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

关于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讨摘要:社会实践话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与社会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爱心支教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贴近社会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社会实践的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要求相适应。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实现高校办学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从校园到社会,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为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提供良好的实验田,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扩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科学和身体素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有参与社会实践、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改造世界的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可以大部分地在学校课堂教育中完成,但运用理论的过程,必定是社会实践的过程。

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个体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使个体充分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个体。

2.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摘要]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确保社会实践顺利开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从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解决途径入手,从基地建设的职责与义务、基地建设的双赢局面、基地承包制与项目聘用制和基地网络化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作者简介]张佳(1982- ),女,陕西咸阳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淄博 255091)[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57-02社会实践基地是指按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步骤建立的,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长期稳定场所。

2005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求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可见,社会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一)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换言之,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就无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些高校由于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时为寻求实践场所四处奔波,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往往在亲戚朋友所在单位填表盖章,没有真正进行社会实践,从而降低了社会实践的普及程度。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精选10篇)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精选10篇)

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精选10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精选10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一):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日,社会实践活动一向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所以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种信念,我加入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家菜馆里做了10天的服务生。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

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理解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

经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我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我的才干,培养自我的韧性,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本事。

在这工作日子里,一切都还好,但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可是最终都能很好的解决。

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在公众下要时刻注意,脸上要时刻坚持笑容,多说温和吉祥的话,多为顾客着想,听到传唤服务员,不管在哪个服务区,先大声答应来回应客人,做到三个多一点,走楼梯靠边多一点,见到客人多一点微笑,见到卫生多一点动手,与客人交流以和为贵,不要以貌取人,遇到稍许刁钻顾客要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学着隐忍尽管在这十天里,我的手被开水烫伤过,被顾客刁难过,被经理批评过,被酒精炉割破手指,摔坏过碗碟,可是,我明白我经历了一次成长。

充分认识到学到了再多的理论,如果它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它永远只是理论,没有实际意义,就像纸上谈兵。

社会百面,餐馆拙见。

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尽全力去融入社会,感知社会,我对自我说,遇到难题,不要轻言放弃,在放弃前再努力一次,告诉自我,对于过去不曾后悔,因为付出过,奋斗过,加油!在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个人工作的理念来规范自我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1、首先行把自我同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论文-管理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论文-管理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社会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问题,并着重通过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与保障体系,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确立专业化社会实践内容,优化社会化社会实践运作方式,积极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有效探索大学生在校期间深入社会,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全面的融合和交流,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实践能力,同时还会将大学生的素质向社会普及,对于社会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并确保活动质量,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

为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发展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国情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我国建设情况,充分认识我国国情,这对于一直在“象牙塔”学习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能够了解到更真实的社会状况,也能够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环境,增强自我责任感,充分把握时代脉搏,改变以往那种闭塞的生活状态,开拓视野,培养强烈的家国意识,预先规划自己职业发展路向,为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理论知识,是通过课堂进行的学习,虽然理论学习是必须具备的,而且对职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可是在大学课堂上学来的大都是间接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但是却往往缺乏实践检验,无法顺利将学来的扎实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

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转化理论知识的平台,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充分的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将在校理论知识真正变成生产力而创造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两者完美的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出现重点轻面现象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不少高校把主要人力和经费投入到一两个重点团队、学生骨干或某一类社会实践上,而大部分面上组织的社会实践则缺少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出现点上热火朝天,面上鸦雀无声的现状。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采取漠不关心或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和社会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相关。

2、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存在重面上组织轻具体指导很多高校对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都笼统的发文,通过院、小班传到学生手中,但具体怎么搞、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则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出现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和开展社会实践的尴尬境地,相当数量的学生则靠东拼西凑或移花接木的方式,交篇调查报告应付了事。

3、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薄弱目前很多高校基地建设存在“缺乏系统性、长效性、运作不规范和稳定,基地类型单一数量少”等问题,使得同学们各自为营,势单力薄,形不成气候和规模,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4、实践形式和内容传统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团中央都确定了很好的主题,但实践内容和形式仍十分单一,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演出、义务支教、义务劳动等形式,无法从纵向深入改革和创新;其二社会实践内容空乏,无法与大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存在实践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其次,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仍有重表面宣传,实际效果少,假期相应号召临时做得多,平时主动做得少等现象。

