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事故管理
07年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事故案例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17”亡人事故2007年1月17日,独山子石化分公司铁管处在南站跨铁路灯桥进行更换故障灯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亡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1月17日,独山子石化分公司铁管处电务段开具高空作业票,更换南站灯桥的5个故障灯。
15时30分,电工殷某(男,44岁,电工)佩戴防护用品从西侧登桥作业(该灯桥全长52米,宽82厘米,距地面高度14米,桥横梁防护栏高度为1.5米,横跨七股铁道,灯桥东西两侧距末端3米处各设计有爬梯方孔洞一个,孔洞尺寸为82x50厘米,人员作业爬梯在灯桥西侧)。
电务段电工李某和南站货检员杨某在地面进行监护,殷某从西向东依次换灯,于16时30分左右更换完处于灯桥最东端故障灯,并在灯桥东端要求通电试灯。
试灯完毕后,殷某从桥东端往西折回时,从距东端3米处的爬梯预留孔洞坠地,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1、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基层单位存在安全工作不落实。
2、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预留孔洞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兰州石化“2.6”火灾事故的通报2007年2月6日15时15分,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4.5万吨/年碳四抽提装置脱重塔(T112)塔釜再沸器(H-125D)发生火灾事故,一、事故经过2月6日,碳四车间针对H-125D换热效果差的问题,讨论分析认为是再沸器底部积水造成,并于15时左右对再沸器检查处理。
车间主任、生产副主任、工艺技术员、高级技师和2名当班操作人员共6名员工进入现场,打开倒空线排空阀门(DN50)排液,有黄色无味溶液排出,约5分钟后有少量气相物料排出即关闭阀门;为了排净残余液体,约5分钟后,再次打开倒空线排空阀门排液(阀门开度很小),发现有气相物料排出并夹带少量液体,随即关闭阀门。
所有人员正在现场讨论下一步处理方案时,突然发生着火,造成6人受轻伤。
二、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再沸器排出的黄色液体中可能含有丁二烯过氧化物或自聚物,并且在排放过程中夹带出顺丁烯、丁二烯等易燃易爆气体,过氧化物或自聚物遇空气氧化着火。
事故案例分析07年
一、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
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
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停工损失80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每题2分,其中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进行的安全评价为( c )。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技术评价 E.安全管理评价 2.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c )。
A.197万元 B.397万元 C.442万元 D.1197万元 E.1200万元 3.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a )的责任。
A.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B.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C.该单位安全技术人员 D.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E.该单位主管部门 4.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ABD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C.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企业技术负责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5.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CDE )。
A.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B.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C.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E.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6.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BC )。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事故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故处理行为,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设备损坏事故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置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前进行预防控制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应对。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通报制度,对事故发生后统一上报,并建立事故分析、统计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事故报告管理第六条事故报告是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书面报告,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发生原因、损失情况、处理意见等。
第七条事故报告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分类,对于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事故报告应当真实客观,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描述,不得有隐瞒虚报等行为。
第九条对于发生的事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告,逾期未报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第三章事故调查管理第十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
第十一条调查组应当由相关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对事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十二条调查组应当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调查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四章事故处置管理第十四条对于发生的事故,企业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和事故等级,及时进行处置,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救治,并做好善后工作。
第十六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清理。
第十七条对于因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依法进行赔偿。
第五章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责任人、应急措施、报告程序等。
事故管理标准制度
事故管理标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事故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管理标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第四条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第五条企业应加强事故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事故管理责任制度第六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事故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置和事后处理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八条企业应定期组织事故管理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企业领导应发挥表率作用,关心员工安全,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事故预防措施第十一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识别风险的能力。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机制,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排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企业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特殊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企业应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置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第十七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应急预案的执行流程。
第十八条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企业应设立应急响应指挥中心,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的配合。
安全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安全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TJDT/ZY-AQ-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杜绝次生灾害,减少事故损失,依据国家、天津市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事故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组织调查处理的,由公司安委会负责配合;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不组织调查处理的,由公司安委会组织或责令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处理。
