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二年级 作文素材之陈丹青

合集下载

2022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之做人与处世:尊重他人即伦理

2022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之做人与处世:尊重他人即伦理

2022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之做人与处世:尊重他人即伦理每个人都有受尊重的心理需要,由此想起梁漱溟所说:所谓伦理,一言以蔽之,日:尊重对方。

又想到一个外围小故事:纽约某商人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同情,他塞给那人一元钱。

然后走开了。

不一会儿,他返回来,从卖笔人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说明自己不记得取笔了。

临别时他专门强调:你跟我差不多上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半年后他俩再次相遇。

这时那卖笔人已成了业绩不俗的文具推销商。

他感谢纽约商人: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一个商人!能施舍因此是有爱心的表现,但能激发被施舍者奋发图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无疑更好。

陈丹青在2008年作过一个“教养与人文”的演讲。

他说:通常所谓教养,第一条,总得有礼貌。

礼貌第一表现为一种对他人在礼节形式上的尊重。

美籍华人靳羽西在回答“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当好一名绅士”时说:就像英文gentleman(绅士)一样,第一是一个gentle(有礼貌的)的人,会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

她还说:任何礼仪的动身点差不多上为他人着想。

假如好好地明白得这句话,就会明白专门多道理。

只要你明白如何为别人着想,你就能明白该如何样去做了。

1994年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

提出和平文化的理念和培养世界公民的目标。

和平文化所标举的伦理价值,第一条确实是“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威严和权益”,尊重他人,伦理的精义在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按常情常理,人的内心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长刺的人周围差不多上荆棘。

大文豪萧伯纳出访苏联时,和一个聪慧爽朗的小小姐玩了专门长时刻。

分手时,他对小小姐说: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小小姐看了他一眼,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漂亮的小小姐喀秋莎。

这童言使萧伯纳大吃一惊。

后来他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宣誓要尊重他人。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语⽂⾼考作⽂写作: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导写(附⽂题详解及范⽂)【作⽂原题】【2020届河南天⼀⼤联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体不限(诗歌除外),可以写某个时刻的⼼情或⼀段⾃⼰的经历,也可以写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拟标题,⾃选⾓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天⼀⼤联考2020届⾼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试卷)【试题解析】这是⼀道漫画作⽂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命制,漫画素材与全国卷同源,来⾃“⼩林漫画”。

漫画作⽂要求考⽣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内容,正确解读漫画寓意。

这个漫画审题难度不⼤,画⾯主体为⼀个男⼦伏于案上,双⼿托起下巴,⾯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桌上的⼀盆花。

画⾯下⽅是⼀⾏⽂字:“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

”⽂字内容基本涵盖了画⾯内容,是本次写作的关键。

考⽣紧扣关键信息中的关键词“花开”去解读“耐⼼和微笑”即可。

解读时尽可能地去挖掘“花开”的象征义、⽐喻义,化虚为实,从⽽更深⼀层地理解“耐⼼和微笑”的深层含义。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开”之所以值得等,是因为它代表着美,诸如⽬标、梦想的实现,感情的和洽,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盾的化解等等,“需要很多耐⼼和微笑”给出了“等⼀朵花开”的两个必备条件:耐⼼和微笑。

“耐⼼”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耐性,表明事情不会⼀蹴⽽就,需要⼀个过程。

这⼀过程既是时间的,也是⾏为的,需要⼀如既往的坚持努⼒。

“微笑”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主观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

“很多”则是程度的要求。

写作时不能脱离漫画寓意,即“等⼀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和微笑”这⼀核⼼⽴意。

【审题提⽰】(⼀)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这是⼀道漫画作⽂题,材料要求“根据上⾯的漫画,写⼀篇⽂章”,给出了写作的具体情境。

人物素材积累之一——陈丹青

人物素材积累之一——陈丹青

陈丹青人物介绍陈丹青(1953年-),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

祖籍广东,1953年出生于上海。

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他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重大事件陈丹青一共制造过两次舆论轰动。

第一次是1980 年,27岁他推出《西藏组图》。

当时的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中国油画摆脱苏联油画风格的影响,向西方写实手法转变的标志。

第二次是2004 年,51 岁的陈丹青因不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招生体制而毅然离职。

一封犀利激进的离职信使陈丹青再次成为中国画坛最有脾气的艺术家。

素材积累●说陈丹青的出走——现代中国以自由主义精神深刻思考的坚定先行者●说素描批判——著名画家陈丹青说:“我有时候真想写本《素描批判》。

不好像现在那样把素描作为金科玉律。

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中有如此地位,与徐悲鸿有关。

徐悲鸿好像说过,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陈丹青“素描批判”的言论,冒犯了大师,也触犯了现行美术教育的“金科玉律”。

