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1.3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物体运动的描述3.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关系3.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3.3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4. 物体的力学性质4.1 质量、重量与密度的定义 4.2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4.3 物体的惯性与质量的关系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2 斜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3 平抛和斜抛运动的应用第二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1.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1.2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1.3 物质的热平衡与热容量2. 理想气体定律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2.2 理想气体温度与压力的关系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3. 热传递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2 热传导的导热定律与应用3.3 热功定理与功率的计算4. 相变与焓变化4.1 相变的概念与分类4.2 相变热的计算4.3 焓变化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 热力学循环5.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5.2 卡诺循环的特点与效率5.3 热力学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1.1 电荷的性质与电量守恒定律1.2 电场的概念与性质1.3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表示2. 电势与电势能2.1 电势的定义与计算2.2 电势能的概念与计算2.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电容与电容器3.1 电容的定义与计算3.2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3.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4. 电流与电阻4.1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4.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4.3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影响因素5. 磁场与电磁感应5.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5.2 安培定律与磁场强度的计算 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应用第四章: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1.1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与速度 1.2 光的反射定律与镜面成像 1.3 镜子的种类和应用2. 光的折射与透镜2.1 光的折射定律与介质的折射率 2.2 透镜的种类与成像规律2.3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产生3. 光的衍射与干涉3.1 光的衍射现象与衍射角的计算 3.2 光的干涉现象与干涉条纹的解释 3.3 杨氏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4.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4.1 光的偏振现象与偏振角的计算 4.2 德布罗意波与电子的波粒性4.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波粒对应5. 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构造与原理5.2 光的衍射与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激光与光导纤维的应用结语:以上便是高三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细目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细目表引言:
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是很多学生最为担心的一门科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在这里给出了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细目表。
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学生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力学
1. 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3.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4. 能量、能量守恒定律
5. 弹性势能和弹性系数
6. 简谐振动
二、热学
1. 温度、热平衡和热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3.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4. 热容和热传导
三、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3.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4. 光的衍射和光的偏振
四、电学
1. 电流和电阻
2. 欧姆定律和功率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电场和静电力
5. 电场、电势和电势差
6. 磁场和电磁感应
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8.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
9.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五、现代物理
1.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2. 布拉格衍射和元素周期表
3. 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
4. 等离子体和激光
总结:
以上列举的是高考物理科目中的必考知识点细目表。
在备考物理科目时,学生们可以按照这个细目表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还需要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还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学生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常见的动力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加速度等。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等。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中的力学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
高考物理中的热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热量、热传导、热力学等。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于理解能量转化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光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高考物理的必考内容之一。
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对理解光的特性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5.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路的学科。
电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高考物理中的电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电路等。
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组成和运行非常重要。
6.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声学在音乐、语言、声波测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声学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声波的特性和应用非常重要。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的学科。
原子物理在核能、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原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了解原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总结:高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并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对于解答高考物理题目非常重要。
动力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和原子物理是高考物理中的必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表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中,准备物理科目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点,以确保能够顺利应对考试。
以下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供学生参考。
1.力学1.1 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1.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3 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方程: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1.4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衡条件、摩擦力和滑动条件。
1.5 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1.6 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天体运动。
1.7 牛顿运动定律在铅垂线上运动和斜面上运动的应用。
1.8 压强和浮力: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2.机械振动与波动2.1 单摆:摆频公式、简谐运动和周期。
2.2 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振动频率、简谐运动和周期。
2.3 机械波动: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波速等。
2.4 声音的特性:声压、声强、频率、音速等。
2.5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色散。
