亩地,由于棉铃虫造成的损失就达7万余公斤籽棉,平均蛀铃率1.2%。

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首先要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变化规律,根据新的发生动态,采取新的测报技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防治技术上要协调运用各项综防措施,构造一个有利于益虫生长而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综合环境体系。

关键词:棉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1.棉铃虫的规律 1.1棉铃虫介绍棉铃虫俗称桃虫、青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

棉花的重要害虫,常造成幼蕾脱落、烂铃等,严重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雌蛾多赤褐色或灰褐色;雄蛾多绿褐色或青灰色。

复眼球形、绿色。

前翅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呈波纹状,外横线很斜,与亚缘线皆呈波浪状,两线间灰色,外缘有7 个黑点,肾形纹、环形纹暗褐色。

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 个相连的白斑,斑与缘毛间有褐色隔开。

卵高0.55毫米,宽0.48毫米,近半球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

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将孵化时有紫色斑。

幼虫一般有6龄,有时也有5龄。

成长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黄褐色,有褐色网纹,体色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等,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气门上线可分为不连续的3~4条,其上有连续白纹;体表满布褐色和灰色小刺,长而尖;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前胸侧气门前下方的1 对毛的连线穿过气门或气门下缘相遇。

蛹长14--23.4毫米,宽5--6毫米,纺锤形,初为绿色,渐变为黄褐色,近羽化呈黑褐色,有光泽。

腹部末端有1对臀刺,刺基部分开,腹部第5~7节有7~8排稀而大的马蹄形刻点,滞育蛹化蛹后3-4天,眼面可见斜行黑点4个。

1.2 棉铃虫生活习性棉铃虫属杂食性害虫,棉铃虫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农作物花蕾期与发蛾期是否吻合以及作物长势的好坏。

一般来说,水肥足、密植、蕾花铃多的棉田虫口密度大,集中棉区比分散棉区发生重,有密源棉花较无密源棉花受害重。

棉铃虫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气温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羽化的迟早和产卵活动,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

棉铃虫成虫有日伏夜出、趋向蜜源植物和光源及化学激素的习性,成虫羽化在上半夜最盛,羽化后部分当晚交配,2天后产卵,雌蛾产卵数量与摄取的蜜源营养有关,一般产卵500粒以上。

根据2004-2006年的田间调查,卵多产在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嫩尖、苞叶、嫩叶上。

二、三代卵也产在棉株上部茎杆、花瓣上。

有散产也有集中产卵,在蕾、苞叶、嫩尖以及顶部嫩叶上,一般产卵5-10粒,花瓣上最多产卵3-6个,茎杆上2-5个。

因此在生长茂密棉田、地块落卵多,百株卵量40-80粒,幼虫15-30头以上。

根据观察,在无外界因素干扰下,棉铃虫自然孵化率达80%以上。

棉铃虫初孵幼虫吃掉卵壳,就近转移到棉株中心和叶背面栖息, 多集中在生长点、鲜嫩部位取食,进入2龄幼虫以后开始蛀食幼蕾, 3龄幼虫以后取食量骤增,除取食蕾花,还蛀食青铃。

一生可蛀食8-12个以上蕾铃,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转移多在凌晨4时以后,6时后进入取食阶段,中午1时至下午7时左右,隐蔽在花蕾、铃内及苞叶内栖息,下午8时后又开始活动, 夜间11时以后大部分幼虫爬在棉叶上,幼虫虫体展开,平躺在棉叶正面或抓住棉叶边缘,悬空挂在棉叶上。

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前,停止取食,然后从棉株上滚落地面,爬至适宜场所入土化蛹。

1.3为害症状棉铃虫2代:以为害生长点及附近的顶尖和嫩叶为主,使棉花顶尖不生长,侧枝生长较快,造成“破头病”棉;嫩叶为害后形成缺形,有细虫粪,并有许多小孔。

蕾被害后蛀孔处有虫粪,苞叶张开,很快脱落。

花被害后,雄蕊和花柱被吃掉,花开后呈“风车”状,不能结铃。

棉铃3、4代:主要以为害幼铃为主,棉铃基部有蛀孔,孔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棉铃部位成为僵瓣。

1.4棉铃虫发生规律我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全年发生3个完整世代和1个不完整世代。

越冬代棉铃虫蛹羽化在4月底至5月上旬。

一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5月15-25日左右,产卵高峰在5月20日-6月5日,一般5月底-6月5日出现幼虫。

一代幼虫滞蛹期为6月10-20日,二代羽化期为6月20-30日,发蛾高峰期为6月23日-7月4日左右。

产卵高峰期6月25日-7月5日,一般7月1日后出现幼虫。

二代幼虫化蛹期为7月15-24日,羽化期在7月21日-8月1日,发蛾高峰7月27日-8月6日,产卵高峰在7月29日-8月8日,8月4日后出现幼虫。

三代幼虫化蛹一般在8月20-28日,羽化期8月26 -9月6日,羽化盛期8月30-9月10日左右。

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三代蛹大部分滞育,仅有20%-40%羽化产生四代。

二、三代发生世代重叠严重,进入6月20日以来诱蛾一直居高不下,成虫发生高峰期不太明显,6月30日-8月30日棉田内1-6龄幼虫均有发生,直到10月15日仍能发现幼虫。

