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大学扩招弊大于利立论稿 (1)
大学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方问题!
正方:教育要公平反方:教育因为有选择的选拔人才恰恰是实现了教育公平; 正方:教育产业化反方:不能因为产业化而能教学质量下降。
正方: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方:促进人的发展有很多途径,不一定要扩招,可以通过教育方式多元化实现。
入学人数的大幅度提高,短期内造成高校教育软硬件资源严重不足,近几年已有所好转。
大学学费的大幅度提高,有数据表明,教育支出已成为中国城乡人民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直接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加大。
造成青壮年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大学扩招-正面评价
不可否认,扩招使大部分人拥有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对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
由于“扩招一代人”也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长辈正是“文革耽误的一代人”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故从某种意义上说,子女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也完成了父母“望子成龙”一种心愿。
大学扩招-负面评价
有观点认为,大学扩招直接造成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加大,人力成本下降。
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并对信仰空虚、性解放等道德层面问题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校扩招利弊
高校扩招利弊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所有这些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力量,扩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高校扩招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的同时,也同时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大学和谐的发展。
一.大学扩招的利弊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大学扩招有许多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等等。
然而,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主要有: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扩招给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
二.对高教管理的建议显然,大学扩招对大学教育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何减少弊的影响而增加利的因素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实行适度规模扩展;另一方面,要求各大学不断改善条件,扩充师资,完善管理,实现资源优化升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不遗余力地保证教学质量。
扩招利弊辩论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以前上了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
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
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在校生、研究生从数量上上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
如果,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
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
截至2007年,已有53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
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大学扩招弊大于利 辩论资料
反方:高校扩招弊大于利我们判断高校扩招利弊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承认高校扩招有一定的利处,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起阻碍作用。
所以弊大于利,其原因有三:第一,高校扩招的确可以圆许多的大学生的梦,但却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
大学生整体水平下降。
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急剧膨胀,仅1999年到2001年3年就扩招了491万人,单北京高校就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在基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方面教师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教学质量、学生质量怎能得到保证?第二,从经济方面来看,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扩招每年带动30亿内需,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算一算,每增加一个大学生,国家要补贴一万人民币,这就需要国家每年增多100亿的财政支出,如此大的缺口难以弥补,这种扩招真的能够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吗?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今天中国的确出现了“人才缺口”的现象,许多人觉得培养大学生应该能够填补人才缺口。
但现实中人才缺口并不等于大学生缺口,经济结构多元化要求人才多元化,而高校扩招下,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热门专业,而不慎考虑社会人才结构需求,导致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这种人才结构严重失调,难道不是使人才缺口“越捅越大吗?高等教育需要发展,但现阶段的高校扩招并不能正常地发展高等教育。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高校扩招弊大于利。
(雪霖整理)※※※※※二、大学扩招的不利因素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主要有:1.升学扩招。
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成正态分布,智商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人群比较少,大部分人处于中间层次。
这种数量结构在一定的人群规模下是稳定的。
因此,当高智商的人被招收到大学之后,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只能降低质量向低层次人群发展。
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辩稿
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辩稿自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根据学生自主报名和申请材料,通过面试、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从而择优录取的招生方式。
自主招生对于高校和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利与弊。
本文将就扩大自主招生规模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探讨。
一方面,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带来的利大于弊。
首先,自主招生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传统的高考招生重点是考核学生在科学、文史等主科领域的知识,而自主招生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
通过面试、考查成绩以及学术、文艺、体育等方面的表现,学校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多样性。
其次,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可以增加教育公平性。
传统的高考制度对于一部分考生来说,学历、考试成绩等因素可能成为其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壁垒。
