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赢在路上

合集下载

全国20XX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其答案-图文

全国20XX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其答案-图文

全国20XX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其答案-图文请在百度文库下载仅限个人使用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 B.生态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正确答案:D(1分)教材P50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出自【】 A.西周的《代崇令》 B.秦朝的《田律》 C.韩非子的《内储说上》 D.荀况的《王制》正确答案:A(1分)教材P57 3.环境保护组织一般指由公民依法自发成立的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社会团体,也称【】 A.政府性机构 B.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C.准政府组织 D.非政府环境组织正确答案:D(1分)教材P77 4.1968年,萨克斯教授出版了《保卫环境-公民行动战略》一书,首次提出了【】 A.“消洁生产机制”理论 B.“环境权”理论 C.“可持续发展”理论 D.“绿色消费”理论正确答案:B(1分)教材P78 5.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标准主要包括两类,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16 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环境费制度具体表现为征收排污费制度和【】 A.环境受益费制度 B.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C.自然保护费制度 D.环境税制度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2 7.当前,我国对主要污染物或重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领域不包括【】 A.水污染防治 B.大气污染防治 C.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D.海洋污染防治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45 8.在我国.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的行政机关是【】 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公安机关 C.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D.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65 9.如果向海洋倾倒毒性大的物质,应当【】 A.事先取得普通许可证 B.事先取得特别许可证 C.事先取得紧急许可证 D.倾倒在临时倾倒区请在百度文库下载禁止 - 0 -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59 10.为解决诸如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B.《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大气污染防治法》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6 11.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市民甲发现有人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金丝猴,遂向野生动物部门举报 B.某高校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乙,为了研究需要捕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C.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象毁坏了丙村村名种植的农作物,后该村村民决定人力驱逐,并打伤大象 D.某个体运输户为获得免费收入,为偷猎者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藏羚羊的皮从丁市是到戊市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83 12.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外国人进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 A.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批准 B.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 C.省辖市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批准 D.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93 13.根据我国2021年12月制定的《海岛保护法》,国家对海岛实行科学规划【】 A.开发优先、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B.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C.利用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开发的原则 D.开发优先、适度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0 14.我国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低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 A.房地产开发 B.耕地开发 C.补贴财政开支的不足 D.耕地保护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5 1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10条的规定,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 A.1年 B.3年 C.5年 D.7年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29 16,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不进行治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A.土地性质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C.水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08 17.1941年,“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确立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是【】 A.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B.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国家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82- 1 -。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试题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试题

2023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A.产生时期B.强化时期C.改革完善时期D.发展时期2.不属于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是A.《水法》B.《森林法》C.《草原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3.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A.《环境影响评价法》B.《环境保护法》C.《循环经济促进法》D.《政府信息公开条例》4.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属于环境污染中能量污染的是A.固体废物污染B.化学物质污染C.废弃物污染D.噪声与振动污染5.甲某趁乙某不备,将乙某种植在自留山上的2株红豆杉砍伐,经查该被砍伐的红豆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甲某的行为涉嫌构成A.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B.非法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C.盗伐林木罪D.滥伐林木罪6.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区域是A.饮用水水源涵养林B.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C.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D.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7.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负责监督管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组织倾倒区环境监测的部门是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8.关于节能管理的表述,错误的是A.实行能效标识强制标注制度B.实行强制性节能产品认证制度C.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D.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9.关于环境与资源行政处罚的表述,正确的是A.罚款是最常用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方式B.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为3个月C.环境与资源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复议程序D,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可视情况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10.关于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表述,错误的是A.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B.本罪的主体为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构成本罪D.构成本罪的,对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1.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原则的是A.保护优先B.规范利用C.预防为主D.严格监管12.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A.核心区、过渡区、实验区B.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C.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D.核心区、缓冲区、相对保护区13.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占用林地的单位应缴纳A.环境保护税B.资源税C.生态补偿金D.森林植被恢复费14.《水法》的保护对象不包括A.河流B.湖泊C.土壤含水D.地下水15.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负责批准发放内陆水域捕捞许可证的是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6.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A.国际环境习惯B.一般法律原则C.公法家学说D.国际环境条约17.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A.《巴塞尔公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外层空间公约》18.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对所有大气污染物实行排污权交易B.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C.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D.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19.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是A.1年B.2年C.3年D.4年20.下列环境与资源是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国际环境法客体的是A.北极B.公海C.大气层D.长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赢在路上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赢在路上

