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文主题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文主题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文主题
归纳
- 《比较大小》:介绍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 《兑换商品》:研究了用较小的货币单位进行兑换,如用角和分来兑换元。

- 《价格一分钱》:了解了一分钱的概念,并研究了不同金额之间的换算。

- 《数数》:通过数出不同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 《零的作用》:认识了零的概念,并研究了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 《重秤称物》:通过称物品的重量来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 《分糖果》:通过将糖果分给不同的学生,研究了相等分配和不等分配的概念。

- 《长短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长短和角度的大小,并通过比较来认识它们的差异。

- 《进退位加减法》:研究了带进退位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 《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中各课文的主题归纳。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课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课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课知识点汇总第一课二位数的认识- 认识十位和个位- 认识两位数- 用图形表示两位数第二课两位数的组成- 十位数的认识与读法- 个位数的认识与读法第三课比较大小-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运用更大、更小的概念比较大小第四课表中的数字- 理解表的上下左右- 初步阅读简单表格第五课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运用竖式计算- 运用数轴表示加减法第六课表内的加减法- 掌握根据表格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第七课巧算乘法- 初步认识乘法- 运用乘法口诀巧算- 运用竖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第八课巧算除法- 初步认识除法- 运用除法口诀巧算- 运用竖式计算简单的除法第九课时间的认识- 认识钟表的构造- 认识一刻钟、半小时的概念第十课表上的时间- 掌握表上表示时间的方法- 记住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初步解答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第十一课表内的时间- 理解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时间- 运用表格解答有关时间的简单问题第十二课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属性- 认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绘制简单的三角形第十三课平面镶嵌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镶嵌图形、边- 掌握拼凑图形的方法第十四课填图形- 提高装图能力- 理解描绘物品的图形第十五课容积和毫升- 认识体积、的构造- 理解毫升概念- 运用毫升表示容量第十六课观察物体- 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 认识立体图形- 敏锐地观察立体物体第十七课数的整体意识- 按规律填数字- 给图形加标记- 数的整体意识题第十八课三位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认识- 掌握三位数的读法- 给三位数标记十位和个位第十九课数量的估计- 学会数量的估计- 理解估算含义- 巧用估算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第二十课计算自动化- 认识计算自动化的概念- 发现有规律的计算- 运用自动化计算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前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各种基础概念开始逐渐被引入。

在部编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整数整数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数轴上的点,并引入了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在三年级中,同学们开始接触到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性质等概念也被逐渐学习。

此外,还要注意正整数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0不是正整数,相反数的概念等。

二、有关数的认识在三年级中,同学们开始了解数的读法、数的顺序、数的比较等概念。

通过数的读法,同学们可以正确的表示一个数,从而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

在数的顺序中,同学们还会接触到连续数字的顺序关系以及连续数字之间的数的大小比较。

三、数的展开形式在三年级数学中,同学们开始学习到两位数的数的展开形式,即将两位数拆分为单位数和十位数。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

此外,还要注意同位数中,十位数大的数大,十位数相同的情况下,个位数大的数大。

四、数的运算四则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三年级中,同学们开始学习到加法和减法的具体运算方法。

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概念,通过练习不断巩固运算技巧。

同时,同学们也会接触到简单的乘法和除法概念,如乘法表和除法的商和余数概念。

五、图形与几何在三年级中,同学们开始学习到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包括点、线、线段、角、多边形等。

同学们需要学会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几何作图,并能正确地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此外,还要理解直角、直线和相交等概念。

六、数据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与概率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学们开始接触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达数据的方法,同时也会了解到简单的概率概念,如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培养数据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mm)作单位。如数学书厚6(毫米)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 ,物体的 长度就是几。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 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 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 )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
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方法2: 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 再 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方法1: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 加 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 :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Part 1: 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Third XXXDear students。

the semester has come to an end。

Do you remember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semester。

XXX。

I wish you all good results in the final exams.Unit 1: Time1.Understanding the clock: There are three hands on the clock。

the hour hand。

the minute hand。

and the second hand。

Theclock face has 12 numbers。

12 large squares。

and 60 small squares。

When measuring short time。

second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it.2.The second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second。

1 large square in 5 seconds。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seconds。

The minute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minute。

1 large square in 5 minutes。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minutes。

which is 1 hour。

The hour hand moves 1 large square in 1 hour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in 12 hours.3.1 hour = 60 minutes。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1.东西南北、东南西北是相对的方向。

2.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绘制。

3.指南针指示方向,其中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北斗星的位置、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早晚太阳的位置以及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等来确定方位。

知识点二:一位数除法1.平均分可以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注意:在计算时,可以使用口诀估算,例如将71看作72,或将378看作更接近准确数的40.3.被除数末尾的数字并不一定对应商的末尾数字,需要进行笔算除法来确定。

