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精)

合集下载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第 2 版)各章节知识点第1 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1.1 人工管理阶段(20 世纪50 年代之前)特点:①数据不保存②数据不具独立性③数据不共享1.1.2 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中期)特点: ①数据可以保存②独立性依然差③冗余量大1.1.3 数据库管理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后1.2.1 基本概念1. 数据Data2. 数据库Database, DB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 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通信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1.2.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数据共享性好2. 数据独立性强3. 数据结构化4. 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同上)124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DBMS中的数据被描述为逻辑模式、物理模式和外模式三级抽象1.3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1.3.1基本组成1. 数据结构2. 数据操作3. 数据约束1.3.2层次模型1.3.3网状模型1.3.4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1.3.5面向对象模型1.3.6对象关系模型第2章关系数据库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1. 数据结构(二维表)(1关系(2元组(3属性(4键((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过属性集((2)候选键((3)主键((4)外键(5 域(6 分量(7 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有若干个关系或二维表彼此关联组成的数据库。

2. 关系操作(一次一集合)查询(最主要):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更新:插入、删除、更新3. 完整性约束(1 实体完整性(对主键的约束:不能空不能重)(2 参照完整性(对外键的约束)(3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删除约束、更新约束、插入约束)2.2 关系代数2.2.1 传统的集合运算1. 并U2. 差-3. 交门4. 笛卡尔积2.2.2 专门的关系运算1 .选择(水平分割)2. 投影(垂直分割)n3. 连接乂第 3 章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3.1Access 简介3.1.1Access 功能及特性1. 界面友好、易操作2. 方便数据共享3. 简化安全设置4.SharePoint 高速在线以及离线应用5. 走向网络3.1.2Access 的安装1. 安装环境(office)2. 安装方法3.1.3Access 的集成环境3.1.4Access 数据对象1. 表Table(其他对象的基础)2. 查询Query3. 窗体Form4. 报表Report(使数据处理的结果多样化)5. 宏Macro6. 页Web7. 模块Module3.2 创建数据库3.2.1 直接创建空数据库3.2.2 利用模块创建数据库3.2.3Access 数据库的打开方式①以只读方式打开②以独占方式打开③以独占只读方式打开第4 章表的操作4.1 表的结构与创建4.1.1 表的构成(1)约束条件1. 列级约束1. 非空约束2. 唯一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3. 检查约束4. 主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5. 外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2. 表级约束(主键约束)(2)索引(3)关联关系4.1.2Access 中的数据类型4.1.3创建表结构(1) 数据表视图(2) 利用表设计视图⑶使用导入表创建表4.2表结构的维护4.2.1字段名、类型和长度的修改与插入、删除和移动字段1. 删除字段Delete2. 插入字段3. 移动字段4. 修改字段名、长度或数据类型4.2.2字段标题与输入输出格式设置1. 字段标题设置2. 输入/输出格式设置3. 自定义格式输入/输出格式4. 输入掩码的设置输入掩码的格式符号Access表达式中使用的运算符Access表达式中常用函数424其他约束1. 设置字段必填2•“小数位数”属性3. 指定主键4. 在“数据表”视图中改变字段名称4.3表数据的输入与维护4.3.1数据录入与编辑1. 数据修改2. 数据复制3. 数据的查找操作(1)按记录号查找数据(2)查找指定内容(3)查找空字段或空字符串(4)使用通配符4.3.2 导入与导出数据及链接外部数据1. 导入Excel 表2. 导出表操作4.3.3 格式化数据表1. 更改行高和列宽2. 改变字段次序3. 隐藏/ 显示列4. 冻结/ 解冻列5. 设置数据表格式4.4 记录操作4.4.1 记录排序4.4.2 筛选记录4.5 表的索引与关联4.5.1 索引相关知识1. 索引的概念2. 索引的分类(聚集/ 非聚集)3. 索引的创建方法4.5.2 创建表间的关联关系1. 关联关系分类(1) 一对一(2) 一对多(3) 多对多2. 关联关系的建立方法4.5.3 子表第5 章数据库设计5.1 数据库设计概述5.1.1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5.1.2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 需求分析阶段(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 数据库实施阶段(6) 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5.2 需求分析(1) 用户的信息要求(2) 处理要求(3) 安全性要求(4) 完整性要求5.3 概念结构设计5.3.1E-R 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1. 实体: 客观存在并能够相互区别的事物2. 属性:实体用来刻画的一组特性3. 实体集:表示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2. 联系与联系集5.2.3E-R图(矩形:实体集;椭圆形:属性;菱形: 联系集)5.4逻辑结构设计5.4.1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5.4.2规范化基础1. 数据库设计中的问题2. 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3. 范式及其关系4. 规范化方法5.4.3逻辑结构详细设计5.5物理结构设计5.6数据库实施5.7数据库维护第6章数据查询6.1查询概述1. 选择查询2. 生成表查询3. 追加查询4. 更新查询5. 交叉表查询6. 删除查询6.2 创建与维护查询6.2.1 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6.2.2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6.3 查询条件6.3.1 查询条件的设置6.3.2 在查询中执行计算6.4 动作查询(操作查询)的设计6.4.1 追加查询6.4.2 更新查询6.4.3 删除查询6.4.4 生成表查询6.5SQL 特定查询的设计(1) 联合查询(2) 传递查询(3) 数据定义查询(4) 子查询第7 章SQL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7.1SQL 的概述7.1.1SQL 的特点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1. 高度综合2. 非过程化3. 采用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7.1.2SQL 的功能7.2SQL的数据定义7.2.1SQL的数据类型7.2.2数据定义1. 建立数据表(1)N0T NULL是列级约束(2)PRIMARY KEY是表级或列级约束(3)F0REIGN KEY 是外键约束(4)CHECK是域完整性约束(5)UNIQUE 是唯一性约束创建此表的SQL语句如下:CREAT TABLE staff(stafflD TEXT(12) PRIMAR Y KEY, n ame TEXT(8)UNIQUE, birthdate DATE,married LOGICALNOT NULL,salary MONE Y,resume MEMO);2. 修改数据表ALTER TABLE < 表名>[ADD <列名> < 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DROP [ [ CONSTARINT ]< 约束名>]I [ COLUMN < 列名> ]][,…] [ALTER <列名> < 数据类型> [,…]];3. 删除数据表4. 索引操作语句7.3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Select 语句格式:SELECT [ALL I DISTINCT] < 列名> I <目标列表达式> I <函数>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 WHERE < 条件表达式> ][ GROUP BY < 列名1> [ HAVING < 条件表达式> ]][ ORDER BY < 列名2> [ ASC ] I [ DESC ]]7.3.2 简单查询语句Select * FromSelect 学号As 学生号码,姓名,Year(Now())-Year( 出生年月) As 年龄From 学生Select 学号,课程编号,成绩From 学生Where 成绩<607.3.3 连接查询7.3.4 其他查询7.4SQL 的数据更新7.4.1INSERT 命令格式:INSERT INTOVALUES7.4.2UPDATE 命令UPDATESETWHERE7.4.3DELETE 命令DELETE FROM WHERE第8 章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8.1 窗体8.1.2 窗体的类型逻辑:主窗体、子窗体功能:命令式选择窗体、数据交互式窗体8.1.3 窗体视图8.1.4 创建窗体8.1.5 窗体控件8.1.6 窗体控件的使用8.2 报表8.2.1 报表的组成1. 报表页眉2. 页面页眉3. 主体4. 页面页脚5. 报表页脚8.2.2 创建报表8.2.3 报表编辑8.2.4 其他报表8.3 宏8.3.1 宏的概念8.3.2 宏的设计8.3.3 宏的运行第9章VBA程序设计9.1VBA概述1. 类模块2. 标准模块9.2VBA编程9.2.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922对象和类9.2.3VBA编程基础9.2.4运算符与表达式及函数算术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Abs(N)取绝对值Int (N)取整Exp (N)以e为底数的指数函数Log(N)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Sqr(N)计算数值表达式的平方根Asc (C)返回字符串首字符的ASC H值Chr (N) ASC H值转换为字符串Str (N)将数值表达式转换为字符串Vai (C)将数字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9.2.5程序语句声明语句(Private、Dim、Public、Stastic )赋值语句执行语句926程序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 选择结构(1)lf语句(单路分支/双路分支)If Then(Else) End IfSelect Case(2)Select Case 语句(多路分支)开始CaseCaseEnd Select3.循环结构(1)For...Next⑵While语句WhileExit Do Wend codv block ncode block 2i旋被了和7同时整除?输出数11=1+1N结束初始化養数1=09.2.7 过程创建和调用(1)子过程(2)函数9.3 程序调试。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我整理了《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的笔记如下: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可以按照特定的结构和方式存储、检索和处理数据。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

