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在《诗经》爱情诗中有许多以水作为艺术观照的实例,其中与水有关的爱情诗有三十几篇。
一、水意象的类别(一)按审美趣味划分按审美趣味划分,可分为善的水意象和恶的水意象。
《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女子苦诉,清澈的泾水、澄静的止水,恰恰就如自己。
而丈夫便如浑浊的渭水,当初二人的结合就像是泾渭的合流。
现如今,丈夫负心,弃妻于不顾。
心已死故而止,心如止水之静,少了渭水的污染,便会多几分宁静,渐复往日的清澈。
《邶风新台》也提及了水的清浊,通过"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来暗示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于黄河边另筑新台迎娶儿媳的丑恶行径。
新台鲜洁,河水清澈,均是美妙、明净的象征。
然则,迎娶宣姜的卫宣公却是个长相丑陋,行为龌龊的人。
美丑善恶,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传达诗人的愤慨之情。
在这里,清水代表美和善,浊水则是丑和恶的象征。
(二)按种类划分1、从水的状态划分诗经中的水意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水态水势,同时寄托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感情思想。
恋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水意象展现出来,从而呈现于读者面前。
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止和流动。
静水象征平静、孤独、忧郁;流水则象征人激动不安的心情:奔涌而出的水,抒发了自身难以抑制的情感;回归合流的水则是缠绵情思的体现。
2、从水的流势划分水的流势可分为大、小、急、缓。
水的流量充沛,展示的是一幅宏大辽阔的壮美景观。
《郑风溱洧》描述的是上巳洗浴、青年男女择偶交欢的习俗,"溱与洧,方涣涣兮'用涣涣来形容这里的水,是说正值阳春,花开水涨,流量充沛,水势强大。
水的充沛与场面的浩大互相映衬,展现古代青年男女在狂欢节的喜悦之情。
(三)按水意象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划分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关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1、以水为背景,直接把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置于河边、水边。
以水为背景,由此演绎一幕幕爱情故事,描写彼此两情相悦,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爱中处处可见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和名目繁多的花鸟虫鱼。
它们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移植,而是借物咏志,借物抒怀。
《诗经》“国风”中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有关婚恋的就占去30多篇。
诗歌中,在描写男女约会的时候,总要相邀聚首在河边水畔,描写情人提婚时总要先过河,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仿佛水边就是恋爱的场所,水就是爱情的见证。
可以说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来自于《诗经》,《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表现形态《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了简单的意象,对这些简单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意境。
《诗经》中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诗歌在“国风”中为数不少,这些爱情诗显得清新俊秀、生动活泼,真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们之间互相悦慕、思念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亲、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多彩。
(一)水是爱情的背景和见证。
江河湖海,雨雪霜露,常态是一副样子,异态又会是另一副样子。
在爱情顺畅、春风得意时可能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在爱情遇到麻烦、遇到干扰、遇到威胁时则会是阴风扑面、雨雪霏霏。
如《邶风・北风》的前两章: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两章诗的大意是,北风凄凉,雨雪纷飞。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行。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北风怒号,雨雪滂沱。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归。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爱情的力量能融化冰雪、消解风雨,甚至能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再来看《椰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平淇之上矣。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需要水来维系生命,需要用水来滋润万物,获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受到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时,他们无力应对,只能任其夺走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溱洧》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水边相会的诗歌,上巳节大家相聚在溱洧,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可以热烈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这首诗中就描写了一个少女主动制造机会,与心仪男子互诉衷肠的故事。