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09-08-20 08:35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斯金纳认为学生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即得到强化的操作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当操作行为得不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只能偶然出现或者不出现。他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他认为,教师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不去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能得到矫正。他还提出了程序教学,将知识学习细分为一系列过程,每下一个过程的复杂程度都比上一个过程深,学习由易到难,学习内容环环相扣,这样循序渐进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出现过多困惑,学生作出正确反应的比率也会比较高。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所揭示出的有关强化的规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他认为儿童作出良好行为后,要予以及时强化,否则,这种行为容易消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及时反馈的原则,要敏锐地观察到儿童的进步,那怕是一小点,都应及时给予强化,使儿童的进步行为进一步发展起来,最终达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目的。其次,他认为惩罚虽然是控制行为或试图控制行为的方法之一,但他认为惩罚只可能偶尔压抑住某些行为,并没减弱反应的总倾向。他坚决反对教育儿童时使用惩罚,称惩罚是一种罪恶。

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动机理论目前正成为学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研究动机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方法的创新,激发受教育者更好地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鉴动机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将理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明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实践共同体”的关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关键词:动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共同体启示

动机理论是心理学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为教育管理者认识教育对象的心理及思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概括来看,动机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动机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开发人的潜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因而,如何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创造性,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无疑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动机理论概述、理论整合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动机理论概述

(一)西方早期动机理论。

在早期西方动机理论中,比较著名且具有典型研究价值的有精神分析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用著名的“冰山理论”隐喻人的潜能,认为个体的生理驱力和本能是影响人所有动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在“冰山理论”中,他将个体的心理比做冰山,冰山露于水面的部分为人们的意识领域,而在水下的绝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无意识领域充斥着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冲动。因而,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动机,仅仅观察和分析意识领域是不充分的,于是,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说明无意识领域中的动机过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后由阿德勒、荣格和霍妮等加以修正和发展。尽管他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动机是无意识的,这一点却是相同的。[1]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动机理论强调个体本能的自觉,强调对生理驱力的重视与发掘。

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以下是行为主义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启示:

1.目标明确:行为主义强调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教师应该确定具体的技能或行为目标,并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2.积极强化:行为主义认为,积极的强化可以增加学生表现出目标

行为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使用奖励、表扬等积极强化手段来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

3.实践练习: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教师应该设计练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反复练习所学的技能,直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及时反馈:行为主义认为,及时的反馈对于学习非常重要。教师

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关于他们表现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做得如何,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

5.个体化教学:行为主义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教师

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和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和速度。

6.环境控制: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有序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任务分析:行为主义强调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步骤,以便

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将其分解为可管理的小步骤,并按照顺序进行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主义虽然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并不是

唯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应用场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浅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_梁媛媛

浅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_梁媛媛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曾在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较大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为主义的观点受到一些批判,但是其理论仍存在科学合理的部分,值得我们重新研究和利用。本文从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斯金纳的观点出发,分析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如程序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等,并谈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语言教学

1.引言

彭聃龄指出,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系统的论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行为特征,解释有机体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2004:476)。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在研究学习本质的过程中对学习提出了不同解释,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学习理论的主导地位,直至受到以后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的冲击,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及语言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学习理论对于语言教学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针对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著名的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种是由刺激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另一种不是由刺激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叫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认为行为的产生是强化的作用,强化决定有机体行为方式的形成和转化过程,因而要达到控制行为的目的,就必须合理控制强化。

斯金纳对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对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对教学的启示

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程序教学是一种系统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步骤,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的方法。以下是斯金纳对教学的启示:

小步子学习: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分成小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学习,每个步骤都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和强化:程序教学强调及时反馈和强化,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

自定步调:程序教学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步骤,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积极反应:程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避免错误:程序教学强调避免错误,让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避免出现错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程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步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循序渐进:程序教学强调循序渐进地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逐步提高能力,避免急于求成。

总之,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可

以帮助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程序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