大师的话振聋发聩,但不是每一句;“金科玉律”掷地有声,但不是每一处。

如果大师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一切”就值得商榷;如果美院招生,素描必考,这“必考”也未见合理。

“一切”在学术的话语里显得武断,“必考”在制度里显得“僵化”。

事物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

突出共性,亦兼容特性,才是正理。

没有素描基础的陈丹青,美院破例接受其读研究生,而后成为著名画家,正是正理结出的正果。

陈丹青批判素描,千万不要理解为他否认素描是基础。

任何学科,都有基础,都需基础,只是盖什么房子要怎样的基础,在怎样的地基上打怎样的基础,这就值得科学地分析论证。

陈丹青

陈丹青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美学与美术的对谈南京江浦曾插队三年。

昨天他先到浦口作了场演讲。

视觉文化,奥运会开幕式被称为视觉的盛宴,M T V,作为音乐形式以视觉开呈现。

过去好酒不怕巷子深,现在不行。

必须要先让人知道。

法国先锋派艺术家,德波,书,景观的社会,可以翻译成奇观的社会,奇观是今天的生活方式,占主导意味的存在形态。

过去生活在语言中,现在更多地生活在形态中。

今天和传统社会有什么区别?造型艺术家,陈丹青:第一次到南大。

插队经过无数次,但以为当知青不可能进大学了。

回国后第一次到的是东大,才知道叫中央大学,文革时叫工学院。

感慨,写了《常识和记忆》。

看见,但不知道这些学校的过去。

很难说什么叫视觉文化。

90年代末,未回国时看过,周老师的书。

回国后走了段弯路,到清华教书。

进清华面临一个问题,跟体制无关,在纽约呆坏了。

绘画在纽约次要了,过时了,80年代呆到新世纪回来,出国前觉得自己是个画家,好听点叫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

纽约一个大扭转,视觉文化不止是绘画,非常广泛,最容易接受的,手机拍照,看碟,看电影,但范围还广,眼睛能看到的一切,城市景观,南京多很多高楼,重复十年前北京在做的事。

视觉景观。

细部,这个厅怎么装修,每次到学校贵宾室很沮丧,和宾馆没两样。

学府官府和宾馆已经没区别了。

飞速的建设、飞速发展美术教育,可能漏掉了重要一块,建立一个思路,怎么面对当下活在其中的空间,怎么解释,或者怎么警惕,溶入,又保持距离。

我在清华,他们都想来跟我学。

00年,架上绘画与观看的关系。

很多人不得其解,没接触过这个命题。

在教学研讨会上,和其他老师也会碰到这个问题,和周健老师没隔阂,但和同行有,美术界以为不是问题,但却是最根本的问题。

这个画出去,对今天的生活空间是什么意思。

传统的油画,和观看的关系,奥运会开幕式,蔡国强,他口号见过两面,从美国跟张艺谋讨论方案时,说把这个人叫来。

没想到会叫我,开幕式,盛典,不知道彼做,但我好奇,想怎么做。

陈丹青 素材

陈丹青 素材

陈丹青(宋海月整理)陈丹青,中国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人物生平】1953年生于上海。

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辞职移居美国。

2000年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愤然辞职。

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主要事件】「临摹扑克」陈丹青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

“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闷着想,但很明确。

”陈丹青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4岁那年,因父亲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

没有画册临摹,他就到公园、马路上去画画。

他有一回临摹捡到的扑克牌的背面——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画得栩栩如生。

「初学油画」14岁那年,陈丹青开始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

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120多张毛主席像。

他白天画像,夜晚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

可以说,陈丹青日后画技的长进与少年时期的浓厚兴趣、大量练习是密不可分的。

「上山下乡」从1970年到1978年的农村插队落户期间,在极其恶劣的生活、劳动中,他一直坚持自习绘画。

“下地插秧,苦透了。

一边插,一边手指缝渗血,山里的地,是沙地。

伸到水田里晃晃,血迹淡了,继续插秧。

可是插秧回来,蚊帐里举一本“普希金”看看,巨大的快乐。

”20岁那年,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西藏组画」陈丹青于1979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的作品,共七幅。

陈丹青的真

陈丹青的真

陈丹青的真作者:陈强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3年第08期题目展示陈丹青,一位画家中的作家,作家中的画家,多栖跨界,睿智率真。

从1980年创作《西藏组画》起,他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画面,迎来了他中国油画的巅峰期。

在写作方面,他已出版《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等十余部文学作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城市等各个方面。

他评价自己时说:“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

”要求:阅读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点评材料作文要求文章观点从材料中生成,因而仔细分析材料,进而读懂材料是写材料作文的第一要务。