第四条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作为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国家事故界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按照从严原则负责制定公司的事故级别和处理标准,组织公司内部的事故调查和责任界定。
第五条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负责制定公司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办法,各建设管理中心应在此基础上完善本中心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第六条受公司委托,公司所属建设管理中心组织所辖范围内一般事故或影响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安全质量监察室。
第七条安全质量监察室应建立健全公司安全质量事故台账,及时汇总分析,定期报告公司领导,为安全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八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四不放过”要求开展工作。
第三章事故标准第九条根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依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及影响大小,天津地铁公司安全质量事故分为八个级别(详见附件《安全质量事故分类及处罚标准》)。
第十条各建设管理中心应根据公司安全质量事故标准,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细化、严格本单位的事故管理标准。
第四章事故报告第十一条各建设管理中心应明确事故报告责任人,负责事故上报。
一般A类及以上事故的报告责任人为中心负责人,其他级别事故的报告责任人为中心分管领导。
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区域的负责人应按照本中心相关规定履行报告程序;各中心事故报告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501号【发布日期】2007—07—11【生效日期】2007—09—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1号)《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6月27日国务院第1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规范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铁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的各项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条铁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日常的铁路运输安全监督检查,指导、督促铁路运输企业落实事处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组织、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条铁路运输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铁路运输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铁路正常行车。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事故应急救援、铁路线路开通、列车运行和事故调查处理.第二章事故等级第八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脱轨辆数、中断铁路行车时间等情形,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二)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三)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事故管理制度文字
事故管理制度文字一、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对事故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此事故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供应商及访客。
三、术语及定义1. 事故:指在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过程中,因人为或者自然原因所造成的对人身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事件。
2. 事故管理:指对事故的预防、监测、应对和处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3. 事故调查:指针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4. 事故报告:指对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5. 事故纠正措施:指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事故预防1. 公司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2. 公司应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 公司应定期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
4. 公司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有特殊安全风险的设施的监管和管理。
5. 公司应落实岗位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员工的个人防护措施。
五、事故预警和监测1.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2. 公司应采取科学的监测手段对员工的工作环境、生产设施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公司应建立并完善事故统计和报告系统,做到事故的及时上报和记录。
六、事故应对和处理1. 一旦发生事故,员工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2. 公司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并尽快清理现场,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3. 公司应尽快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4. 公司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员工家属和社会公众进行通报和公告,并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七、事故调查和分析1. 公司应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小组,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事故分类
事故分类1、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根据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分为以下等级: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2、按事故发生的行业分类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按照事故发生的行业,可将事故分为11类,即:煤矿事故、金属与非金属矿事故、工商企业(建筑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运输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其它事故等。
3、按伤害程度分类(对伤害个体)事故按伤害程度分类4、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类别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5、、按事故管理原因分类根据事故致因原理,将事故原因分为三类。
即人为原因、物及技术原因、管理原因。
人为原因的分类与物及技术原因的分类见后,管理原因的分类按下表进行。
6、按事故起因物分类根据2006年2月15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事故按起因物分为:事故起因物分类表7、按事故致害物分类根据2006年2月15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事故按起因物分为:8、按事故人为原因分类人为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人为原因分类表9、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物及技术原因是指由于物及技术因素导致事故发生,也就是导致事故发生得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分类表10、事故伤害部位分类按身体伤害的部位分类。
事故伤害部位分类表11、国际事故分类方法1)国际劳工组织的分类国际劳工组织(ILO)对职业事故的分类方法是:按事故形式划分为:职业事故、职业病、通勤事故、危险情况和事件。
按事故类型分为:坠落人员、坠落物体打击、脚踏物体和撞击物体打击、卡在物体上或物体间、用力过度或过度动作、暴露或接触过低过高温度、触电、接触有害物或辐射、其它等。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及工作地点发生的一切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条事故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优先、安全第一、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坚持“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的保障理念。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事故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事故管理水平。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上报和处理制度,明确事故的分类和等级,及时准确的汇报、处理和追究责任,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响应。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分析和教训总结机制,及时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事故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事故预防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编制完善的事故预防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的事故监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熟悉和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
