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 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 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 Mogensen 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 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10 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2. 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4)糖化血红蛋白(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随机尿白蛋白/肌酐(6)24 小时尿蛋白定量(7)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8)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9)腹部超声(10)心电图(11)眼底检查(12)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血沉、C 反应蛋白、免疫功能检测、ECT、肾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等。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病因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疾病。
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中毒等。
中医诊断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断应包括证型、病因、病位、病程等方面的分析。
证型中医将慢性肾炎分为肾虚型、热毒型、湿热型、血瘀型等,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先天禀赋、后天锻炼、饮食起居、情志意志等因素有关,应通过病因分析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病位中医将肾分为十二经之一,其所属经脉和相关脏腑包括肝、心、脾、胃等。
在辨证过程中,应明确病变的部位,因此合理诊断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病程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应通过患者患病时间、复发次数等分析病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应从改善内环境、扶正祛邪两方面下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氧疗等。
中药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应根据患者证型和病情选用适当的药方,常用药物包括补肾益气、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等。
针灸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情况,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推拿推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消除疲劳等症状,适用于肾虚、气滞血瘀等证型。
氧疗氧疗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缓解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
应限制高脂、高蛋白和高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以及深海鱼类。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情绪波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是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患者及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
(二)诊断依据1.糖尿病肾病(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率过滤低于60ml·min-1·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3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
2.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参考2012年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病因-肾小球率过滤-白蛋白尿分期(CGA)”):诊断用“G1-5A1-3表示”3.中医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2)脾肾阳虚证排尿味甜,尿有泡沫。
伴口渴喜饮,腰酸疲乏,心悸自汗,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水肿;或尿蛋白+~+++;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0mg/g;或eGFR<60ml·min-1·1.73m2;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肾病科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病情 □无 □有,原因:
变异 1. 记录 2.
医师
签名
实际治疗时间:
天
年月日
年月日
(第 2-7 天)
(第 8-15 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注意证候变化
□进行辅助检查
□进行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沉渣分析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 疗方案
□血常规 □尿常规+尿沉渣分析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等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水肿和蛋白尿进一步加重,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等时,使得疗程延 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2.合并其他疾病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患者出现肾功能迅速恶化,贫血进行性加重,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
□口服中药汤剂
酯及低密度脂蛋白
□口服中成药
□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
□完成复诊记录
□血肾功能三项
□电解质
□复查必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完成复诊记录
□无 1. 2.
□有,原因:
□无 1. 2.
□有,原因: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年月日 (第 16-23 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进行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尿沉渣分析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完成复诊记录
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肾病科专科临床路径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有或无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有或无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阳性或阴性。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尿白细胞阳性,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阴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泌尿道感染(ICD-10:N39.0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CRP;(3)清洁中段尿培养+药敏;(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尿渗透压,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找支原体和衣原体、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液高渗培养、血G(1,3-β-D-葡聚糖)试验、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血培养;(2)胸片、心电图、残余尿彩超、腹部彩超、妇科彩超、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输尿管反流造影,必要时CT检查等。
慢性肾风临床路径
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住院患者。
一、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风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黄永生主编。
(2)西医诊断依据:参照《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钟南山、陆再英主编。
2.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临床常见证候有:(1)肺肾气虚。
(2)脾肾气虚。
(3)肝肾阴虚。
(4)气阴两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黄永生主编及参照《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钟南山、陆再英主编。
1.诊断明确:中医诊断的第一诊断为慢性肾风,西医诊断的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3)。
2.患者符合慢性肾风的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肾功能迅速进展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兼症、舌象、脉象的特点。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24小时尿蛋白定量(3)肾功能、血电解质(4)泌尿系统彩超(5)胸部X线(6)心电图2.可选择检查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风湿四项、血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心肌酶、血糖、血脂、二对半+丙肝+HIV。
(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1)肺肾气虚:补肾益气固表,(2)脾肾气虚:健脾补肾,(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2.内科基础治疗。
肾病临床路径
肾病临床路径引言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为了规范和优化肾病的诊疗过程,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背景肾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监测,这涉及到医院、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然而,由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同,导致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而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能够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目的肾病临床路径旨在明确和规范肾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和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统一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2. 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治疗;3. 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4.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制定过程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多阶段的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 成立肾病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包括肾脏内科医生、护士、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人员;2.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肾病临床路径的研究和经验,制定制定参考框架;3. 根据实际情况和诊疗需要,制定肾病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和流程;4. 经过多轮讨论和修订,形成初步版本;5. 执行初步版本,收集反馈意见;6.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优化;7. 经过多次修订和验证,形成最终版本;8. 将肾病临床路径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
内容肾病临床路径的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 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2.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3. 随访计划: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4. 并发症管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5. 肾病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血压控制、药物合理应用等。
结论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对于提高肾病患者的诊治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编码: 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 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50-80),血肌酐维持在133-177,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50-20),血肌酐达186-44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肌酐清除率在10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肾病科临床路径实施
背景介绍
• 1985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率先实施临 年 床路径,结果住院日缩短,医疗费用下降, 床路径,结果住院日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引 起美国医疗界重视,目前已较成熟。 起美国医疗界重视,目前已较成熟。 • 1998年以后,北京、天津、重庆、青岛、成 年以后, 年以后 北京、天津、重庆、青岛、 都等一些大医院相继引入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都等一些大医院相继引入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并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并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 2009年,卫生部制定下发了 个专业 个专业112个病 年 卫生部制定下发了22个专业 个病 种的临床路径,并在全国16个省 个省( 种的临床路径,并在全国 个省(区、市) 遴选了86家医院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家医院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遴选了 家医院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无 □有,原因: 1. 2.
