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 )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1)(2) 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Preventive Medicine总学时:56 讲授学时:40实验学时:16学分:3.0先修课程:病原生物与医院感染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预防医学主要包括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环境与健康和医学统计方法等三部分内容,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三级预防策略,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地在医疗实践中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消除和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0 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0.1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0.2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0.3医学模式0.4公共卫生措施0.5护理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教学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2.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3.了解预防医学发展简史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4.了解公共卫生措施授课方式:讲授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1学时)教学内容:1.1全球卫生策略 1.2我国卫生策略教学要求:1.掌握卫生工作方针和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2.了解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3.了解全球卫生策略,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疾病预防与控制(2学时)教学内容:2.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2.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要求: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了解流行现状。
2.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与控制措施,了解流行现状。
3.理解医院感染的形成过程、危险因素和预防与控制措施,了解流行现状。
4.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监测、预警和处置。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人和环境(4学时)教学内容:3.1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3.2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3.3环境污染的防制教学要求:1.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预防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预防医学导论1.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2 预防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预防医学的工作原理与方法2.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2.1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作用2.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3 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分析3.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2 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3.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 第四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1 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与危害4.2 慢性病预防策略与措施4.3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5. 第五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5.1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职业病的发生机制与危害5.3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预防医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预防医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六、第六章:环境与健康6.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6.2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6.3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七、第七章:食物与营养7.1 营养学基础知识7.2 食物中的营养素7.3 营养与健康八、第八章:生殖与儿童青少年健康8.1 生殖健康8.2 孕产期健康8.3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与干预九、第九章:心理健康9.1 心理健康概述9.2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9.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十、第十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政策10.1 公共卫生策略概述10.2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10.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十一、第十一章:伤害预防与控制11.1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11.2 伤害预防的控制策略11.3 常见伤害类型的预防与控制十二、第十二章:应急与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12.3 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十三、第十三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3.1 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原则13.2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13.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应用十四、第十四章: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与挑战14.1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问题14.2 跨国公共卫生合作与交流14.3 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十五、第十五章: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15.1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15.2 精准预防与个性化医疗15.3 预防医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将根据这十五章节的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就是医学教育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得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得转变,人们对健康观得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得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得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得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得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得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得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自觉进行三级预防得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得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得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得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得概念、三级预防得概念、环境与健康得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得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与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得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得概念及常见疾病得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得三个基本环节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得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得策略与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与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与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得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得采集方法与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开展疾病与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与疾病防治得策略与措施得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得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与实践要求,具有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就是、科学严谨得学风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得重要性。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供乡医、中医、蒙医、影像专业用)一、课程任务《预防医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社区预防服务和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等四大篇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群体医学的观点,即大预防医学观的观念,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
2、熟悉卫生体系与农村卫生管理和预防医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3、具有将预防思想和具体理论运用于生活、工作等实践,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
4、具有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配合临床医师实施防治疾病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群体预防意识。
