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精讲
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 G 4 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码: 7—3421)0 03— 2 1 4 92(021— 24 0 6
、
课堂教学和实践培 养有机结合
“ 闻不若 闻之 , 不 闻之不若见之 , 之不若 知之 , 见 知 之不若行之 。”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的培养是一 全 种从理论 到实践 ,从 实践到应用 的知识 转换的学 习过 程, 他们 是根据需要而选择性地学 习 , 强调更多 的是应 用实践 的学 习、 强化 以及逐渐走向成果 的培养过程 。 仲
一
性 的意志 中来” 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强调应用 。 性, 在教学上 除传统 的讲授式 教学外 , 要求采用 网络教 学教学要把讲授 与讨论 结合起来 , 鼓励学 生积极 参 与教学活 动 , 强案例研究 、 加 模拟训 练或 现场教学 , 使课 堂内学 习与课外 实践相互衔接 ,校 内实验 与校 外 实 习相互 补充 , 专业基 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相互 结合 , 培 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同时 , 科学 设立课程 体系 , 一方面考虑设置一批与学校特 色学科 、 优 势学科 相关联 的特色课程 ,尽可能利用学 校 已有 的 教 学资源 , 加强专业 素质类课程及应用 型课程 的设置 , 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另外一方面根据学生 自己 的专业、 背景 、 职业 目标和兴趣设置个性化 的课 程 , 具体做法可 采取 开设 针对 专业学位 研究生 的职业课 程或讲 座 , 从 人文 、 经济 、 律 、 法 社会 等多种 角度来 引导学 生选修对 其今后 的职业生涯可能产生重要影 响的课程 。如 向学 生讲授科技论文 、 科技项 目申报 书 、 软件设 计开发相关 文档等文件写作规范和方法 。涉 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 可 以提高学生 的广泛兴 趣和知识水平 ,有利于 培养 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当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的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文章总结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合作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该主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发展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教育应用、案例分析、意义、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绪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与企业深度合作、学以致用的机会,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以其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优势逐渐受到高校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技能培养。
在当前国家提倡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就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优势分析、实施方式、应用情况以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开始探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起初,这种合作主要是为了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培养,而高校则通过这种合作获取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高 媛 刘明亮 沈永良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水平培养是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当务之急。
以黑龙江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为试点依托,本文提出了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旨在为能培养出实践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支撑,走出一条适合当前形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新路。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382-02一、引言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分两种类型:一类是重视理论性、学术性培养的学术学位,另一类是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各种专业学位。
从1997年起,国家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创建了以工程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制,但由于招生制度等限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自2009年起,教育部设立了以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以适应我国社会现阶段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专业硕士教育主要是面向国内各行业及工程部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工程技术人才。
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比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第23号文件中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显而易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点,是与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不同之处。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有 一定 的职业背 景 ,导致专业 学位 的受教育 面非常 窄 ,因此人们 对 专业学 位的认 知度 十分有限 , 受教 育的人数 远远不 能满 足社 会 的需要 。随着 我周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发展 和知识经 济的来 临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6 2( 00) 4 0 1 3 0 6 9 8 2 1 0 —04 —0
商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上的要求。 ”
经过近 2 年 的努力和 建设 ,专业学 位教育 发展迅 速。目前 , 0
我 国已基本形 成 了以硕士学 位为 主 , 士 、硕士 、 博 学士 三个学位 层次并 举的专 业学位 体系 。 目前我 国设置 了 1 9种 专业学 位 ,即 法律 、社 会T作 、教育 、体育 、汉语 国际教 育 、翻译 、艺术 、风 景 园林 、 工程 、 建筑 学 、 业推广 、 医 、 农 兽 临床 医学 、口腔医学 、
科 研 人 员成 为 当时 设立 学 位 制度 和 研究 生 培 养 的主 要 目标 , 因 此 在 授 予学 位时 基 本是 学 术 型导 向的 。 随着 改 革 开放 的 不 断 但
需要 , 将提 升职业 能力纳 入研究生 培养体 系 , 也就是教 育部决 这 定调整 和优化 硕士研 究生 的类型结构 , 大专业学 位研究 生 比例 加
有较 强 的理论 分析 能力和 扎实 的专 业知识 , 但毕业 以后 往往不 能 适应 实际工作 的需要 , 这是 因为在 研究生 的培养过 程 中对职业 素 质 和能力 的培养重 视不够 , 因此学 位 与研 究生教 育必须适 应这 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人才 的最顶层教育 , 一 坚实的理论基础和 系统 的专业知识 , 具有综合运 直 以来 都 肩 负着 培 养 高层 次 、 高 素 质创 造性 人 才 用 能力 的研究 生 。
型、 高层次、 复合型 的专 门人才。因此 , 全 日制专 要 的应 用型 、 高层次、 复合 型 的专 门人 才 类 型 , 即
业 学 位硕 士研究 生 已成 为 现 阶段及 未 来 培养 的一 是 以社会 、 市场及 企事 业 单位 作 为评 估 的主体 , 以
个 主要方 向 。
一
它们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作为评估的客观标准。
( 二) 与 非全 日制 专业 学位硕 士研 究 生 的 主要 区别
、
全 日制专 业学 位 硕 士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的
特 点
1 . 培养对象与培养模式不同 非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
养 对象 主要 是在 职 人 员 , 而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 一) 学术型与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的
