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共19张PPT)

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2、作用: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知道有机物里含有氢 原子种类以及不同种类氢原子的数目之比。
核磁共振 氢 谱信息
A.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类型
B.不同吸收峰的面积 不同氢原子
之比(强度之比)
的个数之比
思考:CH3-_O-CH3 、CH3CH2-OH各有几种吸收峰? 不同氢原子数目为多少?
( B)
练1:某有机物的结构确定: ①测定实验式:某含 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经燃烧分析实验测 定其碳的质量分数是64.86%,氢的质量分数是 13.51%, 则其实验式是( C4H10O ) .
②确定分子式:下 图是该有机物的质 谱图,则其相对分
子质量( 74 )
分子式( C4H10O)。
对称CH3
对称CH2
C—O—C
[练2].下图是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谱图,推测其结构。
O
CH3—C—O—CH3
不对称CH3
C=O
C—O—C
2.核磁共振氢谱(HNMR) p22-23
1、原理:在不同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
磁波的频率不同,在图谱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
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作化学位移;而且,
【例1】 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
实验测定该未知物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 质量分数为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 实验式。
【思路点拨】 (1) 先确定该有机物中各组成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 (2) 再求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实验式:C2H6O
若要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 p22第一段
原理:

gk1p19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组成与结构

gk1p19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组成与结构

4.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确定结构式 (1)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
官能团
试剂
判断依据
C==C 或 C≡C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_褪__色_
-X
-OH(醇) -OH(酚) -CHO
NaOH 溶液、 AgNO3(HNO3)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__水__溶液或氯化铁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CH—3C—H—2O—H
——————
————————
乙酸乙酯(C4H8O2)
—C—H—3—C—O—O—C—2H——5
键线式
4.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
①“同分”—— 相同分子式;②“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①_碳__链_异构 ;②_位__置_异构;③_官__能__团_异构(类别异构); ④顺反异构。
5.1 mol X 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44.8 L CO2(标 准状况),则 X 的分子式是( )
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解析: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只有羧酸,那么
1 mol X 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2(标准状 况),说明 X 含2 mol 羧基,只有D含有2 mol 羧基。
②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原理 氢原子核具有磁性,用电磁波照射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 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记录有关信号,处于不同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 吸收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成正比,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可推知 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其数目比。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1 2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系统命名法
按照一定的规则给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方法。
3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得来的名称。
04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
总结词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 种反应类型,其中一个原子或基 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
详细描述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 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新 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涉及电子 的转移和重排。
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01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合成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和运动等。
02 03
纳米材料
有机化学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和修饰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制备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等,并研究它们在能源、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 应用。
06
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合成路 线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代谢
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有助于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优 化药物设计。
药物筛选
有机化学在药物筛选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高通量筛选和 虚拟筛选等方法,发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详细描述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衣物、食品、建筑材料和交通工具等,都与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例 如,衣物中的纤维和染料、食品中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建筑材料中的塑料和油漆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此外,许多医疗药物也是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

二者均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红棕色消失,因此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C H 2=C H 2 + B r 2C HC H + B r 2C H 2B rC H 2Br C H B r 2C H Br 2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烯烃和炔烃烯烃分子中含C=C 双键,炔烃分子中含C ≡C 叁键。

当二者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时,不饱和键被破坏,同时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成褐色的二氧化锰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来鉴别烯烃或炔烃。

RCH =CH R' + H 2O + KM nO 4RCO O K + R'CO O K + M nO 2硝酸银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硝酸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银沉淀。

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铜氨溶液鉴别末端炔烃末端炔烃含有活泼氢,可与铜氨溶液反应生成炔化铜沉淀。

借此可鉴别末端炔烃类化合物。

杜伦试剂鉴别醛和酮土伦试剂是银氨离子(硝酸银的氢氧化铵溶液),它与醛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由此称该反应为银镜反应。

土伦试剂与酮不发生上述反应,所以此实验可区别醛和酮。

RCHO + 2Ag(NH 3)2+OH -RCOONH 4 + 3NH 3 + 2Ag + H 2O2,4-二硝基苯肼检验醛和酮2,4-二硝基苯肼能与醛、酮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沉淀。

利用此实验可以鉴定醛或酮。

C=O R (H)RNHNNO 2O 2NH 2NHN NO 2O 2N+C R(H)R+ H 2O菲林溶液鉴别脂肪醛菲林溶液是碱性铜络离子的溶液。

该铜络离子能与脂肪醛反应,反应时,Cu++络离子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蓝色消失,醛被氧化成酸。

