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在现如今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的时代中,“杠精”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词汇。
杠精是指在互联网上经常批评他人观点、引发争议并与他人进行争论的人。
不同于一般的讨论者,杠精的存在往往引发负面情绪和争端,并对网络传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和成因。
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往往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度出现,通过质疑他人观点或提出自己的异议来引发争议。
他们善于利用争论的技巧和辩论的逻辑,不断推翻对方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杠精还常常在互联网上发泄情绪,使用挑衅、侮辱他人等不当言论,给网络传播带来负面影响。
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成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杠精往往是一些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人群。
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不满情绪无法得到宣泄,而将其转移到网络上。
杠精往往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正义”而争论,却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杠精也可能是一些心理上有缺陷或不成熟的人群。
他们通过与他人争论和挑衅来寻求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往往对网络争论过程产生过度依赖和满足感。
对于网络传播中的“杠精”现象,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良好的网络素养和文明传播习惯,避免沦为“杠精”或受其影响。
要积极引导和倡导理性、友善、和平的网络交流风气,减少争吵和争议的发生。
对于那些常常引发争议和争论的话题,我们可以加强对其的信息把控和融入更多的正能量,以降低争论的发生频率和恶化程度。
“杠精”的存在与网络传播紧密相关,在网络争论中不断涌现。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以建立友善和包容的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传播、知识分享和社会互动的目标。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在网络传播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一类特殊的角色,就是被称为“杠精”的人。
他们以对他人言辞的指责、抨击为乐,常常表现出极其激烈的情绪和言辞,给网络传播中的氛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那么,“杠精”为何会出现在网络传播中,他们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我们需要理解“杠精”的成因。
网络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的交流平台,使得个体可以更加放纵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甚至可以无约束地对他人进行批判和攻击。
而一些人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感,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挑剔和指责来凸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网络传播的信息泛滥、不加甄别也是“杠精”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信息传播得极快,许多未经证实的谣言和假新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给“杠精”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以轻易拿出这些信息来“针砭时弊”,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赞同。
让我们来看看“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
他们往往对他人的言论抱有极强的否定态度,会挑剔对方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并试图通过言辞的攻击将对方置于下风。
虽然有时“杠精”的观点可能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通常会将质疑和批评加诸到极端,甚至会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给网络传播带来了很多负面情绪和氛围。
“杠精”往往对待事实缺乏耐心和深思熟虑,他们更关注争议的一面,而不是寻求真理。
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言辞是否合理和真实,只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抨击他人。
“杠精”也常常表现出一定的被动依赖心态,他们在网络上发出各种指责和攻击,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回应,以此满足自己对认同和认可的需求。
“杠精”之所以会在网络传播中出现,一方面源于网络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的交流平台,使得个体可以更加放纵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另一方面是网络传播中信息泛滥、不加甄别,许多未经证实的谣言和假新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给“杠精”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在网络传播中,“杠精”表现出对他人言辞的指责、抨击,以及对事实的缺乏耐心和深思熟虑。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其中“杠精”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杠精”,指的是在网络上对他人言论进行过度挑剔、挑衅和争执的人。
他们以言语武器攻击他人,追求所谓的“逻辑上的胜利”,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1.过度挑剔“杠精”在网络上对他人的言论进行过度挑剔,常常以一些微小的错误或不同意见为由,来攻击对方,质疑其言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他们通过挑剔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挑衅和争执在网络上,一些“杠精”借由挑衅和争执来表现自己的强势和优越感。
他们喜欢寻找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进行无休止的辩论和争执,以求得一场虚拟的“胜利”,以显示自己的优越。
3.攻击性言语在网络上,“杠精”常常采取攻击性言语,对他人进行辱骂和嘲讽。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威严,以期获得他人的恐惧和顺从。
4.自我表扬在网络上,一些“杠精”借由挑剔、挑衅、争执和攻击性言语来表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优越感,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他们常常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存在,以引起他人的钦佩和赞美。
1. 自卑心理“杠精”往往表现出一种自卑心理,他们试图通过在网络上对他人言论的挑剔和攻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越感。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2. 掌控欲望在网络传播中,“杠精”常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掌控欲望。