3.热学与热力学3.1 温度和热量:温度计、热平衡和热传导。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功和做功的形式。
3.3 热机和热效率:卡诺循环和热机效率的计算。
3.4 热传导:导热系数、工热消耗、传热方程等。
3.5 热膨胀和热压强:线膨胀系数、膨胀表达式等。
4.电学4.1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等。
4.2 简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电功率计算、电路中的功率计算等。
4.3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等。
4.4 物质的电性: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等。
4.5 简单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长、频率、波速等。
5.光学5.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透射和光的折射等。
5.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子成像等。
5.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等。
5.4 光的干涉和衍射: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学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的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2 动力学-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能和机械能守恒- 动力学解题方法1.3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1.4 简谐振动和机械波-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2. 热学2.1 热量和温度- 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 热量的传递和热传导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工作- 热量和内能的转化2.3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和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的不可逆性和热机效率3. 光学3.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反射定律和镜面成像- 光的传播和光速3.2 光的折射和透镜- 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3.3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3.4 光的偏振和光的粒子性- 偏振光的特性- 光的粒子性和光子4. 电磁学4.1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和电荷力线- 电势和电势差4.2 电场中的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加速度-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4.3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4.4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结构模型- 元素周期表和电子排布5.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稳定性-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3 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的释放和核反应方程式- 核裂变和核聚变5.4 粒子物理学- 基本粒子和标准模型-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系统介绍,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1. 力及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力学方程、静力学平衡原理;
2. 物理性质:弹性、热学、声学;
3. 运动学:定义、坐标系描述,牛顿运动定律;
4. 动力学: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5. 环境物理:光学、电离辐射、核物理及其应用;
6. 形状及结构:水平门、窗户,结构坚固性,几何结构;
7. 能源:热能、电能、原子能的利用等;
8. 普朗克力学:基本概念、机械振动;
9. 流体力学:压力、流动速度、流量定理;
10. 爆炸:爆炸原理、爆炸特性等;
11. 热交换:热传导率、热传输机理、传热装置特性;
12.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的高效利用;
13. 能源消耗:能源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消耗;
14. 电与磁:直流电、交流电、电动势、电流及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力线及磁性材料;
15.仪器仪表测量:温度及温度计、其它物理测量仪器。
高考物理必考归纳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归纳知识点高考物理是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它不仅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高考物理必考的归纳知识点:力学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定量关系)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圆周运动:包括向心力、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概念。
5.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学部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体积的变化。
3. 热机效率:描述热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
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描述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电场和磁场:包括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概念。
3. 欧姆定律: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5. 安培环路定理:描述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包括斯涅尔定律和反射定律。
2. 干涉和衍射现象:描述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的行为。
3. 光的偏振:描述光波振动方向的特性。
现代物理部分:1. 相对论基础:包括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概念。
2. 量子力学基础: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态的叠加原理等。
实验部分:1. 实验原理: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3. 数据处理:学会如何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结束语:掌握这些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思考的学科,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深入理解和勤奋练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高考物理知识点详解
高考物理知识点详解一、力学1. 运动学1.1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1.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2. 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2 牛顿第三定律2.3 弹力、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2.4 前进力、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3.2 动能和动能守恒定律3.3 力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1.1 温标和温度单位1.2 冷热的传递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1.3 热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2. 状态变化和热传递2.1 相变和相变潜热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3 热量传递定律和功的计算2.4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1.1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线模型1.2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计算方法1.3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2. 光的干涉和衍射2.1 双缝干涉和等倾干涉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2 单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波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的现象和解释四、电学1. 电场和电势1.1 电场概念和电场线的表示方法1.2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1.3 等势面的特点和电势能的概念2. 电流和电阻2.1 电流的定义和电流定律2.2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定律2.3 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计算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3. 电磁感应3.1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表示方法3.2 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电磁感应实验现象的解释五、原子物理1. 元素和原子结构1.1 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1.2 原子的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1.3 电子轨道和电子能级的分布规律2. 放射性核反应2.1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2.2 核方程式的写法和核反应的类型2.3 中子衰变和宇宙射线的性质六、现代物理1. 量子物理1.1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实验证明1.2 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1.3 波函数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2. 相对论2.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洛伦兹变换2.2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概念2.3 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高考成绩。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