对于溱洧的描写不仅具有写实性,而且溱水、洧水作为大背景渲染了整个氛围,桃花春水正盛,突出了意境美,奠定了一个浪漫的感情基调。《鄘风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女性的爱情悲剧,而淇水作为这个女子爱情的见证贯穿故事的始终。最初,氓以买丝为理由结识这个女子,两人热恋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言蜜语与柔情蜜意都在这里绚如夏花,此时的淇水岸边是两人相爱的记 ;女子与氓约好秋天来迎娶,亲事定下后,女子渴盼着早日嫁给氓。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女子已经为这个家操持多年,本想着与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是氓却已经有了贰心,想起娶亲之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为了嫁给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不顾蜚短流长,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嫁妆,甘愿冒险渡过淇水,此时,这个女子渡河要打破她与氓之间的种种阻碍,表明她已专心于氓和生死相依的决心,这个女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也付出了所有,淇水见证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后来,她发现虽然自己这样的死心塌地,氓还是不顾夫妻贫贱时的种种恩情,毫不犹豫的将她抛弃,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饱含着她深深的无奈,只好自己反省,慨叹遇人不淑,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反兴的手法,暗喻淇水、沼泽尚有边沿,而氓对感情的放纵连个节制都没有,用淇水还有边岸反比氓对于婚姻的恣肆妄为,毫无忠贞可言。人情似纸,世事无常,唯有无言的淇水见证着女子的沧桑一世。
浅析《诗经》中“水”的意象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之。
作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客观物象之一,“水”频频出现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即已初见端倪。
综观《诗经》305首,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水的作品占很大比重,据粗略统计,有90余首,几近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之巨的《诗经》之水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然之水,一是意象之水。
前者作为客观物象出现于《诗经》中,体现的是人与水的物质关系;而后者则以意象出现,体现的是人借水所寄托的思想、表达的情感。
我们将着眼于后者进行深入分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与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人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然后转化成一种心理积淀,并逐渐达到某种普遍的一致性。
这样水就从单纯的客观物象向主观意象衍变,成为人们抒情的媒介和载体。
《诗经》水意象据其不同形态可分为江河水、泉水及雨、雪、冰、霜等类,本文将对其有有代表的三大类即江河水意象、泉意象和雨意象进行意蕴分析。
一、茫茫江河寓阻隔江河之水经天行地,它为人们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生命源泉,然而也因为辽阔宽广的水面而给人们的交通和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诗经》时代,由于物质和技术条件限制,人们还无法在较大的河流上架起永久性桥梁,从《诗经》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渡水方式主要是徒步涉水、泅水渡河、舟渡或搭建浮桥而过,因而过河、渡水确实是艰难的事,甚至存在溺水的生命危险。
《小雅·小旻》中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句,将徒步涉水与赤手搏虎相提并论可见当时人们对渡河的畏惧。
由此观之,茫茫江河之水也成了当时人交通和交往的天然阻隔,并在长期积淀中内化为人们心理上的阻隔体验,进而表现在《诗经》中,则往往象征着某种阻隔,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可望而不可及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
茫茫水面造成的阻隔,在《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蒹葭》说:“蒹蔬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摘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在这些诗歌中水意象大量存在。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中与水有关的诗歌就有二十多篇。
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水都是与女性、爱情、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试从水意象在婚恋诗中所承载的内容、文化内蕴、以及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讨论水与女性、爱情之间的微妙联系。
进而揭示《诗经·国风》婚恋诗中以各种面貌、状态出现的水,在具有自然物质这一属性的同时,在文化内蕴上,是一个与女性、爱情相关的文化意象。
从水这一文化意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周人的世界观、审美观。
【关键词】《国风》女性水爱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水,作为自原始时代即进入人类生存关注视线的一种自然物质,在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心理积淀后,已经成为了负载着深层文化内蕴的水意象。
黑格尔指出它已“不是以它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观念。