一、单项选择题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A.30% B.50% C.70% D.100%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µm的粒子是【】A.飘尘B.降尘C.细颗粒物D.粗颗粒物15. 平流层臭氧吸收【】A.紫外线辐射B.红外线辐射C.γ射线辐射D.α射线辐射16. 如果地球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CO2增加B.SO2减少C.O3减少D.NOx减少17.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A.氰化物污染B.毒物污染C.陆源N、P超标排放D.塑料垃圾18.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A.频率B.声强C.声压级D.噪声级19. 堆肥化属于固体废物一般处理的【】A.预处理技术B.焚烧热回收技术C.热解技术D.微生物分解技术20. 下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石油B.森林C.草原D.太阳能21. 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可采取【】A.编制生态规划B.生态工艺C.生态农场D.无污染工艺22.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是【】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风景名胜区23. 按范围划分,离人类最近的环境是【】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宇宙环境24. 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是指【】A.废气噪声废水B.废水废渣噪声C.废气噪声废渣D.废水废气废渣25. 可对植物叶片产生覆盖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是【】A.颗粒物B.SO2C.NO2 D.PAN26. 目前被认为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A.CO2B.氟氯烃C.石油D.煤27.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A.加热作用B.反射作用C.穿透作用D.中毒作用28.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符合的模式是【】A.生态规划B.环境规划C.生态工艺D.生态农场29. 属于污染型能源的是【】A.水力B.煤炭C.太阳能D.电力30.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年份是【】A.1973年B.1983年C.1989年D.1996年31. 酸雨是指降水pH值小于【】A.6.5 B.6.0 C.5.6 D.4.632. 下列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O2B.N2 C.SO2D.Ar33. 固体废物资源化是指【】A.资源的再循环B.资源的再利用C.资源的再消费D.资源的能源化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物种保护D.离体保护35. 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气体是【】A.CO2B.SO2C.NO2D.H2O36. 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同时”是【】A.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产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D.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同时报废二、填空题(每小题l分)1.水环境中在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无机汞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纯文字】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纯文字】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纯文字】第一部分:选择题1. 环境法学是研究哪些内容的学科?- A.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B. 环境管理制度- C. 环境保护科技技术- D.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实施答案:A、B、C、D2. 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环境法律- B. 环境政策- C. 环境经济学- D. 环境伦理学答案:A、B、C、D3. 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方面?- A. 水资源保护- B. 大气污染防治- C. 土壤污染防治- D. 生物多样性保护答案:A、B、C、D4. 下列哪个组织是国际环境法律领域的重要机构?- A. 联合国- B. 世界卫生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世界银行答案:A5. 环境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法律的适用性强- B. 法律的制约性强- C. 法律的效力强- D. 法律的时效性强答案:A、B、C、D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环境法学?- 环境法学是研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科技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实施的学科。

2. 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方面。

3. 环境资源的法律保护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主要涉及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国际环境法律领域的重要机构。

- 联合国是国际环境法律领域的重要机构,其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环境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环境法律法规的主要特点是适用性强、制约性强、效力强和时效性强。

第三部分: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环境法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2. 请列举几个当前中国环境保护领域需要加强的方面。

第四部分:附录- 环境法学基本概念- 环境法律法规汇总表- 重要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介绍以上是2023年4月自考环境法学试题和答案的纯文字内容。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1、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概念: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环境即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的功能:(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须的资源。

(2)环境的调节功能。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保持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3)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像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

(4)环境的文化功能。

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

环境的特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指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变动性指的是在自然或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3)资源性与价值性。

