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铜陵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铜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铜陵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023年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8篇)

2023年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8篇)

2023年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8篇)

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篇一

近年来,我一直在教育教学方面寻求进步和突破,努力吸收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参加语文教学反思培训的感悟。

1. 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

在培训课程中,我第一次学到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是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把我将要讲的内容按照结构和类别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思考、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选择把学生的作文过程和作文结构整理成思维导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与达成程度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非常重要,它对课程教学的开展、师生双方的学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研修中我学到的是如何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合理地评估学生达成程度。这使我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

3. 提升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考虑到年轻学生普遍喜欢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我计划将信息技术完全自由地应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中。比如使用学习模拟器、建立电子课件、制作互动

演示等。,结合语文学科学习特点,创新课堂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 学习此外,通过举办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深厚魅力,这对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从宿州伟大文化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体验,学习民间文学作品,文化创意策划,都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处。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教学反思

第1篇:新课程语文课堂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不难发现,某些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双基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了诸如游戏、表演、画图、采访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便又觉得这课活泼有余,扎实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过分强调个*而疏忽引导

新课改提倡教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是的,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的差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自颁发《新课程标准》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解读”与“实践”大潮。如果说站在教改前沿的改革者与带头人是“弄潮儿”的话,那么,更多的一线教师已形成了“万舸竞流”的壮观场景。笔者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

2023年最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2023年最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2023年最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

2023年最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篇1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通过参加国培学习,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

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篇1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篇2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语文教学现状

(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文章)

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

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

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

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我的确不是。

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

(二)关注现状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创设有效、高质、创新的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理想与追求。理想无论多么高远,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到课堂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学案型”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学有效性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即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原因分析谈几点管窥之见。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从而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少。有些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时,有些小组时,争的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小组则是“离题千里”,?论看似热烈,但毫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自主、合作”失去了它的本来价值。

2.教学中片面强调感悟过程而缺乏理性分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的许多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但这种意识也很不恰当表现在了学习中,如阅读学习中以自我意识取代主体意识,以闲适的故事阅读取代严谨的科学阅读,缺乏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喜欢钻牛角尖等等,从而加大了教师的指导难度。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怎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呢?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匡正:

1、少一些拓展延伸,多一些潜心会文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但有些教师,却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如果课文涉及到什么内容就拓展什么内容,那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思想教育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如果语文课堂长此以往,必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虽然强调“综合性”,但无论怎么“综合”,语文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如果语文课姓了“综”,不再姓“语”,那么语文就没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使老师更难以驾驭,学生无所适从。看一位教师执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对拓展延伸的曲解,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

◎胡清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为语文教学领域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契机。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领域变革的重头戏。新课标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理念的确立,给已习惯于传统阅读教学组织形式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在课改中的实践和反思,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阅读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行为,片面追求对知识和结果的认知效果,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可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和谐的对话交流中,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我们还要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阅读、理解和品味。例如,笔者在指导赏析《最后一课》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指导学生朗读能集中体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感情的有关情节,来加深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读品情。在分析人物主要形象及其意义时,笔者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安排学生反复朗读“宣布下课”这部分课文,让学生思考,并开展评析交流活动。笔者的教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对文本多元理解的发言权。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语文篇1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

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也发现,汉字的.书写指导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汉字教学的审美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写字能力越来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年级愈高,字写得愈难看的怪现象。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只能看到“读准生字的字音”这样的教学目标,“把生字写正确、美观”之类的教学目标少之又少,而从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写字教学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写字的审美功能有明确要求,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等等。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大力呼吁教师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书写指导中,既要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发挥识字写字的审美功能。

二、“充分”朗读中情感体验的缺失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一些反思。

一、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

精神。

[教学案例]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

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

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

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wenku.baidu.com
・篓 菱 蓦垂 蔓差罐
( 民勤 县 东 关 小学

