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_5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的影响。

3.了解地球日、地球年等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太阳光的影响。

2.难点:理解地球年等时间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或者使用球形模型的实物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讲解地球的自转(10分钟)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方向和时间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旋转”的规律,并且自转的时长为24小时。

3.讲解地球的公转(15分钟)在此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公转轨道、速度、方向和时间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一年一圈”的规律,并且公转的时间长度为365天。

4.探究地球公转对太阳光的影响(20分钟)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他们了解,地球公转对太阳光的影响,例如夏至、冬至和春秋分。

5.讲解地球日和地球年等时间概念(20分钟)在此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球日和地球年等时间概念,让学生明白了解围绕地球自转的时间是地球日,而理解围绕太阳的公转时间是地球年。

6.结束(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重要性,介绍地球对于我们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2.探究教学法:在探究地球公转对太阳光的影响的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他们探究影响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直观教学法: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或者球形模型等教具来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轨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提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从而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二、地球的自转1. 自转的定义和形式地球的自转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旋转。

地球自转的形式为东自西转,即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2.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对日夜更替和风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的各个地区会在不同的时间经历日出和日落,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同时,地球自转也会影响空气流动,形成风向和风力。

3. 自转的时间和速度地球自转的时间为约24小时,因此我们通常将一天分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每小时约1670千米,这也成为地球自转速度的标准值。

三、地球的公转1. 公转的定义和形式地球的公转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形式为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动。

2.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不同部位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来临。

公转还会对地球的气候分布、气温变化等产生影响。

3. 公转的时间和轨道地球的公转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四、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密切相关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部位的时间、季节和气候等因素。

2. 自转和公转的时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造成了地球时和太阳时之间的差异。

这也是人们在制定全球统一时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3. 自转和公转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科学家们通过对自转和公转的观测和测量,不断研究和纠正这些变化,以保证时间和日历的准确性。

五、结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时间、季节和气候等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加珍视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转变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转变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演示] 步骤:(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

(鼻尖代表赤道)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

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5.自转加公转。

留一个“地球”,让他自身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昼极夜[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56天)《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2教材分析《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地轴地球绕地轴的不停地旋转运动,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轴实际上看不见的。

b5E2RGbCAP2、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在地球上看天地的旋转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恒星及太阳随着天球在自东向西旋转,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为什么呢?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plEanqFDPw5、地球每天自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地球自转运动是不均匀的,有季节变化、长期变化及不规则变化。

如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使自转速度减慢,但这种变化不大,每100年日长增加1〜2毫秒。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是每年3〜4月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5〜0.6毫秒。

DXDiTa9E3d6、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RTCrpUDGiT7、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670米,南、北纬3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447千米,南、北纬6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837千米。

在赤道处高度相差100米,每小时线速度相差26米。

5PCzVD7HxA8、地球自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结合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观察演示]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纽约和东京,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

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学生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

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教师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1.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的夹角。

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学生: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公转。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

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

)指导学生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初中

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初中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夏至,南半球冬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冬至,南半球夏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北半球春分或秋分,南半球也是春分或秋分。

地球公转的意义在于,它是地球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季节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同时,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如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等。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3地球的公转⼀、教学⽬标:(⼀)认知与技能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向和周期,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的地理意义。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及依据。

(⼆)过程与⽅法初步学会运⽤地球公转轨道演⽰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并通过学习使学⽣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学⽣进⾏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初步树⽴正确的科学宇宙观。

⼆、教学流程三、教学过程(⼀)复习地球的⾃转并引⼊新课内容:1、地球⾃转的基本知识复习。

2、《两⼩⼉辩⽇》引⼊新课(⼆)新课内容:1、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教师演⽰《地球公转运动》的多媒体课件,指导学⽣观察地球运动⽅向和状态。

组织学⽣观察分析:(1)、地球公转的⽅向:⾃西向东绕太阳转。

公转⽅向和⾃转⽅向相同。

同样⾃西向东运转,有哪些不同呢?⾃转——以地轴为中⼼,公转——以太阳为中⼼,⾃转、公转同时进⾏。

(2)、地球公转的周期:⼀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历法上规定平年为365天,多余的1/4天,即四年则多⼀天,就安排⼀个闰年为366天。