应用(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三疑三探”课改应用中的思考

重阳镇芦沟小学田文阳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强化的含义

强化理论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及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中最重要部分和基础。30年代,通过斯金纳箱的实验,斯金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主动采取作用于环境(杠杆机构)的行为(如踩压),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如得到食物或水),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不利时,就会收缩、减弱以至消退停止这个行为。他据此提出了着名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强化的分类

期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取得了好的、积极的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比如说某个学生表现特别好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会让学生表现更好。而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则是负强化。例如学生们这次作业做得都特别认真,老师为了想让这种行为继续保持而决定今天晚上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只要是强化就是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

率。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斯金纳强化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_杨元超

斯金纳强化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_杨元超

·201·
教育论坛
改造世界的能力; 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注意开发大学生潜 在的能力素质,因材施教,给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促进教育对象主 体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制定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使他们相对自我的 内在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促进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基础和永恒主题 、 根本目的,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理论的指导下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 “润物 细无声” 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渗透到各种有效资源中去 。 ( 二) 确立主体性的教育目的观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是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自 觉性和自 主 性 在 不 断 地 加 强,他 们 不 再 愿 意 自 己 被 当 成 “工 具 ” 和 “手段” ,像 “物” 、乃至 “动物” 一样被动地接受改造、 加工和训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传统的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消解人的主体性 的单一灌输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不同个体的学生,要达到将学生培养成有自主意 识、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责任主体的目标,收到实效,必须在以马 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指导下确立主体性教育发展观。 具体就是要把自主 的、独立个体的学生作为主体,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 位。根据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思想特点和个性特点,通过启发和引导的 方式,唤醒、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主体意识,加强学生主体能力素质 的教育。 ( 三)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沟通的途径和桥梁,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在不同的 社会时期有不同的思想特征,不同的社会时期社会观念和需要也不尽相 同,所以,尽管现在我们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盲目性,但是 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它顺应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 展,在我们现在的工作中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的工作提供 了可以借鉴的珍贵资料。本文中我们要讨论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合 时宜的忽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实施的对象,教育者单纯地说 教、灌输,学生硬性地接受知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这种缺乏互动和 沟通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从人的实 际需要和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和教育人。 面对 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材施教。把实践带入教育活 动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教育对象具体行为活动的表现来把握对 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 力,就要切实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的 对话式的教育方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新内容。 同时,还应注 重加强对情感因素的投入和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 做人的工作,那么必然要注入情感的投入。通过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来 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问题,以受教育者喜闻乐 见的形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想信念,让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状 态中认同。面对大学生丰富复杂又敏感的情感心理,教育者应该以宽广 的胸怀从学生的角度去充分理解他们,实实在在和学生做朋友,真真切 切和学生沟通。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尊重人、 关心人、 理解人的 以人为本精神。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日益渗入知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传播道德价值观念已经 成为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主动利用先进的信息方 式与大学生 建 立信 息 沟 通,使主动灌输与 互动交流 相结合 。 通 过 QQ 群、博客、电子邮件、飞信等网络科技与学生近距离平等沟通。 实现真 实的情感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 面,增强影响力。(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

摘要:行为主义以其实证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人类研究学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本文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出发,辨证分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对现代学习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们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指导人们学习的理论。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大多数早期心理学家往往都比较偏爱对学习,尤其是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并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作出了贡献。这些研究结果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心理学家们始终不懈地在寻找探析学习这种现象的新方式,由于各人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界最重要的三大派系,它们对学习的实质各有不同的认识,行为主义所研究的属最广义的学习,即个体在行为活动中获得行为经验的历程,偏重于行为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等。

纵观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理论都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为依据,即: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否认人的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存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见、可测量的实际行为,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一切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环境的作用加以说明,由于环境的结果养成各种习惯。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常淞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18期

摘要: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对学习问题进行大量研究后提出了强化理论。强化理论主要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强化作用。本文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结合了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后,对斯金纳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课堂教学班级管理

