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简单原理及理论依据
管理学五大原理及应用
管理学五大原理及应用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企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和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五大原理是分工原理、权力原理、组织原理、控制原理和激励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原理及其应用。
1.分工原理:分工原理指的是将一项任务分解为多个部分,并由不同的员工负责完成。
其目的是通过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在实践中,分工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通过细分劳动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2.权力原理:权力原理是管理学中的核心原理之一,它指的是组织中特定员工拥有权威和决策能力,并能对其他员工施加影响力的能力。
权力原理通过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分配,确保组织的层级结构和决策流程的有效运作。
在企业管理中,权力原理被用来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决策的快速实施和实施的有效性。
3.组织原理:组织原理是指在组织中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和理论。
组织原理包括确定组织的任务和职能、建立组织的层级关系、分配工作和资源、制定决策流程等。
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立和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4.控制原理:控制原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制定标准和监督执行,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控制原理包括制定计划和预算、设定绩效指标、进行监督和反馈等。
在企业管理中,控制原理被用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避免资源浪费和一切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5.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是指通过奖励和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工作表现的原则和方法。
激励原理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等。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这五大管理学原理在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例如,通过运用分工原理,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权力原理,企业可以建立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分配体系,确保组织高效地实施工作;通过组织原理,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控制原理,企业可以及时检测和调整组织的运作,确保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激励原理,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概念: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和协调人类活动,以提高稀缺资源利用率、增进人类福利的科学。
组织概念: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组织构成要素: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组织环境。
管理的原则:效益原则、人本原则、适度原则。
组织文化概念: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及这种行为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环境研究作用:可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及时性;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稳定性。
外部环境概念: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其内容庞杂,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决策概念: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分类(主体角度):组织决策和个人决策计划概念: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资料—目标或任务分解—目标结构分析—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低成本战略概念:就是组织通过各种降低成本的手段,总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或价格的方式,提供实物产品、服务和观念,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某种特殊产品,或以不同的产品提供方式,或以特殊保证产品使用价值实现的方式来实现顾客价值增值,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战略。
扁平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时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锥形结构:是管理幅度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激励:就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
管理控制系统: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控制主体,组织战略,四个控制因素(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控手段、控制过程)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2.动态性原则
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 一种运动而存在。系统的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而 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企业适应外部环境—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动态管理,弹性管理(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按照动态原则,管理如何去做: (1)要有前瞻意识。(先人一步) (2)要有长远意识,忧患意识。 (3)要有创新意识。 (4)要有反馈意识与机制——正负反馈
第二节 管理的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内涵和要点
(一)人本原理与人本主义 人本原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一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为根本 现代管理科学把人本理论的研究列为它的核心内容,强调
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强调按人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充分 发挥人的能动性,这是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
在组织管理中,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要点
2.系统的特征
二、系统原理相应的管理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 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
系统从整体功能的发挥来说,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 单相加,可能产生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即“1+1>2”; 也可能产生整体小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即“1+1<2”。
动力原则如何使用
➢ 三种动力要根据需求,综合协调运用。 ➢ 要处理好集体动力与个体动力的关系。 ➢ 正确掌握剌激量。
思考与讨论
某高校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规定一等奖奖励1200 元,二等奖奖励800元,三等奖奖励500元。竞赛采取自 愿报名、系部推荐参赛的方式,结果一些系没有老师参加, 他们认为费力不讨好,个别系主任只能指定新来的教师参 加。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管理学是协调和优化企业资源的学科,它的研究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管理学涉及到组织规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
在企业管理中,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的依据,而且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功能和管理方法。
管理思想主要是管理学的基本哲学和管理思路,它是指导企业运营的思想基础。
管理功能是指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1.管理思想管理思想的基本思路是人本主义、系统论和绩效管理的理念。
人本主义是指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激励,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和谐发展;系统论是理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和相互联系,对于企业的运营进行系统思考和规划;绩效管理则是通过对业绩的监控和管理,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2.管理功能管理功能是指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它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
计划是企业的组织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的制定;组织是企业资源整合的过程,建立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职权分配等;领导是通过影响员工行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和控制;控制是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维护管理等进行监督,确保企业活动能够正常运转。
3.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涉及到企业经营策略、运营方法和营销手段等各种方面。
其中企业经营策略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发展战略实现长期成功;运营方法是指企业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包括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营销手段是企业对外宣传、销售、增加客户量等方面的方法策略。