”〔1〕水所形成的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时间、道德、女性、恋爱、婚姻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而水与女性、恋爱、婚姻的这种血缘情结进入真正意义的文学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部分。
《国风》中的婚恋诗很多,其中与水有关的婚恋诗就有二十多篇。
涉及的河流有二十多条,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河、长江﹑淮水、汉水、泾水、渭水,还有淇水、汝水、洧水、等相对陌生的河流。
水在《诗经·国风》情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它与女性、爱情、婚姻究竟有哪些潜在的联系?这些联系存在怎样的文化内蕴呢?一、水意象承载的内容众所周知,《诗经》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兴”。
“兴”是触物以起情。
物是动情者,诗人要“引起所咏之词”,抒要抒之情,就必须“先言他物”,而描绘的景物,也就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国风》中的女性诗,多以水起兴抒发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水带给青年们的是希冀与情思。
(一)水边是女性引发情思的场所《周南·汝坟》、《周南·关雎》﹑《陈风·泽陂》几首都是思念丈夫或恋人之作,诗中的主人公满怀着浓重的心事,到哪里去排遣呢?她的思绪或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来到水边。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水是自然界中普通的自然物质,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水却包含着深深的审美意蕴,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涉及到到水的诗歌有很多,其中在《国风》的爱情诗中,水更是频繁而直接的出现,这都深深的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
水的这种富含审美意蕴的文学意象以及《诗经》中关于水的人文地理的描写对这些审美意蕴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通过前人的一些研究,我们都大体的总结出《诗经》中“水”意象参与爱情诗的几种模式,大多与爱慕,求之不得等情爱有关,加之水百折千回的特性,更赋予了先民望水兴叹的情绪,这也就是国风中的爱情诗多与水有关的主要原因。
本文在以上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心观点是:诗经中的“水”意象富有深深的审美意蕴,它以原型的形式沉淀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原型的审美意蕴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就中心论点本文分三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诗经》“水”意象参与的情爱诗大体的表现类型与其基本的模式。
这一部分主要从内容上,将有“水”意象参与的情爱诗大体分为四个表现类型,并各自阐述各个类型中的代表诗作。
第二部分:点出诗经中的“水”意象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意象,这一部分主要从文化原型的角度看诗经中的“水”经过后世的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以及在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呈现。
第三部分主要是探究婚恋诗中的这种水原型意象是形成过程与原因,主要从先民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先民的心里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礼制及更深层的原因来分析探讨。
本论文预期价值在于引导人们更加全面的思考“水”意象在国人心理的哲学审美意蕴,以及在国人集体无意中《诗经》中的情爱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在后代的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小说诗歌等方面起了根源性的影响,并能引发人们关于《诗经》时代特有的文化心理背景进行深一步的思考总结。
细读《诗经》中的“水”文化
细读《诗经》中的“水”文化作者:李彬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版)》2019年第02期借意象抒情达意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水”即其中之一。
一部中华文明史,始终与“水”相生相伴,大禹治水,上善若水,智者乐水,逝者如斯夫,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江有水千江月……多姿多彩的“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形形色色的“水”将先民的生死歌哭、喜怒哀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氓》《蒹葭》《关雎》是《诗经》中入选中学课本的三首爱情诗,它们以自由热烈的追求、哀怨缠绵的情思呈现了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纯真浪漫的爱情,直到今天仍被奉为经典。
这三首诗都写到“水”,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且“水”的形态、意蕴相似相关。
那么,《诗经》中的可视可感的“水”蕴含了怎样的文化意蕴呢?一、“水”的阻隔,隐喻追求艰难奔涌的河流是难以逾越的险阻,尤其在生产力低下的周代,人们往往因河流而被禁隔两岸,难以朝夕相守,“水”的天然阻隔,往往就是空间隔离、路途漫漫的隐喻,主人公的追求漫长而艰难。
由于周代还没有严格的礼教来束缚民间男女的结合,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一般都较为大胆热烈、自信勇敢,冲破“水”的阻碍到达彼岸,往往就意味着获得了幸福,所以他们一片痴心,勇往直前。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在寂寥的露水成霜的清秋之晨,晨雾还未退去,男子在河边徘徊辗转,浅唱低吟,心仪的人儿就在河水那一方,寻寻觅觅,若有思念,但苍茫的一湾流水使他们如隔天涯。
惆怅,失望,向往,水畔思人,道路漫长。