李金 红
甘肃 武 威 730 ) 3 30
誊i; 萎兰 鎏主 : =
在 教 学 中研 究 , 反 思后 教 学 . 以 帮 助 我 们 在 实 践 中 有 语 文综 合 素质 的提 高 。我认 为 , 在 可 只有 多读 多 背 , 化积 累 , 强 获 得 理 性 的升 华 和 情 感上 的愉 悦 。 断提 高教 学 水 平 。 面 培 养 语感 , 富 知识 , 大 视野 , 不 下 丰 扩 才能 提 升个 体 人 文素 养 。最
长 久 以来 , 一 直 以为 只要 认 真研 究 教 材 , 真研 究 学 我 认
的氛 围 中感 受 师 生关 系 的融 洽 。 有 时 尽 管 是 一 个 小 小 的 动 生 。 教学 就 能 获 得 成 功 。一 遍 遍 地看 教 材 和教 参 , 一 次 次 也
作 , 个 小 小 的 眼神 都 能 给学 生 信 心 , 发 起 他 们思 维 的火 地 修 改 教案 。 复琢 磨 , 是 , 还是 上 得 呆 板 , 然 没 有灵 一 激 反 可 课 全 光 因 花。 在课 堂上 只要 我 放下 当老 师 的 架 子 和 小 朋 友一 起 讨 论 、 气 。现 在 细细 想 来 . 看 教 材 和 教参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为 阅 将造 成 知 识 的缺 陷 和思 想 的浅 薄 , 在 的 表 现 外 猜 测 问题 ,他 们 就会 觉 得 老 师 和 他 们 是朋 友 ,不再 畏 惧 我 读 面 的 狭 窄 , 就 是 教 学 的无 创 意 和 无 激 情 。 了 , 维 也 就更 活 跃 了 , 自 己也 发 现 只要 我 在 课 堂 里脸 一 思 我 板 , 生 马上 察 觉 到 了 , 们 也 会 马 上 正 襟 危 坐 , 然 课 堂 学 他 虽 纪 律是 好 了点 . 憾 的 是就 再 也 听 不 到 精 彩 的发 言 了 。 以 遗 所 样 . 有 可 能有 更 多 、 精 彩 的课 呈 现 出来 。 才 更 二 、 何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汗水的教学弄潮儿,一堂堂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育家杜威也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于是,我们在思索:新课程下,我们应还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生观”,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

1、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离开具体的情境,我们就很难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故在教学中,须引导学生们细细品味优美文字。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景色的反思引导品读,通过读来体味山的怪之美,湖水清澈之美,以及小鱼的可爱,觉得这样的环境只能保护,不恶心破坏,当读到一个小孩子把香蕉皮扔到湖水中,湖水也起“皱纹”时,孩子们也对那个小男孩行为感到不满,对美景被破坏感到惋惜,从而与作者,也与文中的小洁

姑娘的情感产生了共呜,通过一次次的品读,学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同样的心声——保护环境。

2、尊重需要,注意激趣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都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学习。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老师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的对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篇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也积极地尝试,大胆地探索。回顾这学期自己的教学,收获颇多。我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是前提

我认为要把语文教学搞好,最基本要抓好以下环节,即课外准备和课前准备。而课外准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

作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目必须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要掌握,对教材要熟悉,对相关的教辅资料要深入研究,并要多涉足与自己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报刊资料,还要进行整理。只有掌握大量的资料才会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也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知识,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备课主要包括备教学内容、备教学过程及备学生。教学内容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熟识。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就必须以身作则,教学内容要脱口而出。教学过程的备课包括课前小黑板的准备、课堂检测题的设置及印制,以及在对内容的学习中哪类问题由哪类学生来做,自学和做检测题时应该注意哪类学生,这些都必须在课前备课中考虑到,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备课基础之上。

二、作业纸是关键

教师准备的再充分,一堂课的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作业纸来检验。它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所以,对作业纸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对初一学生来说,字词的训练与巩固是必须的,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古蔺教育步入新课程的起始年。我有幸作为第一批新课程任教者中的

一员,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积累了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把新课标落到实处,不偏执,不虚浮

我们首先要明白,新课改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标的确立,在教育理念上体现了“大众主义”教育,即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从语文学科而言,更具人文性,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在早几年甚至现在,还有些教者在大谈“要素质,丢质量”,这种思想源于对新课程缺乏认真

的学习与认识。试想,学生素质都提高了,质量为何会下降呢?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素质具化

