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2)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教案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锦瑟》和《马嵬》两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及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及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1.导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锦瑟》这首诗的,猜测诗歌内容。
2.诗歌解析让学生自读《锦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等。
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夸张等。
3.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孤独、哀愁等。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
4.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
5.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写一篇关于《锦瑟》的鉴赏文章。
第二课时:《马嵬》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诗的学习。
介绍《马嵬》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诗歌解析让学生自读《马嵬》,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如“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等。
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象征等。
3.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失落、无奈等。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
4.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
5.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写一篇关于《马嵬》的鉴赏文章。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如《无题》等。
分析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审美特点。
3.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李商隐的诗歌创作进行讨论。
分析李商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论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马嵬》导学案
马嵬(其二)导学案一、基础过关【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诗歌大意.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3、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导学】1.题解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2 弄清史实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3.常识补充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4)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基础演练】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马嵬(wéi )未卜(bǔ)宵柝(tuò)晓筹(chóu )驻(zhù)马2请根据文中注释,翻译出全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梆子,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锦瑟》通过对诗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结合有关背景领会其主题。
2、《马嵬(其二)》学习本诗的叙事特点及对比的的表现手法,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作者背景】1、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
2、《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
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
3、《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唐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进,玄宗赐死杨贵妃及其亲属,史称“马嵬之变”。
李商隐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藩镇之乱时期的马嵬事件讥讽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文化常识】咏史诗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选D。
“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 D.不及【解析】选D。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内容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锦瑟》【学习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2.常识补充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3.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锦瑟和马嵬的导学案(原创教师版)
锦瑟1.李商隐名句集锦: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
2“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3.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4.读读品品赏赏析析(1)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内容之眼(诗眼):思华年(2)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情感之眼(诗眼):惘然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首联,一弦一柱思华年(3)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4)…无端“是什么意思?“无端”二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导学案——教师版共36页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导学 案——教师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锦瑟》导学案教师用.doc
教师用《锦瑟》导学案年级:高一班级:313班教师:李宗晨时间:2016.4.26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诗歌内容,体味《锦瑟》之美。
2、理解《锦瑟》的多种诠释。
学习重点和难点:目标1:诗歌的“三美”在诗中的运用。
目标2:诗歌的主题。
学习过程:一、了解相关1、兴趣导入名诗对接①夕阳无限好一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一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蜡炬成灰泪始干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3)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二、理解《锦瑟》1、品赏诗歌的步骤:(听朗读)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2、解文:(1)“无题”之解锦瑟虽为题目,实为首句前两字,故亦为无题。
(2)成语典故之解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鮫人流珠、蓝田玉烟美好而虚幻/伤感而刻骨/高洁而凄婉/可望而难即==华年3、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准确字音,把握节奏)(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锦瑟》【学习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2.常识补充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3.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导学案教师版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晚唐 义山
《李义山诗集》 无题诗 咏史诗
《锦瑟》
❖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 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 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 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 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 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 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 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 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 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 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 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 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 答:——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 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 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 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 遇?
❖ 答: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 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 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 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 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 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 答: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 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 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 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 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 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 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 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W《锦瑟》导学案(教师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导学案(教师版)【核心素养目标】1.诵读诗歌,体验诗歌语言节奏。
2.理解意象,领会典故的妙用。
3.探究诗歌主旨意蕴及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有《李义山诗集》。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婉转缠绵,隐晦朦胧。
《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22首被收录其中,位列第四。
(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到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为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了他,他因此而遭到了牛党的排斥。
之后,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下来,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一生。
46岁时死在荥阳。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青年时期,他与女道士宋真人(宋华阳)相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但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文学成就:主要诗作600多首。
