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一、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使用中的伦理责任。
2. 学会在网络环境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3. 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
2. 网络伦理与法律: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讨论。
3. 信息技术与社会责任: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道德困境。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使用时做出道德判断。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道德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引发的道德争议。
4.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并讨论各种情境下的行为选择。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2. 知识传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伦理与法律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网络安全操作演练,加深对数据保护的理解。
4. 讨论交流:小组内就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时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
6.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网络行为,体验并讨论道德决策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网络伦理的理解程度。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篇一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工作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2、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3、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具体措施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譬如不可以随便拆卸机房设备,不准将饮料、零食等带入机房,课后有值日生打扫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无尘。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譬如,不可以将外来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避免将外来的病毒、游戏等带入机房,这是机房使用的一个安全因素,也体现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信息技术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3、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有在网吧上网被社 会青年误 当出气筒无故砍杀的 ; 为了支付 网络游戏费用而杀死 自己的姥姥谋财 的; 熊猫烧香病毒发作
撕 托 ㈠孵 忿
X『搦1i{i…l ^ } jl i i" 1 Y i ≮ X
素质 教育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何 六 一
( 安市 安 阳一 巾 , 江 瑞 浙 学 生 是 祖 国的 未 来 , 校 教 育 不 仅 在 于 教 会 学 生 知 识 和 学 温州 350 ) 2 20
线 ; 下 别 人 的键 盘 鼠标 , 下 按 键 玩 等 等 。 些 习惯 在 学 生 拔 挖 这
为怏捷 的服务。 从互联 网上直接获取信息资料 已经成为很多
人 的 一种 习惯 , 已经 成 为学 生 的重 要 学 习方 式 。 是 , 着 学 但 随 生 知识 的增 长 和操 作 水 平 的 熟 练 , 个 别 学 生 开 始 沉 缅 于 网 有
抓住典型人手 , 再延伸 到平时学生的细小 的坏 习惯 , 生容 学
易 接 受 , 易 引起 共 鸣 , 容 即能 得 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二 、 过 感 人 事例 , 发 公 德 心 和 爱 国情 通 激 在 信 息 课 的 内容 设 计 上 , 师 可 以 引 入 最 近 发 生 的 感 人 教 事件 , 教 育学 生 。 以让 学 生 通 过 上 网 查 找感 人事 例 。 来 可 比如 4月 1 日发 生 的玉 树 大 地 震 ,教 师 可 以让 学 生上 网 查 找 玉 4 树地 震 中香 港 志 愿 者 黄 福 荣 舍 己 救人 的事 迹 , 国人 民 为 玉 全
兼备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虽然信息技 术作 为其它学科 的一门 辅 助性 、 T具 性的学科处 于次要地位 , 但它作 为学生全 新的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PPT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 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 养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公益活 动
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渗透
德育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 透德育教育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德育要求的信息 技术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素材强化道德教育效果
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总结
强调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的双赢效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 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透德 育教育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应用示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总结
引言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和 挑战 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关注学生的道 德育的评估
与改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设定德育教学目标和评估指标 结合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 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 同促进德育教育效果
总结
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 透德育教育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德 育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
的应用示例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的应用示例
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 为和自我保护意识
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 产权和个人隐私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的应用示例
数字公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社交媒体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
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
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
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
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
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等;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乐观、自信等;4. 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如保护个人隐私、反对盗版等。
三: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策略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渗透策略: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示范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
2. 课程设置: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应该融入德育内容,例如在网络安全教育中强调网络上的道德行为。
3. 教材补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材中增加德育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4. 启发式问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5. 互动讨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一些德育的经验和观点。
四: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案例1. 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网络上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不传播伪造信息等。
2. 网络伦理教育:通过讲解信息伦理的概念,教育学生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3. 版权意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盗版的危害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遵守版权法的意识。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数据保护法:是指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律规定。
2.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社会中,遵循和维护信息秩序、信息正义和信息道德的规范。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标题: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3. 设计一系列的德育渗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提出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讲解:2. 解释信息技术与德育的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作用,如提供信息、促进交流和合作等。
3. 介绍信息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隐私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的道德价值观。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并讨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方面的潜力,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实践活动:6. 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意识。
7. 活动可以包括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设计网络伦理准则、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
教案评估:9. 设计相关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人反思等,评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实际案例材料- 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
-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