高考物理知识点目录第一章:力学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量纲2. 物体的运动与参考系3. 速度、加速度与位移4. 牛顿运动定律5. 四大运动方程6. 弹力与滑动摩擦力7. 动能与动能定理8. 功与功率9. 动量定理与冲量10. 垂直上抛运动11. 简谐振动12.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3. 开普勒定律14. 圆周运动15. 万有引力定律1. 温度与热量2. 热平衡与热传递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理想气体的内能6. 热力学第一定律7. 热力学第二定律8. 熵与熵增加原理第三章: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速度3. 球面镜与成像4. 特殊光学器件与成像5. 光的干涉与衍射6. 红外线与紫外线7. 光的波粒二象性1. 电荷与电场2. 静电场与电势差3. 电场中的静电力与电场强度4. 电容与电容器5. 环境电场6. 电流与电阻7. 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8.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9.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10. 电磁感应与法拉第定律11. 电磁感应与能量转化12. 电磁波与电磁谱第五章:近代物理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关系式2. 元素的放射性衰变与半衰期3. 同位素与原子核4. 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器5. 粒子物理学与基本粒子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目录,你可以快速了解高考物理的主要内容。
希望你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记得多做一些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祝你考试顺利!。
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导言: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而物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是一个很多学生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物理高考,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力与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受力的大小,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F=ma。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施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二、力学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
可以使用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可以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3.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F=G(m1*m2)/r^2。
三、电学1. 静电场:带电物体附近的电场使得其他带电物体发生受力。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单位为安培(A)。
3. 电流方向:正电荷的流动方向与电荷本身运动的方向相反,即从正电荷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处。
四、磁学1. 磁场:磁场是指磁物体周围的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磁性的物体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2. 磁感线:磁感线是用于描述磁场的虚拟线条,其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而线的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度。
3. 洛伦兹力:当电流通过一段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而磁场会对电流产生力,这种力称为洛伦兹力。
五、光学1. 折射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物理量。
2. 理想镜像:理想镜像是指光线通过一平面镜后所形成的镜像,具有左右对称性。
3. 高斯光束:高斯光束是一种具有特定形状的激光光束,其光强会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六、波动1. 声波:声波是空气分子或其他介质中的机械波,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 波长与频率:波长是指波的连续部分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指波的周期数。
高考物理50个必考知识点
高考中的50个重点概念一、运动学1、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at v v +=0t 2021at t v x += 20t v v v +=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5、平抛运动6、匀速圆周运动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14、万有引力定律15、向心力与卫星二、物体的平衡7、重力 弹力 摩擦力8、力的合成与分解9、共点力的平衡三、运动和力10、1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2、牛顿第二定律与超重、失重现象13、牛顿第三定律六、功与能22、功和功率23、动能与动能定理24、重力势能25、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四、动量16、动量17、动量守恒定律五、振动与波动18、简谐振动19、单摆与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2= 20、波长 波的频率 波速Tt s v λ=∆∆=21、波的干涉与衍射八、电场、31、电荷与库仑定律32、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33、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九、电路3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35、门电路36、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十、磁场与电磁感应37、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38、安倍力与左手定则39、电磁感应现象40、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41、感应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2、电磁场电磁波十一、光学43、光的干涉44、光的衍射45、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46、光的波粒二象性十二、物质47、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学说48、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线4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质子、中子50、宇宙的结构与演变。
新高考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新高考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物理作为新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考生来说,掌握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新高考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机械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介绍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平衡:讲解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和性质,以及弹簧秤的使用。
- 重力:解释地球上物体的重力、重力加速度和重力的性质。
2. 热学知识点:- 热量和温度:阐述热量和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 理想气体:介绍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定压定容定温过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内能、功和热量的关系。
-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3. 光学知识点:-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包括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 光的折射: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 光的干涉与衍射: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包括干涉条纹和衍射光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 透镜与像: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薄透镜成像公式和透镜成像的性质。
4. 电学知识点:- 静电场:解释静电场的概念和性质,包括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以及电场线和等电势线的表示方法。
- 电流与电阻: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以及电阻和电阻率的基本知识。
-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 电磁感应:阐述电磁感应的规律,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
这些是新高考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和理解,做到知识点全面牢固。
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科目的各类题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新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守恒。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电学基础1. 电荷的性质:包括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电场和电势: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
3. 电流和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光学基础1. 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全反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条纹的形成、衍射现象的观察。
3. 光的偏振和色散:偏振现象、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四、热学基础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热量的传递方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效率的限制、熵的概念。