为某一点“看得见的”,对被教育者来说,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能弯腰拾起垃圾袋的同学会

破坏卫生吗?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不懂得刻苦勤奋吗?因此,我们要扭转以前片面的、

不当的认识,把新课标学到心里,落到实处,不能偏执。这里,有一些教学现象值得提一提:

现象一:表演授课型在教研活动中,为了搞活课堂气氛,体现出“新”的味道,开堂的音乐,

课中的系列活动,结束时呼啦啦的歌声。这好像成了一个模式,屡用不换,小到校内教研,

大到县级、市级比赛也多如此。

现象二:多多益善型为了“尽善尽美”的展现,充分准备无数:幻灯、投影、录音机、小

节目等,应有尽有,全部利用,结果内容没完成,还搞得手忙脚乱。

现象三:唯我型把新课程教育理念抛于脑后,想咋上,就咋上,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现象四:传统型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字、词、句、篇、章,讲得通透,生怕落下

一点(学生还评之曰:细致、好懂)。

现象五:心血来潮型一来劲认真上一堂,略显新课标,退下来又走旧路,不愿思忖不愿做。

现象六:只说不动型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懒于创新。

现象七:情绪抵触型觉得矛盾多,困难大,牢骚满腹。

凡此种种,各地各校都有,这些都是认识不够,疏于实践的结果。我们只有实实在在去

做了,才能明白、转变。不妨,你先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做做,就会体会到新课程的乐趣了,你也将会同学生一起进步。

二、挖掘“活”因素,培养思维、情感,进行知识积累

一个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不去探究,一成不变的教下去,就会越教越死越乏味。为了让教学

生动,我们要善于反思以前的教学,挖掘出“活”的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活”,二是教学方

法的“活”),让学生乐于去想,去说,去体验,去积累。比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其中设计引导学生先想再说:遇到困难该如何面对?并要求举出大家熟知的事例。结果学

生举出了贝多芬创作交响曲、张海迪身残志坚、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司马迁著《史记》、海伦.凯勒、霍金……特别提到了街上坐在木板上行乞的小孩。学生越说越动情,这样

训练了听、说,调动了“情”,还积累了知识。教学《生命,生命》中,让学生摸心跳,感受

生命,引出“珍爱生命”,并理解记忆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进而批

判自残者、吸毒者等,《春》的教学中,积累写四季的诗句,《黄河颂》的教学中,收集整

理积累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黄河大合唱》,还进行保卫母亲河的教育等等。

教师先走进教材,再从教材里走出来。利用这些“活”的因素,进行素质教育。就教法而言,

虽然“教无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一把好钥匙,可以打开众多学生的心锁;选择

好的教法,可以让几十颗心产生共鸣。”因此,要灵活、新颖,因人,因教材而定:或朗读,或交流,或讨论,或动笔……有机结合,找准契机,因势而导。这样才能吸住学生的“情”,让

其进入角色,事半功倍,达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重视课外,使得课内外有机结合

课堂上的45分钟是有限的!试想,充满激情的45分钟之外,且不说其他形式的辅导活动,

若无较好的预习、巩固,效果会怎样呢?有时,诸多原因使我们都忽视了“课外”这个重要的

环节。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课前、课堂、课后三者有机连成整体,教学与培养

才是完整的。所以,“功夫又在课外”。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先写自学报告,作部分感知,先有自己的“得”与“疑”,课堂上进行教学与拓展,课后将知识的积累与任务的完成交回学习小组,互相督促检查,进行“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这样,既教会了学生该怎么做,又培养了自主学

习的习惯。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每堂课前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讲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自己的理想等)。为了提高书写水平,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从上期一开校起,就利用下

午上课之前的30分钟规范练字,这同时也是一种陶冶。现在,学生对写字已有较浓的兴趣,每天都练得很起劲、投入。和刚进学校比起来,作业书写大为改观不说,跟着提高的,又何

止是看得见的呢?——那些,我们都可称之为语文素养品,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并要求学生

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积淀,从而达到培养的目标。

新教程的实践与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有多走进去,才能感受更多,领会更深。总之,新

课程语文教学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乐趣,也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