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勇敢面对》,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勇气的概念,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勇气的含义,知道勇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勇气。
重点: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勇气主题故事书、勇气小卡片、勇气之星贴纸。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勇气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勇敢行为,讨论勇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勇气小卡片,讲解勇气的含义,让幼儿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勇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曾经展现勇气的经历,每组挑选一个最具有勇气的例子进行分享。
4. 小组讨论(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勇气之星贴纸,让幼儿在回家后,将贴纸贴在最能体现勇气的物品上,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勇气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板书内容:勇气的定义展现勇气的例子勇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展现勇气的具体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勇气之星答案:幼儿需要在家中找到最能体现勇气的物品,将勇气之星贴纸贴在上面,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勇气故事。
2.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勇气答案:幼儿需要用彩笔、画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勇气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勇气之旅”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警察局等地,让幼儿了解勇敢工作者的日常,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勇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4. 小组讨论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勇气。
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材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材目录《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材目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什么是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心理健康知识
-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
- 压力管理和压力调适
- 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
- 失眠和焦虑的处理
第三章:心理健康的保护与促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社交支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积极心态和乐观心态的培养
- 心理康复和心理健康维护
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与疾病
-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介绍
- 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知识
- 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心理健康问题的就医和治疗途径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全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第六章:心理健康促进的政策和措施
- 政府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关注
- 心理健康促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 心理健康机构和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 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宣传与教育活动
第七章:心理健康服务的评估和改进
- 心理健康服务的评估和监测指标
- 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评估和改进方法
- 心理健康服务的提高和完善机制
- 心理健康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通过这本教材,读者将系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实践方法,为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心理健康作出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传授有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A:错B:对答案:【对】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界定为“四个学会”,包括:A:学会学习B:学会与人相处C:学会做事D:学会做人答案:【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大学与中学相比,会有哪些方面的变化?A:人际关系变化B:自身角色变化C:生活上的变化D:学习上的变化答案:【人际关系变化;自身角色变化;生活上的变化;学习上的变化】4、自律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A:对B:错答案:【对】5、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A:对B:错答案:【对】2、在中国古人看来,学习可以分为()个阶段。
A:4个B:3个C:1个D:2个答案:【2个】3、在苛勒看来,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反思。
A:错B:对答案:【错】4、桑代克通过“抓狂的饿猫”实验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不断试误。
A:错B:对答案:【对】5、根据动机理论,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
A:倒U型B:W型C:倒V型D:线性关系答案:【倒U型】第三章单元测试1、关于自我认识,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的人自我意识整合的结果与类型也不同B: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令人心理痛苦。
C:很少有人会出现自我冲突D: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答案:【很少有人会出现自我冲突】2、一个人如果想要悦纳自己,以下不正确的是()A:追求完美。
B:目标合理恰当。
C:建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立足点。
D: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答案:【追求完美。
】3、胆汁质的同学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
()A:目标管理和奖惩法B:活动法和自我暗C:及时反应法和改变思考角度D:延迟发火和转移法答案:【延迟发火和转移法】4、悦纳自我就是:我什么都是好的,不准别人说我的缺点。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我勇敢了》。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勇敢,理解勇敢的含义,学会面对困难和恐惧,培养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含义,认识到勇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精神。
3. 提高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减少恐惧感,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勇敢面对困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勇敢的小熊玩偶、故事书。
2.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课件展示:勇敢的小熊在森林里遇到困难,如何克服困难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熊是如何表现勇敢的?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2. 讲解勇敢的含义(5分钟)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含义,讨论勇敢的表现形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熊在森林里遇到了一条河流,它不会游泳,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何用勇敢的方式去面对。
