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及作用;掌握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细胞中的元素1. 导入:回顾细胞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中存在哪些元素。

2. 新课:介绍细胞中常见的元素及其作用,如C、H、O、N、P、S等。

3. 课堂练习: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的成分、药物的成分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2课时:细胞中的化合物1.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中化合物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如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3. 课堂练习:分析一些实例,如人体脱水、细胞渗透压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

难点: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问题;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功能;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共2课时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介绍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种类及作用;第2课时:分析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学设计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武平⼀中⽣物组兰平⽟⼀、教材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教版⾼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必修⼀)分⼦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内容。

主要包括掌握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并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掌握⽣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的检测原理及检测过程、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等内容。

本节内容与《组成细胞的分⼦》⼀章中的承接作⽤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更好掌握后⾯细胞中的有机物、⽆机物等知识,也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中⽣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已经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掌握了⼀些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也掌握了⼀定的实验能⼒。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巧妙地运⽤旧知识建构出新知识,有助于学⽣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理解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关于如何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中学⽣学习起来可能有⼀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演⽰实验、学⽣实验等⽅式从实验探究⼊⼿帮助学⽣理解其原理和过程。

3.由于⾼中学⽣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较强,教师可尝试引导学⽣进⾏⾃主思考,观察图表、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进⾏有效指导性教学,同时结合化学中的相关内容,来认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教学⽬标(⼀)知识⽬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3)解释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的原理。

(4)简述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标(1)通过引导学⽣观察课本中的图表,培养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培养学⽣的科学思维。

(2)通过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的实验,提⾼实验动⼿能⼒、合作学习的能⼒以及实验创新能⼒。

(3)学⽣通过对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建⽴课本理论和⽣活实际的相互联系,训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2)掌握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3)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2)运用对比法,探讨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生命观念,认识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2)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3)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细胞中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含量;(2)细胞中化合物的组成及作用;(3)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2)提问:细胞中包含哪些元素和化合物?它们对细胞有何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中元素的分类及作用;(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细胞中元素的分类、含量及作用;(2)阐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及功能;(3)分析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4. 实验演示:(1)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物质,了解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4. 学生对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 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 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3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效课堂必备)

第3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效课堂必备)

第3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碳。

(2)难点: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碳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过程:预习案:教材导读: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____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

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____________,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____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量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_________,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_________。

4.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其中无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占细胞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占细胞干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还原性糖类与______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遇_______变__________;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_染液或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_或___________;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__反应。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一、引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这个章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特征及其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细胞组成的基本单位,并能够理解细胞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特征和作用。

2.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情况,能够分析其在细胞生活中的重要性。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析细胞中某一特定过程所涉及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细胞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名称、特征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细胞中的元素•介绍细胞中常见的元素,如碳、氧、氮、磷、硫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征和在细胞中的作用。

•提问学生:这些元素为什么在细胞中是如此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 细胞中的无机盐•解释无机盐的概念并列举细胞中常见的无机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

•分析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功能和作用,如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等。

3. 细胞中的有机物•引入有机物的概念,解释细胞中的有机物主要分为氨基酸、脂质、糖类和核酸等。

•阐述有机物的作用,如氨基酸是构成细胞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4. 细胞中的水•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细胞中的重要性,解释水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媒介。

•分析水在细胞中的作用,如溶剂、反应物参与、稀释等,以及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媒介。

5. 细胞中的其他化合物•列举其他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如酶、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等。

•介绍这些化合物的功能和作用,如酶是生物催化剂,ATP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细胞的电镜图片,激发学生对细胞组成的好奇心,提出问题:细胞中到底有什么?2.概念讲解:依次引入细胞中的元素、无机盐、有机物、水和其他化合物,并讲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课件幻灯片课件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课件幻灯片课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 子的重要作用。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4.为生命的奥秘所折服。 5.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渗透。 6.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优势:
掌握了第一章走进细胞 具备一定的初中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 白质。 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 的染色,观察DNA动手能力不足
教学重难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法: 启发法 讲授法 探究法
学法: 探究学习 归纳迁移
教学过程
导入 从简单的病毒到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中的人,
观察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它们各自都有 探究 不同的特征,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由
分析
先A后B
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 生物组织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
探究
进行 实验
结果 分析
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 探究
进行 实验
在这节课堂学习中,我们掌握了细胞 中所含有的元素和化合物,并学会了 如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的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 白质。

第一节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_说课稿

第一节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_说课稿

第一节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_说课稿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节内容是学习其它章节内容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本节从组成细胞中的最基本物质——元素,再深入到化合物,这样层层深入,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说出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2.过程与方法(1)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立辨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增强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消除对生命认识的神秘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教材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又有所扩展,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课文中有大量的素材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材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内容。

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及检测过程、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等内容。

本节内容为第一章中细胞的统一性提供了证据,也为后面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打下基础。

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在知识内容上需要认识元素和化合物,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初步认识组成细胞的6种主要化合物。

同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2.对于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演示实验方式从实验探究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资料分析说出细胞的元素构成和主要分子组成,初步形成生命的物质性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到细胞中不只C、H、O、N、P、S等几种元素。

