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手札书法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碑》,识得欧字意思,知颜柳之硬,褚欧之瘦,
学书者不可不领略也。”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审美 趣向以瘦劲推崇,加以褚董之婀娜而不失呆滞,逸 趣横生。
书法与书论的关系 曾国藩于书法的艺术观,概括为四句话:。点如
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内跌宕,外拙直;鹅
数年必成书家矣。”足见对智永《千字文帖》推崇之
至。在此期间,曾国藩则与当时在书法界享有盛名 的何绍基来往甚密,且彼此引为知己。同样何绍基
转颈,屋漏痕。”其中“内跌宕,外拙直”,当是外
刚内柔,内雄外淡的意思。这与曾国藩的性格和人 品完全相同。 曾国藩把笔法和笔意理论,归结到他的阳刚阴 柔的美学观上。他还作诗一首,诗日:“侧势远从
也对智永《千字文帖》极为推崇,称其:“笔笔从空
青QING哆9'IAO牛NIA妒NSI'够M:A
I●●1~’H l书学论坛
曾国藩手札书法探析
李伟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 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曾国藩毕生以“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形 成独具个性的“理学经世致用”思想。曾国藩强调 书法以“体道”为手段,以技进道,认为书法首先 是实用的,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工具,在文艺
中来,从空中往,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这对 曾国藩也是影响颇大的。这个时期,曾国藩书法楷 书点画精致,笔锋内敛,折笔和换笔之间的顿挫极 为自然,明显不再只见颜柳窠臼,形成自家面貌,行 书一笔不苟法度谨严,起笔道劲,落笔也极少露锋, 点画之间讲究照应,字与字之间气韵贯通。 晚期是曾国藩个人风格的成熟期,此时,他博
状况良好或不适(如晚年眼疾),他亦一如既往地坚
持练习书法,几无一Et不挥毫。这也是与名享当时
的书法家何绍基、包世臣等有相同地位的原因之一。 曾国藩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马 宗霍《霎岳楼笔谈》记载曾国藩自述学书云:“余自 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欲将柳诚悬、赵子昂 两家合为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遂。”又云: “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 宗,又参以褚河南、董思白炯娜之致,庶为成体之 书。”此种审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时代书法审美 影响的痕迹。身处成、同碑学大播之际,曾国藩不 可能不受到碑学之影响,但作为庙堂重臣,正统的 书法审美趣尚也同时左右着他,使其不可能轻易寄 兴于民间化北碑趣味。因而他选择欧阳询、李邕、柳 公权便具有权宜之计,既不失庙堂正格又具碑之刚
观多种法书碑帖,从“古法二祖(王羲之、王献之) 六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柳公权、黄 庭坚)”到“时贤一石(刘石庵)二水(李春湖、程
春海)”他皆有涉猎,而这一时期尤对李邕情有独 钟,他说:。四十八以后习李北海《岳麓寺碑》,略 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足见用
力之深。当时是崇北碑贬南帖之凤盛行,这对曾国
天上落,横渡杂向弩端涵。刷如丹漆轻轻抹,换似 龙蛇节节衔。”在曾国藩看来,字有了体势,再从
“侧、横、刷、换”四个字致力,笔意超脱,便可 达到珠圆玉润的境界。在阳刚阴柔之说上,唐代虞
世南认为,书写的轨迹来源于大自然阴阳二气的相
互调和以及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模仿,他说:“字 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 达性通变,其常不至。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 不可以力求也。”而刘熙载在这个问题上有更深刻 的认识,他认为书法中的阳刚与阴柔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不可偏颇于其中某一方面,应该以《虞书》 中的九德为标准。他说:。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颇, 大抵以合于《虞书》九德为尚。”曾国藩将上述传
l 48 2013年第1期I 万方数据
越|书学论坛l
字字不假思索,沉雄俊秀,劲挺雅丽。总体概括曾
国藩的书法风格特点即为“以刚健为宗,以婀娜为 致”,二者合二为一,达到“致中庸”“致中和”的 儒家审美理想的境界,也赋予了书法辩证观更深刻 札、日记、对联、扇面或条幅的形式出现,在这些 形式中,又以手札形式众多,手札书法的成就也是 最显著的。其关乎书写时的状态,手札有区别于庙 堂之作的对联,没有面圣的奏章那般严肃与拘束,
林人民出版社,1
华书局,1 959.
