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雨说 新人教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2《雨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2《雨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明确:全诗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让自然界的春雨赋予一种人的感情,一种生命的灵性,通过“雨”的“温声细语”,谆谆教导,让儿童们在笑声中成长。诗中那些人格化的“鱼儿”、“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她们各具情态,各有特色,很适合儿童心理。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读来更亲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出示文题、作者)
课前出示雨的诗句画面创设情境。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X愁予先生一起走进雨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屏幕出示检测学案;点拨纠错。
学生背诗。
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详见“备习”对应栏。
预 习
一、初读课文: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所谓“新诗”世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们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限制,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它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逐渐成为诗歌的主流。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读,在理解诗意后,更应当运用朗读的一些要领和技巧反复咏唱,朗读成诵。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文体,大量的名诗,其语言更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方给于确定,记忆于心,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大有帮助。因此期望同学们注意朗读成诵。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1、读诗,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雨说知识导学X愁予原名X文韬,1933年出生于某某某某。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某某,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这首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第一部分(第1节):写春雨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到来。

第二部分(第2----5节):写春雨希望人们用真心去感受她、接受她,她将带着孩子们去体会大自然的各种气息。

第三部分(第6---9节):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的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拟人手法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这首诗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1.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X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 雨说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襁褓..(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

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

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

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⑶齐读第1-5节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雨说知识导学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这首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第一部分(第1节):写春雨在人们的期盼中如期到来。

第二部分(第2----5节):写春雨希望人们用真心去感受她、接受她,她将带着孩子们去体会大自然的各种气息。

第三部分(第6---9节):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的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拟人手法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这首诗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1.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雨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2《雨说》导学案 - 常青树 - sxyqjmh的博客2《雨说》导学案 - 常青树 - sxyqjmh的博客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

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课外收集描写“雨”的诗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预习目标】1.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3.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重、难点分析】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手法。

【预习指导】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圃()锢()滞()喑哑()嚷()蓑()笠()膏()耸()绕()襁褓()(2)解释下列词语。

①禁锢:②寒浅:③留滞:④喑哑:⑤喧嚷:⑥蓑衣:⑦润如油膏:⑧安息:3.反复诵读课文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一节:急切(企盼);二~四节:轻柔、温和(雨之关爱);五~七节:欢快(喜悦之情);八节:高昂(感情推向高潮);九节:欣慰(显示主旨)。

4.了解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5.作家作品: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

台湾当代诗人。

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

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雨说》
学习目标:1、熟读 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2、通过 自己的朗读和小组的合作,细致交流评价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
课 堂
结构
导学
流程
激情激趣
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分享成果
合作探究
交 流展示
点拨探究
随堂检测
提升探究
导学引航
目标方法
独学指导
内容学法
合学策略
内容形式
展学方案
内容方式
评学摘记
规律总结
读:知大意
1、读题目
初识文眼
2、读作者
知人论世
3、读背景
明确意图
4、读文本
感知大意
说:谈见解
1、说内容
理清思路
2、说见解
撞击个性
3、说特色
展 示成果
4、说感悟
交流智慧
品:赏美点
1、品语言
拜读精巧
2、品修辞
欣赏文采
3、品结构
学习章法
4、品特点
感知技巧
写:蕴情感
1、写心得
建议:
1、课前小组长统一检查基础落实情况,并做好记载、评价。
2、对子之间听写,夯实基础。
3、小组长统计本组出现的问题,常规问题组内解决;特殊问题上交学科长,汇集后交由老师答疑解惑。
方案二:
内容:口述大意我能行!!!
建议:
1、对子之间口述课文内容,互相检查阅读理解情况。
2、小组内开展口述比赛活动,小组长做好记录,并及时评价.
方案三:
内容:重点探究我出彩!!!
建议:
1、对子交流思考结果。
2、组内展示精彩解读。
方案四: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雨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襁褓()()
 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
 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导学案(人教版)

