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与验证管理系统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以及清洁验证、工艺验证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三、职责分工1、研发部门负责新分析方法的开发,并在方法转移前完成方法的验证工作。
2、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接收转移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确认。
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按照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监控。
3、验证小组由质量控制、研发、生产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重大或复杂的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工作进行方案的制定、审核和结果的评价。
四、分析方法验证的类型1、鉴别试验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
2、定量测定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测定等。
3、限度试验用于检测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是否低于或高于规定的限度。
五、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1、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测定被分析物的能力。
2、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3、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是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是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使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检测限指样品中能够被检测出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5、定量限指样品中能够被定量测定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6、线性指在给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7、范围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的被分析物浓度的区间。
8、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分析方法仍然能够保持其有效性的能力。
六、分析方法验证的流程1、验证方案的制定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预期用途,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明确验证的指标、方法、接受标准、样品制备、检验步骤等内容。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任何对本文件及其附件的目的、内容或标准进行的改变或修正都必须起到改善的作用,并详细记录文件的修订及变更历史(详见变更记录),并且在执行以前必须取得批准,下表仅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
1. 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确认与验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确保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最终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
3. 术语或定义3.1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2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3 验证总计划: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
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律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标准,验证文件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3.4 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系统、制药用水系统、灌装系统、灭菌、包装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以及验证方案。
验证计划依据验证总计划制订。
3.5 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3.6 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已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4. 职责4.1 验证小组:组长:质量受权人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管组成。
4.2 组长职责4.2.1确定验证项目,制定、审批验证方案,负责验证管理的日常工作及公司内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
4.2.2验证任务下达及验证小组的确立工作。
4.2.3监督验证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
4.2.4组织验证评价工作与再验证周期的制定。
4.2.5颁发验证证书。
4.2.6负责公司有关的验证培训工作。
4.3 小组成员职责4.3.1起草验证方案,参与方案的讨论、确立工作。
4.3.2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方法学验证:是指对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进行的一种科学性评估,以验证该方法是否具备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方法学确认:是在验证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实验或者与其他方法对比来确认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目的1.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评估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发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通过验证和确认,可以明确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等具体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方便其他研究者进行复制和扩展。
3.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实验方法基础上,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内容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方法的描述: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等。
2.实验参数的设定:确定实验参数的合理范围和取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采集和处理:明确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确定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参考标准和质量控制:参考相关标准或方法,确定实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验证性。
5.验证实验的设计:设计验证实验,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施步骤1.规程的建立:制定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包括验证和确认的目标、流程和具体要求等。
2.测试实验的设计:根据规程的要求,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3.数据采集和处理: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一、目的:规范药品检验方法确认与验证的管理,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不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三、相关职责:QC班组长:QC班组长根据检验方法的来源确定开展方法确认或验证。
由其本人或者其他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起草方案;负责确认或验证方案的培训;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方法确认或验证过程实施;对确认或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的程序执行,如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对确认或验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总结确认或验证报告。
QC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追踪;负责组织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化验室QA:监督各项目按照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参与确认或验证过程中的偏差调查;对提出的变更进行评估,确认变更的是否成立,跟踪变更实施。
QA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确保其法规符合性;参与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验证专员: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审核总结报告;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负责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记录和报告的整理、存档。