他们试图通过争吵和挑剔来控制他人的言论和行为,以满足自己的权威和威严。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争执和挑剔才能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3. 自我实现需要在网络传播中,“杠精”也可能是出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杠精”是一种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流行的网络用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热衷于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发表强烈不同的意见,以达到娱乐自己,获取注意力和争取话语权的人群。
这种行为通常是基于争吵、挑衅和辩论的形式,有时甚至涉及恶意攻击和人身攻击。
下面从三个平面进行分析“杠精”一词:社会心理学视角、连带责任伦理视角和网络文化价值观视角。
社会心理学视角: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杠精”现象源于个人对自我认同的不稳定和弱化,并试图通过在网络上寻求他人的认可来弥补这种不稳定感。
实际上,这种行为通常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并通过网络喊出来引起注意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尊心。
此外,心理学家还指出,这种行为往往与个人的社交能力低下,缺乏有效的交际方式以及沟通技巧有关。
连带责任伦理视角:从连带责任伦理视角来看,“杠精”行为不仅会对个人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网络社会和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这种行为会加剧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污染,增加精神负荷,影响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其次,“杠精”行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网络平台,还可能波及到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全社会的连带责任伦理,共同维护好良好的网络社会和社会道德。
网络文化价值观视角:从网络文化价值观视角来看,“杠精”行为与网络价值观念的矛盾有关。
现在的网络文化重视的是和谐、开放、包容、平等和多元化等价值观,行为规范也倡导理性、公正、友爱和积极的互动方式。
而“杠精”行为则与这些价值观相悖,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情绪,破坏网络文化的和谐氛围。
因此,在构建网络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社交互动的健康态度和自律自觉的良好道德标准。
总之,“杠精”是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现象,既涉及到个人心理和形象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网络和社会稳定等公共利益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心理学、连带责任伦理和网络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认识和面对这种行为,以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和公共道德环境。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杠精”一词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词汇,形容那些喜欢在互联网上指责、攻击、挑战别人的人。
这个词汇的出现,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不良网络行为的普遍现象。
从三个平面来分析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及相关社会问题。
一、语言学角度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杠精”一词的组成部分是“杠”和“精”。
其中,“杠”的本义是一种长条形的东西,如横杠、竖杠等,这与词汇含义并不相关。
而“精”的本义为精秀、精通等含义,加上“杠”这个词,二者构成了一个贬义词。
从语义来看,“杠精”主要描述那些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争论、挑衅、指责的人,他们往往精通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以此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
他们的“精通”并非为了学术或职业需要,而是用来满足虚荣心或进行恶意攻击。
二、社会心理角度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杠精”一词反映了人们在网络时代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一些人倾向于表现出自己的强势、攻击性和支配欲望。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源于一些负面因素,包括:社会压力、自卑、羡慕心等。
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在网络上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期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此外,“杠精”也反映了一些人对“正确性”的过度追求。
当某个问题在网络上受到争议时,这些人会用他们认为的“正确回答”去批判其他人。
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其他任何意见都是荒谬和错误的。
这种行为体现了对多元思维的拒绝和缺乏开放性。
三、教育文化角度从教育文化角度来看,“杠精”一词反映了当今一些青少年和年轻人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人在学校中只注重成绩和知识的应试性学习,却缺少课外活动、社交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年轻人的自闭和情感闭塞。
另一方面,在文化方面,一些年轻人长期接受单一文化的熏陶,容易形成偏见和刻板印象,缺乏多元性的思考和文化包容。
这种单一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反映在网络上也同样明显。
当他们与其他人意见不同时,就会采取攻击和贬低态度,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想法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网络传播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杠精”,这些人会在网络上无理取闹、大放厥词,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探讨网络传播中“杠精”的问题。
一、表现:1、无理取闹网络中的“杠精”经常在话题讨论中进行无意义的争辩,甚至会占据大量的评论、讨论区,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困扰。
2、大言不惭“杠精”经常在网络上放言世界惊人大事,却难以提供实际证据,撕碎谈论中的逻辑关系,甚至句句都是错的。
3、执固不化“杠精”常常沉迷于自己的一面之词,不顾他人的反驳和事实,保持着自己的一贯的立场。
4、揪住小节“杠精”在网络上会揪着细节不放,扩大某个语言意义上的飞蝇,认为自己定的“事实”很“深”,过于严肃。
二、成因:1、自我满足感一部分“杠精”由于缺乏成就和自我认可感,为寻求刺激和成就感而在网络中表现过度。
2、与他人交流障碍一些“杠精”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在网络上表现出来,他们以此为信仰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和认同感。
3、社会压力释放网络上的匿名性使得“杠精”得以释放内心压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缓解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4、有害交往行为在网络水平区域,网络游戏、 APP 等虚拟社区在物质、心理等层面上满足了一部分“网民企图心”的需求,但是这些都是通过虚构的“角色”、积分等环境交往和战斗来实现。
而“杠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有害交往的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中“杠精”表现突出,且成因复杂,需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尝试从自己做起,培养自己的网络文化修养,不能随意挑战他人,进行无意义的争辩,共同提高网络文化的质量水平,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健康、积极和充满创造力。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杠精”一词近年来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喜欢挑刺、挑毛病、挑事儿,总是向别人找茬、与人唱对台戏的人。