2. 数据库的组成要素- 数据库的组成要素包括数据、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应用程序。

3.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是描述和定义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的方式。

-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面向文档模型。

4.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采用表的形式表示数据,表之间通过关系建立联系。

- 表由行和列组成,每行表示一个记录,每列表示记录的一个属性。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等功能。

- 常见的DBMS包括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6. 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设计、安装、配置、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 数据库管理员还负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性能优化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7. 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应用软件。

- 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语言(如Java、C#)或者数据库查询语言(如SQL)进行开发。

8.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上述内容是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的笔记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概述、组成要素、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概念及发展历史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具有较高的操作效率和较低的冗余度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

3.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阶段。

二、关系型数据库概述1.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关系型数据库是以表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结构。

2.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结构化、模式化、单一的数据视图。

3.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点: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晰、数据冗余度低、数据一致性高。

4. 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产品: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目的: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实现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确定需求、数据建模、规范化、物理设计。

3.数据建模的常用工具:实体关系图(ER图)、UML类图。

4.规范化的概念及作用:规范化是一种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消除冗余和保持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四、SQL语言1. SQL语言的定义: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交互式语言。

2.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Select)、插入(Insert)、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

3. SQL语言的高级操作:连接查询(Join)、子查询(Subquery)、聚合函数(Aggregate Functions)等。

五、数据库索引1.数据库索引的定义: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加快数据库表中数据的查询速度。

2.数据库索引的作用:提高查询效率、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加速数据的排序。

3.数据库索引的类型: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全文索引、哈希索引等。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重要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重要知识点总结三级模式模式: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外模式: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的对应关系。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做相应的修改,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

这一映像是唯一的,用于定义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数据库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的修改即可,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存取控制机制:定义用户权限,并将用户权限存入数据字典中(这些定义被称为安全规则或授权规则)。