二、课程目标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绪论2第一章常用医学统计方法6第二章常用流行病学方法6第三章公共卫生检测方法1第四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4第五章卫生监督方法1第六章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第七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3第九章医院感染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第十章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6第十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述4第十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4第十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4第十四章社会环境与健康1第十五章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1教学内容学时(理论)第十六章地方病预防与控制2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2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预防食物中毒2第十九章卫生体系1第二十章农村卫生管理1第二十一章农村医疗保障管理2第二十二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2第二十三章农村公共卫生管理2第二十四章社区卫生保健管理2合计64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一、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概念熟悉2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基本观点熟悉三、预防医学发展简史熟悉绪论四、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五、医学模式的演变及现代医学模式熟悉多媒体演示六、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某七、乡村医生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某八、乡村医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一、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熟悉一、常用相对数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某二、率的标准化法了解某三、率的抽样误差和总体率的估计了解某四、卡方检验了解第一章第四节统计图表的编制理论讲授2常用医学统一、统计表掌握多媒体演示计方法二、统计图掌握某第五节计算机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应用1一、SPSS了解二、E某CEL 了解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述1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熟悉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三、流行病学的用途熟悉第二节疾病分布的描述2一、疾病的三间分布掌握二、疾病的流行强度掌握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掌握四、疾病的三间分布描述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三节现况调查1一、现况调查的种类熟悉二、现况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熟悉第二章某第四节个案调查理论讲授2常用流行病一、个案调查概念了解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个案调查工作步骤了解三、个案调查工作方法了解某第五节暴发调查一、暴发调查概念了解二、暴发调查的工作步骤了解三、暴发调查的工作方法了解第六节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病例对照研究熟悉二、队列研究熟悉某第七节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简介一、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及原理了解二、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疾病原则了解四、实验流行病学的分类了解第二章第八节流行病学的偏倚及其控制理论讲授常用流行病一、偏倚的概念熟悉多媒体演示学方法二、偏倚的种类熟悉三、偏倚的控制方法熟悉第一节公共卫生监测概论1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与特征熟悉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熟悉某第三章第二节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理论讲授公共卫生监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步骤了解多媒体演示测方法二、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了解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了解四、我国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简介了解第一节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2一、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二、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熟悉第二节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理论讲授2第四章一、吸烟的干预熟悉多媒体演示健康教育与二、酗酒的干预熟悉健康促进方法三、吸毒的干预熟悉四、赌博的干预熟悉第三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掌握二、健康促进掌握第一节卫生监督的概念、功能及作用1一、卫生监督的概念熟悉某第五章二、卫生监督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三、卫生监督的作用熟悉多媒体演示第二节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熟悉二、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熟悉三、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三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内容一、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了解二、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监督了解三、传人病防治的卫生监督了解某第五章四、职业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理论讲授卫生监督方法五、食品卫生的卫生监督了解多媒体演示六、其他卫生监督了解第四节卫生监督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程序一、基本工作方法了解二、基本工作程序了解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定义及内容1一、临床预防服务定义了解第六章二、临床预防服务内容及原则了解理论讲授第一节传染病的概述3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掌握第七章二、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掌握理论讲授传染病的预防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多媒体讲授与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掌握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掌握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1一、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掌握第八章第二节恶性肿瘤理论讲授慢性非传染性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多媒体演示疾病的预防与二、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掌握控制第三节伤害一、伤害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掌握二、伤害的防治措施掌握三、伤害预防的干预措施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医院感染1一、医院感染概念与特点掌握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掌握二、药源性疾病的防制熟悉第一节膳食的平衡与营养2一、合理营养的概念及要求掌握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掌握三、食谱编制了解第二节营养调查与膳食指导1一、营养调查内容与评价了解第十章二、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导熟悉理论讲授平衡膳食与合第三节营养失调性疾病多媒体演示1理营养一、营养失调概述熟悉二、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掌握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治疗掌握四、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掌握五、糖尿病营养治疗掌握六、肿瘤营养治疗掌握七、肥胖病营养治疗掌握第一节环境的概述1一、环境的概念掌握二、自然环境熟悉三、社会环境熟悉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第十一章一、生态系统掌握理论讲授环境与健康概述二、生态平衡熟悉多媒体演示三、人与环境的关系熟悉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熟悉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第一节大气环境与健康2一、大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熟悉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熟悉第二节水和饮用水安全2第十二章一、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熟悉理论讲授生活环境与健康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熟悉多媒体演示三、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掌握四、饮用水的卫生评价掌握五、水环境的治理与防护了解六、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熟悉第三节土壤污染、地质环境与健康一、土壤污染与健康熟悉二、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某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1一、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二、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卫生了解第二节乡镇企业劳动卫生1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掌握第十三章二、物理因素及其危害了解理论讲授生产环境与健康三、化学因素及其危害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三节职业性危害2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熟悉二、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三、职业病的分类了解四、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掌握五、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熟悉六、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与职业健康监护掌握第一节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1一、社会心理因素了解二、心身疾病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二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某第十四章一、吸烟了解社会环境与健康二、酗酒了解理论讲授三、不良的饮食习惯了解多媒体演示四、缺乏体力活动了解五、滥用药物和吸毒了解六、性滥交了解七、赌博了解第一节计划免疫1一、计划免疫概述了解二、计划免疫程序熟悉第十五章三、扩大计划免疫熟悉理论讲授计划免疫和预四、计划免疫注意的问题熟悉多媒体演示防接种第二节预防接种一、预防接种的种类和免疫制剂熟悉二、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了解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熟悉第一节地方病概论2一、地方病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二、地方病的分类了解第十六章三、地方病的特征熟悉理论讲授地方病预防与四、地方病的流行情况了解多媒体演示控制五、地方病的防治措施掌握第二节常见地方病与预防控制一、碘缺乏病及其防制掌握二、地方性氟中毒及其防制掌握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某第十七章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与分级了解理论讲授突发公共卫生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理了解多媒体演示事件的预防与一、应急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应急处理二、应急反应处理的一般程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第一节食品卫生2一、食品污染概述熟悉二、食源性疾病及预防掌握三、食物中毒掌握第十八章第二节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理论讲授1食品安全与预一、食物中毒调查了解多媒体演示防食物中毒二、食物中毒的处理了解第三节食品安全1一、食品安全概述了解二、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了解第一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第十九章一、概述了解理论讲授卫生体系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容了解多媒体演示第二节我国的卫生体系一、卫生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二、卫生体系的基本组成熟悉第一节农村卫生管理概述1一、农村卫生管理的含义了解二、农村卫生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了解三、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了解第二节农村卫生组织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某第二十章一、农村卫生组织管理体制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卫生管理二、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运行机制了解多媒体演示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了解第三节农村卫生资源管理一、农村卫生资源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人力、财力资源管理了解第四节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一、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