引言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坚持行为实验分析方法,发展出了一种针对人类以及动物行为进行解释的操作行为体系,由此提出了强化理论,随后将这种理论在教学、社会的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推广使用,在教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面对现代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从教学理论入手,在课堂教学组织以及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可以将行为分为应答性以及操作性两种,应答性行为是对某种特定刺激而产生的反应。例如,分泌唾液以及眨眼等行为都是应答性行为;而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自身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发出的动作,例如散步以及朗读等行为就属于操作性行为。另外,斯金纳还将条件反射也分为了应答性以及操作性两种。在斯金纳的观点中,传统理论中条件反射理论只能用来解释应答性行为,而人类所的发生的所有具有一定意义的行为多应该归属到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中。其余应答性条件反射本质的不同就是应答性反射必须要有刺激的存在,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属于反应与强化的直接联系,而在强化刺激的作用下,其做出的反应也会表现出一定概率增长的效果。

第三讲_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2

第三讲_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2

斯金纳的理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 在任一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 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比如得到赞扬、报 酬或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那么随后在类 似的情况下,你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 些结果被称为强化。 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比 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你在以后的相似情况 下就很少会重复这种行为;这些结果被称 为“惩罚”。
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 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1.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2.行为具有多种测量尺度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 述和记录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5.行为具有可塑性 6.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将强化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连续强化指对每一个 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间歇强化指仅对一部 分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正强化和负强化案例
案例1:3岁的孩子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5 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母 亲立即坐下和女儿一起玩。以后该女孩就可能与 布娃娃玩而不打扰母亲。当她开始与布娃娃玩时 才会得到母亲的注意。 案例2:对一个爱咬指甲的儿童,可用在其手指甲上 涂上胡椒粉或黄连粉,儿童一咬指甲便会产生不 舒适感。为了避免这种厌恶刺激,儿童就不再咬 指甲,而减少了这种不良行为。
第三讲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中的应用
进 的教 育氛 围就 会逐 渐 形 成 。 而 达 到思 想 政 治 从 教 育工 作 的预 期效 果 。
求卓 越 、 取成 功 的一 种 内驱力 。 争 过程 型激 励理论 主要 研究从 人 的动机 产生 到
最 终采取 行 动 的心 理 过 程 。勒 温强 调 , 的行 为 人 发 展是个 人与 环境相 互作 用 的结果 。人 的需要 是 种 内部 的驱动 力 . 的 行 为方 向决 定 于 内部 系 人

激 励理 论概 述
激 励理 论是 关 于 如何 满 足人 的 各 种 需 要 、 调 动人 的积极 性 的原则 和方 法 的概括 总结 。激励 的
激 励作 用 , 反之 , 为就会 削弱 或消失 。因此在 教 行
育 中运 用肯 定 、 表扬 、 奖赏 或否定 、 批评 、 罚等 强 惩
目的在 于激 发人 的正 确 行 为 动机 . 动人 的积 极 调 性 和创 造性 , 以充 分发 挥人 的智 力效应 , 出最 大 做
吕 雪
( 河子 大 学法 学院 , 石 新疆 石 河子 820 ) 30 3
[ 摘
要 ] 激励 理论是 行 为科 学管理 理论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管理 者提 供 了很 多有益 的 为
指导 。借 鉴 激励 理论 的研 究成 果 ,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激 励 方 法 中 , 加 强 引导 , 在 要 坚持 物质 激 励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

中的应用

摘要: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强化理论在教育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概念和功能入手,分析强化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强化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关键词: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学校教育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斯金纳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用来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进而提出了强化理论,并将其运用推广到教学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认识不足,滥用行为主义来控制学生行为,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完成伤害。因此正确认识、善于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育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的概念和含义

在行为主义中,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都曾提到过强化,但是真正地系统完整地提出强化理论的是斯金纳。斯金纳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角度出发,赋予强化新的含义。他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两种: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反应和有机体自主发出的操作性反应。巴普洛夫实验对象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自主的,是由对后续结果的期待所引起的。而这种期待就起一种强化。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刺激。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因此行为的控制可以通过强化来实现。

(二)强化的功能及分类

强化的功能就是根据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修正、规范、限制和改造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理论与实践

5

2008年4月上总第110期

中国电力教育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行为主义者普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复等途径来促进学习效果的强化。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的后起之秀,他既学习和吸收前人的思想,又超出了前人,创立了独特的行为学体系。斯金纳是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者,其强化理论更为全面和深刻。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为更好地进行学校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的含义