而自主招生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提供更多公平的录取机会。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优势,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术、文艺、体育等方面有出色表现,但是高考分数却不足以进入理想大学。
自主招生的开展,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发展潜能的机会。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多样性和公平性,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更加合理分配。
同时,扩大自主招生规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自主招生容易引发舆论关注和争议。
由于自主招生的录取标准和流程相对灵活,容易导致人们对录取的公正性产生疑问。
一些质疑声音认为,自主招生的面试评判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可能造成某些学生因为个别面试官的偏见或私心而失去录取机会。
这些疑虑有时会引发社会争议,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产生质疑。
此外,自主招生的面试成本较高,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相较于高考招生,自主招生会增加学校的招生工作量和人力成本。
对高校来说,需要组织面试官的培训,制定科目和标准,并且承担相应的面试费用等。
这对于一些资源不足的高校而言,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困扰。
现今中国大学扩招弊大于利立论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对于“大学扩招”的叙述不够全面。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考量都不能离开纵向的历史序列和横向的社会结构。
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大学是指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具有较强科研力量的教育机构。
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那现行的大学扩招政策从何而来呢?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总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出于拉动内需、减缓就业压力的考虑,写信呈交国务院提议大学扩招。
1999年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拟定招生人数在3年内翻一番,新增学生实行全额自费。
这正是咱们此刻谈论的大学扩招政策的开端。
由此可见,与以往的适度发展不同,现行的扩招政策是一种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发展模式。
时至今日,大学扩招带来的很多问题已初露端倪,对于表面性的,我们若是有时间再和大家详细谈,我先在这里讲两点根本性的。
首先,扩招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了。
但是您方只看到数量上的增多,没有看到结构上的变化。
在最近8年中,大学学费增长了12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飙升的学费把贫困生据之门外。
信用制度的缺乏又让助学贷款的覆盖率极其低下,从源头上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可能。
教育是打破社会阶层间壁垒的重要手段,它使阶层间的流动成为了可能。
而大学扩招正是破坏了我们这个贫富差距逐年扩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自动平衡器。
其次,扩招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结构失衡。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人才的。
但是您方又只是看到了数量上的需求,没有看到结构上的需求。
根据中国网提供的中国人才发展量化分析与预测报告,当今中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缺口达1000万。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资源投入的总量并不是无限扩张的,大学扩招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在享受国家资源和生源竞争方面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由大学扩招加剧的职业教育环节的薄弱成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瓶颈,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背道而驰。
对方辩友刚才提到的大学扩招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整体上提升了全民的素质,这点我方也不能否认。
高校扩招利弊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蔡张宇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高校扩招,即为本科级以上院校扩大招生人数行为,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正在有条不紊的实行,我们也从中看到高校扩招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人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大众化教育业使得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拉动内需,推动了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我方坚持认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理由如下:1.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
从数量上衡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众所周知,国民素质与其所收到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大众化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渴望,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促进了人们积极参与社会道德思想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时也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为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2.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上世纪以来,由于国民基数大,出生人口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国家在进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进行高校扩招计划,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推迟初次就业时间,而国家可以利用国民受教育的时间来大力发展经济,为出来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岗位,同时,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可以降低就业压力。
(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
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
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
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辩论赛主题-是否应该放宽高校招生限制?正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
辩论赛主题-是否应该放宽高校招生限制?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正方;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尊敬的各位观众:我们认为,应该放宽高校招生限制。
我们会就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我们的论述:一、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背景和必要性;二、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好处;三、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可行性。