权限即用户对某一数据对象的操作权力。

合法性检查,当用户发出存取数据库操作的请求后,DBMS查找数据字典,根据安全规则进行合法性检查,若用户的请求超出了定义的权限/密级/角色,系统将拒绝执行此操作。

视图机制:视图--虚表--导出表为不同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把数据对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操作的用户隐藏起来。

审计系统提供的一种事后检查的安全机制。

建立审计日志,用以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

检查审计日志,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

审计很浪费时间和空间,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部门。

RBAC(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特点:由于角色/权限之间的变化比角色/用户关系之间的变化相对要慢得多,减小了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

《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要点

《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数据库知识入门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的概念;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MIS、数据库设计的含义;数据模型定义,概念模型的作用;实体联系(E-R)模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实体,属性,域,实体型、值、集,码的概念,实体联系及种类,E-R图示。

能够用E-R图画出简单的E-R模型;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元组,属性,域,候选码,主码,外码的概念;关系的基数与度数;关系的特点;关系模式及表示方法。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VFP6.0的启动和退出;能够区分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术语。

1.数据库技术是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核心内容是数据管理。

信息是关于事物(或我们所关注的对象)以及事物间的联系的知识。

信息与能源、物质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

数据是为表达信息的符号记录。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查询、加工、传输的过程。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核心是数据。

2.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3.所谓数据库(DB:Data Base),简而言之,就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4.简述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答: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发展到数据库系统阶段所采用的技术,主要特点包括:⑴.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相互联系的。

⑵.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是完备的。

不同用户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所需的数据,使数据冗余度减到最低,实现数据共享。

⑶.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射,很强的数据独立性。

⑷.DBMS统一管理:数据库的定义、创建、维护、运行操作等所有功能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 Base Administrator)和数据库用户构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的应用广泛,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使用,例如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深入讨论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允许用户通过各种方式对数据进行访问、更新和管理。

数据库的设计要符合几个重要的特性,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关系和约束。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使用表格的形式将数据组织起来。

表格包括行和列,每行表示一个记录,每列表示一个字段。

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关系数据库使用关系模型来存储数据,它使用了一些关键的原理来支持数据的组织和操作。

其中最重要的原理是ACID,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 原子性:数据库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一个都不执行。

如果某个操作失败,则数据库会回滚到之前的状态。

- 一致性:数据库的操作会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即满足事先定义好的约束。

- 隔离性: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执行,每个事务都无法看到其他事务的中间状态。

- 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对数据库的操作就是永久性的,即使系统出现故障也不会丢失数据。

数据库的应用数据库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应用。

1. 企业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的各种数据,包括员工信息、销售记录、财务数据等。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分析功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2. 电子商务:数据库用于存储商品信息、订单记录和用户数据。

它可以支持快速的检索和交易处理,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商务服务。

3. 医疗保健:数据库用于存储患者的病历、药物信息和诊断结果。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访问和分析患者数据,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

4. 物联网: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物联网设备生成的海量数据。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程各章节知识点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第2版)各章节知识点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1.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特点:①数据不保存②数据不具独立性③数据不共享1.1.2文件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特点: ①数据可以保存②独立性依然差③冗余量大1.1.3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1.2.1基本概念1.数据Data2.数据库Database, 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通信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和用户1.2.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共享性好2.数据独立性强3.数据结构化4.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同上)1.2.4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DBMS中的数据被描述为逻辑模式、物理模式和外模式三级抽象1.3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1.3.1基本组成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约束1.3.2层次模型1.3.3网状模型1.3.4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1.3.5面向对象模型1.3.6对象关系模型第2章关系数据库2.1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二维表)(1关系(2元组(3属性(4键((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过属性集((2)候选键((3)主键((4)外键(5域(6分量(7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有若干个关系或二维表彼此关联组成的数据库。