二《雨说》【学习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自主学习】1、注音。

田圃( )禁锢( )留滞( )喑( )哑( )襁( )褓(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探究】5、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6、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10、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精读精练】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2《雨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雨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雨说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二)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结构。

(三)达标练习1、注音。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 )哑( ) 襁( )褓(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答: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答: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答:二、探究案5、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答:6、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答: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答: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答: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10、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答:【精读精练】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1、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答:12、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答:13、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答:14、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

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主题阅读】呵,有一只鹰(曾卓)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有一只鹰在飞翔它飞得那么高呵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呵,鹰,蓝天的骑士你也有你的歌么更高更高地飞吧,鹰生命的歌要唱得更响,更响呵,有一只鹰在高飞怀着真正的鹰的心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15、诗中的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16、本诗在第一、二节诗人以两幅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现鹰的飞翔状态,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共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共3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共3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月色》,在课文中重点讲述了荷塘清幽,月色皎洁等优美景色,让我们对美好的自然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一次,我们将学习另一篇文章《雨说》,在雨水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情感丰满,值得深入学习。

一、文本解读1.文章简介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借助雨水这一元素,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文本分析(1)“一千多年以前,唐朝诗人杜甫就写过一首诗,叫做《望岳》。

诗中有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段的引言,为本文作铺垫,同时也显示了本文立意高远,借古人诗句来印证自己的思想。

(2)“雨水总是像过客一样来去匆匆,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句话是本文的关键,作者借助雨水的流逝,暗示我们生命的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每一时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

(3)“我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身处何地,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在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段语言简洁明了,用条理清晰的方式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作者认为生命的重要性不在于位置、物质条件等因素,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自身的修养。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过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4)“我们要像雨水一样,去滋润孕育未来的生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光积极,充满活力,有智慧,有爱心的人。

”这句话是文章最后的核心,通透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期许。

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去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在传递着这样的正能量去帮助他人。

二、课外拓展1.同步欣赏在学习了《雨说》之后,推荐大家欣赏一下周杰伦的一首歌曲《七里香》。

在这首歌中,周杰伦通过香水、音乐等元素描写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歌词中“七里香味重过初恋”,“彩虹被你藏在心里面”,这样具有浓郁情感的元素,跟本文中“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饱含内涵的句子相辅相成,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雨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雨说》【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 ) 襁褓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

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 雨说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襁褓..(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

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

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

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⑶齐读第1-5节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雨的诉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雨的诉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活动目标:1.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一、活动过程(一)、走近雨,认识雨(体验)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织学生讨论:很多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从时间季节的角度、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认识雨。

资料搜集:时间季节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感受雨,想象雨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江南春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的《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雨的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诉说雨,论功过畅所欲言,展开辩论师述: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

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 雨说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襁褓..(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2.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

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

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

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⑶齐读第1-5节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2雨说学案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雨说学案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雨说》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

2.反复诵读,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

3.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刻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4.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一、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二、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进程: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诞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五湖四海,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尔后一直维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海员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客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雨说》是他复出以后于1979年写成的,现在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以后真诚的祝愿。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因此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知道“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2.读准以下字的音:田圃()禁锢()留滞()喑哑()蓑衣()斗笠()襁褓()润如油膏()3.朗诵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畅。

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顶用横线标出。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由读,力求读准字音、重读、停顿。

2.学生范读。

师生互评。

3.播放范读,学生自由朗诵、美读并试探:雨说的话要紧表达了什么意思?再来讲说下面两个问题:(1)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2)副题目什么缘故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三)合作探讨,体味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现代诗以自由诗为主,它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感情倾向的事物,如文中的“雨”“星星”。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自主学习】
1、注音。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 )哑( )
襁( )褓( )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雨是什么时候来的?雨说了些什么,它的来意是什么?
4找出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描写的词句,体会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5、试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6、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雨是爱的使者的形象?
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8、文中的“笑”有什么内涵?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9、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10、怎样理解副标题的含义
【拓展提升】
11、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佳句并抄录几句在下边。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