5. 情绪调节训练(5分钟)发给学生心情卡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用卡片上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勇敢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彩笔画出你心中的勇敢小熊。
(2)写一篇关于自己勇敢面对困难的小故事。
2. 答案:(1)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心中的勇敢小熊。
(2)例文:昨天我在幼儿园里学骑自行车,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怕摔跤。
但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尝试了。
虽然摔了几跤,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明白了,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勇敢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让自己高兴》教案精选

《让自己高兴》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让自己高兴”。
内容包括:认识情绪的重要性,了解情绪的类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掌握提升情绪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认识到情绪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调整情绪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使学生掌握提升情绪的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认识情绪的重要性,掌握提升情绪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情绪表情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情绪类型(10分钟)通过PPT介绍情绪的类型,如快乐、愤怒、恐惧、悲伤等。
让学生了解各种情绪的特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情绪。
3. 情绪调整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情绪调整的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
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调整情绪。
4. 提升情绪技巧(10分钟)分享提升情绪的技巧,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调整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道情景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情绪调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的类型2. 情绪调整方法3. 提升情绪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调整情绪的。
2. 课后拓展:请收集关于情绪调节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情绪的类型、情绪调整方法以及提升情绪技巧,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课后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给予指导。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你来我往》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交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你来我往》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你来我往》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四章《学会交往》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认识交往的重要性,理解交往的艺术;2.学习倾听他人,尊重他人意见;3.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如表达自己的观点、邀请他人参与、给予反馈等;4.培养良好的交往态度,增进与同伴的友谊;5.通过小组活动,体验交往的乐趣,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交往的基本概念。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互动与合作。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交往技巧解决问题,以及交往在增进友谊方面的作用。
举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交往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良好的交往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参与交往,增进与同伴的友谊。
举例:分享成功交往的案例,让学生感受良好交往态度带来的积极影响。
2.教学难点
(1)倾听他人:学生在交往中往往容易忽视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导致沟通不畅。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二)内部压力
是指学前儿童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 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 在生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 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 在心理需要上,学前儿童需要一定的安全感,需要成人的 保护; 在情感上,需要亲情和友爱,需要自尊,需要独立,需要 独立。
在实施游戏治疗时治疗者必须遵循以下八项 原则:
第一,治疗者必须与儿童建立亲近、友善的关系 第二,治疗者必须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第三,治疗者应宽容儿童使儿童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治疗者要善于识别儿童所表达的感受,并以能让儿 童领悟自己行为的方式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儿童; 第五,治疗者要尊重儿童解决自己自己问题的能力以及做 出选择和着手改变的行为; 第六,治疗者不要知道儿童的行为或谈话; 第七,治疗者不要急于治疗的进度; 第八,治疗者只能规定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为的是 治疗符合真实生活,以及让儿童认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应 付的责任。
(三)自我强度
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学前儿童的身 心素质有关。 如有的学前儿童动作灵活,行动果断,对周围环境刺激敏 感,并能很快做出反应;另一些学前儿童行动迟缓,反应 慢,沉默寡言,或是注意广度和持久度低,易分心,很难 适应环境。
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心理健康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玲玲患的是儿童恐惧症 儿童期恐惧,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恐惧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某些具体的事物,另一类 是某些抽象的概念。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对具体事物产生恐惧。 对儿童恐惧症常用的方法是示范治疗法和行为脱敏法,采 用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或减轻儿童的某些过分的恐惧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05情绪管理

三、大学生情绪的调适
体验一刻
主要方法
合理宣泄
音乐疗法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哭
大声叫喊
1、 合 运动 理 宣 泄 倾诉
转移注意
写日记
捶打 东西
喝酒
非 合 理 吸烟 宣 泄
打架
沉迷网络 游戏
吵架
2、音乐疗法
忧郁:《蓝色多瑙河》、《卡门》、 《渔舟唱晚》等意境广阔、充满活力、 轻松愉快的音乐 失眠时可以听莫扎特的优雅宁静的 《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 梦》等乐曲 情绪浮躁时可以听《小夜曲》等音乐来调节 自己的情绪状况
第四章 做情绪的舵手
能力好不一定会成功,但情绪管理不好 一定不会成功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朋友,你是情绪的奴隶还是情绪的主人?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份有趣的 心理测试:
你的情绪稳定吗?