概述了解二、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内容了解三、卫生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评价了解第一节医疗保障制度概况2一、医疗保障制度了解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参考学时(理论)二、医疗保险了解第二十一章三、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医疗保第二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多媒体演示障管理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程序了解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措施了解第一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概述2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政策熟悉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熟悉第二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目标指标与第二十二章管理程序理论讲授农村初级卫生一、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和指标了解多媒体演示保健管理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程序了解第三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的评价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方法与步骤了解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了解第一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概述2一、基本概念了解某第二十三章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与管理了解理论讲授农村公共卫生三、计划免疫管理了解多媒体演示管理第二节农村改水改厕一、农村改水了解二、农村改厕了解第一节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与特征2第二十四章一、社区卫生保健的概念熟悉理论讲授社区卫生保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特点熟悉多媒体演示健管理某第二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类型了解二、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方法了解合计62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乡医、中医、蒙医和影像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64学时。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实验(训)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学分:2.0自主学习学时: 4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
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密切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宏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坚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彻底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为主,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预防、保健、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掌握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自身素质,为维护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理念与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课程不仅强调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3. 注重学科交叉: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4.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健康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预防这些影响因素。
2. 传染病预防:包括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强调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
3. 慢性病预防: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强调生活方式对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
4. 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包括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概念、分类、应对措施等,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 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平时作业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实验报告应关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期末考试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察。
3.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
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
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估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康危险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健康危险度评估资料来源;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健康危险度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 54(理论:42,实践:1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熟悉常用的毒性参数。
第六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的范围及类型。
2、熟悉防暑、降温措施。
3、了解高温作业环境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2、熟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来源和缺乏症状。
《预防医学》课程建设方案
《预防医学》课程建设方案一、建设思路《预防医学》是一门在基础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环境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因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分析评价疾病发生及分布规律,应用三级预防原则制定保护和促进健康措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结合目前专科学生的现状,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要求。
为此我们将根据专业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教学原则,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拟将护理专业必需的预防医学知识进行优选重组,整合,并加强与临床实践和健康宣教等相关工作的结合,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建设,丰富《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争取建成校级良好课程。
三、课程建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转变教与学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探索式、讲授式、参预式等,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预课堂教学的意识。
第二,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水平,精选设计思考题,并从作业情况认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教师要及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以达到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第三,抓住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一是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必须详细透彻;二是要适当加强应用性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灵便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考试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将配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适当调整考核的内容和各部份内容所占的比例,以催促学生对平时的学习过程的重视。
《预防医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四部份。
第一部份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医学统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判断,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判断,统计表与统计图,流行病学方法,疾病的分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
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
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2)人文素质: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3)职业素质:发扬工匠精神,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更美的精神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改革求新追优精神;具有获取、评估、整合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
(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
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意志坚强,主动适应现实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64(理论54+ 实验1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4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要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问题启发、仿真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相互协作,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等,进行全过程、多元化、多形式考核。
重视应用和实践能力考查,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培养的需要。
3.教学条件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让网络、视频、微课、慕课等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走进课堂,建立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联系,让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元。
4.教材编选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编写相应教材。
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材应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趋势和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编写融合教材。
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学资源无缝对接,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重视实用性、综合性,既要考虑职业岗位的必需知识,还要考虑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继续学习的必需知识。
(2)知识的重构整合要具备逻辑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有序化。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给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4)在实验内容设计上要依实验操作和技术为主线,分基本操作练习、物质含量测定和综合性研究三个阶段安排实验。
(5)纸质教材内容与数字教材内容有机融合的立体教材。
建议选用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高质量的校编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