5、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以及必要的考核手段,无法对参与社会实践同学的表现和实际成果给予科学的量化和考评;没有建立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就业推荐挂钩,这种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必然会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5篇[修改版]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论文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一次短暂的暑假,一个炎热的夏日,一份执着的心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而又难忘的暑假时光,体验着汗水的咸与甜,收获着成长的果实,感受着生活的命脉。

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暑假的这次社会实践,它不仅是学习,更多的是体验生活,也许真是我们从大学踏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开启我们踏入工作,适应社会的金钥匙,而社会犹如是一所大学,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充实自己,不断成长。

关键词:坚持自信效率创新进取正文: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短暂又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的确,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迅速适应社会已经成为对于每个人的必然要求。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法则。

要想在这个世界生存,起码要适应它,跟上他的脚步。

即使大学毕业!读了十六七年书,确实有不少的书本知识,读书的本领也已经不错了,但是书毕竟是书,生活中的很多道理并不在书上。

从知识的获取,到能力的培养,到经验的取得,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工作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和他人打交道,一个人的成功,同样取决于他人对你的支持。

而且,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的品德、能力、素质高低的表现。

积极增进交往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交往,人际关系不是虚无的关系,经存在于你、我、他之间,存在于现实关系之中,表现为人们之间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

只有在交往中,你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别人也才能认识你。

只有在交往中,才有可能建立感情、相互信任。

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

你如果自我封闭,领导和同事对你的能力、水平不了解,就谈不上信任和重用。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
二 、 前大 学 生社 会 实践 活动 存在 的 问题 当
( ) 重形 式 , 涵较 少 。 一 偏 内

大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的 重 要 意 义
( ) 利 于 大 学 生 认 识 自我 、 解 社 会 。 一 有 了
社会 实 践 活 动 有 利 于大 学 生 正 确 认 识 自 己 ,了解
社 会 。通 过 参 与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生 能 够 感 受 到 自 身 知 学 识 和 能力 与 社 会需 要 之 间 的差 距 , 到 自己 的不 足 , 看 从 而得 以更 加 客 观地 重 新 认 识 、 价 自我 , 时 还 能 够 深 评 同
刻 地 认 识 国 情 、 解 社 会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给 大 学 生 提 供 了 了 广 泛接 触 基层 、 解 基 层 的机 会 和途 径 , 过 亲 身 体 了 通 验 , 基 层 的群 众 沟 通 交 流 , 而 获 得 对 于 社 会 的 真 切 与 从
校 青 年 大 学 生 进 行 的有 计 划 、 组 织 、 目 的 的 一 种 实 践 有 有
传授 , 忽 视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么 就会 造 成学 非 所 用 、 而 那 学
不 能 用 , 育 与 实 践 严 重 脱 节 , 谓 的 高 分 低 能 、 际 操 教 所 实 作 能 力 差 也 正 是 因 此 而 造 成 的 。 毛 泽 东 同 志 曾 指 出 : 教 “ 育必 须 同生 产劳 动 相结 合 , 人们 的社 会 实践 相 结合 。” 同 因此 , 有 让大 学 生广 泛地 参 加社 会 实 践 , 所学 的知识 只 将 用 于 实践 , 实践 中不 断地 进 行 检验 、 化 、 收 , 识 才 在 消 吸 知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精选7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精选7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精选7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精选7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

“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精选7篇),欢迎大家查看。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篇1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在大学里,我决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讨“空巢”出现的原因。

我相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培养我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大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我决定进行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社会“空巢”现象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世界头号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相辅相成,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两者脱节所引起的。

(一)“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

“空巢”是指家庭中出现的由于子女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外出而只将父母留于家中,造成老人无人奉养的现象。

(二)“空巢”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空巢”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想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21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21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精选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篇1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问题1.渠道单一,选择性差。

在选择社会实践基地的时候,学校由于受社会需求、经费、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使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实践渠道单一,学生选择性差的问题。

有时甚至出现几个班全进社区或都去敬老院的现象,这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及学生参与的兴趣影响极大。

2.实践过程简单,认知较浅。

进入到实践基地,由于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等问题,使学生不能深入到生产实际中去,不能与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结对子、交朋友。

从而导致对实践过程认识不够深刻,认知深度不足,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不能把感性认识深化成为理性认识,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因而难以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3.实践管理粗放,缺乏统筹。