这种行为常常让人感到烦躁和无奈,因此“杠精”一词也逐渐成为网络用语中的热门词汇。
那么,究竟什么是“杠精”?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三个平面来分析。
一、行为特征平面“杠精”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挑剔、计较、苛求。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或者故意寻找别人的错处,然后像发现了什么大秘密一样指责别人。
不管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挑开对方的瑕疵,甚至夸张其错误。
一旦被指出错误,杠精们往往不会罢休,而是盯着这个问题不放,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
他们不懂得宽容和体谅,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地去和别人计较,不断地挑刺。
二、心理动机平面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做“杠精”呢?究其心理动机,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过于焦虑、失落、自卑,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
通过挑剔别人的问题,他们试图掩饰自己的不足,想通过指责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喜欢与人争吵、制造事端,从而获得一种虚荣感和满足感。
他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围着自己打转,所以会故意发难、找茬。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无聊、寂寞,找不到乐趣和意义,通过与人争吵来找寻一种刺激感和存在感。
三、社会交往平面“杠精”这种行为其实对社会交往是不利的。
无论在线下还是在线上,我们都希望和谐相处,愉快交往。
“杠精”往往给人带来负面情绪和困扰,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导致矛盾激化。
而社会上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在论坛上看到某些人喜欢“针对性批评”别人,甚至上纲上线,引发激烈的口水战;在现实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喜欢“挑刺”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可以看到“杠精”这种行为,并不是什么好事。
无论从行为特征平面、心理动机平面还是社会交往平面来看,都无法让人赞同这种行为。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114现代交际·2019年17期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靳孟摇(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得以出现并迅猛发展,“杠精”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走红网络。
该词被解读为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同时被大家频频引用。
从其来源、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来源 语义形成 语义发展 特征及应用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14—02流行语既是词汇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网络流行语是通过网络创造、传播的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2017年11月“杠精”一词开始走红,2018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在网络媒体中,有关“杠精”一词的记录及文章非常之多。
下面从词的来源与语义形成、语义发展、形式特色及语用等角度对“杠精”一词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杠精”的来源和语义形成1.从日本同类词到中国原创与“杠精”一词含义比较接近的网络流行语“ky”,撷取自日语。
“ky”的意思是“没眼色”,在日本的二次元游戏中,多指发表相反言论来攻击其他游戏玩家的群体。
如果你被别人形容是一个“ky的人”,那么含义基本等同于“你是让我感到很不爽的人”。
中国的“杠精”一词来源于一个漫画,2018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调侃“杠精”的漫画:一女生向一“杠精”表白,并要求去见他的母亲。
“杠精”说:“唯独这件事不可以,因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
”这致使“杠精”一词迅速走红。
“杠精”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抬杠成瘾的人。
从发表相反言论角度看,和日语的“ky”有相同之处,但在此基础上并非单指“没眼色”,而是更侧重“怼人”这个含义,因此比日语的同类流行语语义加重且语义更加的丰富。
2.“杠精”语义的形成从形式上来看,“杠精”是由语素“杠”和类词缀“精”结合而成。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传播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人们称之为“杠精”的存在。
这类人在网络上喜欢对别人的言论进行无端挑衅和辩驳,一味地与他人作对,并且喜欢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人。
那么,“杠精”到底是如何表现的?其成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讨论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来探讨这一现象。
1. 过度辩论“杠精”在网络传播中常常表现为过度辩论。
无论别人的言论是否正确,他们都会对之进行挑战和质疑,一味地争辩不休。
他们似乎乐此不疲,对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看似“不买账”,却又百般“管闲事”。
在交流中,他们不顾自己的言论是否合适和正确,只是纯粹地为了挑战和争论而争辩不休。
2. 强加立场“杠精”在网络传播中还喜欢对别人的立场进行强加。
无论别人的观点如何,他们总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他们似乎不愿意接受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也不愿意尊重别人的观点,而是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见。
3. 挑衅和辱骂在网络传播中,“杠精”还常常表现为挑衅和辱骂。
他们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以侮辱性的言辞对待对方,试图通过挑衅和辱骂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同意见。
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网络传播的和谐氛围,也影响了人们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二、“杠精”的成因1. 缺乏自信心“杠精”的成因之一是缺乏自信心。
他们在网络上对人进行挑衅和辩驳的背后,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自信,需要通过充斥争执的言论来获取表现自己的机会。
通过与他人的辩论,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2. 渴望被认可“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行为也可能源自他们渴望被认可。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求别人的关注和注意。
通过与他人的辩论和挑衅,他们试图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3. 社交焦虑“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行为也与他们的社交焦虑相关。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杠精”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汇,用于形容那些喜欢和他人争论、挑衅、挑剔、钻牛角尖的人。