菲林溶液与芳香醛和简单酮(α-羟基酮和α-酮醛例外)不能发生上述反应,因此,利用菲林溶液可以区分脂肪醛和芳香醛,也可以区分脂肪醛和酮。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有机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含有不稳 定结构或官能团的化合物中, 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在重 排过程中,分子的骨架结构可 能发生变化。
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 具有特定结构或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同时,重排反应也是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 重要手段之一。
08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 用
定义
特点
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 于合成各种烯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
应用
加成反应通常发生在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上,需要一定 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消除反应
定义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等),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种类
包括脱水消除、脱卤化氢消除、 热消除等。
反应。此外,醇还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酚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酚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OH)官能团,通 式为Ar-OH,其中Ar为苯基或其衍生物。
物理性质 酚类化合物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固体或液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较强的毒性。酚的熔点和沸点较高,易溶于有机 溶剂。
化学性质
03
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酸。
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羰基(C=O)两侧连接烃基或芳基,无双键性质。
物理性质
沸点较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加成和还原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醇,被还原剂还原 成仲醇。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04
醇、酚、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01
结构特点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如频哪醇重排、贝克曼重排等, 涉及碳正离子或碳负离子的重排
过程。
05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
构造式
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 子。包括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用模型或图形表示有机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相对空间位置。包 括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空间填充模型。
有机化学与医药科学
01
02

药物合成
有机化学是药物合成的基 础,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制 备出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的 药物分子。
药物分析
有机化学方法可用于药物 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确保 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
药物设计与优化
基于有机化学原理,可以 设计和优化药物分子的结 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
有机化学与材料科学
反应等。
醇、酚、醚

醇是脂肪烃基与羟基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类型不同,醇可分为伯 醇、仲醇和叔醇。醇具有亲水性,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易溶于水。此外,醇还能发生氧化、 酯化、脱水等反应。

酚是芳香烃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酚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易 溶于有机溶剂。酚具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此外,酚还能发生氧化、取代等反 应。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 免费预览
• 绪论 • 烃类化合物 • 烃的衍生物 • 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绪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碳氢化合物
有机功能材料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研究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有 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13
4,振动频率及其影响因
根据胡克定律和经典力学规律可以推导出其振动频率和 波数的公式:
化学键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 14 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P98-99
(1)力常数和折合质量的影
折合质量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15
(2),诱导效
O R C R' 1715 O R C F 1869
红外吸收产生条件
(1) 基团振动产生偶极矩变化。 (2) 辐射能量满足振动能级跃迁需要。 红外光谱适用范围广,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以测定红外光 谱;各种相态都可以测定,如气态、液态、固态。 最常用溴化钾压片法,吸湿造成在3330cm-1处有吸收峰。
17
6.红外光谱图和波谱信
波数线性 4000~2000 cm–1等间距,2000~400 cm–1等间距。
43
44
二、1H-NMR的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和化学位
感应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 作电子屏蔽效应(electronic shield effect)。 这种由于分子中各组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不同的磁场 产生共振吸收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也作为表 示不同信号间差距的度量。
近代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学。
4
(5)化合物结构表征: 化学方法:利用官能团特征反应确定化合物类别,化 降解及合成方法,官能团转化法。 物理常数测定法:标准品对比法,如混合熔点法。 近代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学。 近代物理方法的特点:试样用量少,测试时间 短,结果精确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结合 使用,才能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cm-1)

2024版《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2024版《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早期有机化学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18世纪开始,有机化学 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后期,合成有机化学迅 速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 机化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形成。
现状
有机化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功 能材料等;新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和理论不断涌现;绿色化 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形成的化学键,具有方向 性和饱和性。
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 重合,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如HCl等。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导致分子不具有极性, 如CCl4等。
官能团对性质影响分析
官能团定义
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 子团,如羟基、羧基等。
官能团对物理性质影响
构象异构
由于分子中单键旋转而产生的不同 空间构象,如乙烷的交叉式和重叠 式构象等。
0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探讨
取代反应类型及实例分析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
例如,卤代烃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和卤化氢。
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 Subst…
例如,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苯。
官能团对化学性质影响
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 性质,如醇类能发生酯化反应、羧酸 类能发生中和反应等。
官能团的存在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熔 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立体异构现象介绍
立体异构定义
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的异 构现象,包括构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和构象异
构。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有机化学实验》PPT课件
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有 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安排与实验内容概述
课程安排
介绍课程的整体安排,包括实验次数 、时间、地点等。
实验内容概述
讲解产物鉴定的常用手段, 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质谱等,以及各手段的原理
和应用。
演示如何使用专业软件对谱图 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01
分析实验数据,包括产物的纯度、收率、光谱数据 等,评估实验效果。
02
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和改进措施。
03
总结实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实验方案或优化实验 条件的建议。
应用
红外光谱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如 羰基、羟基、胺基等。此外,还可用于研究反应机理、确定 异构体结构等。
核磁共振(NMR)原理及应用
原理
核磁共振利用核自旋磁矩在外加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和跃迁产生的信号进行分析。 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核自旋的进动频率相同时,核自旋将发生共振吸收现象。
谱图解析技术升级
未来谱图解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解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基于深度学习 的谱图解析算法等。
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有机化学将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更加紧密地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应用前景的新 型材料和药物。
THANKS
感谢观看
简要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步 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 整体流程和重点。
实验室安全规范及应急处理