二、管理学的实际应用管理学的实际应用涉及到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企业中,管理学不仅是实现目标、提高效率的必要方式,而且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实践中需要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整合内部资源,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政府和社会方面,管理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管理学原理完整ppt课件
• 管理学概述 • 管理思想与理论 • 管理的基本职能 • 管理方法与工具 • 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 管理实践与应用
01
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 理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
员工培训与发展
介绍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员 工职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措施。
05
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管理者素质要求
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对组织和团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求解 决方案。
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
不断追求新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ABCD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善于倾听、表达和反馈,能与不同背景的人有效 合作。
关注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当代管理思想
学习型组织
强调组织应不断学习、适应并创新以应对快 速变化的环境。
精益管理
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的价值创造 ,消除浪费,持续改进。
敏捷管理
强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灵活调 整战略和业务模式。
战略管理
关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以获取竞争 优势和实现组织目标。
预算编制与执行
制定企业预算,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财务稳健。
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
提供财务报表分析、风险评估和投资建议,支持企业战略 决策。
成本控制与优化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
税务筹划与合规
管理学原理讲义范文
管理学原理讲义范文管理学原理是指一套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等。
下面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管理学原理的应用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
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的基本职能等。
管理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对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解释,它是管理学的基石。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管理活动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指管理者需要履行的职责,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管理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来进行管理。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管理学原理,并且需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例如,在制定组织计划时,管理者可以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在领导员工时,管理者可以运用领导理论来培养和激励员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管理学原理的发展是指管理学原理的理论发展和演变。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
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人际关系学和系统管理学等,管理学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
例如,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强调工作分工、标准化和效率等概念。
而人际关系学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系统管理学则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从整体角度来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管理学原理,并且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管理学原理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从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人际关系学和系统管理学等。
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和运用管理学原理是提高管理能力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管理学原理 泰勒原理
管理学原理泰勒原理泰勒原理,也称为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该方法以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观点来管理组织,通过研究员工工作过程和规定标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果。
泰勒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管理,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工作过程,从而理解工作的本质,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标准。
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实现工人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的目标。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泰勒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泰勒强调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各个简单的任务,并且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专门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泰勒认为,分工需要与协作相结合,通过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泰勒提倡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
他认为,标准是衡量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明确的标准,才能评估员工的表现和工作结果。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过程,测量工作时间和劳动量,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泰勒倡导给予员工合理的激励和奖励。
他认为,激励和奖励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激情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泰勒主张通过给予员工增加工资、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绩效表现。
最后,泰勒强调管理者的领导和监督作用。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合理布置工作,监督员工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并按照工作标准执行工作。
此外,管理者还需要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互信关系,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泰勒原理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论,通过科学研究员工工作过程和规定标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果。
该方法强调分工与协作、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给予员工合理的激励和奖励以及管理者的领导和监督作用。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管理活动的学科,它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方法和规律,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管理学的核心和基础,它们包括行为视角、系统视角、环境视角和价值视角等。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行为视角。
行为视角关注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研究管理者和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行为视角将个人的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结合起来,分析人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它强调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是基于理性考虑和非理性需求的综合结果,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动机和行为,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激励员工的行为。
第二,系统视角。
系统视角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
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把握组织的全貌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正确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系统视角强调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认为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整体,不同的部分相互依赖和互为因果。
