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课程理念,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创新教学,关注实效,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
创新教学,关注实效,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观后感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10月底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青年教师在身后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以“创新教学,关注时效”主题为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展现出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风貌,其中不乏精彩纷呈的课堂案例,也不乏引人深思的探究和碰撞。
课后,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校长王显才分别对此次活动的课堂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我国小语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一个阶段教学改革的方向,激发了与会老师的高度共鸣。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以,具体到教学操作层面: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当前教学现状——讲课文占据课堂我国现代语文以“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是在传统读经教育的基础上嬗变而来。
上世纪初语文课程从读经教育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科,其课程属性非常明确,当归属于“学语言”的课程。
叶圣陶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
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尽管现代语文课程在属性上与传统读经教育有明显的改变,但是延续千百年的以解读文本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形态却顽强地保留下来。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语文课的美丽转身内容摘要: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转变一个观念: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语文”是把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
这节课,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认真真习字品词,轻轻松松阅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平等与学生对话,既注重语言训练,又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好地体现了教“语文”的新理念,散发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更实了。
(一)目标明确,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作为第一课时课开始删繁就简,直奔教学主题,精当的导入为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初读落实到位,整体感知精当有意,字词教学很扎实,结尾存疑。
整堂课以尝试运用语言为目标,恰当选取了语言训练点,因此无疑是扎实有效的。
这节课抓住了。
这条主线,教学板块清晰,能否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内容实。
课文教学脉胳清晰、取舍得当。
(二)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中多诵读少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教学效果来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正是成为了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做法也十分扎实:主要表现是:1. 以读为本,始终在语言情境中感悟、积累。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加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的体验”,做到了以读为本。
读时注意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进行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读出。
这一环节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体验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得到情感熏陶。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整个过程中,不管哪个词语的理解,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具体语言情境,通过句子的反反复复的朗读,在理解中实现语言的积累,从而夯实写话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让语文教学来次美丽转身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让语文教学来次美丽转身人教版新课标实施语文课程改革不觉已有十年了,回顾这十年的语文教学,无论是理念层面上的认识,还是操作层面上的行动,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眼里越来越有人了,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教师胸中越来越有本了,重视教材解读,尊重文本价值取向;教师心里越来越有标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师手里越来越有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常现课堂。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往往是经过包装的展示课,而天天都发生着的“家常课”却又是另一番状态。
有人来听课了就做做样子,等人走了又是老一套。
一直以来,虚假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为此,我市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起初,有些教师不是很理解,“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教学的基本道理,他们谁也不愿意被“模式化”。
其实,我恰恰认为他们已经是被另一种“模式化”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第一课时都是读题解题,字词教学,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第二课时开始品读课文,往往又演变成师生一问一答式的串讲。
关于模式,钱梦龙说得好,“我反对程式化,但是并不反对一定的模式”。
随着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我越发觉得它的好来。
一、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践:重构语文课堂结构“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这六个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这六个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主要部分,凭借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完善人格。
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语文教学绽放新精彩
贯彻新课改理念,让语文教学绽放新的精彩【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构建科学、合理、活跃、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
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探索,在此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强,并且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恰当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设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和自己对老师的喜爱程度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失去对他所讲授的学科的兴趣。
所以,为了更好地协调师生间的关系,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害怕问错问题而被同学嘲笑的顾虑。
为此,教师应坚持民主教学,尊重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情感,允许他们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即便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幼稚的、荒谬的,也要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看法而给予充分鼓励。
2.引导学生擅长提问在讲授《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碰到学生提问:“人们一起救护的是一群已经冻僵了的燕子,那么就算利用专列送去救治,天气那么寒冷,而路途又非常遥远,那他们不是很快就会死掉吗”。
