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
安南古代钱币
阮宜帝阮福明1884年6月接位,改年号咸宜。铸有咸宜通宝铜钱。薄小,背有记值“六文”。罕。由于阮福明不甘心听命于法国殖民主义者,于1885年7月5日发动顺化起义,但有于准备不充分而失败。法国人把阮福升扶上帝位,改元同庆。
1369年,陈裕宗殁,无嗣。立外人杨日礼为嗣,年号大定(明洪武2年)。铸有大定通宝,少。至此,以后的陈朝君王因与南方占城国多次发生战争,加之国内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致使国力衰败,无力铸钱。
5、1400年,胡氏代陈,国号大虞,史称胡朝(明建文2年)。元年铸圣元通宝,有真篆两种,少。之后胡朝效法宋、元纸币政策,在全国推广“通宝会钞”纸币,不再铸钱。1407年中国明朝出兵灭胡。在越南广置府县。越南又归入中国统治。其时流通有中国铸造的洪武、永乐、宣德、弘治诸小平钱。
黎宪宗铸有景统通宝,精美厚重,有大小字版别。 黎威穆帝铸有端庆通宝,仿景统通宝,更为厚重,少。大字者稀。
黎襄翼帝铸有洪顺通宝,楷书精整。 黎昭宗铸有光绍通宝,楷书精整,稀。
1527年,太师安兴王莫登庸逼后黎恭皇禅位,以越南北部河内为都,建立莫氏政权,控制北方。1533年,后黎朝武将阮氏在越南中部清化拥立黎昭宗子黎宁为黎庄宗,自掌实权,同莫氏对抗。这一段历史越南史称“南北朝”时期。1592年,南方势力击败莫氏,结束南北朝。从南北朝开始了越南历史上货币发行流通最为混乱的时期。黎朝和莫朝的货币将分别介绍:
阮圣祖(1820-1841)铸有明命通宝小平铜钱、锌钱,并开始铸造美号大钱。美号大钱铜质,正面钱文“明命通宝”。背面选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反映儒家思想的文字作为铭文,有四字和八字者,以一当百,均稀。嘉隆、明命时期大力推广锌钱,尤其明命帝“铅钱之用,富户既不敢私藏,而邻国来商者又不敢带回。此钱流通非但利于民,亦利于国,乃自然只利也”的经济思想应深受中国五代南楚高郁关于铅铁钱货币政策的启发。
隆通宝背“安南”钱考辨
隆通宝背“安南”钱考辨“安南”即指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国。
1428 年由黎利建立政权,史称后黎。
1778 年阮文惠三兄弟发动西山农民起义,推翻南方阮福映政权,后又挥师北上直捣北方首府升龙,占领安南全境。
国王黎维祁携家眷、宗族逃到中国广西境内。
清乾隆帝认为100 多年来黎氏政权朝贡不断,大清有“兴灭继绝”保护番王复兴的义务。
遂派两广总督孙士毅、云南提督许士亨率清军前往安南讨伐农民起义军,黎维祁在清军护送下返回升龙,乾隆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
1789 年除夕之夜,清军欢庆新年时被农民起义军偷袭,大败而归。
黎维祁再次逃亡到中国境内。
阮文惠深知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担心大清再次派兵进剿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曾几次请求清廷宽恕其罪,并派侄子去承德避暑山庄,“叩关谢罪,赍表入贡”。
此时乾隆帝认为黎维祁册印不能守,再弃其国,是天厌黎氏,随后承认了阮文惠政权,并册封其为安南国王。
关于“乾隆通宝” 背“安南”钱铸造者的问题,目前有孙士毅、黎维祁、阮文惠三种说法。
孙士毅铸币说。
《安南历史货币简史》载,孙士毅所率清军与黎维祁入安南后,就地开铸“乾隆通宝”背“安南”钱以资军费。
其实此说难以令人折服。
孙士毅是1788 年10 月末出镇南关的,次年初就被偷袭赶回国内,从去到回不过三月有余,这期间他一直在攻城略地和行军途中,根本就没有时间铸币。
黎维祁铸币说。
《越南历史货币》载,1789 年黎维祁为筹军费,在云南铸造“乾隆通宝”背“安南”钱此。
说也经不起推敲。
1787 年黎维祁第一次逃到中国境内时,获得了清政府支持,在云南滞留一年多时间,确实有充足时间铸币,但出逃时只把家眷、宗族带出,即使想铸币筹饷,也只能利用当地铜矿资源和借调宝云局工匠,又如何能铸出安南风格十足的货币?另外,出兵时乾隆特命广西、云南两路,在清军所过之地设70 多处供给站,为清军提供一切军需供给,根本不需要黎维祁在云南铸币筹饷。
1789 年黎维祁第二次逃亡到中国不久,形势已发生逆转,此时大清已承认阮文惠政权,清政府视其为政治避难者,为安抚黎维祁,只赏给黎维祁一个汉军镶黄旗三品佐领衔的职位。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的)
外国·越南435【太平兴宝】安南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后于968年建越国,号丁朝,称大胜明皇帝,并于太平年间(970—979年,宋太祖开宝至太宗太平兴国间)铸太平兴宝钱。
形制小平,肉薄字浅;径2.3厘米,重2.7克左右。
面文楷书,直读,“太”书作“大”,背文“丁”字以记朝代,位在穿上穿下不定,光背者极少。
旧谱或释读为“大兴平宝”疑作六朝钱,误。
436【天福镇宝】安南前黎朝黎桓灭丁朝自立,改元天福,并于天福五年(984年,宋雍熙元年)铸行天福镇宝钱。
形制及文字风格与太平兴宝相类。
径2.4厘米,重约3.2克。
面文楷书,直读,字体淳朴粗壮,背穿上铭一“黎”字以记朝代,俗称“黎字钱”。
亦有极少光背者。
旧谱有将天福镇宝隶为五代石晋天福间出,实误。
今世间尚见此钱流传。
437【明道元宝】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玛明道二年(1043年,宋庆历三年)铸。
“明道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与宋明道钱区别在于:宋明道体大厚重(径2.5~2.6厘米,重3.8~4.2克),安南明道体小肉薄(径2.2~2.3厘米,重2.4~3克),宋明道文字雄健舒展,“元”字下两笔“聚头”;安南明道钱文拘谨狭窄,“元”下两笔“分头”而显疲软。
二钱风格相去甚远,稍加留意即不难分辨。