管理者要注重系统协调和整体优化,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第三,环境视角。
环境视角认为组织是生存在特定环境中的,它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管理者要了解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和计划。
环境视角强调管理者要具备敏锐的环境感知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互动。
管理者要实施战略性管理,把握市场机遇和风险,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价值视角。
价值视角认为组织的核心在于创造和提供价值,管理者要注重价值创造和价值交付。
价值视角强调客户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满足,认为组织的目标和行动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导向。
管理者要具备市场导向和价值导向的管理理念,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管理者要关注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综上所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行为视角、系统视角、环境视角和价值视角。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运作以及如何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作等诸多内容,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和原则指导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组织。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方面展开,以便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指研究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的综合学科。
1.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指由人组成的、追求特定目标的集体。
- 管理:指对组织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 管理者:指负责指导组织实现目标的人员。
- 目标:指组织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2.1 分工与协作原理- 分工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辅助任务,并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
- 协作是指组织内不同个体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
2.2 权责对等原理- 权力是指管理者对组织中的资源和决策进行控制和调配的能力。
- 责任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责任和义务。
2.3 强项与弱项原理- 强项是指组织或个人在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或专长。
- 弱项是指组织或个人在某方面存在不足或劣势。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3.1 经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 行政管理理论:关注组织内部的等级、权力和决策流程。
- 经验管理理论:基于对经验和直觉的整合和总结。
3.2 行为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因素对管理效果的影响。
- 动机理论:研究个体的内部动机如何影响其行为和绩效。
- 领导理论:涉及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情境对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3.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
- 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竞争战略。
- 变革管理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变革的实施和管理。
四、管理学的应用和实践4.1 组织规划与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包括分工、职权、责任、协调和沟通等方面的规划。
管理学原理
1、管理职能:依据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
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
③确保必要的活动。
④领导。
2、权变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3、领导:领导是直接和具体的管理工作,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的目标需要努力工作。
4、目标管理: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6、霍桑实验:根据科学的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8、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要、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9、期望值理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的结果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10、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1、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12、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13、决策: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14、PERT网络分析法: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15、不确定性:指事先不能准确做出合理的可能性评估。
管理学系统原理
管理学系统原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学系统原理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管理实践中的系统应用。
在现代社会,管理学系统原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管理学系统原理强调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或问题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其中的各个部分。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以系统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和处理各种管理活动,使得组织运作更加协调和高效。
其次,管理学系统原理强调协调性和整体性。
管理学认为,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管理者需要通过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整个组织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同时,管理者也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而不是片面地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此外,管理学系统原理还强调了适应性和动态性。
管理学认为,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最后,管理学系统原理还强调了综合性和多元化。
管理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以及各种管理资源,来实现组织的各项管理目标。
同时,管理者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多元化,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和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管理学系统原理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系统思维、协调性和整体性、适应性和动态性,以及综合性和多元化。
管理者需要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管理学系统原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学的七项原理
管理学的七项原理管理学的七项原理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管理等。
这些原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下面将从七项原理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项原理是分工原理。
分工原理强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让每个人专门负责其中的某一环节,以提高劳动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分工原理可以用来设计组织结构、设置工作岗位等。
实践中,许多企业采用分工来提高效率,如汽车装配线、电子组装厂等。
第二项原理是权威原理。
权威原理强调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权力结构,通过权力来指导和协调企业各项工作。
企业管理中的权威原理可以体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权、权责分配、责任制度等方面。
在实践中,权威原理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可以避免内部冲突和分歧。
第三项原理是纪律原理。
纪律原理强调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严明的纪律体系,让员工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行动。
在实践中,纪律原理可以用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维护企业的秩序,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四项原理是统一指挥原理。
统一指挥原理强调企业中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协调进行。
在实践中,统一指挥原理可以减少决策失误,避免企业各部门之间出现混乱和矛盾。
第五项原理是统一计划原理。
统一计划原理强调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计划体系,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控制。
在实践中,统一计划原理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确保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得到实现。
第六项原理是对人员的关心和关注。
对人员的关心和关注原理强调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注重员工的权益,建立一个质量优良的职工队伍,取得员工的支持与信任,并借此提高这些员工的劳动效率。