2.关系操作(一次一集合)查询(最主要):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更新:插入、删除、更新3.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对主键的约束:不能空不能重)(2参照完整性(对外键的约束)(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删除约束、更新约束、插入约束)2.2关系代数2.2.1传统的集合运算1.并∪2.差-3.交∩4.笛卡尔积2.2.2专门的关系运算1.选择(水平分割)2.投影(垂直分割)∏3.连接∞第3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3.1Access简介3.1.1Access功能及特性1.界面友好、易操作2.方便数据共享3.简化安全设置4.SharePoint高速在线以及离线应用5.走向网络3.1.2Access的安装1.安装环境(office)2.安装方法3.1.3Access的集成环境3.1.4Access数据对象1.表Table(其他对象的基础)2.查询Query3.窗体Form4.报表Report(使数据处理的结果多样化)5.宏Macro6.页Web7.模块Module3.2创建数据库3.2.1直接创建空数据库3.2.2利用模块创建数据库3.2.3Access数据库的打开方式①以只读方式打开②以独占方式打开③以独占只读方式打开第4章表的操作4.1表的结构与创建4.1.1表的构成(1)约束条件1.列级约束1.非空约束2.唯一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3.检查约束4.主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5.外键约束(也可以是表级约束) 2.表级约束(主键约束)(2)索引(3)关联关系4.1.2Access中的数据类型4.1.3创建表结构(1)数据表视图(2)利用表设计视图(3)使用导入表创建表4.2表结构的维护4.2.1字段名、类型和长度的修改与插入、删除和移动字段1.删除字段Delete2.插入字段3.移动字段4.修改字段名、长度或数据类型4.2.2字段标题与输入输出格式设置1.字段标题设置2.输入/输出格式设置3.自定义格式输入/输出格式4.输入掩码的设置输入掩码的格式符号4.2.3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文本有效性规则设置有效性文本设置<>0 输入一个非零值0or>100 值必须为0或大于100<#1/1/2000# 输入一个2000年之前的日期>=#1/1/2000#and<#1/1/2001# 日期必须是在2000年内StrComp(UCase([LastName]),[LastName],0)=0 “LastName”字段中的数据必须大写Access表达式中使用的运算符Access表达式中常用函数4.2.4其他约束1.设置字段必填2.“小数位数”属性3.指定主键4.在“数据表”视图中改变字段名称4.3表数据的输入与维护4.3.1数据录入与编辑1.数据修改2.数据复制3.数据的查找操作(1)按记录号查找数据(2)查找指定内容(3)查找空字段或空字符串(4)使用通配符4.3.2导入与导出数据及链接外部数据1.导入Excel表2.导出表操作4.3.3格式化数据表1.更改行高和列宽2.改变字段次序3.隐藏/显示列4.冻结/解冻列5.设置数据表格式4.4记录操作4.4.1记录排序4.4.2筛选记录4.5表的索引与关联4.5.1索引相关知识1.索引的概念2.索引的分类(聚集/非聚集)3.索引的创建方法4.5.2创建表间的关联关系1.关联关系分类(1)一对一(2)一对多(3)多对多2.关联关系的建立方法4.5.3子表第5章数据库设计5.1数据库设计概述5.1.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5.1.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5)数据库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5.2需求分析(1)用户的信息要求(2)处理要求(3)安全性要求(4)完整性要求5.3概念结构设计5.3.1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1.实体:客观存在并能够相互区别的事物2.属性:实体用来刻画的一组特性3.实体集:表示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2.联系与联系集5.2.3E-R图(矩形:实体集;椭圆形:属性;菱形:联系集)5.4逻辑结构设计5.4.1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5.4.2规范化基础1.数据库设计中的问题2.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3.范式及其关系4.规范化方法5.4.3逻辑结构详细设计5.5物理结构设计5.6数据库实施5.7数据库维护第6章数据查询6.1查询概述1.选择查询2.生成表查询3.追加查询4.更新查询5.交叉表查询6.删除查询6.2创建与维护查询6.2.1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6.2.2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6.3查询条件6.3.1查询条件的设置6.3.2在查询中执行计算6.4动作查询(操作查询)的设计6.4.1追加查询6.4.2更新查询6.4.3删除查询6.4.4生成表查询6.5SQL特定查询的设计(1)联合查询(2)传递查询(4)子查询第7章SQL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7.1SQL的概述7.1.1SQL的特点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1.高度综合2.非过程化3.采用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7.1.2SQL的功能7.2SQL的数据定义7.2.1SQL的数据类型1.建立数据表(1)NOT NULL是列级约束(2)PRIMARY KEY是表级或列级约束(3)FOREIGN KEY是外键约束(4)CHECK是域完整性约束(5)UNIQUE是唯一性约束创建此表的SQL语句如下:CREAT TABLE staff(staffID TEXT(12) PRIMARY KEY,name TEXT(8) UNIQUE,birthdate DATE,married LOGICAL NOT NULL,salary MONEY,resume MEMO);2.修改数据表ALTER TABLE <表名>[ ADD <列名> <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 ][ DROP [ [ CONSTARINT ]<约束名>] I [ COLUMN <列名> ] ] [,…] [ALTER <列名> <数据类型> [,…] ] ;3.删除数据表4.索引操作语句7.3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Select语句格式:SELECT [ALL I DISTINCT ] <列名> I <目标列表达式> I <函数>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 WHERE <条件表达式> ][ GROUP BY <列名1> [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ORDER BY <列名2> [ ASC ] I [ DESC ]]7.3.2简单查询语句Select * FromSelect 学号As 学生号码,姓名,Year(Now())-Year(出生年月) As 年龄From 学生Select 学号,课程编号,成绩From 学生Where 成绩<607.3.3连接查询7.3.4其他查询7.4SQL的数据更新7.4.1INSERT命令格式:INSERT INTOVALUES7.4.2UPDATE命令UPDATESETWHERE7.4.3DELETE命令DELETE FROM WHERE第8章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8.1窗体8.1.2窗体的类型逻辑:主窗体、子窗体功能:命令式选择窗体、数据交互式窗体8.1.3窗体视图8.1.4创建窗体8.1.5窗体控件8.1.6窗体控件的使用8.2报表8.2.1报表的组成1.报表页眉2.页面页眉3.主体4.页面页脚5.报表页脚8.2.2创建报表8.2.3报表编辑8.2.4其他报表8.3宏8.3.1宏的概念8.3.2宏的设计8.3.3宏的运行第9章VBA程序设计9.1VBA概述1.类模块2.标准模块9.2VBA编程9.2.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9.2.2对象和类9.2.3VBA编程基础9.2.4运算符与表达式及函数算术运算符>字符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Abs(N)取绝对值Int(N)取整Exp(N)以e为底数的指数函数Log(N)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Sqr(N)计算数值表达式的平方根Asc(C)返回字符串首字符的ASCⅡ值Chr(N)ASCⅡ值转换为字符串Str(N)将数值表达式转换为字符串Val(C)将数字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数据9.2.5程序语句声明语句(Private、Dim、Public、Stastic)赋值语句执行语句9.2.6程序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选择结构(1)If语句(单路分支/双路分支)If Then(Else) End If(2)Select Case语句(多路分支)Select CaseCaseCaseEnd Select3.循环结构(1)For...Next(2)While语句WhileExit DoWend9.2.7过程创建和调用(1)子过程(2)函数9.3程序调试。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要点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要点