如何读懂材料?作为一则单一型材料,最基本也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就此则材料而言,材料本身由三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介绍了陈丹青的身份以及为人;第二段介绍了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第三段引述人物自己的话概括其创作原则。

经过对材料的简单梳理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三段文字所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三段文字中“睿智率真”“生活真实画面”“不说假话”等词句,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信息,即“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陈丹青在绘画与写作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真”。

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抓住一个“真”字来做文章,便不会有偏题之虞了。

当然,一则好的材料,所提供的写作角度往往不是单一的。

比如这一则材料,在第二段中,材料对其“真”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解说,即“身边、非英雄、非主题”,再联系其文学作品题目中出现的“琐记”“多余”等字眼儿,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陈丹青的成功与他对身边、对生活中的平凡琐碎的关注是分不开的。

那么,从“关注身边”“关注平凡”等角度来立意也是可以成立的。

若是我们的眼光再具体一些,从陈丹青是一个画家、作家入手,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可不可以呢?我以为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多角度并不意味着都是“好”角度。

陈丹青的优越感

陈丹青的优越感

近年来,陈丹青的随笔文字成为读书界的一个热点。

从《退步集》、《退步集续编》到《荒废集》,作为画家的陈丹青,其文章功力让读书界刮目相看。

陈丹青的放言更多的是源于其“海归”背景。

人家在美国那么多年,见多识广,回国后似乎就当然拥有了挑剔、指责乃至批判的权力。

陈丹青的吊诡之处在于,他不是以西化的观点来批判国人的保守,而是作为一个既土生土长又漂洋过海的明白人,尖刻地批评正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迈进的中国人的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照搬照抄。

他这样发问:“为什么中国的少男少女喜欢吃巧克力奶油冰淇淋,一边吃一边在街上走,有的还将头发染成红色或金黄色?”陈氏话语带有明显的反讽意味。

中国的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一脚迈向现代,另一只脚还陷在传统的泥沼之中。

无论是称之为“过渡”,还是美其名曰转型,在欲望叙事背景下,人们都无法掩饰内心的躁动和迫不及待。

陈丹青之所以保持了一种从容和洒脱,是因为他以“流放者归来”的姿态出现,从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返回,便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桑感。

于是,以“过来人”的傲慢来显示自己的“超越性”。

所谓“退步”和“荒废”都是一种虚拟的叛逆表情,骨子里是一种不可救药的自恋。

这种貌似自贬的修辞术并不高明,和古代隐士的手法类似,实质上与某些大众学者自诩“大师”并无二致。

陈丹青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荒废集·自序》中写道:“这回的书名题曰‘荒废’,其实言重了,比起‘退步’的意思,更显做作。

”这种自审,并没有阻止陈丹青的表演与雕饰。

陈丹青有一种通才优越感。

陈丹青的三本随笔集话题广泛得令人吃惊,历史、文艺、美术、影像、媒体、网络、教育、社会、城市建设、鲁迅等,可谓无所不谈。

随笔杂谈的本质就是没有边界,没有束缚,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怎样谈就怎样谈。

除随笔杂文之外,陈丹青的集子里不乏对话访谈、发言稿、演讲稿、书评、序言、博客文章、辞职报告等。

如此编纂,也是一种行为艺术,仿佛在提醒人们,陈丹青并非一个从画家转行写作的人。

画里画外——我眼中的陈丹青及其作品

画里画外——我眼中的陈丹青及其作品

画里画外——我眼中的陈丹青及其作品1970年,他刚16岁就因文革“流放”赣南和苏北农村。

1978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自学成才,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油画专业。

1980年,《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这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也使他登上中国艺术的巅峰。

2004年,他因不满中国刻板教条式的教育制度愤然辞去清华大学教授,并引起极大关注。

[1]在艺术界,他的代表作《西藏组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的划时代作品;在文学及评论界,他也是成绩斐然,出版作品十余部,影响极大。

他的声音是中国少有的真性情的流露。

他就是我最欣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学者陈丹青。

一、陈丹青的艺术之路曾经有人问陈丹青,“丹青”的名字是不是自己从事油画后改的。

陈丹青说,是父母取得,从小就叫陈丹青。

据说,陈丹青的父亲因为喜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句子,而给儿子取名“丹青”。

好像是冥冥中的注定,陈丹青从小就酷爱绘画,在文革中家里的画册被抄之后,扑克牌上的画就成了他最的最爱,不论什么画,他竟然也能临摹的栩栩如生。

[2]在流放农村的八年里,面对艰辛和饥饿,陈丹青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绘画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或者说,是绘画支撑他度过了八年知青生活,也磨砺了他的心性。