有机化合物鉴别

有机化合物鉴别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检出方法目录◎编者说明◎第一节烷烃◎第二节烯烃◎第三节炔烃◎第四节环丙烷及其衍生物◎第五节共轭二烯烃◎第六节芳香烃◎第七节卤代烃◎第八节醇◎第九节酚◎第十节醚◎第十一节醛和酮◎第十二节区别醛和酮的试验◎第十三节羧酸◎第十四节羧酸衍生物◎第十五节硝基化合物◎第十六节胺◎第十七节杂环化合物◎第十八节糖◎第十九节氨基酸和蛋白质引 言用于定性鉴别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下述条件:1.化学反应发生前后,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发生前后,有相的变化(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溶解、或反应前成均相反应后分层、或反应发生前分层反应后成均相)。

第一节 烷 烃无鉴别反应第二 节 烯 烃1. KMnO 4法[概述] 碳碳双键与KMnO 4的酸性或碱性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KMnO 4溶液颜色褪去。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还有黑褐色的MnO 2沉淀产生。

例如,2. Br 2 / CCl 4法[概述] 碳碳双键与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溴的红棕色褪色。

[反应式]3. 冷浓H 2SO 4法[概述] 碳碳双键与冷浓硫酸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硫酸氢烷基酯而使反应混合液成均相。

[反应式]CH 3CHCH 2+ KMnO 4CH 3CH CH 2OHOHMnO 2+HO -(CH 3)2CCH 2KMnO 4H +(CH 3)2CO +CO 2CH 3CHCH 2+CH 3CO 2H CO 2KMnO 4H+C C+Br 2CCl 4C CBr Br例如,本法适合于常温下为液体的烯烃。

第三节 炔 烃1. KMnO 4/H 2SO 4法[概述] 碳碳叁键与KMnO 4/H 2S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 4紫色褪去,末端炔烃有二氧化碳放出。

[反应式]2. Br 2 / CCl 4法[概述] 炔烃与Br 2 / CCl 4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使溴的橙色褪去。