闰年的2⽉是29天,平年的2⽉是28天。

](3)、地球公转的轨道平⾯与地轴是保持约66.5度的夹⾓。

[看书P10夹⾓⽰意图,知道⾚道平⾯与公转轨道⾯的夹⾓为23.5度] 公转时,倾斜⾓度始终不变,倾斜⽅向保持不变。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总是歪着⾝⼦进⾏公转)活动:学⽣分组演⽰地球的公转运动。

正因为地球总是歪着⾝⼦公转,所以产⽣了⼀系列⾃然现象,⽐如说⼀年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2、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成66.5倾斜⾓,公转时,倾斜⾓度始终不变,倾斜⽅向保持不变,因此在⼀年中,太阳光直射光线就会照射在不同纬线上,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发⽣变化,这样,就会引起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因⽽形成四季。

初中公转教案

初中公转教案

初中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公转。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球公转的定义和方向,解释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公转的运动轨迹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如我国北方的冬季和南方的夏季,让学生分析这是如何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2. 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分享自己所在地区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公转的重要性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地球公转在其他行星上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详细过程,包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的变换等。

2.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公转运动的具体情况。

观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观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观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并且进行实际观察、演示和分析。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地球的日、月、年、季节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利用具体的实验、模型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项目演示台,摆放各类模型。

2.实际演示道具,例如针线球、陀螺等。

3.生动的辩证教育思想和具体操作演示,营造活跃氛围。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

2.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特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旋转的行为;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行为。

3.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实物、模型等形式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手操作,表达感悟。

4.利用概率进行分析
通过对日、月、年、季节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常识。

5.问题讨论
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回答。

6.以图像进行演示
结合多媒体工具或PPT进行演示,利用简单易懂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季节变化等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充分表达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这不仅是一节教学课程,还是对学生未来的科学素养培养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案》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一个超级神奇的话题——地球的公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呀?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有时候夜晚长呢?这可都和地球的公转有关呢!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运动员,在太阳这个巨大的“操场”里不停地奔跑。

地球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一刻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圈圈,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啦!咱们先来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吧!地球公转的方向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向前跑一样,是自西向东的。

这就好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总是从一边朝着另一边跑,不是吗?那公转的周期呢?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需要365 天,也就是一年啦!一年的时间里,地球带着我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变化。

说到这,我忍不住要问啦,同学们,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地球就这样一直不停地转呀转,给我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春天的时候,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难道这不像是地球给我们送来的一份温暖的礼物吗?夏天,阳光炽热,我们可以去游泳、吃冰淇淋,这难道不是地球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吗?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金黄,就好像地球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白雪皑皑,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这难道不是地球给我们创造的独特乐趣吗?再看看地球公转的轨道,它可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的哟!这就好比我们跑步的赛道不是直直的,而是有点弯曲的。

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不是一直不变的。

老师给你们讲哦,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近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比较热,就像夏天;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远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比较冷,就像冬天。

同学们,你们说这神奇不神奇呀?那地球公转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呢?首先就是四季的变化啦!当北半球倾向太阳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夏季;而当北半球背离太阳的时候,就是冬季。

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呢!在夏天,白天的时间长,夜晚的时间短;到了冬天,就反过来啦,白天短,夜晚长。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现象。

b.了解地球的公转轨道、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的对地球奇妙运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b.培养学生的珍惜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现象。

2.地球公转轨道、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轨道、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

2.地球仪、模拟太阳、指南针。

3.学生手册、复制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以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对地球公转的好奇和疑问。

2.引导式提问:大家知道地球为什么有四季吗?是如何确定一个地区现在的季节的?二、概念解释(10分钟)1.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地球的公转,并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

2.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公转的轨道,指出地球公转是椭圆形而非圆形轨道,并解释其原因。

三、季节变化的原因(15分钟)1.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2.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以一个季节为主题,讨论该季节的特点和原因。

3.各小组向全班呈现并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时间变化的原因(15分钟)1.教师展示日晷等工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2.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位置和阴影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3.学生针对太阳移动的规律进行解释,并与同桌分享。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包括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的现象,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释,然后向其他小组分享答案。

3.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练习和总结(1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作业,回答几个与地球公转相关的问题。

2.学生汇报答案并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旋转和公转的关系。

2、了解天文年、回归年和平均太阳日的概念和关系。

3、掌握简单的用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人类生产、生活等相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公转周期为365.24天,通常按照日内平均速度(1日恰好24小时)计算。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也就是扁圆形,两个焦点都在椭圆的中心。