这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围绕学生的回答“这是一列装有空调,非常漂亮,而且很舒适的专车,燕子在里面不会有问题的”进行引导:假如让你来设计燕子专列,你要怎么设计才能使它更加舒适、漂亮呢?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去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他们好的食物和充足的水;为他们准备舒适的窝;打开空调,播放音乐等。
如此巧妙引导,能够使学生提问的层次由表面深入内部,由课内扩展到课外。
着眼“语用”,让语文优秀教学美丽转身
着眼“语用”,让语文教学美丽转身-中学语文论文着眼“语用”,让语文教学美丽转身文/张伟蓉【摘要】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围绕核心目标,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在本文中,我试着从内容的理解走向“语言的习得”;读写结合,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把握文本特色,着眼语言运用,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
关键词语言运用2011版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围绕核心目标,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的训练,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但细观当前的课堂却经常发现,很多时候“语用”已经近在咫尺,我们却每每与它擦肩而过。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把握文本特色,着眼语言运用,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呢?一、从内容的理解走向“语言的习得”阅读教学重在课文内容理解,耗时于回答和分析,循着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学生不断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指向于内容理解而非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语言习得,他教的课,总是在阅读中有机、灵活地结合语言训练。
案例: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贾志敏)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贾老师瞄准学习语文的目标,遵循学语文的规律。
一是读,二是复述训练。
他先指导读好这两段课文,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读好母亲安慰一家人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又指名四位学生背诵,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反复读,反复纠正中,所有的感悟体会都在“读得好“里头。
母亲的话读熟记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新课改让我的语文课堂绽放迷人色彩
新课改让我的语文课堂绽放迷人色彩吉科完小宋风华我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是我一生的价值追求。
虽然平凡,但绝对是真实的,这就够了。
自2002年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教师的帮助下,我大胆创新,率先将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日常教学中。
我有欢乐,因为我最先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甜头;我有困惑,因为这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无规可循,无法可依。
但无论怎样,我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并勇敢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
下面是我对自己课改之路的一些总结:一、理念指引,撑起课堂新高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课程改革以它独有的创新精神拉开了中国课程改革的序幕。
为了吃透课改,我查阅资料,畅游书海,翻遍教育专著,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
十年来,我先后多次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有关新课改培训,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这其中我明白了新课改的本质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既尊重个性,又保护差异。
一直以来,我都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位置,心中装着学生,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
因此我的语文课堂总能站在时代的高度。
二、大胆尝试,让课堂充满生气好的理念如果仅挂在口头上,理念也就失去了意义。
扎扎实实的将课改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是我十年课程改革的最大经验。
怎样进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的事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
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就是坏学生。
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畏”,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
新课程使我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更不是以前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而应该是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朋友、知己。
现在,我和学生一道去网上冲浪,到书海求知,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1
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讲堂审美:实现语文教课的漂亮转身导读:本文讲堂审美:实现语文教课的漂亮转身,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议论和分享。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课,而在教课生学。
”这是先生对“教课”的深刻解读。
教师的职责是“教课”。
所谓“教课”,即“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所以,“教”的真理是“指导学生学”,而不行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生命体验。
教师的作用不过“唤醒”和指引,而不是“赐予”或“承办”。
教师有效地、真实地“导”,是在学习迷津处点拨。
“点”在诱惑处,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能一“点”豁然,自己去发现“峰回路转又一村”;“拨”在歧路上,使学生在误人错道时,能一“拨”有悟,从头迈上“康庄”之路。
所以,语文讲堂应当尊崇师生合作互动。
好问是少儿作为一个天生学习者的基本特点所在,我们的讲堂要擅长松手,合时为少儿的“好问”供给时间和空间。
并且要依据少儿的需求以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来组织讲堂教课的双边活动,一同享受富于美和童趣的语文讲堂。
1.教课主问题的提出要师生合作互动。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讲堂教课的“高效率”,常常采纳“直奔中心”“结尾反顾”等做法,设计纲要挈领、辐射全文的主问题,从而假如对您有帮助!感谢议论与分享率领学生用演绎的思想方式解读课文,即依据已有的结论去找现象。
如教课《白鹅》,一些教师就会自但是然地走一条直奔中心的捷径:迅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好一个傲慢的动物!”(2)在中心句中圈出中心词“傲慢”。
(3)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白鹅的傲慢?认真读读课文,思虑:为何说白鹅是一个傲慢的动物?找读文中的句段,证理解鹅是一个傲慢的动物。
长久使用演绎法思想会令人的思想僵化,不可以打破已有结论。
新课程倡导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改变这类从已有结论找寻表现的做法。
教师应充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把怀疑的权益还给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教课的主问题睁开议论学习,鼎力培育学生怀疑问难的精神。
追寻语文课堂华丽转身
追寻语文课堂的华丽转身摘要:语文课堂突显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形式使得课堂不再冷冷清清、平平淡淡,不过,课堂有时变得扑朔迷离,泛起阵阵泡沫状的浮华,如此,则背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有违课程改革的初衷,使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
面对课改的形似现象,倡导“简单语文”,远离泡沫课堂,追寻语文课堂的美丽转身。
关键词:泡沫课堂;适时有效;简单高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新理念不断涌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追求华丽新颖而忽视语文内核的“泡沫”,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课堂变得扑朔迷离,泛起阵阵泡沫状的浮华,使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
