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共46页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复习的时候应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工业农业,交通,主要城市及其它们的区位,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等方面进行对比,抓共性,找区别,熟悉了这种模式以后,就会感觉区域地理的学习没那么难了另外还要重视地图的记忆背地图的时候应找好参照点,或者以重要的经线和纬线为参照,记住它们附近有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1.多看图建立地理空间,然后通过背记掌握知识点,在与图结合,多看图很重要。
2.有了空间就要开始记忆分析细点。
中国区域地理从每个省和每个地形区着手,还要考虑气候、交通等常见因素。
世界范围先从大概记,再精确到每个大洲,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形区。
3.良好的地理知识是学区域地理的保障,多积累知识很有必要。
还要多做些题,找找感觉和方法,这样学地理应该不会难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广州市第89中学曾为民一、区域地理识记方法1、区域地理识记内容:《考试大纲》中关于10大能力考查中第1项是地理识记能力。
地理识记能力是指:(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2)识记重要地理数据;(3)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例如:区域地理中涉及到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等自然地理事物,国际组织、国家、政区、城市交通线、人口等人文地理事物,以及世界和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矿产等的名称、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
地理数据分绝对数据(面积、长度、人口数量等)、比例数据即两种或多种地理事物间的对比关系的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矿产的品位、能源消费构成等)、顺序数据即同类地理事物的排序数据(我国面积居世界第三、澳大利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等)。
主要见诸重要报纸,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尚未列入教材的地理新事物、新现象等。
2、典型高考试题的分析例1 下列各组港口,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一组是A、圣弗朗西斯科、孟买、横滨B、符拉迪沃斯托克、泊斯、上海C、新加坡、落杉矶、巴拿马城D、开普敦、里约热内卢、波士顿例2 在我国既不临海、又不与陆上邻国接壤的省中,相邻省级单位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A、陇和宁B、秦和京C、桂和渝D、鄂和津例3 人口超亿的亚洲国家共有A、6个B、5个C、7个D、4个例4 摩洛哥、几内亚、博茨瓦纳、赞比亚、南非五国的最主要出口矿产依次是A、磷酸盐、铝土矿、黄金、铜、金刚石B、磷酸盐、铝土矿、金刚石、铜、黄金C、、铝土矿磷酸盐、黄金、铜、金刚石D、磷酸盐、铝土矿、铜、金刚石、黄金例5、19xx年,美国、俄罗斯、巴西的人口分别为2。
7亿、1。
5亿和1。
6亿,平均人口密度值D排列为A、D美>D俄>D巴B、D俄>D巴> D美C、D美>D巴>D俄D、D巴>D美>D俄3、识记方法难度不大,记忆的内容多是感性知识,如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演变等,故必须熟记,但不能只采取“背”的简单方法,对感性知识记忆可参考下面几种方法:分类记忆;排序记忆;类比记忆;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那么,区域地理该怎么学习呢?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一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
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
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
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
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
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
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一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
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一定不要只机械地重复一遍初中地理课本,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并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结合高考训练要求进行复习整理。
鄙人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供同仁们参考,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二、人文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
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
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
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异同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多个维度。
因此,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下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一、地理条件分析地理条件是制约一个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基础。
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了解这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
只有了解区域的这些基础地理条件,才能更好地分析其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二、历史演变分析历史演变是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紧密相联。
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现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
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历史记录以及地区遗址和文化景观等形式对一个地区的历史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区域的变化。
三、文化习俗分析人类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共同滋养形成的。
了解区域文化,对于我们更好地分析该区域的人口、民族、宗教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因此,在学习一个区域的地理时,我们需要对其文化习俗进行仔细的考察和分析,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和社会风貌等。
这对学习该区域的文化和历史趋势,对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经济指数等方面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趋势。
同时,对该地区的财政、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情况等也要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得出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
五、生态环境分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而这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需要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环保措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和趋势,也有助于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据此提出环境保护建议,推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一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
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
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
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
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
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
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
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都属于人文地理概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
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
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第二,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
因为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
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
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第三,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认识的要求不是很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
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成因的认识,则渗透到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地理学习方法1一、学会利用地图: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二、学会对教材的理解: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地理学习方法2首先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1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同学们即将进入高三,如何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暑假里进行有效的复习,显得尤其重要。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
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学生们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
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的突出特征,即区域特征。
从地理方面了解一个区域的区域特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
何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范围
何物——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资源、能源等。
人文要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家、人口、城市等。
何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何时——季节等
问题——当地存在什么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前景——根据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反之,通过某一区域,可以结合知识了解其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
世界区域可以与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如下图。
以印度为例:
2、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知识网络。
用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如东亚知识网络。
3、明确地理事物的位置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如许多岛屿、海域、河流、湖泊、国家等的轮廓。
4、用知识浓缩法浓缩
5、用叠加地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一些知识的考查,要用到所给资料中没有的知识,有些重要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早已烂熟于心。
所以,解题时当你发现图中缺少一些信息,就需要将头脑中的有关专题地图与已知图叠加起来,从而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社会资源
实地考察
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参加一些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如 地质考察、生态考察等,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专家讲座
关注一些地理学专家的讲座信息,通过听取专家的讲解 ,深入了解区域地理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文地理知识
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
经济活动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关注不同地区产 业布局、城市发展、交通建设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变化, 有助于理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文地理知识
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