业对于人才 的要求也在不 断地提高 , 原 有的单一 学 术 型学位 结构 已经不 能较 好 地适 应各 行 各业 对
3 .评估 方式不 同
和学术型研究生评估标 准相 比, 全 日制专业
于高层 次 应 用 型人 才 的 要求 , 迫 切需 要 大量 应 用 学位研究 生评估 标准 是 以毕 业 生是 否 为市 场 所需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4 1 5 6 ( 01 2 3 ) 0 3— 0 7 6- 0 3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针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比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加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接受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和实习经历,通过与实际工作场景的接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这种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做出贡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长。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参与,深入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这种专业特长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并能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团队工作,并能够为团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职业发展规划。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将接受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培训,了解行业就业趋势和职业发展路径。
学生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通过实习和实践项目的参与,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这种职业发展规划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针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特点包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特长、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职业发展规划。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2021SJGLX179Y );2023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 (YJS2023AL055);河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HZYSZ2022-55)㊂作者简介:韩小飞(1982-),女,河南济源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教学㊁临床和科研;通讯作者:马运锋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韩小飞1㊀马运锋1㊀郑福增1㊀王上增1㊀梁慕华2㊀郑㊀昊2㊀韩㊀磊1(1.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3)摘㊀要: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大背景下,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存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㊁导师指导能力相对弱化㊁中医临床思维和骨伤特色技能相对不足㊁思政教育的同质化削弱等问题㊂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河南省中医院培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通过多渠道加强思政教育㊁探索个性化规培模式㊁拓宽导师指导渠道等路径,对本专业中医专硕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培养质量㊂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79㊀㊀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自2015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在并轨培养的背景下如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基础上,针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和学科特点,制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㊂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大学㊁医院的优质资源,在研工部㊁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大学㊁院部㊁规培基地紧密配合,以思政教育㊁规培管理㊁导师指导为抓手,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㊂1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1)专业基础相对薄弱㊂中医骨伤科学专硕来源于全国各地各个中医专业,以中医学㊁中西医结合临床㊁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主,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个别学校个别专业考生只是选修过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或者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课程,或者实习阶段接触过骨伤科一些疾病,本科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专业基础相对薄弱㊂(2)导师对中医专硕的指导相对弱化㊂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并轨专硕3年内需在规培基地通科轮转24个月,专科培训9个月,每周有不超过一天的跟师学习时间,导致专硕和导师接触少㊁沟通少,导师在学业㊁科研㊁临床业务㊁思想政治教育㊁心理健康等方面指导时间相对减少,研究生在开题㊁中期检查㊁论文撰写㊁答辩等学位论文环节得到导师指导相对有限,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弱化,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㊂(3)中医临床思维和骨伤特色技能相对不足㊂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较强,北京清宫正骨㊁洛阳郭氏正骨等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各有专长㊁特色鲜明㊂注重现代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专业技能培养,但中医临床思维缺乏,中医经典运用能力不足,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的特色治疗如内外用药㊁手法㊁功能锻炼等传承不足,导致临证能力不强,无法灵活运用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特色疗法诊治骨折㊁脱位㊁筋伤㊁骨病等中医骨伤科疾病㊂(4)多头交叉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同质化㊂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研究生和并轨住院医师双层身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㊁日常管理㊁培养和规培由研工部㊁研究生院㊁各培养单位和各规培基地共同完成,研究生院及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科侧重研究生的学业指导㊁学位论文培养,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足;研工部和各培养单位学工部侧重思政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对学位论文培养㊁规培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各规培基地侧重规培管理,重视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往往忽视了思政教育㊂多头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归属感,思政教育㊁学位培养㊁并轨培训有时无法做到无缝衔接,无法达到思政教育同质化,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质量的提升㊂㊃9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4期2㊀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2.1㊀加强中医专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要求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旺盛需求,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的学