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上第二章整式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第二章整式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第二章整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第1课时:整式(1)

教学内容: 2.1整式:1.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 ,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 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 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 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

是单项式,如a ,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2

1

x ; (2)a bc ; (3)b 2; (4)-5a b 2; (5)y ; (6)-xy 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

3

1a 2

h ,2πr ,a bc ,-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

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重点2πr )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 +1; ②

x

1; ③πr 2; ④-2

3a 2b 。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 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2

3

,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 2的系数是7; ②-x 2y 3与x 3没有系数; ③-a b 3c 2的次数是0+3+2; ④-a 3的系数是-1; ⑤-32x 2y 3的次数是7; ⑥31πr 2

h 的系数是3

1。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p59:1,2。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课时:整式(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9页,2.1整式:2.多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2)某班有男生x 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4)鸡兔同笼,鸡a 只,兔b 只,则共有头 个,脚 只。

(由于本课的主题是多项式,通过列代数式引入多项式,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又由此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1)2(a +b) ; (2)21+x ; (3)a +b ; (4)2a +4b 。

(由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学生说出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口表能力。通过特征的讲述,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定义,教室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二、讲授新课:

1.多项式: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

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 a l)。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 a nt term)。例如,多项式5232

+-x x 有三项,它们是2

3x ,

-2x ,5。其中5是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5232+-x x 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注意:

(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教师介绍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并让学生比较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例题: 例1:判断:

①多项式a 3-a 2b+a b 2-b 3的项为a 3、a 2b、a b 2、b 3,次数为12; ②多项式3n 4-2n 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

(这两个判断能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多项式中项和次数的概念,第(1)题中第二、四项应为 -a 2

b 、-b 3,而往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a 2b 和b 3,不把符号包括在项中。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该多项式的次数为12,应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为最高次项的次数。)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1)3x -1+3x 2; (2)4x 3+2x -2y 2。

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1)x 3-x +1; (2)x 3-2x 2y 2+3y 2。

例4:已知代数式3x n -(m -1)x +1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求m 、n 的条件。

(让学生口答例2、例3,老师在黑板上规范书写格式。讲述例2时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多项式的项包括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应为最高次项的次数。在例3讲完后插入整式的定义: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 a l expression)。例4分析时要紧扣多项式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

思维,使学生透彻理解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6.课堂练习:课本p59:1,2。

①填空:-4

5a 2b -3

4a b +1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

②已知代数式2x 2-mnx 2+y 2是关于字母x 、y 的三次三项式,求m 、n 的条件。 三、课堂小结:

①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几。

②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 (让学生小结,师生进行补充。)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0:3

第3课时:整式(3)

教学内容:补充内容,课本63页提到这个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概念,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

2.通过尝试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多项式升(降)幂排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初步体验排列组合思想与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难点:会进行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运用加法交换律,任意交换多项式x 2+x +1中各项的位置,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众多的排列方式中,你认为那几种比较整齐?

(以上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后,教师可投影演示,然后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讨论发现任意交换多项式x 2+x +1中各项的位置,可以得到六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众多的排列方

式中,像x 2+x +1与1+x +x 2

这样的排列比较整齐。 二、讲授新课:

1.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这两种排列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x 的指数是逐渐变小(或变大)的。我们把这种排列叫做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板书课题: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例如:把多项式5x 2+3x -2x 3-1按x 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写成-2x 3+5x 2+3x -1,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

x 的降幂排列。

若按x 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写成-1+3x +5x 2-2x 3,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 的升幂排列。

板书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

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 a l)。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 a nt term)。例如,多项式5232

+-x x 有三项,它们是2

3x ,

-2x ,5。其中5是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5232+-x x 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注意:

(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教师介绍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并让学生比较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例题: 例1:游戏:

规则:五个学生上前自己选一张卡片,根据教师要求排成一列,下面同学把排列正确的式子写下来。

按x

式子:-11x 7y

2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从活动中巩固新学知识。)

例2:把多项式2

πr -1+3πr 3-π2r 2按r 升幂排列。

解:按r 的升幂排列为:3

2

3

421r r r π+

π-π+-。 说明:π是数字,不是字母,题目中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系数分别为2π、-π2

、3π。 例3:把多项式a 3-b 3-3a 2b +3a b 2重新排列。

(1)按a 升幂排列; (2)按a 降幂排列。

解:(1)按a 的升幂排列为:322333a b a ab b +--。(2)按a 的降幂排列为:322333b ab b a a +--。

想一想:

观察上面两个排列,从字母b 的角度看,它们又有何特点?(由学生参照例题自己解答。) 例4: 把多项式-1+2πx 2-x -x 3y 用适当的方式排列。

分析:题中含有2个字母x 和y ,而各项中关于x 的指数层次较全,因此,选择关于x 的升(降)幂排列较为合理。

解:按x 的升幂排列为:3

221yx x x +π+--。

例5:把多项式x 4-y 4+3x 3y -2xy 2-5x 2y 3用适当的方式排列。 (1)按字母x 的升幂排列得: ; (2)按字母y 的升幂排列得: 。 注意:

(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

(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三、课堂小结:

对一个多项式进行排列,这样的写法除了美观之外,还会为今后的计算带来方便。在排列时我们要注

意:①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原首项省略的“+”号交换到后面时要

添上;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降)幂排列。

第4课时:整式的加减(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2.2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⑴、5个人+8个人= ⑵、5只羊+8只羊= ⑶、5个人+8只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学生尝试按种类、颜色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一方面可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体现分类的思想方法。)

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为一类。

8x 2y , -mn 2, 5a , -x 2y , 7mn 2,

8

3, 9a , -

3

2xy , 0, 0.4mn 2,

9

5,2xy 2。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投影显示。 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同类项的定义: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 2

y 与-x 2

y 可以归为一类,2xy 2

与-

3

2xy 可以归为一类,

-mn 2、7mn 2与0.4mn 2可以归为一类,5a 与9a 可以归为一类,还有8

3、0与9

5也可以归为一类。8x 2y 与-x 2y 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 、y ,并且x 的指数都是2,y 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 2与-

3

2xy 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 、y ,并且x 的指数都是1,y 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simil a r terms)。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83、0与9

5也是同类项。

通过特征的讲述,选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作为研究对象,并称它们为同类项。(板书课题:同类项。)

(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同类项概念,可设问同类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的同类项概念以及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 与3mx 是同类项。 ( ) (2)2a b 与-5a b 是同类项。 ( )

(3)3x 2y 与-3

1yx 2是同类项。 ( ) (4)5a b 2与-2a b 2c 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这组判断题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其中第(3)题满足同类项的条件,只要运用乘法交换律即可;第(5)题两个都是常数项属于同类项。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单看指数不同,误认为不是同类项。)

例2:游戏:

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 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

可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化做法,并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透彻理解知识,这种形式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学生通过一定的尝试后,能得出只要改变单项式的系数,即可得到其同类项,实际是抓住了同类项概念中的两个“相同”,从而深刻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 -2y +1+3y -2x -5; (2)3x 2y -2xy 2+31xy 2-2

3yx 2。 解:(1)3x 与-2x 是同类项,-2y 与3y 是同类项,1与-5是同类项。 (2)3x 2y 与-2

3yx 2是同类项,-2xy 2与3

1xy 2是同类项。

例4:k 取何值时,3x k y 与-x 2y 是同类项?

解:要使3x k y 与-x 2y 是同类项,这两项中x 的次数必须相等,即 k =2。所以当k =2时,3x k y 与-x 2y 是同类项。

例5:若把(s +t)、(s -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3

1(s +t)-5

1(s -t)-4

3(s +t)+6

1(s -t); (2)2(s -t)+3(s -t)2-5(s -t)-8(s -t)2+s -t 。

解:略。

(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上面三个例题,例3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由教师标出不同的下划线,并运用投影仪打出书面解答,为合并同类项作准备。例4让学生明确同类项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例5必须把(s -t)、(s +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

(通过变式训练,可进一步明晰“同类项”的意义,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

6.课堂练习:请写出2ab 2c 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学生先在课本上解答,再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三、课堂小结:

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同类项。 ②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③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应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运用.

采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拨的课堂小结方式,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作业:若2a m b 2m+3n 与a 2n -

3b 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 与 n 的值分别是______

第5课时:整式的加减(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2.2整式的加减:2.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 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的合并。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

①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

②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知识的呈现过程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从而能提高学生从事探索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1.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2)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的结果都为(21x +25y)元。

由此可得: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板书: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找出多项式3x 2y -4xy 2-3+5x 2y +2xy 2+5种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解原式=

()()()22835245335245322222222+-=-++-++=-++-+xy y x xy y x xy xy y x y x

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

例2: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x 2+3x 2=5x 4; (2)3x +2y=5xy ; (3)7x 2-3x 2=4; (4)9a 2b -9b a 2=0。 (通过这一组题的训练,进一步熟悉法则。) 例3: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2a 2b -3a 2b +0.5a 2b ; ②a 3-a 2b +a b 2+a 2b -a b 2+b 3;③5(x +y)3-2(x -y)4-2(x +y)3+(y -x)4。

(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各同类项,会减少运算错误,当然熟练后可以不再标出。其中第(3)题应把(x +y)、

(x -y)看作一个整体,特别注意(x -y)2n =(y -x)2n

,n 为正整数。)

解:①b a b a b a b a b a 2

22222

121322

132-=???