此时,“水”的隔离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障碍,“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秋水,蒹葭,白露,寥寥几个意象铸成了一幅萧瑟的景象,“道阻且长”的河水是如此空阔辽远,对面的“伊人”是这般可望而不可即、欲求不遂,这与《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及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郞,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论《诗经》弃妇诗中的水意象
一
表明, 世界上很多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在水边 , 无论
是古 希腊 的 神 话— —西 方 海 洋 文 明 的 代 表 , 还 是
古 印度 文 明 , 四大 文 明 古 国 的诞 育 都 和水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
意 象与水 意 象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是诗中第一次出现淇水也是女主和氓热恋时的见证者此时淇水也是他们之间爱情的阻隔者仿佛无边的思念也随着这河水一齐流向了心上人氓女主那颗热恋的心也跟着氓走了
第l 7卷 第 6期 2 0 1 7年 6月
黑 龙 江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 0URN AL OF HE I L ONG J I AN G UNI VE RS I T Y OF T E CHNOL O GY
人研究成果及笔者分析 , 在《 诗经> > 3 0 5首诗歌 中 ,
弃 妇诗 有 1 1首 , 在这 1 1首 弃妇 诗 中 , 有 5首 直 接
析具体诗篇 时, 我们会 发现《 诗经》 弃妇诗 中的水
意 象有不 同的含 义 , 这 正 是需 要 说 明 的地 方 之 一 ,
或间接地与水有关 , 它们分别是 : 《 召南 ・ 江有汜》
兴, 反 比周王 对 申后 没 有 一 点 恩 泽 厚 爱 , 衬 出人 不
弃妇 爱 情失 恋 的见证 者 ; 水走 进 《 楚辞》 , 成 为屈 原 孤独 远 游 的陪伴 者 ; 水走 进 唐诗 宋 词 , 成 为千 万 诗
人 的屈 心抑 志 的表 达 ; 水 走 进 元 曲和 绘 画 , 成 为 波 折 爱情 的发 生地 和 文人 隐士 的浪 漫抒 怀 … …不 仅 如此 , 水 在 哲 学 史 上 更 受 众 多哲 人 的青 睐 。孔 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诗经?蒹葭》以其婉转优美的情思、飘逸空灵的意境以及朦胧且优雅的“秋水伊人”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人类对爱情孜孜不倦的追寻这一主题。
王国维对此诗颇为欣赏,其在《人间词话?二十四则》中如此形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1]“水”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极高。
《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极富诗意。
有“高山流水”的回音荡漾于天地,象征友情千古。
既有曹操壮心不已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有王摩诘禅意氤氲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不胜枚举。
同样,“水”意象充斥于《蒹葭》整首诗中,一以贯之。
因此,对其中“水”意象的原型探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此诗,探究其背后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之久,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确切。
关于其主体更是种种说法各有千秋。
笔者在此并不做争论,且将爱情为主题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距离“原始意象或是原型是一种形象,或为妖魔,或为人,或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因而它们是一种神话形象。
”[2]荣格认为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应着重于原始神话和宗教、巫术,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宗教、习俗以及孩童行为。
若我们仔细考察东西方神话传说,会发现“水”曾作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出现在其中。
从《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到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南美洲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期曾有一次破坏性极大的洪灾毁灭世界。
甚至传说富饶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就是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所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体系并非一种数据,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事实,它属于人类所创造,并在其中生存的文化和文明世界,”[3]因此神话并非凭空存在,而是与大地紧密联系。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作者:王春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8年第03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上古时代,水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先民们与河水紧紧相依。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是一部爱情诗集。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生活在水边,与水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下,先民选择用水来描述生活中的爱情,也在情理之中。
水的温柔绵长、滋养生命的特征,恰恰也与爱情有着相似之处。