对下列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尽管发生了不快,仍能毫不在乎地思考别 的事情。
2、不计小隙,经常保持坦率诚恳的态度。 3、习惯于把担心的事情在纸上并进得整理。
4、在做事情时,往往具体规定有可能实现的 目标。
5、失败时仔细思考,反省其原因,但不会悉 眉不展,整天闷闷不乐。 6、具有悠闲自娱的爱好。
7、常常倾听众人的意见。
8、做事有计划地积极进行,遇挫折也不气馁。
9、无路可走时,能够改变生活方式和节奏, 以适应生活。 10、在学业上,尽管别人比自己强,但仍保持 “我走我的路”的信条。
不同的音乐疗法适用的时间不同。 一般来说,镇静性的音乐应在晚上临睡前听,有助于睡 眠和休息;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 充沛,意气风发;解郁性的音乐受限制较小,可在任何 时间听。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勇气》。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勇气的含义,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勇气的概念,知道勇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 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克服恐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学会互相鼓励、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含义,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勇气。
难点:如何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勇气,以及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互相鼓励、支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勇敢的小刺猬》、勇气卡片、勇气勋章。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勇敢的小刺猬》,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刺猬的勇敢行为,讨论勇气是什么,让幼儿初步理解勇气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勇气卡片,讲解卡片上的例子,如: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滑冰等,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情境下如何展现勇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鼓励、支持,模拟展现勇气的场景。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发放勇气勋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互相表彰,分享彼此展现勇气的经历。
5. 创意表达(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展现勇气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板书内容:勇气的含义展现勇气的例子互相鼓励、支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展现勇气的场景,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勇气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展现的勇气。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多关注他人的勇敢行为,学会互相鼓励、支持,共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活动课《勇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情感与行为》第三节《勇气的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勇气的概念,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会鼓励和赞美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勇气的含义,认识到勇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敢于尝试、勇往直前的精神。
3. 培养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懂得鼓励和赞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气的内涵,学会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勇气。
重点: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书、勇气勋章、贴纸。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公园勇敢尝试滑滑梯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朋友表现出的勇气,讨论勇气是什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幼儿理解勇气不仅是勇敢尝试,还包括面对困难不退缩、关爱他人等方面。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曾经表现出的勇气,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帮助他人。
表演展示: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勇气的故事。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勇气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5. 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勇气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勇气的力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勇气2. 内容:勇气的含义勇气的表现勇气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勇气请幼儿用画纸、彩笔,画出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勇气,或者想象中的勇气场景。
2. 答案:幼儿作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勇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大班心理健康《我勇敢了》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我勇敢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我勇敢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勇敢,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面对困难时调整心态的方法,以及如何寻求帮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勇敢的概念,认识到勇敢不仅仅是面对恐惧,还包括勇于承认错误,勇于尝试新事物等。
2.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在遇到问题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使学生掌握面对困难时调整心态的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面对困难时真正做到勇敢。
重点:理解勇敢的内涵,学会表达情绪,掌握调整心态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勇敢的小熊玩偶、情景剧道具。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勇敢的小熊动画,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小熊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表现的。
2. 讲解勇敢的概念(10分钟)利用PPT展示,讲解勇敢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不仅仅是面对恐惧,还包括勇于承认错误,勇于尝试新事物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呈现一个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景,并表演出来。