在实践中,对人员的关心和关注原则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七项原理是综合利益原理。
综合利益原理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照顾企业本身的利益,同时也要照顾员工、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考研管理学原理
考研管理学原理
考研管理学原理内容讲解
管理学原理是考研管理学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对管理学原理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讲解。
首先,管理的定义与概念是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基础。
管理是指通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管理的基本功能的内容。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指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
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
然后,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的内容。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管理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包括有关组织行为、人际关系、决策等方面的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指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有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方法。
最后,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技能和管理的环境的内容。
管理的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决策等方面的技能。
管理的环境是指管理者所处的各种内外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
环境等。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是考研管理学科目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管理学原理概论
⏹概述⏹管理思想——产生、发展⏹基本原理——系统、人本、责任、效益⏹基本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教育⏹基本职能——决策、组织、控制⏹领导职能——领导、激励、沟通⏹ 1.1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问题既是一个很普通又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结论:管理的概念不定,众说纷纭管理概念难以定义的原因⏹管理对象的广泛导致概念内涵的宽泛性⏹管理层次的跨度导致概念内容的复杂性⏹管理内容的变化导致概念理解的深入性⏹管理客观的实在导致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它,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管理的概念⏹管理定义:管理者在一定条件下为有效实现目标,通过决策、组织、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发挥组织中的人、财、物等高效运行的过程。
⏹管理实质: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管理目标:达到高效⏹管理职能:决策、组织、控制、领导、激励、沟通1.2 管理的对象⏹人: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类,是管理要素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人的科学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要求是人尽其才。
⏹财:指管理中物的货币表现,它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目的,管理的目的就是效益最大化,要求是财尽其效。
⏹物:指管理中物的要素,缺乏物资其他管理要素无法发挥作用,要求是物尽其用。
⏹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时间意味着时机、效益。
⏹信息:指反映管理内容的数据,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信息沟通,整个管理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1.3 管理的职能⏹制定目标——环境与条件决定目标——决策⏹拟定方案——运筹决策、制定计划——决策⏹结构设计——目标分解、任务落岗——组织⏹人员配备——人员选聘、考核培训——组织⏹纠正偏差——目标与实际比较纠正——控制⏹群体对象——需要统一指挥——领导⏹主观能动——需要调动积极性——激励⏹载体信息——需要避免传递障碍——沟通1.4 管理的性质⏹管理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即管理具有与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这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十大原理
管理学十大原理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1960年9月,在一次由美国联邦出资举办的研习会上,彼得博士首次公开发表了他的发现。
当时彼得博士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参会者都已经完成了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提升──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计划的主管。
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研究的能力,但是这和他们获得的主管职位并无关联,而其它很多人并不擅于研究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复制一些老掉牙的统计习题。
于是,彼得博士决心向他们引介彼得原理,用来说明他们的困境。
他们听了之后,敌意、嘲笑兼而有之。
有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从椅子上跌下来。
他向别人解释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彼得博士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同一时刻,他却没有注意到区域研究主管──他的顶头上司的脸一阵红一阵紫。
当时一位著名的记者胡尔对彼得原理很感兴趣,他促使彼得博士把天才思想写成了《彼得原理》这一书籍.但《彼得原理》一书的出版却颇费周折,彼得博士一共收到14 位不称职编辑的退稿信。
于是他决定采用迂回法──在他的书中称为“彼得迂回法"以促成出版。
管理学30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30大经典理论1、彼得原理ﻫ每个组织都就是由各种不同得职位、等级或阶层得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得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就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得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就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得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得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得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得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得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得级别,就会造成组织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得根据贡献决定晋升得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得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得岗位,不仅不就是对本人得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ﻫ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普遍存在得,就不多说了。
但就是还有一种情况就就是,上司总就是趋向于把您放在您能力暂时达不到得职位。
而过一段时间之后,您会通过压力、调节、学习等来达到与该职位要求相符得能力.这样便达到了个人得提高.两种情况其实都有道理,还就是因人而异。
决定性因素就是领导瞧人与用人得标2、酒与污水定律准。
ﻫ酒与污水定律就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得就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得还就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得人物,她们存在得目得似乎就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得就是,她们像果箱里得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她苹果也弄烂,烂苹果得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得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得人进入一个混乱得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得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就是脆弱得,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与容忍得基础上得,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得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得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得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得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得工作成果。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十大效应与十大原理
管理学十大效应01-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02—青蛙现象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03-鳄鱼法则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0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05-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管理应遵循的原理如下: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不同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和辞书,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体系。
