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博士论文 7篇 , 士论 文 2 篇 。本文基于 硕 5
这 些 研 究 成 果 从 以下 方 面 对 创 新 型 城 市 建 设 进 行 了有 益 的 探 索 。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构 成 要 素
国内学者提 出的关于创新型城市的 内 涵一般体现 在思 想观念创新 、发展模式创
新 、机 制体 制 创 新 、对 外 开 放 创 新 、企 业
由于不 同城市有其 自己独到的区域理 论 ,故而关于创新型城市实现途 径方面 的
相 关文 献 较 多 ,且 基 本 没 有 完全 一致 的看 法 ,纵 观 比较 ,分 为两 种 模 式 :第一 种 是
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推动城市
走上 跨 越 式 的可 持 续 发 展 轨 道 。 狭 义 创 新 型城 市 是 指 一 个 城 市 在 政 府 的 引 导 和 组 织
公认 的 ,即 :创 新 主 体 , 即开 展 整 个 创 新 活 动 的 行 为 主体 ,包 括 企 业 、大 学 、研 究
新驱动型 从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为主 , 转
向 以原 始 创 新 与 集 成 创 新 为 主 。
( )经 济发 展 的 创新 模 式 二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内涵 界 定
关 于 创 新 型 城 市 ,毫 无 疑 问来 源 于 约
倪 鹏 飞 认 为创 建 创 新 型 城 市 首 先 需 处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推进。越来越多

的城市开始转向创新型城市,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经济等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本文旨在对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模式与策略进行研究。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模式

城市的创新型发展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本文将介绍其中三种比较流行的模式。

1. 产业转型型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来提高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城市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或是与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在某些领域形成技术壁垒,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例如,我国广州通过推广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将传统产业向数字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这种产业转型模式大大增强了广州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拉动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 集聚型模式

集聚型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产业集群

和科技创新园区。这种模式下,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创业团队和投资资源落户,形成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的生态圈,最终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

以深圳为例,深圳打造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园区,以及以设计和文化产业为主的创意园区,吸引了全球科技和文化创新领域的人才和创新资源,真正实现了文化、技术和产业的融合。

3. 城市经济生态系统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调节上。城市经济生态系统是

指城市内各种经济体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形成一个相对平衡、循环和自我修复的经济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是我

们发展的核心,那么如何利用现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特色,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城市,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目标。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来探究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与实践研究。

一、创新型城市的成因

创新型城市是指,依托于现有城市的社会、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通过人才、科技、企业三大要素,以及相关产业的支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协同机制,在城市发展上实现创新。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创新性城市的发展成因:

1、人才

人才是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没有优秀的人才支持和促进,城市的创新就无从谈起。而具有高度自由度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城市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在当前,全球的外来人才逐渐增多,这也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2、科技

科技作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城市创新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打

造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科技开发、技术转移和创新产业的研发等方面的支持。

3、企业

企业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动力源,因此,一旦拥有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城市

的创新就有了较强的保障。同时,城市的经济环境同样重要,而这种经济环境的建设应该是现代化的、开放的和便利的。

二、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1、深圳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也是中国的创新型城市之一。据此,该市数以亿计的研发支出,源于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同时,研究所、高校和众多企业汇聚于此,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上海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都市。近年来,上海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城市的创新工作,以提高竞争力。例如,上海强制性企业公开行动计划,使得更多商家和企业能够参与到城市创新工作中。

如何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如何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如何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所在,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

缺的措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城镇发展水平

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城乡一体化也是新型城

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建立全面的城乡统筹机制,可以加强城市

与农村之间的联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创新

1.空间布局上的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以通过空间布局的创新,改变传统城市单

一中心的发展模式,实现多中心的发展格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

过大力发展区域性的城市副中心,以及建设科技、文化等新城区,从

而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运行效率。

2.环境保护上的创新

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可以通过建

设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方式,从而实现城市生态化、智能化的发展。此外,注重城市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同时重视城市绿化工作,也是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中的重要因素。

3.产业结构上的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中,经济发展的调整与转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等方式,提高城市经

济的整体效益。此外,可以通过城市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城市居民

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社会管理上的创新

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对于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同样也包括城市社会管理上的创新。可以通过城市美化、文化建设等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一、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实践中,许多城市都在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一方面,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也在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协作。