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就是一种资源。

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环境。

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2、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承载力”这几个概念?环境问题:任何由自然或人类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素质的好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自考赢家制作全国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C.环境的功能正确答案:A注解: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22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正确答案:B注解: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22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

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C.资源化正确答案:C注解:资源化是指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程。

4.】A.相生相克律C.时空有宜律正确答案:D注解:“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正确答案:B注解: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国家把分散于各部的环保工作集中起来,由新建的相关于部一级的环境专门机构来统管。

这种形式在工业发达国家同建立协调机构一样,成为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正确答案:D注解:1989年12月领布的《环境保护法》第4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自考(网教)环境科学(保护)概论考试试题及解析

自考(网教)环境科学(保护)概论考试试题及解析

环境科学(保护)概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 分,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较好,是应用最普遍的吸声材料,它分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 三种类型。

2._____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被认为是影响未来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

3._____ 和______ 为两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

4.除磷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 和_____ 。

5.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大体分为_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6.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中机动车数量大增,________ 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的。

7.气象的热力因素主要指_______ 和______ 。

8.用A 计权网络测量出来的噪声强度,由于它对低频声较迟钝,而对高频声较灵敏,故与人耳对噪声的主观感觉比较接近,它也与人耳听力损伤程度相对应,A声级的单位记作________________ 。

9.大气污染控制大致有_______ 、 _____ 、______ 以下三个方面。

10.人为的电磁污染源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器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害环境。

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 和 _____ 等。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0 分,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1.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2.阻尼减振的概念3.萃取法的概念4.污泥浓缩的概念5.生态城市的概念6.天然放射性本底的概念7.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概念8.双层隔声结构的概念9.大气污染的概念10.屏蔽防护的概念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0 分,共5 小题,每小题6 分)1.简述酸雨的危害。

2.简述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吸声处理及其适用范围?4.简述导致了臭氧的损耗的物质主要有哪些?5.为了使我们的环境治理能取得成果并保持持久的效果,必须重视哪几个方面?答案:、填空题(30 分,共10 题,每小题3 分)1.参考答案:纤维型泡沫型颗粒型型解题方案: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较好,是应用最普遍的吸声材料,它分纤维型、泡沫型和颗粒型型三种类型。

自学考试本科《环境》复习题

自学考试本科《环境》复习题

(法律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1. 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2.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3. 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有影响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规划制度4.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一小时6、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主体的有:营利性企业7、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8、下列立法活动属于狭义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或废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9、根据环境行政程序所规范的行政行为的效力范围,环境行政程序可分为: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10、下列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处理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11、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1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直接防治方法是:对污染源的行政管理13、下列哪部法律标志着中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正式开端?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14、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6、“生物多样性”这一名词于何时提出?1985年17、下列关于矿产资源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18、《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19、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则是: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主管部门许可可以猎捕、杀害2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25.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特点有:(1)力求平衡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自由航行的关系(2)对公海污染的保护力度不够26.下列属环境基本法的是:(1)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2)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3)德国《自然保育法》27.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1)环境决策参与权(2)环境监督权(3)司法救济权(4)环境决策权28、法律规定,采矿权人享有的权利是:(1)勘查矿产资源(2)按规定从事开采活动(3)依照规定自行销售矿产品(4)在矿区内建设采矿所需生产(5)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2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1)综合性(2)技术性(3)社会性30、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环境监督权、司法救济权31、下列权利中,属于国家享有的权利是生存权、自决权、国家环境权、发展权33、属于环境行政诉讼特征的是:环境行政诉讼是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环境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环境管理职能时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告是环境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而其被告则是特定的;环境行政诉讼的标的是环境行政争议。

自考_能源与环境概论_简答题论述题-赢在路上

自考_能源与环境概论_简答题论述题-赢在路上

能源与环境概论简答题论述题一、简述能源的定义。

P2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原子能、生物能、光能等的总称。

二、简述能源消费总量的组成部分。

P4①终端能源消费量②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③能源损失量。

三、简述能源平衡表的意义。

P5能源平衡表以一种矩阵形式的表格将各种能源的供应、加工转换、传输损失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从数量上揭示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和终端消费间的关系,直接反映各种能源在报告期内的流向与平衡关系。