这个运动也被称为地球绕日运动或地球的公转。

2、天文年和平均太阳日公转周期一年,也称为日的长度。

公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平均公转周期长于一天恰好360度的实际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比一年的时间要长一些,这就是天文年。

其中天、月、昼夜、季节的交替变化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是公转运动的必然结果。

平均太阳日的长度为24小时。

它是基于地球绕日运动的平均速度来计算的,计算过程中并不考虑地球的自转。

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并不完美匹配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太阳看起来是在天空中移动的。

3、自然现象的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可解释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

例如,为什么昼夜交替出现?这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为什么山顶上的天空更深蓝色?这是因为在大气中,蓝色光的波长更短,更容易被散射。

夜晚的天空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是黑色的。

4、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

例如,现代日历是基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设计的。

人们依靠公转和自转来确定时间和日期。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清洁、环保的能源,太阳辐射,使每个人都能以更加便利的、价格更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

地球公转和自转对气候、地貌和生物分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实践部分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和展览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了解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演示] 步骤:(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

(鼻尖代表赤道)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 侧偏)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

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5.自转加公转。

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昼极夜[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极昼极夜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56天)《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2教材分析《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初中地理教案: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季节变化和地球的气候等自然现象。

本教案将以初中地理课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自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什么是自转运动: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地轴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一条虚拟直线。

2. 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的自转运动是从西向东进行的,每天需要约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3. 自转运动带来的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可以观察到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一个半球面向太阳时,该半球即为白天;而另一个半球背离太阳时,该半球即为黑夜。

4. 自转运动的影响:地球自转运动影响着地球上的风向、气温和气候等自然现象。

例如,赤道附近气温较高,是因为当地受到太阳辐射的时间和强度较大。

二、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什么是公转运动: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运动,这是地球和太阳系中其他行星共有的规律。

2. 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称为地球的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3. 公转周期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公转的周期决定了我们所熟知的季节的交替。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进入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进入冬季。

4. 公转轨道对节气的影响: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我们熟悉的节气点也发生了变化。

如春分、秋分等节气是地球公转到某一位置时的天文现象。

三、学生实践活动:观察地球运动带来的现象1. 观察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天空的变化,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间。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昼夜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2. 观察季节变化: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年四季中的温度和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轴线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b.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日照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基础。

2. 能力目标:a. 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b. 能够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b.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吗?”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展示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使用模型或图片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找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实验探究:(3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

2.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观察数据。

3. 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拓展应用:(30分钟)1.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生物的影响。

2. 学生编写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 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模型、实验器材。

2. 资源:教材、图片、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实验和小组展示过程中的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展示和个人作业,评估其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程度。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2.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自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

2.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表格: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年,产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理现象。

2.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初中地理_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内容: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教材与学情分析: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差异,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地理现象,而对于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如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内容,一般不作深入分析,这些概念在教学中也应设法避免。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特点;2、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地球公转;3、能用公转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与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手电筒,两支粉笔,一个自制太阳圆盘。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同学们,这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景色,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你知道是谁创造了吗?对!地球公转运动。

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谜底——地球的公转运动新授:一、请大家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动画,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知道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认识直射与斜射的区别,学会判断太阳高度角,利用教具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出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播放:地球公转的小片段。

观看填写下表: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的方向公转一周的时间公转中心教师讲解:地球距离太阳非常的遥远,通常我们把太阳光线当做平行光的方式照到地球上。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地面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

我们通过这2 张图片,可以看到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只有一个点是直射的,我们称它为太阳直射点。

—面赤道墙赤道那么直射和斜射光线有什么不同吗?实验探究一:直射与斜射手电筒在相等的距离上照射教室的黑板,观察直射光斑和斜射光斑的区别?(学生演示)挑选做的好的上黑板演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
㈠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㈡教学重点:
1.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
㈢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㈣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

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

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 步骤:
(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教科书没有结合不同的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去分析四季的形成,只是从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角度介绍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给政府机构,学校和商业部门造成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比较,比较冬夏两季的作息时间变化,其实这种影响是非常普遍的。

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理解地理现象对人们的影响,知道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㈤板书
第4课地球的公转
一.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公转
二. 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旋转
周期:一年 365天
三. 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1.在地球上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在哪里?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N23.5°)2.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