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主导过强、市场参与不足、社会力量缺失等问题。再者,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一些城市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深入理解。这导致一些城市在实践中容易陷入“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人文关怀”等误区。

2.主导过强: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主导过于强调,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这不利于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同推动。

3.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城

市过分注重某个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发展不平衡。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研究

第一章:引言

创新是指开发新的或改进现有的产品、过程、服务或企业模式。创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当前

日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竞争城市经济发展和

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型城市的理

论框架和实践创新研究。

第二章:创新型城市的理论框架

2.1 创新的类型和创新驱动因素

创新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二是制度

和模式的创新。基于创新的驱动因素,通常可以分为内部驱动因

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类。其中,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企业文化、企

业组织、人员和资源等。外部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市场等。

2.2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理论框架下,各种有机体之间建立

的协同关系,以促进创新的发展和实现创新共赢。创新生态系统

通常由基础设施、产业链、创新人才和政策等四个方面构成。这

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在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创

新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综合评价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城市创新实力,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创新基础、市场机会、创新产出和创新影响。这些指标可以为政府、企业和普通公众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章: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创新研究

3.1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通常包括三个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城市只有基本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在中级阶段,城市开始获得创新基础和创新驱动模式。到了高级阶段,城市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也顺利地转化为全球创新热点城市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崛起,促使城市从单一技术领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经验分享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经验分享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经验分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城市化进程也

愈加明显,城市已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城市化进

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各

国政府和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创新型城市建设就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目标、特点和经验分享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借助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

等手段,对城市发展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就是要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协调

的创新,实现城市的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持续创新的方式,来加强城市

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实践中,创新型城市建设应当以人为本,

以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和福利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

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生态、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点

1、创新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创新体系构建是最重要的一环。要不断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积极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步引领城市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2、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城市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鼓励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城市污染和垃圾处理成本,构建低碳城市。

淮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调查分析及路径研究

淮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调查分析及路径研究

第28期2023年10月江苏科技信息

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o.28October,2023

作者简介:汤翔(1982 ),女,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科技情报,信息分析,科技战略研究㊂

淮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调查分析及路径研究

汤㊀翔,许洪源,赵㊀青

(淮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创新型城市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出发点和基础㊂文章梳理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淮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目前淮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状,寻求加快推进淮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㊂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淮安市;调查分析;路径中图分类号:F42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

㊀㊀创新型城市是指依靠科技㊁知识㊁人才㊁体制㊁文化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㊂近年来,淮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㊂1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㊀㊀创新型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㊂创新型城市(或创新城市)的英文表述为 Innovatative City ,是以 创新(Innovatation) 作为驱动力的一种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模式,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1]㊂创新型城市是建立在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基础上,以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科技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贯穿自主创新的总体战略,在一些关键技术㊁重点产业和核心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实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与产业提升㊂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性资源 两类 ,基础性核心资源 主要包括创
新人力、 创新财力和创新信息三大资源 , 是 创新型城市建设 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整体 功能性资源 主要包括创新文化 、创新制度 等 ,其功能主要是对 基础 性核心资源进行 优 化配置。 在一定程度上讲 , 创新型城市建 设的过程 ,就 是创新主体 在法律 与制度 的 框架内 ,充分调动各 类创新资源的过程 。 ( 三) 创新产业是核心要素 , 是创新 型
创新资源的共享 , 是实现不同主体 间协同创
新的保障条件 ; 监督制度主要指对创新主体
之间权利、责任、利益之间的划分保障。如
果没有创新制度作为保障, 创新主体的权益 、 创新资源的融合就无法得到持久性的维护 , 终将影响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后劲。 ( 五) 创新文化是 内在要素 , 是 创新型
设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创新制度主 规 、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激励制度主要 指政府为激发创新主体潜能 , 从主体发展需 求出发 制定 的奖惩制度 ;融合制度主要指
▲ 基金 项 目:本文 系唐 山市科技局软 科 学计 划项 目 “ 高校推动 唐 山创新 要包括激励 、 融合 、 监督三个层面 的法律法 型城 市发展 的机制研 究”( 课题 编号 :1 2 1 4 0 2 0 1 B 一 1 0)阶段性 成果之 一
创 新产 业在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中处 于核心 要素的地 位 ,是推 动创 新型城市 建 设 的主导力量。创新产业的发展 需求 ,成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文章编号:1674-9146(2012)04-0038-05