5. 学会表达情绪(10分钟)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心情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并分享给同伴。
6. 掌握调整心态的方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勇敢的内涵2. 表达情绪的方法3. 调整心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次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勇敢面对的。
答案示例:上周末,我和妈妈去公园玩。
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疼得我直流眼泪。
但我没有哭,而是深呼吸,告诉自己要勇敢。
我成功地站了起来,继续和妈妈玩耍。
2.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达你遇到困难时情绪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学会表达情绪,掌握调整心态的方法。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我勇敢了》。
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自信心,通过故事分享、讨论互动、情境模拟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勇敢行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勇敢的概念,认识到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具备积极应对、克服恐惧的心理素质。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同伴间的相互关爱和鼓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表现出勇敢行为,克服恐惧心理。
重点:让幼儿理解勇敢的意义,培养勇敢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情境卡片、勇气之星贴纸。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分享《小兔子的勇气》,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的勇敢行为,激发他们对勇敢的兴趣。
a. 什么是勇敢?b. 你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自己很勇敢?c. 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3. 情境模拟(10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表现出勇敢行为,如:a. 在黑暗中寻找丢失的玩具。
b. 高空攀爬时,为同伴加油鼓劲。
4.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幼儿动手制作勇气之星,贴在教室的勇敢树上,寓意着他们将成为勇敢的小战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勇敢了》2. 板书内容:a. 勇敢的定义b. 勇敢的行为表现c. 勇敢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最勇敢的一次经历。
2.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一个场景,如自己摔倒后勇敢地站起来,旁边标注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勇敢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b. 环境创设:在教室创设勇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的勇敢作品,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模拟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表现出勇敢行为,克服恐惧心理。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我勇敢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勇敢的小勇士》一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勇敢,学会表达自己的恐惧感,掌握克服恐惧的方法,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勇敢的含义,能够理解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敢于面对和克服恐惧。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恐惧感,并掌握一些克服恐惧的方法。
3. 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勇敢的含义,并学会克服恐惧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的心理素质,提高自信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勇敢勋章、故事书《勇敢的小熊》。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故事角色,讲述勇敢的小熊如何克服恐惧,带领幼儿进入勇敢的世界。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曾经勇敢的事情,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恐惧感。
2. 讲解勇敢的含义(5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幼儿了解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敢于面对和克服恐惧。
举例说明勇敢的行为,如帮助朋友、尝试新事物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情景题:如果你的好朋友害怕黑暗,你会怎么帮助他?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克服恐惧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克服恐惧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为每组颁发勇敢勋章。
5. 画勇敢的心(10分钟)每个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勇敢心,并用贴纸装饰。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幼儿意识到勇敢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勇敢了2. 板书内容:勇敢的含义:敢于面对和克服恐惧克服恐惧的方法:帮助朋友、尝试新事物、表达自己的恐惧感等勇敢的心:画出自己的勇敢心,用贴纸装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次自己勇敢的经历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次经历,包括当时的心情、克服恐惧的方法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
第一章思想与情感管理
1.1 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
1.2 情绪管理与情感调控
1.3 压力管理与抗压能力培养
第二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2.1 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
2.2 冲突管理与解决技巧
2.3 听说读写——有效沟通技巧
第三章心理健康与身心保健
3.1 睡眠健康与保持体力
3.2 饮食习惯与营养均衡
3.3 运动锻炼与身心健康
第四章心理卫生与心理疾病预防
4.1 心理健康常识与心理疾病预警
4.2 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救助技巧
4.3 专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
第五章心理成长与自我实现
5.1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
5.2 自我认同与职业规划
5.3 幸福生活与心理成熟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6.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6.2 基于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训练
6.3 实践操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这是一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的目录,内容包括了关于思想与情感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与身心保健、心理卫生与心理疾病预防、心理成长与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