四、简述煤矸石排放产生的环境问题。

P15①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

②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在地表,形成了矸石山。

③煤矸石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自燃现象,释放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并损害居民身体健康。

五、简述煤炭基地开发面临的生态问题。

P14①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②植被破坏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地质灾害⑤煤矸石排放。

六、简述煤电基地开发主要产生的生态问题。

P17①地表水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②水体盐碱化和水污染③水环境破坏④草场与植被退化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⑥土壤盐渍化⑦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引发沙尘暴⑧废弃物排放。

七、简述水电基地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P23(1)土地淹没与移民安置。

成因:①水电工程建库淹没农田、植被和名胜古迹②需要对淹没区移民进行安置。

(2)生物多样性损害。

成因:①水库淹没库区植被和动物栖息地②闸坝阻隔和水生环境变化,破坏鱼类和水生生物生活条件。

(3)地质灾害。

成因:水电工程施工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

(4)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变化。

成因:①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开发方式,造成下游脱水、减水②建坝使流速减小,降低自净能力,造成下游水质恶化。

八、简述油气基地开发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

P25①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影响显著②诱发地面沉降③油气田开发破坏地表和地下水循环,形成环境污染④海洋油气田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是钻井的钻屑、机舱污水、生活垃圾、消油剂等排放污染,对海洋生态影响不大,但海洋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生态影响严重)。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B1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B1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6年秋季学期2004级地理科学本科《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B1卷、闭卷)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15分)1、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A、环境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法学E、环境行为学2、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各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如下规律()。

A、最差(小)限制定律B、各环境要素的等值性C、独立性定律D、各环境要素整体效应大于人体效应之和E、各环境要素互相联系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

A、物质生产B、自净作用C、能量流动D、物质循环E、信息传递4、人们大量生产的氟氯烃化合物导致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

A、导致全球变暖B、导致酸沉降C、导致臭氧层耗竭D、导致交通型污染5、光化学烟雾属于大气污染的哪一类型?( )。

A、煤烟型污染B、酸沉降污染C、交通型污染D、火力发电污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水库)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强B、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人体DNA的破坏C、地下水污染的来源比较少D、海洋能通常指依附在海水中的所有能源7、经尾水最终处理的水所达到的标准是()。

A、接管标准B、出水标准C、国家标准D、环境标准8、农药在土壤的迁移的过程主要有()。

A、扩散B、生物修复C、质体流动D、溶解9、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包括()。

A、环境污染评价方法B、生态学评价方法C、评价预测法D、美学评价方法10、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有()。

A、复合生态系统理论B、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C、区位论D、优化配置理论二、解释下列专业术语(每小题5分,共25分)1、环境科学2、生态平衡3、土壤的自净作用4、土壤生物修复5、环境规划三、简述题(30分)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7分)2、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8分)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A.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 自然界的物理现象C.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D. 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个人卫生习惯D. 交通污染3. 环境质量标准通常由哪个部门制定?A. 教育部门B. 环境保护部门C. 卫生部门D. 交通管理部门4.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引起的?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水蒸气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A. 化学分析B. 物理测量C. 感官判断D. 生物监测7.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8. 环境科学中的“三废”指的是:A. 废气、废水、废渣B. 废纸、废塑料、废金属C. 废热、废气、废渣D. 废水、废热、废油9.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A. 植树造林B. 建立自然保护区C. 过度捕捞D. 恢复退化土地10.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A.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B. 人类居住的地理范围C. 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总量D.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答案:1-5 C C B A D 6 C B B A 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与______相互作用的学科。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2. 环境质量的恶化会导致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生态退化;资源枯竭;健康问题3. 环境法是调整______与______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答案:人类社会;自然环境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______、______和______。

2022年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2022年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1分,共24分)1.对人类而言,诸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 A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C.既是已被运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诸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 C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提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老式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一样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旳时间为( C )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旳议事日程。