1980年,只有初中学历的陈丹青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油画专业录取。

在追求艺术理想的道路上,陈丹青无论身处何地,身在何方,都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这种坚持理想、追求理想的精神,我想在他的成功中所承担的分量要远大于上天给予他的天分。

二、陈丹青的真性情2000年陈丹青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年之后,他因不满现行教育制度而愤然辞去了令人艳羡的清华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职,再度成为美术界和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想再玩下去了”。

[3]我曾经看过一个专访陈丹青的视频节目,节目中陈丹青详细讲述了在清华任职的几年中,遇到的几个很有绘画天分,但因英语政治不过线而被拒的考生。

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有感_读后感

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有感_读后感

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有感
读陈丹青的文章,文字的末梢能揣出人性的温度,能由他个人的独特经历与体验的咀嚼直逼人类良知。

最传神的笔墨要数《稻米穗》里那段江南农家啖食白米饭的平朴记述了。

写得音形俱美,读之齿间留香,揣念则臆想翩翩,平生对新稻白饭甘之若饴的场景顿时漂浮眼前,感念之余舌下生津。

文旁还展览了一份“私人文物”——八岁时写给母亲的便条,述说了一缕米粮无着的少年焦虑。

要申述的一点私人感悟就是“粮食不比美食,饥饿不是嘴馋”。

在陈丹青的文章里,刻意挖掘与展现的大多是庸常生活中的私人经历,私人体验,私下咀嚼与私家感悟,如下乡时与所谓“反动余孽”的遭遇与共同的“上海情结”,江西乡间的捉奸闹剧,美院重开裸体写生课的心头骚动,越战烈士家属聆听死讯的欲悲强抑,“文革”中与大画家颜文梁的意外相遇和浅识,以青春偶像追慕之心参与批斗当红影星祝希娟的回忆,“文革”后与于是之,赵丹的好奇交往……正是这些私人境遇洗去了许多公共的历史误读,由此把思绪导向人类理性与良知的共识。

照该书后任编辑刘瑞琳的评论,陈丹青因此由一位艺术家转身成为时代的记与思。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作文-观陈丹青《局部》有感

作文-观陈丹青《局部》有感

观陈丹青《局部》有感一谈起艺术,似乎离普通人很远。

在我的印象中,艺术根本是与我不搭边的存在,好像只有那些人生丰富阅历的人才能欣赏得了的。

而看了局部之后,就像黑夜里突然有了光,对绘画多了一分欣赏,对艺术多了一分亲近。

开头采用的是巴赫g大调一号大提琴组曲,一人一桌一台灯,已奠定整篇基调。

从画家眼里看画作,这似乎是很有意思的。

我原以为是文绉绉的,苦涩难懂的,带有所谓的“大家”气质,其实不然,他就那么单纯而谦恭,靠一张嘴来讲述,就能带你走进艺术的殿堂。

第一集是千里江山图,陈丹青不讲画,他讲的是18岁王希孟的年轻和冲劲。

对比中西外名人,委拉士开兹、霍去病、莫扎特等,带有属于年轻人的自信和狂妄,创作出名世佳作。

意公子说,王希孟身上有一股生猛的力量,只有十八岁才有那样的心胸装下千里江山。

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好像知道,过了几年,他就死了。

”结尾的这一句话,定要细细咀嚼才能懂他的意。

听陈丹青讲话很舒服,他有那种特有的中年人的经验积淀,知识的积累,从头到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娓娓道来。

听陈丹青讲画作,会入迷,会上瘾,就像整颗心都被调动着去欣赏。

与《艺术很难吗》恰恰相反的是,意公子采用的是幽默诙谐的语音,与年轻人接轨,在二者的选择中,我觉得年轻人更倾向后者。

不管怎样,两者初衷都是好的,国人正缺乏这种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不应该只局限于上层人物的活动,这应该属于大众的。

国人素质有待提高,这更需要有能之士带动国人艺术的觉醒。

以前逛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看完就走,豪无收获,现在想想真想拍大腿。

现在知道了,欣赏画作要了解画家生平,要长大双眼紧盯图片,一点细微也不放过,要去猜,要会发出疑问。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久而久之,我们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思想的升华,灵魂的洗礼。

陈丹青散文

陈丹青散文

陈丹青散文从纸媒与电视远看海峡对岸,一片混乱,闹翻天。

我曾三次造访宝岛,只是末一回去台北,距今也有12个年头了。

上周,因台湾文学期刊《印刻》举办的年度“文学营”课席,去了几天,看望台北的老朋友,兼带访故宫,逛诚品书店——没有阿扁与马哥,也没有蓝绿阵营和贪污案,我看见的只是台湾的日常,日常的台湾。