3.科学探究:通过学习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4.社会责任: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知到一切生命活动和现象均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辨别生活中的迷信思想和虚假传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教学难点:(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2.学习方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PPT展示: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材料图片。

教师:同学们,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学生认真观察并比较表中数据,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二生物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学生们在几章中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对基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做到铺垫的作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基因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工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四、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提问: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引导: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通过基因特异性表达而形成的。

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_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一第二章第1 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较为浅显,但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加之才上讲台,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能力目标:(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本节知识,我将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四、说学法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大家都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3.简述被检测的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的种类。
三、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 法,提高实验操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培养逻 辑思维,及从现象出发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案导学和教材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自 主构建知识能力。
1。阅读教材→填写学案
自学建构
(10分钟)
课堂 学习
4, 教材阅读 自学建构 (10分钟)

2、梳理要点→归纳小结(化合物的种类、元素类别)
课堂 学习
4. 教材阅读
1。阅读教材→填写学案
自学建构
(10分钟)
课堂 学习
4、 教材阅读
元素
O
Si C N H
自学建构 (10分钟)
3.分析图片→拓展延伸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量 18.0 3.0 10.0
课堂 学习
5、评价交流
认识几种 试剂 作对照试验
成功分享(4分钟)
学会 检测 方法
预测与实测的矛盾
知道了生物组织中的种类
实验试剂的用量决定成败
七、教学反思
1、实验教学,任重道远 从学生课堂表现,及完成的学案来看,教学目标 基本达成,学生都会使用试剂,但操作不够规范, 学习秩序过于活跃,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 规范和提高。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 科,只有在生物教学中坚持不懈 的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学生积 极开展生物实验才能有效培养学 生学科素质技能。
课堂 学习
七、教学反思 2、因材施法 以学定教
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实验的复杂性,决定了 使用对比教学法的必要性,有了不同形式直观 鲜明了的对比,给学生创造了深入思考、积极 联想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地 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优秀教案【知识与技能】: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学会 _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较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

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

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a.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1)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2)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四)作业布置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习题课堂训练,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分类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优教提示:打开素材:组成细胞的元素组图)
教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可归纳如下: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元素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2、C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2)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7图2—1和图2—2,提问:1、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含量较少?2、在鲜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ppt30(说课)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ppt30(说课)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结果
分析 结合板书:巩顾知识点
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CHONPSKCaMg FeMnBZnMoCu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构成细胞 2、 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核酸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还原性糖类与菲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 淀;
脂肪被苏丹Ⅳ染成红色,被苏丹Ⅲ染成橘黄 色;
进行 实验
双缩脲试剂实质:
A液 :0.1g/ml NaOH 碱性环境
B液: 0.01g/ml CuSO4
紫色络合物
结果
分析
先A后B
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 生物组织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
探究
进行 实验
结果 分析
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 探究
进行 实验
在这节课堂学习中,我们掌握了细胞 中所含有的元素和化合物,并学会了 如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的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 白质。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惊艳了时光的那个人,是青春回忆里最绚烂、最耀眼的存在,不后悔跟他经历过的快乐与感动,哪怕后来的大风大浪都是他给的,但还是想对他说,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你给过我太多的快乐和感动,太多的收获和意外,也有太多的心酸和坎坷。可总归你来过我的生命,也带给我许多的美好和小幸福。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可我都不想去追究了,因为我相信每一种遇见,都有意义,每一个爱过的人,都有记忆。无论怎样,都是幸运的,因为你带给了我一些特殊的感受,以至于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人生是精彩的。 我始终还记得那年夏天你为了在我路过的城市见我冒着大雨开车几百公里,只为在车站短短的停留……我也记得在街头只因我看了一眼那各式的冰糖葫芦,你穿越熙攘的人群排队为我拿回最后一个糖葫芦欣喜的样子,不是爱吃甜食的我那晚一口气吃掉了那个糖葫芦,而你看着我憋得满嘴和通红的脸只是宠溺的笑笑……我还记得因为我随口一说自己都没在意的东西而你却把它买回来了,就在有次离别的车站,当我不告而别你知道后发疯的电话、视频和在机场着急的身影,手里还提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过的东西时我就知道你就是那个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我曾经岁月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坎坎坷坷,舍与得在一念之间,我也曾满怀期待所有的相遇与分别是事出有因或者可以久别重逢。可怎奈,当再次面临抉择时才知道有的相遇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劫,一份缘的未尽而已…… 谢谢你来过,谢谢你给过我那么多,也谢谢你给我那些惊艳的时光!很知足过去有你陪伴的时光,很怀念那些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未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取舍,我也不知道以后又会怎样?可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后悔认识你了,无论你带给我的是恩赐还是劫难我都不后悔了,至少我感受过你的温柔,拥有过你的怀抱,也和你十指相扣的走过了一段路。所以,以后无论怎样你都是我不经意间想起和思念的人。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二章第1节内容。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

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内容。

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
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
(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

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

提出问题:
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以问题引导:
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
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xx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