第十条企业应当强化安全设施和器材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和器材的安全可靠运行,减少因设施和器材故障造成的事故。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大风险点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控制隐患,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校订,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素质,降低事故损失。
第三章事故应急处置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和处置,尽力减少事故损失。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二次灾害的发生。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事故的情况,并及时通知员工和社会公众,做好舆情应对工作,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范本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本规定旨在规范事故事件的管理,确保事故的及时报告、处理和追踪,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类型的事故事件管理。
二、事故报告1. 事故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及物资情况等详细信息。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收到事故报告后,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3. 事故报告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传达,以便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进行紧急处理。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1. 事故调查小组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事故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
2. 事故调查小组应尽快完善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原因、责任人及相关推测等。
3. 完善的调查报告应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应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四、事故处理与纠正1. 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全面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
2. 负有责任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事故处理措施要求,及时采取行动并报告处理进展情况。
3. 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理,并做出记录,以便今后进行事故责任追究。
五、事故防范与控制1. 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结果,完善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加强事故预防宣传,提高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3. 组织开展定期的事故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中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完善。
六、事故追踪与评估1. 上级主管部门应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估,确保事故处理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并对事故处理的效果进行考核。
2. 定期对本单位的事故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纠正。
七、附则1. 本规定由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部分,须经本单位领导审批。
八、附件无以上即为事故事件管理规定的范本,该规定旨在规范事故的管理流程,希望能对您进行参考和借鉴。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工作,保障职工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严格遵守。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发生在工作过程中的事故,包括安全责任人员、生产经理、职工等。
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要加强管理,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再次事故。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第五条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第六条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事故报告和处理第七条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停止相关工作,迅速组织救援。
第八条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员应迅速到现场展开调查,如实查明事故原因,并尽快采取措施防范。
第九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应立即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
第十条对于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第十一条对于发生事故涉及的人员,应及时进行伤亡情况核实,并通知家属,积极开展善后工作。
第三章事故调查和分析第十二条对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尽快展开调查工作,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听取相关人员的陈述,收集证据材料,做到公正、客观。
第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制定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报请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制定事故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四章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第十七条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
第十八条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九条企业应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流程讲解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目录CONTENTS 01020304【前言】【事故的基本概念】【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事故管理(预防、调查、分析、处理、建档)】第一部分前言前言现代安全管理总的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管理,其主要特征如下:新的安全生产法规不断推出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的变更企业经济形式的增多行业管理的变化社会监督的力度加大当前是国家历史上最重视的时期经济总量大幅增加新观念不断产生安全管理方法不断创新0106 0207 0308 0409 05之前的规定已经不适应新形势1989年发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发布施行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年代的需要。
生产经营单位复杂化由过去以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为主发展为现在多种所有制生产经营单位并存,特别是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生产经营单位在数量上占据多数,并且出现了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也随之多样化、复杂化,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安全形势严峻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行业或领域事故多发。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些落后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如安全管理机制、法制建设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受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届对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强烈呼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统一的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事故报告中的问题突出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相衔接配合的机制事故报告的问题01010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2002年4月原国家局成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9月原国家局报国家经贸委2003年1月18日原国家经贸委报国务院2003—2006年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局调研修改2006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报国务院常务会议2007年3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7年4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93号令发布2007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事故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减少事故损失,确保生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事故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消防事故等。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等,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