日常所见不免琐屑而平凡,我的行迹无非是机场,海关,宾馆,街市,搭计程车,看路上的人群,和朋友在酒吧夜谈。

台北故宫大幅装修过了,最高建筑“一零一”的北端现在是诚品的“旗舰店”,楼层内的咖啡座与各种时尚店,已近东京的水准。

十多年前位于敦化南路的诚品书店正待停业翻修,附近街心花园的吴稚晖铜像,当阿扁主政时,已被拆除了……短暂逗留,我无意核对十多年来的变化,对岛内的政治是非既缺概念,也没意见。

我所搜集的密集印象,仅只是交遇过往的生人与熟人,什么印象呢?很简单,用大陆的说法,即“五讲四美”,引祖宗的古语,就是“温良恭俭让”。

台湾人情好,我早就领教的,但那时定居纽约,不以为珍贵,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台北,可就处处看得稀罕,然而难描述。

譬如“文学营”主办方的迎送招待,全程没有差错延误,没有横生枝节,大陆做不到这般周详与准确;又譬如宾馆服务敬业到令你诧怪,每个服务生会一再提醒你有访客的留言,额外的请求俱可商量,交代的小事,绝对准时照办;去隔壁连锁店买个卤蛋,摸出一把硬币,掌柜的看我裤袋里零钱太重,不吱声,迅速数过,换给你整数纸币。

在故宫买画册,台币不够,人民币能用吗?——台北尚未如香港那样通用人民币,营业员稍有迟疑,进去问过,欢天喜地回说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烦,解决了,比我还要宽慰……礼貌、笑容、抱歉、连声谢谢,都不在话下,办各种琐事,没一次落空、尴尬、被拒绝。

我本能预备遭遇粗暴的态度,冷漠的脸,僵硬荒谬的机制,穷凶极恶的生意经,还有,在零星小节上的不专业,不认真,权责不清,或心不在焉——那是我在北京随时随地的日常经验。

陈丹青

陈丹青

此文摘自南方周末陈丹青:只有上级社会没有上流社会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季艺特约摄影蒋彬最后更新:2013-02-07 15:19:19来源:南方周末陈丹青不希望“被人以为是个艺术家”,他自认有“草莽气”、“流氓气”:见过下层世面、不计较、仗义、能决断。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蒋彬/图)∙标签∙陈丹青∙奢侈品谈人为什么都穿得一样:阶级消灭,大家族消失,人群就一体化,有钱没钱、南方北方,一体化。

长久之后,人心是从众的,大家都这么穿。

谈贵族:文明之所以是文明,就一小撮精英。

一小撮儿精英没了,可是国家又很有钱,很强盛的样子,会所夜夜客满——这种文明我不知道怎样定义。

谈流氓:目前我看过最朴实的黑道定义,是杜月笙的儿子。

记者问他,到底怎么看那代流氓?流氓是什么?他想了很久,只说一句话:“就是帮忙”。

谈时尚圈:有人说我庸俗到和娱乐圈时尚圈玩,他们没有政治头脑。

青少年文化、摇滚乐、走台、派对,都是改革开放的正果啊。

谈干净:什么是脏?譬如打开电视、打开报纸、开会、听报告,我瞧人连篇“漂亮话”,就觉得脏。

在对待西方的态度上,陈丹青认同鲁迅的观点,在大部分事情面前,更倾向于首先自责。

陈丹青在1982年从中央美院辞职移居美国,30年里,陈丹青明显感受到了西方从奢侈品店员开始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变化。

这种变化在2007年之后开始变得明显。

在一些小店里,陈丹青发现不少店员发现你是中国人,收钱交货,但眼睛不看你,“他们显然在这样的人面前受了太多他不明白的遭遇,我不能说羞辱,因为他挣了钱。

但他没见过这样花钱的人,这样来买东西的人。

”陈丹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陈丹青有一次在罗马的古董街里,古董店一家连一家,他便一个个走进去看,问其中一个店主价钱,店主不回答,最后说:“你进了我的店,甚至都不跟我打个招呼。

”讲起这事,陈丹青非常惭愧:“这时我会倾向自责。

所有我们在国外遭遇的事情,不管事由怎样,我大部分时候会同意鲁迅的态度,他会骂中国人,不会骂外国人。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早上和一位美术教育同仁聊到随心,聊到陈丹青,很有共鸣。

把陈老师的教育观分享给大家。

陈丹青自1980年《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以来,被公认为国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

绘画之余,他也出版了十余部文学著作,成为文学青年言必谈及的存在。

无论画风还是文风,陈丹青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别样气质。

现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少家长都有危机意识:先广撒网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这样将来就算成绩差,也有后路可言。

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面对如今“全民学画”的教育现状,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陈丹青: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

”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

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

我上午在公寓旁边走,像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五岁。

据说是陈丹青为其女儿画像的场景Q1小朋友:您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好萝卜,英文也不行,中文也不行。

