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设计(新课标)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

2. 提炼课文中心思想,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挣扎。

4. 讲解与示范: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荒岛余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解答评估: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3.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计划。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荒岛余生》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分析其差异和共同点。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荒岛余生》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怎么办?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荒岛余生》。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感受其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复述课文故事。

2.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对表现主人公品质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六、课后拓展1.请同学们收集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2.组织一次荒岛求生主题的班会,讨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坚韧不拔。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主人公如何在荒岛上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智慧。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了解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应对困境的意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理。

2. 学会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荒岛生存环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 荒岛生存:讨论荒岛生存的艰难,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意志和能力。

4. 生活哲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准备相关问题。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朗读: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纠正发音、停顿等问题。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荒岛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 讨论:课文中描述的主人公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求生技巧。

3. 小组讨论:如果你被困在荒岛上,你会怎么做?4. 实践活动:模拟荒岛求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受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孤独和无助。

3. 讨论:如何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4.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境的文章。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行为是否正确。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环保意识?4.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环保活动,提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

3.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荒岛求生中的团队合作重要性。

2. 学习课文中的对话,理解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之间的互动。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模拟主人公与岛上的生物互动的情景。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分析主人公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提炼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4.合作探讨主人公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难?主人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人公的生存经历。

2.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荒岛、火、船等。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对你有何启示?你认为主人公能否成功离开荒岛?为什么?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演讲等。

2.交流感悟让学生谈谈在学习《荒岛余生》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荒岛余生》这部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了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学习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荒岛求生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境的经历或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荒岛求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荒岛余生》。

2. 与荒岛求生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求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岛求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荒岛余生》。

2. 阅读理解:(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困境?(2)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3)课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下列问题:(1)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4.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在朗读和表达中,把握课文中的情感起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情感起伏。

(3)教师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表达。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讨的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荒岛余生》2. 年级:七年级3. 学科:语文4. 课时:2课时5. 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勇敢、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2)学会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分析。

(3)课文中的重要词句。

2. 教学难点:(1)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描写。

(2)如何理解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制作PPT课件。

(3)安排学生预习课文。

2. 课堂导入:(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重要生字词。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3)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

(3)小组讨论:如何面对困境?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欣赏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荒岛求生的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勇敢面对、自强不息?(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课时分配】两课时。

【预习提纲】1、阅读课本第251页“名著导读”的相关资料。

2、早读课朗读课文三遍。

3、查工具书,看注解,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4、有条件者,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图书室有)。

【教学目标】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2、理解鲁宾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3、学习心理描写。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

【导语设计】同学们,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突然发生的事情会使我们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可让学生发言,如果没有发言,教师则适当举例,例如,上山打柴,天黑被困;放学回家,因大雨被困河岸等)但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理智的头脑,乐观的精神去对待它,就会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

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宾孙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自己去课外阅读,去领略鲁宾孙是如何在海上域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情境,体验鲁宾孙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28年生活。

22荒岛余生-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22荒岛余生-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22荒岛余生-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22、荒岛余生笛福(英)教学目的: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变化历程。

2、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那么你能给同学们简单地讲述一下故事情节吗?(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那么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

可以想像如果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荒岛上,肯定受不了。

而鲁滨孙身陷荒岛,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那么是什么使他坚持着活下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到荒岛去历险吧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精神力量。

2、学生畅谈阅读感受。

并思考下列问题:①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要不要活下去?怎样才能活下去?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②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③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④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既可以用课文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文的原话回答:“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 自己的话概括: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因素,从而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能够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把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和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情节,了解人物。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象征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2)分析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 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小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22课荒岛余生 设计(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22课荒岛余生 设计(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22课荒岛余生设计(新课标)_七年级语文教案22.荒岛余生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

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

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教师小结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研读探究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思考题: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学生讨论,教师参与教师小结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体验反思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设计(新课标)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1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1

最新中小学教课方案、试题、试卷荒岛余生教课目的1 迅速阅读课文。

掌握内容,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 培育学生坚毅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3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教课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觉他的心理活动。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引学生正确。

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育一种踊跃、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课方案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 18 世纪欧洲最优秀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特别是男孩子都应当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如何的书呢?这就是<< 鲁滨孙漂流记 >>. 今日 ,我们就来看看此中的一部分 ,鲁滨孙落难荒岛是如何活下去的.,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状况学生迅速读课文思虑以下问题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重视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4简要概括文中包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议论 ,教师参加...教师小结一个人在窘境中不要消极无望,而要努力看到踊跃的要素,进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场面.鲁滨孙在窘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楷模 .研读研究最新中小学教课方案、试题、试卷教师导学 :鲁滨孙是如何的一个人?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虑 ,领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思虑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原因?2如何对待鲁滨孙窘境中的自我宽慰 ?学生朗诵第1~3 段,领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学生朗诵4~9 段 ,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学生朗诵10~12 段, 鲁滨孙如何进一步伐整自己的生计的心态?学生议论,教师参加教师小结人没有精神寄望是不可以的 ,鲁滨孙说服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 ,这需要很的的勇气 ,他是一个特别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省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以前碰到或正面对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制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 ,把利处和缺点摆列出来..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育一种踊跃、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3.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本次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上台展示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荒岛余生教案设计(新课标)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

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
列出来
..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