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是扮演联系、跟随、点名、分配的角色,不能够根据实践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和原理。

不能帮助学生融合到工作角色中去,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的其他部门、其他活动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途径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自20xx年9月正式实施,在此期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和实践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精选15篇)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精选15篇)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精选15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篇1走进大学时,我们离走进社会也就越来越近了。

就业围绕我们头绪,成了想不尽的题目。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整天呆在校园里的学子们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于是为了进步自己的能力,增加团队工作经验,不少人竞选班委、学生会职务;在档案上留段字为日后的工作添筹码。

有了这些经验就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题目了吗?答案是不够的。

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

这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写社会实践论文的目的。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往,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检测自己的所缺,以便我们日后学习有个侧重点。

另外,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

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题目,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20xx年冷假一回到家乡我就积极在家乡的一家超市找了一份冷假临时工做促销员。

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我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

一个大姐在顾客少的时候教我如何倾销产品。

我也慢慢地放开胆往尝试,实在这种交流比想象的轻易多了。

就好象上台前紧张兮兮,但在台上只顾着自己的表演而忘了紧张。

害怕就是这样被克服的。

关键在于大胆地迈出第一步。

在超市做促销员不能坐着,也不能在超市随便逛来荡往,得时刻留意服务顾客。

固然天天只有上午或下午班,但一段时间下来,还是腰酸脚痛。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讨论文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开展的原因比拟复杂,综合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缺乏对实践工程系统化的管理和指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分为工程筹划申报—工程申请立项—工程方案编写—工程实施控制—工程验收评估等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彼此之间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特别在申报前期的可行性分析、目标和方向确定,中期的步骤实施,后期的验收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1]但在调查中发现:46.3%的高校指导教师对社会实践认识不清,认为社会实践不是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全过程监控和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简单把控就足够了;有62.9%的实践学生表示指导教师对立项和验收评估阶段指导较多,其余过程指导较少;18.6%的学生表示实践过程中遇到阻力,没有指导教师及时跟进解决;认为缺少对实践工程全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会影响实践工程长效开展的竟然占到83.8%。

总之,缺少了对工程全过程有效管理和指导,对后期预定目标就存在,管理出现,从而影响后期工程的持续开展。

2.缺乏稳定的组织保障体系。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程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组织保障包括充足的时间和经费、稳定的实践空间以及合理配置的人员。

各个高校在近几年虽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和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与新的实际需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经费和政策保障缺乏,实践基地和指导教师资源匮乏。

调查发现,表示经费充足的实践学生只占到18.3%,实践基地由学校提供的占到23.1%。

总之,缺乏完善的组织保障,就等于火箭失去了推动剂,没有动力更何谈长效开展。

3.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局部高校社会实践工作评价考核还依然简单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凭借一张社会实践登记表来判定考核等级,选用媒体宣传和获奖评优来辅助鉴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学生中会存在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抄袭拼凑、功利化导向的现象,缺少一个系统、科学的评价反应机制贯穿于整个社会实践各阶段之中。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2)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2)精选3篇(一)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不仅能够增加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其次,我发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习实践活动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工作,例如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

只有组织和管理能力足够强的人才能够做好这些工作。

在实践中,我积极参与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另外,我认识到了学习实践活动需要有有效的评估机制。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对学生的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它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积极跟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发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综上所述,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并需要有有效的评估机制。

在我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了这些重要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2)精选3篇(二)在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思考。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5篇)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5篇)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5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1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在酷热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也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暑假开始不久我便在西安市水利防汛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自己的观察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对水利防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防汛抗旱办公室作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能:一是及时准确掌握汛情、旱情、灾情;二是提出防汛抗旱年度和阶段性工作意见;三是贯彻执行政府和防指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决定、指示和防汛抗旱调度命令.因此,防办不仅是政府指挥防汛抗旱的重要参谋部,同时也是贯彻执行政府和防指关于防汛抗旱命令、决定的具体办事机构.防汛值班是防办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防汛抗旱工作的成败.汛期容易突然发生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而且防洪工程设施在自然环境下运行,也会出现异常现象。