无论是桑代克的试误理论,还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都曾提到过“强化”,但是真正对“强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则是斯金纳。强化(或增强)(r ei nf or cem ent )原本来自通常所说的奖赏。巴甫洛夫首先应用了强化概念,他称一切使行为得到加强的事件为强化,一切由它引起的变化为条件作用(condi t i oni ng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强化物与刺激物相联系,使条件刺激物具有能引起行为的信号意义。斯金纳从操作性强化作用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观点出发,赋予了强化以新的含义。他认为,生活和活动于环境的有机体,在多方面改变着环境,在改变环境中往往又影响有机体自身的变化,其中某些变化使人们得到通常所说的奖赏,就具有一般专业

用语中叫做“强化”的含义。在操作行为中,强化物与反应相联系。所谓一个操作得到加强,指的是某种反应受到强化,其出现的概率增加,即该操作行为更容易出现。他还把有机体的操作在环境和行为的关系中形成的反应以及在一系列操作中的反应和强化按一定顺序发生的联合序列叫做列联(或关联性)(cont i ngency )。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摘要:B.F.斯金纳是美国一个很有名望、影响很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一个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他的行为主义因坚持心理学走客观化的道路,突出心理学对象与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做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就决定了其心理学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效应,发展应用心理学。

关键字: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言语作用

一、斯金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因此他曾选修过生物学、胚胎学和猫体解剖等学科。

斯金纳在行为主义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生,著述甚多,成果显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书。

浅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李京

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07期

摘要: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强化理论是他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学中强化的运用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关键词:强化理论;教师威信;效能性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二、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

强化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中强化指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强化物向学生传递对其特定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达到增强或减弱其行为及行为发生概率的目的。强化的原则指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一致性原则

指教师对学生强化的内容、性质、标准要坚持一致,强化所提供的各种反馈信息要前后一致,避免相互矛盾。如某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而另一教师却对学生的这一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或是某教师今天表扬了学生的这一行为,明天又批评这一行为。如此这般,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此,强化要坚持一致性原则。教师首先得消除没有目的性的随心所欲的评价行为,克服不良情绪对强化的干扰。其次,教师要保证标准和方向上的统一。教师不能嘴上说好,行为、表情表现却是根本瞧不起;或嘴上说不好,而心理上赞赏不已并流露于言谈举止中。这种不一致,造成学生迷惑、混乱。最后,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确定共同的强化标准,形成教育的“合力”。

斯金纳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斯金纳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斯金纳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掀起了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热潮,并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程序教学理论虽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是它对于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融合教学;合理使用强化物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知识分解,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注重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程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启示教学机器

1程序教学理论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1.1程序教学理论的内涵

程序教学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并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心理特征与状态,用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来指导或控制学习某一学科或某种技能的教学形式。①程序教学理论包括五个基本的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和低错误率原则。此外,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和教学机器是分不开的,教学机器是进行程序教学的重要基础。

1.1.1基本原则

第一,积极反应原则。学生的学习应当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斯金纳强调,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应当做出积极的反应,只有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反馈和强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或是被动的进行消极的反应,那么学生就不会真正的学会知识或技能。第二,即时反馈原则。教师对于学生的反映要做出及时的反馈,这种反馈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的强化,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继续保持的良好习惯,从而强化正确行为并及时改正错误行为。同时,即时反馈也经常伴随强化物,如:表扬、惩罚等。第三,小步子原则。复杂知识和行为的习得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要将学生要习得的知识和行为等进行精心设计,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步子,对知识点进行细化,在确保学生掌握上一个知识点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第四,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强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节奏快的学生和节奏慢的学生互不影响。这一原则和个别化教学有共通之处,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对不同学习速度的需要。第五,低错误率原则。错误的反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速度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反应、提高正确反应的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理论以及“行为技术学”对人类的现实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吸收其理论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科学发展。

关键词: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对早期行为主义理论当中的一些极端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学习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对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