科特点,学校对中医专硕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中医专硕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重点修订公共课㊁专业基础课㊁专业课㊁选修课的课时㊁学分,课程设置更加具有专业特色,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又红又专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㊂(2)建设课程思政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㊂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㊂我院教师逐步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积累的经验,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各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中医专硕大国工匠精神,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㊂(3)组织志愿服务以促进思政教育实践育人㊂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仲景硕博志愿服务团,深入社区㊁街道㊁中小学㊁敬老院等开展健康咨询㊁义诊㊁科普宣传㊁传统功法普及等志愿活动,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到信阳固始县㊁新县㊁漯河等基层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促进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提升,提高沟通表达能力㊁组织协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社会大熔炉中淬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医使命感㊂(4)融入医德医风教育以丰富思政教育㊂中医专硕33个月并轨培训都是在各规培医院进行,鉴于其专业性和实践性,思政教育需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如组织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宣讲会,开展医疗行业九不准警示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医德医风书画比赛㊁演讲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医专硕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助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㊂(5)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树立学术诚信:我院教育和管理并行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㊂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诚信主题班会,学校㊁院部㊁导师㊁研究生四方签订科研诚信和防范学术不端承诺书,使研究生一入学就了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对科研诚信产生敬畏之情;科研诚信进入中医专硕必修课,开设了科研诚信必修课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科研诚信教育,在课堂教学㊁试验实训等环节融入科研诚信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研究生增强科研诚信意识;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导师在科研能力训练中教育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在临床课题指导中督促研究生求真务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中的教育㊁监督作用;印制并发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手册“,宣传科研诚信的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学术不端的界定和相关表现,介绍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的办法,建立学术不端预警机制;制定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㊁出版专著或者申请专利的报备审核制度,报备前需经导师审核把关,大学㊁院部㊁导师㊁研究生共同构建科研诚信管理和监督体系㊂2.2㊀探索和实践个性化并轨专硕规培模式(1)精心组织并轨中医专硕公共基础课㊂公共基础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课程由规培基地组织和实施,医院利用丰富的教学师资,制定详细授课计划,内容包括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㊁有关法律法规㊁循证医学㊁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㊁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授课专家均为科室主任或者研究生导师,保证课程授课质量㊂(2)制定个性化并轨专硕规培轮转计划㊂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标准,结合中医专硕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政策规定内合理恰当设置通科轮转和专科轮转的时间安排,制定富有本专业个性化的并轨专硕培养模式㊂8月专硕进入临床轮转,安排新生在导师所在科室培训,熟悉了解规培基地的规章制度和科室布局㊁规培科室的特点和优势㊁门诊及住院部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专业领域临床常见病种及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可将9~11月的集中学习和临床紧密结合,方便之后的通科轮转,更为开题㊁专业定位打好前期基础㊂通科轮转期间,鉴于本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建议先到非中医内科轮转科室轮转,避免和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出现轮转科室扎堆的同时增进本专业专硕对非内科科室的了解和学习㊂随着每周不超过1天的跟师学习,研究生对导师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第二学年的10~11月返回导师所在科室培训,为12月开题论证做准备㊂12月开题结束后,利用跟师时间持续安排好学位论文的课题进度㊁收集整理案例㊂第三学年的1月进入专科轮转,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常见病的诊治研究更加深入,有了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收集汇总学位论文的临床数据并撰写学位论文,为学位论文的查重㊁匿名评审㊁答辩作好充分的准备㊂(3)科研训练常态化,提升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㊂并轨专硕可借助医院科研科㊁医务部等科室丰富的资源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㊂科研科每周举行科研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针对擅长的研究领域做科研讲座;医务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升年 四个一 活动,每周组织一场学术活动,内容有名家大讲堂暨仲景学堂㊁青年医师论坛㊁医论决疑等学术活动,开展科研方法训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学术水平㊂大学一年一度的研究生仲景学术创新活动月的开展,组织院系优秀学术论文评选㊁硕博论坛㊁科普视频制作㊁科研壁报㊃042㊃2024年第4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竞赛㊁研究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等一系列科研学术活动,在实战中不断提升科研素质㊂(4)加强中医骨伤流派的传承和创新㊂我院将专硕的培养和中医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紧密结合㊂依托河南省中医院王宏坤名老中医工作室㊁清宫正骨流派河南工作站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邓素玲传承工作室等临床研究机构,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临床平台㊁师资资源㊁场地和技术支持㊂研究生在此专科轮转,带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中医思维诊治疾病,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开展典型案例㊁疑难案例讨论和交流,引导研究生活学活用中医经典,逐步建立中医思维㊂名师亲自演示各大骨伤流派的理筋㊁正骨手法,注重传承和发展骨伤流派的学术思想㊂(5)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㊂首先,修订中医专硕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中医经典的学习比重,开设课程中医经典与临床,加深研究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运用的认识㊂其次,印制并发放中医经典学习小册子,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方法,在每月规培出科考核㊁年度理论考核和规培结业考核中均体现中医经典的考核内容,以考促学,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度㊂再次,医院持续开展 