995.
[5)汪世荣.曾国藩未刊信稿[M].北京: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黎庶昌.曾国藩年谱[M】.岳麓书社1 986. [5]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 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9.
对于书法的这种“恒”还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曾
国藩都不曾改变过他注重细节方面的习惯。他说: “吾于三十以前,未能尽心,间架不稳,手腕不稳, 规矩未定,故不能有所成。”他还说:“作字之道:点 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 者,一字之结构也・势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此 番书论亦是曾国藩自己所感悟的,在此之后,曾国
思想上秉承儒家“致中和”“致中庸”的审美标准。
由于受到理学正统思想的影响,在“重道轻艺”的 思想支配下,曾氏的书法出现了矛盾性:一方面表 现为维护帖学传统,矫正宋元明以来的帖学偏离传 统的现象,吸收唐代楷书的法度、秩序、力量、气 势,形成一种以阳刚为主,刚柔相济的书法风格;另 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法度和秩序的过分依恋,导致了 艺术性和创造力的不足,始终摆脱不了“馆阁体”的 影响,没有形成对晚清帖学书法的超越之势。 关键词:曾国藩 手札书法 美学观
出版社主编名为《曾国藩手札》。曾国藩书法风格
最大的特点是刚健、婀娜合二为一。在《曾文正公 全集・文艺卷》中,他说:“作字之道,刚健、婀 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 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褚河南、董恩白 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他还说:。杜陵言‘书 贵瘦硬’,乃千古不刊之论。东坡驳之,非也。阅
元l 858年)为中期l
201
3年第1期I 49
万方数据
煮三:!弦激I书学论坛I
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到同治十一年(公 元l 872年)为晚期。 早期,曾国藩以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琅 曾国藩手札书法基本上保持宽博沉厚的风格主 调而稍有变化,尤其以他写给门生李榕的信札中可 见,手札均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所写,由上海书画
琊碑》为主,可谓以柳字筑基。此外,他对颜真卿
《郭家庙》也下过不少功夫,受父亲影响写了不少赵 字。他说“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体,遂至屡变而 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这一时期从曾国藩的墨 迹上看,点法或方头圆尾,或首尾皆圆,或顿笔后 提出锋,全从柳字中来,横法起笔方整干净,收笔 平整,几乎不见顿挫,明显已掺入己意,竖法起笔
派以魄力胜。”又说:“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 并立志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一炉”。看曾国藩 晚年作品,笔画刚健且柔中带刚,结字开张,雄奇 亦不失淡远,圆润亦不失秀劲。
l 2013年第1期} 万方数据
50
漱l书学论坛
中,是再好不过了。”概而言之,雄奇和淡远,或刚
健和婀娜两种不同的风格,曾国藩极想糅而为一, 而以雄奇刚健为骨,淡远婀娜为表。做到“七均师 无声,五和常主淡”。这是曾国藩在重法度与逸趣之 间的变通,也是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 曾国藩说:“作字之法,绵绵如蚕之吐丝,穆穆 如玉之成璧。”这个思想始终贯穿了他一生,不管是 [2]足本曾文正公全集(全8册)[M].长春:吉
[6)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骗
995.
[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7)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 海书店出版社,1
994.
[8]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
996.
(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 中国书店出版社,1
985.