第四条本单位相关部门应加强事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
第五条员工在工作中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事故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第二章事故应急预案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逃生、报警、灭火、救援等措施。
第七条事故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在实际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八条每个部门和岗位应当明确事故应急预案中的责任分工和行动方案,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和任务。
第九条事故应急预案应体现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原则,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及时进行,结合本单位新情况和新技术,不断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三章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明确对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理流程。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应当包括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整改措施等内容,确保事故后能够及时处理和防范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客观,并对其做出的处理决定负责。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并按照规定实施整改和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应当进行事故责任追究,确保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章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及时报告、事故记录保留和整理等。
第十七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分析和处理各类事故。
事故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事故处理、统计、报告制度一、引言作为一个企业,事故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经营的损失,还可能造成员工伤亡,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事故处理、统计、报告制度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事故处理制度1. 事故的定义:在制度中明确事故的定义,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以便员工能够清楚地认识事故的范围。
2. 事故的报告:规定员工在发现事故时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事故不会蔓延扩大。
3. 事故处理流程:明确事故处理的流程,包括责任人的调查、事故原因的追查、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等,确保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4. 事故责任制定: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事故的人员进行追责,以示警戒。
5. 事故处理的记录:对每起事故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处理结果等,以备后续的统计和分析。
三、事故统计制度1. 事故统计的分类:将事故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事故的类型、发生的频率、造成的损失等,以便对事故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2. 事故统计的方法:确定事故统计的方法,包括手工记录、电子数据处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事故统计的周期:确定事故统计的周期,一般可按月、季度和年度进行统计,以便及时了解事故的发生情况。
4. 事故统计的分析:对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性和原因性,为今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5. 事故统计的报告:根据事故统计的结果编制事故统计报告,向企业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层提交,以便加强管理和预防。
四、事故报告制度1. 事故报告的要求:规定事故报告的内容、格式和提交要求,确保事故报告信息完整准确。
2. 事故报告的渠道:确定事故报告的渠道和流程,包括报告的对象和层级,确保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 事故报告的审批:规定事故报告的审批流程和权限,确保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
事故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事故管理工作,保障员工安全,本制度制订。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员工、临时工以及来访人员。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确定责任制度,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企业应当积极开展事故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措施,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事故预防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生产设备、场所和环境的安全。
第七条企业应当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规范使用,并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的维护和检修。
第八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的安全。
第三章事故应急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责任和应急处置流程,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第十条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第四章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第十二条企业发生事故后,责任人应当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企业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和分析工作,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五条对于违反事故管理制度的人员,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记过、辞退等处罚措施。
第十六条对于因违反事故管理制度而导致的事故,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和隐患排查报告。
安全事故处理规定范文
安全事故处理规定范文一、引言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稳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处理,防止事故发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事故处理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二、责任与义务1. 对于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事业单位负有责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相关人员应当及时报告上级,确保上级能够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事故评估和调查,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便制定和改进安全措施。
三、事故处理程序1. 当事故发生后,首先应确保现场的安全,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再次发生。
2. 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如消防、急救、安全监管等部门,并请求他们的支援和协助。
3. 随后进行事故评估和调查,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4. 在评估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确保事故不再发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或教育培训。
5. 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事故处理措施1. 对于责任明确的人员,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同时,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需要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对于部门和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应加强安全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
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和奖惩,以激励其积极履行安全职责。