我的问题是,好萝卜到底是什么?陈丹青:你就是好萝卜,我是老萝卜,你是一个小的好萝卜,还没有长大,正在长。

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话,可能有点极端,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

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

人越长大,越是一个变坏的过程,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也不看花儿,不看树。

脑子里只想挣钱,想当官,想把别人弄下去自己爬上去,所有的人就是想挣钱、做生意。

所以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就不可爱了,所以趁你们现在还可爱的时候说说话。

Q2家长: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中,怎样克服这个时代,让孩子成为一个像您说的那样,有独立思想的孩子?陈丹青:好问题。

我想先得克服自己,比如我克服自己的方式就是,我看到周围的那些画,有些我喜欢,大部分我不喜欢,太教条了,不真实,不感动我,我不要那样画,我想办法画出真实的感动人的画。

陈丹青的好玩与不好玩

陈丹青的好玩与不好玩

陈丹青的好玩与不好玩作者:凸凹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19期□凸凹陈丹青是个妙人,妙在敢张嘴,敢说话,熟悉的、不熟悉的领域他都敢置喙,好像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实他不过是个画家,书读得比别的画家多一些而已。

但可贵的是,他喜思考,善于联想,就多有心得。

譬如他谈鲁迅的文章就很吸引眼球。

他把鲁迅繁而化简,生动地评说,没有鲁研人士的头巾气,即便偏颇,也让人会心,情不自禁地为他击掌。

他认为大先生鲁迅有趣,趣在鲁迅好看,好玩。

鲁迅的形象无论影像、画像、刻像,无论悲、喜、怒,都有气韵,都有杰出者之光。

鲁迅的好玩,是因为他可从黑暗中凿出光亮,从严正里弄出滑稽,从游戏里鼓捣出端庄。

而二先生周作人就无趣,既不好看,也不好玩。

其形象总似奸佞,獐头鼠目如丧考妣;其做派,也不好玩,处处考据,下笔就引经据典,行文总是端着架子,一味地保持冲淡、儒雅。

这世间,烟火气重,鄙俗气烈,不平事多,冲淡和儒雅,就显得可笑。

其实,好玩到极致,就不好玩了。

鲁迅到最后就很不好玩——与高长虹的计较、与周扬的翻脸,都透出偏狭和意气用事。

还有他与许广平的爱情。

相反,不好玩到了极致,就好玩了。

周作人与胞兄失和,即便被外人诟病,但正反映出绅士的面具之下,他有普通男人的真实性情;譬如他的拂逆,既进曹营,就应说曹语,可是他却批评人家的文化。

既有铁定的汉奸身份,就应认命,可他却上书大人物,反复而徒然地进行辩解。

大先生与二先生的好玩与不好玩,本质上是来自他们身上的“师爷”性情。

师爷脾气,集中在两点:一贯正确,怀疑一切。

自身正确,则底气十足,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纵横捭阖,处处好玩;一切可疑,则进退迟疑,恒物论事,审时度势,欲迎还拒,处处不好玩。

眼下的陈丹青先生,就沾染了师爷习气。

从国粹中习艺,又比别人多了一点西方经验,就有了自我正确的感觉;加上对应试制度的观察,在体制内生存的切肤之痛,就推演到一切皆疑。

就有了“愤青”情节,拿一切开涮。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陈丹青:犀利之语令人信服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陈丹青:犀利之语令人信服

陈丹青:犀利之语令人信服深度的关注,才能让语言具有深切的情感陈丹青是著名的画家,也是知名的文艺评论家。

他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访谈节目中,其性格直率,说话平实而犀利,并善于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专业背景对事情及现象进行分析。

一针见血话炫富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陈丹青受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之邀,围绕郭美美炫富事件进行评论。

陈丹青说:“她大概忘了这是一个电子媒体时代,可能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能够鼓励人的虚荣欲。

以前你还得找媒体,现在你可以自己把东西往上搁,媒体自己就会找上来。

所以说炫富是媒体的事,不是郭美美的事。

郭美美在20年前她怎么炫富,她到哪儿去炫富?”“所以说炫富是媒体的事,不是郭美美的事”,陈丹青这句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结论一针见血,直击当今社会炒作的源头。

其实.任何炒作都少不了各种媒体的介入,而媒体如果无利可图,不能提高其销量或收视率的话,是不可能免费给你做宣传的.当郭美美事件一出,陈丹青就一眼看穿了其中的“猫腻”:炒作的其实不是郭美美本人,至少说绝对不是主体,因为主体是媒体一方.陈丹青这番看似普通实则犀利的评论,正切中了社会炒作的症结所在。