读经典㊁做名医 等活动,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临床思维和运用能力双提升,在李鲜教授 诵经典㊁跟名师㊁做临床 影响带动下,专硕生受益匪浅㊂(6)借助学科平台,提升专业素质㊂中医专硕培养借助医院学科的丰富资源㊂医院骨伤病诊疗中心每年均会组织召开多项大型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研究生作为承办方的参与者,促进学术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河南省中医医院人工关节和关节镜培训基地,诊疗中心在完成培训基地建设任务同时也强化了研究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㊁风湿病分会㊁整脊分会等主委单位,本省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料汇聚于此,使研究生专业思想更加巩固,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㊂2.3㊀拓宽导师指导渠道,加强导学沟通(1)组织导师培训,提升指导研究生能力㊂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从源头上严要求高标准认定导师资质㊂组织校院层面的导师能力提升培训,内容涉及研究生教育政策㊁导师职责㊁培养过程管理㊁师德师风建设㊁科研素质提升㊁学位授予㊁先进经验分享等方面,全面提升导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㊂认真组织年度导师考核和招生资格认定,客观评价导师带教能力,督促导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㊂(2)成立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㊂导师指导小组以导师研究团队为单位构成,临床导师侧重临床技能指导,学术导师侧重科研学术能力指导㊂导师团队指导小组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进行学业指导和科研辅导㊂导师团队针对低年级研究生就专业领域或者研究方向提出一个问题,由研究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㊁判断,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为研究生开题和之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㊂研究生分享近期学习收获㊁汇报学位论文和课题进度,导师团队进行评阅和指导,及时矫枉纠偏,掌控研究方向和科研进度,研究生相互借鉴学习,相互促进㊂研究生组会制度化,保障了研究生学业进度正常进行㊁科研课题高效开展,促进了导师的临床能力㊁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㊁师生相长㊁共同进步的目的㊂(3)将研究生纳入导师所在科室的业务学习㊂医院科室每周固定一天晚上为业务学习时间,要求科室全体职工㊁研究生参加㊂科室主任统筹规划业务学习内容,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由科室职工讲解科室常见病临床诊治指南㊁临床或者基础研究进展㊁新技术开展情况等,研究生讨论发言㊂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考勤和管理以保证效果㊂一方面提升了专硕的专业素养,增强了科室归属感,促进了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为导师和专硕创造了接触机会,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学术探讨㊂3㊀探索和实践取得的育人效果2020年至今,我院2名研究生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学业奖学金,1名专硕学位论文评定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名导师荣获康仁堂导师基金;每年中医专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每年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到96%以上,在河南省中医经典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中医专硕毕业年底就业率达到92%以上,就业单位满意度高㊂总之,大学㊁院部㊁规培基地多方形成合力,以中医专硕的思政教育㊁规培管理㊁导师指导为抓手,探索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中医专硕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㊂参考文献[1]汪利合. 四证合一 模式提高骨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中国继续医学教育,14(11):163.[2]路培,韩晓捷,苏菁,等. 双轨合一 培养模式下规培生导师发挥作用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医学[J].2019,48(24):4306-4308.[3]韩小飞,马运锋,郑昊,等.基于SPOC中医骨伤科学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2023,21(04):12.[4]韩小飞,马运锋,郑昊,等.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教育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决策探索(中)[J]. 2021(04):90-91.[5]衣秋雨.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21,37(4):79.㊃142㊃。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8
U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 ……一…………… - - - …………- - -…………………… - - - …一…… ………一 ∽ 黼 嬲 馥 爨辩 瓣 鞋
展面临瓶 颈 , 文章针对 目前我 国全 日 制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 中存在的问题 , 提出 要 明确定位 , 优化课程体 系, 健全“ 双师型” 队伍 , 加
强 实践基地建设 , 强化论文管理 , 建立淘汰机制 等建议 , 以切 实提 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关键词 ] 全 日制 专业 学位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培养模式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2 0 — 0 0 0 8 — 0 2
[ 文献标 识码 ] A
一
、
我 国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发展概述
师 向学 生单 向流 动的 , 课 堂互动交 流不够充分 , 案例教
究 生教育 , 预计到 2 0 1 4年 , 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 士招生 规
模 有望与学术型硕士持平。 二、 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 临瓶颈
( 一) 缺 乏 明确 定 位
以往我 国研究 生教育重 点放在研 究生学 术人才 的 培养上 , 缺乏实用性 的培养观念 和定位 。这导致无论是 社会 还是个 人 ,对专业 学位研究 生 的看法 总停 留在过 去, 认 为它不 是正规 的研究生 教育 , 这 使得专业 学位研 究生 的身份异 常尴尬 。从培养 目标来看 , 传统的学术性
学应用不普遍 , 案例本土化程 度低 。
( 三) 双 导 师 制 不 完善 , 校 企 合 作 形 式大 于 内容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应届本 科 毕 业 生 攻 读 专 业 硕 士 的 比例 偏 小 , 在 全 日制研究 生教 育 中 的地 位 和作 用 没 有 得 到充
究 人才 的需 要 , 1制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以 全 3 培 养特 定 职业 高 层 次 专 门人 才 为 主 , 足 特 定 满
社会 高 层次应 用 型人 才需 要 。学术 型 学 位研 究 生教 育注 重基 础 、 重 理论 、 重原 创 。专业 学 注 注 位研 究 生教育 注重 应用 、 重 实践 、 重 应用 性 注 注 和开 发 性 研 究 、 新 与 设 计 ¨ 。全 日制 专 业 型 创 研究 生 和全 日制学 术型 研 究 生在 生 源 相 同情 况 下 , 现学 术 型人 才 和 专 业 性 人 才 的分 流 。把 实 本 科应 届毕 业生 培养 成 为 掌握 专 业 领域 坚 实 的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教 育 以在 职 攻读 和非 全 1制 攻 3 读 为 主 , 求 报 考 者 有 明 确 、 定 的职 业 背 景 , 要 特
学 位研 究 生和全 日制 目标 不 同 , 日制 学 术 型 研 究 生 教 育 全 以培养 教 学 和 科 研 人 才 为 主 , 足 社 会 基 础 研 满
[ 中图分类号 ] G 4 . 630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8 3 2 1 0 0 7 64— 9 X(00)6— 0 9—0 3
一
、
积 极开 展全 日制 专 业学 位 研 究 生教 育
实现 硕 士研究 生教 育从 以培 养学 术 型 人才 为 主 向 以培 养应用 型人 才 为 主 的战 略性 转 变 。积 极 发展 具有 中国特设 的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教 育 已成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究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创新研究【关键词】会计硕士;培养方案;措施;创新1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十二五”期间一系列金融、投资和企业改革措施出台,必将对会计服务和财务管理等业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发展总体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