为预防不测,各级防汛机构均建立防汛值班制度,使防汛机构及时掌握和传递汛情,加强上下联系,多方协调,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防汛值班是汛期中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掌握汛情动态的前哨阵地,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是各级领导指挥决策的主要依据来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防汛工作,是确保汛期安全度汛的关键性环节.它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1)了解掌握汛情。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摘要:社会实践教育作为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原有机制弊端日益凸显,需要立即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笔者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理论依据、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现状分析进行研究,进而探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隐性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中,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六点要求,对高校社会实践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改变现阶段社会实践环节的薄弱现状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与类型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条件下,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理论教育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农村基层实践教育成为加强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如何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加有效、高效,让其成为更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活动,已成为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现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农村基层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常包括“下乡传统文化、下乡扶贫助学、下乡义务教育”等形式,目的是增进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促进城乡交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实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也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暑假期间,各大学纷纷组织学生前往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达数十万人。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后续跟进不足等,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探究1.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了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活动确定之后,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培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农村社会调查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及环境变化的论文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及环境变化的论文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及环境变化的论文
社会实践是高校师生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实际行动,从而不断探索和开发有效的创新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管理的开放化、多元化,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话题。

一方面,社会变化将对高校的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背景下,人们不仅仅需要一种精英教育,还希望大学能够提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大学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行综合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建立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如一些省市政府为大学生申请社会实践减免学费,这些政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且能够从中获取宝贵的社会经验。

但是,高校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防止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不必要的危害。

总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宝贵的社会经验,更能使学生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成果,高校应当加强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普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3800字

情感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3800字

情感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3800字[摘要] 情感教育是自内而外的教育路径,侧重于学生道德、情感、修养的引发。

社会实践是由外而内的教育路径,侧重于学生外在表象能力的释放、锻炼、提升。

大学生情感教育必须注重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时效可操作性原则等等。

唯有如此,方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落实和个人健康成长。

[关键字] 情感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 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219(2017)05-0029-04一、情感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何以能结合情感教育是对个体情感进行有效引导的过程,是教育者依照教育教学要求,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引导学生情感向积极方面发展的人生重要阶段。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从自身层面出发,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了解掌握大学生的个体情况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作用,促使大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大学生能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通过情感这根纽带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通过积极情绪、情感的感染及影响,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情感教育途径是社会实践,即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校园中走出去,进入社会,了解社会,进而了解国情,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因此,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包括情感成长)的重要途径。

达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对培养大学生毅力、奉献意识、社会责任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教育形式而言,情感教育与社会实践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自内而外的教育路径,侧重于学生道德、意境、修养的引发;社会实践是由外而内的教育路径,侧重于学生外在表象能力的释放、锻炼、提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在暑假期间到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旨在使大学生增进对农村社会的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暑期社会实践仅仅是短期的活动,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得实践活动可以持续进行下去,并有更大的影响力。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增加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暑期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的效果,以确保长期效益。

大学也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可以将社会实践纳入正式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在大学校园内组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实践,可以大大提高实践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建立与农村地区合作的机制,例如与农村学校、农村居民组织合作,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帮助,使实践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持续。

大学生自身也应当积极参与并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可以组织自己的社团或团体,通过自发的力量推动暑期实践的持续发展。

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项目评估,推动实践活动的不断提高。

建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大学、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才能够使暑期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并最终实现对农村地区的长期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的探索研究摘要:社会实践教育作为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作为实践育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的一部分,所以新的时代背景下,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性,形成完善的社会实践方法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调研、实践及实证性研究,对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更加完善的社会实践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09-03一、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1、社会、高校与学生个人对社会实践普遍认识不足社会实践已不是一项单纯的实践性活动,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决策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高。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意志,塑造品格,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拓展.从而增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家长认为社会实践仅仅是参观游览等形式主义的活动,很多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本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是一种负担而不愿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

这些传统的生活成长理念和高等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局限于立足校园内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虽储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些学生甚至把社会实践理解为政治任务,只为达到学校要求,对于实践态度基本是应付。

社会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社会实践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时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高校作为社会实践的组织策划实施者,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本由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负责实施,而且纯粹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去把握,不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去认识,这样的社会实践缺乏力度,缺乏高度,缺乏长效机制。

即使有些高校的教学部门配合,但是也只是留于形式,缺少统筹规划,没有具体标准,极容易造成此类计划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部分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对社会实践认识还不够深刻,机制不够健全。