然安南明道钱传世远较宋明道稀少,故而“身价百倍。
438【天感元宝】李朝太宗佛玛于天感圣武年间(1044—1048年)册封宠姬为天感皇后、王子为奉乾王,并令铸天感元宝钱,时在宋庆历间。
“天感元宝”四字楷书,旋读,文笔清丽,制作精整。
钱分大小二式,径2~2.9厘米。
大钱光背;小钱背穿上可见“乾王”二字,为“奉乾王”号之省;因布局紧凑看去似成一“递”字。
天感钱存世绝少,至为珍稀。
旧谱有将此钱考为西辽感天皇后铸,实误。
439【建中通宝】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陈煚(音窘)取妻之位而代建立陈朝,号太宗,改元建中(1225—1231年)并铸建中通宝钱,时当南宋宝庆年间。
面文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古钱币清单
中国古钱币目录
8枚,宋徽宗亲笔瘦金体书法,内有大观通宝铁币1枚,折十2枚。
行書體“大觀通寶”當時用銅鐵兩種材質鑄造,鐵錢曾在山西、陜西陸續發現過,但因容易氧化,極難留存,故存世不多。
目前行書大觀通寶鐵母發現的數量約在5枚左右,2004年北京嘉德拍賣公司的成交價格已超過5万元。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藏家不斷的涌現其價值依然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银币
11
皇宋通宝(九叠篆)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
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
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
“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
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
称之为九叠,“乃以九为数之终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折叠之多。
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
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12。
南北朝以来各朝古钱币简介级及价格
隋代钱币大全凉造新泉小平小样3000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2.4CM,重约3克左右,小者不足2CM,重约1.5克,此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太夏真兴小平15000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间铸。
径2.35CM,重约3.03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
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400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国,径2.42--2.48CM,重2.4--4.8克,分别有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300元汉兴小型直读80元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铸。
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1.2CM,重1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350元四铢小平100元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
仿五铢而略小,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2.25CM,重2.4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重文者孝建四铢小平80元永光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
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1.6CM,重约1克,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
...景和小平小型20000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
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1.6CM,重不足一克。
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
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6000元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
钱体轻薄,径约1.9CM,重1克左右;三月废帝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150元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CM,重3.4克,小者径2CM,重2.5克。