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批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变更;批准总结报告。
四、制定依据:《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ICH分析方法验证:正文和方法学Q2(R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五、内容:1、术语1.1方法验证方法验证系指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确保产品或过程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测试、审核和审批等步骤,验证某个产品或过程是否符合既定的规范或标准,并确认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需求:明确产品或过程的要求,包括性能、质量、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
2. 设计验证计划:根据需求设计验证计划,包括验证方法、验证标准和验证任务等。
3. 实施验证计划:执行验证计划,包括测试、检查、审核、审批等步骤,以确认产品或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4. 记录验证结果:对验证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包括验证不合格的原因和改进措施等。
5. 完成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向有关人员和部门反馈验证结果,以便进一步完善产品或过程。
总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帮助企业确保产品或过程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减少生产成本和风险。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是指在进行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服务提供等各个阶段,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得到验证和确认。
具体而言,方法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认是指对实验结果和产品性能进行评估和确认。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包括方法的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等多个方面。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
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可行性来选择方法。
3.实验操作:实施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等。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
5.结果评价与确认: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性能评价、风险评估等。
需要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错误和风险。
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项目的可信度: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的可信度。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增加项目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2.降低错误和风险: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和风险。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结果,从而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3.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经过验证的方法才能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4.提高效率和效益:通过验证和确认方法,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益。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文件名称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文件编号MS0700101 共7页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管部颁发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执行部门验证领导小组、生技部、车间、质管部分发部门验证领导小组、生技部、各车间、办公室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1、定义1.1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4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1.5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1.6 模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
在很多情况下,安慰剂具备与产品相似的理化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模拟产品。
1.7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1.8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9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3.3.1质量管理部为公司验证职能管理机构,负责日常验证组织管理工作。
3.3.2职责:负责有关验证管理及操作规程的制订及修订,验证偏差、变更计划的审核,日常验证活动组织,协调及验证文件管理工作,并参加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的验证以及新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药品贮藏条件、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2、范围:所有与药品生产有关的确认和验证。
3、责任人:总裁、质量受权人、质量部经理、生产管理部经理、工程设备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储运部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QA主管、QC主管及参与验证的有关人员。
4、内容:4.1 定义4.1.1 确认:是证明厂房、设备、设施等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2 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等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2 验证类型4.2.1 公用系统验证(包括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工艺用水、氮气系统、纯蒸气系统、洁净区在线监测系统)4.2.2 设备验证(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4.2.3 检验仪器及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验证)4.2.4 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料的变更)4.2.5 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4.2.5.1 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4.3 验证的分类及适用条件4.3.1 分为四大类:前验证、同步验证;回顾性验证和再验证。
4.3.1.1 前验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工艺、过程、设备或物料必须进行前验证,前验证前必须有比较充分和完整的产品与工艺的开发资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3.1.1.1 配方的设计、筛选及优选确已完成;4.3.1.1.2 中试性生产已经完成,关键的工艺及工艺变量已经确定,相应参数控制限已经摸清;4.3.1.1.3 已有生产工艺方面的详细技术资料,包括有文件记载的产品稳定性考察资料;4.3.1.1.4 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工艺,也必须至少完成三个批号的试生产。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文件目录:一、目的 (2)二、范围 (2)三、责任 (2)四、程序 (2)五、附件 (10)六、相关文件及记录 (13)七、附录 (14)八、变更原因及记载 (14)分发清单: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实验室、生产部、工艺技术部、设备部、各生产车间受控状态:■是□否一、目的1、有序有效的开展确认与验证工作2、规范验证活动的实施3、指导验证文件的编写4、规范验证活动中各部门的职责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和执行。
三、责任验证委员会负责公司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审批验证方案和报告,发放验证证书验证小组负责起草相关验证方案,实施验证活动,完成验证报告四、程序1、定义: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1.3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包括验证项目、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的、范围、职责、验证合格标准、实施过程、取样计划、偏差和处理以及再验证周期和相关附件。
1.4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包括起草、审核、批准、目的、范围、职责、实施情况、各项目验证数据结果、数据分析、偏差分析处理、结论、建议与评价以及再验证周期和各相关记录、附表等。