? ?

?+-=+-。

北京孙老师教育

②()()

33222233322223b a ab ab b a b a b a b ab b a ab b a a +=-++-+=+-++-。 ③原式=5(x +y)3-2(x -y)4-2(x +y)3+(x -y)4=3(x +y)3-(x -y)4。

例4:求多项式3x 2+4x -2x 2-x +x 2-3x -1的值,其中x=-3。

解:()()1213141231324322222-=---++-=--+--+x x x x x x x x x ,当x=-3时,原式=()171322=--?。

试一试:把x =-3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

(两种方法。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常常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这样比较简便。)

6.课堂练习:课本p66:1,2,3。 三、课堂小结:

①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的合并同类项,以防止2x 2+3x 2=5x 4的错误。

②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的合并同类项。 四、课堂作业: 课本p71:1

第6课时:整式的加减(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 -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 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 -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 -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 -120(t -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 -0.5)=100t+120t+120×(-0.5)=220t -60 100t -120(t -0.5)=100t -120t -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 -0.5)=+120t -60 ③ -120(t -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第7课时:整式的加减(4)

教学内容:课本没有“添括号”内容,整式的加减过程中要用到。

教学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添括号法则。2.会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多项式变项。

3.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添括号法则;法则的应用。 难点: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练习:

(1)(2x―3y)+(5x+4y); (2)(8a ―7b)―(4a ―5b); (3)a ―(2a +b)+2(a ―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 (6)―5x 2+(5x―8x 2)―(―12x 2+4x)+

5

1; (7)2―(1+x)+(1+x+x 2―x 2); (8)3a 2+a 2―(2a 2―2a )+(3a ―a 2); (9)2a ―3b+[4a ―(3a ―b)]; (10)3b―2c―[―4a +(c+3b)]+c 。 二、讲授新课:

1.添括号的法则: ①观察:分别把前面去括号的(1)、(2)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对调,并观察对调后两个等式中括号和各项符号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2.例题:

例1:做一做: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项: (1)x 2―x+1= x 2―(__________); (2) 2x 2―3x―1= 2x 2+(__________);

(3)(a -b)―(c―d)=a -(________________)。 (4)(a +b―c)(a ―b+c)=[a +( )][a ―( )]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4a +47a +53a ; (2)214a -39a -61a .

解:(1)214a +47a +53a =214a +(47a +53a )=214a +100a =314a 。 (2) 214a -39a -61a =214a -(39a +61a )=214a -100a =114a 。 例3:按要求,将多项式3a ―2b+c 添上括号:

(1)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2)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此题是添括号法则的直接应用,为了更加明确起见,在解题时,先写出3a ―2b+c=+( )=―( )的形式,再让学生往里填空,特别注意,添“―”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解:3a ―2b+c=+(3a ―2b+c)=―(―3a +2b―c)

紧接着提问学生:如何检查添括号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直至说出可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利用添括号法则检查,一是从结果出发,利用去括号法则检查 肯定学生的回答,

并进一步指出所谓用去括号法则检查添括号,正如同用加法检验减法,用乘法检验除法一样

例4:按下列要求,将多项式x 3―5x 2―4x+9的后两项用( )括起来: (1)括号前面带有“+”号; (2)括号前面带有“―”号 解:(1)x 3―5x 2―4x+9=x 3―5x 2+(―4x+9);

(2)x 3―5x 2―4x+9=x 3―5x 2―(4x―9)。 说明:

①解此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确认x 3―5x 2―4x+9的后两项是什么——是―4x 、+9,要特别注意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②再次强调添的是什么——是( )及它前面的“+”或“―”。 例5:按要求将2x 2+3x―6:

(1)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和; (2)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差。

此题(1)、(2)小题的答案都不止一种形式,因此要让学先讨论1分钟再举手发言。通过此题可渗透一题多解的立意。

解:(1)2x 2

+3x―6 =2x 2+(3x―6)=3x+(2x 2―6) = ―6+(2x 2+3x);