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常常充满攻击性和挑衅性,经常以挑起争端和对抗为乐,注重抓住别人的错误或瑕疵来指责他们,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智慧”和“道义”。
1. 激进和攻击性的言辞。
“杠精”倾向于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无理取闹和挑战,他们用激进和攻击性的言辞来让别人感到愤怒和不快,以此来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2. 网络暴力倾向。
“杠精”常常通过言辞上的辱骂和恶意攻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使用恐吓或人肉搜索等手段来对待对方。
他们以此来制造恐惧和威慑,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3. 单一视角和缺乏共识。
“杠精”通常只看重自己的观点,视对方的意见为无足轻重。
他们不愿接受不同的观点,也不愿为沟通和共识付出努力,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胜利”。
那么,“杠精”在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匿名性和互联网的便利。
“杠精”之所以存在和繁荣,是因为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隐蔽的身份,让他们可以隐藏在网络上,不用面对面和他人沟通,从而免受批评和责备。
互联网的适用性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社交平台,为“杠精”提供了充足的“猎物”。
2. 获取自我满足感。
“杠精”在网络争论中寻找自我满足感,通过挑战别人、战胜别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他人的错误和瑕疵上钻牛角尖,展现自己的过人之处,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 缺乏真实的社交互动。
“杠精”往往是孤独、自卑或不受重视的人群中的一员,他们通过网络争论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缺乏真实社交互动的他们,在网络争论中找到了一种替代的交流方式。
4. 自我价值感的不稳定。
“杠精”存在于一个充满竞争和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常常通过争论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道德,以获得自己价值感的稳定。
而对于如何应对“杠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思考解决办法:1. 加强网络教育和法制建设。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摘要】“杠精”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语,指的是喜欢挑战和辩论,喜欢在争执中占据上风的人。
他们通常会不断地挑剔他人的言论或行为,以显示自己的聪明和优越感。
造成的影响是增加了网络上的争吵和矛盾,影响着网络氛围的和谐。
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对待和沟通来应对“杠精”行为,可以选择不和其争吵,避免被其情绪操控。
只有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和平。
通过深入了解“杠精”现象,我们能更好地规避其负面影响,建立积极的网络交流氛围。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是一个反映网络文化的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并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杠精”、“网络词”、“流行语”、“浅析”、“引言”、“正文”、“表现”、“影响”、“应对行为”、“结论”1. 引言1.1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语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杠精”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流行词汇之一。
究竟什么是“杠精”?为什么“杠精”如此受欢迎?在网络上,“杠精”又是如何表现的?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有哪些?在面对“杠精”行为时,应该如何应对?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网络词流行语“杠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杠精”的定义、流行原因、网络表现、影响及应对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是一个既有趣又有些烦人的现象,它既反映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又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思考。
正是因为“杠精”这一独特的存在,网络世界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不得不思考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逐一对“杠精”进行剖析,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能够让读者对这一网络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正文2.1 “杠精”是什么?“杠精”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网络用语,指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行为,常常表现为针对他人的挑衅、辩论或者争吵。
这类人通常会在争议或者矛盾的话题中表现出高度的争执性和冲动性,试图通过挑衅他人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或者控制欲。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交的重要途径。
网络传播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杠精”。
所谓“杠精”,指的是在网络上喜欢与他人辩论争吵,甚至挑起争端的人。
本文将探讨“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与成因。
我们需要了解“杠精”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杠精”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挖空心思寻找争议话题。
杠精通常会主动寻找争议话题,以便展示自己的辩论能力和智慧。
他们可能会挑选一些有争议性、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机会与他人争辩。
2. 极端立场和强硬言辞。
杠精在辩论中常常表现出极端的立场,并使用强硬的言辞来质疑对方或者捍卫自己的观点。
他们往往以“我绝对正确”的姿态对待辩论,不愿意妥协和交流。
3. 敏感性和容易激愤。
杠精通常对于对方的言论非常敏感,任何批评或者质疑都可能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激愤。
他们可能对于对方的不同观点或者辩论方式过于敏感,很容易将争论升级为争吵。
网络匿名性的存在是“杠精”行为的一大催化剂。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使用匿名身份进行交流,这让一些人觉得可以无须承担责任和后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匿名状态让“杠精”可以更加放肆地攻击他人,因为他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也激励了一些人成为“杠精”。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争论,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论坛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并获取他人的关注和回应。
这种高强度的社会关注和互动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励他们继续进行“杠精”行为。