由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200元太和五铢小平300元太和五铢双点太800元永安五铢背“土” 400元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连内郭,径2.5CM,重5.5克,轻小者1.8CM,重仅2克,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古钱介绍及价格参考
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古钱介绍及价格参考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古钱介绍及价格参考大观通宝铜小平篆平背 20-15大治通宝铜小平楷光背20-15 陈裕宗大治年间,即元至十八年至明洪武元年铸。
钱文书体多种,又妥顺读、旋读二种。
大治通宝铜小平篆光背 20-55大治通宝铜小平行光背 10-6大治通宝铜小平隶光背 20-15大治通宝铜小平隶(小字)光背 20-15大治通宝铜小平篆光背 20-15大治通宝铜小平草光背 10-6大定通宝铜小平楷光背8-5 废帝杨日礼大定元年,即明洪武二年铸币。
大定通宝铜小平楷平背 8-5大宝通宝铜小平大型楷平背30-25 后黎太宗大宝年间,即明正统五年至七年铸币。
大和通宝铜小平楷平背20-15 后黎仁宗大和年间,即明正统八年至景泰四年铸币。
大正通宝铜小平楷平背30-25 莫太宗大正年间,即明嘉靖九年至十九年铸。
大正通宝铜小平平背 30-25太平通宝铜小平楷背皇月20-15 顺化太祖阮璜铸。
背有星月纹,又有重轮者。
大都铜色昏暗,制作粗陋。
太平通宝铜小平楷背上双星 12-8太平通宝铜小平楷背上“一”下仰月 12-6太平通宝铜小平隶背上星、下俯月 12-6太平兴宝铜小平隶光背30-20 丁朝太平年间,即宋开宝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铸币。
面文太平纪年,背纪元国号“丁”。
太平兴宝铜小平隶背上“丁” 30-20太平兴宝铜小平隶背下“丁” 30-20天兴通宝铜小平楷光背60-45 后黎朝天兴年间,即明天顺三年铸。
天兴通宝铜小平小型楷平背 50-35天福镇宝铜小平楷光背40-25 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始铸。
背纪国号“黎”天顺通宝铜小平小型楷平背 20-12天明通宝铅小平楷光背20-12 铅钱。
顺化世宗福润铸币。
轮廓浅薄。
天资通宝铜小平楷光背 500-350天应元宝铜小平大型楷光背 500-350天感元宝铜小平楷光背 600-450 李太宗天感圣武年间,即宋庆历四年奉乾王李日中铸。
天感元宝铜小平小型楷背“乾王” 700-550天感元宝铜小平小型楷光背 300-200天圣元宝铜小平小型篆/隶平背 8天圣元宝铜折二隶光背 400-250天符元宝铜小平篆/楷光背 10-4元丰通宝铜小平篆光背20-10 日本室町时期(1338--1573)铸币元隆通宝铜小平行背右“昌” 30-15 侬文云元隆年铸。
一枚安南天福镇宝背“黎”夹锡币
一枚安南天福镇宝背“黎”夹锡币
汉唐年间,安南(越南)行用的货币都是中国钱币。
至公元968年,越南丁部零(丁环,史称丁先皇)建立丁朝,开始仿照中国古钱形制铸造自己的年号铜钱,并使用汉字作为钱文。
太平兴国五年(980),位居十道将军的黎桓,逐渐摄取朝政后,终于趁帝幼之机篡位,改朝换代,称皇自立,改元天福,史称前黎。
黎桓在帝位巩固和内外局势稳定后,于天福五年(984)以丁朝货币太平兴宝的面文纪年背文纪国号作钱式,铸行天福镇宝钱。
天福镇宝,钱背有“黎”字与无字两种。
其中所铭“黎”字笔画有繁简之分,字形有大、中、小区别。
这一枚天福镇宝背铭繁体大字“黎”钱。
钱径25毫米、厚1.5毫米、重4.8克,其面文“天”字因“撇”笔画出头而成了“夫”字。
笔者至今未查出此枚“天福镇宝”错铸成“夫福镇宝”成因,望同好指教。
此外,该枚天福镇宝钱与常见的天福镇宝钱有所不同,它是一枚夹锡钱,其材质与我国唐朝时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夹锡钱极为类似。
在安南古钱币中,以铜钱较为常见,其独特的夹锌钱和锌铅钱也为数不少,而夹锡钱就不太多见,天福镇宝夹锡钱则更为少见。
当然,“夫福镇宝”夹锡钱就此仅见。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安南钱币
安南钱币越南建立独立封建国家后,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进一步加强。
其原因有三。
一是越南独立前,受中国文化1000多年的同化,奠定了越南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越南立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需要,积极主动的从中国汲取他们所需要的思想文化;三是越南土地私有制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封建社会有相同之处而不同于同时期东南亚国家,主要表现在其货币经济政策以中国历代货币经济政策为模本,并加以改造运用方面。
使得越南吸收中国文化有了与之适应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国文化而又时时要表明“大越”是个独立的国家和足以自豪的民族心态,又是越南古代文化不同于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独立建立封建国家到封建国家的结束这一段历史时间,越南与中国历代政府时远时近,但总的说来大部分时间越南以奉中国做宗主国为荣。
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国明朝皇帝正式册封黎仁宗安南国王后,历代新君执政,只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册封才能算是正统。
作为中国的藩篱,越南统治者对中国称安南国王,而对内则自称大越皇帝。
在越南货币上正反映了以上两重性的特征。
如越南独立后铸造的钱币,沿用中国的方孔圆钱形式,而钱文采用兴宝、镇宝、大宝即是典型的例子。
钱学是史学的余脉,欲证其钱必先知其史。