率真理性说画作《西藏组画》被认为是“文革"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写实油画作品,是陈丹青的成名之作。

此后,陈丹青的画作成了拍卖会上的“宠儿”,拍卖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南方周末》记者问陈丹青:“你现在的画价那么高,是不是很高兴?”陈丹青说:“高兴的是卖出买进的人。

拍卖是商界的事情。

媒体应该采访买家卖家才对。

你看,近几年我不送拍,可是市场上没断过我的画。

有流拍的,有卖掉的,有别人转手的。

也有早先随手送人现在拿出来拍的。

这很正常,这就是市场,市场的事情应该问市场家,而不是问艺术家.”当代社会,很多艺术家热衷于商业炒作,总想着走捷径来提升自己作品的价格,却本末倒置地忽视了作品本身所应具有的艺术内涵。

陈丹青:一切艺术都是热情真的淡泊别弄艺术

陈丹青:一切艺术都是热情真的淡泊别弄艺术

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作家的陈丹青,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

无论是出书,还是论事,无论他如何自嘲,陈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存在感”。

2014年,陈丹青一连在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草草集》、《记忆的泥沼》、《无知的游历》这三本新作,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期。

他的心态有何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是否转移?谈新作:没有“命题”,我几乎就不写作记者:您曾自嘲,“写得太多,画得太少”,《草草集》序言中也写道,多数碎稿是应酬。

这次暌违5年才出书,是有意减少写作、放慢写作吗?陈丹青:我不是学者,并没一肚子学问憋着要说,只靠不同稿约才能写作。

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减少写作”,可是美术界,或别的什么界,不断有人要我写点什么------ 逝者,师长,同辈,晚辈,甚其中深交浅交都有,或并不认识,但家眷熟友辗转恳求。

至孩子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时间就被榨光了。

记者:写作是您的爱好,您对写作也很认真,但书的篇章几乎是“命题作文”,是否感到疲倦?陈丹青:倒没厌倦。

前面说了,没有“命题”,我几乎就不写作。

陈丹青六十岁自画像:真的淡泊别弄艺术陈丹青新作:《草草集》、《无知的游历》、《谈话的泥沼》记者:《谈话的泥沼》是近年来您接受访谈的结集。

您曾说,只接受书面采访。

这可否看作是您对写作的一种认真态度——访谈,也含糊不得?陈丹青:当面访谈,当场讲演,事后的记录常使我濒临发疯:七八成记者的语文太滥了一一多半是中文系、新闻系硕士啊一一我读着,觉得自己是个满口胡言的白痴。

清洗记录稿,简直是苦役。

而且不少记录稿根本没跟我打招呼就发表了,满篇废话。

所以不如不见面, 书面来一堆问题,敲打成篇,发去了事。

记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你有没有特别想谈或者不想谈的话题?为什么?陈丹青:不让谈、不敢谈、以至不想谈的话题,多的是,的”。

特“你懂别想谈的事,多半亦属不让、不敢、以至不想的一类——倒不是指所谓政治,而是真相与真话------ 剩下一点点,蛮想谈的:是本行的所谓艺术,但也不敢。

陈丹青辞职报告全文800字

陈丹青辞职报告全文800字

陈丹青辞职报告全文800字诸位院领导大鉴: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21年-2021年),到明年元月15日将届期终。

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

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极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

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兹付附件之一,是去年北京外办转请本院外办要我书写的述职报告,经已呈交,因所涉不包括今年,故略作补充。

附件之二《教条与功利》,是前年应本院研究所教改会议要求所写,因写在纽约休假期间,回国过了交稿期,迄未呈交,今原稿附上。

附件之三《我对本院‘学术评价体系报告’的意见》——这三份附件坦率陈述了我对教育体制与本院教学的质疑,谨愿诸位对我请辞的理由有所了解。

另有附件之四(近五年来学术活动的粗略报告)及附件之五(关于遗留问题),希请垂顾。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

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

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

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

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敬礼!陈丹青。

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

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

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一退再退,所谓者何?退到历史的深处,借一双眼,邀请准确我们更清晰的照看今日种种文化情境。

所画知道陈丹青不是因为他的画,不是因为他的新闻节目,而是因为他在打开书的自序,看了没有两三行就已确信觉察到不喜欢此人。

我一直比较欣赏那些安静说话的人,或者是不说假话的人因。

要知道从不说假话到只说真话还是极差差很远的距离的。

一面的自己在这方面够不上专家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又得意洋洋会大张旗鼓地发表言论,还声称“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的权利”。

拜托您,这是想说呢,还是想说呢,还是想说呢!是想成名呢,还是想成名呢,还是想成名呢!说谎本来无可厚非,想成名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大家各凭本事呗。