缺乏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是一些人成为“杠精”的原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可能因为缺乏合适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而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在网络上,“杠精”可以通过言辞攻击和辩论来掩饰自己的社交不足,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些人成为“杠精”还可能是由于自尊心脆弱和自卑感的存在。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杠精”一词在近年来的互联网流行语中频繁出现,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在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喜欢挑起争端、争议,找茬,甚至恶意辱骂他人的行为。
本文将从语言层面、心理动机以及文化背景来分析“杠精”一词。
从语言层面来看,“杠精”一词的形成是中文网络语言的一种产物。
“杠”的意思是争端、争吵,可以指代一个人发起的争论、吵架等行为,“精”的意思是指精神,通常用于形容过度热衷于某种事物、过于专注的人。
“杠精”一词所指的是那些喜欢挑起争执、争辩的人,并且在这一行为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度。
从心理动机的角度来分析,“杠精”一词的使用者可能有多种心理动机。
某些人可能是出于求胜心理,或者说是“斗争欲”驱使他们成为“杠精”。
这些人喜欢通过辩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者通过批评他人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
一些人可能是出于寻求刺激和创造话题而成为“杠精”。
这些人通过挑起争端,引发争论来获得刺激和关注。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出于探究真理的目的而成为“杠精”。
这些人追求真理,抱着探索和辩论的态度,以此来发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从文化背景来看,“杠精”一词的出现与当前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迅速,个人表达的渠道也更加便捷,网络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言论交流空间。
这种自由也带来了滥用和过度争吵的问题。
“杠精”一词的出现可以看作社会对于过度争辩的一种调侃和讽刺。
它指的是那些在网络上恶意争吵、挑衅他人的人,既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也会受到大众的批评和嘲笑。
“杠精”一词在语言层面、心理动机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有着多重的解读。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社会中一些争论辩论时时刻刻存在的现象。
我们也要看到,“杠精”行为带来的争端和冲突可能会对社交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理性、尊重和友善的讨论方式,以建立和谐的网络社区和现实生活环境。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我们来解释一下“杠精”的含义。
一般来说,“杠精”是指那些在网络上喜欢挑刺、争论、对别人进行指责和批评的人。
他们通常以挑剔和批评他人的言行为乐,并且总是试图争辩并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一行为往往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公共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很容易看到有人在评论区或者微博上充当“杠精”的角色。
他们可能会在别人的发言中寻找漏洞,然后以自以为是的姿态进行指责和批评,甚至是演变成无休止的口角和争吵。
那么,“杠精”为何能够在当下的网络文化中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呢?这一现象不得不从当下的网络环境和社会心理状态分析起。
网络文化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容易被曲解和扭曲,因此容易滋生出一些争执和不满情绪。
而一旦有“杠精”出现,他们的指责和批评往往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扩大了争议的范围。
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社会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杠精”现象的出现。
当下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言论和表达,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对自己的言论产生过分的关注和敏感。
而“杠精”往往会抓住别人言论中的瑕疵,从而进行攻击和指责,而这种攻击恰恰又会加深别人的敏感情绪,使得争执更为激烈。
“杠精”现象的出现也与网络文化的匿名性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有关。
在网络上,很多人使用匿名身份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匿名身份让人们更容易表达出一些情绪化和不理智的言论。
在这种情况下,“杠精”一方面可以通过匿名身份避免一些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挑刺和攻击别人来获取一定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人们在当下的社会心理状态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比如焦虑、压力、不满等情绪,这种情绪的累积使得人们更容易对外界的言论和行为产生过度的反应和批判,从而助长了“杠精”现象的出现。
我们也要认识到,“杠精”现象的出现并非一件完全消极的事情。
尽管“杠精”可能给网络文化和社交媒体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杠精的存在也是有助于维护网络言论的公正与平衡的。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词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词汇的出现不仅为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新的乐趣,还反映了当下社会和时代的特点。
一个备受关注的词汇就是“杠精”。
它是近年来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常常在网络论坛、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等场景中出现。
那么,“杠精”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流行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浅出地解析一下网络词流行语“杠精”。
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杠精”。
在网络语境中,“杠精”是指那些喜欢辩论、挑刺、挑毛病的人。
他们在网络上经常针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提出异议,甚至打成一片,力图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理有据,更高明一些。
而这种行为多半是出于抬杠或者寻求炒作的目的,而非出于真正的讨论和交流。
“杠精”一词带有贬义,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刻意挑衅、捣乱的人。
那么,“杠精”为何在网络世界中如此流行呢?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让人们之间的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和平等,任何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为“杠精”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辩论能力。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杠精”提供了更多的舆论平台。
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人的言论。
而这些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为“杠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观点,使得他们更容易找到可以抬杠的机会。
一些特定的社交平台和论坛也成为“杠精”活跃的舞台。