藩的苦思力索,专从间架上用心,而笔意笔力与之
国藩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审美理想。他的书法 沉郁顿挫,骨力内蕴而不失遒媚。更为可贵的是,其 书法风格不拘一体,在庙堂气中保持着多样化的风 格面目。取法的书家也不限于欧阳询、柳公权、李
邕、褚遂良、黄山谷、赵孟颊,而是转益多师,博
涉为优,于颜鲁公、何绍基皆有采撷,尤其是喜好 精通书法、擅长吟咏的何绍基(字子贞)。曾国藩与 其交往中,觉得何绍基所长,正是自己的不足。此
健;至于取法赵子昂、董其昌,则为皇家正统趣味
之感染。这种审美选择也颇为合乎曾国藩处世做人 之道,外圆内方,汩于世情而内坚操守。应该说曾
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 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 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公元1 838年)进士。历任 翰林院检讨、侍讲、侍读、内阁学士及礼部侍郎,官 至二品。以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军功,被封为“一
藩转临李邕《岳麓寺碑》是有影响的。但是曾国藩
统哲学辩证法书论运用到书法当中,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书法辩证法书论,且影响着他书法不断成熟与
变化。 曾国藩主张,写字首先要有挺拔俊逸之气韵, 其次得以自然之走势。作字的要领,须险和正相生, 缺一不可。他始终认为:“如果能寓雄奇和淡远之
虽崇北碑时也没贬南帖,他说:“南派以神韵胜,北
的内容,丰富了中国传统书法辩证思想。
在书法所依附的不同文学形式中,信札属最能 反映书写者个人性灵且最为自由和自然的形式。因 此,作为法书墨宝借以流传的许多法帖中,历代帝 王与名臣的信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现今能看到 的二王的墨迹摹本或刻帖拓本,亦以信札为多。可 见,古人的信札不仅是人们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 一种实用性文学形式,而且也是书家手迹得以保存 的一种重要形式。曾国藩书法的形式基本上是以信
这样以来更能表达书家之真性情,更添加了几分逸
笔草草、洒脱不羁的神韵。 从曾国藩长达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其书法作 品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变化。我们依据曾国藩书法的 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从嘉庆二十一年(公元l 816年)入塾读书到道 光二十二年(公元1 842年)为早期;
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到咸丰八年(公
2007.
(1 5)晚清八大名臣手札[M】.兰州:甘肃人民 出版社,1
998.
[1 6]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一[M].上海:
藩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其中缘 由就有他的字符合当朝帝王的审美标准。曾国藩在
京时,自己深以学书为意,书友甚多,尤以同乡何 绍基往来甚密。何绍基对曾国藩书法的鼓励,对于 曾国藩来说意义也非常大。在他的信札中,提及与 何绍基论书时说:“何子贞与予讲字及相合,谓我 ‘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曾国藩的书法作
等勇毅侯”,为清代文人封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
督、直隶总督,卒谥文正,《清史稿》卷四百五有传。
曾国藩书法及手札书法分析 曾国藩是以文治武功名世之人,书法对于他来 说实乃余事,他却不论在十年寒窗苦读中,还是在 京为官与镇压太平天国沉重的军务中,也不论身体
后经常与何绍基探讨书法,重视书法、写作和赋诗。 曾国藩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和行书上,他 一生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上千万字,亦都用楷书 或行书。他保存至今的E1记与家书达两百余万字,
顿挫,行笔沉稳,落笔如悬针,较多颜字笔意。总
体说来还是胎息于柳字,尚未形成自家面貌。在此 期间曾国藩多以应试为主,亦始终摆脱不了馆阁体 的约束,字亦缺少生机。 中期是曾国藩的个人风格形成期,这个时期曾 国藩在选择帖方面,不再拘泥于颜柳二家,开始崇 尚智永《千字文帖》,他说:。习字帖《千字文》亦 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不间断。则
俱进,即胸中之字,能达之腕下,思与学不偏废。作 为一代重臣,能够这样关注书法,以艺体道,是难 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曾国藩在学书过程中体悟的书法与 书论之间的关系:一是注重书品与人品的统一;二 是重视法度与逸趣的变通,三是注重书法对人格的 塑造作用。纵观其书法实践,与其书学思想是相当 吻合的。 书札,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在书法作品里,尤 其是书札作品犹能客观充分地体现其书的审美价值, 曾国藩手札书法作品也不例外。曾国藩书法地位虽 然没有其他专业书家那样显赫,但是他的书法在当 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深受当朝帝王的喜欢。曾国
[1 0]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5. (、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 98
1.
[1 2]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
999.
[1 5)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 南美术出版社,l 997. [14]曾国藩手札[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