人文地理学与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 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培养跨学科整合 能力,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文地理 现象,并从多角度诀或歌曲,通过朗朗上口的 方式提高记忆效率。
分析技巧
比较分析法
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在同一地理现象上的异 同点,加深理解。
归纳演绎法
从具体事例出发,归纳出一般规律,再利用 规律演绎解释其他现象。
因果分析法
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地理过 程的内在机制。
数据解读法
学会解读各种地理数据,如地图、统计图表 等,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03
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知识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知识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形 成和变化。
自然地理知识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区域地理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培养空间定位和空间关系分析的能力,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参考书
选择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参考书, 如《地理学词典》、《中国自然地理 图集》等,以辅助学习。
国家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国家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精选篇1一、经线和中央经线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为此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时区划分和区时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因此,要弄懂地方时和区时,首先得弄懂经线和中央经线的关系和转化。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而该时区就是以这个整数来命名的,如60°E是东4区的中央经线,0°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而那些不是15°整数倍的经线,到底位于哪个时区,就得由其经度除以15的余数来决定:大于7.5就进,小于7.5则舍。
如99°W,除以15得6余9,表示99°W位于西7区;172°E除以15得11余7,表示172°E位于东11区。
同样道理,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其所在经度116°E的时刻,北京时间是指其所在时区东8区的区时,即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二、0点和12点经线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
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
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已知3点日出,则可推知21点时日落,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等。
另外诸如以下题目也可迎刃而解。
右图为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图(a—b为晨线),请说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多少?。
解题思路:在图中,因为a—b为晨线,因此它的左侧至昏线之间是夜半球,而95°E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可得知其地方时为0点。
这样关键的一步已解决,就可根据这已知条件,计算出北京时间。
只要注意一下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因此先得把95°E转化成为东6区,就可正确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时。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总结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总结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要点:1. 完整地了解地理概念: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应该对地理学的基础概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大地势、气候、土壤、水文等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区域地理的关键。
2. 研究地理信息: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书籍、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了解地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区域地理。
3. 使用地图工具: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使用地图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和地理条件。
通过使用地图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区域地理。
4. 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具针对性。
例如,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某个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或者为什么某个地区的农业产量较高。
通过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
5. 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亲自去参观所学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区的实际状况,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我们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区域地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学习区域地理需要采取多种学习方法。
通过了解基本概念、研究地理信息、使用地图工具、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的知识。
同时,学习区域地理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7. 系统地学习:区域地理是一个庞大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大量的国家、地区和具体领域。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知识整理(2014-10)
地理诵读材料----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班级姓名座号
1、地形:
地形类型:陆地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
描述方式:地形以为主;或地形东部以为主,中部以为主……;
或地形复杂多样,多;或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以为主,
中部以为主……。
地势的描述方式:地势起伏小(平坦):平原地势低平,高原海拔高,起伏小(平坦);
地势起伏大:地势(方位)高,(方位)低;
或地势由(方位)向(方位)倾斜;
或地势呈三阶阶梯状;
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
2、气候资源:水、热及水热配合、光照、风等。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暴雨(雪)、寒潮、台风、高温、低温冻害、冰雹、干热风、雷暴、沙尘暴等。
3、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形成原因分析方法:
4、土壤:
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有机质的获得量和分解速度之间的关系。
5、植被:森林、草原、荒漠植被。
2。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地理位置
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等,这些位置的信息,可以牵连很多的知识点。
1.纬度位置——热量条件、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2.海陆位置——降水的分布、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表现、自然带的过渡、沿海的洋流状况、交通(海运)
3.相关位置——区域的空间(相互)关系。
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贸易、地缘政治关系、军事地理,这些关系因交通和通信的飞速发展而改变
二、把握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1.水平分布——气候状况、地形、河流、植被和自然带、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作物)分布、铁路、城市、矿产
2.垂直分布——人口、城市、农业活动、自然带
3.空间演变——经济中心的变化、人口分布的变化、环境的变迁等
三、抓区域特征
1.综合与分析
【问题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地区共性归纳
【问题2】中亚自然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你能建立哪些关联?
2.对比
【问题3】比较中南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异同点
【问题4】比较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的差异
【问题5】比较南海和北海在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差异
3.知识的迁移和活用
【问题6】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问题7】干旱地区的环境问题、水资源利用
【问题8】季风气候区的气象灾害如何防御?
4.拓展思考
【问题9】小农经济的出路何在?
【问题10】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
【问题11】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的关联
(本文为文科提高班讲座讲稿)。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和内陆湖
中
灌溉
小麦
亚
农业
棉花
地
平原丘
区
陵地形
太阳辐射强 温差大
年降水量少
金属矿 产和油 气资源 丰富
草原
养
畜牧业
羊
采矿工业
纺织工业
怎么办---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
降水集中,夏季 多暴雨
怎么办?
地形破碎,千 沟万壑
制约农业 发展
下游形成地 上河
黑龙江、乌 苏里江 135°E
曾母暗 沙4°N
180°
75°
20°w 0°
90° 120°
160°E
66°34′N
40 30
23°26′N
0°
23°26′S 30
40
66°34′S
进行手指旅行:如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 伦敦、巴黎(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关注热点地区
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如西北的荒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
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 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
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
积,泄洪能力下降;围湖开发等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等。
区域开发(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如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南方低山丘陵、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云贵高原的特色农 业;西北内陆的生态农业等等。
区域开发的意义(经济、社会、环境)
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灌溉 、养殖、 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要能分清对大坝的上、下 游的意义)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篇一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二、人文地理特征。
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
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
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
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
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
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
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
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
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第二、季风气候显著。
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
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
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
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
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
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1.构建师生“脑中的地图”在地理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共34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