一、当前语文课堂的泡沫现象1.课堂朗读热闹非凡在语文课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句话令很多听课老师耳熟能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是授课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这些都无可厚非。
问题是,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难道就是大声朗读,甚至是高声齐读吗?2.课件展示眼花缭乱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盛行。
内容庞大、课件繁杂,整堂课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漫画代替了课文,录音取代了范读,教师不再板书,朗诵必定有音乐伴奏。
在现代浪潮的冲击下,不讲实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泛滥成灾。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也应该有静寂的时刻,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有的教师为了课堂有所谓“行云流水”的感觉而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合作却流于形式,没有价值。
如,一位教师教学《草原的早晨》第二段,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有关词句后说:“小朋友们,如果老师让你们表演,想想该做什么动作?请你们前后四人合作,想一想,做一做。
”小朋友们不知怎么合作,有的看课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举起双手左右摆动几下,表示“牧民追赶欢乐的羊群”……4.赏识教育盲目廉价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专家的呼吁,赏识教育盛行。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美丽转身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美丽转身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变,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实,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无论怎么变都将无济于事。
根据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过去的语文课上,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只需回答老师课前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学习十分被动。
现在偶尔我也会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成问题提出,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解决;而更多采用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合作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是课堂效果时常出人意料,甚至有时令人惊叹,庆幸自己没有过多讲解。
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划出并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问题,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
二、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1.师生共搭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口才。
每节课前的三、五分钟,我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
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介绍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描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则名(格)言、介绍一位自己崇拜的人、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等等。
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
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
2.搜集整理资料,学生走上讲台。
对于一些自读课文以及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如“猎狐”、“外星人”“综合性学习”等,尽可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创设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或者主持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个性发展。
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读后感
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我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因为这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了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就落实了育人为本;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做到了适合每个学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实现了教育公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都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就全面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因此,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明确了要自觉自愿地成为一名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文化的底子(如,获取语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等);打好精神的底子(如,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和品位,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等)。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
是到了应该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正效、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时候了,我一定会不断追求,超越自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审美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获得更高的艺术鉴赏力和美学体验。
下面是一些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的方法:
1. 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剧院、博物馆等艺术场所,
观看电影、音乐会等文艺表演,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
知能力和兴趣。
2. 注重选材和教材的美学性:教师应选择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课文和教材,引导
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影视
剧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水平。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呈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4. 课堂美学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造出艺术氛围,如挂上学生的美术作品、文学摄影作品等,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审美发展的环境。
同时,教师也可以邀请艺术
家或文化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演讲,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艺术家,了解他们的艺
术创作经历和艺术观点。
5. 提供创作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音乐创作、
舞蹈创作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审美成果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朗诵
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华。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使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欣赏美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华丽蜕变--美丽转身