终末期肾脏病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版临床路径 尊敬的 同志: 您好,欢迎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院作为您的医疗保健单位。 我院的宗旨是一切为了病人,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我院的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服务。 为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使您“明白看病,满意就诊”,我院专门为您制定了一份 较为详细的医疗护理计划,在整个住院期间,常规情况下我们会按照该计划为您提供 治疗和服务。您和您的家人可以从中事先了解到在住院期间将可能被提供哪些医疗服 务,从而可以提前作好各方面的准备。我们也希望您和您的家人依据它来监督、提醒 我们的医务人员。 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转归的不可预测性,医务人员会依据病情随时对这 份计划进行修改,并向您做详细的解释。 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您的治疗过程: 1.入院当天,安排好您的床位后,护理人员会向您作入院指导和护理评估。届时您的负 责医师也会到您的床旁来,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并查体,请将您携带的所有旧病历资料 预先准备好,便于医师借阅。 2.为准确掌握您的病情,住院第二天早晨,护理人员会依照医嘱,到您的床边抽血做 化验检查。请依照护理人员的指导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3.通常情况下,抽血后两天内,各项检查结果即可返回,届时负责医师会向您详细说 明各项检查结果的意义。
16.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儿科住院患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0+B95.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儿科学》(王卫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急性肾小球肾炎章节拟定。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ZYYXH/T96-2008)。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见证型: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ZYYXH/T9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0+B95.5)。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在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肺水肿等,不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证如水肿、尿少、尿血,次证如发热汗出、喉核红肿、头身困重、腰酸盗汗、身倦乏力、纳食情况、面色及体力情况等以及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补体、抗链球菌溶血菌素“O”滴度、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ANA、C反应蛋白、血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感染性疾病筛查(支原体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丙肝、HIV、梅毒、中段尿培养等)、RF、血型、ANCA、免疫球蛋白、心磷脂抗体、抗GBM抗体、超声心动图、肾活检肾组织病理检查。
肾病科重型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重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重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 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重型的住院患者。
一、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肾。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CD-10 编码:D69.005+)。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第9 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 1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2. 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诊疗方案(2017 年版)”。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候:热伤血络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兼证:湿热证瘀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诊疗方案(2017 年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者。
2. 蛋白尿定量》1.0g/24h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3. 严重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 2)者,不进入本路径。
4.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电解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GFR肝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蛋白电泳;免疫全套(IgG、IgA、IgM、C3、C4、RF、ASO)、CRP、ESR ;腹部超声、胸部X 线片、心电图;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 等)。
28.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S码:BNS07Q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复杂性尿路感染以及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尿常规(2)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沉渣分析、尿B 2-MG血常规、肝能、肾功能、泌尿及生殖系统超声、腹部X线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尿系CT (CTU泌尿系核磁共振(MRU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滋补肾阴,清利湿热。
(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滋阴助阳,清利湿热。
2.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九)完成路径标准1. 排尿不适(小便频数、淋沥不已、尿道涩痛)、小腹不适、乏力、腰酸痛等症状显改善或消失;2. 尿常规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转阴。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 患者出现严重急性感染,需选择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TCD编码:BNS070,ICD-10编码:N39.001)患者姓名:性别:_________________ 年龄: ____ 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肾风(IgA 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IgA 肾病的患者 一、肾风(IgA 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IgA 肾病(ICD-10编码:N02.8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2.证候诊断脏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肾 病 风(IgA 肾病)临床常见证候: 学 1.基本证候 (气阴两虚证 脉络瘀阻证 风湿内扰证 2. 合并证候 风热扰络证 湿浊犯脾证下焦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0-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肾风(IgA 肾病) 1 版 人 民.军医 出中华医学会主编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风和IgA肾病(ICD-10编码:N02.801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2)尿红细胞形态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GFR(5)凝血功能(6)蛋白电泳(7)免疫指标(ANA谱、IgG、IgA、IgM、C3 C4 RF、ASQ CRP ESR(8)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9)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心电图(10)肾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NCA抗GBMS体、HLA- B27、尿微量蛋白分析、尿NAGB、尿渗透压、超声心动图、双肾ECT双肾血管彩超或CT/MRI、甲状腺功能、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肿瘤标志物、血型、骨髓穿刺、电测听、检眼镜和裂隙灯检查等。
已明确为IgA肾病,如果病情变化需要,可再次行肾穿刺。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基本证侯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
风湿内扰证:祛风除湿。
(2)合并证侯风湿扰络证:疏风散热,凉血止血。
湿浊犯脾证:芳香化浊,醒脾利湿。
下焦湿热证:化湿清热,止血宁络。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其他疗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若出现尿蛋白增多、肾病理有活动性表现,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2. 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 对于新出现的严重感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4. 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肾穿刺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TCDS码:BNS14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编码:N18.9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U,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 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 (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 ,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06-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 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衰(TCD编码:BNS142)和慢性肾功能衰竭(ICD—10编码:N18.902 )的患者。
2. 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代偿期(CKD期)失代偿期(CKD3-4W)衰竭期(CKD5期)尿毒症期(CKD期非透析)病人。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急查项目:血常规+血型、急诊生化(钾、钠、氯、血肌酐、血尿素氮、总二氧化碳或血气分析、葡萄糖)、凝血功能(2)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心肌酶谱(4)甲状腺旁腺激素(5)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6)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7)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两对半、丙肝)(8)胸部X线片(9)心电图(10)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IgA、IgG、IgM、C3 C4 CH50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Jo-1,抗SS就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F抗体,抗dsDNA p-ANCA c-ANCA 抗GBM 抗“O' 抗体、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