2、验证类型:2.1公用系统验证(含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和工艺用水等系统)2.2设备验证(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2.3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确认等)2.4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材料的变更)2.5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3、验证分类以及适用条件:3.1前验证:系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台设备或一种物料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的验证方案所进行的验证。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页次:共11 页第1 页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
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2.3.1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2.3.2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全验证。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页次:共11 页第1 页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
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2.3.1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2.3.2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全验证。
(完整版)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1、定义1.1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4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1.5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1.6 模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
在很多情况下,安慰剂具备与产品相似的理化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模拟产品。
1.7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1.8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9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要求,但未完成该产品所有工艺和质量的评价即放行上市。
1.10性能确认: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1用户需求: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或其他系统提出的要求及期望。
1.12运行确认:为确认已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在预期的范围内正常运行而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范本模板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是规范确认与验证管理的全过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保健食品的确认与验证管理。
三、责任者:验证中心对本规程负责.四、正文:1、建立验证中心并规定其职责范围,阐明应有哪些部门参加,各自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等。
2、验证的范围:厂房设施确认、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水系统验证、公用工程验证、设备确认、产品工艺验证、清洁方法验证、灭菌验证、检验方法验证等。
3、验证的方式及方法。
明确选定的验证方式,然后说明选择这些验证的条件,给出验证的适用范围。
常用的验证方式有:(1)前验证: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个设备或一种材料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前验证强调的是前期行为,描述的是一切从零开始的验证,目的是杜绝先天性缺陷。
也是实现新厂房、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等移交使用部门的必要条件。
(2)同步验证:指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并从工艺运行的过程中获取数据,以证明该工艺达到预定的要求。
同步验证始于工艺运行的开始,止于工艺运行的结束,在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失败就会带来产品的损失.(3)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旨在证实正式生产工艺条件适应性的验证。
有些老产品在多年或一段时间的生产中,工艺条件稳定、积累的数据资料比较丰富,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一直未发生改变,数据可靠,些时可对这些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行趋势分析,做出回顾性的总结报告。
(4)再验证:指经过验证合格后并投入使用一个阶段后进行的再次验证,旨在证实已验证的状态没有发生飘移。
4、起草验证管理文件和验证项目文件等,批准后执行.5、应对验证文件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和方式须以书面文件方式描述,批准后执行.6、验证周期: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涵盖GMP全部要求的验证.可以分期分批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必要时随时进行.生产一定周期后应进行再验证。
并制定再验证周期.7、验证记录是对验证过程所实现内容的描述,内容包括:验证项目、时间、地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取样人、检验人、复核人等。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 制定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3. 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 内容:4.1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 鉴别试验;2. 杂质的限度检查;3. 杂质的定量测定;4. 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一验证项目和验证内容备注:1.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2.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4. “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验证和确认管理程序,以保证验证、确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本文件适用于xxx公司GMP工厂所有验证和确认工作。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验证/确认过程,批准验证/确认主计划、批准验证/确认方案和报告。
3.2各部门管理人员、验证/确认服务供应商3.2.1负责对相关的验证/确认项目实施质量风险评估,定义验证/确认的范围、程度和测试等内容,以证明特定操作的关键方面处于受控状态。
3.2.2负责实施验证/确认活动、监督验证/确认过程,审核验证/确认主计划,起草、审核验证/确认文件。
4.名词解释:4.1验证(Validation):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计算机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2确认(Qualification):证明厂房设施、一起设备运行并可达到预期功能的一系列活动。
4.3工艺验证(PV):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的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4.4清洁验证(CV):证明所采用的清洁规程能有效的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要求的验证活动。
4.5分析方法验证(MV):指为了保证分析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分析测试的目的和要求。
4.6计算机化系统验证(CSV):对用于药品开发及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是否按照要求的规格进行合理的开发,且在运用开始后是否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出评估和确认的行为。
5.内容:5.1验证/确认一般要求验证/确认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并应当贯穿于验证/确认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其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其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确认方案中详细说明。
5.2制定依据及优先顺序:5.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即注册标准)或拟定的申报标准草案、现行版中国药典;5.2.2国标、行业标准(GB***食品化工标准,YBB包装材料标准等);5.2.3其它(USP等各国药典、生产厂家内控标准)。
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完整
××××GM P 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1、定义1.1 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 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者方法、生产工艺或者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 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者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创造商建议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4 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者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者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1.5 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特性药品的验证活动。