因此,需要努力造就一批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随时洞悉行业发展趋势,能够解决单位复杂经济问题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
2 示范基地整体建设的意义与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导师团队,优化研究生实践基地条件,进一步扩大实践教育规模、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和深化校企实践教育合作等,形成一套可供示范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有效的经验,对同类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到率先示范作用。
研究生培养要以服务于全国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高层次会计人才为导向,遵循“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原则,着力于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品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3 示范基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改革研究3.1 基地管理模式为加强对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采取联合管理的模式,双方共同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校,主要负责重大事项决策。
在合作企业设置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生创新实践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
3.2 基地运行机制3.2.1 建立四种机制建立研究生示范基地活动的领导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和对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与服务,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构筑有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科学发展的运行体系,充分发挥各项机制的预设功能,带动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学生参与学术与业务创新实践活动。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共3篇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共3篇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1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新型研究生教育。
专硕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我国的专硕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诞生到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
在诞生和初期发展阶段,专硕研究生教育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启动的,主要受益于国家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和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推动。
在这个时期,专硕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面向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地方的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对高校和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此背景下,专硕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大量的高校投入到了专硕研究生教育中,同时培养形式也逐渐从在职研究生转变为全日制研究生。
这些变化表明,专硕研究生教育不再是主要面向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而是开始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主流之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快速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后,专硕研究生教育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专硕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之间的平衡。
因为专硕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导向型研究生教育不太相同,而传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又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研究类学科的教育,难以满足主要是实践应用为导向的专硕研究生的培养需求。
这就需要针对专硕研究生实际需求,开展专业化和实践化的教育。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渐完善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体系和模式。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专硕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定和标准,不同高校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制和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高皓月(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402)摘 要:未来几年,发展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本文探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提出从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完善“双导师制”,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建立起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愈发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0年9月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总结了自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问题,并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未来,发展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而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就是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虽已近30年,但2009年才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时时间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虽然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但在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重视学术学位研究生、轻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象,未形成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在发展理念、思路、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只是简单照搬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多为知识讲授形式,案例和实践课程较少,毕业要求方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缺少针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培养主体单一,“双导师制”作用发挥不足高校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体,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在象征性的合作协议上,没有形成科学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完善的合作制度体系。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摭谈