国外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现状

创新型城市在英文翻译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innovative city”,另一种是“creative city”。前者包含了创新型城市更主流的含义,强调技术、知识、人才和制度等的变革,更容易被新兴的现代化国家所接受,而后者的说法多来自于欧洲地区的学者,他们侧重在理念、创意和文化上建立创新型城市。为了使检索的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分别根据这两种翻译的接受程度在欧洲和美洲选取应用广泛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发现以下检索结果:在由美国ProQuest 公司建立的收录了3168种期刊(2229种全文期刊),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业与经济、教育、法律、科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图书馆(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简称ARL)数据库里,以“Document title=innovative city”

进行全部年限的高级检索,共检索到

11篇期刊论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截至2011年底,共有10篇

有效的期刊论文,具体时间分布及趋势见图1。同样,笔者在更广泛接受“creative city”这种翻译的欧洲期刊中,选择荷兰Elsevier 出版集团出版的涵盖了1800多种涉及了食品、数学、商业及经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Science Direct 里进行高级检索。在Science Direct 的Journals 里按“title,abstract,keywords=creative city”以“subject=Business,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limit by document type=article”检索,共检索到28篇期刊论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1年

新常态下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

新常态下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

新常态下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

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新时代,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为了适

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服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的城市化

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

的全方位加速。新常态下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成为了一个

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1. 城市化建设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根据《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示:

城镇化率的“新常态”是,从2012年的52.57%开始,年平均增长率不会超过0.5%,到2020年左右达到60%。而在这个过程中,中

国的城市化建设目标是,实现出行便利、环境优美、资源节约、

社会和谐的住宅与工作环境建设。

2.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点

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新常态下,具有众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中国在经济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中国在人口、文化和市场需求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后,

中国政府鼓励创新和支持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对于创新型城

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3. 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在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与全球变化息息相关,创新型城市更

是其中的核心。创新型城市不仅具有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拓展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保护大气的

重要力量。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

4. 创新型城市的示范性作用

在新常态下,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问题,也是

一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问题。创新型城市具有示范性作用,不仅

可以激发其他城市的发展动力,而且可以对全球的创新发展作出

基于浦江经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浦江经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浦江经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而浦江经验作为中国城市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本文将基于浦江经验,探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因素。

一、浦江经验

浦江经验是指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成功经验。浦东新区在1990年代初期建立时,是上海市最穷的地区。但是,凭借城市规划、政策和投资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近30年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二、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在具体阐述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因素之前,先来理解一下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是指依托城市的技术、文化、金融等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文化的创新发展的城市形态。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必须从城市经济、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1. 创新型城市要有自身优势

在进行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时,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定位。也就是说,需要分析本城市的特点,找出城市的优势所在,同时还要明确该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浦东新区为例,浦江沿岸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上海“发展

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另外,在浦东新区的发

展中,也充分发掘了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和人才特点,围绕“服

务全球、服务国内”的方针,布局“金融、物流、商贸、展览、科技五大产业三基地”,实现了优势互补。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做好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

就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

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环境不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政

府主导的创新引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支撑等。但目前我国

很多地方政府在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也

有待提升。

2.人才短缺。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国人

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高端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3.制度体系不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和

制度体系,但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够成熟。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

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城市

的创新发展:

1.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创新机

制和创新评估体系的建设,提高政府的科技管理和决策水平。

2.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需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建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要吸引和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创新资金的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

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涵 和 创 新 型 城 市 建设 的 基 本 要 素条 件 创 新 型 城 市 建设 研 究 的 重 点


难 点 等 在此 基 础 上 研

究 制 定 了 创 新 型 城 市 建设 的 基 本 研 究 内 容 和 指 标 体 系


并 以 创 新 型 洛 阳 建设 为 例 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在 深 入 调 查 和 对 创 新 型 洛 阳 建设 背 景 与 基 础 分 析 研 究 基 础 上 新 型 洛 阳 建设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主 要 内容 : 围绕
、 、

鉴 定 委 员会 专 家

致认 为 该项成


果 研 究 具 有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研 究 思 路 和 方 法 科 学 成 果 推 广 意 义 重 大 等特 点
由 于 提 出 建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和 创 新 型 河 南 时 间 较 短