“依水而居,借水咏物”,这是早期先民在生活环境的引领下养成的生活习惯。
“水”生神话信仰在早期的神话中,洪水往往跟人的生殖、婚姻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女娲造人和西方基督教的挪亚方舟、洪水灭世一般,这就形成了先民早期特有的水生神话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早期先民心中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并且在世代累积中向下传承。
我国彝族典籍《六祖史诗》中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
”“水生天地万物,水生人。
”《史记·殷本纪》中亦记载有简狄沐浴而吞服鸟卵生契的故事:“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亦有云:“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吞之,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神话中,在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中,水都蕴涵着孕育生命的意味。
在远古时代,男女婚配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水生神话”信仰渐渐变成了上古人民对水的崇拜。
因此,在《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多次写到水也就顺理成章了。
“水”是“礼”的束缚的象征《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写的男女之间的感情求而不得,是因为水的阻隔,或者是相恋之人因为水的阻隔而难以相见。
其原因也大抵可归于“水”与“礼”的微妙关系。
其一,《诗经》的内容大多记叙于周代,周代的礼乐文化的束缚性相较于之前已经逐步增强,并且这种礼乐文化也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的文集之一,《诗经》通过古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深邃的山水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来传达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一、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1.山:《关雎》,描述了塞外边境山上响起放牛和采菽之声,突出了遥远国度间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形象。
2.水:《卫风·硕人》以大鲵鱼游过泉水为引子,表现出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楚沉重之景象。
3.石:《商颂·长发》描绘了由益(神话中一个仁义聪明善良而有能力,怜取强扶弱恺),组成王朝后由贫血线月而发展兴盛的景象,表达了对贤明君主和繁荣时局的赞美。
二、山水意象背后的情感表达1.孤独与思念:山水在《诗经》中常与孤独、思念相联系,如《思诗》,表现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2.自然与人生: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代表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
例如,《桃夭》描绘了人们欢庆春天到来的景象,寓意幸福与希望。
3.伤感与忧愁:一些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传递着伤感和忧愁,如《秦风·衡门》,通过描绘黄土高坡上风雨凄凉的景色,抒发出社会动荡和个人悲苦之情。
4.对神奇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许多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充满着神奇力量和世界观上对天地万物深深信仰。
如《周颂·臣工》,描绘了周王朝蕴含着无穷能量并具有治国安邦的特征。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在面对自然风景时所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山水意象不仅仅是文学描写的手法,更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传递情感和价值观的工具。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古之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系辞传》),水之于前人,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寄寓之物。
擅长起兴,“俯观来回,远近取与”的《诗经》更是最先将水之灵运化到了致极。
一、情思:水荇风牵翠带长——《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周南·关雎》写“君子”追求、思念“窈窕淑女”的恋情。
起笔以河洲上的雎鸠和鸣起兴。
雎鸠和鸣万物萌,点染出一纸春景。
春,万物苏醒,欣欣向荣,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美好的爱情。
再以水中飘摇的荇菜兴之,喻“淑女”的芳心如荇菜在水中忽左忽右地游移不定,让痴情的“君子”经受着“寤寐思服”的折磨。
雎鸠的唱和现在又反衬出“君子”的相思之痛和茕茕孑立。
“参差荇菜”组成的三段铺排回环,又暗喻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艰难曲折。
贯穿其中的水悠悠和荇流流则使全篇都有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荇菜的“左右流之”源于水流不息。
水在此,便暗示了阻隔两人的层层障碍。
虽不得而知,却又如水浸润着人心。
《秦风·蒹葭》则描摹了一幅“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动人画面。
秋水侧畔,芦荡深深,云霭沉沉。
一身青衫独伫,痴痴地凝望着烟波浩淼处的“伊人”,却老是可望而不可及。
三段咏叹,徒增了落木萧萧的秋景以不尽的难过与落寞。
其“悲秋”之笔,虽不及《九辩》的凄怨之情,但实在是悲秋的发端之作,托物起兴而言秋凉也实在妙绝。
而水又实在为这空中楼阁一般的迷惘和无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力透纸背。
秋水,白露,蒹葭,素清的几个意象在寥寥几笔中组成了一幅萧瑟的景象: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氤氲朦胧的秋色中又蕴藏了不尽的情。