第一章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1人工管理方式2文件系统3数据库系统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库共享,减少冗余2交高的数据独立性3统一的数据库控制功能4特定的数据模型3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件以及实件之间联系的模型为(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件的联系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传统数据模型)4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管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资源)5DBMS对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的功能为(数据操作)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7使用关系运算对系统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是(关系)8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遵成三类完全性规则:(实体参照完整)、(参照完全性规则)、(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9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包括(选择)(投影)和(联接),关系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元组)集合10关系数据库中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字段)11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成为(实体标识符)13)1968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标志数据处理技术进入了数据库系统阶段,其采用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14)在关系模型中,操作对象是(关系)操作的结果是(关系)16)数据要解决文件管理系统中数据冗余,数据与程序不独立以及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而且要解决由于数据库数据共享带来的数据完全性、安全性及并发控制问题17)数据模型:是构成数据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的操作总体。

关系:以属性分类的包括若干行的二维表称为关系模型的关系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型:是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的形式通过二维表来描述实件的属性描述实件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运算有(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连接运算)18)E—R图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件及实件间关系使用的一个图形工具,示称E—R型E—R图是表示实件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E—R图是导出关系模型基础第二章1)ACCESS数据库包含7类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2)ACCESS中的数据访问页对象可以使用浏览器来访问INTERNRT上的WEB页3)查询对象可以查找符合条件的数据,并以数据表的形式显示出来4)每个对象必须作为单位的文件存放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5)在ACCESS数据库中真正存储数据的对象是表6)表中的数据不能作为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源7)不能用来编辑表中数据的数据库对象是查询8)设置“默认数据库文件夹”通过“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并在“常规”选项卡中进行设置9)表对象有“设计”视图和“数据表”视图10)查询对象有“设计”视图、“数据表”视图和“SQL”视图11)窗体对象有“设计”视图、“窗体”视图和“数据表”视图12)数据访问页对象有“设计”视图和“页面”视图13)报表对象有“设计”视图、“打印预览”视图和“版面预览”视图14)ACCESS数据库对应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文件,文件扩展名是MDB15)数据访问页与其他数据库对象不同的是存储在ACCESS数据库的外部16)双击ACCESS数据库文件,在启动ACCESS的同时还可打开该数据库文件17)启动ACCESS的方法:1通过桌面上的“开始”按钮启动2通过命令启动3单击桌面上的ACCESS快捷图标启动4直接双击ACESS数据库文件启动18)ACCESS 2000是一个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三章1.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1可以从ACCESS提供的多个“模板”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拿来使用;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总结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总结笔记

1.1 软件危机
• 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危机的原因
• • • • • •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软件开发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过分依靠个人技巧和创造性 没有充分的文档资料(软件配置主要包括程序、文档和数据等) 软件可靠性缺少度量的标准,质量无法保证 轻视软件维护(维护费用占软件总费用的55%-70%) 用户需求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就匆忙着手编写程序(主要原因)
改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
错误;
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
善;
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1.4 软件过程
• 在实际软件开发时,软件规模、种类、 开发环境及开发时使用的技术方法等 因素,影响阶段的划分。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技术 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具 软件开发方法学
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度量 项目估算 进度控制 人员组织 配置管理 项目计划
1.2 软件工程
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 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 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 需要组织管理措施。
• 软件工程正是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 一门新兴学科。
无章法(个人英雄主义)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团队合作开发)
1.2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1968年秋,提出软件工程 • IEEE 1993年给出定义: 1) 将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 工程原则和方法,应用于软件 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2) 对1)中方法的理论研究。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精)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精)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第一章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是能源、物质和信息。

信息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存在特征、运动形态以及不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诸要素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进而形成概念。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信息源于客观事物,而后通过人们加工处理再控制客观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数据本质上是对信息的一种符号化表示,即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息。

符号是由人为而定,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0和1这两个符号。

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用来载荷信息,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从已知数据出发,参照相关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产生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可以作为某种决策的依据,这一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的任务不是计算,而是管理数据。

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查询、维护和传送等各种*作,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任务必有的共性部分。

数据管理大体上可分为自由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文件是*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文件可以命名,通过文件名以记录为单位存取数据,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

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描述事物性质的最小数据单位是数据项。

记录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一个记录能表达一个具体事物。

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技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

DB是存储在磁盘等外部直接存取设备上的数据集合,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主要是通过综合各个用户的文件,除去不必要的冗余,使之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数据结构。

(结构化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统中的硬件是数据库赖以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CPU、存储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1.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3. 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概念工具。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主键: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联系(1:1,1:n,m:n):实体集之间的关系,反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也是主体,也可具有属性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