五、原子物理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衰变类型、半衰期的概念。
3. 核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六、相对论基础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原理。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描述。
七、量子力学基础1. 量子态和量子叠加原理。
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3. 不确定性原理。
八、物理实验方法1.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记录、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结语:高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物理概念,还要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资料
高考物理知识点资料一、力学 1. 运动与力:运动学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2. 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弹力、重力、浮力等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平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力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浮力平衡等的应用。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加速度、速度、位移、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5.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二、热学 1.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平衡、热传递等基本概念。
2.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压强、体积的关系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热量、功的关系,热机效率计算等。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熵增原理,热力学循环等。
5. 热传导与传热: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导热系数,传热方式等。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等。
2.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等。
3. 光的干涉与衍射:杨氏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相干光源等。
4. 光的偏振:偏振光的产生,偏振片的原理与应用等。
5. 光的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光电电流与光强的关系等。
四、电学 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概念,电势的概念与计算,电势差、电势能等。
2. 电容与电容器:电容的概念与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等。
3.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与计算,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等。
4.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与计算,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等。
5. 电磁波: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谱,光的电磁波性质等。
五、近代物理 1. 光的量子性:普朗克常数,能量子化,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2.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玻尔模型,能级跃迁,波尔频率条件等。
3. 核物理:核的组成、结构,放射性衰变、半衰期,核反应等。
4. 相对论:相对论基本原理,质能关系等相对论基本概念。
5.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考情:5年7考参考系,质点(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基础梳理]一、参考系1.参考系的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2.参考系的四性(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二、质点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三、位移和路程1.速度(1)平均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②定义式:v=ΔxΔt.③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③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2.加速度(1)定义式:a=ΔxΔt,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根据a与v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考向一对质点的深入理解物体可被看作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平运的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2.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反之,则不行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考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x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考向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类型题之(一)“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1)公式v=ΔxΔt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公式a=ΔvΔt中当Δt→0时a是瞬时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考点考情:5年27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公式(Ⅱ)[基础梳理]1.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v0+at.(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 2.三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aT 2.或x m -x n =(m -n )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v t2=v 0+v2.(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v 20+v22以上几个推论在实验中通过纸带求加速度时经常用到.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Ⅱ∶x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1∶(2-1)∶(3-2)∶…∶(n -n -1).4.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初速度为零,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特点:v 0=0、a =g .(3)规律:v =gt __h =1/2gt 2__v 2=2gh考向二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处理方法(1)分段法几个特征物理量(2)全程法:全程看作初速度为v0(正方向),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对称性特点(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时间相等.(3)能量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动能、重力势能及机械能分别相等.求解竖直上抛运动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可用整体法,也可用分段法.自由落体运动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及特点.(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类型题之(二)“巧用转换法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转换研究对象——将多物体运动转化为单物体运动将“多个物体的运动”等效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运动图象及追遇问题考点考情:5年26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Ⅱ) 追及相遇问题(Ⅱ) [基础梳理]一、x-t图象与v-t图象1.x-t图象及认识(1)x-t图象中,纵轴表示位置坐标x,横轴表示时间.(2)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正负代表速度方向.(3)x-t图线中两图线交点表示两者在该处相遇.(4)若x-t图象与t轴平行,则表示静止.(5)x-t图象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出发位置坐标,横截距表示位置坐标为零的时刻.2.v-t图象及理解(1)v-t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其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2)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是位移,t轴以上与t轴以下面积所代表位移方向相反.(3)两图象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同.(4)图象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二、追及问题中的临界条件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迫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3)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2)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考向一两种图象的比较(1)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能反映的空间关系只有一维,因此x -t 图象和v -t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图线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用x -t 图象来描述,从图象可知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如果用v -t 图象来描述,则从图象中无法得到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关系.