从“在水一方”到“宛在水中央”,从“在水之湄”到“宛在水中坻”,从“在水之汜”到“宛在水中止”,地址的不断变换,暗示了诗人的屡屡寻觅和屡屡归于失望,一唱三叹中强化了诗人的苦情。
横亘的河水则象征着诗人与“伊人”间的距离,颇似后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诗经_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 O URNAL O F Q I NGHA I JUN I O R TEACHERS ’COLL EGE(Educa ti on Sc i ence) 2008年第1期No1.2008 收稿日期:2007-06-19作者简介:范少琳(1964-),女,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0117(2008)01-0034-04《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范少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 要:在《诗经》婚恋诗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
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的水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及礼仪制度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水;意象 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B 《诗经》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国风》中的那些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当我们沉浸于这黄河文明最原初的情歌中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情诗与水有关。
诗人们或以水起兴,或以水为喻,或干脆把男女恋情放在水滨泽泮来展开。
水在这里成为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与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打开《诗经》,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水气淋漓的情感境界。
那么,《诗经》婚恋诗中,水这一意象究竟有何意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笔者认为,它除了表现男女相会于河边的欢快、愉悦的感情外,(这类诗为数不多,如郑风的《溱洧》和《褰裳》等),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恋人间的离别相思之痛苦。
水边往往是恋人相会、分别的场所,《鄘风・桑中》就写出了这幽会之后淇水边的无奈别离:“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河水就成了最易触动离别相思情怀的意象,而当恋人们思念自己的心上人时,又总会不由自主地来到河边,借流水寄托自己绵绵不断的情思和无以排遣的忧愁。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
《诗经·国风》“渡河”意象在《·国风》中,“渡河”成为“水滨恋歌”的典型意象。
在《诗经·国风》中,水的意象十分普遍,和水有关的诗篇多达二十多首,而以“渡河”为主题的诗作有八篇,即《周南·汉广》(九)、《邶风·匏有苦叶》(三四)、《邶风·谷风》(三五)、《卫风·氓》(五八)、《卫风·河广》(六一)、《郑风·褰裳》(八七)、《郑风·溱洧》(九五)、《秦风·蒹葭》(一二九)。
这八首诗多被研究者誉为千古流传的“水滨恋歌”。
日常出行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西周初年的长江汉水流域,人们渡河的方式,就有在水底潜行的,也有乘竹木筏子摆渡的③。
《诗经》时代的人们在面对“水”的阻挠,不仅可以褰裳渡河,也可以乘车、乘船,并伴随而生了许多的`“水滨恋歌”。
一、渡河情结: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距离先民对“渡河”也有着其根深的情结,表现在此岸对彼岸的向往。
《邶风·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这首诗中同时出现了四种渡河方式:厉,揭,匏,舟。
朱熹在《诗集传》说:“济,渡处。
行渡河曰涉,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
”匏是一种大葫芦,有助于飘浮,所以带着可以帮助渡河。
厉是指水已经过膝,人在水中行走渡河;而揭则指水未过膝。
表现出先民在面对河水的阻隔,此岸到彼岸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的。
除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外,渡河人对彼岸的向往也是跃然纸上。
在《秦风·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也表现出先民对“彼岸”的特殊向往,达到了一种“溯洄从之”的企盼之情。
这一点在《卫风·河广》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开题报告--论《诗经》中水与爱情的联系
开题报告--论《诗经》中水与爱情的联系《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国风》之精华在婚恋诗,以绚丽多彩的画面,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或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
而多首婚恋诗中水意象出现多次。
因此,本文将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婚恋诗,主要从水的物质价值、《国风》中水的文化意蕴、水意象在中国古典诗中的传承三大角度分析《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在《诗经》中,水是出现频率极高、意义极其丰富的意象。
它作为爱情的传达符号,或者作为物境因素,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不仅是对先民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折光映射,还是对当时文化风俗和诗歌美学的一种直接体现。
一、水意象生成的原由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