一、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背景和必要性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放宽高校招生限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排名全球第一,但是在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下,高校招生限制也格外显得严格。
这导致了当前的高等教育资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我们相信,放宽高校招生限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好处放宽高校招生限制能够带来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它能够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需求。
通过放宽高校招生限制,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将得到大幅提高。
其次,放宽高校招生限制能够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公平性,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无法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放宽高校招生限制能够使更多的优秀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最后,放宽高校招生限制能够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通过放宽高校招生限制,将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高校,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
这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放宽高校招生限制的可行性我们相信,放宽高校招生限制是可行的。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增加高校的投入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设施设备的完善来满足更多的学生的需求。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更多的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放宽高校招生限制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将带来更多的好处,同时也是可行的。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观点,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扩招弊大于利一辩稿 2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高校扩招弊大于利。
首先,请允许我明晰辩题中几个重要的概念,高校,指本专科院校。
高校扩招,指本专科院校扩大招生人数的政策。
高校扩招有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大,高校资源短缺,教育水平下降等弊端,远大于扩招带来的处。
我方具体从个人、高校、社会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方不否认高校扩招为个人带来的正面影响。
但事实证明,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甚。
由原先万里挑一至今十里挑一的扩招致使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据《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考研。
在一项“你认为考研人数历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网络民意调查中。
82.6%的网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考研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是其主要原因。
透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扩招为个人带来的学历贬值进而促成当下就业难的现状。
这二者进入了恶性循环,大学生无法得到施展才华的岗位与平台。
试问,这是否违背了高校扩招的初衷呢?其次,扩招并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自1998年至今的扩招增加了高校的毛入学率。
但其所需的高校资源并没有等比例跟进。
以湖南为例,1998——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
同样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调查显示,有86%的高校出现硬件不足与经费短缺的问题。
况且出现了学校深陷负债泥潭,基础款项不见踪影,负责人相继落马,学术论文造假,钱权交易横行校园,这一系列问题是由扩招而引起的高校资源与学生数量不相对应,海量学生分配日益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束缚了高校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
最后,从社会方面来看,扩招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扩招每年带动30亿内需,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现实真的是这样么?不妨让我们来算一算,每增加一名大学生,国家就要补贴一万元人民币,这就需要国家每年增多100多亿的支出,如此大的缺口难以弥补,这种扩招真的能够促进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下去吗?而且早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等学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高校扩招是近年来饱受争议也是非议的老问题,高校扩招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此我就个人的看法说说扩招的利与弊。
扩招的利: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因此考上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就成了国家干部,人们认为高考是最好的出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选择。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北京的录取比率达到70.8%,广东省的录取比率与2002年持平,陕西达到 56.47%,江苏为70%,江西为62%,湖北为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考录取率都是比较大的。
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2、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由一穷二白到初步建成,中间曲折,直至高速增长,GDP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这一过程。
大凡这个时期,需要的培养各种各样的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
这是大势所趋,1960年代的日本,1980年代的韩国都曾经经历了这一过程。
随着,我国由以粗放型、外包型经济为主的世界加工基地,到逐步转型为以科技为推动引擎的智力型输出国,这中间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高校扩招既是遴选人才的一种制度,也是大势所趋,它对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具有深远、潜在的影响,它同样也在社会的不同侧面,“慢摇“着我们彼此的生活。
3、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学界呼吁:应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大学扩招弊大于利辩论稿
大学扩招弊大于利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四书五经之一《大学》开篇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大学做学问,体察民情顺从民意是最重要的。
从99年至今,大学扩招已经走过十六年,利弊关系争论已久,我们不妨先看看其历史形成原因,98年,政府针对经济形势进行顶层设计,国企裁员下岗,国内失业率剧增,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减缓高中生进入社会争夺工作岗位.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出台了《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从十多年反应的情况看,其基本模式为建立新的校区和大学城,归根结底的改变是降低门坎,因此也对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首先,对于社会,大量人才由初中进入高中而非中专职业技校,而更多的大学生没有一技之长,眼高手低已成通病。