3. 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4.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人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五、安全意识建设1. 制定安全宣传计划,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防范措施。
3. 加强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生产台账样本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安全生产管理台账目录一、安全生产会议记录二、安全生产检查记录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台账四、安全生产奖惩台账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六、安全投入台账七、事故管理台账八、设施设备管理台账九、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十、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会议记录台账编号: 01安全生产例会(专题)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检查记录台账编号: 02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劳动防护用品台账编号: 03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安全奖惩台账编号: 04安全生产奖惩记录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编号: 05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安全投入台账编号: 06注:需附安全投入的发票复印件、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缴费单复印件。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事故管理台账编号: 07生产安全事故上报表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登记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表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设备安全管理台账编号: 08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台账(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特种设备台账编号: 9特种设备登记表二、特种作业设备范围:1、锅炉;2、压力容器;3、压力管道及电梯;4、起重机械;5、厂内机动车辆;6、防爆电气设备;8、其它。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台账种类: 特种作业人员台账编号: 10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二、特种作业工种范围:1、电工;2、锅炉司炉;3、压力容器操作;4、起重机械作业;5、电梯;6、冲压剪切设备作业;7、金属焊接(气割)作业;8、厂内机动车;9、建筑登高作业;10、冷冻机械作业;11、气体充装作业;12、其它。
2007福州电业局“7.1”人身死亡事故通报
福州电业局“7.1”人身死亡事故通报7月1日,福州电业局发生一起集控所所长严重违章引起的人身触电死亡事故。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7月1日,福州电业局地调根据申请,安排对110kV高湖变#3主变10kV侧6032刀闸发热缺陷进行消缺,因考虑白天消缺将造成用户停电,所以安排“零点检修”消缺。
停电范围为#3主变603开关及10kV III段母线,3:05消缺工作结束。
3:25进行高湖变#3主变10kV侧603开关及10kV III段母线由检修转运行操作。
操作任务由监护人刘××、操作人王××(女),协助操作人黄××三人执行。
按照福州电业局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监督到位标准,南郊集控所所长潘××(死者43岁)、副所长刘×到现场加强监督。
4:26操作到最后一项任务“高湖变10kV工农652开关由冷备用转热备用”,当操作到“合上工农6522刀闸,查确已合上”时,操作人王××发现6522刀闸合不上,副所长刘×帮忙试合一次,仍未合上,所长潘××让现场人员停止操作,随即从操作人手里取走电脑钥匙去主控室。
4:30左右,潘××带着电脑钥匙返回开关室,并吩咐黄××去取操作棒。
当其他三人在开关室门口等待黄返回时,潘××独自一人使用电脑钥匙将652开关下柜门打开,造成手掌对6522刀闸线路侧带电部位放电(10kV工农线为配网手拉手线路,带电运行),经抢救无效,于 7月1日6:30死亡。
二、事故原因1.在操作10kV工农线652开关由冷备用转热备用工作中,南郊集控所所长潘××不是操作票的操作人和监护人,本应按照领导到位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管理职责,监督操作人和监护人按章办事,但其在10kV工农线6522刀闸操作合不上时,不是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第2.3.6.4条“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的规定和南郊集控所现场运行规程的规定,监督操作人停止操作并汇报调度和部门领导,而是“越位”严重违章擅自打开6522刀闸柜门导致人身触电,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管理办法
****股份有限公司事故管理办法1目的规范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处理和调查管理程序,通过事故根源的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订以及跟踪验证,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2 范围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学公司”或“公司”)所属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及为化学公司所属单位提供服务的承包商关于任何安全、健康和环境事故的管理,托管公司可参照执行。
3 定义3.1 事故事故是一种意外发生的不期望事件,它将扰乱正常的工作,导致伤害、疾病和可能的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对事故具体的分类和分级评价见附件A《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3.2 员工根据化学公司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化学公司、各所属单位、项目组等签有长期工作合同的人员。
3.3 直接承包商承包商日常作业活动、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和最终成果受业主直接监督管理。
例如:提供人员劳务服务的承包商;在生产作业中的海洋石油生产设施、作业设施和船舶上服务的承包商;从事矿山井下作业的承包商等。
3.4 间接承包商承包商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劳力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受业主指挥管理,即“承包人不仅要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负责,而且要独立承担完成工作中遭受意外的风险”。
3.5 可记录伤害因工作关系导致人员受到医疗处理以上程度的伤害。
3.6 以上本标准中对数字、等级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 职责4.1 安全管理部门a)负责向总公司汇报事故发生情况;b)协助部门或所属各单位进行事故调查;c)负责对事故进行统计和事故报告存档;d)负责各级管理层事故调查的培训;e)根据公司HSE委员会授权,领导或参与B级以下事故调查,协助总公司组织B级以上事故调查,跟踪纠正D级以上事故措施的落实。
4.2 化学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单位a)向主管领导、安全管理部门或地方安全管理部门汇报事故发生情况;b)组织现场的事故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化;c)保护好事故现场;d)组织经过授权的C级事故及C级以下事故调查,包括未遂事故的调查, 填写事故报告;e)协助C级以上事故的调查;f)落实纠正措施;g)负责职工工伤事故治疗费用的处理;h)组织对受伤员工人员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i)负责与保险公司联系商业保险赔偿事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设备、设施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
位置。
7.3.2
现场勘查主要内容
1. 作笔录 (5)能量逸散所造成 的破坏情况、状态、程 度等。 (6)事故发生前后的
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
位置和行动。
2. 拍照或录像
(1)方位拍摄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在
周围环境中的位置。
(2)全面拍摄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各 部分之间的联系。 (3)中心拍摄要能反映事故 场中心的情况。 (4)细目拍摄揭示事故直接 原因的痕迹物、致害物等。
3. 绘制事故图
(1)建筑物平面、剖面图。
(2)事故时人员位置及疏散图。
(3)破坏物立面或展开图。
(4)涉及范围图。
(5)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
4. 搜集相关材料
(1)受害人和肇事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
工龄等。
(2)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情况,过
去的事故记录。
(3)个人防护措施、健康状况及与事故致因有
物覆盖压灭火苗。
(5)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
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3. 烧伤救治
(1)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
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浇水扑灭。 (2)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作简单包扎,避免 创面污染。 (3)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 覆盖压灭火苗。 (5)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应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4. 创伤救治
(1)止血。
a.压迫止血法;
c.
b.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
c.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2)包扎、固定。
b.
a.