在一些热门的社交平台和论坛上,人们经常会讨论一些话题或事件,而“杠精”往往会选择在这些场景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挑战别人的观点,甚至激化争端,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流行文化的影响也是“杠精”流行的原因之一。
在当下的社会文化中,追求个性和炫耀自我成为了一种潮流。
而“杠精”恰好可以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中得到认可和推崇,他们的辩论和挑刺行为被一些人当做是独立思考和敢于表达的体现。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
从三个平面分析“杠精”一词“杠精”一词最近几年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它既可以表示某人在某个领域十分拔尖,也可以表示某人过分耿直、强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平面分析“杠精”一词,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词的含义。
我们可以从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杠精”一词。
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杠精”一词往往被用于形容那些专业领域中极具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
这类人在特定领域的讨论中经常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杠”住对方,让对方无法反驳或者辩驳。
这种情况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尤为常见,因为许多人借助社交媒体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表现得过于自信和咄咄逼人,因此就被戏称为“杠精”。
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杠精”一词并非完全是贬义词,它也可以表示对某人专业能力的肯定和表扬。
我们可以从人际关系和沟通交流的角度来分析“杠精”一词。
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杠精”一词常常被用于形容那些过分钻牛角尖、一根筋的人。
这类人在沟通交流中经常会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不愿意考虑他人的意见和想法,甚至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者小问题而和别人争辩不休。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有些人天生好辩,一旦进入争辩状态就很难收手,这时就容易被人戏称为“杠精”。
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杠精”一词通常具有贬义和讽刺的色彩,它表示对某人钻牛角尖、一根筋的行为的不满和厌恶。
我们可以从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角度来分析“杠精”一词。
在这个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杠精”一词的产生和流行与当下社会语言文化和社会风气有密切的关系。
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兴起让“杠精”一词得以迅速传播和流行,因为在这个平台上人们更容易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并且更容易被他人发现和评论。
人际关系和沟通交流的复杂性也使得“杠精”这个词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因为每个人在和他人交流时都有可能碰到过于钻牛角尖的人,或者在某个领域中自己也曾经有过“杠精”的表现。
“杠精”可否“杠杠的”
“杠精”可否“杠杠的”“杠精”一词源自网络用语,通常指那些喜欢在互联网上“杠”人、以争论为乐的人。
而“杠杠的”一词则是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新词,常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厉害、非常棒。
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词的用法、意义以及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杠精”这个词。
在互联网上,“杠精”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好争论、好争辩的人,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辞通常比较刻薄、辛辣,而且喜欢批评别人、挑刺别人。
他们喜欢在社交媒体、论坛等地方跟人“杠”上,争论的内容可能是政治、文化、时事等各种话题,他们会用各种“辩证的”理由来攻击对方,有时候还会顽固己见,对别人的意见不合理就会争论个不停。
“杠精”这个词多半是带有贬义的,表示对那些过度争论且不讲理的人的一种嘲讽。
而“杠杠的”一词则是流行于年轻人中的新词,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非常棒、非常厉害。
比如说,“他的音乐真是杠杠的,听得我都沉迷了。
”或者“这部电影简直是杠杠的,我看得太过瘾了。
”“杠杠的”这个词语通常是被用来赞美、褒义的,表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杠精”和“杠杠的”这两个词在语义上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反。
一个是形容喜欢争辩、挑刺的人,具有贬义;而另一个则是赞美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出色。
这也反映了当下网络用语的多元化、生动化。
而这两个词的流行也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语言的创新与拓展。
“杠精”和“杠杠的”这两个词还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些现象和文化。
“杠精”一词的出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有一些人过度追求争议、争辩,带有攻击性、批判性的言辞在网络上泛滥,这也反映了网络文化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
“杠杠的”一词的流行,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有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他们愿意用新颖的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情感。
从这两个词的流行可以看出年轻人的审美观和语言需求的变化。
“杠精”和“杠杠的”这两个词语都是当下网络流行语中的热词,它们在语义上有所关联,但又截然相反。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网络传播中的“杠精”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交现象。
在网络上,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聊天平台,总是能够看到一些人在评论或者回复中表现出一种“杠精”的特点。
那么,“杠精”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在网络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杠精”的概念。
在网络社交中,“杠精”是指一些人喜欢在讨论、争论或者交流中发表一些刻薄、挑衅的言论,目的是为了引起争议或者刺激他人。
他们常常会针对对方的言论进行挑剔、批评或者挑衅,以达到“高人一等”、“理直气壮”的目的,常常以一个“理性”的姿态挑战他人的观点。
在网络传播中,“杠精”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上或者论坛、群聊中大放厥词,以所谓的“一针见血”、“无所畏忌”来“打脸”或者“抬杠”,在一些争议性话题中频繁发表贬低他人的言论,以达到自我满足的目的。
对于“杠精”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心理因素。
有些人天生好斗,喜欢在言语中挑战他人,以获得成就感或者满足感。
他们对自己的言论充满自信,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驳。
社交环境因素。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争议性话题往往会引起大量关注和讨论,这就促使了一些人喜欢在这些话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吸引更多的眼球。
社会心理因素。