越南18世纪前,越南官方文字采用汉字及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喃字。
钱币上则一律采用汉字。
自从18世纪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强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越南文化逐渐脱离汉字文化圈。
并造成了与汉文化的脱节。
众所周知,越南独立几十年一直处于战争和准战争状态,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很少,资料更加难得。
使得国人对越南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些都应该是诸多泉友们对众多安南货币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越南国内改革开放,与中国交流日多。
加之国内集钱热的兴起,有关安南钱的著述也有所出,国内现在比较有影响的有广西云南钱币学会合编的《越南历史货币》和华光普的《日本、朝鲜、越南古钱图录》。
两书的排列顺序为编年性质。
安南、琉球、朝鲜古钱价格参考
弘治之宝铜小平小型楷光背
15-7
光顺通宝铜小平大型楷光背
15-7
光绍通宝铜小平楷光背
40-20
光中通宝铜折二楷背“安南”
50-25
光中通宝铜小平大型楷宽郭光背
1
光中通宝铜小平大型楷重轮光背
1
光宝通宝铜折二楷光背
50-25
光中大宝铜小平楷光背
12-6
安法元宝铜折二楷光背5安付元宝铜小 Nhomakorabea楷/篆光背
天应元宝铜小平大型楷光背
500-350
天感元宝铜小平楷光背
600-450
天感元宝铜小平小型楷背“乾王”
700-550
天感元宝铜小平小型楷光背
300-200
天圣元宝铜小平小型篆/隶平背
8
天圣元宝铜折二隶光背
400-250
天符元宝铜小平篆/楷光背
10-4
元丰通宝铜小平篆光背
20-10
元隆通宝铜小平行背右“昌”
延宁通宝铜小平大型楷光背
50-25
明德通宝铜小平楷光背
20-10
明德通宝铜小平大型楷背“万岁”
15-7
明道元宝铜小平小型隶光背
20-10
明命通宝铜小平楷光背
8-4
治平元宝铜小平楷/篆光背
8-4
治平圣宝铜小平楷/篆光背
8-4
治元通宝铜小平楷宽郭光背
15-7
治元通宝铜小平楷平背
15-7
治元圣宝铜小平楷平背
12-6
太平兴宝铜小平隶光背
30-20
太平兴宝铜小平隶背上“丁”
30-20
太平兴宝铜小平隶背下“丁”
30-20
天兴通宝铜小平楷光背
60-45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
历代古铜钱美品鉴赏与珍品详情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壹“美品”贰“珍品”铜元美品鉴赏1.太货六铢银、铜美品鉴赏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钱形规整,肉好具周郭,制作精美。
钱文篆书清晰匀称,玫丽无比,以其精美著称于世,居南朝钱之冠首。
太货六铢初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后贬为一当一用。
旧谱注:币质青铜。
今发银、铜二品太货六铢为同模所铸,可证银质史上有铸。
2.真、篆中统通宝小平鉴赏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中统钱。
旧谱录有真、篆中统元宝小平钱,通宝未载。
今发真、篆中统通宝二品,请泉友鉴赏。
3.中统元宝银、铜小平鉴赏中统元宝是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币。
目前发现,小平钱也有多个版别。
钱文有真、篆二体。
今发银、铜二品为同版同模,一母双胞。
4.南宋“见钱关子”钞版珍鉴(一)“准敕”版(二)“景定五年颁行”版(三)“宝瓶”版(四)“见钱关子”版南宋初绍兴元年(1131年),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宋廷印行了一种“见钱关子”。
见钱关子与会子都是南宋发行的票据和货币,而“见钱关子”则近似现代汇票。
景定五年(1264年),南宋朝廷重新发行一种见钱关子,也称“铜钱关子”、“金银见钱关子”、“银关”。
这种关子与绍兴年间的见钱关子不同,而与会子无殊,实际上是一种新货币。
当时,会子因滥发而贬值过甚,至无法收拾。
贾似道当国,企图挽回信用,逐发见钱关子,每贯折合铜钱七百七十分,十八界会子三贯,钱楮亏折之弊并不能因此而革。
相反,关子的发行增加了楮币的流通量,其结果是“物价益踊,楮益贱”,虽一再下诏“严申减落之禁”,也未能挽回信用。
不数年,元兵南下,会子、关子与宋皆亡。
南宋关子、会子的发行,流传至今已非常少见,其钞版更显珍贵。
1983年7月安徽东至县废品仓库发现“关子”钞版一套(八件),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钞版。
安南(越南)古钱币速查表
安南南安翼帝嗣德嗣德宝钞李朝太宗佛玛天感元宝后李朝仁宗李乾德天符元宝后黎襄翼帝陈公新宝后黎朝神宗黎维祺永寿通宝永寿之宝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通宝后黎朝襄翊帝黎滢洪颐通宝安南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通宝安南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保泰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黎潆洪顺通宝安南后黎朝襄翼帝洪顺光顺通宝安南后黎朝高宗天瑞元宝安南后黎朝太宗大宝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濬大和通宝安南后黎朝恭帝黎椿统元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通