棉铃虫化蛹一般选择棉田内直埂、横埂或棉田沟内,在土壤较湿润向阳处越冬,每平方米棉铃虫蛹 1.2-6头以上,最高达112头,棉田沟内向阳处每平方米0.4-3.6头,棉铃虫化蛹深度2-7cm,占60%-70%,8-10cm占20%-30%,10cm以上仅占5%-10%左右。

棉铃虫化蛹深度、发生时间与气温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

如2006年5月份气温比正常年份高出近100℃以上,各代棉铃虫发生期比2002--2005年提前5-8天。

2.棉铃虫综合防治 2.1防治⑴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

⑵适时间苗、定苗、整枝、打顶、打空枝和打边心等,并及时带出棉田集中处理。

⑶选种抗虫品种(系),例如选98-6等品种。

⑷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如每亩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较明显地减少棉上棉铃虫的落卵量,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

2.2生物防治虫制虫,保护棉田有效态天敌,如瓢虫、中华草蛉等,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使用生物性农药,如爱福丁等生物性农药。

2.3成虫诱杀技术⑴杨树枝把诱杀每亩用杨树枝把10把左右,效果显着,此外应用性诱剂效果较好,可减少棉田有效卵量。

⑵灯光诱杀成虫用高压荧光汞灯、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显着,尤其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可减少棉田落卵量50%以上,每灯距200米左右。

⒋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一般在棉铃虫卵的盛期用药,效果较理想。

第2代棉铃虫的化学防治采用“雪花盖顶”的方式,第3、4代棉铃虫的防治采用“两翻一扣,四面打透”的方式。

主要药剂有: 2.4是对棉铃虫严重且防治效果又较差的棉田,可采用人工捉虫。

3 棉铃虫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治经验3.1注意事项: 3.1.1不要盲目打药。

不搞虫情调查,不掌握虫口密度及虫态,抓不住防治适期。

对策:根据虫情调查适时喷治。

做到“治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

二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卵量达30粒时,是生物农药防治适期,100粒时为化学农药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内连续打药,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能太长,生物农药3天,化学农药4—5天。

3.1.2用药要对路。

一些棉农对市场上各种农药不加选择地购买使用,有的在棉铃虫不同发生时期选用农药品种不当,导致事与愿违,防效很差。

对策:合理选用农药。

在棉蚜与棉铃虫混合发生时,一般不用菊酯类农药,而把菊酯类农药主要用于防治三代棉铃虫。

有机磷农药对棉铃虫防治好,但前者易光解,后者易挥发,药效都很短,故应注意增加喷药次数;生物农药中, BT适于卵盛期喷用,对初孵幼虫防效高。

3.1.3 喷药要恰当。

如行走速度太快喷药不匀,喷头方向达不到目标部位。

对策:改进施药方法。

在棉铃虫中等或偏轻发生时,采用扣喷(俗称“点点划圈”)使药,用工农16型喷雾器把药液集中喷在棉株上部。

棉铃虫大发生时,喷药行进速度放慢,以扣喷为主、扣喷与托喷结合,全株周到喷治。

3.1.4不要单一用药。

有些棉农重复用一种农药,使棉铃早很快产生了抗药性。

对策:轮换交替用药。

年内至少用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农药,当前要特别注意控制菊酯类农药在棉田的使用量与次数,不能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和红蜘蛛,以延缓和控制棉铃虫对这类农药抗性的发展。

3.2 防治经验3.2.1及早着手,制定预案面对棉铃虫发生危害迅猛发展的势头,首先开展棉铃虫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田间虫情监测和预报。

3.2.2上下关注,领导重视棉铃虫的危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闻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了棉铃虫防治专栏,及时通报虫情形势,宣传防治技术;县、乡各级主管干部充分认识到预防棉铃虫的重要性,资金上重点倾斜,措施上重点落实;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督察指导防治工作,保证了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3.2.3精心组织,措施得力3.2.4督促检查,狠抓落实防治棉铃虫首先要搞好测报。

方法是:每667平方米摆杨柳枝把十束,每束一根,约小指头粗,一米长,捆在下端,倒挂于棉田,高出棉花20厘米左右,每日早晨捉杀蛾子,同时测报发生期,这样掌握有利时机,把幼虫消灭在蛀害蕾铃以前。

因此在棉铃虫产卵期间,每隔3天到棉田调查一次,每次检查50—100株,仔细查找卵粒和幼虫数量数。

根据各代发生的不同特点,采节能不同的防治方法。

7、8月间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时,下雨较多卵株卵量不.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多,但产卵持续时间长,如果等待卵盛期喷药,早产的卵已孵化为害,因此,在查卵的同时,着重检查幼虫数量,当百株有幼虫5头时,就要喷药防治。

这时棉株高大,产卵分散,应喷雾与喷粉相结合,遇雨还要补治。

8、9月间第4代棉铃虫发生时,棉株开始衰老,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卵孵化率低,一龄幼虫死亡率高,要着重检查二龄幼虫(二龄幼虫体长4~5毫米)的数量,当百株有二龄幼虫5头时就应喷药防治。

重点防治晚熟的地块,要搞好药剂防治,一般棉田要搞好整枝灭虫,把无效花蕾去掉,带出田外,可消灭大量虫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