2.要求他们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4.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相关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1.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将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使用。
我将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告知他们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 我计划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我会辅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我将定期组织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我将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安全教育活动,告知学生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性,教导他们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安全意识,做到安全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设立德育教育目标,确立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德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面的道德教育。
利用案例和故事进行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融入实际行动中,加强道德实践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总结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成为道德行为规范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德育元素、案例、故事、道德思考、道德实践、结合、重要性、方法。
1. 引言1.1 介绍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设立德育教育目标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通过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德育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在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空泛的宣传上。
只有将德育目标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学生正处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阶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电脑操作和软件知识,更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素养和道德观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操作电脑和使用软件,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我们提供方便和快捷,又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和危害。
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不做网络暴力的施行者,不泄露个人隐私,不陷入网络游戏的沉迷中。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形式,告诉学生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
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了解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掌握相应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应当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信息安全,不做网络欺凌者,不传播不实信息,不窃取他人的隐私信息等,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不做沉迷网络、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学习新技能,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价值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还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德育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信息素养,制定一份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与目标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学生们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
然而,网络世界中的不良信息、网络欺诈、侵犯隐私等问题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让他们明白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树立积极健康的信息价值观。
4、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渗透内容1、网络道德规范向学生介绍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传播虚假信息、不进行网络欺凌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反网络道德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教授学生如何设置安全的密码、如何识别网络陷阱、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知识。
同时,让学生明白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3、知识产权保护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作品是侵权行为。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鼓励他们创作原创作品。
4、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不盲目跟风、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良网站。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能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5、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信息技术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享、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发生的案例,如网络犯罪、信息泄露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古人曾说过:“德乃才之帅也!”德是非常重要的,排在才之首。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方针就是要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虽然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一门辅助性、工具性的学科处于次要地位,但它作为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书本、字典和教师。
网络学习的学习方式即将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人们实现终生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技能。
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信息技术既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技能的工具,也可能成为人们走向堕落犯罪的途径和手段。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信息素养十分必要。
一、从纠正信息课中学生的不良习性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由于中学生处于人生叛逆心理期,有些同学喜欢在上机时任意敲打键盘;拿走鼠标垫;乱扔废纸垃圾;凳子随意摆放;故意频繁关闭别人的电脑;为避开教师控制故意拔掉网线;拔下别人的键盘鼠标,挖下按键玩等等。
这些习惯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会形成一股不良的风气,他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我行我素,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也不甚重视。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通过大面积批评和个别指正都收效甚微。
如果能抓住学生心理,正确引导,准确利用好信息技术课上的师生互动优势,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要特别重视始业教育。
学生第一次在机房上课一般都比较激动,同时也比较拘谨,尤其在初一刚入学时,对新学校、新的环境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这时开展德育教育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赏罚要分明,要持之以恒。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上机制度和课堂规章,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计算机,在始业教育时要透彻宣讲有关规章制度,并在墙壁的显要位置张贴规章条文,强调爱护公物、保持卫生等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严格处罚制度,并且要固定座位,对号入座,做到责任到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脑、操作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素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信息技术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下面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进行深入的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的利弊,学会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信息素养,不随意传播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学会文明上网,自觉遵纪守法,防范网络侵害,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信息技术公民。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孤立的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这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好时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编程、制作小程序、设计网页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学会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引导讨论等方式,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对他人造成伤害,避免因不当的行为而给他人造成麻烦和损失。
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做到爱护公共财产,遵纪守法使用计算机,做到文明上网,不制作、传播病毒和违法信息。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完整版)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一、学习目的: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
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
”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