宝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通宝后黎朝愍帝昭统通宝后黎朝威穆帝端庆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通宝安南后黎朝仁宗黎浚延宁通宝太和通宝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佛法僧宝后黎朝废帝黎琮天兴通宝广南国世宗阮福润天明通宝陈朝裕宗绍丰元宝陈朝太宗天应正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政平通宝陈朝圣宗绍隆通宝陈朝明宗开泰元宝安南王天庆通宝安南阮成泰帝成泰通宝安南朊翼祖嗣德通宝安南阮光瓒景盛通宝安南阮朝阮文惠光中通宝安南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通宝安南阮朝世祖阮福映嘉隆通宝安南阮朝阮光纉宝兴通宝安南阮朝启定帝阮福昶启定通宝阮圣祖阮福晈明命通宝安南保大帝阮永瑞保大通宝安南阮景宗阮福昪同庆通宝安南阮朝顺化肃宗阮福澎安法元宝安南阮朝简宗阮福昊建福通宝安南起义军钱元隆通宝安南莫朝莫福源永定之宝正元通宝光宝通宝开建通宝康和通宝广和通宝永定通宝安南李太宗乾符明道元宝安南李朝高宗李龙韬天资通宝安南大瞿越国太平兴宝安南黎氏景兴重宝安南黎桓天福镇宝安南胡朝圣元通宝聖元通宝安南陈朝皇帝陈嵩天应通宝安南陈朝重光帝陈季扩重光通宝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明德通宝安南后李朝神宗李阳焕天顺通宝安南后黎朝末期地方割据势力铸造正和通宝安南陈朝外戚胡季犁圣通元宝疑为安南起义军首领范玉永宁通宝疑为安南待考品,未知年代与帝属大越通宝印平元宝永治之宝画隆元宝咸丝元宝成丝元宝祥圣元宝竟宁元宝长和通宝开定通宝永始通宝祥元通宝景元通宝玄聪通宝经利通宝祥圣通宝永治通宝建顺通宝崇明通宝永元通宝永利通宝咸元通宝咸统元宝弘万元宝熙平通宝元庆通宝祥光通宝印中元宝宣平通宝耕法通宝治和通宝政定通宝光大通宝疑为安南钱福平元宝金带通宝祥法元宝祥宋元宝永治元宝兴庆通宝济人通宝开和通宝安南待考咸绍元宝咸勋通宝绍祐元宝正平元宝祥祐元宝兴隆元宝太通元宝光昌元宝绍宋元宝天德元宝皇陈通宝宣仁通宝元治通宝太圣通宝宣定通宝万刼通宝大治元宝大治通宝绍丰通宝弘治之宝安付元宝圣法元宝长南通宝盛元通宝皇恩通宝皇元通宝元法通宝咸熙元宝宣仁元宝宁民通宝仲微通宝。
_己通皇恩手_宣和通宝应是安南铸古钱
否意喻“祥瑞通天,吉祥如意”,这种开元钱是唐朝哪个皇帝所铸. 是否是开炉钱或者呈样钱,以致流传至今较罕见。
这些 问题都是我们钱币爱好者研究探讨的对象。
因此币在唐朝的 东都洛阳出土,东都又是唐武周经常活动的地方,所以对唐 中期开元“长一元”的断代与其它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实物依 据。
钱币 研究!""# ’ $ (· 出 土 · 发 现 · 研 究 ·作者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北路 ! 号交警五大队邮编:)-#""!“己通皇恩手”宣和通宝应是安南铸古钱唐开元通宝背云纹珍品钱董留根齐宗佑新千年之初,河南洛阳白马寺镇农村,出土三枚唐开元通宝“长一元”白铜小平钱。
其中一枚背铸三云纹,图 # 径!* %",穿 "* +),厚 "* #& 厘米,重 &* + 克;另二枚光背。
图 ! 径 !* ),,穿 "* +!,厚 "* #% 厘米,重 ) 克;图 & 径 !* %",穿 "* ++,厚 "* #+ 厘米,重 )* - 克。
唐开元通宝背铸三云纹“长一元”钱,多年来未见出土报 导。
其背的三云纹图,如同三个如意一般从上至下较匀称地 铸在流通货币的背面。
背铸三云纹开元钱,最早见于著录的 是钱币界前辈丁福保先生于 #,)" 年编纂的《历代古钱图说》会昌开元背兰字三云纹。
彭信威先生著《中国货币史》叙述:“开元钱的背面,除了各种月文、星文和星月,还有云纹。
云纹 又有几种,有大云、小云,还有 & 朵云的,更富装饰趣味,线条日本今井贞吉著的《古泉大全》内集 !%& 页 ’ 天津古籍出 版社本 ( 载有一枚“宣和通宝”,注名为“旧谱己通皇恩手”,标级为“风云”。
此钱的版式不似北宋钱,而具安南钱风格,今集 到一枚该钱,得以仔细观察。
安南莫朝钱币
安南莫朝钱币
圜法通寶及铅铁钱并未得见,明德年号钱传有明德元宝、明德通宝两种。
1明德元宝
谱上载为明德初期所铸,铜色灰褐,但是整体风格跟前朝的洪顺通宝、光绍通宝以及本朝明德通宝完全不同,
《穴钱入门-手类钱考》将之列入长字治平手。
窃以为作为手类较为妥当。
2明德通宝
铜质精良、铸工精湛、钱文挺拔,有洪德景统风格,当为明德正铸。
之后的西山朝泰德年也铸造有明德年号钱,有铜铅两种。
铜钱多为背万岁、铅钱多有背星月纹,
风格跟上面的明德通宝迥异,很好辨认。
3大正通宝
太宗莫登瀛大正年(元年为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所铸。
大正钱秉承明德通宝之风,有多种版别。
4广和通宝
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三代莫福海登位,年号广和,铸造广和通宝,钱文纤细深雕美制。
阔缘版较少。
另传世有广和通宝篆书薄小钱,应不是莫朝之物,当为后铸水漂(此处也附上图)
5永定通宝、永定之宝
永定是莫朝四世莫福源的年号,元年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传世有永定通宝、永定之宝,然而风格与明德大正广和完全不一样。
《穴钱入门-手类钱考》将永定通宝归入永定手,永定之宝归入祥元手。
永定通宝、开建通宝、崇明通宝、正元通宝、太平通宝风格一致,都是永定手。
现录图如下,略备一说。
6光宝通宝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莫福源改年号景历为光宝元年。
传世有光宝通宝,多有背上星下圈,为莫朝最稀少品种,殊难一见。
尚未寻得。
一说此钱风格颇似光中通宝背安南版。
不管怎么说,此钱都算得安南钱的珍中之珍。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