4. 创伤救治
(3)搬运。
a.肢体骨折伤员,宜在
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b.大出血或休克的伤员, 应平卧运送,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 c.疑有脊椎受伤的伤员, 应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运。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其温
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用水救火就是冷却灭火。
窒息法:
采取适当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
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可燃
烧物质缺乏助燃物而终止燃烧。
隔离法:
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
开,从而使燃烧终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多 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化学中断法: 将化学灭火剂喷 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 应,中止链反应而使
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符合作业的安全要求。
(11)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5 急救、应急处理和应急设施
7.5.1 急救步骤 (1)首先调查施工现场,在确保对调查者自 己、伤病员或其他人无任何危险后,迅速使伤病 员脱离危险场所。 (2)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神智、气管、 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燃烧反应终止。如将
干粉和卤代烷灭火剂 喷入燃烧区,使燃烧 终止 。
2. 自救注意
(1)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贪恋财物。
(3)必须穿越浓烟逃
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
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
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
面爬行。
2. 自救注意
(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
关的细节或因素。
(4)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经本人签字认可,并
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7.3.3
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
1. 事故分析步骤
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按以下七项 内容进行分析: (1)受伤部位 (2)受伤性质 (3)起因物 (4)致害物 (5)伤害方式
(6)不安全状态
(7)不安全行为
然后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
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者 提出处理意见,写出调查报告 事故的处理结案
7.3.1 事故现场的保护及组织事故调查组
1. 事故现场的保护
事故发生后,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
故蔓延扩大,稳定施工人员情绪。同时,严格保护事
故现场。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需移动
现场物件时,应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书面记 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拍照或录像。 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和有关部门同意后, 方能进行。
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
主讲 邹茜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第七讲
事故管理
§7 事故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伤事故的定义,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 2.掌握伤亡事故报告的信息内容及电话快报内容。 3.掌握事故调查处理的各阶段有关要求。
4.掌握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全因素及现场伤
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5.掌握现场安全急救步骤,应急处理方法 和应急设备、设施的应用。 6.了解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的有关规定。
业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伤亡事故。
7.1.2
事故的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将事故划分如下:
特别重 大事故 较大 事故
重大 事故
一般 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
10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
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故;
2010年11月15日,上海 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 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和监护。
§7.5 急救、应急处理和应急设施
7.5.1 急救步骤 (3)呼救。应请人去呼叫救护车,呼救者可 继续施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 达到现场接替为止。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 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的损伤、骨折和病变。
7.5.2
应急处理
1. 火灾急救
发生火灾,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等
现场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5)注意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精力,
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
(6)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劳动
条件。
(7)加强安全技术研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隔离危险部位。
(8)采用安全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具。
(9)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
(10)定期对作业条件(环境)进行安全评价,以便
2. 组织事故调查组
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由其指定
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
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伤亡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
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
查。
7.3.2
现场勘查主要内容
1. 作笔录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候等。 (2)现场勘查人员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 话等。 (3)现场勘查起止时间、勘查过程。
(1)个人不安全因素 是指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 适应工作、工作岗位要求而影响安全的因素。 (2)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
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
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7.4.1
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
(3)物的不安全状态 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 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 绝大部分事故的两个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称 作事故隐患。
事 故—— 是 指 个 人 或 集
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
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
违背人们愿意的不幸事件,
其后果可能造成人员、财产
的伤害和损失。
§7.1
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工伤事故的定义
7.1.1
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
区域内、在生产过程中、在生产
时间内、在生产岗位上,与生产直接有关的伤亡 事故;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在短期 内大量侵入人体,使工作中断并需进行急救的中 毒事故;或者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
海市闵行区检察院调查查明,这起重大责任事故因盲目
指挥赶进度,施工方一边挖基,一边在建筑物旁短时间 大量堆土,造成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方产生水平位移, 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7号楼的整 体倾覆。
7.3.4
提出处理意见,写出调查报告
根据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对已确定的事故直接
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人 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制定防范措施并 加以落实,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切实做到“四 不放过”。 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 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 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后,在规定
(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
重伤范围。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物中毒 ;苯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等。
2005年8月21日大兴西红门镇一在建演播厅突然坍塌,20多名正在 施工的工人从十几米高的三层楼顶摔下并被掉下的水泥板、钢管埋住。 事故造成1人死亡。
§7.2
伤亡事故的报告
7.2.1 报告事故信息内容
的时限内报批。
案例
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 理张志琴及工作人员秦永林,上海众欣建筑有限公司法
人代表、董事长张耀杰及工作人员夏建刚、陆卫英,无
业人员张耀雄和上海光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 “莲花河畔景苑”总监理乔磊等7名责任人,涉嫌重大 责任事故罪批准逮捕。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表 示,7号楼拆除后不再重建,原址计划增建公共设施,
基本情况,拨打“119” 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 在消防部门达到前,对易燃易爆物质采取正确有 效的隔离。采取: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 法等灭火方法。
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周围的情况,防止中毒、坍
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 在灭火 后,应保护火灾现场,以便事后调查起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