因 此 从 省 内外创 新 发 展 来看 创 新
●科技信息 ●
创 新型 城 市 建设 研 究
所谓 创 新 型 城 市 是指 创 新在
, ,



以 创 新 型 洛 阳 建 设 为例

定 城 市 单元 上 的 具 体 落 实 是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业的发展 提供 了一个 良好 的环境 。政府支持 创新成果 产业
化, 如带头使用还未打开市场 的新产 品等。正式 和非正式的
商业 协会在硅 谷这个高度 分散 的产业 系统 中起着联结不 同
市场 主体 的纽带作用 。 硅谷为高科技人才和创业者提供专业 化的商业基础设施 。
再次 , 汇聚科研机构 和科技人才 。硅谷 聚集 了斯 坦福 大
硅 谷 拥 有 世 界 一 流 的大 学 , 以高 技 术 的 中 小 公 司 群 为 基
硅谷 的成功Baidu Nhomakorabea决 于技术创新 和其 他创 新之间的互动交融 , 代
表 了当今最成功 的创新生态 系统 。这个生 态系统由企业 、 风 投机构 、 大学 和科研机构共 同组成。大学 为硅谷输送人才 , 与 产业界合作开展科研 , 为科研成果 的快速投产商业化提供 了
2 . 1 3 本川崎市创新型经济的“ 环境倒逼” 建 设 路 径 首先 , 环 境 恶 化催 生环 保 技 术 创 新 。 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 重
础, 并拥有融科学 、 技术 、 生产为一体 的思科 、 苹果等大公 司。
在硅谷 , 一般公 司都实行科 学研究 、 技术 开发 和生产营 销三 位一体的经营机制 , 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 员往 往 占公司员工
2 0 1 3年第 2 3期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
内外 相 关 研 究 进 行 了梳 理 ,其 中 国 内
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得 以不断推进 。
要特征与差异。 李琬 、 张玉利等从创新型城
创 新 型 城 市 建 设 的 国 内研 究
随着 我 国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战 略 的实 施 , 各 地 纷 纷 提 出 创 新 型 城 市 建 设 的 目标 ,积
研 究 主要 包括 创 新型城 市构 成要 素 、
建 设 模 式 、 创 新 型城 市评 价 以及 建 设
市 的基本 内涵入手 , 在深入总结国内外有关
创 新型 城市评 价体 系的理 论 实践研 究基 础 之
对 策 方 面 ,国 外研 究 从 典 型案 例 、 构成 要 素 、评 价 指标 方面 进行 了分 析 。 最后 从 与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互 动 的视 角 对 创 新 型 城 市建 设 问 题 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 词 :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创 新 型 城
创 型 市 设 论 究 新 城 建 理 研
综述与 展望
基于 产 群 级互 视角 与 业集 升 动的
■ 马 有才 陈爱萍 曲玲玲 ( 东科技 大 学经济 管理 学 院 山东青岛 山
269 6 5 0)
上的有机结合。也有的学者结合典型城市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 ,总结出创新型城 市 建设 的经 验模 式: 深圳模式 、上海模式 、 大连模 式、南京模式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创新主体,以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共享所形成的以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为特征的具有自组功能的创新系统为创新载体,以创新行为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城市的新分类、新性质,是以自主创新的角度考察的城市类别。创新型城市是通过将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城市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城市内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城市竞争优势,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

1、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特别要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引领功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的转变,加速形成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国家税收出自城市,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力量分布在城市。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战略发展思路。具体来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了未来十五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在此前提下,国内许多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提出各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因此,创新型城市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2、国内实践回顾

从国内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2003年,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形成城市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上海成为国家和国际知名的创新中心。2004年11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08年6月1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城市申报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改委要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6个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颇具代表性,综合考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选择的城市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一是东部沿海开放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烟台和厦门,二是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是长沙、合肥、郑州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四是成都、西安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五是沈阳、济南等老工业基地。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概括为:坚持制度创新和集群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3];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深圳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经过多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努力,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2010年7月,深圳公布《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七项具体目标,即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②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③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④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⑤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⑦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

2、上海模式

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上海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其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国家目标。

3、大连模式

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5]

4、合肥模式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蒋晓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主体模式

(下转第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