[反应式]3. Ag(NH 3)2 +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目录分析
目录部分,开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重要性,并概述了本书的主要 内容。紧接着,第一部分重点讲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涵盖了有机化合 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结构鉴定和波 谱学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目录分析
第二部分则深入探讨了有机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在这一部分中, 详细介绍了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质 谱(MS)等常用的有机波谱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从其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数 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些波谱技术在有 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是一本在化学领域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奥秘,还深入剖析了有机波谱学 的核心原理和应用。以下是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摘录,它们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复 杂的概念,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实验的精髓。
精彩摘录
“在有机化学的世界里,结构鉴定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侦探游戏,每一个 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而有机波谱学,就是我们手中的强大工具,它能够 帮助我们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化合物背后的线索。”
阅读感受
通过大量的谱图解析实例,作者宁永成教授让我们看到了谱学原理在有机化 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提高了我们用谱 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感受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其全面而深入的解析。无论是对于谱学原理 的讲解,还是对于谱图解析的实例,作者都展示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 践经验。这种全面的解析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谱学原理,更能 够掌握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部分饱和有机化合物(如C-Br、C-I、C-NH2)的n* 跃迁有紫外吸收。 CH3Cl /172 nm(弱), CH3OH/183 nm(150), CH3Br/204 nm(200),CH3NH2/215 nm (600), CH3I/258 nm(365)
10
Foncoo’ 泛谷药业
3. 2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当吸收光的波长位于400~800 nm可见光区内,物质呈现颜
色,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补色。如吸收光(补色):
400~465/紫(黄绿),
465~480/兰(黄),
480~550/绿(红紫),
550~580/黄(兰),
580~600/橙(兰带绿),
600~800/红(兰绿)
4
Foncoo’ 泛谷药业
Foncoo’ 泛谷药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泛谷科技公司 刘恩桂
目录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质谱
核磁共振
2
Foncoo’ 泛谷药业
紫外光谱
一、基本原理
1.1 紫外光谱的产生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其中: 100-200nm : 为远紫外区,在该波长范围内,空气中的N2、O2、CO2、H2O
丙酮
(275nm) (295nm)
乙醛(292nm)
可以看出,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ΔE越大,跃迁所 需要的能量也越大,吸收光波的波长就越短。
6
Foncoo’ 泛谷药业
二、 紫外光谱图的组成
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纳米)为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A(吸光度) 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1-T)%(吸收率)、 κ (吸收系数)、ε(摩尔消光系数)中的任何一个来表示。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线最大吸收峰的 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λmax ,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C=C双键可以发生π→π*跃迁,其π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比σ电子小, 因此其跃迁几率大,ε在5000~100 000左右。一个C=C双键的π电 子跃迁出现在170~200nm处,在近紫外区,一般检测不到,单个 CC和CN三键的π电子跃迁也小于200nm
乙烯λmax=185nm(10000);
1,3-丁二烯λmax=217 nm (21000);
7
Foncoo’ 泛谷药业
2.1 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Lambert-Beer定律
当我们把一束单色光(I0)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I)通过 溶液,而另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了。这种吸收是与溶液中物质
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这就是朗勃特—比尔定律。用数
学式表式为:
I
A=EcL= log
A=
log
I
Io
:吸光度(吸收度);
Io
c :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L:液层的厚度;
E:吸收系数(消光系数)
8
Foncoo’ 泛谷药业
100
T%
50 0
9
logε 3.0
2
360
乙酸苯酯 的紫外光谱图
λmax
280
360
Foncoo’ 泛谷药业
三、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3.1 饱和烃
I、 max= 184 nm ( = 47000) II、 max= 204 nm ( = 6900) III、max= 255 nm ( = 230)
12
Foncoo’ 泛谷药业
四、max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应用伍德沃德和费塞尔规则来估算化合物紫外吸收max的位置。 该公式为:
max= 母体二烯烃(或C=C-C=O)+ 环内双烯 + 环外双键 + 延伸双键 +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
助色基: 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共轭体系上时,
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共轭(p-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 增大,吸 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种效应称为 助色效应。 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如:-X,-OH,- OR,-NH2,-NR2,-SR…..等。
1.2 电子跃迁的类型
有机分子主要有三种价电子:形成单键的σ电子、 形成双键的π电子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n电子)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顺序为:
σ→σ*>σ→π*>π→σ*>n→σ*>π→π*>n→π*
E
n
各种电子跃迁的相对能量
5
Foncoo’ 泛谷药业
与电子吸收光谱(紫外光谱)有关的电子跃迁,在有机化合物中 有三种类型,即σ电子、π电子和未成键的n电子。
1,3,5-己三烯λmax=258nm(35000);
癸五烯λmax=335 nm (118000),淡黄色;
二氢-β-胡萝卜素(8个双键)λmax=415 nm(210 000),橙黄;
番茄红素λmax=470 nm(185 000),红色
11
Foncoo’ 泛谷药业
3.3 芳香族有机化合物
芳香族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环状的共轭体系,一般来讲, 它们都有三个吸收带。最重要的芳香化合物苯的吸收带为:
实例
max= 217nm(母体二烯烃)+35nm(环外双键) +30nm(延伸双键)+5 5n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287nm
13
Foncoo’ 泛谷药业
五、吸收位置及影响因素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一 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常见的生色团有 C=C-C=C,C=O,-COOH,C=C,Ph-, -NO2,-CONH2,-COCl,-COOR等;
等都有吸收,因此只有在真空中进行研究,又称真空紫外; 200-400nm: 为近紫外区,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400-800nm: 为可见光区波长。常见的分光光度计包括紫外和可见两部
分,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
Foncoo’ 泛谷药业
•电子能级的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约1~20eV之间,根据E = hυ= h c/λ,需要吸收光的波长范围在200~1000 nm之间,恰好落在紫 外-可见光区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 迁而产生的,也称之为电子光谱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能量波长范围、与有机物关系如下:
跃迁类型 吸收能量的波长范围
σ σ* n σ* π π *(孤立)
π π *(共轭)
n π*
~150nm 低于 200nm 低于 200nm 200~400nm 200~400nm
有机物
烷烃 醇,醚
乙烯(162nm)丙酮(188nm)
丁二烯(217nm) 苯(255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