4.除法验算可以使用乘法进行验证,如果有余数,则需要将余数加上除数再进行验证。

5.除数不能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在进行验算时,需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来进行验证。

3.可以使用口算来计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或整百的数的积。

4.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将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1.可以将一个因数看作近似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同时看作近似数。

2.凡是带有“大约”字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进行估算。

3.对于涉及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问题,需要进行三个步骤:计算、比较、回答问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6.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

可以通过周长和宽、面积和宽、周长和长、面积和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

可以通过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可以使用这些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 小格)是60 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 小格)是60 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 时。

想:1 时=60 分,3 时就是(3)个60 分,也就是(3)个60 分相加,即(180)分。

想:1 时=60 分,300 分里面有(5)个60 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 分钟、1 小时的长短。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附检查表)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附检查表)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附检查表)1. 数学基础知识- 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算和列竖式计算。

- 数字的认识和写法:认识0-999之间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 数量的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和排序的方式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读写常见的分数形式。

- 学会分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如分数的化简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数的比较和分数的分配问题。

3.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量- 了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

- 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运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的测量和比较。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如用表格和图形表示数据。

- 运用统计的方式分析数据,如求出平均数和众数。

-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检查表数学基础知识- [ ] 掌握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 ] 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算和列竖式计算。

- [ ] 能够正确书写0-999之间的数字。

- [ ] 能够通过比较和排序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 ] 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 ] 能够读写常见的分数形式。

- [ ] 能够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 [ ]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量- [ ] 了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 [ ] 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

- [ ] 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换算关系。

- [ ] 能够运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 [ ] 能够用表格和图形表示数据。

- [ ] 能够运用统计的方式分析数据。

- [ ] 能够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必背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必背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数学上必背知识点一、加法运算1. 加法的定义: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加法的性质:-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0 + a = a- 负元素:a + (-a) = (-a) + a = 0二、减法运算1.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性质:- 减法的运算法则:a - b = a + (-b)- 减法的性质和加法类似。

三、乘法运算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2. 乘法的性质:-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0 × a = 0- 单位元素:a × 1 = 1 × a = a四、除法运算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2. 除法的性质:- 除法的运算法则:a ÷ b = a × 1/b (其中,b不等于0)- 除法的性质和乘法类似。

五、数的大小比较1. 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当a大于b时,记作a > b;当a小于b时,记作a < b;当a等于b 时,记作a = b。

2. 数的大小比较的性质:- 反对称性:a > b 则 b < a- 传递性:若 a > b,b > c,则 a > c- 严格的线性性质: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数a和b,有且只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成立:a > b, a = b, a < b六、数的整除和倍数1. 整除的定义:若存在整数c,使得a = b × c,则称a能被b整除,记作b|a(其中,b不等于0)。

【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课文重点内容

【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课文重点内容

【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
课文重点内容
第一课:数到10
- 课文内容:数到10的数字顺序以及对应的中文表达。

- 重点内容:掌握数到10的数字及其顺序。

- 研究方法:反复默写和念诵数字1到10。

第二课:算一算
- 课文内容:通过手指和计数棒等进行数数和统计。

- 重点内容:研究使用手指和计数棒进行简单的数数和统计。

- 研究方法:与老师或同学一起进行数数和统计练。

第三课:数的前后
- 课文内容:通过图片理解数的前后概念。

- 重点内容:研究理解数的前后关系。

- 研究方法:观察图片,并按照顺序默写出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第四课:数到20
- 课文内容:数到20的数字顺序以及对应的中文表达。

- 重点内容:掌握数到20的数字及其顺序。

- 研究方法:反复默写和念诵数字1到20。

第五课:我会比较
- 课文内容:通过图片进行大小比较。

- 重点内容:研究使用图片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 研究方法:观察图片,并判断出哪个物体比较大或小。

第六课:数到99
- 课文内容:数到99的数字顺序以及对应的中文表达。

- 重点内容:掌握数到99的数字及其顺序。

- 研究方法:反复默写和念诵数字1到99。

第七课:我会排数
- 课文内容:通过图片进行数的排序。

- 重点内容:研究使用图片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

- 学习方法:观察图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 ≠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字母表示:①(a+b)×c=a×c+b×c;a×c+b×c=(a+b)×c;②a×(b—c)=a×b—a×c;a×b—a×c=a×(b—c)6、连减定律: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时钟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常用于计量很短的时间。

3、秒针是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用于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常用于体育运动中。

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6、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表示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

8、计算时间段时,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品常用米(m)作单位,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般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分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品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分别为: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2、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When XXX by hand: align the same digi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0.1 米(m) = 1 分米10 厘米(cm) = 1 分米100 毫米(mm) = 1 分米10 分米 = 1 米(m)0.1 分米 = 1 厘米(cm)0.01 分米 = 1 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2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4.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 分数值则等于商。

25.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

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6.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

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

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9.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20.乘法表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