会 客观 需求 和政 策 支 持 下 , 合 性 大学 出现 在 第 三 综 学与 综合 性大学 共 同培养 教育硕 士 专业 学位 研究 生
的局 面 。
向, 涵盖 了中学 目前 开设 的全部 学科 , 步建 立起 了 初
( ) 生规模 日益 扩大 四 招
批 教育 硕士专 业 学 位 培养 院校 中 , 成 了师 范 性 大 适 合 我 国社 会发展 需 要的专业 设置 框架 。 形
教育 硕 士专业 学位培 养 的是 面 向基 础 教育 教学 小学 、 幼儿 园教 师 职 务 的 管 理 人 员 。2 0 0 4年 , 开 又
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 在教育培养的各环 始 从应 届师 范教 育本科 毕业 生 中通过 推荐 免试 的形
节 均突 出实践 性 、 用性 。从 19 到 2 1 , 应 96年 00年 经 式招 收农村 师资 教育 硕士专业 学 位研 究 生 【 。20 2 08 J 过 十余年 的发 展 , 国的 教 育硕 士专 业 学 位 取得 了 我
位特 色 的制度体 系 。
一
年, 开始 从参 加 全 国研 究 生 统 考 的考 生 中招 收 全 日
( ) 三 专业 领域 不断 拓宽
突出成绩 , 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教育硕士专业学 制 教育 硕士专 业学位 研究 生 。
19 97年教 育 硕 士招 生 和 培 养 的专 业 领 域 仅 有 教 育管理 、 学科 教 学 2个 专业 , 中学科 教 学 包 含 : 其
我 国教 育硕 士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培 养模 式摭 谈
杨根 伟
( 南师 范大学 , 河 河南 新 乡 430 ) 5 0 7
摘
要 : 育硕 士专业学位是具 有特 定教 育职业 背景的 专业 学位 , 教 主要培 养面 向基础 教 育教 学和 管理 工作 需要 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1.1 校企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培养目标、项目内容、师资力量、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细则,为后续的联合培养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况。
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1.3 实习与实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习与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1.4 毕业论文与项目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和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和项目研究,同时得到企业的指导和支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2.1 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强双方之间的互信与沟通,为双方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培养方式单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研究并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包括其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优化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师指导不力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研究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方面,通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培养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1.1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环节的安排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其次,一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实践环节过于狭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 缺乏创新意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
1.3 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不匹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与企业需求密切相关,但目前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一些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安排上与企业需求不够贴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对口岗位的匹配度较低。
二、改进措施2.1 加强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
一方面,可以增加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真实的项目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2 强化创新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创新教育。
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创新相关的内容,如创新管理、创新方法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了与企业需求更好地匹配,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机会;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提供实践案例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竞争力。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
通过对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既关乎研究生个体的成长,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分析和探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还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研究生是科研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概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选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和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减少培养资源的浪费等的结论。
本文认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企合作水平不均、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岗位不稳定等。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构建良好的师资团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等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1. 引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方案不符合市场需求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培养模式。
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应用与优势2.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定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协议,在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互相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
2.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1)提高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减少资源浪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和师资力量,降低高校培养学生的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问题3.1. 校企合作水平不均由于各个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校企合作水平存在着不均衡现象。
3.2. 师资力量不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而有些企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