在《唐诗三百首》中,有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政治咏史诗: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
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当代社会:《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
咏史诗《咏史》、《隋宫二首》、《马嵬二首》、《贾生》、《瑶池》、《随师东》等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爱情无题诗: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夜雨寄北》。
悼亡追忆之作,如《正月崇让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效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效导学案
【教学设想】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知识链接】
见高效学习法:《少年才子李商隐》、《李商隐——“朋党之争”的牺牲品》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二、名句默写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1/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歌中精练含蓄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旨意;体会诗人寄托在诗中的独特情感。
教学策略:1.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李商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象。
4. 结合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和诗人寄托的情感。
5.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
2.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李商隐的诗作,如《夜雨寄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等,感受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新课学习1. 《锦瑟》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锦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安排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和意象,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3)通过多媒体展示《锦瑟》的创作背景和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境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旨意。
(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析诗歌的精练含蓄之处,如表现手法的运用、象征意义的深邃等。
2. 《马嵬(其二)》赏析(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马嵬(其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导学案
《马嵬》导学案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呈现1. 学习转换诗面。
2.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作家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有《李义山诗集》。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牛党令狐楚父子之援助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三)知识回顾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引导分析:所临之地:所忆之人:所咏之事:关联诗人:所抒之情:(四)讲讲马嵬之变的故事(五)选择你喜欢的一联进行理解并赏析(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字词翻译意义赏析(六)问题发现与生成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二、教师精导(七)理解诗歌,分析李商隐写作此诗的目的。
(八)分析本诗运用了什么典型的写作手法三、当堂达标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临之地:所忆之人:所咏之事:关联现实:所抒之情:四、综合拓展补充咏史怀古诗的特点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语言风格:含蓄蕴藉、苍凉深沉。
李商隐诗《锦瑟》《马嵬》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教案教学目标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二、检查预习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2、注音字音三、鉴赏诗歌《锦瑟》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2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2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学案2李商隐诗二首学案【学习目标】一、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三、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教学设想】一、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
二、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诵读法、提问法相结合的学生自主讨论。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重点。
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自学引导】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课文中一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阅读探讨】一、重点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二、题解“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
三、听诵读、齐读并讲解《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完整word版)马嵬(其二)优秀教案
教课目的:1、从诗歌表达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照中显嘲讽的写法3、领会本诗深刻寓意教课要点:1、从诗歌表达中读出玄宗形象2、掌握本诗于对照中显嘲讽的写法教课难点:领会本诗深刻寓意教课课时:1课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李商隐的《锦瑟》,此刻大家一同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锦瑟》)《锦瑟》能够说是李商隐所写诗歌中间最模糊难懂的,但今日我们要学的《马嵬》相对而言要易懂很多。
二、初读正音断句1.出示已断好节奏的诗歌原文,生齐读。
师注意字词读音。
2.解题(1)马嵬,在今陕西,此刻未然成为旅行景点。
此地有杨贵妃墓,更有“马嵬之变”的历史。
(2)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大军迫近长安,既而潼关失陷,长安城危如累卵。
在一个阴雨绵延的拂晓,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及诸皇亲国戚、亲信宦官走开长安,逃往四川。
第二天晚行至马嵬驿,护驾军士砍杀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刻处决杨贵妃。
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
3.咏史诗鉴赏步骤弄清史实;推测企图;剖析写法三、再读剖析人物本诗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主要历史事件是马嵬之变。
请大家联合诗歌剖析历史事件之下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笔下是如何的形象。
1.从诗歌哪一句能够看到马嵬之变时的玄宗?当时状况如何?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前一句写六军将士止步不前迫使玄宗赐死贵妃。
这样不正常的情形向我们显现了一个庄严尽失力所不及的潦倒天子形象。
尊贵的天子不是一声令下就能让千军万马齐发吗?忠诚的将士不是应当推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可此刻呢?将士止步不前,说,贼本尚在。
天子逼不得已,说,赐其白绫。
后一句写五年前玄宗贵妃七夕盟誓。
当年月下花前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誓要世世代代在一同,此刻倒是你自顾保命赐我一死独活人间。
今昔鲜亮的对照显现了一个虚伪自私的薄情男子形象。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密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牵牛织女,一年一会。
怎及你我,朝朝暮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锦瑟》【学习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2.常识补充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3.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
‘春心’者,壮心也。
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
”(摘自《诗学纂闻》)5.词语、名句积累:《金版学案》P42-43 -----1、2、3、4题6.熟读全首诗,结合诗歌大意,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歌的内容。
【合作探究】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诗人以“锦瑟”比喻往事繁多,也喻美好的“华年”。
第二课时马嵬(其二)【学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深刻寓意,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3.学习本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课前预习】1.题解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2.结合诗歌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诗内容。
【合作探究】1.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作者对马嵬旧事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弄清史实和诗人的态度)“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都写出来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诗人持讽刺批判的态度。
2、《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
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请同学们先自我思考,再与前后桌交流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技巧)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第一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
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
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
讽刺其政治失意。
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3、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体悟感情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
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巩固提升】1.默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鸡人报晓筹。
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2、堂练:《金版学案》P45课内诗歌鉴赏72.李商隐诗选读,体会其咏史诗。
马嵬 (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3、作业:《金版学案》P60 10实录:第一环节:简要导入师: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词句感知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ppt稿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马嵬 wéi 李商隐b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tuò chóu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生齐声朗读。
师: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