外国·越南435【太平兴宝】安南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后于968年建越国,号丁朝,称大胜明皇帝,并于太平年间(970—979年,宋太祖开宝至太宗太平兴国间)铸太平兴宝钱。
形制小平,肉薄字浅;径2.3厘米,重2.7克左右。
面文楷书,直读,“太”书作“大”,背文“丁”字以记朝代,位在穿上穿下不定,光背者极少。
旧谱或释读为“大兴平宝”疑作六朝钱,误。
436【天福镇宝】安南前黎朝黎桓灭丁朝自立,改元天福,并于天福五年(984年,宋雍熙元年)铸行天福镇宝钱。
形制及文字风格与太平兴宝相类。
径2.4厘米,重约3.2克。
面文楷书,直读,字体淳朴粗壮,背穿上铭一“黎”字以记朝代,俗称“黎字钱”。
亦有极少光背者。
旧谱有将天福镇宝隶为五代石晋天福间出,实误。
今世间尚见此钱流传。
437【明道元宝】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玛明道二年(1043年,宋庆历三年)铸。
“明道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与宋明道钱区别在于:宋明道体大厚重(径2.5~2.6厘米,重3.8~4.2克),安南明道体小肉薄(径2.2~2.3厘米,重2.4~3克),宋明道文字雄健舒展,“元”字下两笔“聚头”;安南明道钱文拘谨狭窄,“元”下两笔“分头”而显疲软。
二钱风格相去甚远,稍加留意即不难分辨。
然安南明道钱传世远较宋明道稀少,故而“身价百倍。
438【天感元宝】李朝太宗佛玛于天感圣武年间(1044—1048年)册封宠姬为天感皇后、王子为奉乾王,并令铸天感元宝钱,时在宋庆历间。
“天感元宝”四字楷书,旋读,文笔清丽,制作精整。
钱分大小二式,径2~2.9厘米。
大钱光背;小钱背穿上可见“乾王”二字,为“奉乾王”号之省;因布局紧凑看去似成一“递”字。
天感钱存世绝少,至为珍稀。
旧谱有将此钱考为西辽感天皇后铸,实误。
439【建中通宝】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陈煚(音窘)取妻之位而代建立陈朝,号太宗,改元建中(1225—1231年)并铸建中通宝钱,时当南宋宝庆年间。
面文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安南古钱币图录
安南古钱币图录越南(安南)太平兴宝:丁朝太平年间(公元970年-979年)即宋开宝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铸造。
面文太平纪年,背记国号。
X太平兴宝背丁天福镇宝: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即北宋雍熙元年)始铸背记国号“黎”天福镇宝背黎天福镇宝背黎大定通宝:废帝杨日礼大定元年(公元1369年,即洪武二年)铸造大定通宝熙元通宝:陈超软补熙元年间(公元1388年,明洪武十年)铸造熙元通宝圣元通宝:胡朝大虞帝圣元元年(公元1400年,明建文二年)铸造圣元通宝顺天元宝:后黎太祖顺天元年(公元1428年,明宣德三年)铸造顺天元宝绍平通宝,丰宝:后黎太宗绍平元年(公元1434年,明宣德九年)铸造绍平通宝绍平丰宝大和通宝:后黎仁宗大和元年(公元1443年—1453年,明正统八年-景泰四年)铸造大和通宝延宁通宝:后黎仁宗延宁元年(公元1454年—1453年,明景泰五年)铸造延宁通宝延宁通宝母钱天兴通宝:后黎朝天兴年间(公元1459年,明天顺三年)铸造天兴通宝光顺通宝:后黎圣宗光顺年间(公元1459年,明天顺四年—成化五年)铸造光顺通宝洪德通宝:后黎宪宗洪德年间(公元1470年—1497年,明成化六年—弘治十年)铸造洪德通宝景统通宝:后黎宪宗景统年间(公元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至十六年)铸造景统通宝洪顺通宝:后黎襄翼洪顺年间(公元1509年,明正德四年至十年)铸造洪顺通宝永寿通宝:后黎神宗永寿年间(公元1658年-1661年,清顺治十五年至十八年)铸造永寿通宝保泰通宝:后黎裕宗保泰年间(公元720年-1728年,清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六年)铸造保泰通宝景兴通宝:后黎显宗景兴年间(公元1740年-1777年,清乾隆五年至四十二年)铸造有大宝,巨宝,重宝,永宝等;、。
景兴通宝背山南景兴通宝背山西景兴通宝景兴通宝景兴通宝景兴通宝背中景兴通宝景兴永宝景兴巨宝背一昭统通宝:后黎愍宗昭统元年(公元1787年即清乾隆五十二年)始铸昭统通宝安法元宝:顺化肃宗福澎丙辰十一年即乾隆元年。
清钱之乾隆通宝(?十三):安南钱、宫钱和花钱
清钱之乾隆通宝(十三):安南钱、宫钱和花钱乾隆通宝基本上今天聊完就结束了,由于钱局太多、版本太杂,可能有很多朋友觉得讲的不够细致,甚至有不少朋友留言或私聊过应该按照版本一个个单列图,还可以用红线标明版本的区别。
这样确实好,但是太花时间和精力,我本人确实也很难挤出时间做到这一点,希望大家谅解。
在收藏中,也不能都按别人的来,有兴趣的朋友自然可以按图索骥,这也是提高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方法,我们今天说完安南钱、宫钱和花钱类,就将进入嘉庆通宝。
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
在我国古代,中国为天朝上国,在东亚都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地位,货币更是号召力巨大,周边一些小国宁愿使用中国钱币也不愿意使用自己国家的钱币。
因此,或官方或民间,都有不少当地铸造的中国年号的钱币,这其中就包括安南。
而乾隆的在位时间长,国力强盛,影响力大,安南钱铸造不少。
大部分有可能按照各局模板铸造,由于年代相近,包浆上已经看不出了。
但有上图这种乾隆通宝背安南的,基本上就是明摆着盗版的意味了。
这种安南钱特征明显,数量不多,价位也要上百一个。
宫钱做工比较精致,它并非行用钱,而是古代宫廷作为赏赐或者纪念所用的。