美丽转身华丽蜕变——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武纯军道托镇中心小学美丽转身华丽蜕变——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韩立福教授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正是一本这样引人入胜的好书。
我有幸拜读后,受益匪浅。
韩教授在书中针对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观念没有深度转型问题,从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观念和现实问题,从策略角度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的具体策略,该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基层一线教师提供指明了我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方法。
我是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老教师,读了该书后茅塞顿开,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一定要深度转型,切实做到由认识走向行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时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完成语文教师的华丽蜕变,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读后的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毫无疑问,改革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因为这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了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就落实了育人为本;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做到了适合每个学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实现了教育公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都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就全面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语文课堂“靓”起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使改革不致于成为无本之花,作为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谁都有责任把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融进教学,并对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
课堂是我们的阵地,一节课上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广阔的前景。
只有让语文课堂“靓”起来,才能使语文有更好的前景。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靓”起来呢?想让语文课堂“靓”起来,就得先让美回到语文课堂。
让美回到语文课堂来,先得让学生们乐起来。
如果学生们快乐不起来,语文课再美再妙也都是白搭。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乐起来呢?1.善于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每堂课的开头若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定能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2.善于变化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应敢于出新招、出奇招(当然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不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套路。
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要大胆拿来和创新,为我所用。
让学生觉得语文有趣有味,从而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3.善于“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得让他们觉得语文她并不难,她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课堂上除了讲读写听说自身的规律之外,还要讲理解、记忆、和使用读写听说知识时的各种规律。
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规律,就如同掌握了“点金术”。
要想真正让美回到语文课堂中,作为教师定要事事为学生着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力争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多留些时间给他们自己,别让他们成了教师手下的“木偶人”。
要把他们从炼狱般的日子里解救出来,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快乐!让美回到语文课堂来,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
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
传说,释迦牟尼长期修炼,最后在一棵千年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
因为,菩提树助长了他博爱天下的善心和参透万物的灵气。
这菩提树,便是他悟道成佛的特定环境。
阅读,同样需要环境。
教师的指导便是最重要的阅读环境。
2024年语文教育新理念总结(二篇)
2024年语文教育新理念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以下是对语文教育新理念的总结: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仅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还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多元智能。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研究、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课外阅读以及独立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学习活动,如与外国学生合作开展项目、通过网络参与国际交流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智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创造力培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
这些新理念的出现不仅拓宽了语文教育的视野,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做好相应的评价和引导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教学的“美丽转身”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彭娟关于语文教学美丽转身的思考与困惑,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美丽转身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 2012年,我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有幸得到了全国名师、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的悉心指导。
我上完课后,孙校长提出,对于描写历史事件的课文,在备课时,要考虑今天的孩子会怎样去理解,这类文章,孩子们究竟该学什么。
针对我这堂课的不足,孙校长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要紧扣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也就是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去设计教学。
描写典礼这样的大场面,学生由于缺少感受,往往只会交代程序,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就像记流水账。
《开国大典》一文,正是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范文。
文章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将开国大典时现场看见的,现场看不见、作者所联想到的,夹叙夹议,表达得流畅有力。
语文课,要适当淡化对文章内容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彭娟关于语文教学美丽转身的思考与困惑,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叶燕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是美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等观点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语文课堂的审美无论是教材的美育因素挖掘,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情境创设与手段运用,或是教师语文审美教育理念的提升和个人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是那些没有情感的熏陶、没有美的感染的语文课已经逐渐淡出了新课改的课堂。
但是笔者在听课教研的过程中,感觉当今的语文课堂在操作层面上普遍走进了这样的误区:部分教师认为,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才是美的,朴实无华的语文课就谈不上美。