1.6 摹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
在不少情况下,安慰剂具备与产品相似的理化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摹拟产品。
1.7 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
1.8 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文件记录。
1.9 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要求,但未完成该产品所有工艺和质量的评价即放行上市。
1.10 性能确认: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1 用户需求: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或者其他系统提出的要求及期望。
1.12 运行确认:为确认已安装或者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在预期的范围内正常运行而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为药品⽣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程部,⽣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1、设备设施验证的⽬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产⼯艺过程要求,从⽽在设备⽅⾯确保⽣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运⾏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艺要求、⽣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性价⽐最⾼的设备。
⼀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产企业⽣产的设计先进,⽣产效率⾼,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纸资料收集、技术⽂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检查,确定是否满⾜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等动⼒源;燃⽓、助燃⽓体、⼯艺⽤⽔、药液及其它⼯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于⽣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误是⽣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
⼀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
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参数的前提。
2.2.4⽂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健全单台设备档案。
2.3设备设施的运⾏确认:主要按制定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进⾏试运⾏检查。
其⽬的是在动态条件下对设备运⾏、安装情况进⾏检查,校正修改制定的各类技术⽂件,测试设备在空载、负载状态下是否能达到其设计的性能指标。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一、引言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是指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过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目的本管理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过程的可追溯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对环境和食品等关键领域的监测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公司及其实验室的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
四、术语和定义1.分析方法:指用于测定产品或服务特性、性能、组成等的技术方法或过程。
2.验证:指通过实验或比较等方法,确定分析方法的能力、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过程。
3.确认:指通过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确定分析方法是可靠的和适用的过程。
4.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5.可靠性:指分析方法在重复条件下,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6.重复性:指在同样条件下,同一实验室或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执行者,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7.精密度:指同一实验室中,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8.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测定能力的度量,可通过最小检出限来评估。
五、工作原则1.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
2.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应有相应的计划和记录,并确保管理的可追溯性。
3.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分析方法能够正确执行。
4.实验室应周期性进行验证和确认,并及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实验室应建立合适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体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实验室应提供员工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六、工作流程1.分析方法验证(1)确定验证计划:根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确定验证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2)准备验证样品和标准物质:选取适当的样品和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实验。
(3)执行验证实验:按照验证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验证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文件名称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文件编号MS0700101 共7页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管部颁发日期年月日执行部门验证领导小组、生技部、车间、质管部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验证领导小组、生技部、各车间、办公室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使公司的确认与验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确认与验证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三、责任者:验证领导小组组长、验证领导小组成员、生技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部门及车间。
四、正文1、定义1.1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所涉及的“验证”包括确认、验证。
1.3安装确认:为确认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符合已批准的设计及制造商1.4关键质量属性: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1.5工艺验证:为证明工艺在设定参数范围内能有效稳定地运行并生产出符合预定质1.6 模拟产品:与被验证产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材料。
在很多情况1.7清洁验证: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1.8设计确认:为确认设施、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方案符合期望目标所作的各种查证及1.9同步验证: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进行的验证,验证批次产品的质量符合验证方案中所有规定的要求,但未完成该产品所有工艺和质量的评价即放行上市。
1.10性能确认:为确认已安装连接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够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有效稳定(重现性好)运行所作的试车、查证及文件记录。
1.11用户需求:是指使用方对厂房、设施、设备或其他系统提出的要求及期望。
1.12运行确认:为确认已安装或改造后的设施、系统和设备能在预期的范围内正常1.13最差条件:在标准操作规程范围内(或超出),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
与理想条件相比时,最差条件使产品或者生产工艺失败的几率为最大,这样的条件不一定导致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失败。
2、确认与验证的原则2.1公司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