在一些社会风气比较浮躁的地方,人们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挑剔、批评的态度,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在网络传播中,“杠精”常常会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他们喜欢在争议性话题上“抬杠”或者“打脸”。
无论是在微博、朋友圈还是论坛中,只要有争议性话题的讨论,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对他人的言论进行挑剔、批评。
他们通常会以“理性”的姿态进行挑衅。
他们可能会在言语中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或者“冠冕堂皇”的论调,以显示自己的高见和洞察力。
他们往往对他人的言论毫不留情。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无视对方的感受,直接站在“道义”和“理性”一方指责对方,以达到刺激对方的目的。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
网络传播中“杠精”的表现与成因网络传播中,“杠精”是指那些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争论并挑衅辩论的人。
他们常常针对他人的言论或观点,进行不断的抨击和争执,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见识”。
这些杠精往往表现出以下的特点和行为:1. 喜欢挑衅:杠精往往以挑衅和辩论为乐,他们会故意挑起争论,激发他人的情绪,以此获得满足感。
他们往往以质疑、讽刺和挖苦的方式回应他人的言论,目的是让对方感到被攻击和被辱骂。
2. 喜欢争论:杠精往往不满足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善于争辩和辩论。
无论对方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他们都会找出漏洞和矛盾,并通过激烈辩论来戳破对方的观点。
他们喜欢通过争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识,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3. 缺乏尊重:杠精在争论中经常会对对方的言论和观点进行攻击和质疑,不管对方是谁,他们都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和争辩。
他们往往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关怀,只顾自己的表达和称赞。
4. 过于执着:杠精通常会对一个话题或一个观点过分执着。
无论对方如何反驳和解释,他们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退让或改变。
这种过度的执着常常导致争论的长时间持续和无法达成共识。
5. 追求攻击性:杠精往往会寻找攻击性的言辞和行为,以激怒对方,并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犀利。
他们会使用讽刺、挖苦、嘲笑和人身攻击等手段来击败对方,并通过展示自己的攻击性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杠精的表现和行为,在网络传播中,他们经常出现并引发争议和矛盾。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杠精”存在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杠精的成因。
1. 自我认同感的需求:杠精往往通过挑衅、争辩和辱骂他人来追求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肯定。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自尊,通过与他人的争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争论和辩论成为一种获得社交认同和赞赏的方式,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掌控欲的表达:杠精在网络争论中通常表现出对话题和观点的掌控欲望。
他们希望通过辩论和争辩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见识,控制对话的走向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词流行语“杠精”浅析
作者:靳孟摇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得以出现并迅猛发展,“杠精”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走红网络。
该词被解读为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同时被大家频频引用。
从其来源、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来源语义形成语义发展特征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14—02
流行语既是词汇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网络流行语是通过网络创造、传播的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2017年11月“杠精”一词开始走红,2018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在网络媒体中,有关“杠精”一词的记录及文章非常之多。
下面从词的来源与语义形成、语义发展、形式特色及语用等角度对“杠精”一词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杠精”的来源和语义形成
1.从日本同类词到中国原创
与“杠精”一词含义比较接近的网络流行语“ky”,撷取自日语。
“ky”的意思是“没眼色”,在日本的二次元游戏中,多指发表相反言论来攻击其他游戏玩家的群体。
如果你被别人形容是一个“ky的人”,那么含义基本等同于“你是让我感到很不爽的人”。
中国的“杠精”一词来源于一个漫画,2018年4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幅调侃“杠精”的漫画:一女生向一“杠精”表白,并要求去见他的母亲。
“杠精”说:“唯独这件事不可以,因为‘杠精’不配拥有母亲。
”这致使“杠精”一词迅速走红。
“杠精”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抬杠成瘾的人。
从发表相反言论角度看,和日语的“ky”有相同之处,但在此基础上并非单指“没眼色”,而是更侧重“怼人”这个含义,因此比日语的同类流行语语义加重且语义更加的丰富。
2.“杠精”语义的形成
从形式上来看,“杠精”是由语素“杠”和类词缀“精”结合而成。
“杠”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杠,床前横木也”,即承重的粗大木棍,是名词。
后来词义及词性有了引申,引申为动词“抬杠”的含义,至此形成“杠精”中“杠”的语义,在“杠精”一词中“杠”可以理解为“抬杠”。
“精”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精,择也”,即优选品。
之后词义扩大引申出“超肉体、超物质的存在”含义。
“杠精”中的“精”和其引申义的语义有些相似,但也有区别。
早前活跃在网络上的流行语“戏精、猪精”等加之人们常说的“调皮精”等,慢慢地“X精”的词汇越来越多,也致使“精”这个类词缀得以形成。
在类词缀中的语义不再指“超肉体、超物质”,而是更多地融入一种夸张的隐含语义,如:“调皮精”并不是说“调皮”的品级高入仙班,而是指调皮的程度无以复加、无以形容。
同样的,“戏精”也是说某个人很爱演,戏很多,多到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因此冠以“精”的后缀。
“杠精”一词实际上是由“抬杠”和“戏精”组合而成,是“喜欢抬杠的戏精”的简称。
抬杠加戏多是其的典型特点,虽有些夸张,但“精”这个词缀将其语义和特点表达得尤为形象。
二、“杠精”语义发展
“杠精”最初是为反对而反对,想方设法在鸡蛋里挑骨头,多是贬义。
发展到现在,“杠精”的属性有了变化。
现在一般将“杠精”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挑刺的人,明显保留了贬义的色彩,如:老师的经典名句之一,学生说:“老师,我作业忘带了。
”老师回答:“你怎么不忘了吃饭?”另一类是单纯喜欢在一些事情上发表自己观点的人,虽观点相悖,但言辞并无攻击性,无所谓好坏倾向,因此偏向中性的语体色彩,这类人中还有一些人,敢于为社会发声,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打抱不平的人群,此含义偏向褒义的语体色彩。
此外,“杠精”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喜欢寻根溯源及用质疑的口吻去提问,类似于“好奇心重”“童言无忌式提问”,此时的语义也带有褒义的语体倾向。
如:明朝宰辅张居正听到蝉鸣,问爷爷:“蝉为什么叫?”爷爷说:“因为蝉有口啊。
”他又问:“那家里的簸箕那么大的口,怎么不叫呢?”