于是教师将课堂等同于舞台,把自己等同于演员,把学生当成道具,或激情演讲,或放声歌唱,或小品表演……所有才艺都尽情展现,教师的亮丽展示淹没了学生主体;多媒体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冲淡了教学的实质;“高密度、综合性、人文内涵集中”的主题拓展充斥着语文教学的过程。
这种教师与学生强势“争美”的扭曲的“课堂审美”观占据着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更是成为了主流。
所以,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深究“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真正美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知识交流的活动,也是审美的活动,它承载着施教者所传递的审美教育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就是美的载体,既有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文本之美,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美、意美,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同时,还有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的教学之美,如教学设计美、课堂和谐美、教学节奏美、教师风度仪表美、教学语言美、板书设计美等。
挖掘小学语文课堂美育的丰富内涵,审视探究语文课堂美育的实质,就是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儿童特点,以课程特点、目标、性质来规范语文教学,以儿童观观照下的生本理念来统领小学语文课堂。
因此,我们理解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课堂美育的实质就是既抓住语文教育本体又体现学生主体的富有美和情趣的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新课程理念,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作者:于吉叶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2010年,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认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即从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实现“从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这无疑是对新课程观的进一步阐释。
新的课程观认为:“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像一个喋喋不休的“管家婆”,一节课四十分钟始终把持着课堂,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学生没有机会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只能被动地“被安排着说或者听”。
新的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自练自改的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与教师平等的人格尊严。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点一经提出,就有人错误地认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就被解放了,就一身轻松了。
”其实不然,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如何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组织教学。
这依然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甚至于教师要比传统的语文教学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智慧。
一年来,我不断地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努力实现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鲁迅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
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九鼎,教师认为学生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压制学生的思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思维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始注重师生间平等地进行知识上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有意识地去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常常面带微笑让教学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进行。
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富于人情味的气氛,让学生兴致勃勃、畅所欲言。
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呈现出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良好状态。
二、注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质疑并探讨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学问”的意思应该是“学习怎样问问题”。
当你学会了怎样问问题,才是真正的有学问。
曾经的语文课,教师一问到底,很少关注学生有什么问题。
如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操作,却一直是个大问题。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学生读过课题之后,我就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有学生说:“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
”我接着又问:“现在你们最想知道什么?”有学生回答说:“想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叶圣陶老人有关系吗?”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找寻答案。
学生读完课文,告诉我课题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圣陶老人院子里的爬山虎,也许正是叶老观察了这片爬山虎之后才写出的《爬山虎的脚》。
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又问:“你们还有疑问吗?”一个学生说:“我很奇怪,这篇文章里写到爬山虎的地方很少,显然不是主要写爬山虎,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于是我又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同感,想不想知道原因?”接着我又引导着学生去探究、研究这一问题。
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根据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贴切的教学流程,并力争及时地把握师生互动中“生成”的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中减少获取结论式的问题,增加生生互补修正的机会
新课程理论提倡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教师的课堂提问依然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在课堂上灵活地把握。
曾经的语文教学,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提问的质量:有的提问过于浅显,偏离课文主旨;有的提问所指向的思维空间过窄,或者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或者以追问或提供一些词句让学生讀、说,目的只为了获取教师心中的答案。
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语言权、思维权交给学生,减少获取结论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问、自己答,学生各抒己见,生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修正。
四、让学生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中提炼方法
新课程理论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我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轻松地练、科学地评,让学生充分经历整个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形成自身的经验。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了多元的、延伸的思维,有了丰富的、创造性的语言,有了本真的、浓厚的情感,也有了大量的“生成”。
于是,我引导学生从这些洋洋洒洒的“生成”中概括、提炼出一些阅读思考的方法。
其实,教学不是教知识,也不是教方法,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在体验、尝试中揣摩方法、归纳方法,继而迁移运用方法。
我知道我在语文教学中所做出的这点探索还很浅显,但我会努力地做下去,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更适合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