相较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是为满足社会、企业和行业对高端专业人才需求,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复合型、边缘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实践、实训、实习等措施的联合,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系统的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实践能力,提高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通过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教学优势,招揽毕业生,吸收人才,优化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并且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另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求职市场日益竞争激烈,轻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难题。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将学生与企业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掌握企业核心要素和职位技能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和机会。
总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仅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的重要机制。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加强校企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挑战市场的挑战,建设更富有竞争力、创新性和适应力的现代化人才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尊敬的领导,您好!为全面了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现开展调研。
您是我们了解培养现状的重要对象,您提供的信息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要,请帮助我们认真填写本问卷。
此次调研结果将只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与配合!填写说明:请在您认为符合的选项上打“√”或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内容。
如无特殊说明,每题限选一项。
学校管理人员指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主管校领导、主要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
建议各类管理人员至少填写一份。
至少共三份。
学校管理人员填写一、二、三部分。
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各填写一份所在专业学位点的情况,请填写一、二、四、五部分。
您也可通过二维码扫描答题,赢取百元手机话费!调研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年11月咨询电子邮箱:buaazhangle@一、基本信息1.您所在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2.您的职称是(1)教授(正高级) (2)副教授(副高级) (3)讲师(中级) (4)其他3. 您的学位是 (1)博士 (2)硕士 (3)学士 (4)其他4. 您的年龄 (1)30岁以下 (2)31-45岁 (3)46-55岁 (4)55岁以上5. 您是否指导研究生(1) 否 (2)学术型学位研究生 (3)专业学位研究生 (4)两类均指导6. 您是贵校专业学位的(1)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校领导 (2)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人(3)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具体管理人员 (4)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7. 您是否是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成员或专家(1)是,您所担任成员的专业学位名称____________ (2)否8.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理论性,没有实践 (2)理论性很强,略有实践性(3)理论与实践并重 (4)实践性很强,略有理论性(5)特别偏向实践,没有理论知识9.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知识性,没有技能 (2)知识性很强,略有技能(3)知识与技能并重 (4)技能性很强,略有知识性(5)特别偏向技能,没有知识性10.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学术性,没有应用性 (2)学术性很强,略有应用性(3)学术与应用并重 (4)应用性很强,略有学术性 (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11.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特性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1)特别偏向专门型,没有复合型 (2)专门型很强,略有复合型(3)专门型与复合型并重 (4)复合型很强,略有专门型(5)特别偏向复合型,没有专门型12. 您认为国家现已设置的专业学位中,哪些比较符合社会需求,请列出前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对贵校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 (2)比较低 (3)一般 (4)比较高 (5)非常高14.您认为国家现已设置的专业学位中,哪些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学位,请列出0-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开放性问题15.您认为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优势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您认为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您对本校专业学位或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校管理人员调研18. 贵校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比例为(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多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大致相当(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多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9.贵校有多少种专业学位_________ 请列出相对质量较好的前五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贵校与校外单位签有协议的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级基地有多少(1)低于30% (2)30%-50% (3)50%以上24. 贵校专业学位建立的专业学位点导师的遴选制度是(1)学术型的自然具备资格 (2)有专门的遴选要求 (3)其他25. 今年贵校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就业率)(1)低于50% (2)50%~60% (3)61%~70%(4)71%~80% (5)81%~90% (6)91%~100%26. 贵校是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奖学金(1)是,设立专项 (2)是,和学术型研究生享受统一专项 (3)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享受27. 今年全校专业学位录取人数与去年相比(1)大幅度减少 (2)略有减少 (3)持平(4)略有增加 (5)大幅度增加28. 今年贵校录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总数的比例为(1)小于50% (2)50% (3)小于等于75% (4)大于75%29. 整体上看,对照您的期望,您对贵校专业学位学生所体现的能力是否满意,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1)非常差 (2)较差 (3)一样,没有差异 (4)比较好 (5)非常好31. 您认为贵校全日制专业学位亟需改进的地方(请选择1-3项)(1)本专业学位理论课程学习 (2) 本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校内综合实验平台等) (3)校内导师 (4)校外导师 (5) 实践基地的落实安排(6)学术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文章发表) (7)学位论文(8)国际交流合作 (9)与行业合作 (10)接受外部质量监督(11)对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培训感谢您的参与!如果您同时担任专业学位点负责人,邀请您继续回答第四部分。