其次扩招容量之大,导致相应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材等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
另外,对于经济结构,大学的学生安置,软硬件问题严重,不正规的民办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
各大学把钱花在建设上,全国范围内普遍负债累累。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我方以对全体大学生发展和对国家发展促进的作用为标准,总结大学扩招有以下三大弊端:一:教学管理难度增大。
扩招的确可以圆许多人的大学梦,但是扩招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也很大,这也就导致补考现象明显增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一些学校不得不改变教学计划,难以满足各类学生要求。
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
因为大量适龄青年被大学扩招信息吸引,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放弃了原来更为适合他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使得中国大量企业所急需的蓝领技工极度缺乏。
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的问题。
三:扩招导致高校间差异扩大,好学校聚集更优秀人才负担国家科研项目,得到更多支持,同时一般学校因为要照顾全体学生,就势必怠慢尖端科研的发展。
进而导致高校间差异扩大,引发了马太效应。
当然,我们承认十多年的高校扩招有一定的利处,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扩招延缓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大学扩招,那那些大专中专学校会不会变得更好呢?素质教育会得到重视,同样我国经济也会被推进,国民的素质也一样是提高的。
与弊浅谈大学扩招的利的利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
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是书呆子,多受一点教育总比少一点好。
因此,我觉得大学扩招利大于弊。
利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可以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几率新时期上了高中的学生,都有其奋斗目标。
他们的家长不再是从前那种坐井观天的思想。
只要他们的孩子读了高中,没有那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能用另外一种形式上大学也是愿意的。
因而大学扩招这一良好政策出台,正好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希望。
他们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二、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来源于大学各领域各学科的学生。
大学开设多种学科,需要大量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
大学扩招为这些学生敞开了继续学习之门,只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学有所用,学而实习之。
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社会各个行业当中,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俗话说:小溪可汇成百川,百川之水可以滋润一方方水土。
人的智慧之水何尝又不是如此?从而可以说大学扩招能为社会培养人才。
三、大学扩招可以为某些怯场的考生创造机会高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心理素质难以述说。
有些学生平常学习成绩不错,偏偏高考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以至考试没有正常发挥。
如果用以前的考试制度,这样的学生只能一次定棰音,也就决定了他上大学的命运。
鉴于此,新出台大学扩招制度给这样的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很多的事例证明,许多当年高考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正是借扩招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正是这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因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勤奋也很出色。
四、大学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大学扩招带来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
如新增教室、宿舍、教职工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
刚开始几年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困难。
扩招的学生学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诲人?毁人?——谈高校扩招的弊大于利
诲人?毁人?——谈高校扩招的弊大于利1999年,教育部宣布大幅度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
高校扩招固然使得更多的人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带来了全民素质的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校收入增加,提高中学的升学率等多个有利方面,但是同时,高校扩招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虽然很多舆论大肆渲染它的利处,但是在我这几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之后,我认为,实际上,高校扩招弊大于利。
高校扩招,其弊有五弊一:高校扩招,操之过急,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就是失败的。
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急需拉动内需,搞活经济。
而如何拉动内需,国家有关部门经过调查显示,老百姓肯掏腰包的,有三大消费:一是住房;二是教育;三是婚丧。
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开始掀起了地产热,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扩招,教育开始产业化。
而实际上呢,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使内需得到拉动,相反,许多家庭不得不省吃俭用,想法设法节省开支预备为子女支付高昂的学费,从中我们得出结论,高校扩招操之过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学是一个搞学问,搞科研的地方,需要一个清洁安静的环境,而改革却将大学带入市场,用市场化的思想建设大学。
而中国的市场化并不完善,并不成熟,最后的改革结果是将市场的乌烟瘴气,利欲熏心带到了纯净的“象牙塔”中,如此还能搞好教育?弊二,高校的扩招变原本的“精英教育”为现今的“普及教育”,大学生素质令人堪忧。
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实际上是以降低录取分数线、放宽录取条件为代价的,这就使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增多,其中鱼龙混杂,不可避免的造成大学生素质的平均下降。
以辽宁省为例,1998年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1999年就骤降为465分,分数线如此大的差异足以说明两年录取新生的学习质量和人员素质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近几年“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象”的出现,更让我们质疑“这还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素质么?”我想,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低素质学生入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同时,管理和教育上的缺失引起的。
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开场阐明观点)首先感谢对方辩友今天的精彩论辩,但我想指出的是,对方辩友今天似乎一直曲解了我方的意思,我方从来不否定自主招生是不好的,而是指在现行中国的国情下,自招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合再扩大规模。