但是误导我们漂亮的国民,误导我们祖国可爱的花朵就是您的不对了。

不是没有见过十家尖锐的批判家,也不是无见过骂脏话不尽然的作家。

看《退步集续编》的感觉就是此书没什么文学价值,可是福州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样的东西才有文学收藏价值。

得来吼两声就行了吗?想起一句话——三条腿的人不好找,会喊的人还不好找。

您会说了,我这是喊出高的人民的心声,“言人之所不敢言”,我这是“呐喊”。

这都是P话,只能拿您自己的话来堵您的嘴了。

您曾说过“我们的表达固然受到种种穆伊县迟滞,压抑,扭曲;另一方面,我们底下又充满过度过度的表达,拙劣的表达,鸡零狗碎的表达,还有,粗暴的表达。

”这话我可爱听完极了,既然这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人都总是处于“表达”的困境中,那您就歇歇吧!别出来哗众取宠了。

(其实这些话,也可以反过来堵我的嘴巴,堵任何表达不当人则的嘴。

)与上本《退步集》相比这本《退步集续编》从对教育,城市的议论逐渐转移到对戏剧的剖析。

写鲁迅,写出文艺复兴回顾往事。

卢戈韦退步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嘲讽意味,作者的一些语言不难看出深受鲁迅先生影响,要说他是刻意的模仿鲁迅先生我也没建议。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批判吧,批判吧,言论自由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很满意吗?您对野蛮拆迁很 满意吗?您对医疗系统很满意吗?假如您诚实地告诉 我:是的,很满意!很开心!我立即向你低头认罪: 我错了,我改,我脑子进水了,我对不起人民,我要 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后向你们好好学习——这样 行吧? 2020/2/25
丹青语录——社会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 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 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实在不 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 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我一回 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 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 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2020/2/25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 ,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第一条入党,第二 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 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 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 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 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 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 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 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 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 画20得20/2/2好5 得无与伦比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了。
丹青语录——社会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 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 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 的事情。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 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 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 情简单化。
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我看 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们千千万万的“好 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怀 疑“培养”这句话。凡·高谁培养他?齐白石 谁培养他?
2020/2/25
丹青语录——人生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 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 了。 “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 的。
“科以人传科尤重,人以科传人可知。” 解释起来,好比你是钱学森,又是博士,这博 士学位因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没啥名堂 ,却拿个博士学位混一辈子,你这家伙是个什 么料,可想而知——我向来讨厌名校学生自视 高人一等的那张脸。
陈丹青(1953—至今)
陈丹青生平
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 。
1982年,陈丹青辞职 移居美国。
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 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 、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 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 。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 极大关注。
2020/2/25
陈丹青近照
陈丹青近照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 ,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 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 成为的那种人。
2020/2/25
丹青语录——艺术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素描教 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 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 片树叶最重要吗?
既见君子
——陈丹青言论摘要
陈丹青生平
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
1953年生于上海。 1970年—1978年辗转赣 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 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 “知青画家”。 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 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 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 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 典之作。
2020/2/25
丹青语录——人生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 辈子叫板,但是孝顺、善良、心软。西方一些知识分 子、艺术家也是,很惊世骇俗,但私下很纯朴、真实 。中国这样的人不多,要么惊世骇俗,人不可爱;要 么人可爱,却没有骨头、锋芒。“好”必须牺牲很多 东西,如果反抗,就得把“好”作为代价。中国人的 人格不丰富,太单面。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 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 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这“双方”以 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 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那是一种共同 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 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 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人文艺术学院还要考政治,然后艺术的在考外语 。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仅仅因为他的政治 差一分,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 索一样好也没用。艺术学院应该招一些疯子,而不是 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你能活着目击如此畸形的教育现状,也是千载难 逢的福分。我有时瞧着一幅糟糕透顶的图画,不由得 好生佩服:画到这么差,也是本事啊!
真正介入社会,无孔不入的人,是商家与政客, 数钱,弄权,社会的所有缝隙早被他们占有了。
我从来没有传回任何关于成功的消息。我觉得作为 一个中国人,出国本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 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 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 恒,精益求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 ,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 ,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
2020/2/25
黑和白之间的陈丹青
2020/2/25
陈丹青的荣誉称号
“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 共知识分子”(2004年 ) “中国十大精英男士” (2005年) “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 ”(2008年) “大时代锐仕”(2011 年) “最受读者关注作家” (2011年)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荣誉 教2授020/2(/25 2011年)
朴素的陈丹青
陈丹青的作品
2020/2/25
丹青语录——艺术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 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 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 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梵·高就是个病 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 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我这个 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2020/2/25
丹青语录——人生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 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陈丹青:一个真正自由的艺术家,一个特立 独2行020/的2/25思想者、写作者。
谢谢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