本质是一张表。

关系、关系模式:1:1关系名(属性1,属性2,……)1:n 将1的主键放入n中学生(班级编号,……)n:m 将实体的主键放入关系的属性中(2)E-R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构建E-R模型、画出E-R图实体集:矩形框属性:椭圆联系:菱形(3)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性质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关系运算:选择(减少个体保留所有属性)、投影(所有个体的部分属性)、联结(4)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5)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实体、参照、自定义)实体:主键不能为空参照:外键为空或在其担任主键的实体集中存在自定义:用户自己定义的语义要求第二章A ccess数据库与表的操作1.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2. 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表、记录、字段3.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1)字段名命名规则不能空格开头、不能用.!()[]、最长64个字符(2)字段类型:文本、数字、日期/时间、是/否、查阅向导(备选项中选择)(3)字段属性:字段大小、输入掩码(控制数据的输入)、有效性规则(规范、核查)、有效性文本(提示信息)、默认值、索引(搜索或排序的根据,加快查询速度)、必填字段(4)设置主键4.建立表间关系:关联字段、实施参照完整性5.表的复制、更名、删除6.数据的导入、导出第三章查询1.查询的概念和作用查询是根据查询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的方法浏览、更新、分析数据2.选择查询使用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检索数据,然后按所需顺序显示数据3.条件查询(1)查询条件的表示①条件的组合:and、or、not②取值范围的说明: >、<、>=、<=、<>between… and…In③条件不确定: like*(替代零个一个或多个任意字符)、?(任意单一字符)、#(任意一个数字)、[ ](替代方括号内任意字符)、!(替代方括号内字符以外的任意字符)、-(2)函数①统计函数(SUM,AVG,COUNT,MAX,MIN)②字符串函数(LEN,LEFT,RIGHT,MID)③日期函数(DATE,NOW,YEAR,MONTH,DAY)4.交叉表查询、重复项查询、不匹配项查询:特点、何时适用交叉:对数据库中表和查询进行分类统计,使用的字段必须来源于同一个表或查询重复:对某些怒有相同值得记录进行检索和分类,判断信息正确性不匹配:查找可能的遗漏,在一张表中有另一张表中没有4.参数查询在作为参数字段的条件行中,以[ ]括起与字段名不同的内容5.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删除查询、追加查询第四章 SQL查询select-from-where、insert、update、delete,要求能读懂select:构成查询结果的属性列from:作查询的表where:查询条件insert:将子查询结果插入到指定的表update:数据更新,需要更新的表delete:删除字段数据定义:用于定义和修改基本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create(建立) drop (删除) alter(修改)数据操纵:用于表或视图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insert(插入)delete update数据查询: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select数据控制:用于控制用户对数据的存取权利 grant(授权) revote(回收权限)第五章窗体1.窗体的概念和作用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控件使用构成了用户与数据库的交互界面,从而完成显示、输入和编辑数据等事物作用:可作为浏览、编辑、输入输出表或查询中数据的交互界面可作为组织、控制整个系统中对象的外观界面2.创建窗体的三种方法自动创建、窗体向导、设计视图3.窗体的构成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窗体页脚4.窗体的控件(1)类型:结合型控件、非结合型控件、计算型控件(2)常用控件:文本框,命令按钮,列表框和组合框,标签,选项组,选项按钮,子窗体/子报表(3)常用属性:名称、标题记录源:窗体的数据来源,一般为表或查询控件来源:控件所显示数据的来源,通常是与控件结合的字段行来源:组合框、列表框的列表选项来源5.主/子窗体:主窗体内套有子窗体,便于在同一窗体中显示不同表中相关联的数据第六章报表1.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与窗体的功能比较、区别报表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浏览、分析、汇总和输出;窗体用于浏览、编辑、输入、输出2.报表的构成:报表页眉、页面页眉、组页眉、主体、组页脚、页面页脚、报表页脚3.排序和分组报表中的数据(对最多10个字段分组)汇总项:可以添加多个字段的汇总,并且可以对同一字段执行多种类型的汇总分组间隔项:确定记录如何分组在一起,可以自定义标题项:更改汇总字段的标题,可以用于列标题还可用于标记页眉与页脚的汇总字段有/无页眉节选项:用于添加或移除每个组前面的页眉节4.标签报表:特点:在一页中显示多个标签,通过标签报表,用户可以查看到多个且数据格式相一致的标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的系统,它们在各种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包括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教育等各个领域。

数据库原理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而数据库应用则是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

首先,数据库原理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数据库系统使用各种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数据,包括表、索引、视图等。

这些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涉及到数据的存储效率、检索速度以及数据一致性等方面的考虑。

其次,数据库原理还涉及到数据的检索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查询语言和检索机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检索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还提供了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机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此外,数据库应用涉及到将数据库原理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

企业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都是数据库应用的典型例子。

这些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并
利用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功能来实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管理。

总的来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以及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系统中。

深入理解数据库原理和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对于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第一节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填空]数据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系统方式和数据库系统方式等三个阶段。

[简答]数据库技术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冗余小。

(4)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方便的用户接口。

(6)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简答]简述数据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作用。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是数据库系统努力追求的目标。

数据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如果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这样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在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及应用程序,那么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选择]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实际上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

[简答]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记为OS)之间,是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接口,为用户提供了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和各种数据控制。