不扩大规模从来都不是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指进一步优化自主招生制度。
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设计在功能定位、对象条件、选拔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基于有利于选拔创新人才的视角,对自主招生制度设计重新进行审视。
自招制度作为高校招生制度之一,直接影响到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前途与命运,是一个影响面很广的政策性问题。
一招不慎,其后果是绝非我们在座各位能够承担的,所以,与其过于冒进的扩大规模,不如更为稳健的改革。
(指导原则)自主招生最初是从素质教育出发,希望能够成为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给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个机会。
(恶意竞争)可是在当今的中国,自主招生却越来越进入一种怪圈,过快的规模化造成高校集团化操作,搞生源垄断,从而使自主招生成为生源的新圈地运动,这是任何一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异化成第二场高考)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对方辩友一直认为自主招生考生能突破高考的局限,能够选拔出那些创新性人才,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可是在当今,自招无论从形式与内容,已经越来越与高考趋同,自主招生原本就是希望通过调整“考试”这根指挥棒来颠覆应试教育,改变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培养与选拔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
然而,演化到如今这样大规模的“联考”,岂非又重新回到传统高考的老路上去了?(扩大自招规模)不扩大自招规模并不意味着减少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因为在现行的自招政策下,自愿参加自招的考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荐的途径来取得机会,自荐的机会本来就是平等的,只是高校有自己的标准,没达到只是因为考生并不是这个高校在自招中想要录取的对象,这个考生争取这个自招机会还是平等的。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利弊分析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改革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是当前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这也正是为了今后高等院校的发展。
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我有些个人观点。
扩招有错吗?这需要对其进行辩护。
扩招没有错吗?同样也需要价值辩护。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价值诉求,而扩招则又是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途径。
诚然,这为高等教育扩招提供了有力的辩护,而这种辩护在“大跃进”式的扩招中逐渐失去了价值合法性,人们开始质疑大规模扩招的合理性。
在大众化取向与精英取向之间关系误读的前提下,出现了“数据”取向的大众化。
大规模的“扩招”成为实现各级政府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唯一途径,并“把15%的目标早日实现,看成是大众化理论的‘精髓’,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将之理解和强化成衡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标准”。
[4]这就必然会产生只关注“数据”的大众化,以数据的达到为宗旨。
稍作回忆,我们经常会先听到各级官员信心满满的承诺,“(一或二、最多三)年内我们要实现大众化目标。
”接着他们又豪情万丈地说,“我们在全国(或同类地区)率先达到大众化。
”教育民主化就演变成可测量、可量化“数据”的实现程度了,以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创始人马丁·特罗(Martin Trow)都“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对15%的入学率如此感兴趣,并列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表”。
“这个划分标准没有任何数学工具的支撑或者说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它是我的一种想象和推断,是一种根据事实而进行的逻辑判断,是我根据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当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一种判断。
数字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意义”。
在炎夏中的毕业旺季,部分大学毕业生一改告别学生生涯的伤感,以“野蛮离校”方式作别菁菁校园。
在被称为“重灾区”的一所名牌大学,连续多日校园里遍地狼藉,寝室和校园的走廊上垃圾成堆,不少窗玻璃被砸碎,一些寝室门被踹破。
高校扩招的利与弊 四辩稿 黄燕
二、就学校而言,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
三、就社会而言,扩招为社会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四、就社会经济而言,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五、就教育而言,扩招有利于完善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的飞跃。
另一方面扩招也带动了国家教育事业餐饮服务业出版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岗位推动了国内各相关产业的经济发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腾飞全民素质的提高显然其利处是主流决定高校扩招的性质
谢谢主席:
我是正方四辨,下面由我为我方总结陈词。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起源于对方始终未能明确衡量大学扩招利弊的衡量标准、只看到局部弊端而忽视对社会的整体意义,这样以偏概全的标准能让大家信服吗?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是“生产力发展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国情决定的,而不是由扩招引起的;而解决教育资源不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而教育的大众化无疑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扩招不仅不是导致教育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却是教育资源再生产的有效途径。
再者,来分析下对方辩友的第二重推断。对方辩友就“有些大学的扩招是降低录取分数线,引起高校学生平均素质和教育质量下降”提出质量问题。我方指出:对方又犯了以偏概全、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据我方收集的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表明:扩招的比例的增加在于三本和专科,而非全方位高校的盲目扩招。扩招增加的是高考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读大学的机会和中等大学的数量。
谢谢大家!
此外,就“学生平均素质和教育质量下降”问题,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难道人多就意味平均素质的较低吗?那请问:难道当今国民的平均素质还不如70、80年代国民素质吗?再者对方显然犯了混淆时空的错误,大学生的素质的高低不是永久停留在入学初,高考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唯一标准。大学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大学生的平均素质不能仅以高考成绩作为最终和唯一的标准。我方一直强调大学生的平均素质和教学质量依赖于大学的教学管理,它的下降与扩招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今中国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论点[五篇材料]
当今中国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论点[五篇材料]第一篇:当今中国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论点1、现在自主招生存在很多弊端,所以不应该扩大自主招生。