确定了《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旳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旳雏形。

4.环境法中旳总量控制旳规定重要符合旳生态规律是( C )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均有一种大体旳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旳生物生产能力、吸取消化污染物旳能力、忍受一定程度旳外部冲击旳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首先使它供养旳生物旳数量不超过它旳生物生产能力,另首先,还需保证排入生态系统旳污染物量不超过它旳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旳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旳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旳规定和有关限制冲击周期,如严禁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打鱼捉鳖旳规定。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旳时期是( D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第一阶段,初期限制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初期旳工业化时期,同步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学试题和答案试题:1. 请简要描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重要性。

2. 列举并解释三个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目标。

3.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法律原则。

4.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否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因素?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我们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和破坏,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此目标旨在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 目标2:合理利用资源。

此目标旨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 目标3: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此目标旨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破坏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3.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法律原则包括:- 公益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为了公众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 预防原则:提前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避免后续修复和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责任原则: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追究机制。

4. 是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因素。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和依赖性。

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因此,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我们应该寻求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对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学试题和答案的简要描述。

> 注意:答案提供的是一种常见观点,具体论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分析。

自考_能源与环境概论_练习题-赢在路上

自考_能源与环境概论_练习题-赢在路上

能源与环境概论练习题一1、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能源()A、黄金B、铁矿石C、花岗岩D、煤炭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煤炭C、太阳能D、天然气3、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天然气C、水能D、太阳能4、下列()项不属于新能源A、太阳能B、海洋能C、生物质能D、煤炭5、下列哪项属于非商品能源()A、水电B、薪柴C、石油D、核电6、下列选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A、汽油B、柴油C、煤油D、原油7、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是()A、原油B、沥青C、汽油D、煤油8、我国某地区的一次能源生产量时,()不应该被纳入统计范围A、水电B、煤炭C、天然气D、柴油9、下列属于能源平衡分类标准的是()A、范围B、属性C、性质D、空间10、下列哪项能源平衡分类不同于其他三项()A、国家B、企业C、地区D、核能11、根据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和利用方式,能源可以划分为()A、可再生能源与商品能源B、常规能源与核能C、一次能源与商品能源D、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12、以下列出的能源品种中,()是一次能源A、汽油B、沥青C、薪柴D、液化石油气13、以下()不是我国能源资源所拥有的特征A、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量贫乏B、能源资源开发速度较快C、我国能源产量以天然气为主D、常规能源资源地理分布区域与主要能源消费区域距离较远14、从我国能源禀赋的特征看,我国能源产量以()能源为主A、生物质能B、煤炭C、石油D、天然气15、下列()选项不属于煤炭基地开发所引起的A、水资源破坏B、土地荒漠化C、地质灾害D、海洋生物16、煤炭基地开发同煤电基地开发相同的约束条件是()A、水资源B、采空塌陷C、生态功能D、不存在明显的约束17、下列()中大气污染物排放不同于其他三项A、森林火灾B、森林植物释放C、海浪飞沫D、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8、下列哪项属于人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来源()A、交通运输过程排放B、火山喷发C、自然尘D、森林植物释放19、《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中,不包括()A、甲烷B、一氧化碳C、氧化亚氮D、氢氟碳化物20、人为活动排放的各种温室气体中,()是导致全球变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氟利昂D、甲烷21、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情况看,()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A、煤炭B、天然气C、石油D、水电22、控制能源生产的生态破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没有专门法规的是()A、煤炭B、石油天然气C、核能D、水电23、“十二五”相对“十一五”增加了对()的约束指标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B、氨氮和烟尘C、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D、氨氮和氮氧化物24、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大重点节能工程()A、石油工程B、绿色照明工程C、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D、建筑节能工程25、“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左右的节能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各个地区A、16%B、10%C、20%D、25%26、为了落实节能工作,完成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制度A、节能目标评价考核B、环境影响评价C、听证会D、节能产品惠民27、我国政府提出的自主控制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是: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降低40%-45%A、2010年B、2005年C、2000年D、2015年28、下列因素中,()不会对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硫排放造成影响A、燃料的含硫量B、燃料燃烧的氧化率C、燃料的低位发热量D、燃料设备加装脱硫装置的脱硫率29、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过程中,()的占比最大A、水电B、风电C、煤电D、核电30、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是最大的电力消费方A、城市居民生活B、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一产业31、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3723亿吨,居世界()位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能源与环境概论练习题二1、根据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转换和利用方式,能源可以划分为()A、可再生能源与商品能源B、常规能源与核能C、一次能源与商品能源D、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2、以下列出的能源品种中,()是一次能源A、汽油B、沥青C、薪柴D、液化石油气3、在统计我国某地区的一次能源生产量时,()不应该被纳入统计范围A、水电B、煤炭C、天然气D、柴油4、人为活动排放的各种温室气体中,()是导致全球变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氟利昂D、甲烷5、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情况看,()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A、煤炭B、天然气C、石油D、水电6、《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专项用于土地复垦A、矿产资源税B、土地占地费C、煤炭出省费D、土地复垦费7、根据《水法》的相关规定,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A、安置移民B、梯级利用C、保护生态环境D、修建水坝8、“十一五” 期间,我国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左右的节能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各个地区A、16%B、10%C、20%D、25%9、为了落实节能工作,完成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制度A、节能目标评价考核B、环境影响评价C、听证会D、节能产品惠民10、《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可以作为发达国家国内减排行动的补充。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环境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自然环境的保护C.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经济的增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重金属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提供食物D. 制造污染答案:D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分布的多样性D.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答案:A6.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工业排放B. 森林砍伐C. 汽车尾气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7. 以下哪个是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A. 环境承载力B. 环境压力C. 环境容量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B. 人类对资源的消耗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B9.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A. 对环境因素的评估B. 对环境影响的预测C. 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管理D. 对环境质量的评估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技术手段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环境科学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答案:废渣2. 环境质量标准包括______标准和环境质量______标准。