这种钱币往往正面都是年号名,背面就是各种吉语,比如“福寿安康”、“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等,这也是封建统治者之间相互祝愿的表示。
宫钱数量很少,流落到民间的更是不多,一般品相的也要大几千一个,美品、罕见品种、或者直径特别大的更加昂贵。
花钱往往为民间所铸,各地都有不同的风格,被泉友归纳总结为苏炉、浙炉、湘炉、川炉、粤炉等等。
乾隆在位时间比较长,年号又与“钱隆”谐音,因此花钱的种类特别多。
正面是乾隆通宝或者乾隆重宝,背面则是各种吉祥的图案或者吉语。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花钱的价格高,模板又不如行用钱固定,历朝也有仿造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越南435【太平兴宝】安南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后于968年建越国,号丁朝,称大胜明皇帝,并于太平年间(970—979年,宋太祖开宝至太宗太平兴国间)铸太平兴宝钱。
形制小平,肉薄字浅;径2.3厘米,重2.7克左右。
面文楷书,直读,“太”书作“大”,背文“丁”字以记朝代,位在穿上穿下不定,光背者极少。
旧谱或释读为“大兴平宝”疑作六朝钱,误。
436【天福镇宝】安南前黎朝黎桓灭丁朝自立,改元天福,并于天福五年(984年,宋雍熙元年)铸行天福镇宝钱。
形制及文字风格与太平兴宝相类。
径2.4厘米,重约3.2克。
面文楷书,直读,字体淳朴粗壮,背穿上铭一“黎”字以记朝代,俗称“黎字钱”。
亦有极少光背者。
旧谱有将天福镇宝隶为五代石晋天福间出,实误。
今世间尚见此钱流传。
437【明道元宝】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玛明道二年(1043年,宋庆历三年)铸。
“明道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与宋明道钱区别在于:宋明道体大厚重(径2.5~2.6厘米,重3.8~4.2克),安南明道体小肉薄(径2.2~2.3厘米,重2.4~3克),宋明道文字雄健舒展,“元”字下两笔“聚头”;安南明道钱文拘谨狭窄,“元”下两笔“分头”而显疲软。
二钱风格相去甚远,稍加留意即不难分辨。
然安南明道钱传世远较宋明道稀少,故而“身价百倍。
438【天感元宝】李朝太宗佛玛于天感圣武年间(1044—1048年)册封宠姬为天感皇后、王子为奉乾王,并令铸天感元宝钱,时在宋庆历间。
“天感元宝”四字楷书,旋读,文笔清丽,制作精整。
钱分大小二式,径2~2.9厘米。
大钱光背;小钱背穿上可见“乾王”二字,为“奉乾王”号之省;因布局紧凑看去似成一“递”字。
天感钱存世绝少,至为珍稀。
旧谱有将此钱考为西辽感天皇后铸,实误。
439【建中通宝】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陈煚(音窘)取妻之位而代建立陈朝,号太宗,改元建中(1225—1231年)并铸建中通宝钱,时当南宋宝庆年间。
面文楷书,旋读,光背无文。
径约2.5厘米,阔缘,小字。
其与我国唐代建中通宝为隶书小样钱(径在2.1厘米以下)有明显区别。
此钱之希罕亦超乎唐建中通宝。
440【政平通宝】陈朝太宗陈煚(音窘)天应政平年间(1232—1250年)铸,时为南宋绍定至淳佑间。
形制与建中通宝酷似,均为阔缘小字钱。
“政平通宝”四字槽书,旋读,文笔与建中钱如出一手。
径约2.5厘米,光背无文,少数穿左右可见星月纹。
此钱铜色淡褐,制作尚工,边廓修整。
然世间所传甚罕。
441【元丰通宝】陈朝太宗元丰年间(1251—1357年)铸,时值南宋淳祐至宝祐间。
面文“元丰通宝”篆书,旋读,为安南最早之仿宋篆书钱。
径不足2.4厘米,光背无文。
与宋元丰不同处在于:此钱边廓较阔,字体肥浊;“通”字明显隶化,走之末笔长而上翘,俗称“虎尾元丰”,另,钱体亦较宋元丰轻薄,稍加注意即不难辨别。
唯安南“虎尾元丰”欲求颇难,世间遂不乏伪作赝品。
442【绍隆通宝】陈朝圣宗绍隆年间(1258—1272年)铸,时当南宋宝佑至咸淳间。
此钱铜色灰黑,肉薄缘阔,制作粗陋。
“绍隆通宝”四字楷书,旋读,字迹多漶漫不清。
径约2.2厘米,光背无文,穿廓面背可隐见四决纹。
绍隆钱虽品相粗劣,然因其存世绝少,身价颇高。
443【开泰元宝】陈朝明宗开泰年间(1324—1328年)铸,时值元代泰定年伺。
“开泰元宝”四字楷书,稍含隶意,直读,分光背及背“陈”(记朝代)两种,径2.2~2.4厘米。
大样光背,小钱背穿上或见“陈”字,然因铜差多漶漫不清,国内仅存一二稀品而巳。
旧谱有将此钱定为辽圣宗开泰间出,误。
444【绍丰元宝】陈朝裕宗绍丰年间(1341一1357年)铸,时值元至正年间。
面文“绍丰元宝”旋读,有真、行、篆三体,然因铜差制粗,文字多不清晰。
径约2.3厘米,背多夷漫;真书钱背穿孔上下铸有“十五”二字,或为记年。
此钱存世绝少,很难一见。
445【绍丰通宝】安南陈裕宗绍丰年间(1341—1357年)铸。
形同元宝钱。
唯面文直读,书体分真、行、隶三种。
径约2.2厘米,多光背无文。
存世隶书钱中有背“陈”以记朝代者,然属凤毛麟角而已。
446【大治通宝】安南陈裕宗大治年间(1358—1368年)铸,时值元至正末期。
面文“大治通宝”有真、行、隶、篆四种书体,版式较繁,多为直读。
制作稍工,边廓尚整。
径约2.4厘米,光背无文。
传世大冶通宝并不易见。
447【大治元宝】安南陈裕宗大治年间(1358—1368年)铸。
形同通宝钱。
面文有真、行、隶、篆四体,旋读者多,亦有真、行书直读钱。
径2.3厘米左右,所见均光背无文。
大治钱版式纷繁,铸制尚丰,因为历年战乱加之外族入侵掠夺,致今存世品极少。
448【大定通宝】安南陈朝废帝杨日礼大定元年(1369年)铸,时值明洪武二年。
面文“大定通宝”楷书,直读,文笔粗壮笨拙,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
此钱在安南钱中品相中等,铸量稍丰,然观其形制特点与文字风格,与金代瘦金体大定通宝则迥然有别,其精其美,差之甚远,泾渭分明,鉴别时当不难分辨。
449【熙元通宝】陈废帝时北江路人阮补作乱称王,改元熙元(1377年)并铸熙元通宝钱,时当明洪武十年。