考向二 对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分析图象问题要“六看”——点、线、面、轴、截、斜(1)看“轴”⎩⎨⎧x -t 图象纵轴表示位移v -t 图象纵轴表示速度(2)看“线”⎩⎨⎧x -t 图象上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上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3)看“斜率”⎩⎨⎧x -t 图象上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象上斜率表示加速度(4)看“面积”⎩⎪⎨⎪⎧x -t 图象上面积无实际意义v -t 图象上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5)看“纵截距”⎩⎨⎧x -t 图象表示初位置v -t 图象表示初速度(6)看“特殊点”⎩⎪⎨⎪⎧拐点转折点一般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在x -t 图象上表示相遇,在v -t 图象上表示速度相等考向三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三种情景(1)初速度为零(或较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大.(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3)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2.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2)数学分析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3)图象分析法:将两者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分析求解.类型题之(三)用v -t图象法解决追遇问题1.若用位移图象求解追遇问题,应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2.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利用v-t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将两物体的v-t图象画在同一图中,两条图线的交点对应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这是分析物体是否相撞的关键点;两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之差为相对位移,与t =0时两物体间距比较可判断两物体是否相撞.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梳理]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5.12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方法规律]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若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x n+x n+12T.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x4-x13T2,a2=x5-x23T2,a3=x6-x33T2,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a1+a2+a33=13×(x4-x13T2+x5-x23T2+x6-x33T2)=x4+x5+x6-x1+x2+x39T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x n+x n+12T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解题方法系列讲座(一) 八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假设法假设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为基础,对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二、逐差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M-x N=(M-N)aT2.对纸带问题用此方法尤为快捷.三、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xt=v0+v2=vt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四、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五、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需要牢记几个推论,这几个推论都是比例关系,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比例关系求解,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简化运算.注意,这几个推论也适应于与刹车类似的减速到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六、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七、极值法有些问题用一般的分析方法求解难度较大,甚至中学阶段暂时无法求出,我们可以把研究过程推向极端情况来加以分析,往往能很快得出结论.八、图象法图象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运动学中常用的图象为v-t图象.在理解图象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象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在v-t图象中,图线和时间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应该理解成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第一课时重力、弹力、摩擦力考点考情:5年13考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Ⅰ)形度、弹性胡克定律(Ⅰ)[基础梳理]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性质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 知识点二 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1)定义:为了研究方便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的点. [温馨提示]1.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不同地方水平面不同,其垂直水平面向下的方向也就不同.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3.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4.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知识点三 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F =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2)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得. 知识点四 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弹力;(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μF N,静摩擦力0<F≤F 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温馨提示]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考向一弹力方向的判断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几种接触弹力的方向4.(1)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1.有接触不一定有弹力,这是物理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2.杆的弹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弹力方向时需特别关注的是:1.绳与杆的区别,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可沿任意方向.2.有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无形变时不产生弹力.3.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确定弹力的方向.考向二滑轮模型与绳“死结”模型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考向三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方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定较困难,为此常用下面几种方法:(1)假设法(2)反推法从研究物体表现出的运动状态反推出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就容易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了.(3)根据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其方向如平衡其他力、作动力、作阻力、提供向心力等.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关键是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由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例如,如图中物块A(质量为m)和B在外力F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提供A物体的加速度,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右.(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温馨提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定夹角.2.计算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断摩擦力是属于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计算其大小.(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①根据物体所受外力及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可分为两种情况:力一般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一般情况下,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最大静摩擦力可按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 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温馨提示]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时,要注意静摩擦力方向的“可变性”和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相对性”.关于计算摩擦力大小的三点注意(1)分清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2)应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f=μF N时,注意动摩擦因数μ,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及其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类型题之(四)“摩擦力的‘突变’模型”模型一“静静”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模型二“静动”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模型三“动静”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