第四章心理辅导过程问题的提出:心理辅导需要有辅导目标,而且每次都要有。
你认为是这样吗?第一节心理辅导目标一、辅导目标对于辅导的意义1、辅导目标就是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的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意义:1.引导方向作用;2.评估效果作用;3.定位状态作用。
二、心理辅导目标的不同层次从辅导者个人来看,确定以什么作为辅导目标,与他本人成长的经历、拥有的人生观以及自己本身追求的人生目标密切相关。
从不同辅导理论来看,辅导目标的确定和该理论对人性的假设、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密切相关。
广义的目标:主要有“自我实现”、“人格健全”。
具体目标:应该是心理目标,而不是生活目标。
它更具有独特性和个人化。
考瑞将辅导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终极目标2.中程目标3.直接目标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注意的问题:1.来访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来访者有时目标模糊,有时目标不切实际。
为此,咨询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询问,来促进来访者思考自己的来访目标。
如:“你希望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要改变?”“你有什么地方感到不如意?”“你希望达到什么程度?”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有人认为咨询师应该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这虽有合理的一面,但过分推崇价值观中立是值得商榷的。
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不符合咨询师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念。
有些咨询师把来访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
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这也是不对的。
有效的咨询在于使积极面尽可能地多,消极面尽可能地少。
第二节心理辅导关系带着问题看第二节内容:1.辅导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情绪唤醒是伴随情绪体验产生的生理反应,如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这三部分同时发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绪过程。
7
二、情绪的分类
(一)基本情绪
1.快乐:是指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 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后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2.悲哀:是指因喜爱的事物失去,或理想、希望破灭 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根据失去事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可 将悲哀分为失望、难过、悲伤和悲痛等。 3.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 或个体受到攻击、威胁和羞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4.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危险情境或预感到某种潜在 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健康的情绪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反应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要求相适应,并为社 会所接受。它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表达恰当
个体能通过言语、表情和行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以符合思维规律和现实情境的方式宣泄 情绪。
2.反应适度,自我控制
个体情绪表现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都很适当,符合引起情绪的现实情境,不会过于强烈或过于冷 漠;在情绪出现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将激情转化为冷静。
消极的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危 害性。在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 用下,人的免疫能力将会下降,易患各种传染性 疾病,还会损伤内脏功能等。突然而强烈的不良 情绪会破坏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使人的 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失去 一定的理智和自制力。
四、健康情绪的标准
12
(一)稳定性与波动性
中职生随着智力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对 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理解逐步深入,对自己的情绪有 了一定的调控能力,情绪逐步趋于稳定。但是由于生 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中职生的内心往往存在着 各种矛盾冲突,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时而表现激动,时而归于平静;时而积极,时而 消极,考虑问题易走极端,波动性较为明显。
抑郁是指精神受到压抑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和困惑等情绪
交织在一起。一般看来,性格孤僻内向、敏感多疑、不善交际、生活遭遇挫折或长期努力得不到回
报的学生易陷入抑郁状态。
18
(三)恐惧
柳某,23岁,来自苏北农村,现在南京某职校读书。 他性格内向,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可他成绩不稳定, 进了某职校读书。他由此产生很强的自责感,觉得自己 没出息,觉得别人都看不起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致发展到与别人交流时就感觉浑 身不自在,不敢用眼睛正视对方,甚至出现脸红、神情 慌张和浑身冒汗等症状。他试图控制自己,但却毫无作 用,因此内心十分痛苦。经心理医生诊断,柳某的症状 属于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3.情绪稳定,积极乐观
个体的情绪较为稳定,波动性不大,多以乐观的心境为主,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可以轻松、愉 快地面对生活。
11
第二节 中职生的情绪
一、中职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伴随中职生生理及心理的发展,其情绪内容更加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趋于稳定,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尚不成熟的方面,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具体来说,中职生的情绪主要有以下特点。
25
2.学会宽容
宽容的对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对待自己 不要过分苛求,不要给自己订立不切实际的目标, 以避免因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自卑和自责的情绪。 对于他人要善于接纳,懂得给予他人理解和关怀, 善于原谅他人的过错和不足,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
心理健康教育 1
第四章
情绪与心理健康
2
成功的秘诀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
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安东尼·罗宾斯
每个人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那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
——辛德勒
3
本章要点
了解情绪的概念、分类及健康标准 了解中职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常见的