答案:排放;目标3.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环境问题,______污染,______污染。

答案:预防;控制4.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与______的关系,以及人类对______的责任。

答案:自然;环境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和______原则。

答案:公众参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科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科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环境科学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问题是指:A. 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B. 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变异C. 环境中存在各种自然物质和自然综合体D. 非人类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答案:A2.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的是:A. 制定环保政策的调查研究B. 国情和当地实际C. 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D. 国家标准和法规规定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环境因素对生命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于生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生命的损害或死亡。

- 湿度、气压和风力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对生命的运动和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 光线的影响。

光线的强弱和波长等因素都会对生命的生命周期和功能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

- 化学因素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存在和浓度等因素都会对生命的发育、生长、运动等产生一定影响。

2. 请简述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法律和政策等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其目的在于:-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科学旨在通过对环境的监测、评估和治理,遏制污染,规避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平衡。

- 增加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清除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环境科学可以帮助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A.30% B.50% C.70% D.100%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µm的粒子是【】A.飘尘B.降尘C.细颗粒物D.粗颗粒物15. 平流层臭氧吸收【】A.紫外线辐射B.红外线辐射C.γ射线辐射D.α射线辐射16. 如果地球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CO2增加B.SO2减少C.O3减少D.NOx减少17.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A.氰化物污染B.毒物污染C.陆源N、P超标排放D.塑料垃圾18. 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A.频率B.声强C.声压级D.噪声级19. 堆肥化属于固体废物一般处理的【】A.预处理技术B.焚烧热回收技术C.热解技术D.微生物分解技术20. 下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石油B.森林C.草原D.太阳能21. 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可采取【】A.编制生态规划B.生态工艺C.生态农场D.无污染工艺22.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的是【】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风景名胜区23. 按范围划分,离人类最近的环境是【】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宇宙环境24. 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是指【】A.废气噪声废水B.废水废渣噪声C.废气噪声废渣D.废水废气废渣25. 可对植物叶片产生覆盖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是【】A.颗粒物B.SO2C.NO2 D.PAN26. 目前被认为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A.CO2B.氟氯烃C.石油D.煤27.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A.加热作用B.反射作用C.穿透作用D.中毒作用28.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符合的模式是【】A.生态规划B.环境规划C.生态工艺D.生态农场29. 属于污染型能源的是【】A.水力B.煤炭C.太阳能D.电力30. 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年份是【】A.1973年B.1983年C.1989年D.1996年31. 酸雨是指降水pH值小于【】A.6.5 B.6.0 C.5.6 D.4.632. 下列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O2B.N2 C.SO2D.Ar33. 固体废物资源化是指【】A.资源的再循环B.资源的再利用C.资源的再消费D.资源的能源化3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物种保护D.离体保护35. 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气体是【】A.CO2B.SO2C.NO2D.H2O36. 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同时”是【】A.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产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D.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同时报废二、填空题(每小题l分)1.水环境中在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无机汞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