(2)2x 2+3x―6 =2x 2―(―3x+6) =3x―(―2x 2+6) = ―6―(―2x 2―3x)。 三、课堂小结:

1、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这两个法则在整式变形中经常用到,而利用它们进行整式变形的前提是原来整式的值不变。

2、去、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这里括号里各项变不变号的依据。法则顺口溜: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第8课时:整式的加减(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2.2整式的加减:4.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3.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整式的加减。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①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练习:化简:

(1)(x+y)—(2x -3y) (2)2()

2222

23(2)a b a b --+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背景,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在通过复习、练习,为学生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作必要的准备) 二、讲授新课:

1.整式的加减:教师概括(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不难发现,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因此,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求整式x 2―7x ―2与―2x 2+4x ―1的差。

解:原式=( x 2―7x ―2)―(―2x 2+4x ―1)= x 2―7x ―2+2x 2―4x+1=3x 2―11x ―1。 (本例应先列式,列式时注意给两个多项式都加上括号,后进行整式的加减)

练习:一个多项式加上―5x 2―4x ―3与―x 2―3x ,求这个多项式。 例2:计算:―2y 3+(3xy 2―x 2y)―2(xy 2―y 3)。 解:原式=―2y 3+3xy 2―x 2y ―2xy 2+2y 3)= xy 2―x 2y 。

(本例让学生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有利于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更新)

例3:化简求值:(2x 3―xyz)―2(x 3―y 3+xyz)+(xyz ―2y 3),其中x=1,y=2,z=―3。 解:原式=2x 3―xyz ―2x 3+2y 3―2xyz+xyz ―2y 3=―2xyz 。 当x=1,y=2,z=―3时,原式=—2×1×2×(—3)=12。

(本例让学生经历求代数式的值时,应先考虑将代数式化简,在代入求值的过程,体会先化简在求值的优越性)

3.课堂练习: 课本p70:1,2,3。 三、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课堂作业: 课本p71—72:6,7,9。

第9课时: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

整式?

??升降幂排列)多项式(项同类项次数)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3

z

y x ++,4xy ,a

1,22

n

m

,x 2+x+

x

1,0,

x

x 21-,m ,―2.01×105

解:单项式有4xy ,2

2

n

m

,0,m ,―2.01×105;多项式有

3

z

y x ++;

整式有4xy ,2

2

n

m

,0,m ,-2.01×105,

3

z

y x ++。

此题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 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 b ,―x 2,5

3xy 5,3

5

3z

y x

-。

解:a b :系数是1,次数是2; ―x 2:系数是―1,次数是2;

5

3

xy 5:系数是5

3,次数是6;

3

53z

y x -:系数是―3

1,次数是9。

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

例3:指出多项式a 3―a 2b ―a b 2+b 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 3、―a 2b 、―a b 2、b 3,常数项是―1。

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 的降幂排列: (1)(2x 4―5x 2―4x+1)―(3x 3―5x 2―3x); (2)―[―(―x+2

1)]―(x ―1); (3)―3(2

1x 2―2xy+y 2)+

2

1(2x 2―xy ―2y 2)。

解:(1)原式=2x 4―3x 2―x+1; (2)原式=―2x+2

3; (3)原式=―2

1x 2+

2

11

xy ―4y 2。 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 例5:化简、求值:5a b ―2[3a b ―(4a b 2+2

1a b)]―5a b 2,其中a =2

1,b=―3

2。 解:化简的结果是:3a b 2,求值的结果是3

2。

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 3+4x 2y+5y 3后,得x 3―x 2y+3y 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2

1,y=2

1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解:此多项式为3x 3―5x 2y ―2y 3;值为―4

5。

3.课堂练习:

课本p76―77:1,2, 3⑴⑶⑸,4⑴⑶⑸⑺,5,7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77:3⑵⑷⑹,4⑵⑷⑹⑻,6,8,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2.1.1整式(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2.1.1整式(一)教案人教新课标 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2.1整式:1.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1有理数: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鲁教版-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整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第三章的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在学习代数式的知识时,已经初步接触到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当时没有出现这两个概念的名称)及单项式的系数,初步理解了代数式的意义、代数式的书写,具备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即列代数式)的技能及初步识别单项式、多项式的经验,这是进一步学习整式有关概念的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列代数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经历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感受到了代数式作为数学表示的工具的必要性和作用,初步发展了符号感。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概念的教学、练习提高与测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如课本图3-5所示,一个十字形花坛铺满了草皮,这个花坛草地面积是多少? 2.当水结冰时,其体积大约会比原来增加1 9,3 xm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少? 3.如课本中图3-6,一个长方体的箱子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b,c.这箱子漏在外面的表面积是多少? 4.某件商品的成本为a元,按成本价提高15%后标价,又以8折销售,这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1)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北师大版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9页,2.1.2整式(多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以及几次几项式的确定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 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以及几次几项式的确定。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2)某班有男生x 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3)鸡兔同笼,鸡a 只,兔b 只,则共有头 个,脚 只。 (由于本课的主题是多项式,通过列代数式引入多项式,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又由此导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三个子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 (1)2(a +b) ; (2)(21+x ) ; (3)( a +b)、( 2a +4b ) 。 (由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学生说出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口表能力。通过特征的讲述,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定义,教室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二、讲授新课: 1.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式5232+-x x 有三项,它们是2 3x ,-2x ,5;其中5是常数项。 注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在内。 3、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例如,多项式5232+-x x 的次数是二次。 注意:①、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而是最高次项的次数。 ②、常数项的次数为零。 4、多项式的称呼:一个多项式有几次有几项,就叫几次几项式项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钻.出(zuān)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ò) 黄晕.(yùn) 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新部编本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精品资料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 13 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六年级的学生真正开始了初中生话,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能力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需要他们快速进行角色适应和转换,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八九年数学学习的成败。为了搞好本期数学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充满激情,但是小学的学习基础层次不一,数学思维能力高低不同,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三、学期目标 1.学生积极建构形成七年级上册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2.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学科的良好习惯。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整式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在设计时,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即首先给学生以感性材料,让他们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特点,最后进行归纳、抽象概括.最后通过课上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把课外扩展的资料也作为课上学习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叙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知道整式产生的背景并能叙述整式的概念; 3.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通过丰富有趣的现实情景,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等概念. 2.难点:对整式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授——自主探索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等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 例如:很多小城镇里都有水塔,水塔可以用来储水,维持水压,每天水都不停地流进和流出水塔.一般地,白天,当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流出水塔的水比流进水塔的水多;夜晚,当人们休息时,流进水塔的水比流出的水多. (1)如果水以每小时a升的速度流进水塔,那么4小时后,流进水塔多少升水,若a=20000升,计算一下结果; (2)如果水以每小时a升的速度流进水塔,同时又以每小时b升的速度流出水塔,那么4小时后,水塔里的储水量变化了多少? [生](1)4小时后,流进水塔的水为4a升;当a=20000升时,4小时后,流进水塔的水为:4a=4×20000=80000升; (2)4小时后,水塔里的储水量变化了(4a-4b)升. [师]在上述问题中列出的代数式4a,4a-4b都是整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式的概念. Ⅱ.在实际情景中,明确整式的有关概念 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1-1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图1-1 (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2013-201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2013—2014学年度 教师:方文重 第1 页共1 页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第2 页共2 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说课讲解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 (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

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 ?)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 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 ()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 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教案

a b 《整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2、过程与方法: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2、难点:整式的次数。 三、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讲授法(PPT 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⑴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⑵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2、教材P87做一做(1)--(4)题 概念的教学 活动内容:在讲解完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与次数、整式的概念后,立即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理解各内容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区分判别字母在分子中与字母在分母中的式子是否整式。 (2)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中的和如何理解。 (3)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而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4)单独一个字母的次数是1。 (5)常见错误多项式的次数就是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与单项式的次数混淆。 例题与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中,那些是单项式: 2、﹙1﹚–2a2b 的系数是 _ ;﹙2﹚2πr 的系数是_;﹙3﹚–m 的系数是_ ; 3、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1)a 3–a 2b+ab 2 –b 2;(2)3n 4 –2n 2+1; .3%)151(8.0;;1;0;3 2;31;27;;;a a a m m x a v s +----π

G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学习设臵: 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 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

20XX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 教案 第一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第1时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

下℃,买进90张桌与卖出80张桌,汽车向东行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 读作负)号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 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前”与“后”、“高于”与【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 “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 【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1整式(1)教案

2.1 整式(1)教案 【课题】2.1 整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过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正确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特征.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板书: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高原时速最快的铁路。(共有九个世界之最)请同学们思考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问题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过渡】像这样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意义的例子有很多,请思考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问题2】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 的路程为千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