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2.宪法的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3.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7.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9.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中考政治复习策略回归初中政治课本,以教材为主,强化初中政治中的知识点、重要观点和重点问题,要做到细化知识,夯实基础,明确政治考题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的问题。
了解社会热点,关注时政。
中考政治试题的编写会体现时代性,是要强调学以致用,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到初中政治答题技巧,总结规律,使知识系统。
中考生学会提取材料或题目中的相关信息。
通过建构初中政治知识框架,可以使知识更具条理,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在政治答题时不至于漏项。
学好初中政治的方法1、课前预习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2、多读书,多关注热点话题。
不能仅仅把学习的范围局限在课本上,当课本上的知识点掌握的足够熟练,我们可以去多读一些课外书,像《史记》就是一本很好的了解历史的课外书。
课外时间也可以抽时间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从新闻中获得书上没有的对历史事件和热点话题的看法,我们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大众对于热点话题的看法,这对我们学习初中的政治是十分有用的。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政治基础知识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指导思想2.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背景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关系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6.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内涵二、宪法和法律知识1.中国宪法的性质和地位2.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3.宪法和法律的关系4.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5.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6.法律的种类及其特点7.法治和德治的关系8.司法独立和公正三、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知识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征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作用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中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5.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职责6.军队和人民武装力量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行政区划制度和地方自治制度四、经济基础知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要求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4.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5.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6.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7.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8.调整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五、文化教育知识1.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特征4.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5.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教育6.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7.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8.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与治理六、思想道德知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文化的主要传承和创新4.新时代个人品德的内涵和培养5.城乡文明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6.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7.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设8.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七、生态文明知识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2.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修复的重点领域3.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5.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和社会支持体系6.生态文明的全球意义和参与与在内外合作中的主张和行动7.突出山水林田湖风生态系统保护,构建国土空间行政管理体系8.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和对外环保等国际合作八、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名著名篇知识1.伟大领袖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主要贡献2.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历史事件3.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5.中外名著名篇的内容、主题和意义6.现代伟人的事迹和思想成就7.中外科学家、教育家、文艺家、体育家等领域的突出代表和作品8.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及其文化内涵。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

初三中考政治复习要点汇编政治基本知识1. 国家的性质和作用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国家机构和决策机制1. 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机构3. 国家政府的组成和职能4.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3. 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和途径4.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培养途径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1.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2. 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核心要义3.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措施4. 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和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优越性2. 人民民主的实质和基本特点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和基本途径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世界政治与经济1. 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2.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3. 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做法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任务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战略安排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复习的要点汇编,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完全归纳政治知识点

中考知识完全归纳政治知识点政治学科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考察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考察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完全归纳:一、基本政治理论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
3. 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政治制度与法律1.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法律体系: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以及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义务。
4. 法治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1. 经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 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1. 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2. 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3.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五、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发展: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国家重大政治决策和国际政治动态。
2. 国家政策:了解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政策。
3. 国际形势:分析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结束语通过对以上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政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一、思想品德1.礼貌与待人接物:-学会向他人问候、道歉、感谢等基本礼貌用语;-遵守礼仪规范,尊重长辈和他人的感受;-端正用语,不说脏话、粗话;-禁止欺负、歧视他人。
2.爱护集体:-尊重集体荣誉,不做违法、违纪、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事情;-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
3.诚实守信:-养成诚实的品德,不撒谎、不作弊;-守信用,言行一致;-尊重他人的隐私。
4.爱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依法参加劳动;-珍惜物质,不浪费、乱花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5.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不歧视残疾人,不辱骂或破坏他人财物。
二、社会公德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安全第一,不玩火,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注意礼貌:-不喧哗、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不随地乱涂乱画。
3.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学会爱护同学,关心朋友。
4.维护社会安宁:-不参与斗殴、欺凌等违法行为;-看到危险情况及时报警。
5.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和法治:-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国家根本大法;-法治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方式,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刑法和民法:-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的法律体系;-民法是调整公民间财产权益关系的法律体系。
4.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权益和受到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5.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循;-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法律常识:-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对于突发的法律问题,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初三中考政治全面知识点集合

初三中考政治全面知识点集合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国家与国际关系
- 国家的基本属性
- 国家的职能
- 国家的主权
- 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
-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 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 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与法律
- 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地位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法律的特点和作用
- 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
- 党的群众路线
- 纪律和规矩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公民权利与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
- 公民的基本义务
-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 公民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方式
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供给与需求
- 价格与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与生活
- 政治与公民的日常生活
- 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 政治与环境的关系
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全面知识点的集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中考政治核心知识点整理

初三中考政治核心知识点整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基本纲领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纪律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核心领导力量三、国家政权和国家机关1. 国家政权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 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能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特点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四、国家法律和法律教育1. 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2. 法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3. 法律的实施和遵守4. 法律教育的意义和内容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3.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4. 公民的法律权益和法律保护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2.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3. 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内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八、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1.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2. 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3. 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和民族自治的内容4. 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实践和保障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外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4.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的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道法,即道德与法治,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涉及到法律常识的普及。
以下是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道德修养1. 诚信:诚实守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包括诚实做人、诚实做事、诚实学习等。
2. 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3. 责任:个人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
4. 公平:在社会交往中,公平对待他人,不偏不倚。
5. 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二、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民法: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犯罪类型。
4. 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相关法律条款。
5. 交通安全法:了解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三、社会公德1. 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3. 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
四、道德与法治的结合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 法治社会: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中考道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懂法律、负责任的公民。
初三政治学习全书:必备知识点