[填空]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主要有关系型、层次型、网状型和面向对象型等。

第二节数据描述[填空]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选择、填空]二元联系的三种类型:(1)一对一联系(简记为1∶1)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

例如,一夫一妻制社会中,“丈夫”与“妻子”两实体集之间为1∶1联系。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总结(1)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总结(1)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总结(1)《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总结《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关系数据库、SQL语言、事务处理、数据库安全、数据库设计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该课程的总结:一、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行代表记录,列代表属性。

2.将数据分为若干个表,表与表之间通过主外键建立关系。

3.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4.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数据进行操作和管理。

二、SQL语言SQL语言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标准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与关系模型一致。

2.支持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查询和数据控制四种功能。

3.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函数。

4.使用灵活,易于学习和使用。

三、事务处理事务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具有以下ACID特1.原子性:事务中的一系列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2.一致性:事务执行前后所保持的数据库状态一致。

3.隔离性: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其他事务的存在。

4.持久性:事务提交后,对数据库所作的修改应该永久保存下来。

四、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不当访问、使用、泄漏和破坏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访问控制: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授权和权限管理等。

2.加密机制: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泄漏和篡改。

3.审计机制: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访问记录,防止数据丢失和不当使用。

4.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进行数据模型设计,并将模型转化成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确定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建立概念模型和ER图,确定数据结构和数据关系。

3.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成逻辑模型,建立关系模式和数据字典,确定表结构和表关系。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研学习笔记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研学习笔记

一、考试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涵盖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基本要求根据《农业知识综合三》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农业信息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农业信息化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较低要求——了解;☆基本要求——理解、熟悉;★较高要求——掌握。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一章数据库概述1、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以及进展情况;一、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4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是有结构的,记录是计算机中表示和储存数据的一种格式或一种方法。

(2)、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冗余度、较高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被用户共享。

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其他各种功能。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第一章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是能源、物质和信息。

信息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存在特征、运动形态以及不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诸要素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进而形成概念。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信息源于客观事物,而后通过人们加工处理再控制客观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数据本质上是对信息的一种符号化表示,即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息。

符号是由人为而定,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0和1这两个符号。

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用来载荷信息,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从已知数据出发,参照相关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产生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可以作为某种决策的依据,这一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的任务不是计算,而是管理数据。

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查询、维护和传送等各种*作,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任务必有的共性部分。

数据管理大体上可分为自由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文件是*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文件可以命名,通过文件名以记录为单位存取数据,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

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描述事物性质的最小数据单位是数据项。

记录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一个记录能表达一个具体事物。

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技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

DB是存储在磁盘等外部直接存取设备上的数据集合,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主要是通过综合各个用户的文件,除去不必要的冗余,使之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数据结构。

(结构化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统中的硬件是数据库赖以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CPU、存储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数据库系统中的软件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是是数据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专门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

任何数据*作,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查询、数据维护、数据库运行控制等都是在DBMS管理下进行的。

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DBMS才能和数据库打交道。

DBA是指数据库管理员,其职责是维护和管理数据库,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UW A:用户工作区,是用户程序与系统缓冲区交换数据的场所。

用户只能对UW A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数据是DBMS根据用户的请求装进去的。

DD:数据字典,其中存放着数据库三级结构的描述以及各数据项的类型、值域和关键字等,从结构上对数据的语言和数值范围加以约束。

计算机系统中任何软件必须在*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工作。

1975年SPARC公布了数据库标准报告,提出了数据库三级组织结构,称SPARC分级结构,从内到外分三个层次描述,分别称为内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

概念模式,简称模式,是对数据库的整体逻辑描述,并不涉及物理存储,故称为DBA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具体描述了数据是如何组织存储在存储介质上,是系统程序员用一定的文件形式组织起来的一个个存储文件和联系手段。

故称内模式为系统程序员视图。

只有内模式才是真正存储数据的。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一个子集,又称子模式,外模式面向用户,是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外模式为用户视图。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结构中,总体观和存储观有一个,用户观有多个,一个应用对应一个用户观。

三级结构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模式是内模式的逻辑表示,内模式是模式的物理实现,外模式是模式的部分抽取。

三个模式反映了对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观点,模式表示了概念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总体观,内模式表示了物理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存储观,外模式表示了用户级数据库,体现了对数据库的用户观。

数据库三个模式之间存在两种映射,一是外模式/模式间的映射,另一映射是模式/内模式间的映射。

在数据库系统的组织结构中,模式/内模式映射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外模式/模式把用户数据库与概念数据库联系起来。

映射技术的好处: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保证了数据共享、方便了用户使用数据库、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应用程序员和终端用户是数据库的用户。

DBMS通过DDL(数据描述语言)来定义三种模式,并将各种模式翻译成相应的目标代码。

DML数据*纵语言实现对数据库的*作,基本*作有:插入、修改、删除、检索。

DBMS有两种类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C等属于宿主(HL)型,FoxPro则属于自主(SCL)型。

DBMS对数据库运行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数据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故障恢复和并发*作四个方面实现的。

关于信息和数据,下面的论述是正确的。

D(A)只有区别没有联系(B)信息是数据的载体(C)同一信息用同一数据表示形式(D)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数据库是。

B (A)单用户独享的(B)多用户共享的(C)多用户(D)单用户下面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论述,是正确的。