2.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可分为三类:就地保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可概括地归纳为:一项国策、一条方针、_________大政策、____________项制度。

4.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带的移动,气候带的移动包括_________的移动和降水带的移动。

5.中国的酸雨以____________为主,硝酸含量不足10%。

6.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径,可把土壤污染类型归纳为四类,它们是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和_________型。

7.自然资源分为三类,其中____________是取之不竭的资源,如潮汐、风力、气温等。

8.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把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____________。

10.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照污染源的特点,可将大气污染源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____________。

11.大气中形成酸雨的成酸基质是_________。

12.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____________三大类。

13.工业废水按成分分为二大类,一是含无机物的废水;二是____________。

14.排入水体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无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____________和有机有毒物质。

15.微波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起着____________的作用。

16.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____________、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

17.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18.环境污染,根据其起因、机制和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

19.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同素异形体。

20.酸沉降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干沉降”。

21.水体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其生物化学分解基本反应包括___和氧化反应。

22.固体废物按形状可分为固体的和__________________的。

23.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的“三化”目的,是达到减量化、________________和无害化等目标。

24.城市环境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和____。

25.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所谓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6.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27.大气环境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____________。

28.大气中形成酸雨的成酸基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9.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_________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30.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____________三大类。

31.土壤污染物质按性质可分为五类,它们是有机物质、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和_______________。

32.噪声属于____________公害,它与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33.微波属于____________,但其波长较短,频率较高。

34.矿物资源一般可分为能源、金属矿物和____________等三大类。

35.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中,____________保护仅对单一目标物种提供保存,如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等。

36.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____________、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管理。

37.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可分为三个层次,除了宪法是根本大法外,第一层次是环境保护基本法,第二层次是____________,第三层次是各部门规章和地方环保法规。

38.中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建设,同步___________,同步发展,达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环境问题2.大气污染源3.水体富营养化4.危险废物5.生物多样性6.大气污染7.环境污染8.光化学烟雾9.水体的自净作用10.噪声污染11.环境自净作用12.土壤背景值13.海洋污染14.土壤净化作用15.生态规划1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7.酸沉降18.可持续发展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1.简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基本对策。

2.简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简述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4.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有哪些影响?5.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分哪几个层次?6.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7.什么叫赤潮?赤潮有什么危害?8.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哪些?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涵义有哪些?10.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变化有何特点?11.酸雨有哪些危害?12.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征有哪些?14.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应遵循哪些原则?15.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控制噪声?16.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将环境问题分为哪些类?各类包括哪些问题?17.何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8.化学农药对环境有何影响?19.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0.自然资源可分为哪几类?21.固体废物通过什么途径产生污染?对环境有何影响?22.如何防护微波对人的影响?23.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变化有何特点?24.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现代城市环境问题?五、论述题(每小题l0分)1.如何防治土壤污染?2.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3.废水处理有哪些方法?城市污水各级处理的目标和作用是什么?4.噪声传播分哪三个阶段,其控制原理是什么,如何控制?5.试述森林与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的关系和作用。

6.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7.论述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8.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9.论述光化学烟雾的危害及其形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