四、专业学位点负责人调研32. 您对贵校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 (2)比较低 (3)一般 (4)比较高 (5)非常高33. 您对全国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 (2)比较低 (3)一般 (4)比较高 (5)非常高 (6)不了解34. 您所在专业学位名称_____ 方向_________35. 您认为本专业学位学制应为 (1)2年 (2)2.5年 (3)3年 (4)大于3年36. 本专业学位开始招生的年份__________,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开始招生的年份______(没有招生可以不填)37. 本专业学位今年录取人数与去年相比(1)大幅度减少 (2)略有减少 (3)持平 (4)略有增加 (5)大幅度增加38.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中调剂生所占比例为(1)0 (2)1%-20% (3)21%-40% (4)41%-60% (5)61%-80% (6)81%-100%39. 本专业学位生师比为(1)小于1:1 (2)1:1 (3)5:1 (4)10:1 (5)大于10:1(1)学术型的自然具备资格 (2)有专门的遴选要求 (3)其他42. 本专业学位课程总量与相对应的学术型学位相比(1)小于学术型学位 (2)与学术型学位相当 (3)大于学术型学位43. 2009年以来,本专业学位新建课程门数情况______(1)0 (2)1 (3)2 (4)3 (5)4 (6)5 (7)6-10 (8)11及以上44. 2009年以来,本专业学位新编教材______(多少本)(1)0 (2)1 (3)2 (4)3 (5)4 (6)5 (7)6-10 (8)11及以上45. 本专业学位学生所修课程有多大比例与相应的学术型学位的学生所修课程相同(1)10%-30% (2)31%-50% (3)51%-80% (4)81%-99% (5)100%46. 全日制本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在职攻读本专业学位(单证)相比较,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如何(1)非常小 (2)比较小 (3)一样,无差异 (4)比较大 (5)非常大47. 本专业学位学生选择实习基地的主要方式(可多选)(1)去学校联系或指定安排的实习实践基地实践,_____ 个月 (2)跟随导师课题在实验室视作实践(3)在导师项目合作企业实践 (4)自己联系的实习实践48. 本专业学位学校提供集中实习可以覆盖学生比例(1)低于50% (2)51%-70% (3)71%-90% (4)大于90%49. 本专业学位学生能够参加学校提供的集中实习的时间为(1)1个月以内 (2)1月以上,3个月以内 (3)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4)6个月 (5)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 (6)1年以上50. 请您根据您对本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情况的满意度,选择最符合的项:1-->5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1)0 (2)有,生均经费为_______元54. 学校是否为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奖学金:(1)是,设立专项 (2)是,和学术型研究生享受统一专项 (3)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享受55. 本专业学位的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的现实问题”相关的比例为(1)小于30% (2)30%-50% (3)51%-70% (4)71%-90% (5)91%-100%56. 校外行业人士或校外导师参加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普遍情况(1)只有校内导师参加 (2)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参加 (3)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行业人员都参加57. 校外行业人士或校外导师参加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普遍情况(1)只有校内导师参加 (2)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参加 (3)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行业人员都参加58. 本专业学位毕业考核的主要形式(1)纯研究类 (2)调研报告类 (3)案例撰写类 (4)产品制作或技术说明书 (5)其它______59. 您认为您所负责的本专业学位符合社会需求的情况(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一般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60. 您认为本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相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区别如何(1)完全没区别 (2)区别不大 (3)不清楚 (4)有很大区别 (5)完全不同61. 您认为目前提高全日制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难点在于(1)本专业学位课程学习 (2)案例教学的实施 (3)校内导师(4)校外导师 (5)实践基地的落实安排 (6)学位论文62. 您认为全日制本专业学位亟需改进的地方(请选择1-3项)(1)本专业学位理论课程学习 (2) 本专业学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校内综合实验平台等) (3)校内导师 (4)校外导师 (5) 实践基地的落实安排(6)学术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文章发表) (7)学位论文(8)国际交流合作 (9)与行业合作 (10)接受外部质量监督(11)对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培训63. 本专业学位的课程内容覆盖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比例为(1)0,本专业学位没有明确的相对应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认证的要求 (2)0,有,没覆盖(3)有,小于30% (4)有,30%-50% (5)有,51%-70%(6)有,71%-90% (7)有,91%-100%64. 本专业学位鼓励或要求学生参加与本专业学位相对应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认证考试吗(1)不要求 (2)鼓励,但不要求 (3)毕业时要求获得一定级别职业或执业证书,请举例说明(4)本专业学位没有明确的相对应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认证的要求65. 本专业学位是否进行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培训(1)有,专门培训课程 (2)有,培训内容融于所有的培养过程中(3)有,主要通过实践环节进行专门训练 (4)学生自觉感悟66. 您所负责的专业学位为学生提供或支持学生参与以下哪些国际化方面活动(可多选)(1)无 (2)国际项目 (3)国际比赛 (4)国际课程 (5)海外交流 (6)其他67. 您认为与相近的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1)非常差 (2)较差 (3)一样,没有差异 (4)比较好 (5)非常好68. 今年您负责的本专业学位中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1)低于50% (2)50%~60% (3)61%~70%(4)71%~80% (5)81%~90% (6)91%~100%69. 今年本专业学位中毕业生去相关职业行业的就业比例(1)没有毕业生 (2)低于50% (3)50%~60%(4)61%~70% (5)71%~ 80% (6)81%~90%(7)91%~100%70. 以下关于贵校本专业学位师资队伍的描述,您认为是否符合,请选择相应的项:1-->5表示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77.本专业院级合作培养基地(含校级合作培养基地)有多少个(1)0 (2)1-5 (3)6-10 (4)11-15 (5)16-20 (6)21以上78. 总体上来看,合作培养单位(行业/企业)在以下各环节参与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培养,您认为参与程度(1) “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的现实问题”的论文选题 (2)补贴(3)专项基金 (4)优先录用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0. 合作单位每年为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多少个实习岗位(1)0 (2)1-20个 (3)21-49个 (4)50个以上81.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合作单位的实习时间一般是(1)3个月以内 (2)3-6个月(不含) (3)6-9个月(不含) (4)9个月(含)以上82. 合作单位今年招收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实习的岗位计划如何,较之去年实习岗位(1)大幅度减少 (2)略有减少 (3)持平 (4)略有增加 (5)大幅度增加83. 合作单位支付的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月度实习津贴一般为(1)无津贴 (2)只有饭补 (3)500元以下 (4)500-1000元 (5)1000元以上84. 对合作培养基地质量的总体评价(1)非常低 (2)比较低 (3)一般 (4)比较高 (5)非常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健康发展急需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愿意继续接受本课题组的跟踪调研,期待您留下电子邮箱,以便我们及时与您取得联系,向您咨询,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您的QQ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