利用中国经济作为例子,最好是列出数据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定问题吧,也有贪污腐败的现象吧,但是我们的GDP从2002年的全球第6位上升到了2012年的全球第二位,难道对方辩友可以说,因为经济发展中有一定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先停下扩大经济发展规模的脚步,解决了问题才继续前进么?要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停下来就是等于退步啊!!同样的道理,国家对各学科人才的需求量是一年比一年大,就对方辩友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国家,你对人才的需求别在增长了,让我们先解决了自身的小问题,再为你提供更多的人才吧!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啊!2、反方可能做出的质问:自主招生所招收的学生存在缺陷:①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我方:请问对方辩友,你在紧张的时候会不会影响实力?对方:会!我方:那么,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相对于比城市孩子见的世面少的孩子,在一锤定音的高考场上是不是更容易紧张,是不是更容易影响实力的发挥,导致高考失误?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来给这些因为紧张失误的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上名牌大学的机会?我们应不应该扩大③自主招生的应试化④腐败问题:我方:首先,我们承认在自主招生的背后可能有很小一部分的~~~可是,随着高校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参与其中招生工作的人就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制也就越多,相互监督的视线也越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可以减少很多对方辩友所担忧的问题。
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我们应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3、高考有漏洞,会导致很多人才不能被发现,需要自主招生来弥补高考的不足钱钟书、钱伟长破格入清华、卢冀野破格入东南大学、臧克家破格入青岛大学。
我们的高考几十年仍没有获得像以上几位大家一样的人才,为什么不采取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从而增大获得人才的可能性呢?自主招生又叫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于2003年正式启动。
大学扩招利弊反方四辩陈词
大学扩招利弊反方四辩陈词反方四辩陈词:第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对方辩友说大学扩招是"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改革浪潮,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所出现的必然产物"那么请问,是在有限的大学校园里塞进越来越多的人?我方已一再强调,对于判断任何事物的利弊,我们都要经过理性的分析,从而进行量化的比较。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大学扩招的有利的方面,少有客观的综合分析,只凭自己主观的臆断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实事求是的办大学。
大学扩招是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程,但是,这是需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
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普及率,但是否看到在人家的大学发展里也有如此规模的扩招?西方的大学教育里很多的都有相对优厚的条件,如高奖学金,甚至有免费的义务大学教育。
在我们的现在,除了每年寥寥几个国家级奖学金享受学费全免待遇,一个学校所提供的奖学金低到一百高也不过千元。
学校的发展速度有限,一个大学从三千的基数开始以每年几乎一万新生的增加,教师赶课像赶公车,餐厅里吃个饭都像战斗状态,我们能办好大学?第三何谓大学。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这里大学固然是指大的学问,但是我们用大学来翻译university,不仅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也叫"大学"(太学),而且因为古人也认为"大学"(太学)的品格在于"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规模之大,而在于精神之大。
而如今大学的扩招,已经把我们的大学置入了一个被审视被拷问的尴尬境界。
上课,点名,混时间,考试前背材料打小抄……在越来越拥挤的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茫然而不是那些曾经在小时侯一直所憧憬的圣洁和希望,如此大学,我们怎么要求他给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做我们的第一发展力。
第四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我方已充分论证了目前我国无论从资源上还是社会环境上都不宜进行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对于“大学扩招”的叙述不够全面。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考量都不能离开纵向的历史序列和横向的社会结构。
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大学是指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具有较强科研力量的教育机构。
不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那现行的大学扩招政策从何而来呢?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总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出于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的考虑,写信呈交国务院提议大学扩招。
1999年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拟定招生人数在3年内翻一番,新增学生实行全额自费。
这正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大学扩招政策的开端。
由此可见,与以往的适度发展不同,现行的扩招政策是一种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发展模式。
时至今日,大学扩招带来的很多问题已初露端倪,对于表面性的,我们若是有时间再和大家详细谈,我先在这里讲两点根本性的。
首先,扩招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多了。
但是您方只看到数量上的增多,没有看到结构上的变化。
在最近8年中,大学学费增长了12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飙升的学费把贫困生据之门外。
信用制度的缺乏又让助学贷款的覆盖率极其低下,从源头上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可
能。
教育是打破社会阶层间壁垒的重要手段,它使阶层间的流动成为了可能。
而大学扩招正是破坏了我们这个贫富差距逐年扩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自动平衡器。
其次,扩招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人才结构失衡。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人才的。
但是您方又只是看到了数量上的需求,没有看到结构上的需求。
根据中国网提供的中国人才发展量化分析与预测报告,当今中国制造业技术人才缺口达1000万。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资源投入的总量并不是无限扩张的,大学扩招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在享受国家资源和生源竞争方面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由大学扩招加剧的职业教育环节的薄弱成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瓶颈,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背道而驰。
对方辩友刚才提到的大学扩招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整体上提升了全民的素质,这点我方也不能否认。
但今天我们评判一个政策实施的利弊,当然不能只看短期内产生的效果,还要看到达到这一目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在更深远的社会层次产生的影响。
我方认为现行的大学扩招政策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弊大于利。
接下来的问题是:对方辩友是否承认我方提出的社会层面的不利影响,如果承认,请告诉我们您方今天评判利弊的标准何在?如果不承认,请您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提出反驳的依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