斯金纳是典型的科学主义者。在他眼中,科学是解答任何种类知识的唯一基础。他认为,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人文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成果相比之所以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研究"心灵主义"的错误方法。因而,人文研究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应该发展出一门能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的行为科学,科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运用与人类行为的分析。

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不满足于经典条件反射论关于有机体行为刺激——反应的解释模式,而是把自己的研究目的集中在行

为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控制的问题上。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可观察的环境事件与可观察的有机体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以便找出人类个体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控制个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来达到控制个体行为的目的。

从这一目的出发,斯金纳把有机体行为分为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两类。应答行为是指由可观察的外在刺激所激发的行为,即有机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如食物入口时的唾液分泌反应。操作行为是有机体在没有任何可观察的刺激情景下的自发行为。两种行为除了是否有特定的外在刺激而外,其主要区别是操作行为可以对环境发生影响,而应答行为则不能。应答行为是被动地应付环境,而操作行为则是主动地有效地应付环境。操作行为强调的事实行为对环境发生影响并产生结果。基于此,斯金纳于1973 年首次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即某一操作行为一旦受到其结果的强化,则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行为的结果决定有机体行为的加强或减弱,是否重复某种行为,从而决定有机体行为模式的形成。操作性条件发射作为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基本概念,为其后续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强化是指伴随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得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是操作性行为产生的中心环节。斯金纳认为强化是人的行为形成的主要自变量,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不仅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且源于强化的作用。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三类:(1)正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

为,如食物、赞誉等。(2)负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会消除使行为正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如电击、责骂等。(3)惩罚,即某一行为如果会带来令行为者不快或者会取消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终止或避免重复该行为。

斯金纳提出,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强化,因此完全可能通过改变环境和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他这一见解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大多数人由于深受传统自由观念的影响而感到难以接受。然而,由于其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管理等领域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了改善美国的教育,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系统地加以编排,使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自动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强化物,以建立、保持和加强学生期望的反应。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或学习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人的行为。在程序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式去行动,学会人们设计某个程序时想要教给他的那些东西。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程序教学正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目前,许多国家仍在改进程序教学的程序设计,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就是程序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正如前所述,斯金纳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在新行为主义的后期,斯金纳认为,把科学运用与分析人类行为即建立起行为技术学有着紧迫的

必要性,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应该引入超越和征服人类自身。斯金纳的"行为技术"认为,只要通过一定的科学程序设计出一系列强化性相倚联系,就能通过这些强化性相倚联系所产生的选择性效果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进而通过设计和改变人的行为来改造社会。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是否认人是道德主体的伦理学理论。它否认人的心理、道德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认为道德不是人的特性,而是环境的特性,否认人的自由和尊严。行为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人造文化、调整社会结构、控制社会运转,完善人类生存。

综上所述,斯金纳的行为理论,对于促进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有很大的意义,为行为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也是存在着一定缺陷的。例如,他在对传统人文研究的"心灵主义"方法进行致命抨击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机械唯物主义,他否定了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研究的必要,甚至否定了人有内心活动这一普遍的客观事实。再如,斯金纳对于道德和价值的论述也是有失偏颇的,他认为一切价值和伦理的命题都是有关于事实的陈述,即凡是受到正强化的行为都是有价值的,就是好的行为,把价值判断简单地归结为事实判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斯金纳的理论并不是完美的。

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尽管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然而作为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斯金纳的行为理论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很大的启迪。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科学,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帮

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直观的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象包括人的两个方面,即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一个人的思想教育只有外化为其自身行为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因而,从这个层面讲,斯金纳的行为理论理自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借鉴意义。

斯金纳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外在刺激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在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时,一定要重视教育对象的行为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脉搏,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不是自发的,它是行为主体内在思想和外在环境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教育,而忽略了其行为对思想现状的揭示作用,因而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状态和层次把握不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低下。若是通过行为分析,就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根本,从而本质地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做人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抓住这个根本,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治标而不治本。另外,从行为出发,可以历史地分析、掌握它的前因,预测地分析和预料它的后果,从而把握趋势、预见未来、防患于未然。

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由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所引发,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环境的改变会引起行为的改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其自身环境的建设,以便引起教育对象的正确行为和思想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宏观上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