因此,水对先民有不可估量的物质价值。
其中,江河是先民聚居的地方,也是先民“参差荇菜”、“于以采蘋”、“于以采藻”等劳作的生活场景。
在《诗经》婚恋诗中,水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审美意象。
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的生存环境、水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及礼仪制度有关,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
上古时代,黄河横行于北方大地,“并千七百一川”、“播为九流”就描写了黄河的浩浩荡荡。
《诗经》中所涉及到的地名,均分布在河流湖泊遍布的区域,这一区域以黄河为主干构成了网络与星棋交织的地貌结构。
因此,上古先民逐江而居,缘河而生,体现出水对人类生存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先民除了依赖水生活、引水灌溉外,还在水边辛勤劳作。
《周南·关雎》展示了淑女河中采荇的场景。
《召南·采蘩》和《召南·采蘋》则写女子为给诸侯准备祭品而在水边采集劳作。
除此之外,《齐风·敝苟》“敝苟在梁,其鱼鲂鳏”和《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苟”提到人们利用鱼梁和鱼篓捕鱼,反映出捕鱼也是先民的重要劳作活动。
由此可见,《诗经》所涉及的自然之水体现出先民对水的高度依赖,反映出先民与水密切的物质关系。
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集合
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古人喜欢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
《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
以下是“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
由于水具有多方面的丰富自然属性,自然而然让人由水联想到人、事、物、情的变化沉浮。
人们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经过不断的沉淀,水的内涵愈发丰富,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水文化。
一、以水言志孙绰在《三日兰亭诗序》就说道:“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清水比喻有德行的人,象征着真善美,浊水则用来比喻没有道德的人,象征着假恶丑。
《邶風·谷风》便是用水的清浊来喻。
女子在被男方无情抛弃并被撵出家门这样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泾水本来纯洁透明,却因渭水变得浑浊,表现了女子的坚定立场和不幸的遭遇,因而与男子分开自己也将重新变回纯洁的状态。
“凡水流则易浊,止则常清”(《毛诗传笺通释》四卷,马瑞辰),马瑞辰在解释中提到水静则清的道理,虽然遭遇被抛弃的命运,但是这个结果对她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慰藉。
在这里,浊水便象征着恶,清水便象征着善。
以水的清浊来表明弃妇的志向。
二、借水感怀1.思念受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对人们形成巨大的阻隔,经常要涉水而过,因此产生了涉水意象。
《诗经》中的这些涉水意象经常用在送别和分离之中,用来抒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念和受阻时的痛苦之情。
如“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和“淇水港港,桧揖松舟”(《卫风·竹竿》),看到竹竿想到仅有“一水之隔”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兄弟、心中恋人,不免感怀忧伤,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念。
贺贻孙在《诗经触义》中解释:“凭空设想,忽而至卫,忽而垂钓,忽见泉源,忽对淇水,忽而巧笑与波光相媚,忽而佩声与舟揖相闻,思力所结,恍若梦寐”水的流动是由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是水流阻隔了女子的归路。
诗经水意象欣赏
诗经水意象欣赏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部分散文集,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约五百年的历史。
其中,水是一个常被描绘的主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本文将围绕《诗经》中的水意象进行欣赏和解读。
江河之水《诗经》中最为常见的水意象便是江河之水。
诗中经常描绘江河之水的流淌、汹涌、清冽、奔流等场景。
比如《大明》:“于嗟征夫!何壮兮,宾于谢家。
岂无他人,百两为宝。
兴兴德音,駮其俗人,于嗟征夫,不自可逝。
”其中的“駮其俗人”一句是指江河水汹涌奔流的场面,通过与“兴兴德音”相对照,突显了德音与俗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此外,《诗经》还有许多描绘江河之水的诗篇,如《江汉》、《汶阳》、《濮阳》等,这些诗篇不仅描绘出了江河之水的美丽和雄浑,还借用江河之水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命理。
滋润之水在《诗经》中,水还常被描绘为滋润之物。
比如《中华》:“于以采葑,南畝有莒。
予刈其黍,于以奠酒,乃以降膳。
曾孙婦子,在堂下坐。
”其中的“南畝有莒”一句是指莒草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此处的水不仅滋润了植物,也有了家宴的美好场景。
这表现了水的美好、丰足和生命力的象征意义。
又如《贻女》:“而母言笑,与子偕行,载笑载言。
具公所好,既嫁又从,征夫孔阜。
”其中的“载笑载言”表现了母女俩在滋润之水的熏陶下,感到愉悦、幸福和满足。
清凉之水同时,《诗经》中的水还常被描绘为清凉之物。
比如《渔夫》:“游哉有鱼,橤如不信。
方兴未已,隄上谁倚?姑酌盈盂,以沃我饥。
”这里的水不仅滋润了鱼儿的生命,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滋润,解决了人们的口渴难耐。
再如《北山》:“有冥冥者,或举止践土。
或著于林,或著于榆,或著于水。
何以明之?六辔为倶。
”这里的水在暑热的夏季中,带来了清凉和凉爽的效果,墨客抑或著于水中,自然是寻找清凉与畅快。