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心理测试
情绪概述 中职生的情绪 如何调节情绪 SDS和SAS
6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它出现在人们日常 生活的每个角落。情绪主要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和 情绪唤醒三种成分。
(1)情绪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主观感受, 如喜欢、厌恶等。
转换认知角度即是从积极的方面出发,客观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纠正认知偏差,以消 除不良情绪。
(三)培养健康的情绪
1.保持积极的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要善于从周围的生活细节中发现积极的方面,主动创造使自己感到快乐的环境和
生活方式,并能够充分地接受现实、享受快乐。保持积极的心态还应追求上进,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味快乐。
冷漠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情绪状态。它往往
是个体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的一种防御手段,主要表现为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意志
衰退及思维停滞等。
21
第三节 如何调节情绪
一、中职生健康情绪的特点
(1)开朗、豁达,不斤斤计较,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或郁结于心。 (2)能及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情绪正常、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痛苦的考验。 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能泰然处之,保持平和的心境。 (4)能够付出爱和接受爱,有同情心,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5)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少存嫉妒和偏见,人际关系良好。 (6)自信、乐观、有主见,能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工作。对前途充满信 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坚韧不拔。 (7)热爱生活,对平凡的事物保持兴趣,能够不断地从生活中得到快乐和美 的享受,能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娱乐。 (8)能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和接受现实,并能按社会的普遍规律行动。
二、中职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中职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中职生的消极 情绪或称负情绪。当代中职生面对社会期望高、 学习负担重及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会产生较 大的心理压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产生负 情绪。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和调节这些情绪, 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
(一)焦虑
张某,男,某职校二年级学生。一直以来他都对英语学习不感 兴趣,期末英语考试也是勉强过关。英语考试之前的一个月,他开 始为考试倒计时,制订这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可是每到学习时他就 会紧张焦虑、心神不宁,反复盘算还有多少知识没有复习,担心自 己复习不完,担心考试不过关,害怕拿不到毕业证等,以致注意力 无法集中。他每天点灯熬油,看似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无法完成事 先的计划。一个月下来,不但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反而造成睡眠不 足、精神不振,结果导致考试失败。
焦虑是伴随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不安的紧张情绪,是紧张、害怕、不安、担忧和烦 躁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体验。
17
(二)抑郁
林冰第一学期期末的高等数学考试没有及格,他 的情绪一落千丈。他认为挂科的记录会对毕业求职产 生负面影响,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并常常因此 而自责。渐渐地,他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 愿与人交往,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 检查,经诊断,他患了抑郁性神经症。
8
(二)情绪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缓和而持久的情绪状态,通常被称为心情。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没有特定的对象,蔓延的范围较广。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
化之后发生。如欣喜若狂、气急败坏、悲痛欲绝和惊慌失措等。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
特点。
(二)冲动性与爆发性
随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中职生对 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年期, 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在遇到 外界刺激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容易冲动。他们会对自己 感兴趣的事情产生极大的热情,对不符合自己观念的 事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一旦受到某种强烈的外 部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以致失去理智,在语言、 动作和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导致破坏性的后果。
所谓易怒,就是容易因不经意的小事而产生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中职生的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
跃的时期,大脑神经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控制力较差。他们在遇到某些事件或外界刺激的时候,
往往缺乏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出现攻击行为,斗一时之气,逞一时之勇。
20
(五)冷漠
沈某,大连某职校学生,刚入学时,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 小伙子,热心而且健谈,深受同学们好评。二年级下学期,他 得了一场重病,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不爱活动,也不爱多 说话。他渐渐发现自己很孤独,从前自己主动帮助别人,就会 有很多人围在自己身边,现在自己病了,那些同学却不知去向, 他因此而感到心寒。由于缺课太多,他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三 科成绩没有及格,这种打击使他更加愤恨生活。他觉得没有人 同情他、理解他,更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所有的不幸都必须自 己接受。从此,他变得越加冷漠,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认为努力也是徒劳无功,还不如顺其自然。
不良情绪
掌某职校女生在图书馆自习时突然抽搐,全身僵硬,被送到医院抢救20分钟后才恢复正常。 这名女生叫侯静,是学生会干部,一个月前由于家里发生变故,耽误了上课。现在马上要临近期末考试了, 她每天都忙着复习和补课。她认为自己身为学生会干部,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一定会被同 学耻笑。她为此而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因考试临近,寝室里会有同学复习到很晚,有时夜里一两点钟还有人 窃窃私语,影响她正常的休息。对此,她不能直说,怕影响寝室关系,只能将不快积压在心里。 突发症状是长时间睡眠不好、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