朱新民、李永春、周吉主编《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
(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
(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
(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
(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张正河、陆娟主编《管理学》的原理体系为:(1)人本原理:以人(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
(2)系统原理:将组织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循环原理:在一定的管理回路上进行管理。
(4)择优原理:通过不断择优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5)反馈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反馈过程。
(6)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四版第31次印刷)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1)系统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等。
所谓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所谓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
所谓开放性原理是指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
所谓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发生各种联系。
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也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
如果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
否则,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则是无生命力的。
所谓综合性原理,是指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人本原理:主要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
(3)责任原理:主要包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等观点。
(4)效益原理: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效益等。
(5)伦理原理:认为一个组织要想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
黄津孚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三版)的原理体系为:(1)系统原理:把企业视为社会技术经济系统,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建立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部分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实现企业系统的高效能、高效率。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
(3)管理职能原理:以计划为第一职能,通过有效履行预测、决策、组织、控制等各项职能,以达到预定的企业目标。
(4)科学管理原理:通过调查研究管理的规律,提高标准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5)权变管理原理: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扬创新精神,灵活选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及时组织管理变革,以适应管理目标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使企业不断发展。
姜克芬、王双振、吴一平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原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
(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
(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杨善林主编《企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9月版):(1)人本原理:以人(职工)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2)规律性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研究,达到按照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来管理企业的目的。
(3)系统性原理:为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
(4)控制性原理:通过不断接受和交换内外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5)弹性原理:指管理在客观环境作用下为达到管理目标的应变能力。
(6)激励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其所能,展其所长,自觉地努力工作。
(7)效益原理:以尽量少的消耗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提法,如“许诺原理”、“航道原理”等不一而足。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认为,仔细观察上述不同版本的管理学原理体系,可以从中发现以下问题:(1)原理与原则混淆。
笔者理解,“原理”应该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而“原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的利益目标制定的行动准则和规范,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2)原理与具体操作指南混淆。
如许诺原理,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非常具体的经验性操作指南,提示人们如何进行许诺等,称之为“许诺定则”可能更为妥当一些。
(3)片面性。
各种版本的原理体系都局限于管理活动某些个别环节的规律性,没有全面系统地反映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局限于企业管理活动,没有全面系统地反映各类管理活动所共有的基本规律。
(4)表面性。
许多所谓“原理”实际上不过是表面现象和具体技巧的简单概括,如权变原理、效益原理等。
(5)无序性。
一套原理体系中不同原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顺序,如系统原理、能级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动态相关原理、……等,实际上是同一个原理不同的重复表述。
鉴于上述问题,张建华先生认为,在构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全面系统。
一套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应该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明深刻。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着重回答管理实践中最基本的规律性,避免纠缠细枝末节性的问题。
(3)客观科学。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应与指导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观原则有所区别,客观地反映管理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4)严肃审慎。
在构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体系时,应持严肃认真的审慎态度,不应随便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个别经验诀窍,冠以“原理”之名。
张建华先生认为,考虑到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的普遍共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哲学原理,并建议构建下列基本管理原理体系:(1)环境决定原理:事物都是环境的产物,事物的能量和物质都来自环境,也即事物的内因全部来自外因,因此事物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周围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2)系统原理:事物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都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系统,事物内部各元素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系统结构取决于事物所处的环境并在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其各组成部分孤立功能之和。
(3)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内部诸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管理成败的主要因素。
其中,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用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大众。
(4)利益驱动原理:人们参与管理活动的根本动机是自身的利益。
(5)随机概率原理: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依据一定的概率进行的随机过程。
(6)随机否定原理:事物总是依据一定的概率在不断的随机否定中向前发展。
(7)黄金突破点原理:事物发展变化总是首先在旧事物相对发达之处实现突破。
(8)组织分化原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在外部环境因素推动下进行的组织分化过程,即事物总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新鲜因素,在原有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结构。
(9)不可逆原理: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时间不可逆过程,一旦变化,就不可能回复原状。
(10)惯性原理:事物在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总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以上10条原理,概括起来,集中回答了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事物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其中第1-4条主要阐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第5-8条主要阐明发展的方向、过程及内在机制,第9-10条则是阐明发展变化的阻力和局限。
所有这些都是任何一项管理实践活动都必须认真考虑的最基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