面文“熙元通宝”直读,四字中“熙、通、宝”为楷书,唯“元”字作篆书,为钱文章法之一奇。
径约2.4厘米,阔缘薄肉,背平无文,制作粗姬。
此钱各谱记述甚少,然于安南钱中存世犹丰,尚待进一步考订。
450【宋元通宝】此钱形制、文字与熙元通宝雷同。
“宋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篆书。
余均为楷书。
可能与熙元钱同出,皆为阮补熙元年间所铸,故当不属宋钱。
451【景元通宝】此钱形制、文字亦与熙元通宝同。
面文直读,除“元”字篆书余皆作楷书。
可能与熙元、宋元二钱同为阮补熙元年间所出。
除日人《东亚钱志》寥寥数字,国内各谱对此三泉均无详释。
今并录于斯,聊供方家更作考证。
452【圣元通宝】安南陈朝黎季?弑主称帝,立大虞朝,并于圣元元年(1400年)铸圣元通宝,时值明建文帝二年。
此钱较一般安南泉形体略大,阔缘,铜色灰褐。
“圣元通宝”四字楷书,直读,章法拙朴。
径约2.5厘米,光背无文。
此泉日人钱志以为“传世绝少”,然我国藏家似不匮乏。
另有一种真篆二体文圣元小钱,亦不难见。
453【天庆通宝】陈朝亡后黎利奉陈氏裔为安南王,改元天庆(1426年),并铸天庆通宝,时值明宣德元年。
此钱铜色灰暗,肉薄字浅,“天庆通宝”四字隶书,直读,光背无文。
径约2.3厘米,制作粗疏。
旧谱曾将此钱列为辽天祚帝出或曰西夏钱,皆讹。
辽、夏“天庆”文曰“元宝”且均旋读,制作亦较此钱精良,稍作比较则泾渭分明,不难鉴识。
然安南天庆虽略多于西夏天床,却较辽天庆希罕,泉家眼中则不免身价十倍矣。
454【顺天元宝】陈亡未久,黎利于动乱中称陈氏嗣绝而自立为帝,建大越国,史称“后黎朝”。
黎利号太祖,建元顺天,并铸顺天元宝钱,时在1428年,值明宣德三年。
此钱铜质精良,面文“顺天元宝”隶书而具唐风,直读,光背无文。
径约2.3厘米,文字、边廓均较工整。
安南顺天钱传世颇多,因制为小平,当不致与唐史思明之顺天大钱混淆。
旧谱尚录“顺天大宝”背“月”钱一种,然其真伪归属迄今未定,兹附于此备考。
455【绍平通宝】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年间(1434—1439年)铸,时当明宣德与正统间。
面文“绍平通宝”楷书,直读,“通宝”二字犹存隶韵。
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光背无文,边廓修整。
此钱存世尚多,不甚难求。
455【大宝通宝】后黎朝太宗大宝年间(1440-1442年)铸,时值明正统间。
面文“大宝通宝”楷书,直读,文笔清秀,章法严谨,标志后黎朝铸钱工艺渐趋成熟。
唯面文出现双“宝”,与日本钱“宝永通宝”相类,乃属罕见。
径约2.5厘米,光背无文。
此钱传世较绍平钱少,因其字文秀美奇异而每为泉家所求。
456【大和通宝】后黎朝仁宗黎濬(音训)大和年间(1443-1453年)铸,时值明正统与景泰间。
此钱形体较薄,有大小数种。
“大和通宝”四字楷书,直读,文笔含瘦金体意,潇洒自如。
径2.1~2.5厘米,重1~0.2克;均光背无文,边廓修整。
大和钱存世较丰,不甚难求。
旧谱有将“大和”释“太和”者,备考。
457【延宁通宝】后黎朝仁宗延宁元年(1454年)铸。
此钱铜色赤红,面文“延宁通宝”楷书,直读,文字秀美道劲,颇富崇宁钱风,于安南钱文中独秀一枝,径约2.5厘米,面廓坚挺匀称,背稍平,无文。
延宁钱传世甚少,是为安南钱中希罕精品。
458【天兴通宝】后黎朝废帝黎琮以庶兄弑弟而自立,改元天兴(1459年)并铸天兴通宝,时值明天颇间。
面文“天兴通宝”楷书,直读,文笔流畅舒展,饶有明钱风韵。
钱有大小二等,径2.1~2.4厘米,光背无文。
钱体稍薄,边廓尚整。
黎琮虽篡位九月被杀,然天兴钱传世不寡。
459【光顺通宝】后黎朝圣宗黎灏(音浩)光顺年间(1460年)铸,时在明天顺与成化间。
此钱有大小二式,缘阔字小,小钱背平而量少。
面文“光顺通宝”楷书,字体端正,笔画纤秀,制作精好。
径2.2~2.4厘米,重2.5~3.1克,均光背无文。
光顺钱存世甚丰,今不难得。
460【洪德通宝】后黎朝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年)铸,时当明成化至弘治间.洪德年号行28年,所铸甚丰,版式亦众。
面文楷书,直读,笔画劲疾有力。
径2.3~2.4厘米,重2.6~3.8克,光背无文,一般背较平夷。
此钱今存颇多。
461【景统通宝】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年间(1497—1503年)铸,时在明弘治年间。
景统通宝制作精工,缘阔字壮,富有质朴坚实感。
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
径2.3~2.4厘米,重2.3~3.5克。
背多内外廓粗壮者,版式较多,传世亦广。
传另有铁钱,未见。
462【端庆通宝】后黎朝威穆帝黎谊端庆年间(1505—1508年)铸,时值明弘治与正德间。
面文“端庆通宝”楷书,直读,章法凝练,光背无文。
径约2.4厘米,文字及制作俱佳,为安南美泉之一。
旧谱所列一种“端庆”二字特大钱,恐系以它泉填刻之作,真伪颇疑。
传另有铁钱,未见。
463【洪颐通宝】后黎朝襄翊(音义)帝黎滢洪顺年间(1509—1515年)铸,时当明正德年间。
此钱有大小二等,铸量均丰。
“洪顺通宝”四字楷书,直读,文笔清秀,边廓纤瘦,品相佳好。
径2.3~2.5厘米,重3~4.4克;光背无文。
洪顺钱传世甚多,今不难得。
464【陈公新宝】后黎朝襄翊帝洪顺三年(1511年),前吏部尚书之孙陈均据山西叛乱,并设炉铸钱,文曰“陈公新宝”,时值明正德六年。
此钱存世绝少。
面文楷书,直读,光背,径约2.4厘米,边廓修整,制作亦工,唯极难一见而已。
465【光绍通宝】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年间(1516—1521年)铸,时值明正德间。
面文“光绍通宝”楷书,直读,章法严谨,笔力劲健。
径2.5厘米,光背无文。
边廓整肃,制作精好。
此泉在安南诸钱中可称上品,唯存世数量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