初三政治学习全书:必备知识点一、国家与社会主义1. 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由一定的人口、一定的领土和一定的政权组成。
2. 国家的特征:国家具有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四个基本特征。
3.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人民民主、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领导、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五个基本特征。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1. 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
2.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国家机构:中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各部门等。
四、法律与法制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用于规范社会行为的行为准则。
2. 法律的作用: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
3. 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法治的建设。
五、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 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
2. 公民的义务:公民有守法、参政、劳动、研究、爱国、守信、文明等义务。
六、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1. 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基础上,国家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权力的制度安排。
七、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法治的基本要求:法治要求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中考政治课程主要涵盖了国家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以下是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一、国家的基本政策1.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法律法规1.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法律: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规范公民行为和国家机关的权力。
3. 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 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劳动权等。
2. 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五、道德与法治教育1.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2. 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国家的发展目标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七、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结束语: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政治课程不仅涵盖了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包括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一、政治基础知识1.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 国家的定义- 政府的职能与作用2. 政治体制与制度-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联邦制与单一制3. 法律与宪法- 法律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人权与公民权利二、中国的政治体系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中国的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系统-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 中国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司法独立与公正三、公民道德与道德规范1.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 诚实守信与公平正义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了解当前的政治动态- 分析政治事件的影响2. 政策与法规更新- 掌握最新的政策变动- 理解新法规的内容与意义五、政治参与与公民权利1.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2. 维护公民权利- 了解并行使自己的权利- 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六、国际政治与关系1. 国际组织与合作- 联合国的作用与结构- 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职能2. 国际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与国际公约七、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2. 其他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保守主义八、政治经济学1.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政策的作用- 税收的种类与功能请根据上述概要创建一个Word文档,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
文档应该包含清晰的标题、子标题和列表,以便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和理解每个知识点。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字体和合适的字号,以便打印和复制。
初三中考政治备考重点知识汇总

初三中考政治备考重点知识汇总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具有领导地位。
- 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 具体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
3. 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府组织
- 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4. 中国的法律体系
-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宪法是最高法律。
5. 中国的国防建设
- 国防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发展国防科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方向。
6. 中国的外交政策
-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7. 中国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
- 中国倡导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中国的基本人权保障
- 中国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 公民的人权不可侵犯。
9.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 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
10.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上是初三中考政治备考的重点知识汇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一、道德伦理篇: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权威规范。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一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公德: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信等行为规范,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可以增进社会和谐。
3.家庭美德: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如孝顺父母、关心亲人等。
4.环境道德:提倡爱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
5.学习道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坚持诚实守信。
6.社会道德:强调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反对不正当竞争和欺压弱小。
7.个人道德:讲究自我修养,要有好品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法律法规篇:1.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持续性以及约束性等特点。
2.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行为的法律文书。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组织等权利,同时也有遵守法律、保护环境等义务。
4.犯罪与刑罚:犯罪是违法行为,刑罚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处罚。
5.婚姻家庭和继承权:婚姻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继承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6.财产权与合同权:公民有财产权利,合同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买卖、租赁等交易的自由。
7.人身权利与人格权利:人身权利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尊严等基本权利,人格权利是指个人享有的人格自由和形象权利。
8.劳动权与合法权益: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用人单位应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选择信仰、表达信仰的自由。
三、综合知识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国家基本价值观。
5.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
初三政治学习指南:必要知识点

初三政治学习指南:必要知识点
1. 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成立背景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党员教育
3. 社会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挑战
-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4.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 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和途径
5. 法治与社会公正
- 法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 社会公正的实现和维护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和特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初三政治学习中必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一、道德常识1.道德的本质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规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基本要求:守法、诚实、友善、公正、勤奋、团结、互助等。
3.道德自律:个人应该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纠正能力,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公平待人、诚实守信、容忍和善良。
二、法治常识1.法治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
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组织原则、权力机构和公民权利,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法律的作用和分类: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税收、兵役等公民义务。
5.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机关要确保审判公正、平等对待。
6.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维护: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举报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7.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参与非法活动。
三、国家法律知识1.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规范,现代法律发展为国家政权的法律规范。
2.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法律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订的,一般经过立法、公布、施行的过程。
3.法官和法院的职责:法官是司法机关的主要成员,负责审理案件,依法发表裁决;法院是审判机关,负责处理法律纠纷。
4.检察官和检察院的职责:检察官是监察机关的成员,负责执法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关,负责刑事检察工作。
四、社会伦理知识1.社会公德:包括文明交往、爱护环境、保护公共财物、守时守法等,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
2.家庭伦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保持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要点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要点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要点对于政治中考,学生最应该意识到的是,课本的知识要记全。
复习的时候要循环往复,不断重复,这样才能记牢固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政治中考知识重点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初中政治常考知识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治国战略: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任务、职责、作用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
源
2.治国战略: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
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
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
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
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
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
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
的是:国有经济
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
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
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八、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
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
泛性和真实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九、内涵、含义、定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