水在《诗经》中作为主题广泛而深刻地被描绘,这也说明了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从江河的汹涌、滋润之物到清凉之物,水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多彩,既描绘出了自然之美,也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的开题报告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古代文学中充满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充分表现了文学的审美特征及时代特征。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其中“水”这一意象在《诗经》中被广泛应用,较为突出。
如何理解《诗经》中“水”的意象,如何评析其中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因此,本文将针对《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进行探析。
二、选题意义《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不仅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形态。
其中“水”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也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在《诗经》中,“水”这一意象被广泛应用,它富有生命力、神秘而又深刻。
通过对《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审美观念,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
三、理论框架本文主要运用文学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分析《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
其中文学学主要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分析具体文本;艺术学主要是从审美角度分析《诗经》的文学艺术;哲学主要是帮助把握《诗经》中“水”象征性的内涵。
整个分析过程将从对《诗经》本身和意象的解读入手,从而探索出其艺术魅力及文化意义。
四、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诗经中“水”的应用介绍《诗经》中“水”的应用情况,对比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性质的水象征,以及它们的艺术或文化义理和对应的社会背景。
2.诗经中“水”的艺术形象对《诗经》中“水”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包括系统化地分析诗经中“水”的意象所表现出来的色彩、韵律、节奏、音乐等艺术因素。
3.诗经中“水”的思想意蕴探究《诗经》中“水”的思想内涵与与文化价值,并从中初步反思中国文化中习惯性采用水喻述的汉语表述风格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
五、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文本的分析,以及综合性分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流势可分为大、小、急、缓。水的流量充沛,展示的是一幅宏大辽阔的壮美景观。《郑风溱洧》描述的是上巳洗浴、青年男女择偶交欢的习俗,溱与洧,方涣涣兮用涣涣来形容这里的水,是说正值阳春,花开水涨,流量充沛,水势强大。水的充沛与场面的浩大互相映衬,展现古代青年男女在狂欢节的喜悦之情。
一按审美趣味划分
按审美趣味划分,可分为善的水意象和恶的水意象。
《邶风谷风》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女子苦诉,清澈的泾水、澄静的止水,恰恰就如自己。而丈夫便如浑浊的渭水,当初二人的结合就像是泾渭的合流。现如今,丈夫负心,弃妻于不顾。心已死故而止,心如止水之静,少了渭水的污染,便会多几分宁静,渐复往日的清澈。
《邶风新台》也提及了水的清浊,通过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来暗示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于黄河边另筑新台迎娶儿媳的丑恶行径。新台鲜洁,河水清澈,均是美好、明净的象征。然则,迎娶宣姜的卫宣公却是个长相丑陋,行为龌龊的人。美丑善恶,两相对照,形成强烈反差,以传达诗人的愤慨之情。
在这里,清水代表美和善,浊水则是丑和恶的象征。
三按水意象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划分
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关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1、以水为背景,直接把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置于河边、水边。
以水为背景,由此演绎一幕幕爱情故事,描写彼此两情相悦,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有水边欢歌,丽人的影子《溱洧》、《周南汉广》;也有水边的悲情,水边的相思离别之苦及遭弃之悲《鄘风桑中》。
二按种类划分
1、从水的状态划分
诗经中的水意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水态水势,同时寄托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感情思想。恋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水意象展现出来,从而呈现于读者面前。
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止和流动。静水象征平静、孤独、忧郁;流水则象征人激动不安的心情 奔涌而出的水,抒发了自身难以抑制的情感;回归合流的水则是缠绵情思的体现。
2、以河水、雨水、露水等直接起兴,表达对异性的思慕之情。
《卫风氓》这首诗三处提到淇水,其中两处以淇水起兴比喻,深刻透视出弃妇悲愤却又茫然的心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以水起兴,表达自己被遗弃的悲哀。
3、以水作比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与爱情在品质上有某种相似之处。柔情似水,爱情之轰轰烈烈亦如水之波涛汹涌,用水隔两岸来比喻夫妻离散或恋人情爱受阻,隔河相望的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