从以上整个发展演进来看,“杠精”一词由最初的单纯的贬义色彩逐渐有了不同的分化,衍生出中性乃至褒义的语体色彩。
三、“杠精”的特征及应用
1.“杠精”语录的句式特点
“杠精”和其他网络流行词有很大不同,几乎没有组合的功能,它的含义是通过具体的某个或某些句子体现出来的,即利用具有特色的众多的句子诠释或体现该词的内涵。
本文挑选出现频次较高的句子进行分析梳理。
第一,从答语来看,多是采用反问句的句式形式。
最经典的句式如:“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吗?”由于此句式在微博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此人们评为“杠精”语录的榜首。
如:某人在微博中发了海外旅游的照片,并附文“生活真美好”,“杠精”便会评论:“只有我一个人
觉得普通吗?在国内旅游生活就不美好吗?”在辩论中常用反问的句式形式,会有铿锵有力之效,这一特点也被“杠精”们借用,并运用得炉火纯青。
第二,从分句间的意义关系来看,多采用递进关系的句式形式。
此形式使表达的语义及语气增强,加强了反驳的意味。
在“杠精”的语录中就比较多地采用了此句式形式。
如:有人吐槽说某某饭难吃,“杠精”便会回复:“很多人都吃不上饭,你还在这儿说难吃!”此外,假设关系的句式形式在“杠精”语录中的使用频次基本仅次于递进关系的句式。
如:有人发图说“这只狗太萌太搞笑了”,“杠精”便会回复:“如果你是那只狗,你还笑得出来吗?”虽然回复的内容给人天马行空之感,但不得不承认,其反驳的杀伤力较大。
2.“杠精”语义特征在相声中的应用
在各色语言中,“相声体”是独特的存在。
我们不难发现,相声和“杠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就是通過相互抬杠来产生娱乐效果的。
下面我们就从“杠精”的语义特征出发来分析其在相声中的应用。
第一,偷换概念。
“杠精”的言辞在语义上常常是偷换概念,如:有人说“这药真苦啊”,“杠精”却会说“这点苦都受不了,没有毅力”,虽是同一个“苦”字,但却偷换了味觉上的“苦”和生活中“困难”的概念。
这种语义特征在相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比如甲说“相声是论段儿”,乙说“那好你给我来个中段”。
在这段相声台词中便是将相声的计量单位“段儿”偷换成了形容鱼尾部的“段儿”,通过偷换概念来实现抬杠,达到捧哏和逗哏的效果。
第二,以偏概全。
“杠精”们总是喜欢寻找个例来反驳整体,从而在语义上以偏概全。
如:公认某国的国民素质比较高,有些“杠精”会反对“某国人素质不行,我就遇到过一个”,这是典型的以个案判断整体。
相声中对此语义便进行了应用,如,甲说:“他整天坐屋里,风不吹、日不晒,能不白吗?”乙说:“那煤炭不知在地底下埋了多少朝代了,挖出来还是乌黑的。
”一般情况下符合甲说的条件应该是白的,这是整体,煤炭是个例,用煤炭的个例去反驳整体,运用了“杠精”语义上以偏概全的特征。
四、结语
从以上对“杠精”一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杠精”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发展各具特色。
虽从日语的同类词中发展而来,但已有了独立的词义和多重语义色彩。
此外,没有任何组合形式的特点,使其经典语录的句式层出不穷,加之某些语义方面的偏差,在相声体中广泛应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杠精”实不应为杠而杠。
参考文献:
[1]安静.略说“妖精”隐喻义[N].语言文字周报,2018-12-05(02).
[2]高君.网络新词“控”[J].语文学刊,2010(5).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4]高爽.热词“尬聊”尬从何来[N].辽宁日报,2017-12-26(11).
[5]梅强.小议网络词“怼”的本字[N].语言文字周报,2017-07-19(04).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