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钱七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状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体系不断完善,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正在得到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功能上以地下交通为主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城市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已经起步并将加速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正在研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已经和正在普遍开展;很多城市中心区结合改造和新区建设已经编制和正在编制详细规划;城市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亮点,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益尚得改进,市政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刚刚起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基本处于空白,在法律、政策、运作管理以及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地下施工装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全市地下空间今后平均每年将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0%。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2010年前,中国将开通运营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200km以上,今后每年平均建成的线路为180km。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得到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青岛等2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有效地规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许多城市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编制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如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区等,对该地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起到了有效控制和科学引导的作用。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建设了规模巨大、功能综合、体系完整的地下综合体,如:北京中关村、奥运中心区,上海世博园区、火车南站、五角场,广州珠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等,这些项目规模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层数3-4层,集交通、市政、商业于一体,内部环境优越,地上地下协调一致。

城市地下快速路已经起步。已经建成的如南京玄武湖地下快速路、城东干道地下路、杭州西湖湖滨地下路、北京奥运中心、中关村和金融街地下路,上海中环线若干地下路段,深圳西部通道地下路段等,正在建设的苏州独墅湖湖下快速路、将要建设的苏州金鸡湖、南昌青山湖湖下快速路等。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居世界首位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已有地铁的城市有7个(北京113km、天津7.4km、上海123km、广州36.6km、深圳21.8km、南京16.9km),线路总长共318km投入运营;在建设或获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成都、沈阳、杭州、重庆、哈尔滨等8个城市17条线路,线路总长360km。

目前还有济南、郑州、福州、长沙、厦门、昆明、佛山、东莞、无锡等10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待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批准 。

2、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中国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建设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同时也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1)北京

■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0000个。地下空间开发分三层,地下一、二层规划为商业、娱乐、餐饮、停车等,面积为15万m2。三层地下综合管廊1900m。营造了中国最大立体交通网,创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环行车道的三位一体的地下综合构筑物模式。将综合管廊作为载体,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环形车道融为一体的地下构筑

物。

■北京王府井地区:在1.65km2的范围内,地下可利用建筑60万m2,主要为地下轨道交通空间、市政设施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等。区内大型建筑均设有地下室,以停车、商业、娱乐餐饮、仓储等功能为主,其中宾馆饭店地下室的利用率在80%以上,商业建筑地下部分利用率为75%,地下车库利用率仅50%左右。

■北京金融街中心区:金融街地下交通体系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地下交通系统,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m2。其中,地下行车体系总长约2426米,建筑面积约27946m2;地下人行体系的人行通道长约195米,建筑面积约1547m2,总投资约29922万元。工程规划设计和地面道路完全一样,分上行和下行双车道,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平常货运车辆都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金融街的近20个楼座。除了私人停车位,这些楼座的公共停车位资源共享,对社会开放。此外工程在两侧设立两个入口,直接和城市主干道连接。此外,工程还有完善的安全预警体系。地下道路每隔5米就有一个40厘米左右的宽的凹槽,这里会安装排送风管道。发生火灾时,它可以将浓烟迅速排到地面。司机在地下开车遇到紧急情况时,有9个行人楼梯可以逃生,司机可以弃车步行到地面。另外地下两侧还设计了排水坑,流入的雨水汇集在排水坑内,并通过排水泵排到地面。

(2)上海

■上海静安寺广场:是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的出入口,是由下沉广场、地下商场、露天剧场、喷水池风井、伤残人电梯亭和静安公园延伸绿地等组成的综合体。位于华山路和南京路的转角处,南联静安公园,北侧为静安寺。广场用地面积8412m2,商场建筑面积8200m2,下沉广场面积2800m2,广场下沉深度为7.1m。是集交通、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体。

■上海南站地下综合体:上海南站站域地下除了设有三条轨道交通线的三个车站,还设计安排了南、北广场地下车库(38000m2),铁路进出站南、北地下换乘大厅(11400m2),铁路旅客出站地道(3000m2),地下行包及办公用房(3700m2),行包、邮件运输地道(3900m2),地下空调冷冻、水泵、变电用房及管道沟(3000m2),南北广场地下联络通道及商店(3200m2),总开发面积约90000m2,开发深度达15m。较好地解决了铁路、轨道交通和公交的换乘。

■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人民广场站地处上海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结合地铁1、2号线换乘站形成了一个包括2座地铁车站、2座地下商场、一座地下停车场和一座地下变电站的大型地下综合体,总建筑面积50000m2,地面为大面积公共绿地并恢复了人民公园。未来将结合地铁8号线人民广场站建设,规划将地铁1、2号线及联络通道所围成的三角形地下空间扩建成5700m2的换乘大厅,彻底改变原地铁1、2号线换乘距离过长、换乘通道拥堵的不便。

(3)深圳

■深圳罗湖口岸及火车站地区:是深港间往来的主要通道,也是世界最大的陆路口岸,是深圳重大交通枢纽项目之一。该综合体地下地上各三层,地下二三层分别为地铁站厅和站台,通过地下一层地下街的多个出入通道,连接火车站东侧候车大厅、联检楼和通往火车站西侧交通枢纽。

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国际认可和赞赏,于2006年7月获城市土地学会(UrbanLandInstitute,简称ULI)亚太区卓越奖。

■福田中心区大型地下停车设施:10000多个停车位。

■深圳华强北地下商业街:位于深圳市华强北商业街机动车道下方,南起深南中路,北至红荔路,全长930米,宽16米,以疏通人流为主,兼顾商业和旅游观光的地下商业通道。地下通道分二层,设计停车泊位1000个。地下人行系统在红荔路、振兴路与振华路三个十字路口处分别向东西方向的道路下方延伸,扩展为三个大厅,作为地下商业的空间。该项目将为华强北新增地下商业面积3.2万m2,总投资5.11亿元。

(4)其他城市

■南京结合地铁1、2号线新街口换乘站建设,将该地区的正洪街地下商业街、新街口百货商店、中央商场、大洋百货、东方商城、德基广场等十多个地下空间进行整合,形成地下空间网络,总建筑面积超过了40万m2,提高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该地区地面环境、解决了该地区人车公流、也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品质,基本形成了地下城。

■珠海拱北口岸广场地下空间是结合拱北口岸修建建设的,地下总建筑面积15万m2,地下三层。该项目将地面交通和从澳门出关的人流全部引入地下,净化地面交通;将商业、停车、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办公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

■大连不夜城(150000m2)、奥林匹克公园(40000m2);西安钟鼓楼广场(50000m2);济南泉城广场(40000m2);南京河西地下综合体(10万m2);哈尔滨宏博广场(100000m2)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建成面积超过10000m2以上地下综合体数量在200个以上,20000m2的近百个。

3、隧道建设举世瞩目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快节奏向前推进,拥挤的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了扩大城区,需要越江拓展城市区域,许多城市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降低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相继修建了许多隧道。这其中既有穿越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快速路下穿隧道,也有多山城市中的穿山隧道。2002年中国公路隧道的通车里程比1979年增长了13倍,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越江越海隧道,从20世纪60年代上海第一条打浦路水底隧道投入运行,到目前的上海外环线越江沉管隧道,大连路、复兴东路、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外滩观光隧道,南京玄武湖东西向隧道,宁波甬江隧道等陆续建成,城市隧道工程开始大量涌现。

中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已于2005年动工,项目全长9km,跨海主体工程长5.95km,其中海域段4.2km,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