2.2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必须进行验证符合标准后,并按照验证合格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2.3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使用前,必须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以证明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2.4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
必要时,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确认与验证组织机构及职责3.1验证领导小组3.1.1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担任,生技部经理担任副组长、成员主要由公司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各车间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构成。
3.1.2职责:确认与验证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确认与验证的总体策划与协调,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确认与验证项目,负责组织制定验证总计划,验证文件的审核与批准,并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源。
3.2验证小组3.2.1验证小组按具体的确认、验证项目成立,各个验证小组设组长一名,一般由验证部门负责人或主管担任,验证小组的成员来自与验证相关的部门人员,不同的验证小组负责不同的验证项目。
3.2.2验证小组负责承担该验证项目具体验证实施工作,包括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的实施、验证报告编写等工作。
3.3质量管理部3.3.1质量管理部为公司验证职能管理机构,负责日常验证组织管理工作。
3.3.2职责:负责有关验证管理及操作规程的制订及修订,验证偏差、变更计划的审核,日常验证活动组织,协调及验证文件管理工作,并参加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的验证以及新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
4、验证总计划4.1每年年底由验证管理员负责起草第二年的验证总计划,交由验证领导小组审批后,分发到相关验证小组,无特殊原因,各项目验证工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有特殊原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验证工作,需重新制定验证计划报验证领导小组审批后再进行。
4.2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等能够持续稳定。
4.3确认与验证的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同类文件中详细说明。
4.4验证总计划的内容4.4.1确认与验证的基本原则;4.4.2确认与验证活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4.4.3待确认或验证项目的概述;4.4.4确认或验证方案、报告的基本要求4.4.5总体计划和日程安排4.4.6在确认与验证中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4.4.74.4.8所引用的文件、文献。
4.5对于大型和复杂的项目,可制订单独的项目验证总计划5、文件5.1验证文件包括验证总计划、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及验证原始记录、数据。
5.2 验证工作完成后,由验证管理员汇总该项目的验证文件,主要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记录等,将所有验证文件的原件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5.3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经过审核和批准。
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详述关键要素和可接5.4供应商或第三方提供验证服务的,应当对其提供的确认与验证的方案、数据或报5.5确认或验证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撰写确认或验证报告。
公司应当在报告中对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变更已批准的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进行5.6当确认或验证分阶段进行时,只有当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报告得到批准,或者确认或验证活动符合预定目标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
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中不能满足某项预先设定标准或偏差处理未完成,经评估对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无重大影响,可对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进行有条件5.7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时,应当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
如对原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进行调整,需进行科学评估,得出最终的验证结论。
6、确认6.1设计确认6.1.1公司应当对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按照预定用途和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用户需求,并经审核、批准。
6.1.2设计确认应当证明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并有相应的文件。
6.2安装确认6.2.1新的或改造的厂房、设施、设备需进行安装确认。
6.2.2公司应当根据用户需求和设计确认中的技术要求对厂房、设施、设备进行验收6.2.2.1根据最新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查设备、管道、公用设施和仪器的安装6.2.2.26.2.2.3相应的仪器仪表应进行必要的校准。
6.3运行确认6.3.1公司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运行确认至少包括以下方面:6.3.1.1根据设施、设备的设计标准制定运行测试项目。
6.3.1.2试验/测试应在一种或一组运行条件之下进行,包括设备运行的上下限,必要时选择“最差条件”。
6.3.2运行确认完成后,应当建立必要的操作、清洁、校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培训。
6.4性能确认6.4.1安装和运行确认完成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性能确认。
在某些情况下,性能确认可与运行确认或工艺验证结合进行。
6.4.2应当根据已有的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的相关知识制定性能确认方案,使用生产物料、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测试;应当评估测试过程中所需的取样频率。
7、工艺验证7.1工艺验证的一般要求7.1.1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状态。
7.1.2公司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更新。
7.1.3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
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7.1.47.1.57.1.5.17.1.5.27.1.5.3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7.1.6 公司应当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工艺验证批次数和取样计划,以获得充分的数据来评价工艺和产品质量。
公司通常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
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7.1.77.1.7.17.1.7.27.1.7.37.1.7.47.1.7.57.1.7.67.1.7.77.1.7.87.1.7.9拟进行的额外试验,以及测试项目的可接受标准,和已验证的用于测试的分7.1.7.107.1.7.117.1.7.127.1.7.137.1.8如公司从生产经验和历史数据中已获得充分的产品和工艺知识并有深刻理解,工艺变更后或持续工艺确认等验证方式,经风险评估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7.2持续工艺确认7.2.1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应当进行持续工艺确认,对商业化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趋势分析,以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2.2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考虑到对工艺的理解和工艺性能控制水平的变化,应当对持续工艺确认的范围和频率进行周期性的审核和调整。
7.2.3持续工艺确认应当按照批准的文件进行,并根据获得的结果形成相应的报告。
必要时,应当使用统计7.2.4持续工艺确认的结果可以用来支持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确认工艺验证处于受控状态。
当趋势出现渐进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3同步验证7.3.1在极个别情况下,允许进行同步验证。
如因药物短缺可能增加患者健康风险、7.3.2 对进行同步验证的决定必须证明其合理性、并经过质量管理负责人员的批准。
7.3.3 因同步验证批次产品的工艺和质量评价尚未全部完成产品即已上市,公司应当增加对验证批次产品的监控。
8、运输确认8.1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和产品,其运输条件应当符合相应的批准文件、质量标8.2运输确认应当对运输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挑战性测试,且应当明确规定运输途8.3 除温度外还应当考虑和评估运输过程中的其他相关因素对产品的影响,如湿度、震动、操作、运输延误、数据记录器故障、使用液氮储存、产品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