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2、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体系不科学、不规范,监控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各大高校社会实践的基本模式为:一方面,在校、院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重点社会实践服务团,另—方面,要求其他普通学生自行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生自发的、分散的撒网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少有突破。

高校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多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缺乏校内外专业教师的指导,往往不能较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现今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现行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以学生结束实践后提交的实践报告和接收实践单位出具的社会实践意见为主要依据上。

学校一般会根据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集体,这种评价机制往往更多地重视材料,却忽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度和水平。

每年的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好像成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暑假作业,社会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成果验收成了征文评比,失去了社会实践的意义,缺少考评和监督机制,于是出现了很多弄虚作假现象。

另外,社会实践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每年光一所学校统计上报的社会实践小分队多达上百支,而实实在在参加活动的并不多,或者说启动仪式轰轰烈烈,过程、结果销声匿迹。

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载体,我们必须把内容充实起来,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切不可出现片面的做法。

同时,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容易出现“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缺乏一整套严密的量监控体系。

对活动的前期宣传动员与后期的评比表彰比较重视,而轻视了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质量监控。

活动之初,层层传达文件,组织召开全体学生大会部署动员;活动结束,各院、系班及时提交实践报告开展评比表彰,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社会实践的过程、收获、心得体会。

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高校组织部门要从活动计划、动员、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抓好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部要形成典型教育机制,加大宣传和报道力度,面向社会和师生定期报导社会实践的信息,宣传社会实践成果;教务处要会同各教学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聘请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从专业学习、实践内容、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指导。

3、社会各界对于社会实践的相关保障机制尚不够健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普遍件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机制,而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保障机制却尚未建立或未健全。

现阶段,很多高校进行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大多是进行团学工作的老师通过一些私人的关系进行联系的,渠道很狭隘,不通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经费保证.而多数高校为社会实践筹集资金困难。

这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作为保障。

较少的活动经费直接影响到院系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些高校因为人员、经费紧张等因素,没有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导致未能建立起数量稳定和质量较高的社会实习、实践基地,或者实践基地数量较少,难以有效开展规模较大、针对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

许多高校并未意识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稳定优质的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尚未机制化、规范化。

4、社会实践基地及负责机构缺失现今,大多高校组织社会实践的目的地并没有明确目标,学校并未在地方建立有效的、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的策划之初,往往是寻找关系,联系社会实践目的地,这些联系也往往仅限于本次社会实践,很多组织者并不会多次前往同一地点。

如此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但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其他学院或高校便可便利的获取资源信息。

另外,很多成立基地的地方没有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或负责人。

在团中央下发的社会实践对接信息中,有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应付了事。

当按照文件联系这些对接单位“负责人”时,得到的答复常常是:“对不起,我们没有相关机构。

”或者推脱,这也反映了社会实践基地及负责机构缺失的现状。

二、新时期,新思路,新政策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说到:“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同时,要求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不久,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记述了他们在一年的西部支教中的无限感动,5月10日,他们收到了来自胡总书记的回信。

在回信中,胡锦涛总书记写到:大学生“深入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扶贫活动。

这是促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一个有效形式。

”他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

”25日,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

通知指出,各地高校要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将实践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丰富促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途径和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通知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障制度的完善,新项目的探索及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新一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潮来临之时,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表明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1、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大学社会实践是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培养什么任何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高校首先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体现社会实践的专业性,或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另外学校应该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学生入学教育、日常教育中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培训工作,让大学生明白社会实践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书本知识放到社会中检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机制,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按照“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分类实践”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建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

如探索大学社会实践创新立项,低年级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社会调查,高年开展专业生产实习,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与地方和企业结对子,以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涉及多部门、指导涉及多学科,教学工作周期长,实践主题繁多,实践地域分散,从主题策划到成果总结,教学组织复杂,学生也需要全面的指导。

为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论上有科学指导,实践中有全程监督,有疑问有人解答,遇困难有人帮助,在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可以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师、社会外聘教师多方结合的组织方式。

此外,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团委、文法学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是社会实践工作的决策机构,是社会实践工作稳步推进的有力保证。

3、建立和大学生专业特点相配套会实践基地,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建立足够数量而又有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现今,有些高校虽然在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等地建立了扶贫支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受到资金、路途和基地接待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积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受学生专业和企事业单位接待能力、接待时间的限制,也难以作为多个专业学生长期的社会实践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