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
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子因素。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示意图: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人为的破坏自然的损坏网络问题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测试的不完整软硬件系统的复杂性计算机本身问题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因的示意图:)恶意程序()篡改()拒绝服务()伪造()篡改()截获()中断()外部()特权用户滥用权力()特权用户资料泄漏(作造成损失)好奇心驱动,尝试操()误操作()内部()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影响()系统自身原因(安全隐患7654321%204321%803213.[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把,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渗透德育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课堂不只是传授技术知识,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注重德育与技术教学的结合。
二、注重课程设计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程设计中。
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的案例和题材,设计能够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以及规范的网络行为的任务和活动,设置符合学生道德水平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案例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网络安全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思考,让学生分析讨论网络侵权案例,加深对道德法律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和道德约束。
四、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技能水平,而且实践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实践任务,提供学生参与技术创新、网络安全、信息保护等具体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责任,培养正确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五、注重课堂常规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循学术规范,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他人隐私等。
学生在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时,教师也需要适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技术的掌握,更
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本文将通过介绍两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案例一:网络安全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网络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授网络安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强调良好的网络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隐私,不发布不实信息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案例二:信息诚信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诚信是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德育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
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信息诚信的重要性,如不抄袭他人作品,不传播虚假信息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
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和信息诚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课堂环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一、认识信息技术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程序设计基础等技术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强调团队协作的学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这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更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具体展开讨论,探究其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途径1. 强调道德规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强调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应该明白计算机和网络的正确认知和利用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而侵犯他人隐私和网络安全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协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任务或者实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技术知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使团队更进一步。
3. 注重实践育人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重视实践的教学平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者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平时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使得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现结合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总结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课堂常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中,如何规范地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要有正确的坐姿等,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中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再如介绍如何用鼠标和键盘时,我们就应该重点教导学生如何爱护好计算机设备,对鼠标用力时不能太重,更不能敲桌子,要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同样用力适当,不能随意乱拍打键盘。
在技能训练中,要随时教育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要对学生多进行机房各项制度的灌输,教育学生爱护电脑,养成正确开、关机的习惯,以保护电脑设备;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
二、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和规范的教学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如教学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要根据文档的内容进行命名保存,最好不要以文档默认的doc1或xls1来命名,并且最好不要把文件存放于系统目录下,同时要求学生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于系统以外的驱动器,以便重装系统不丢失文件和查找文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榜样,以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让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程 中 ,要 教育 学 生 爱护 计 算机 设 备 , 强调 正确 规 范 的操 定 的 期 限 内完 成 ,然 后组 织 交流 、讨 论 ,提 高学 生 运用 作 ,帮助 学 生形成 良好 的使用 计算 机 的习惯 。 知 识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在 引导 学 生 学 习 完 《 网页 制 教 师 劳 动 的示 范性 , 决 定 教 师 在 思 想 品 德 和 作 风 作 》之 后 ,这 部分 内容涉 及 文字 处 理 、 图片 加 工 、表格
默 化 的作 用 。例 如 ,把 用 户 文件 建 立在 所 用 系统 软 件 的 让 他 们共 同完 成综 合 性任 务 ,在 合 作 中相 互 切磋 ,相互
子 目录 下 就 是一 种 不好 的 习惯 。如 果 教师 随 便给 文 件 取 启 发 ,相 互 促 进 ,既 有利 于各 展所 长 ,又 能培 养他 们 团 个 名字 之 后 ,又 随 便放 在 一 个 文件 夹 里 ,就 会把 坏 习惯 结 合作 的精 神 。
传 给学 生 ,会 影 响 学 生 良好 习惯 的养 成 。教 师在 课 堂演 23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 .
示 的 时候 ,特 别是 在保 存 或 另存 文 件 的 时候 ,应 注 意 这 须 具 有创 新 意 识 ,改 变 以知 识 传授 为中 心 的教 学 思路 ,
作 的重要 补充 ,也 是信 息技术 教学 本身 的重 要 内容 。 町采用 以小 组 为单 位 的任 务 驱动 教 学模 式 ,布置 较 复杂
1结合 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 良好 的行为习惯
的 自学 内容 ,让学 生 小组 讨 论解 答 问题 。或 在 教学 内容
在 日常 的信 息技 术 课 堂 上 ,尤 其 是 在 上 机 实 践 过 告 一段 落 后 ,给 学 生布 置 有 一 定难 度 的任 务 ,要 求 在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李莉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以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因此,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根据市教育局和学校提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依据中央《意见》精神,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中学生心身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德育生活化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学生。
二、工作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进行良好的网上道德教育。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
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
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1、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3、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情感。
4、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内容。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6、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四)、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
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
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
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