B(A)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与应用程序的接口(B)应用程序只有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才能和数据库联系(C)数据库管理系统用DML来定义三级模式(D)数据库管理系统用DDL来实现对数据库的各种*作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多种语言,下面不是其中的一种。

(A)DDL (B)SCL (C)DML (D)HL2005第二章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描述,是记录及其联系的集合,应具有描述数据和数据联系两方面的功能,采用形式化的描述方法表达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表示的是数据库的框架,在该框架约束下填上具体数据才是数据库。

数据库类型根据数据模型划分。

数据的数据结构形式就是数据模型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模型对数据的描述应包括)模型中包含哪些记录类型,并对记录类型进行命名;指明各个记录类型由哪些数据项构成,并对数据项进行命名;每个数据项均需指明其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

对数据间联系的描述要指明:各个不同记录类型间所存在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公式DM{R,L}是对数据模型的描述,其中R代表记录类型的集合,L 代表不同记录类型联系的集合。

公式的含义是表示了数据模型具有描述数据和数据联系两方面的功能,R是对数据的描述,L是对数据间联系的描述。

数据模型本质上是对“信息模型”的数据化表示,信息模型又称“实体联系模型”,是客观事物及其自然联系在人脑中所形成的概念。

信息来自于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数据世界。

在信息世界中,不论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还是概念性的东西,或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律统称为实体。

不同实体是由其属性的不同而被区分的。

实体和属性都有“型”和“值”之分。

“型”是概念的内涵,而“值”是概念的实例。

“型”表达的是个体的共性,而“值”是个体的具体内容。

“键”也称关键字,是指在实体属性中,可用于区分实体集中不同个体的那个或几个属性的组合。

当有多个属性可作为键而选定其中一个时,则称它为该实体的“主键”。

若在实体诸属性中,某实体虽非该实体的主键,却是另一个实体的主键,则称此属性为“外部键”。

实体中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这叫做属性的“域”。

实体间的联系分别是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E-R方法,又称为实体联系表示法。

E-R图中所表示的实体及其联系,实际上是信息模型。

E-R图的三大要素:属性、实体、联系。

目前,成熟地应用于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结构表示记录类型及其联系。

结构特点: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在层次模型中,上一层记录型和下一层记录型之间的联系为1:n.不能直接支持m:n联系。

对于记录之间的m:n关系,可以将其转换为1:n联系。

网状模型的结构是结点的连通图,特点是:有一个以上结点无父结点且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

典型代表是DBTG系统。

目前,在微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本质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型中,一张二维表就称为一个关系。

如果二维表中的数据有变化,则它的记录数改变,它的字段数相对固定。

在文件系统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文件,表头行称为记录型,表中其他各行称为记录,而每一列中的各元素称为一个数据项。

通常在数据库中,二维表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一个关系就是一个文件(一张二维表)。

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的时候,图中的每一个实体,都应转换为关系,其中应包括对应实体的全部属性,并应根据关系所表达的语义确定哪个属性(或哪几个属性组合)作为主键。

E-R图:方框表示实体,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菱形表示联系。

信息世界用语:实体集、实体、属性、实体键,在数据世界中对应:文件、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键。

以下关于数据模型的描述,A不正确。

(A)数据模型表示的是数据库本身(B)数据模型表示的是数据库的框架(C)数据模型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描述(D)数据模型能够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示出各种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下列关于实体的说法,不正确。

B(A)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B)实体靠联系来描述(C)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统称为属性(D)实体和属性是信息世界表达概念的两个不同单位实体集中,各实体值相应的属性有着B的域。

(A)不同(B)相同(C)各自(D)固定综合:画E-R图,写出关系模型第三章域是值的集合,域中数据个数叫做域的基数。

R(D1,D2,…Dn)的含义是:当且仅当R是D1×D2×…×Dn的一个子集,则称R是D1×D2×…×Dn上的一个关系。

其中,R是关系名,n是关系的度,Di 是第i个域名。

在关系的定义中,n度的关系,必有n个域。

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表中的每一行对应关系中的一个元组,它对应于信息世界中的实体和计算机世界中的记录,表中的每一列就是关系中的一个域。

也称为属性,对应于计算机世界中的字段。

关系与文件有许多相似之处,把关系看成文件时,则元组就是文件中的记录,属性就是记录中的数据项(字段)。

不允许“表中套表”,即表中元组分量必须是原子的。

二维表中的各列取自同一个域,因此一列中的各个分量具有相同性质。

列的次序、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不改变关系的实际意义。

表中的行叫元组,代表一个实体,因此表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两行。

判断两个关系是否相等,与属性的次序无关,与元组的次序无关,与关系的命名无关。

关系模式是指用关系数据描述语言描述后的关系,必须逐个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进行描述才能生成数据库概念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实为定义关系模式。

关系数据描述语言实质是定义关系框架的,包括对域和关系进行描述常用的关系数据描述语言(DDL)有问答式和语言描述式,常用的FoxPro 属于问答式DBMS.语言描述式有专门描述语言定义关系模式,包括关系名、组成该关系的各个域名、数据类型、长度和取值范围域描述语句:DOMAIN<域名>PIC IS<类型(长度)>[RANGEIS<数1>THRU<数2>],通过DOMAIN定义域名、PIC定义数据类型和长度,RANGE定义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